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股市中耐心比什麼都重要?太真實了,扛不住的時候就讀一遍'

投資 技術 劉翔 不完美媽媽 主題獵手鴻飛 2019-09-05
"

聲明:

本文僅供參考,不構成操作建議,風險自負;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如果你想學習更多操盤技巧,可關注筆者的微信公眾號:認真說A股(renzhen078),炒股技術、盈利模式,操盤策略和雙龍戰法,遊資戰法,漲停複製戰法等,乾貨源源不斷。

在炒股時,我們經常會聽到要耐心之類的話,那麼,為什麼炒股要有耐心呢?這其中有何門道?是不是散戶股民朋友都必須具有耐心?

1.散戶股民陷於短線高頻交易

在實際的操作之中,很多股民小夥伴會發現自己炒了那麼久股票卻一直都沒有能夠炒股時獲得預期的效果,這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究其原因,很大部分的原因就是因為自己耐心不足,正是因為耐心不足就容易導致在炒股時陷於短線操作無法自拔,但是到頭來會發現即便是自己進行短線的高拋交易也未必就能實現自己的獲利預期,有些很吃力了,但是卻一直不討好的調調。

"

聲明:

本文僅供參考,不構成操作建議,風險自負;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如果你想學習更多操盤技巧,可關注筆者的微信公眾號:認真說A股(renzhen078),炒股技術、盈利模式,操盤策略和雙龍戰法,遊資戰法,漲停複製戰法等,乾貨源源不斷。

在炒股時,我們經常會聽到要耐心之類的話,那麼,為什麼炒股要有耐心呢?這其中有何門道?是不是散戶股民朋友都必須具有耐心?

1.散戶股民陷於短線高頻交易

在實際的操作之中,很多股民小夥伴會發現自己炒了那麼久股票卻一直都沒有能夠炒股時獲得預期的效果,這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究其原因,很大部分的原因就是因為自己耐心不足,正是因為耐心不足就容易導致在炒股時陷於短線操作無法自拔,但是到頭來會發現即便是自己進行短線的高拋交易也未必就能實現自己的獲利預期,有些很吃力了,但是卻一直不討好的調調。

為什麼在股市中耐心比什麼都重要?太真實了,扛不住的時候就讀一遍

2.短線高頻交易效果並不理想

說白了,如果散戶小夥伴能夠具有較高成功率的短線操作,那麼,這樣的情況戀上短線的高頻交易無可厚非,但是事實上大部分股民小夥伴的短線操作效果並不理想,而且往往都會出現追漲殺跌、追高被套、賣出賣飛等鬱悶情況,並且這些鬱悶情況是大部分散戶小夥伴所共同會遇到的事兒,因此,刻意追求短線高頻交易,還不如多一些耐心去持有穩健的中長線股票。

3.期待短線操作獲得暴利並不現實

話說回來,如果散戶小夥伴多一些應有的耐心,其實還是能夠有不錯的效果的,只要靜靜地回顧一下自己那些年所操作過的那些股票,只要不是在大A股處於牛市大頂部的時候買進的股票,基本上耐心持股一段時間,還是都能收穫不錯的收益的,而且還很穩健,並不需要太折騰,可以看出,有效的股票交易方式並不是老要追求短線高拋交易,更不要老想著短線一買進去就能夠大漲飆漲而獲得暴利,顯然,這樣的想法並不現實,基本上也很少有散戶小夥伴能夠在短線操作中獲得想象之中的暴利。

4.耐得住寂寞才能獲得更多收穫

當然,如果是在大A股處於弱勢行情剛轉熊的階段,那麼,此時的耐心就不是持股的耐心了,而是能夠持續等待的耐心,因為在下跌中繼的情況下,基本上什麼時候衝進場,大概率都是虧損,因此,這種時候必須具有過人的靜待耐心,就是要耐得住寂寞,就好比一個優秀的獵手,要有耐得住等待獵物的耐心,而不是等一下下,發現獵物沒出現,就貿貿然走了,往往機會就是這樣錯失。


我覺得任何說技術分析沒有用,或者說技術分析千人千結論的說法都是錯的,覺得技術分析結果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顯然是對技術分析理解的太膚淺的說法,技術分析的正確性確實是有一定概率性的,但是大多數情況下,正確的分析過程,得出的結果必然是趨向一致的,如果不是那隻能說明有的觀察者對細節的觀察不到位,和對技術分析掌握的完全不成系統。

至於有的答案說大量的訓練和總結,這個說的沒錯。但是問題是,我如果告訴一個想成為劉翔的孩子說,你就跑吧,天天跑,天天練你就會成功。你覺得這個現實麼?即使是劉翔那樣的天賦,也是需要科學訓練的,七步上欄還是八步上欄都是經過反覆論證最後才決定的。所以技術分析也是一樣的,必然是需要科學一點,系統一點的學習方式才能有效率。否則會浪費大量的時間,甚至是資金成本的虧損作為學費的。

學習技術分析的關鍵,首先要知道技術分析是什麼。如果連這個都不講清楚,那還談得上回答問題麼?

