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昔日奧斯曼帝國的都城,土耳其“萬城之城”伊斯坦布爾當然也有皇宮——託普卡帕宮(Topkapi Palace)。默罕默德二世在公元1453年攻佔了拜占庭帝國的都城君士坦丁堡,1459年下令建造皇宮,自1465年至1853年,共有25位蘇丹在此居住,它一直都是奧斯曼帝國蘇丹的主要居所和舉行國家儀式的地方。奧斯曼帝國滅亡後,託普卡帕宮於1924年4月3日正式成為帝國時代的博物館。如今皇宮仍然由土耳其軍方管理守衛,只有最重要的部分開放參觀遊覽,展示了大量的瓷器、武器、畫作、書法原稿及珠寶寶物等。整座宮殿由四個庭院及後宮等其他矮小的建築物構成,彷彿一個城中城,通過地下水槽供水,設有御膳房、寐室、花園、圖書館、學校及清真寺。

土耳其的故宮,曾見證了奧斯曼帝國無數血腥殺戮

不過,把這樣一座建築稱為“土耳其的故宮”,無疑實在太“高抬”它了。怎麼看怎麼也沒有我天朝故宮的宏偉氣派,更不用說建築上的精細所在。它沒有標準的主體建築,氣勢上完全看不出皇家的風範,建築似乎是隨意擺放的,與其說它是宮殿,不如說更像是軍營。曾經有一位德國教士形容這裡的建築群“像是從口袋裡傾倒出來的”,毫無章法可言。名字上也略遜一籌,“Topkapi”意為“大炮之門”,普遍的說法是因為19世紀時在皇宮外有一門大炮而得名。不像咱的故宮,有個高大上的名字——紫禁城。

其實,託普卡帕宮在數據統計上的規模和佔地面積,幾乎等同於北京故宮,但就是因為它的氣勢和地理位置,以及沒有對稱的格局,才完全看不出皇家的感覺。早期的奧斯曼帝國蘇丹,一切以實用為主,並不好大喜功,皇宮所處的位置是伊斯坦布爾老城區正對著博斯布魯斯海峽的薩拉基里奧角上,地形崎嶇,易守難攻。起初是為了防禦,後來發現皇宮最大的威脅是來自於國內,因此建築便一層層包圍,單獨分割出一進又一進的庭院,整體上並不美觀,但最大的好處就是體現了神祕,後面兩個庭院及後宮是完全的私人領地,后妃和蘇丹的男性親屬都被囚禁於此,外人也無法得知蘇丹位於這座龐大宮殿的哪個角落。整座皇宮一開始並未有完整的設計和規劃,後來的歷任蘇丹一點點加以改擴建,就成了今天所看到這有點不倫不類的樣子。

土耳其的故宮,曾見證了奧斯曼帝國無數血腥殺戮

皇宮佔地面積約為70萬平米(北京故宮72萬平米),形狀為不規則的矩形,第一庭院在南端,其他一直向北伸延至金角灣及博斯布魯斯海峽,最深處的第四庭院和後宮最難以接近。各個庭院之間以中小庭院相連接,形成龐大的建築群。

土耳其的故宮,曾見證了奧斯曼帝國無數血腥殺戮

它俗稱為“老皇宮”,是對於新城區的“新皇宮”而言的,新皇宮位於對岸的新城區,學名是“多馬巴赫切新皇宮”,建造於19世紀,建築格局仿造了法國凡爾賽宮,風格是徹頭徹尾的巴洛克+洛可可式風格。

新皇宮

土耳其的故宮,曾見證了奧斯曼帝國無數血腥殺戮

我嫌“託普卡帕”這名字繞口,索性還是稱其為“老皇宮”。從地下水宮出來,沿著輕軌鐵道走,三五分鐘就到了老皇宮的城牆外。

土耳其的故宮,曾見證了奧斯曼帝國無數血腥殺戮

城牆外的亭子是艾哈邁德三世噴泉。

土耳其的故宮,曾見證了奧斯曼帝國無數血腥殺戮

進入城牆後,穿過第一庭院,之前這部分都不需要買門票,直到這個宏偉的大門——崇敬之門。

土耳其的故宮,曾見證了奧斯曼帝國無數血腥殺戮

進入第二庭院,這座高塔稱為“正義之塔”,是整座皇宮內最高的建築,它通過一扇神祕的窗戶與第二庭院中的議事廳相連,大臣們商議國事的時候,奧斯曼帝國的蘇丹可以躲在塔中偷聽。

土耳其的故宮,曾見證了奧斯曼帝國無數血腥殺戮

第二庭院中,宮廷的廚房一直沒有對外開放,據說當時可以供應四千人的飲食。但這裡的重中之重不是廚房,而是它的收藏品——元青花。因中國元朝時期種族的關係,加之伊斯坦布爾的地理位置,是古代絲綢之路的終點之一,中國與奧斯曼帝國的貿易往來極為頻繁。這裡也是除了中國以外珍藏元青花瓷器最多的博物館。

土耳其的故宮,曾見證了奧斯曼帝國無數血腥殺戮

第三庭院的大門,“幸福之門”,穿過這座門就是蘇丹的私人空間了,在後面沒有人敢高聲說話,奴僕們也只能打手語,以此來展示蘇丹至高無上的權威。

土耳其的故宮,曾見證了奧斯曼帝國無數血腥殺戮

覲見廳,蘇丹在此接見外國來使

土耳其的故宮,曾見證了奧斯曼帝國無數血腥殺戮

18世紀,在第三庭院裡,艾哈邁德三世修建了這座圖書館

土耳其的故宮,曾見證了奧斯曼帝國無數血腥殺戮

在我看來,第三庭院甚至整個老皇宮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在這裡可以俯瞰眺望博斯布魯斯海峽,甚至整個金角灣和對面的新城區。

