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房企發家簡史中國房企發家簡史

來源 | 地產八卦女

1st

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中國開始改革開放,經濟茁壯成長。

1981年中國第一次出現“房價”的概念:浙江溫州瑞安的商品房賣出了68.85元/平的價格,算下來一套2600元。單價相當於工人一個多月的工資,當時就有媒體大喊:房價太貴了!

1987年,在一個不起眼的南方小鎮啟動了一個不起眼的土地拍賣會,後考證這是新中國進行的第一次土地拍賣,正式拉開了房地產發展的序幕。那個地方叫深圳。

中國房企發家簡史

當時深圳經濟特區房地產公司以525萬拍得面積8588平米的住宅用地。第二年深房公司在這塊土地上建起了東曉花園,不到一小時就賣完,淨賺400萬元。這個項目標誌著中國土地有償使用的開始,打開了中國房地產的市場化局面。

中國房企發家簡史

2nd

1987年的時候,文革後首批大學生馮侖還在中央黨校,他對改革開放的消息充滿了興奮,他不安於現狀,所以一畢業就主動要求帶職下放。他去武漢搪瓷工廠做了黨辦的副主任,之後又去了武漢市經委,再後來就去了海南省體改委;

甘肅天水苦孩子出身的潘石屹從石油部門辭職下海時,單位的一個老者對他說:“小潘,要飯都別回頭了啊。”他下海到深圳從事房地產工作,後來跟著一個老闆去了海南,那個老闆叫牟其中

在人大計劃系研究生班上學的易小迪收到馮侖的邀請,他決定去海南碰碰運氣,沒曾想海南風雲突變,體改委他是待不成了,借了5萬塊錢開了家印刷廠;

王石剛到深圳三四年,正通過倒賣火車皮裡的玉米賺的300萬開辦了深圳現代科教儀器展銷中心,主要賣家用電器;

軍人王健林因為百萬大裁軍轉業做了大連市西崗區辦公室主任;

18歲前在鄉下放牛穿不起褲子的楊國強,已經轉行做建築工人多年,並憑高超的技藝做到了一家建築公司包工頭;

朱孟依就已成為梅州豐順鎮上的一個包工頭,他看到鎮上很多人在開商鋪,就去找鎮政府,表示願意幫助建設商業街。通過收取業主租金的分成,他大賺了一筆;

高學歷、喝洋墨水長大的李思廉辭去了證券金融分析的工作,慢慢做起了香港與廣州兩地之間的貿易。正是在往返做貿易的這段時間裡,他結識了張力;

最顯赫的莫過於星河灣黃文仔,即便彼時他還沒有醉心於做豪宅。通過做鋼材貿易起家,在家家戶戶為“萬元戶”慶賀時,他早已為“百萬元戶”;

宋衛平因為一些言論與當時環境有所牴觸被迫“下崗”,離開該黨校,到珠海一家電腦公司工作,主要負責編制內部刊物,從文員一直幹到一把手;

自82年就被分配到國企河南舞陽鋼鐵公司的許家印,在車間裡一干就是十年,一路做到了廠長;

而當時的張玉良,先後在上海市人民政府農業委員會綜合計劃處、人事處、住宅建設辦公室任職;

同年,胡葆森則出任中原國際經濟貿易公司附屬公司國光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

有人喜歡鐵飯碗,也有人覺得無聊。

那時的孫宏斌還是個剛從清華畢業兩年的大學生,受夠了中國環境科學院枯燥乏味的工作,滿大街瞎逛找工作,完全沒想到自己很快會進入聯想,開啟自己起伏的人生按鈕。

1987年這一年,從無到有,註定成為中國房地產市場起步的註腳。歷史上每個不經意發生的瞬間,最後都串成了一段宏偉的篇章。

中國房企發家簡史

3rd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中國房地產的先驅們開始摸著石頭過河。

1988年,七屆人大憲法修正案指出土地使用權可依照法律的規定進行轉讓。

王石看到了房地產的燎原之勢。他給深圳現代科教儀器展銷中心更名為萬科,並任董事長兼總經理。萬科當時集資2800萬,以2000萬的天價拍下深圳威登別墅地塊的土地,進軍房地產,首開即售罄,驚爆全國。

當時大連政府想甩掉西崗區房屋開發公司欠的一屁股債,就放話說誰幫忙還了錢這個公司就給誰。想接盤的人有很多,但真正能拿下的是有實力的人。

王健林找到在某國有企業做總經理的老戰友拿下了指標,又找到在銀行做行長的老戰友拿到了貸款,做棚戶區改造賺下了第一桶金。

中國房企發家簡史

孫宏斌已經到聯想揮斥方遒,那時候的他意氣風發業績耀眼,被提拔內定培養為未來接班人。年輕氣盛的他帶著銷售小弟們橫衝直撞,完全沒料到自己一年多以後會鋃鐺入獄。

在時代的洪流上,選擇順風順水還是逆流而上,是不同的人生軌跡。

1992年,鄧小平第二次南巡,市場經濟確立,房地產開始迅猛發展。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