技術分析是的根基大多數投資者都聽說過,也就是道氏理論中的三大假設和三大定律。

其中最重要的是三大假設,

第一假設:市場行為包容消化一切信息

第二假設:市場運行以趨勢方式演變

第三假設:歷史會重演股票的形態是通過圖形表現出來的

而三大假設中提到的幾個關鍵詞:趨勢,形態和圖形等等又是以什麼方式表達出來的呢?

估計這個就會有很多人回答不出來了。

所以我們要學習技術分析第一個要記住的就是技術分析中一切要素的表達形式,或者是說技術分析中必須要觀察的內容。這個一共是四樣——價,量,時,空。

其中價不用說了,這個別說是做股票交易的,就是完全不碰股票的,偶爾也會打聽一下。

對量的關注也很普遍,很多投資分析類的書籍中都把價量關係掛在嘴邊。

對時的關注就比較尷尬了,大多數處於入門階段的投資者只有在買賣的時候才對時間這個要素比較感興趣,平時大多都別重點放在去價格的關注上了,對時間要素往往有忽視。

對空的關注在普通投資者中就非常少見了,而空說的就是走勢圖中的空間位置,這是一個極其重要的技術分析要素。一旦忽視,對技術分析使用的效率講造成災難性的影響。

"

聲明:

本文僅供參考,不構成操作建議,風險自負;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如果你想學習更多操盤技巧,可關注筆者的微信公眾號:認真說A股(renzhen078),炒股技術、盈利模式,操盤策略和雙龍戰法,遊資戰法,漲停複製戰法等,乾貨源源不斷。

在炒股時,我們經常會聽到要耐心之類的話,那麼,為什麼炒股要有耐心呢?這其中有何門道?是不是散戶股民朋友都必須具有耐心?

1.散戶股民陷於短線高頻交易

在實際的操作之中,很多股民小夥伴會發現自己炒了那麼久股票卻一直都沒有能夠炒股時獲得預期的效果,這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究其原因,很大部分的原因就是因為自己耐心不足,正是因為耐心不足就容易導致在炒股時陷於短線操作無法自拔,但是到頭來會發現即便是自己進行短線的高拋交易也未必就能實現自己的獲利預期,有些很吃力了,但是卻一直不討好的調調。

為什麼在股市中耐心比什麼都重要?太真實了,扛不住的時候就讀一遍

2.短線高頻交易效果並不理想

說白了,如果散戶小夥伴能夠具有較高成功率的短線操作,那麼,這樣的情況戀上短線的高頻交易無可厚非,但是事實上大部分股民小夥伴的短線操作效果並不理想,而且往往都會出現追漲殺跌、追高被套、賣出賣飛等鬱悶情況,並且這些鬱悶情況是大部分散戶小夥伴所共同會遇到的事兒,因此,刻意追求短線高頻交易,還不如多一些耐心去持有穩健的中長線股票。

3.期待短線操作獲得暴利並不現實

話說回來,如果散戶小夥伴多一些應有的耐心,其實還是能夠有不錯的效果的,只要靜靜地回顧一下自己那些年所操作過的那些股票,只要不是在大A股處於牛市大頂部的時候買進的股票,基本上耐心持股一段時間,還是都能收穫不錯的收益的,而且還很穩健,並不需要太折騰,可以看出,有效的股票交易方式並不是老要追求短線高拋交易,更不要老想著短線一買進去就能夠大漲飆漲而獲得暴利,顯然,這樣的想法並不現實,基本上也很少有散戶小夥伴能夠在短線操作中獲得想象之中的暴利。

4.耐得住寂寞才能獲得更多收穫

當然,如果是在大A股處於弱勢行情剛轉熊的階段,那麼,此時的耐心就不是持股的耐心了,而是能夠持續等待的耐心,因為在下跌中繼的情況下,基本上什麼時候衝進場,大概率都是虧損,因此,這種時候必須具有過人的靜待耐心,就是要耐得住寂寞,就好比一個優秀的獵手,要有耐得住等待獵物的耐心,而不是等一下下,發現獵物沒出現,就貿貿然走了,往往機會就是這樣錯失。