在我看來,第三庭院甚至整個老皇宮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在這裡可以俯瞰眺望博斯布魯斯海峽,甚至整個金角灣和對面的新城區。

土耳其的故宮,曾見證了奧斯曼帝國無數血腥殺戮

伊斯坦布爾之所以屹立千年,很大程度上就來源於這道氣勢磅礴的博斯布魯斯海峽。它連接起了黑海與馬爾馬拉海,分割了歐洲與亞洲。1453年5月,默罕默德二世就是從對面的山上把戰船拖進了金角灣。

土耳其的故宮,曾見證了奧斯曼帝國無數血腥殺戮

金角灣

土耳其的故宮,曾見證了奧斯曼帝國無數血腥殺戮

新城區

土耳其的故宮,曾見證了奧斯曼帝國無數血腥殺戮

伊斯蘭建築中不可缺少的就是噴泉,第四庭院就是徹頭徹尾供休閒娛樂的後宮了,這裡可以俯瞰海景,還能遠眺老城區山上的清真寺。

第四庭院中的巴格達亭,為紀念17世紀,穆拉德四世時期,攻陷巴格達所建造。

土耳其的故宮,曾見證了奧斯曼帝國無數血腥殺戮

卡拉·穆斯塔法帕夏亭,為了紀念卡拉·穆斯塔法在1683年圍攻維也納失敗後,被蘇丹賜死,以他的名字來命名的。且不說為何以他的名字命名,但這個小亭子倒是陽光充足,也許是當時的蘇丹用來休憩的場所。

土耳其的故宮,曾見證了奧斯曼帝國無數血腥殺戮

巴格達亭內部,天球是奧斯曼風格建築的特點之一。

土耳其的故宮,曾見證了奧斯曼帝國無數血腥殺戮

老城區對面,最高處的是蘇萊曼清真寺,旁邊矮一點的是耶尼清真寺

土耳其的故宮,曾見證了奧斯曼帝國無數血腥殺戮

對面新城區的加拉太塔

土耳其的故宮,曾見證了奧斯曼帝國無數血腥殺戮

第四庭院中的耶烈萬亭,同樣是17世紀時,穆拉德四世為慶祝攻陷耶烈萬(今亞美尼亞首都葉烈萬)而修建。

第四庭院中的耶烈萬亭,同樣是17世紀時,穆拉德四世為慶祝攻陷耶烈萬(今亞美尼亞首都葉烈萬)而修建。

土耳其的故宮,曾見證了奧斯曼帝國無數血腥殺戮

不得不吐槽的是土耳其的旅遊設施還不夠完善,如此龐大的宮殿建築群,卻沒有一張免費的導覽圖,除非額外花錢租語音導覽。搞得我找後宮入口找了半天,在Lonely Planet《土耳其》中,曾用了大量的篇幅描述後宮,它的入口就在第二庭院的議事廳旁邊。

土耳其的故宮,曾見證了奧斯曼帝國無數血腥殺戮

而這裡就是剛剛進來時候,險些錯過的議事廳,裡面的裝飾極盡奢華。

土耳其的故宮,曾見證了奧斯曼帝國無數血腥殺戮

土耳其的故宮,曾見證了奧斯曼帝國無數血腥殺戮

後宮,如果單買門票,這裡還要10里拉,用博物館通卡可以直接入內

土耳其的故宮,曾見證了奧斯曼帝國無數血腥殺戮

複雜的伊斯蘭文字和藍色的瓷磚,是典型的伊斯蘭風格建築。土耳其是天生的色彩搭配師,雖然繁複到眼花繚亂,卻依然讓每一種顏色都整齊有序錯落有致,彷彿它們天生就該這樣被安排著。

據說,只有經過蘇丹冊封了的妃嬪才能住到有窗戶的房間裡,其他的女性就只能過著暗無天日的生活。早期,奧斯曼帝國的蘇丹即位後,就要殺掉所有的兄弟甚至是男性親屬,以保證地位的穩固,後來這條禁令被艾哈邁德一世廢除,但其他皇室成員必須被關進後宮。可以想象,如此華麗的後宮裡,總上演著各種宮廷爭鬥,你死我活的鬧劇。

土耳其的故宮,曾見證了奧斯曼帝國無數血腥殺戮

土耳其的故宮,曾見證了奧斯曼帝國無數血腥殺戮

簡陋的石臺是曾經後宮嬪妃們打飯的地方。

土耳其的故宮,曾見證了奧斯曼帝國無數血腥殺戮

後宮的皇太后廳,應該算得上後宮裡最漂亮的房間了。

土耳其的故宮,曾見證了奧斯曼帝國無數血腥殺戮

穆拉德三世廳的天球

土耳其的故宮,曾見證了奧斯曼帝國無數血腥殺戮

地面上修建的水槽,讓我想起了西班牙的格拉納達宮。同樣是伊斯蘭風格的建築,格拉納達宮卻令人歎為觀止,託普卡帕宮,多多少少有些讓人覺得不夠那麼漂亮。也許是後期的維修保護不同,總感覺差了那麼一點。

土耳其的故宮,曾見證了奧斯曼帝國無數血腥殺戮

老皇宮外面,是曾經的皇家花園,如今也是開放供遊客消遣的地方。

土耳其的故宮,曾見證了奧斯曼帝國無數血腥殺戮

====================

【作者:沙漠玫瑰】

環球旅遊達人,旅行體驗師、自由撰稿人、嘉賓主持、旅行分享師、跨界自媒體人。已隻身旅行過五大洲40餘個國家,200餘座城市。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