中國房地產黃金二十年開啟。

1992年,許家印辭掉廠長,南下深圳掘金,做了一家商店的業務員。

王石已經為萬科統一了戰略,不再賣家電相機,主攻房地產。

王健林正式註冊大連萬達。他找大連市體委商談在體育場附近蓋樓,並表示願意贊助大連足球隊400萬元。其後房地產項目雖然中止依然捐贈400萬。後來王健林接手足球隊,每場比賽必到現場觀看。

郭廣昌借了幾萬塊錢創辦了公司,後來復興進入保險、醫藥健康、房地產、鋼鐵、礦業、零售、服務、金融、投資等多領域。

馮侖和劉軍、王功權、王啟富、易小迪、潘石屹,六個夥計先後聚到海南並湊了3萬塊錢創辦了海南農業高技術投資聯合開發總公司,簡稱「農高投」,也就是後來的萬通地產。這六個人就是後來有名的萬通六君子。他們在海南通過炒地皮,用兩年的時間把3萬元變成了3000萬。

中國房企發家簡史

能認出上面都是誰嗎?

4th

楊國強已經把那家建築公司買下,低價買入順德碧江桂山交界的大片荒地,並以“碧桂園”命名開始進軍房地產。不過樓市泡沫破裂,4000戶只賣出了三戶,還差點變成爛尾樓。

孫宏斌因為挪用了公司13萬元錢被捕入獄,於92年被判刑5年。

1993年,李思廉和張力一共投資2000萬元,組建了廣州天力地產公司,即富力集團的前身。

因為小平在上海的一句“要多提拔年輕人”,辦公室最年輕的張玉良手握“總經理”任命書和上海市政府劃撥的2000萬元,開始了綠地創業歷程。

1994年已經做到那家連鎖商店總經理的許家印辭職,帶著幾個下屬再次下海,註冊了恆大,涉足房地產開發,能源、交通等,自任董事局主席兼黨委書記。

宋衛平借來15萬元創立了綠城,開始投資房地產,後又向朋友借了300萬元來投標項目和買地。

楊國強到廣州一傢俬營貴族學校參觀,無意中發現貴族學校可以吸引有錢人願意到窮鄉僻壤聚居,結果他依葫蘆畫瓢,在碧桂園興建國際學校,成功將樓盤賣光。他把賺到的錢全投入到了廣告上,結果年收入翻倍,他又把錢都投到了廣告上,每年的營業額都翻倍增長。

表現良好減刑出獄的孫宏斌,向柳傳志登門道歉,並拿著柳傳志借給他的50萬,在天津開辦了順馳。

1994年,做鋼材貿易的黃文仔創立宏宇企業集團,並開始進入房地產開發。從第一個項目是20多萬平米的宏宇廣場,再到後來他苦心鑽研做出來的星河灣系列,個個熱賣,黃文仔的那句“好產品自己會說話”也變得家喻戶曉。

人稱“朱老農”的朱孟依和朋友開辦的合生創展集團開始了轟轟烈烈的造城項目,1990年代合生在廣州一座城市有超過20個項目超過600萬平米的項目在開發,是萬科的好幾倍。

1995年,萬通六君子正式分手,散夥基本上是按各人原來所分管的業務來分的。

因為幾個合夥人既在萬通集團裡任職,又是各個分公司的經理。按照商業操作模式,5個合夥人平分了萬通65%的股權。潘石屹拿走了北京的那塊地,後來做了SOHO現代城,潘石屹是真正的營銷專家:他開啟了全國房地產業的所謂“畫餅概念時代”。

易小迪分得了深圳的分公司,成立陽光100,老大哥馮侖留守萬通,王功權、王啟富等人雖後來不再從事房地產,卻也在各行業做得風生水起。

中國房企發家簡史

5th

1997年,軍工企業保利參加廣州市用地制度改革首次用地招標拍賣活動,以8798萬元獨家投得北京南路地塊,正式進軍房地產。

90年代後期,粵、閩、京、渝各派房企都有新代表企業誕生,如海倫堡、深圳地鐵、花樣年、建發、正榮、華夏幸福、北京城建、金科、龍湖、新希望、俊發、順馳等。

1998年經濟動盪,上半年多家房企資金流撐不住,開始紛紛退地、賣地,這一年成為一個重要的分水嶺。

國家開始尋求變革,正式拉開了房改大幕:先取消了福利分房制度。在新中國堅持了近半個世紀的分房制度壽終正寢,中國正式進入商品房時代,房企也告別了窒息式野蠻生長階段,開啟了新的篇章。

中國房地產的第一個十年,也暫告一段落。

首付30萬,在很多一線城市距離置業不動產的門檻還遠,但在粵港澳灣區的核心區域,深圳香港都市圈內還有上車機會,在不遠的將來或許能成為深圳人和香港人的房東。

想要了解更多粵港澳灣區置業詳情,本週末的粵港澳灣區·東南亞優秀不動產配置分享會,溫州、上海、北京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提前預約報名參加。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