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茶界“一哥”喜茶的發展之路中,好像始終只有“營銷”“炒作”“網紅”這樣的標籤:從最初“一杯奶茶排隊超過4個小時,其實都是商家花錢僱的演員”的營銷級別,到最近傳聞“騰訊和紅杉資本入股,總估值超過80個億”的資本級別,總之江湖上總有它的傳說。作為飲料最基本的“好喝”標籤,都被拋棄了。

雖然這次騰訊和紅杉資本加入的傳聞,沒有得到證實,但上個月喜茶確實迎接美團點評旗下的產業基金——龍珠資本入駐,完成了B輪融資,融資金額達4億元。不只是喜茶一家,從“奶茶界”來看,最近比較火的一點點、樂樂茶等也頗受資本的青睞,喜茶的頭號“對家”奈雪の茶在天使輪就獲得了過億元的融資,目前對外稱估價60億元,另一家名不見經傳的“煮葉”也在獲得劉強東的5億元Pre-A輪投資後,名聲大噪。

喜茶估了80億?

資本好像也喜歡扎堆,打車軟件火的時候“滴滴”“嗒嗒”“嘀嗒”“滴嗒滴”輪流砸錢,共享單車火的時候小黃小綠小藍小黑車能湊一個調色盤。很顯然今年要爆的就是飲品行業了。脫離奶茶界,整個飲品行業今年最大的黑馬——瑞幸“小藍咖啡”,問世僅僅兩年的草根,在本月17日成功上市納斯達克股票交易所,每份定價17美元(位於15-17美元發行價格區間的上限),共募集資金6.95億美元。開盤四小時內,瑞幸咖啡股價漲幅一度近50%,成為今年在納斯達克IPO融資規模最大的亞洲公司,同時也是全球最快IPO公司。

再往前看還有網紅食品的鼻祖——鮑師傅,也炒過“真假鮑師傅”的新聞,以及髒髒包、髒髒甜筒,走的都是從線上火爆到線下營銷的路子。其實不僅是食品,連“人的投資”也是這個套路。風靡一時的Papi醬和已經告別歷史舞臺的咪蒙,一位勵志一位販賣焦慮,雖然結局不同但因為流量帶來的吸金能力都是一等一的:papi醬最終獲得羅振宇1200萬融資,咪蒙文章下方的廣告費據說一條也要超過百萬。

喜茶估了80億?

投資人從過去的“我買什麼就炒什麼”,變成了“什麼炒的最熱我就買什麼”,流量就是現金是整個投資界公認的真理。除了像羅振宇、Papi醬這樣知識型流量,其它的奶茶、糕點、網點都要靠人來推送,於是這就誕生了一個新的職業——網紅。這個職業其實不僅僅侷限於微博、抖音、快手上搞直播的美女帥哥,廣義來講任何通過網絡效應宣傳自己的人,都可以叫做網紅。連王思聰為了推廣自己的遊戲公司,也要先炒熱自己在遊戲比賽現場吃熱狗的“醜照”,再搞微博轉發抽獎,以此吸引大眾的關注度。他的微博認證都用“網紅小王”來介紹自己。

投資人從過去的“我買什麼就炒什麼”,變成了“什麼炒的最熱我就買什麼”,流量就是現金是整個投資界公認的真理。除了像羅振宇、Papi醬這樣知識型流量,其它的奶茶、糕點、網點都要靠人來推送,於是這就誕生了一個新的職業——網紅。這個職業其實不僅僅侷限於微博、抖音、快手上搞直播的美女帥哥,廣義來講任何通過網絡效應宣傳自己的人,都可以叫做網紅。連王思聰為了推廣自己的遊戲公司,也要先炒熱自己在遊戲比賽現場吃熱狗的“醜照”,再搞微博轉發抽獎,以此吸引大眾的關注度。他的微博認證都用“網紅小王”來介紹自己。

喜茶估了80億?

