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有時聰明不如糊塗,糊塗不如裝糊塗

王陽明 國學 孔子 孫臏 史中如一 史中如一 2017-10-07

人生在世,我們總是避免不了別人對我們作出評價。評價有真有假,有讚譽也有批評。每個人面對評價的想法和反應也應有不同。對於別人的評價,王陽明有著自己的思考。

王陽明:有時聰明不如糊塗,糊塗不如裝糊塗

王陽明的學生曾經問:叔孫、武叔兩個人都詆譭仲尼,為什麼像孔子這樣的大聖人還有人詆譭呢?王陽明在解釋這個問題的時候,說:“毀謗是從外界來的,即使是聖人也免不了。人只應注重自身修養。如果自己實實在在是個聖賢,縱然人們都毀謗他,也說不倒他。好比浮雲蔽日,怎麼能損害太陽的光明呢?如果自己是個外貌端莊恭敬、內心空虛無德的人,縱然沒有一個人說他壞話,他潛藏的惡總有一天會暴露。所以孟子說:“有意料不到的讚揚,也有過於苛刻的詆譭。”譭譽來自外面,怎麼能逃避?只要能夠修養自身,外來的譭譽又能怎樣呢?”

王陽明:有時聰明不如糊塗,糊塗不如裝糊塗

在實際生活中,不僅是面對別人的譭譽時我們要加強自己的修煉,偶爾也可以採取裝糊塗的方式一笑而過。在生意場上甚至戰場上,裝糊塗都是一種智慧的生存策略。

裝糊塗的表面是一種假糊塗,內心卻是一顆真聰明的心。為什麼要裝糊塗?有時候是情況所迫,不得已而為之。在這方面,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孫臏就遇到過這樣的經歷。孫臏用裝糊塗的辦法保住了自己的性命。這種裝糊塗的背後其實是一種大智慧,往往看似無用,實則抱愚藏拙,能包容一切人,而自己以“無用”的面目示人。你越謙虛就顯得對方越高大;你越樸實和氣,對方就越願與你相處,認為你親切、可靠;你越恭敬順從,他的指揮欲越能得到滿足,認為你配合的很默契、很合得來。相反,你若以強硬姿態出現,處處高於對手,咄咄逼人,對方心裡會感到緊張,做事沒有把握,而且容易讓對方產生一種逆反心理,使交往和工作難以繼續。

王陽明:有時聰明不如糊塗,糊塗不如裝糊塗

孔子曾說過“剛、毅、木、訥,近於仁”的話,而老子也說過真正的智者都是大智若愚的模樣。在這一點上,古今中外的人們似乎有著驚人的相似,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如此表達他的為人哲學:‘不懂得隱藏自己智巧的人是一個真傻瓜。’因此說大巧若拙,大智若愚,此乃真聰明真智慧,只不過用一張假糊塗的臉來遮掩自己的聰明罷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