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布其一增一減之富與貧的較量

王文彪 農民 經濟 黃河 北方屏媒 2017-05-16

5月12日,《北方屏媒》刊發了《庫布其一增一減》系列報道第一篇《綠與黃的博弈》,今日推出第二篇《富與貧的較量》。

“從獨貴塔拉鎮到杭錦旗不到100公里的路程,從早上7點坐班車,下午3點才能到。一路上班車隨時被沙‘逼停’,人們得推著班車走。那年頭,人們吃不飽,穿不暖。王總(王文彪)那時的夢想是沙漠能出現綠色,農民能吃上白麵饅頭。這也是我們的夢想。你說我們餓著肚皮推車回家,那多艱難呀。”5月9日,說起23年前的經歷,劉先生至今歷歷在目,不堪回首。

庫布其一增一減之富與貧的較量

汽車被沙逼停

一條路:打通脫貧致富生命線

“‘要想富,先修路’,庫布其沙漠幸虧出了一位英雄,修路、治沙、架橋,才有了我們今天的好生活,現在去杭錦旗,一個小時就到了”。劉先生樂呵呵地補充道。

綠色經絡,強壯筋骨。劉先生說的這位英雄,就是現在的億利資源集團董事長王文彪。1988年5月,王文彪從杭錦旗政府辦公室調任杭錦旗鹽場廠長。讓王文彪沒有想到的是鹽湖四周沙海連天,鹽場的設備和堆積如山的產品被黃沙掩埋,只露半個身子。產品運不出去,鹽場有被吞噬的危險,這個“爛攤子”讓王文彪心急如焚,改變父老鄉親貧困面貌的鹽場怎能這樣下去?!

庫布其一增一減之富與貧的較量

穿沙公路黃河大橋

“必須修一條穿沙公路,打通脫貧致富的生命線!”雷厲風行的王文彪當即決定修一條路。在人們質疑的目光中,當地政府和王文彪的企業終於修出一條公路,但很快被沙掩埋。於是王文彪帶領27人組成的民工聯隊,開始在鹽場周邊植樹固沙,並且決定鹽場每賣一噸鹽,就拿出5塊錢種樹。經過三年艱苦卓絕的努力,一條長達65公里的穿沙公路延展開來。此後,億利資源集團又打通4條生命線,343公里長的5條公路猶如庫布其沙漠的綠色經絡,強壯了老百姓脫貧致富的筋骨。庫布其一增一減之富與貧的較量

壯觀的穿沙公路

增添的是路,減少的是窮。5月6日,記者深入庫布其沙漠腹地,一條條沙土路縱橫交錯“撒”在大漠上,不時有車輛通過。“我買了一輛電動車,從億利新村騎行到億利吉祥農莊也就一個多小時。”吳直花笑呵呵地說。這與劉先生當年出行形成了強烈的反差。

“在內蒙古我走過從東到西的7塊兒沙漠,沒有見過像庫布其這麼吸引人,道路四通八達,綠色生機盎然,這與億利人的汗水是分不開的。”造訪庫布其沙漠20多次、新聞從業經歷50年的資深媒體人孫甲老師甚是感慨。

庫布其一增一減之富與貧的較量

吳直花(右)

自從有了這5條生命線,瘋狂的庫布其就“老實”多了。因為,它不僅僅是路,而是富與貧較量的一種精神、一種志向。在庫布其沙漠,每個人就是一個故事。或笑、或哭、或愁、或樂,都是感恩的故事;在庫布其沙漠,每個家庭能寫一部書,每個村莊能拍一部電視劇。

一個村:匯聚由窮變富產業群

四五月份,記者兩次深入庫布其,幾乎沒看到散落的住戶,倒是發現新增了2個村莊——牧民新村和億利新村。“我現在是有車有房有活兒幹,感謝王總讓我脫了貧”。5月7日,記者再次見到吳直花時,她正在億利新村的家裡收拾東西,仍然笑呵呵地說:“平時不回家,億利吉祥農莊有宿舍。”

庫布其一增一減之富與貧的較量

億利新村配套羊圈

億利新村:每人都有甜蜜生活的感人故事。農牧民有一句順口溜:種下甜根根,拔掉窮根根。生活在庫布其沙漠的農牧民,在億利資源集團沙產業的帶動下,正在走向甜蜜的小康生活道路上。“吉祥農莊是億利資源集團專門給我們國貧戶設立的甜蜜莊園,每戶給了30畝甘草地,自從有了這些甜根根(甘草),我們就撥掉了窮根根。億利資源集團還給我們國貧戶每戶10只扶貧羊和一個配套的羊圈。”59歲的吳直花是杭錦旗獨貴塔拉鎮杭錦淖爾村村民。2008年,黃河發生凌汛,吳直花的房子被河水沖毀,她無家可歸,只能四處租房。如今,吳直花搬進了由政府和億利資源集團共同建造的億利新村的新房裡,整天樂呵呵的,逢人便講億利的好。

庫布其一增一減之富與貧的較量

億利新村大門

庫布其一增一減之富與貧的較量

億利新村

“父親多年癱瘓在床,母親也病了,要不是億利給了扶貧羊,我這日子更不好過了”。5月7日,在億利新村的新房裡,何二成不無感謝地說:“扶貧羊下了羔子,賣了五六千元,兩個孩子從億利東方學校拿回補貼2200多元,解了燃眉之急。我這新房也是億利和政府建設的,60多平方米的磚瓦房自己才花了3000多元,王文彪真是我的大恩人啊!”

