'如何面對落魄時打壓你的人?決定你能否從逆境中崛起!'

王陽明 磨鏡無名 2019-07-15
"
"
如何面對落魄時打壓你的人?決定你能否從逆境中崛起!

首先不被苦難擊潰,苦難才能變成人生的財富

人生的苦難有時會成就一些人,有時也會擊潰一些人

人的一生難免經歷逆境和苦難,而有的人能夠從逆境中重新爬起,宛如脫胎換骨一般,變成更好的自己。但更多的人卻往往被苦難擊垮,陷入糾結與怨恨之間,痛苦懊悔一生,宛如祥林嫂一般逢人就訴說自己的委屈。

我見過這樣一種人生的答案:落魄時打壓過我的人,我一定刻骨銘心記在心裡。同樣落魄時有恩於我的人,我更是終身難忘銘記在心。這個答案曾經深深的刻在我的心裡,變成我的言行。但最終我卻陷在對他人仇恨或感恩的情緒裡,糾結掙扎。直到有一天,我看到另外一種人生的答案。

這個答案來自於一代宗師王陽明的心學:“無善無惡是心之體,有善有惡是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什麼是:無善無惡是心之體,有善有惡是意之動

這個世界首先是一個歌頌成功者,批判失敗者的世界。無論是任何人,包括你我在內也是如此,沒有人可以免俗。所以對成功者的膜拜、吹捧、讚美是任何一個人的本性,同樣對失敗者的鄙視、嘲笑、忽視也是人的本性。人的本性無所謂好壞,不過是天性使然。這就是王陽明先生所說的:無善無惡是心之體。

人的本性並無善惡之分,那善惡又從何而來呢?善惡不過人們的意念所動之處,情緒所感之處。假如你處於生活的順境,對於別人的批評你往往能夠客觀的評價,能夠理解並且分辨哪些是善意的提醒。但處於生活的苦難之處,你卻往往覺得世界處處不公平,就算是他人善意的提醒,也會認為是別人在處處打壓你。反之,你身處人生的順境,對於他人的失敗你常常會犀利點評,認為這是在幫助別人成長,你以為善,別人卻以為惡,常言道“好為人師”便是如此。而你身處人生的底層,往往才能真正明白失敗者的內心痛苦,才會去安慰別人:“失敗有時並不是個人的能力造成的,常常是環境的結果左右的。”你以為善,卻間接的麻痺了你與他人的心智,沉淪在命運主宰的藉口中,不思進取。那這又是善還是惡呢?善惡不過是你站在個人的角度對萬事萬物的價值判斷罷了。就好像愛斯基摩人崇拜捕魚能力最強的漁夫,而魚卻認為漁夫是世界最邪惡的撒旦。其實這就是王陽明先生所說的:有善有惡是意之動

"
如何面對落魄時打壓你的人?決定你能否從逆境中崛起!

首先不被苦難擊潰,苦難才能變成人生的財富

人生的苦難有時會成就一些人,有時也會擊潰一些人

人的一生難免經歷逆境和苦難,而有的人能夠從逆境中重新爬起,宛如脫胎換骨一般,變成更好的自己。但更多的人卻往往被苦難擊垮,陷入糾結與怨恨之間,痛苦懊悔一生,宛如祥林嫂一般逢人就訴說自己的委屈。

我見過這樣一種人生的答案:落魄時打壓過我的人,我一定刻骨銘心記在心裡。同樣落魄時有恩於我的人,我更是終身難忘銘記在心。這個答案曾經深深的刻在我的心裡,變成我的言行。但最終我卻陷在對他人仇恨或感恩的情緒裡,糾結掙扎。直到有一天,我看到另外一種人生的答案。

這個答案來自於一代宗師王陽明的心學:“無善無惡是心之體,有善有惡是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什麼是:無善無惡是心之體,有善有惡是意之動

這個世界首先是一個歌頌成功者,批判失敗者的世界。無論是任何人,包括你我在內也是如此,沒有人可以免俗。所以對成功者的膜拜、吹捧、讚美是任何一個人的本性,同樣對失敗者的鄙視、嘲笑、忽視也是人的本性。人的本性無所謂好壞,不過是天性使然。這就是王陽明先生所說的:無善無惡是心之體。

