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氧上市之後,醫美平臺還有機會嗎?


新氧上市之後,醫美平臺還有機會嗎?



在消費升級的浪潮下,以女性為主體的“顏值經濟”在爭議中成長和發展,如今已經到了下半場。

2019年5月2日,新氧科技登陸美國納斯達克,“中國互聯網醫美第一股”誕生,這無疑給資本市場注入了一劑強心針。作為醫美頭部平臺,新氧一定程度上也代表著中國整個醫美O2O的一個細分市場。

新氧的成功上市在某種程度上也代表了資本市場仍對行業未來發展的信心。那麼,在新氧上市之後,國內醫美平臺的下半場將如何發展?

醫美市場增長強勁 規模仍超乎想象


我國醫美市場到底是冷還是熱?這是行業最關注的問題。

與其它行業受週期影響不同,我國醫美行業整體的規模仍處在高速增長階段。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醫美服務行業總收入規模達到1217億元,2014年至2018年的年均複合增長率為23.6%,預計行業收入規模到2023年將達到3601億元。


新氧上市之後,醫美平臺還有機會嗎?

2015-2020年我國醫療美容行業規模



從行業整體來看,巨大的成長空間,將進一步給創業者和資本帶來機會。

高臨諮詢統計的結果顯示,八成投資者在未來一段時期內仍然看好醫美行業的發展。

高臨諮詢《醫療美容行業投資趨勢報告》報告顯示,有21.1%的機構投資者表示已經投資過醫美項目,考察和研究醫美項目的機構投資者有53.3%,僅有25.6%的機構投資者表示沒有關注醫美項目。

在他們眼中,針對年輕職業女性以及中年女性的醫美項目更受機構投資者青睞。

“從投資者看,經緯中國、騰訊,同創偉業、賽富投資和紅杉資本等是該行業的熱門機構;從融資輪次上來看,多數企業以早期的A、B輪為主,隨著各平臺融資階段的推進,融資額整體呈上升趨勢。


新氧上市之後,醫美平臺還有機會嗎?

醫美O2O平臺的投資者佈局



從融資數量看,2014-2015年是醫美O2O平臺的融資熱潮期,2016年後進入冷靜期。不過研究發現,儘管融資數量有所減少,醫美O2O平臺的融資額度卻是呈增加趨勢。可見,隨著行業迴歸理性,資本的觸角開始向新氧、悅美等少數頭部公司傾斜。

行業數據顯示,2016年醫美O2O平臺單筆融資金額最大為3.45億元,2017年單筆融資金額最大為4億元,2018年單筆融資金額最大為5000萬美元,足以看出醫美O2O投資已經從“廣泛撒網”的盲目時期進入到理性階段。

總體來看,醫美產業的技術、人才、利潤附加值仍聚焦在產業鏈端。同花順數據顯示,目前主營業務涉及醫美的上市公司有7家,其中包括主營手術類醫療美容業務的朗姿股份,主營美容化妝品業務的天夏智慧等。

行業洗牌,醫美投資進入新階段


在行業發展中,醫美O2O平臺的出現是個重要的分水嶺。這意味著醫美行業全面進入了移動互聯網時代,也帶來了產業格局和行業生態的一系列變化。

一直以來,醫美行業因信息不對稱,產品與服務良莠不齊造成消費者信任缺失,決策週期長。與此同時,醫美線下機構獲客難,成本轉嫁給用戶的方式造成了嚴重的惡性循環。

而醫美O2O平臺的出現則為醫美行業帶來了渠道創新,並逐漸正成為整個產業鏈的樞紐環節,幫助上游廠商簡化分銷環節、醫美機構降低獲客成本,協助消費者高效決策、醫生塑造個人品牌等,同時引進金融、保險、法律等保障服務用戶。

通過整形日記、用戶在醫美機構體驗及評價等,醫美O2O平臺吸引消費者加入線上社群,同時通過高效社群運營將線上用戶流量精準導入線下醫美機構,短短几年內吸引了絕大多數的醫美機構和用戶。

目前,國內主要的醫美平臺包括新氧、悅美、美黛拉等。其中,位於第一梯隊的新氧積累了千萬活躍用戶、眾多整形醫生;緊隨其後的悅美同樣獲得了2000多萬的用戶和近萬名專業整形醫生的資質認證,足以看出醫美O2O平臺強大的聚合能力。

隨著用戶紛紛湧向醫美平臺,醫院和機構也開始轉移目標。據統計,約80%的醫美服務機構正減少在搜索引擎上的投入,其中部分中小型醫美服務機構,減幅平均在50%以上。超過30%醫美服務機構表示,醫美APP已經成為超越搜索引擎的主要獲客渠道。

隨著醫美O2O平臺的滲透,平臺規模端優勢日益凸顯,逐漸獲得了資本的青睞。除了已經上市的新氧,像悅美等一線平臺也完成了C輪融資,有望推動上市進程。

醫美O2O市場的現狀和機會


儘管醫美O2O市場日益崛起,但當下仍有著一些不足。

首先,醫美O2O的技術門檻並不算太高,有著較強的可複製性,由此也造成一定程度的同質化現象。資料顯示,自2014年以來,大批醫美O2O平臺應運而生,儘管各平臺切入角度和側重點有所不同,但大多千篇一律,基本上都沿用著社區+電商+點評+團購的模式。

其次,由於目前醫療美容行業整體規範性較差,導致醫美O2O平臺魚龍混雜,專業程度無法取得消費者的絕對信任。


新氧上市之後,醫美平臺還有機會嗎?

