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的文藝復興時代(一)

遊戲和學區房一樣居然是“剛需”?!

不玩遊戲我的孩子就學不好了嗎?

難道天天捧個手機打遊戲他就能學好?

你也太扯了,土狗!

要說是不能少的剛需,

那遊戲恐怕是毀滅孩子前程的剛需吧!

……

這一梭子機關槍噠噠噠噠

莫急莫急嘛~

先看遊戲到底是啥,再討伐土狗不遲。

01 遊戲到底是個啥?

嗯,先分別查一下“遊戲”和“game”的意思——

《現代漢語詞典》中對“遊戲”的解釋為:

“體育運動的一類。有智力遊戲和活動性遊戲之分。前者如下棋、積木、打牌等。後者如追逐、接力及利用球、棒、繩等器材進行的活動,多為集體活動,並有情節和規則,具有競賽性。”


《oxford learner's dictionaries》對game的前三個釋義為:

an activity or a sport with rules in which people or teams compete against each other;a children’s activity when they play with toys, pretend to be somebody else, etc.;an activity that you do to have fun。


隨心所欲地翻譯了一下:

遊戲是個人或團體之間進行競賽的一種有規則的活動或運動;孩子玩玩具或者角色扮演玩過家家等的這些行為;你純為找樂子而去做的事。

再看一下游戲的特點——

法國社會學家羅傑•凱洛斯指出遊戲具有以下特性:

有趣:遊戲使人輕鬆

不確定:結果無法預知

受規則的約束:遊戲有其自身的規則

虛構:參與者知道這和現實不同


HOHO~

原來除了網遊、手遊,

下面圖裡的這些也全是遊戲!

遊戲的文藝復興時代(一)


網遊、手遊這些電子遊戲,

符合遊戲的所有特徵,

只是其遊戲的表現形式、參與方式

隨著技術的發展有了變化而已。

所以, 結論就是——

遊戲無處不在,

遊戲就是剛需。

02 遊戲,是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縱觀地球歷史上的小生物們,

既經歷陽光雨露,

又經歷雷公電母。

小獅子、小猴子,

這些毛茸茸的小傢伙,

沒事就抱在一起咬咬啃啃、打打拍拍的,

這些頻繁發生的遊戲行為,

幫助它們練習

今後面對生死存亡時賴以生存的技能,

同時,

也滋養彼此的親密關係,

增強整個族群的凝聚力。

人類,

自詡比其他動物高級和聰明,

玩遊戲的歷史自然更悠久

玩得內容和方式自然更復雜。

據維基百科——

自公元前2600年起,

遊戲作為人類經驗的一部分,

已出現在所有文化中。


遊戲的文藝復興時代(一)

上圖:公元前31世紀的古埃及塞尼特 | 下圖:公元前27世紀的烏爾王族局戲


據土狗觀察——

對孩子來說,

遊戲是一種天然的學習方式。

比如,過家家這種角色扮演遊戲,

孩子常常會自行組織、分配角色,

開展做飯、結婚、打仗等等主題體驗活動。

通過模擬這些社會活動,

複習和強化對社會規則的理解,

彼此之間建立親密的夥伴關係。

對成人來說,

遊戲是平衡心緒、休整心靈的手段。

閒散久了,就要去找刺激——

比如,詩酒田園時,

鬥個蛐蛐,撩個雞狗,下盤棋;

深受刺激了,就要用平靜去療愈——

比如,苦心志勞筋骨的間隙,

釣個魚,泛個舟,抱個手機鬥扣扣。

正如20世紀偉大的原創媒介理論家、思想家

馬歇爾•麥克盧漢在其《理解媒介:論人的延伸》一書中總結:

遊戲的歡快情緒有助於我們建立自信,

遊戲既是模擬表演又是持續壓力的解脫;

遊戲是我們心靈生活的戲劇性模式,

給各種緊張情緒提供發洩的機會。

可見,如此需要遊戲,實乃人性使然。

03 “別人家的兒子”引發的思考

朋友的孩子,13歲的小Y

有次跟我說起一件事:

他跟爸爸赴宴,

席上有位賓大教授,也帶著兒子。

這兒子跟他年紀相仿,

整個晚上,除了吃點東西,

其他時間一直帶著耳機打遊戲。

而他爸爸全程一點兒也沒管他,

甚至沒有表現出一點點的不高興。

遊戲的文藝復興時代(一)


談起這件事的時候,

小Y的情緒很複雜——

一方面,他覺得自己的爸爸應該管他,

對他打遊戲的時間進行限制是對的;

另一方面,他十分羨慕與讚歎:

其一,這個“別人家的兒子”

在小Y也玩的幾款熱門遊戲裡

是排進全球top10的超級玩家;

其二,他可以無拘無束打遊戲,

是自己時間的主人,

小Y覺得這樣很cool。

此事,老土狗品味了很久。

這個事兒說明了什麼呢——

第一,遊戲真是很吸引人(哈~廢話);

第二,打遊戲真是一件耗時巨大的事情,會擠佔我們體驗、感受真實生活的時間;

第三,不同的父母,對孩子打遊戲真是有不同的態度和應對方法;

第四,受眾廣泛的網絡遊戲已經成為一種全球化的語言和符號,“遊戲力”成為了年輕人中被廣泛認可和崇拜的能力。

遊戲的文藝復興時代(一)

未來真的來了?

電子遊戲跟NBA、FIFA一樣,

已經是新生代廣泛接受的體育娛樂方式?

老土狗被嚇出了好幾個激靈。

可以說這件小事兒,

就是土狗寫“探祕遊戲”系列文章的發端。


在後續“探祕遊戲”的文章中,土狗會繼續和大家閒話這些問題:

  • 遊戲為什麼吸引人?它滿足了哪些我們在現實中難以被滿足的需求?
  • 為什麼玩遊戲的人知道遊戲和現實不同,卻還沉迷其中?
  • 時間有限,人生有涯,如何幫助孩子實現遊戲與真實世界的平衡?
  • 遊戲的文藝復興運動已經到來?我們如何應對洶湧而至的遊戲時代?
  • 父母老師以及所給予孩子的教育,能否變得像遊戲一樣可愛?


關注「貓叔的創想城」,鼓勵我們繼續原創

⇣掃碼,關注「創想城

遊戲的文藝復興時代(一)


⇣ 掃碼,打開喜馬拉雅,聽「貓叔創想故事

遊戲的文藝復興時代(一)


土 狗

貓叔特助

創想城“門下2Go“

- 本期創想團隊 -

項目主持|貓叔 項目總監|劉媽

漫畫創繪|締繹動漫·軍哥

小編|小叮噹

出品|創想城

創想城版權所有 © 歡迎轉載,請微信聯繫:cxcxiaodingdang

遊戲的文藝復興時代(一)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