人的本性並無善惡之分,那善惡又從何而來呢?善惡不過人們的意念所動之處,情緒所感之處。假如你處於生活的順境,對於別人的批評你往往能夠客觀的評價,能夠理解並且分辨哪些是善意的提醒。但處於生活的苦難之處,你卻往往覺得世界處處不公平,就算是他人善意的提醒,也會認為是別人在處處打壓你。反之,你身處人生的順境,對於他人的失敗你常常會犀利點評,認為這是在幫助別人成長,你以為善,別人卻以為惡,常言道“好為人師”便是如此。而你身處人生的底層,往往才能真正明白失敗者的內心痛苦,才會去安慰別人:“失敗有時並不是個人的能力造成的,常常是環境的結果左右的。”你以為善,卻間接的麻痺了你與他人的心智,沉淪在命運主宰的藉口中,不思進取。那這又是善還是惡呢?善惡不過是你站在個人的角度對萬事萬物的價值判斷罷了。就好像愛斯基摩人崇拜捕魚能力最強的漁夫,而魚卻認為漁夫是世界最邪惡的撒旦。其實這就是王陽明先生所說的:有善有惡是意之動

如何面對落魄時打壓你的人?決定你能否從逆境中崛起!

善惡好壞只是你的個人感受

“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是從逆境中翻盤的解決方案

一、良知是對世界客觀規律的尊重和理解。理解了這個世界上一切的善惡不過是人們站在個人角度對萬事萬物的價值判斷,那就能夠理解這個世界萬事萬物的客觀運行規律。我們無需去到非洲大草原,便能知道野牛見到獅子會怒目相對,斑馬會奪路而逃,而獅子見到牛群和馬隊會欣喜若狂。這就是王陽明先生所說的:知善知惡是良知。良知並非站在個人道德的制高點,對萬事萬物的價值判斷,而是理解世界上萬事萬物存在的基本原理和尊重萬事萬物運行的客觀規律。

如果能夠真正理解到良知的真正含義,你就不會再對落魄時打壓過你的人,刻骨銘心記在心裡。因為打壓你的人,他的所作所為不過是他的本性使然。正所謂瘋狗是一定會咬人的,他針對的並非只是你一個人,而可能是所有處於社會底層的人。把你人生的精力耗費在與瘋狗的較量中,甚至時時刻刻想著要對一個瘋狗復仇,那是一件多麼荒謬的事情?

二、格物就是利用世界的客觀規律去做事。獲得了良知就必須用良知去指導我們的言行,做到“知行合一知道了世界萬事萬物的客觀運行規律,就要在行動中順應萬事萬物的客觀運行規律。順應世界萬事萬物的客觀運行規律去行事自然就是為善,而不強硬的逆著萬事萬物的客觀運行規律去行事就是去惡,格物只有做到為善去惡時才能水到渠成、迎刃而解,否則處處掣肘、處處遇阻。

順勢而為,不忘初心哪怕繞過九道十八彎,江河終會匯入大海。雪山之巔融化的雪水永遠只記住一條原則,從高處往低處流,因為大海最低,這就是“此心不動、不忘初心”。至於其中的道路無論怎樣曲折環繞,選擇最快的的路徑,這就是“隨機而動”。

王陽明先生所說的“知行合一”、“此心不動,隨機而動”道理也在此。

"
如何面對落魄時打壓你的人?決定你能否從逆境中崛起!

首先不被苦難擊潰,苦難才能變成人生的財富

人生的苦難有時會成就一些人,有時也會擊潰一些人

人的一生難免經歷逆境和苦難,而有的人能夠從逆境中重新爬起,宛如脫胎換骨一般,變成更好的自己。但更多的人卻往往被苦難擊垮,陷入糾結與怨恨之間,痛苦懊悔一生,宛如祥林嫂一般逢人就訴說自己的委屈。

我見過這樣一種人生的答案:落魄時打壓過我的人,我一定刻骨銘心記在心裡。同樣落魄時有恩於我的人,我更是終身難忘銘記在心。這個答案曾經深深的刻在我的心裡,變成我的言行。但最終我卻陷在對他人仇恨或感恩的情緒裡,糾結掙扎。直到有一天,我看到另外一種人生的答案。

這個答案來自於一代宗師王陽明的心學:“無善無惡是心之體,有善有惡是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什麼是:無善無惡是心之體,有善有惡是意之動