除了王思聰,各大一二三四線的明星也在這方面下足了功夫。最常見到的明星機場照、出席活動照,都是他們不動聲色推廣身上衣服、包包、首飾甚至旅遊目的地的最佳途徑。為了評判不同明星宣傳效果,商家發明了一個名詞叫做“帶貨能力”,甚至每年會進行排名。為了這個排名,各家粉絲甚至會組織規模性的成批購買,幫助自己喜愛的明星“上榜”,因為帶貨能力越強的明星就越受到商家的喜愛,尤其那些全球一線品牌可提供的資源熱門又緊缺,比如品牌推廣大使、全球代言人,哪怕高奢品牌最新款的禮服和包包,如果能成為全球一位試穿者,都是明星商業價值的體現。

投資人從過去的“我買什麼就炒什麼”,變成了“什麼炒的最熱我就買什麼”,流量就是現金是整個投資界公認的真理。除了像羅振宇、Papi醬這樣知識型流量,其它的奶茶、糕點、網點都要靠人來推送,於是這就誕生了一個新的職業——網紅。這個職業其實不僅僅侷限於微博、抖音、快手上搞直播的美女帥哥,廣義來講任何通過網絡效應宣傳自己的人,都可以叫做網紅。連王思聰為了推廣自己的遊戲公司,也要先炒熱自己在遊戲比賽現場吃熱狗的“醜照”,再搞微博轉發抽獎,以此吸引大眾的關注度。他的微博認證都用“網紅小王”來介紹自己。

喜茶估了80億?

除了王思聰,各大一二三四線的明星也在這方面下足了功夫。最常見到的明星機場照、出席活動照,都是他們不動聲色推廣身上衣服、包包、首飾甚至旅遊目的地的最佳途徑。為了評判不同明星宣傳效果,商家發明了一個名詞叫做“帶貨能力”,甚至每年會進行排名。為了這個排名,各家粉絲甚至會組織規模性的成批購買,幫助自己喜愛的明星“上榜”,因為帶貨能力越強的明星就越受到商家的喜愛,尤其那些全球一線品牌可提供的資源熱門又緊缺,比如品牌推廣大使、全球代言人,哪怕高奢品牌最新款的禮服和包包,如果能成為全球一位試穿者,都是明星商業價值的體現。

喜茶估了80億?

從知識付費到咖啡奶茶,資本的眼光已經從基礎建設轉移到了社交場景,從生活必需品轉移到了可塑性消費。雖然我國現在的消費水平即便是一二線城市,都還不算高,但正是這種足夠大的增長空間和無人佔領的市場份額,吸引了資本的眼光。即使像瑞幸咖啡,這樣被認為“少錢多、難盈利”的不可持續經營模式,也在瀕臨破產的邊緣得到了救助。

網紅商品的共同點就在於“新、奇、不走尋常路”,比如改變世界的共享單車,比如挑戰星巴克地位的瑞幸咖啡(業內人認為,瑞幸想達到的最終目的,不要和星巴克拼個你死我活,而是要打破星巴克等品牌創造的輕奢概念,倒逼連鎖咖啡進入瑞幸設置的商業邏輯中)。新的產品也會帶給市場新的挑戰,對於消費者來說需要了解更多商品信息,否則往小了說亂花錢買了並不適合自己的產品,白白交了“智商稅”;往大了說想共享單車下半場一樣,權益受到侵害,投訴無門。

對於普通投資人來說,又要面對新的誘惑。A輪、B輪的投資最終目的還是要推向市場,希望市場買單,以此套現獲取收益,那麼在這個過程中資本一定會在原本網紅的基礎上“推波助瀾”,壯大聲勢。但實際這個公司、這個行業到底有多少價值?值得私募投資者或上市後普通散戶花多少錢購買?是否符合持續經營假設,還是打算撈一筆錢就跑?這些都需要市場仔細判斷。

希望以喜茶融資為代表的這一波融資操作,不會是資本撤走後一地雞毛。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