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無百日紅,什麼花兒可以開到荼蘼?

荼蘼 程大昌 水仙 紫玉蘭 蘭闍 2017-04-25

撰文│許暉

“花信”或“花信年華”是對女子二十四歲的雅稱。“花信”是“二十四番花信風”的省稱。

“花信”即花信風。南宋學者程大昌所著《演繁露》載:“三月花開時風名花信風。初而泛觀,則似謂此風來報花之消息耳。按《呂氏春秋》曰:‘春之得風,風不信則此花不成。’乃知花信風者,風應花期,其來有信也。”程大昌註明此條引自南唐學者徐鍇的《歲時廣記》。

花無百日紅,什麼花兒可以開到荼蘼?

《演繁露》全書共分十六卷,又稱為《程氏演繁錄》,都是由宋代程大昌所著。

南宋學者高似孫所著《緯略》“花信麥信”條中也說:“徐鍇《歲時記》曰:‘三月花開,名花信風。’”可見所謂“花信風”,是指初春三月,與花期同步,應信而來的風。此即《呂氏春秋》所說:“春之德風,風不信,其華不盛,華不盛則果實不生。”應信而來的花信風因此被稱作“德風”。

程大昌和高似孫都是南宋學者,但所引的徐鍇的說法卻出自南唐時期,因此南唐時期的花信風僅僅指三月花開時節的景象。

花無百日紅,什麼花兒可以開到荼蘼?

晏殊(991-1055),字同叔,著名詞人、詩人、散文家,十四歲以神童入試,賜同進士出身。

到了宋代,據南宋學者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後集》引北宋孫宗鑑《東皋雜錄》雲:“江南自初春至初夏,有二十四風信,梅花風最先,楝花風最後。唐人詩有‘楝花開後風光好,梅子黃時雨意濃’,晏元獻有‘二十四番花信風’之句。”

這是第一次出現“二十四風信”之名,而且註明“梅花風最先,楝花風最後”,時間跨度已經從三月擴展到“自初春至初夏”。

花無百日紅,什麼花兒可以開到荼蘼?

楝花為楝科植物川楝或苦楝的花。花期在農曆春盡夏來之時(農曆4~5月),是二十四番風信花的最後一花。

到了明代,開始出現最完整的“二十四番花信風”的序列。王逵在《蠡海集·氣候類》中寫道:“二十四番花信風者……一月二氣六候,自小寒至穀雨,凡四月八氣二十四候,每候五日,以一花之風信應之。世所異言,曰‘始於梅花,終於楝花也’。詳而言之:小寒之一候梅花,二候山茶,三候水仙;大寒之一候瑞香,二候蘭花,三候山礬;立春之一候任春,二候櫻桃,三候望春;雨水一候菜花,二候杏花,三候李花;驚蟄一候桃花,二候棣棠,三候薔薇;春分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蘭;清明一候桐花,二候麥花,三候柳花;穀雨一候牡丹,二候酴醿,三候楝花。花竟則立夏矣。”

花無百日紅,什麼花兒可以開到荼蘼?

木蘭,別名木蘭花、紫玉蘭、辛夷,是木蘭屬中的一種植物,其色紫紅,為區別白玉蘭,故又名紫玉蘭。

古人以五天為一候,一個月共有兩個節氣六候,從小寒到穀雨,一共是四個月八個節氣二十四候,故稱“二十四番花信風”。

小寒的三候分別是梅花、山茶、水仙。

大寒的三候分別是瑞香、蘭花、山礬。瑞香是中國傳統名花,是一種常綠灌木,香味濃郁。本名睡香,北宋學者陶谷所著《清異錄》有“睡香”一條:“廬山瑞香花,始緣一比丘晝寢盤石上,夢中聞花香烈酷不可名,既覺,尋香求之,因名‘睡香’。四方奇之,謂乃花中祥瑞,遂以‘瑞’易‘睡’。”

花無百日紅,什麼花兒可以開到荼蘼?

瑞香又稱睡香、蓬萊紫、風流樹。原產中國長江流域以南,後傳入日本,有藥用價值。

山礬也是一種常綠灌木,北宋著名詩人黃庭堅《戲詠高節亭邊山礬花詩序》中說:“江湖南野中,有一種小白花,本高數尺,春開極香,野人謂之鄭花。王荊公嘗欲作詩而陋其名,予請名曰山礬。野人採鄭花葉以染黃,不借礬而成色,故名山礬。”

立春的三候分別是任春、櫻桃、望春。“任春”,後人多以為乃“迎春”之誤,即迎春花;“望春”即紫玉蘭。

雨水的三候分別是菜花、杏花、李花。“菜花”即油菜花,“李花”即李樹的花。

花無百日紅,什麼花兒可以開到荼蘼?

迎春花,別名迎春、金腰帶,與梅花、水仙和山茶花統稱為“雪中四友”。

驚蟄的三候分別是桃花、棣棠、薔薇。“棣(dì)棠”也是薔薇科的一種。

春分的三候分別是海棠、梨花、木蘭。“木蘭”是一種落葉喬木,這種植物的花有一個很好聽的名字叫辛夷。

清明的三候分別是桐花、麥花、柳花。“桐花”即桐樹的花,“麥花”指麥熟所開的花,“柳花”即柳樹所開的鵝黃色的花。

花無百日紅,什麼花兒可以開到荼蘼?

荼蘼(又名酴醾、佛見笑),多生於海拔500~1300米之間的山坡、路邊、草坡或灌木叢中。

穀雨的三候分別是牡丹、酴醿、楝花。酴醿(tú mí),現在常寫作“荼蘼”,是古代的名花,古人認為它“色黃如酒”,因此加了一個“酉”字旁。此花是夏季最後所開的花,蘇軾有詩“酴醿不爭春,寂寞開最晚”,宋人王淇也有“開到荼蘼花事了”的詩句,可見此花一開,夏季就結束了,秋天即將來臨。“楝(liàn)花”即苦楝樹所開的花。

這就是所謂“梅花風最先,楝花風最後”。雖然學者們多有指出,這一序列中有的花卉與節候不符,但“二十四番花信風”的稱謂卻傳之久遠。

從清代開始,人們將此稱謂移用於青年男女二十四歲的青春年華,始有“年方花信”、“花信年華”的比喻,當然更多地是用於女子,比如晚清女詩人阮恩灤二十四歲早逝,戴賡保寫了一首詞,其中有“誰念冰雪聰明,華年廿四,花信風吹斷”的句子,即悼念她以二十四歲的青春華年卻早逝之意。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