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學習,努力賺錢

前些天剛剛發佈的《2019國人工資報告》一出爐,微博上的網友們又集體炸了鍋。報告數據顯示,工作10年以上的受訪者中月薪過萬人數比例不足三成。也就是說,在這批受訪者中,三十四五歲往上的人群裡,月薪依然不過萬。


好好學習,努力賺錢


這一數據令人詫異不已,已經開始成為社會主力的80後、90後們,卻依然生活在一個收入水平普遍不高的艱難時代。迅速發展的經濟社會似乎並沒有為這一代人創造更多的價值和財富,反而讓我們陷入了更加焦灼、困惑的時代壓力之下。

而對於那些月薪不過萬的35歲上下的職場人來說,更加尷尬的現狀是,周圍的同輩人有的人月薪早已過萬,而有的人更是月薪10W+甚至100W+,許多人似乎只能接受收入差距所帶來的階層固化,而無力對抗現實。

勞動分工不同的崗位所帶來收入差距越來越明顯,有一些人甚至不需要通過單純的勞動來獲得回報。

上班族如何才能逆襲?


那麼上班族如何才能逆襲?年輕人怎麼才能賺錢呢?富二代們可以拼爹,而大部分家境普通的人就只能靠辛辛苦苦上班掙來的那點微薄的工資。

可單靠勞動帶來的工資回報實在太低了,正如這份報告裡所呈現的那樣,近八成人群在職場歷練了十年,甚至連月收入過萬都無法保證,在這個工資上升速度趕不上生活成本上漲速度的時代裡,別提賺錢了,能保證基本的生活開支就不錯了。

靠工資沒戲,那還靠什麼呢?

只能是投資和理財了。


好好學習,努力賺錢


我們都知道,在這個社會裡,資本的回報率要遠遠高於勞動的回報率,財富階層的底層永遠是普通職工,如果想要翻身,只有進行投資,房地產、股票、基金等等,能賺到的錢總比工資更多。

然而對於缺乏資本的年輕人而言,可能連一棟三四線小城的四五十平米的房子也買不起,更惶論那些動輒幾十萬、幾百萬的錢生錢利滾利的大生意。

吳曉波曾經在自己文章中提到,中國會出現一個全新的“食利階層”,一生財富的來源就來自於“錢生錢”。所謂“食利階層”,也就是擁有巨量資本的人通過投資不斷獲累積財富的這一部分群體。而對於已經很窮的人來說,維持生活就已經入不敷出了,更別談那些需要大量資本來使“錢生錢”的投資了。

所以低成本的小額投資和理財就成為了許多年輕人的一個選擇。

巴菲特還是葛朗臺?


再回頭看看前面那份報告的數據,其中一項數據引起我們的注意,超過五成的受訪者用於理財的錢不足工資的20%。

這意味著,大部分職場人士理財意願仍然偏低,對於通過理財賺錢的慾望,並沒有我們想象當中的那麼強烈。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這裡或許可以從職場上主要人群60後到90後進行詳細分析。


好好學習,努力賺錢


第一,對於不少60後而言,這部人群對於新鮮事物接受能力較差,相較而言他們更容易接受傳統的房地產和銀行投資,而60後絕大多數人在很早就已經有過購房或銀行理財等經歷,因而對於新的理財投資產品的意願相對較低。

第二,對於70後、80後人群來說,他們是職場主力人群當中,收入水平最高的一部分人群。他們也是理財意願相對積極的一部分人群。

而對於這部分人而言,影響他們理財意願的因素主要有兩點:首先,對於原本就有意願通過理財管理資金的人來言,由於市場上存在著許多虛假的、參差不齊的理財產品和投資項目,他們疲於應對和分辨這些投資理財信息,只好審慎降低自己在理財投資方面的資金投入;其次,許多人有理財意願,但卻缺乏好的投資者教育,不懂得如何理財,如何尋找投資渠道,只好放棄。

第三,對於90後人群來說,他們是職場人群裡收入水平最低的一類人群。因而相對而言,對於財富的渴望程度也要更高,正常情況下,他們對於理財投資的意願也應該更高。然而收入水平較低,同時又處於事業剛剛起步階段,既沒有足夠的資本進行投資理財,同時每天朝九晚五時不時還要加班的快節奏生活也在急速地消耗著這些人的精力和時間。


好好學習,努力賺錢


他們往往沒時間學習理財,也沒有更多的精力來進行投資選擇。對於90後群體而言,他們更需要的是一個好的理財平臺來幫助他們實現創收。

綜上,國人理財意願偏低也許是個偽命題,調查所呈現的結果更可能是由於對於資金管理的選擇存在著的差異而導致的結果。

畢竟,國人對於財富的渴望並不低。

由此,我們還可以得到幾個結論:

對於60後、70後而言,相對而言他們收入穩定、事業有成,更傾向於進行長尾投資和固定的理財產品。

對於80後而言,他們財富的匱乏程度整體會低於90後,但同時也存在著養家育兒的壓力,因而中短週期的投資和理財產品更適合這一部分人群。

對於90後而言,他們收入較低但在旅遊娛樂等方面的消費頻率較高,時常需要一定的資金流補充,因而大多數更傾向三五個月的短週期投資和理財產品。


好好學習,努力賺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