我覺得任何說技術分析沒有用,或者說技術分析千人千結論的說法都是錯的,覺得技術分析結果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顯然是對技術分析理解的太膚淺的說法,技術分析的正確性確實是有一定概率性的,但是大多數情況下,正確的分析過程,得出的結果必然是趨向一致的,如果不是那隻能說明有的觀察者對細節的觀察不到位,和對技術分析掌握的完全不成系統。

至於有的答案說大量的訓練和總結,這個說的沒錯。但是問題是,我如果告訴一個想成為劉翔的孩子說,你就跑吧,天天跑,天天練你就會成功。你覺得這個現實麼?即使是劉翔那樣的天賦,也是需要科學訓練的,七步上欄還是八步上欄都是經過反覆論證最後才決定的。所以技術分析也是一樣的,必然是需要科學一點,系統一點的學習方式才能有效率。否則會浪費大量的時間,甚至是資金成本的虧損作為學費的。

學習技術分析的關鍵,首先要知道技術分析是什麼。如果連這個都不講清楚,那還談得上回答問題麼?

技術分析是的根基大多數投資者都聽說過,也就是道氏理論中的三大假設和三大定律。

其中最重要的是三大假設,

第一假設:市場行為包容消化一切信息

第二假設:市場運行以趨勢方式演變

第三假設:歷史會重演股票的形態是通過圖形表現出來的

而三大假設中提到的幾個關鍵詞:趨勢,形態和圖形等等又是以什麼方式表達出來的呢?

估計這個就會有很多人回答不出來了。

所以我們要學習技術分析第一個要記住的就是技術分析中一切要素的表達形式,或者是說技術分析中必須要觀察的內容。這個一共是四樣——價,量,時,空。

其中價不用說了,這個別說是做股票交易的,就是完全不碰股票的,偶爾也會打聽一下。

對量的關注也很普遍,很多投資分析類的書籍中都把價量關係掛在嘴邊。

對時的關注就比較尷尬了,大多數處於入門階段的投資者只有在買賣的時候才對時間這個要素比較感興趣,平時大多都別重點放在去價格的關注上了,對時間要素往往有忽視。

對空的關注在普通投資者中就非常少見了,而空說的就是走勢圖中的空間位置,這是一個極其重要的技術分析要素。一旦忽視,對技術分析使用的效率講造成災難性的影響。

為什麼在股市中耐心比什麼都重要?太真實了,扛不住的時候就讀一遍

在結構分析的體系中,我們看到交易策略的問題被簡化為“兩點一面”,兩點是賣點與買點,一面是基本面。這樣的交易策略中,風控與危機處理被包含在買點與賣點中,是買點與賣點的優選問題,而不是風控與危機處理問題。

當買入信號出現時,那是買入操作的優選問題;當賣出信號出現時,就是賣出操作的優選問題。這樣一來,止損或保盈的問題就天然的被排斥在交易系統之外了,風控與危機處理就自然而然的被嵌入到“兩點”中去從而自然的消失了。

就是說,結構分析的體系中,風控問題不是一個被獨立衡量的單元,它已經有機的被“兩點”的交易策略所包容從而自然而然的消失了。那些預設止損或預訂止損計劃,甚或把這項工作當做必須的決策程序或操作紀律的方法實在是極為笨拙而有害無益的辦法。

即使如此,對於缺乏結構分析運用經驗的交易者,對於那些欠缺交易經驗的“菜鳥”,止損仍然是交易策略的核心。如果一個交易者擁有足夠的決斷能力,止損似乎沒有什麼必要,他完全可以在市場發出確切的反轉跡象之前迅速離開,這樣做的好處在於,他不至於被一輪虛假運動所迷惑而過早離開,也不至於因頻繁交易而損失交易費稅。但是對“菜鳥”交易者而言,一旦價格向不利的方向運動你不可能精確知道它到底要向那裡去,或者它只是一個細微的反向運動,或者它可能把交易者拖向深淵。如果沒有恰當的止損保護,你完全有可能把希望寄託在那從未到來的反彈上,而損失卻一天又一天的擴大。當初看起來只是一個很小的回調,一點討厭但數量很小的損失,最終演變成一場可怕的災難,擔憂、焦慮、煩躁、日甚一日的失望情緒完全有可能把交易者的神經拖跨,從而迫使交易者就此離開。這或許就是關於止損的最充分的理由。