我國醫美行業收入分佈情況,圖片來自:智研諮詢



還有,由於各大醫美平臺的盈利模式主要是廣告、抽傭、企業服務費為主。在存量市場開發見頂的情況下,不少平臺也把重心放在營銷上而忽略了商業化運營和良性運轉。

上述背景之下,我國醫美服務行業仍處於高度分散的狀態。據MobData2018年醫美行業研究報告顯示,目前醫美app總體安裝滲透率並不高,排名第一的新氧也僅為0.14%,沒有完成足夠好的價值探索和商業壁壘構建。

根據Frost&Sullivan的數據,2018年醫療美容服務行業總收入達到1217億元人民幣,而新氧招股書顯示,其2018年總營收為6.17億元人民幣。作為互聯網醫美行業的第一股,新氧市場份額並不突出。醫美O2O市場遠未達到理想中的規模和格局,尚處於起步階段。

不過從某種程度上講,醫美O2O的現狀也為平臺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會,留給其未來發展的想象力還足夠高。以流量賦能的思路實現發展越來越不具備優勢,只有深耕醫療機構,整合各方資源,為用戶提供綜合的專業服務才是醫美“下半場”的核心所在。

醫美下半場,打造產業鏈閉環是王道


競爭壓力加大,也迫使醫美O2O平臺開始進行創新,探索更加多元化的商業模式,比如嵌入直播、引入行業KOL、主打網紅經濟等。但總的來說,仍舊是圍繞著“流量為王”做文章。

而在醫美市場的“下半場”,流量僅僅是一方面,誰能為用戶提供更好的服務,誰才能在競爭中勝出。這就要求醫美O2O平臺轉變原有的商業思路,通過打造產業鏈的閉環來提升其服務標準。


新氧上市之後,醫美平臺還有機會嗎?

醫美O2O平臺用戶決策消費分佈(來自:億歐網)



對整個醫美行業來說,處於產業鏈中游的醫院和醫生可以說是最重要的一環。相對來講,渠道平臺與產業鏈角色的關係則還非常淺,並不能完全參與到整個閉環當中來,也不能完全把控服務的質量。

想要更好地把控服務質量、整合醫生資源,自建自營線下醫院就成了未來醫美平臺需要重點關注的方向。

有了線下醫院這一環節,醫美O2O平臺得以深入到整個醫美產業鏈中去,通過線上平臺導流到線下優質醫院,雙向服務、高效對接,維持醫美行業供端與需求端的平衡,從以“營銷為主導”過渡到“以醫生為主導”的良性循環之中。

關於線下醫院,醫美平臺其實很早就有嘗試。早在2016年,在線上已經積累了一定資源的新氧就開始向線下擴張,隨後在北京、上海和深圳等地先後推出了4家新氧雲診所門店。不過可惜的是,到2018年中,新氧的雲診所陸續休診,線下店的項目宣告失敗。

究其原因,新氧雲診所的定義是“最互聯網的微整形連鎖診所”,即通過託管有拍照的中小型診所,進行資源整合和標準化統一管理。但嚴格來說,雲診所並不是新氧的診所,新氧只是提供管理諮詢的功能,平臺無法真正保證最終的服務質量。

“線下機構的標準參差不齊,要打造一個高標準的門診部就要對現有的機構進行改造,而改造的成本太高了。”悅美CEO向小琴道出了其中的緣由。

相比於新氧雲診所的共享經濟模式,悅美則推出了“更重”的悅美好醫——通過自建高標準的線下店,品牌獨立,打通線上線下,實現醫美消費完整閉環。

目前來看,由於資金、醫生等方面的限制,自營方式的擴張速度會緩慢很多,不過從長遠看,這不失為一種健康循環發展的新模式(據悉,悅美好醫在運營半年之際即實現盈虧平衡)。

對於悅美來說,這種線下探索也有助於其探索出醫美新形態,以點破面,形成教育市場的效應,為向B端輸出其管理體系以及相應基礎設施做鋪墊。

隨著新氧、悅美等頭部平臺的“變革”,意味著醫美O2O平臺進入了2.0時代。在這場聲勢浩大的“全民變臉”運動中,醫美平臺或許將在未來迎來真正的黃金髮展期。

總結


新氧上市只是一個開始,醫美的資本遊戲才剛剛拉開帷幕。如今,下半場的戰爭已經打響,流量為王的時代即將過去,平臺的變革將是決勝的關鍵。

醫美平臺未來的競爭關鍵將是產業資源整合,要想在競爭中獲得優勢,必須深耕產業鏈。從交易閉環到產業閉環,誰能玩得更轉,誰才能走得更遠。

所以,無論是已經上市的新氧是其他醫美平臺,都面臨著新的挑戰和機會。圍繞著“提供優質平臺服務”這一核心要義,未來的平臺之爭有望從“醫院流量池”走向“醫院平臺一體”。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