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民炒股時持有二三隻股票好還是持有很多隻好?

投資 基金 經濟 滬指 孟可的思想空間 孟可的思想空間 2017-10-04

最近總有股民問我在操作中帳戶中同時持有二三隻好還是同時持有5只以上好。

我的意見是持有的股票5只以上比較好。持有10只以上更好!

有人會說:你不是開玩笑吧?很多書中寫的是股民持有二三隻以下才是最好的。其實股民持有二三隻股票是絕對致命的錯誤。

如果以書做為權威,那麼我可以找出當代的很多專業證券教材,它們推薦的都是分散投資風險,即組合多樣化。這些都是世界經濟權威甚至是諾獎獲得者認可的投資方式。

如果以專家做為權威,那麼當代的著名投資大師基金經理彼得林奇,就是以投資數百上千種股票而著稱。

即便是價值投資大師巴菲特,也是持有很多種股票和很多種其它金融產品的,甚至包括房地產。

股民炒股時持有二三隻股票好還是持有很多隻好?

有的股民又會說,你說的是大資金。像我們這些散戶小資金就應只買二三種股票!

好。那我們就先從原理上講講。

投資中會存在風險和收益對吧?炒股也是一種投資,那麼炒股中在風險和收益中進行選擇,二者哪個更重要?

估計很多新股民會選收益。而成熟點的人會選風險。

既然我們認為控制風險是最重要的。那麼我們的投資就應第一考慮風險,而不是怎麼樣做收益最大。

股民炒股時持有二三隻股票好還是持有很多隻好?

怎麼樣做風險最小?當然建立一個投資組合。這個組合中的產品越多樣化,風險就越小。很明顯只有二三隻的股票組合,其風險要明顯大於有10只股票以上的組合。

1960年,美國學者韋恩韋格納和謝拉勞曾對美國股票的分散化和風險實證研究,他們選擇了120只在紐約交易所交易的股票,分為6組,每組20只股票。結果發現一定程度的分散化能夠分散市場風險。

另外,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馬科維茲也通過數學模型論證得出由10~15種的股票構成的組合風險最小。

如果把這種觀念推廣到極致化,那麼把所有的股票品種都買來是不是也是風險很小呢?

答案的真相——是的。指數式基金就是複製所有的股票品種。並且它的收益經常會超過80%以上的股民包括專家。超越大盤指數是每個高手值得自誇的事情。可見超越大盤指數之難!大盤指數就是把所有股票進行平均的指數化。

股民炒股時持有二三隻股票好還是持有很多隻好?

指數化基金並不是大資金才可以買。散戶即便只有100元也可以購買指數基金。可見重要的不是錢多錢少,即便錢少,構築多樣化的股資組合也是沒有錯的!

錢少不是把自己位於風險巨大之中的藉口。無論錢多錢少都要儘量品種多一些。

股民買5只以上股票遇到的問題是自己能力有限,股票品種多了分析看管不過來。這是個能力與水平的問題。不是分散投資這個策略本身的問題。

所以我最後的建議是如果股民水平較高,那麼就要儘量持有10只以上的股票。如果股民水平不太高,則至少也應持有5只以上的股票。

股民炒股時持有二三隻股票好還是持有很多隻好?

在實際操作中,如果你只持有二三隻股票,就會造成平均每隻股票的倉位都在30%以上。其中任何一隻股票出問題,對你的總體收益影響都是巨大的。一旦所持股票中的一隻遭遇停牌、利空、暴跌、冷門等則對你的整體收益的影響會是巨大的。

經常有股民會說,在二隻股票中選一隻,結果沒選的暴漲。選中的反倒下跌。與其在二者糾結與矛盾,為什麼不多選一隻股票給自己多一分機會呢?

以我自己的觀點,那些在交易中只持有二三隻股票的高手絕不是真正的高手。真正的高手應當把風險放在第一位,當風險控制住以後才求收益。

最後說下我本人,我炒股一般都是持有10只以上股票的。十多年來一直如此,持有這麼多的股票使的眼界更寬闊。可以在眾多股票中進行加倉減倉,既迴避了風險,又增加了獲利的機會。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進行交流:孟可的思想空間

希望股民朋友們重點看看第一張截圖上的話——股票品種適當增多並不會降低你的長期收益,卻只會降低你的風險。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