遺憾的是,我們迄今為止也沒有發現完美的止損規則:太遠,巨大的損失往往影響交易者的決斷;太近,完全有可能使我們放飛一隻漲幅驚人的黑馬,而新興市場的價格波動又是那樣的劇烈。我們只能根據經驗設置一些止損原則,僅供“菜鳥”級別的交易者參考,儘管它看起來微不足道,但在某些極端的情形下它或許會成為交易者的“救命稻草”:

5%規則:當一隻股票的損失擴大到5%的時候,應該提醒自己隨時止損。

3日規則:當一隻股票向下擊穿重要的支持,在第三日還沒有拉回的跡象,隨時止損。

交易量規則:當價格向下回落並伴隨巨大的交易量(如換手率20%以上),立即止損。

盈利規則:交易一旦獲利,不能等到回吐完畢就應該考慮止損。

無論怎樣,止損都不是一件愉快的事,那麼,有沒有比止損更好的策略呢?我個人認為,合理的資金配置比單純的止損更能使交易者獲得優勢,那就是體現“反等價鞅策略”的凱利公式與價格結構模式相結合的資金管理方案,我個人的經驗,沒有比這個資金管理模式更好的了。

反等價鞅策略的意思是,在虧損的方向上減少投入而在盈利的方向上增加投入。這個思想充分反應在著名的“凱利公式”中。這裡引用一個簡化版的凱利公式:

2P-1=X, 其中:P=成功的概率,X=投入的資金百分比

交易者運用凱利公式的關鍵點在於:判斷交易標的物的盈利概率並按照估算的概率進行資金配置。合理配置資金是獲得交易優勢的必要條件,凱利公式的本質就是在一定的概率下如何優化資金配置,使得交易者獲得交易優勢。如果概率>50%,交易者有利,配置與之相應的資金,當概率<50%,則放棄。即在對交易者有利的方向上配置合理的資金。在傳統的分析方法體系中,凱利公式的難點在於標的物盈利概率的估算。但在結構分析的體系中,我們把不同的價格結構模式給予不同的概率,當一個賦值55%的價格結構模式出現後,那麼在這隻股票上的資金配置就是:

2 X 55%-1=10%X總資金100萬=10萬

資金管理在現代的風險投資中顯得越來越重要,在實踐的過程中採用最優化的資金管理來達到控制風險的目的。反等價鞅策略的背後,隱含了交易者對不確定性的考量,是否定思維邏輯的體現。與反等價鞅制度相對應的行為就是止損。在反等價鞅制度中,我們可以看到:交易中出現的虧損是正常的。如果出現虧損達到預定水平時,本次交易失敗,應該離場等待下一次交易,通過收益與虧損衝抵後獲得相對最大化的利潤水平。截斷虧損,讓利潤奔跑,就是這個道理。這裡,我們首先強調的一點就是:如果你採用反等價鞅策略的資金管理方式,就不要有“補倉”的想法,它是與反等價鞅策略相悖的。

"

聲明:

本文僅供參考,不構成操作建議,風險自負;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如果你想學習更多操盤技巧,可關注筆者的微信公眾號:認真說A股(renzhen078),炒股技術、盈利模式,操盤策略和雙龍戰法,遊資戰法,漲停複製戰法等,乾貨源源不斷。

在炒股時,我們經常會聽到要耐心之類的話,那麼,為什麼炒股要有耐心呢?這其中有何門道?是不是散戶股民朋友都必須具有耐心?

1.散戶股民陷於短線高頻交易

在實際的操作之中,很多股民小夥伴會發現自己炒了那麼久股票卻一直都沒有能夠炒股時獲得預期的效果,這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究其原因,很大部分的原因就是因為自己耐心不足,正是因為耐心不足就容易導致在炒股時陷於短線操作無法自拔,但是到頭來會發現即便是自己進行短線的高拋交易也未必就能實現自己的獲利預期,有些很吃力了,但是卻一直不討好的調調。

為什麼在股市中耐心比什麼都重要?太真實了,扛不住的時候就讀一遍

2.短線高頻交易效果並不理想

說白了,如果散戶小夥伴能夠具有較高成功率的短線操作,那麼,這樣的情況戀上短線的高頻交易無可厚非,但是事實上大部分股民小夥伴的短線操作效果並不理想,而且往往都會出現追漲殺跌、追高被套、賣出賣飛等鬱悶情況,並且這些鬱悶情況是大部分散戶小夥伴所共同會遇到的事兒,因此,刻意追求短線高頻交易,還不如多一些耐心去持有穩健的中長線股票。

