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實與虛構》:王安憶,優渥的生活,註定沒有張愛玲的犀利刻薄

王安憶 張愛玲 小說 文學 上海 散文 不完美媽媽 實話實說真的好難 2019-05-17

《紀實與虛構》:王安憶,優渥的生活,註定沒有張愛玲的犀利刻薄

《紀實與虛構》:王安憶,優渥的生活,註定沒有張愛玲的犀利刻薄

作為著名作家茹志娟的女兒,王安憶的文學之路雖談不上一帆風順,但也頗可算得上是家學淵源了,不過饒人尋味的是,各色評論家們的眼裡既沒有茹志娟,也沒有王安憶背後曲折的文學路,而是別具心思地搭建了一個名為舊上海的大戲臺,一廂情願地讓她和張愛玲唱起了對臺戲。把王安憶和張愛玲作比,這是誰開的濫觴我並不知,但是這麼多年來,久不久地見到評論家們、讀者們不厭其煩地拿兩個人排隊,卻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了。

《紀實與虛構》:王安憶,優渥的生活,註定沒有張愛玲的犀利刻薄

由於接觸張愛玲比較早,讀完她的小說,接著讀散文,後來還從胡蘭成的書裡窺視了很多眼,所以印象格外深刻。讀王安憶還是這兩三年的事,小說看了《小鮑莊》、《長恨歌》、《叔叔的故事》等幾篇,散文是讀了《紀實與虛構》,讀過後我曾一度捫心自問:是真讀懂了嗎?看出王安憶與張愛玲的一脈相承了嗎?講老實話,我沒有看出兩人有何相似,但也並沒有把這感受當作皇帝的新裝公之於眾,我之所以沒有足夠的勇氣說出來,是怕被有頭銜的文學中人們笑話。

《紀實與虛構》:王安憶,優渥的生活,註定沒有張愛玲的犀利刻薄

兩人雖然都生活在上海,也都寫上海的閭巷風情,但畢竟差了近半個世紀,張愛玲的上海是萬國之都的上海,是十里洋場的上海,是孤島一座的上海,先是冒險家的樂園,再是畸形的繁華,直至硝煙戰火洗去舊日種種,才誕生了王安憶的上海,如果實在要說王安憶從張愛玲身上學到了什麼,那麼充其量地說,王安憶只是沿襲了張愛玲述說老上海舊事的題材,手法雖也是白描,可是比起張愛玲的辛辣譏誚來,她的就只能是一杯平淡無奇的白開水了。

《紀實與虛構》:王安憶,優渥的生活,註定沒有張愛玲的犀利刻薄

就個人性情和命運遭際而言,王安憶和張愛玲更是大有不同了。張愛玲雖出身於顯赫世家,但童年卻黯淡無光,小小年紀便父母離異,生母流浪歐洲,她在父親和後孃的監管中成長,偷跑出家門之後,與生母的矛盾又慢慢激化,此後在戰亂中讀書求學,香港淪陷後回到上海,卻又偏偏遇人不淑,萎謝了感情和文采。張愛玲是在公寓露臺上冷眼俯瞰市井百態,躲在生活的角落裡窺視一切,洞察一切,但也只是窺視,並不與生活接觸,她處理生活遠不如處理文章那麼悠遊自如,但生活的景象落入眼中,她也必能一一辨明是非好壞。

《紀實與虛構》:王安憶,優渥的生活,註定沒有張愛玲的犀利刻薄

而王安憶則不然,父母都是革命幹部,母親還是著名作家,頗可算得上小康富足之家了,溫馨、優越,並不曾受過苦難和流離,此後的下鄉、回城、結婚、生子、寫作,也都過著正常人的日子,況且還做了作協主席、大學教授,她是深深地生活於生活中,處理生活就像處理小說一樣遊刃有餘,不過,出身和命運雖然也讓她感慨生活,但時代的變化和優裕富足終究降低了她感慨的質量和分量,遠不如張愛玲那般切切入骨。

《紀實與虛構》:王安憶,優渥的生活,註定沒有張愛玲的犀利刻薄

拾一把別人的牙慧來說,王安憶和張愛玲之間本不可比,但如果非要做一番評頭論足的話,那麼張愛玲就像聊齋裡的狐狸,王安憶則像守株待兔裡的兔子,雖也白白的可愛,就顯得笨拙了許多;張愛玲像一朵開在老上海的妖嬈豔麗的大麗花,王安憶就只能代表中國人的那種黑、藍、灰。用我自己的話來說,那就是王安憶和張愛玲雖然都是女人花,都開在上海這個巨大的花盆裡,但卻是一對反方向生長的並蒂蓮,一個向陽光、向雨露,一個向陰暗、向潮溼;一個養分富足、光合作用,一個缺鉀少鈣、自濟自足。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