億利新村是億利資源集團與地方政府共同出資,在庫布其沙漠邊緣建設了“生態產業扶貧新村”,共有197戶農牧民入住,以此引導農牧民發展沙漠生態旅遊和特色種養殖產業脫貧致富。吳直花說的扶貧羊,是億利資源集團無償捐贈給國貧戶的10只母畜,杭錦旗內所有國家級貧困戶(1219戶,3058人)一戶不落,以此幫助國貧戶儘早脫貧。

庫布其一增一減之富與貧的較量

億利新村中的何二成新居

牧民新村:每戶都是遊樂日子的一本書。“從前,我們過著傳統的遊牧生活,一年下來收入不到2萬元,日子過得緊巴巴,想都不敢想住新房,更不敢奢望開汽車。現在,開著車耍耍就把錢掙了,不僅有寬敞的房子,還有牧家樂飯館,日子好著呢!”5月7日,斯仁巴布在他家裡高興地說:“我家養著50多頭牛,不僅做飯館生意,還經營沙漠越野旅遊區。”

牧民新村共有兩戶文明戶,薩仁高娃家就是其中的一戶。“你家是怎樣評上文明戶的?”“他們評的,可能是我家最乾淨,中央領導還在我家吃過飯”。最早在牧民新村開飯館的薩仁高娃得意地指著牆上的照片說:“現在唱歌也能賺錢了,我們村飯店多,唱一桌就能掙200元。”杭錦旗是中國古如歌之鄉,薩仁高娃是古如歌的傳承人之一,採訪中,她即興表演了一段古如歌。當地牧民人人能歌善舞,2012年成立了“道圖組合”,為遊客表演歌舞。

庫布其一增一減之富與貧的較量

牧民新村

2005年,億利資源集團從牧民手裡租用草場,出資在杭錦旗獨貴塔拉鎮七星湖畔建成了道圖嘎查牧民新村,斯仁巴布等36戶散居大漠、出租草場的牧民第二年統一搬進了道圖牧民新村。36戶牧民中,有的經營飯莊,有的興辦了賓館、招待所,有的開設旅遊商品及日用品超市,有的辦起沙漠探險等景區,戶均年收入達到了15萬元。從此,這裡的牧民靠旅遊餐飲業過上了好日子。一個村莊的牧民全部從事旅遊餐飲文化產業,這恐怕是中國沙漠第一村了。

億利新村、牧民新村,不只是一個村,而是匯聚庫布其沙漠產業的新集群;農牧民不只是一群人,而是發展大漠產業的新力量。在億利資源集團的扶持和帶動下,庫布其會湧現出更多更強的“沙漠產業村”,會創造出更好更快的沙漠新經濟。

庫布其一增一減之富與貧的較量

沙漠越野景區也成了孩子玩耍的好去處

一個人:凝聚開拓人類生存空間新力量

距離億利資源集團成立30週年不到一年的時間,當你走進庫布其沙漠“大門”時,兩行鎏金大字便映入眼簾:引領沙漠綠色經濟,開拓人類生存空間。這是億利資源集團紮根庫布其沙漠近30年,不忘初心、綠色守望的沙產業理論概括,也是億利人後30年發展的工作方向。30年,彈指一揮間,億利資源集團在王文彪的帶領下,引領沙漠綠色經濟,創造了4634億元的生態財富,把庫布其沙漠從一片“死亡之海”打造成為一座“經濟綠洲”,進一步開拓了人類生存空間。

庫布其一增一減之富與貧的較量

億利資源集團董事長王文彪

王文彪說:“人生應該有三個母親,第一個是親生母親,要孝順;第二個是祖國母親,要報效;第三個是大地母親, 要保護。”這就是憶利人恪守的初心,動力的源泉。如果說“根在內蒙古,魂在庫布其”是億利資源集團的情結,那麼,不做“首富”做“財富”就是王文彪的情懷,一種高尚的家國情懷。

“首富”是個人的,而“財富”是員工的、家庭的、社會的,這就是王文彪30年來較量沙漠的情懷和價值觀,也是萬名員工30年跟隨、堅守的精神所在。1988年,億利資源集團在庫布其沙漠成立,從當初的幾十人發展到一萬人,從一窮二白髮展到1000億元總資產,王文彪帶領他的團隊全力打造生態全產業鏈,通過“政府政策性支持、企業產業化投資、農牧民市場化參與、生態持續化改善”,探索出了一條生態治沙與精準扶貧緊密結合的新路。近3年直接脫貧3.6萬人,累計帶動沙區10萬名群眾徹底擺脫了貧困,貧困人口年均收入從不到400元增加到目前1.4萬元。王文彪凝聚“引領全球沙漠綠色經濟”力量,在與大漠進行30年的富與貧的較量中,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為“開拓人類生存空間”立下了汗馬功勞。因此,王文彪獲得首屆“中國脫貧攻堅獎”“國土綠化獎”,被聯合國授予“全球治沙領導者”獎,等等。

庫布其一增一減之富與貧的較量

億利光伏產業

庫布其一增一減之富與貧的較量

光板下種甘草

讓全球沙漠越來越少,讓貧窮遠離沙漠,讓綠色和富裕同興,為全人類創造更多、更好的綠色生態財富,這是王文彪認定的“死理”,老百姓認準的“天理”,全人類認識的“真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