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專家:華盛頓的對華新共識讓我恐懼'

"

來源:參考消息

原標題:美國專家:“華盛頓的對華新共識讓我恐懼”

參考消息網7月29日報道 美國《華盛頓郵報》網站7月25日發表美國塔夫茨大學弗萊徹法律和外交學院國際政治學教授丹尼爾·德雷茲納的文章稱,題目為《為什麼華盛頓的對華新共識讓我恐懼》。文章指出,美鷹派煽動對華強硬令人恐懼。現將文章摘編如下:

一段時間以來,本報勤勤懇懇的專欄作家一直在為美國精英階層在中國問題上日益強硬的共識而煩惱。其中一個原因是,美國精英階層與公眾之間的對華態度差距似乎越來越大。

美國選民對中國威脅的擔憂小得多。與近年來的民調結果一致的是,他們更關心恐怖主義等問題,而不是任何大國對抗。根據芝加哥全球事務學會即將公佈的調查數據,即便是那些支持當前與中國打貿易戰的人也只是寄希望於這種壓力能在未來帶來更有利的貿易協議。

如果美國精英們為實施所謂宏偉戰略而採取的外交政策不同於老百姓的態度,那沒關係——畢竟從表面上看,精英們理應對這些問題給予更密切的關注。話雖如此,但值得指出的是,達成共識的美國精英主要由外交政策專家而非中國問題專家組成。

這讓我們想起《紐約時報》近日刊發的一篇題為《新的紅色恐慌正在重塑華盛頓》的文章(見《參考消息》7月22日14版——本網注)。文章作者安娜·斯旺森對斯蒂芬·班農和弗蘭克·加夫尼領導的應對當前危險委員會的復興進行了一番探究,並總結說:“對中國的恐懼已經蔓延到從白宮到國會再到聯邦機構的政府各處,它們毫不遲疑地將北京的崛起視為經濟和國家安全威脅以及21世紀的決定性挑戰。”由於擔心與班農和加夫尼的胡言亂語聯繫在一起會激起人們對鷹派立場的不安,因此對華鷹派人士紛紛對斯旺森的文章發出抱怨。

如果你認為筆者能夠在最後幾段中解決這個難題,那你就大錯特錯了。這不是一個能夠這麼快解決的問題。現在,我只想指出今後需要牢記的四點。

首先,不可否認中國是一個經濟強國,但誇大中國的實力是確保太平洋兩岸的誤解不斷增多的一個絕佳辦法。

其次,美國對華鷹派低估了維持鷹派做法的成本。除了貿易戰的成本,還有中國對美國的外國直接投資正在枯竭的問題。自特朗普上任以來,這個數額下降了近90%。如果鷹派想說,切斷聯繫的代價是為維護美國的國家安全而值得付出的,那麼值得為此展開一番辯論。但我沒有聽到大多數對華鷹派人士這樣說,我當然也沒有聽到特朗普政府這樣說。

第三,美國對華鷹派需要把這種“新的紅色恐慌”政策思考透徹。如果你真的相信中國與美國旗鼓相當,那這說明我們又回到了兩極世界。而這意味著美國要吸引儘可能多的盟友站到自己一邊,並把美國的治理體系作為一種樣板推廣給其他國家。但是美國政府的做法恰恰相反。因此,即使你是鷹派,這也並不意味著現任政府知道如何去做。

最後,支持維持先前狀態的人也需要作出更好的回答。一些外交政策分析人士並不贊同對中國採取完全強硬的立場。主張繼續與中國開展貿易和交流的人需要說明,這種政策迄今為止帶來了什麼好處,未來還將帶來哪些好處。

這場辯論不會在明天結束。這很好。至少在今後十年裡,這個問題都將需要認真的辯論。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