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討封的兔精

兔子 民俗 故事 黑夜故事驛站 2017-04-01

討封的兔精

這個故事是七爺爺給我講的,他說是他小時候的親身經歷。

老人最初的家在大山裡,只有十幾戶人家的村莊座落在山腳下,層層的大山現在想來到處都充滿著神祕的氣息,那時候還小,印像最深的就是在村邊的一個小山腳下有一個村子有這樣一個地方,那裡有一棵很大的松樹,松樹粗粗的樹杆有一個很大的樹洞,深不見底的,在樹的一邊有一汪泉水,村子裡的人稱它為暖水泉,是因為無論天氣多冷,這泉水都不會結冰,還總是冬暖夏涼的,古樹加上泉水就成就了修仙的傳說,也不知道是從哪一代傳下來說那松樹的樹洞裡住著修煉的兔子精。

兔子精的故事聽多了,那時候的七爺爺不過是八九歲的年紀,正是對什麼都充滿好奇的時候,所以他一直就想親眼見見那兔子精是長什麼樣子的,那時候似乎還不知道什麼是害怕,有時候趁著家裡人不注意,自己就會偷溜到那松樹邊,對著那小樹洞喊上兩聲:

“喂,兔子精真的住在這裡嗎。”

民間故事:討封的兔精

圖文無關

當然每次回覆他的都是洞裡悶悶的迴音,幾次下來,七爺爺就有點失去興致了,在當他的爺爺給他講兔子精的故事的時候,他就不信的說:

“根本就沒有兔子精,我都去看過好幾次了,什麼都沒有。”

他爺爺便笑道:人家是在修煉,能跟誰見著也全憑個緣份,你一個小毛孩子,仙家哪能是你想見就能見到的呢。

雖然對這些話當時的七爺爺還是似懂非懂的,但他再也沒有去那個松樹洞找兔子精了。

大約又過了一年,一個特別熱的夏天午後,家裡人下地幹農活了,七爺爺一個人在家呆的無聊,又特別熱,就想去小河洗個澡涼快一下,於是隨手就拿了塊碎花布,去了小河邊。正自在河水裡玩得高興呢,突然就聽到岸邊的草叢裡的有動靜,仔細找著看,卻見自己丟在一邊的花布在動,七爺爺慢慢的靠近那花布時,才發現原來是一隻白兔在不停的搗弄著那布,似乎是想披在身上,見七爺爺走過來,也不怕人,還是在那弄那布,卻是怎麼也弄不好,七爺爺玩心大起,看那兔子也不躲閃,於是就拿起了花布給它系在了圍在了腰間,而那兔子則是看了看自己又看了看七爺爺,七爺爺看著它那有些滑稽的樣子說道:

“你這樣一打扮倒像是穿著花裙子的女人了。”

民間故事:討封的兔精

圖文無關

結果話音沒落,那兔子在那裡動了一下,然後就化身成了一個女人,那女人對著七爺爺一萬福道:

“多謝小仙童的成就之恩,他日如有所求,我定當傾力相幫。”

說完這些便轉身不見,獨留下七爺爺自己久久的回不過神來,迷迷糊糊的走回了家,這才算定下了神,攤開手心的時候才發現,不知道手中多了一撮白色兔毛,晚上他把這事跟爺爺講了,爺爺開始也很詫異,這精靈討封的事難得一遇,而七爺爺也歪打正著的就給封了。於是便把那撮兔毛裝在一個小布袋裡掛在七爺爺的胸前,告訴他這是你自己的福報,有無所求的,也看你自己的。

聽完了七爺爺的故事,我好奇的問道:

“既然有這麼好的機會,您長大後就沒有求點什麼,財富地位不是說有就有了?”

七爺爺笑了笑,用手摸了摸掛在胸前一個已經發黃了的布袋,回答道:

“有啥可求的,命裡一尺,難求一丈。”

後來從別人嘴裡知道了關於七爺爺家的這樣一件事,那就是他家的人很少有得病的,而且長壽,他的爺爺和父母都活了九十多歲,無疾而終,到了七爺爺這裡也是一樣,雖然已經七十多歲了,卻依舊很硬朗,他的子女們也調侃道別看這麼大年紀了,真的都不知道醫院的門朝哪邊開。

民間故事:討封的兔精

圖文無關

故事就是故事,各們看官們萬勿較真兒哈,但求看得開心就好。

注:本故事為黑夜故事驛站原創,歡迎看官轉發評論,謝謝支持,會陸續更新各類民間聽來的小故事,喜歡的可以關注我哦。

配圖均來自網絡,與本文無關。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