這個世界首先是一個歌頌成功者,批判失敗者的世界。無論是任何人,包括你我在內也是如此,沒有人可以免俗。所以對成功者的膜拜、吹捧、讚美是任何一個人的本性,同樣對失敗者的鄙視、嘲笑、忽視也是人的本性。人的本性無所謂好壞,不過是天性使然。這就是王陽明先生所說的:無善無惡是心之體。

人的本性並無善惡之分,那善惡又從何而來呢?善惡不過人們的意念所動之處,情緒所感之處。假如你處於生活的順境,對於別人的批評你往往能夠客觀的評價,能夠理解並且分辨哪些是善意的提醒。但處於生活的苦難之處,你卻往往覺得世界處處不公平,就算是他人善意的提醒,也會認為是別人在處處打壓你。反之,你身處人生的順境,對於他人的失敗你常常會犀利點評,認為這是在幫助別人成長,你以為善,別人卻以為惡,常言道“好為人師”便是如此。而你身處人生的底層,往往才能真正明白失敗者的內心痛苦,才會去安慰別人:“失敗有時並不是個人的能力造成的,常常是環境的結果左右的。”你以為善,卻間接的麻痺了你與他人的心智,沉淪在命運主宰的藉口中,不思進取。那這又是善還是惡呢?善惡不過是你站在個人的角度對萬事萬物的價值判斷罷了。就好像愛斯基摩人崇拜捕魚能力最強的漁夫,而魚卻認為漁夫是世界最邪惡的撒旦。其實這就是王陽明先生所說的:有善有惡是意之動

如何面對落魄時打壓你的人?決定你能否從逆境中崛起!

善惡好壞只是你的個人感受

“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是從逆境中翻盤的解決方案

一、良知是對世界客觀規律的尊重和理解。理解了這個世界上一切的善惡不過是人們站在個人角度對萬事萬物的價值判斷,那就能夠理解這個世界萬事萬物的客觀運行規律。我們無需去到非洲大草原,便能知道野牛見到獅子會怒目相對,斑馬會奪路而逃,而獅子見到牛群和馬隊會欣喜若狂。這就是王陽明先生所說的:知善知惡是良知。良知並非站在個人道德的制高點,對萬事萬物的價值判斷,而是理解世界上萬事萬物存在的基本原理和尊重萬事萬物運行的客觀規律。

如果能夠真正理解到良知的真正含義,你就不會再對落魄時打壓過你的人,刻骨銘心記在心裡。因為打壓你的人,他的所作所為不過是他的本性使然。正所謂瘋狗是一定會咬人的,他針對的並非只是你一個人,而可能是所有處於社會底層的人。把你人生的精力耗費在與瘋狗的較量中,甚至時時刻刻想著要對一個瘋狗復仇,那是一件多麼荒謬的事情?

二、格物就是利用世界的客觀規律去做事。獲得了良知就必須用良知去指導我們的言行,做到“知行合一知道了世界萬事萬物的客觀運行規律,就要在行動中順應萬事萬物的客觀運行規律。順應世界萬事萬物的客觀運行規律去行事自然就是為善,而不強硬的逆著萬事萬物的客觀運行規律去行事就是去惡,格物只有做到為善去惡時才能水到渠成、迎刃而解,否則處處掣肘、處處遇阻。

順勢而為,不忘初心哪怕繞過九道十八彎,江河終會匯入大海。雪山之巔融化的雪水永遠只記住一條原則,從高處往低處流,因為大海最低,這就是“此心不動、不忘初心”。至於其中的道路無論怎樣曲折環繞,選擇最快的的路徑,這就是“隨機而動”。

王陽明先生所說的“知行合一”、“此心不動,隨機而動”道理也在此。

如何面對落魄時打壓你的人?決定你能否從逆境中崛起!

此心不動、隨機而動

結束語

以上就是本人對一個人能否從逆境中崛起?這一問題的答案。

坦然接受所有遭遇,哪怕是最壞的遭遇,就不會被苦難給擊倒。認真的分析自己所處的客觀現實,去順勢而為,至少不逆流而上。堅持初心,不為環境的變化而放棄初心,遵循外部世界變化規律而隨機而動。假以時日,你必將宛如脫胎換骨一般,變成更好的自己,到達人生最好的彼岸。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