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交6萬,賠5萬,這款保險亮瞎眼

投資 中國人壽保險 大白讀保 2019-04-20
十年交6萬,賠5萬,這款保險亮瞎眼

受養老金虧空的影響,不少人焦慮自己退休後的養老問題。

是繼續依賴國家的養老金?還是自己投資理財攢點養老本錢?

或者買買商業養老險?

這個話題太大,三天三夜都說不完。

那先簡單分享兩個故事好了,提供點思路啟發。

01

第一個故事跟張阿姨有關。

張阿姨是大白同事的媽媽。

有一天,張阿姨興沖沖給我同事打電話,說她的保費終於交完了。

同事一頭霧水:“什麼保費?”

原來張阿姨20年給自己買了一份中國人壽的99鴻福(98版)。

保額1萬,保到終身,一年交946塊,交20年,一共交18920塊。

99鴻福是一款兩全保險,既保“生”,又能保“死”。

保“生”,就是投保後,每三年,如果人還活著,保險公司會按保額的10%返還生存保險金。

不過,99鴻福的保額不是固定不變的,每年會自動增加5%。

保額1萬,那張阿姨第一個三年,至少能領1000塊。

每領一次,保險公司就記錄一次。

像張阿姨的保單上就註明了:2016年12月22日已領取第6次生存金。


十年交6萬,賠5萬,這款保險亮瞎眼


說完了保“生”,再看看保“死”。

99鴻福條款是這麼規定的:

被保險人身故,本公司按保險單載明的保險金額給付身故保險金,本合同終止。

即身故最少賠1萬,最高就得看活多久了。

不過,考慮基礎保額只有1萬,按5%的複利算,幾十年後也不會太高。

這一琢磨,國壽99鴻福真挺一般:返還的錢不多,保障力度也實在不高。

可張阿姨作為當事人不這麼想。

她投保時將近40歲,已經開始關注養老的問題。

買99鴻福,更多是衝著活著能領錢,身故也有錢拿,等於存了一筆錢。

所以,保費都交完了,張阿姨格外高興:今後只管領錢,不用再花錢了。

你說老太太這種想法有沒有錯呢?

至少我同事是挺感動的。中國很多平凡的父母,為了孩子,是自己緊著吃緊著穿。到孩子有經濟能力了,卻又擔心會拖累他們,又想盡辦法自己把養老問題給解決掉。

所以,即使99鴻福不好,也不能忽視它給老人帶來的那種心裡安定感。

當然了,碰到無良代理人以高收益瞎忽悠老人拿養老救命錢去買保險的,作為子女,能及時制止,一定要堅決制止。

02

像年金險最近在抖音上就被群嘲了一波。

55歲的鮑女士買了一份中國太平的“一諾千金”養老險,保額5萬,每年保費6115塊,交了10年,也就是61150塊。

按合同,65歲時,鮑女士就能每年從保險公司領錢了 。

但鮑女士的兒子李先生嫌麻煩,想把錢一次性拿出來,就跑去退保。

結果大跌眼鏡,只能拿回58000塊。

“十年交6萬,賠5萬”,這誰受得了。案例很快上了熱搜,一大堆人罵“保險坑人”。

十年交6萬,賠5萬,這款保險亮瞎眼

要大白看這件事,李先生、中國太平可以各打三十大板。

李先生的問題是沒理解什麼是年金險。

通俗地說,年金險就是先交一筆錢給保險公司,到約定時間,再每年從保險公司領錢,一直領到身故。

“賺”還是“虧”,關鍵就看領錢的人能活多長。

活得越久,領錢就越多,也就越不容易“虧”。

可要是耐心不夠,才交完保費,就著急忙慌想一次性套現,就不太樂觀了。

因為只能退保拿回現金價值,而年金險的現價在前十幾年不會太高。

畢竟年金險對衝的是長壽風險。

要是現金價值很快就比保費還高了,那可能很多人會去退保。

這樣保險公司沒錢賺,用戶自己也失去了退休後的養老保障。

那將早期的現金價值設低點,能防止有人盲目退保。

所以,買年金險,最好用餘錢買,即使急用錢,也不必動到這筆錢;而且,一定要做好長期持有的準備。

否則,就別輕易下手。

但業務員不僅沒向鮑女士、李先生說清楚這一點。

甚至還有意誤導,鮑女士買的是5萬的保額,卻給她演示10萬保額對應的高分紅情況,導致他們對收益產生了不合理的預期……

這個事情被媒體曝光後,中國太平也是壓力山大,最後賠了12萬。

多賠的錢,太平表示,會法律起訴第三方公司,把錢追討回來……

案例還是很有代表性的。但最終的結果大白建議最好當個例看。

真是自己的鍋,保險公司腰桿自然硬,找媒體也不會輕易妥協。

所以,買保險還是得看清條款。

像年金險,尤其要注意,業務員演示收益時,一般是按最高的分紅利率算的。

可實際上,年金險的分紅壓根不確定,能拿到中檔已經不錯了。

03

兩個小故事,都跟養老有關。

養老問題也確實很嚴峻。

像日本,退休年齡已經延遲到65歲。日本政府還計劃,逐步推遲到70歲。

相應地,現在65歲就能領養老金,將來只有到了70歲才能領。

為了養活自己,別無選擇,很多老人年只能辛苦堅持著多上幾年班。

不只是日本面臨這個問題,作為人口老齡化大國,中國的養老金缺口也是越來越大,沒法滿足越來越多的老年人口。

所以,養老問題,自己也得搭把手,想辦法解決一點。

但像兩全險、年金險這類理財險,也千萬別拍腦袋就買。

1、先把重疾險、醫療險、意外險、壽險等保障型保險買了。

養老問題相對可控,而疾病、意外並不可控,帶來的經濟損失也更大更直接,宜優先規劃。

2、年金險的收益通常不高,流動性也差(保費一旦交了,要拿回來,只能退保,就可能損失掉一部分保費),勝在收益穩定,能強制儲蓄一筆錢;

3、所以,商業養老保險更適合保障完備、經濟寬鬆、追求長期穩健收益的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