3.期待短線操作獲得暴利並不現實

話說回來,如果散戶小夥伴多一些應有的耐心,其實還是能夠有不錯的效果的,只要靜靜地回顧一下自己那些年所操作過的那些股票,只要不是在大A股處於牛市大頂部的時候買進的股票,基本上耐心持股一段時間,還是都能收穫不錯的收益的,而且還很穩健,並不需要太折騰,可以看出,有效的股票交易方式並不是老要追求短線高拋交易,更不要老想著短線一買進去就能夠大漲飆漲而獲得暴利,顯然,這樣的想法並不現實,基本上也很少有散戶小夥伴能夠在短線操作中獲得想象之中的暴利。

4.耐得住寂寞才能獲得更多收穫

當然,如果是在大A股處於弱勢行情剛轉熊的階段,那麼,此時的耐心就不是持股的耐心了,而是能夠持續等待的耐心,因為在下跌中繼的情況下,基本上什麼時候衝進場,大概率都是虧損,因此,這種時候必須具有過人的靜待耐心,就是要耐得住寂寞,就好比一個優秀的獵手,要有耐得住等待獵物的耐心,而不是等一下下,發現獵物沒出現,就貿貿然走了,往往機會就是這樣錯失。


我覺得任何說技術分析沒有用,或者說技術分析千人千結論的說法都是錯的,覺得技術分析結果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顯然是對技術分析理解的太膚淺的說法,技術分析的正確性確實是有一定概率性的,但是大多數情況下,正確的分析過程,得出的結果必然是趨向一致的,如果不是那隻能說明有的觀察者對細節的觀察不到位,和對技術分析掌握的完全不成系統。

至於有的答案說大量的訓練和總結,這個說的沒錯。但是問題是,我如果告訴一個想成為劉翔的孩子說,你就跑吧,天天跑,天天練你就會成功。你覺得這個現實麼?即使是劉翔那樣的天賦,也是需要科學訓練的,七步上欄還是八步上欄都是經過反覆論證最後才決定的。所以技術分析也是一樣的,必然是需要科學一點,系統一點的學習方式才能有效率。否則會浪費大量的時間,甚至是資金成本的虧損作為學費的。

學習技術分析的關鍵,首先要知道技術分析是什麼。如果連這個都不講清楚,那還談得上回答問題麼?

技術分析是的根基大多數投資者都聽說過,也就是道氏理論中的三大假設和三大定律。

其中最重要的是三大假設,

第一假設:市場行為包容消化一切信息

第二假設:市場運行以趨勢方式演變

第三假設:歷史會重演股票的形態是通過圖形表現出來的

而三大假設中提到的幾個關鍵詞:趨勢,形態和圖形等等又是以什麼方式表達出來的呢?

估計這個就會有很多人回答不出來了。

所以我們要學習技術分析第一個要記住的就是技術分析中一切要素的表達形式,或者是說技術分析中必須要觀察的內容。這個一共是四樣——價,量,時,空。

其中價不用說了,這個別說是做股票交易的,就是完全不碰股票的,偶爾也會打聽一下。

對量的關注也很普遍,很多投資分析類的書籍中都把價量關係掛在嘴邊。

對時的關注就比較尷尬了,大多數處於入門階段的投資者只有在買賣的時候才對時間這個要素比較感興趣,平時大多都別重點放在去價格的關注上了,對時間要素往往有忽視。

對空的關注在普通投資者中就非常少見了,而空說的就是走勢圖中的空間位置,這是一個極其重要的技術分析要素。一旦忽視,對技術分析使用的效率講造成災難性的影響。

為什麼在股市中耐心比什麼都重要?太真實了,扛不住的時候就讀一遍

在結構分析的體系中,我們看到交易策略的問題被簡化為“兩點一面”,兩點是賣點與買點,一面是基本面。這樣的交易策略中,風控與危機處理被包含在買點與賣點中,是買點與賣點的優選問題,而不是風控與危機處理問題。

當買入信號出現時,那是買入操作的優選問題;當賣出信號出現時,就是賣出操作的優選問題。這樣一來,止損或保盈的問題就天然的被排斥在交易系統之外了,風控與危機處理就自然而然的被嵌入到“兩點”中去從而自然的消失了。

就是說,結構分析的體系中,風控問題不是一個被獨立衡量的單元,它已經有機的被“兩點”的交易策略所包容從而自然而然的消失了。那些預設止損或預訂止損計劃,甚或把這項工作當做必須的決策程序或操作紀律的方法實在是極為笨拙而有害無益的辦法。

即使如此,對於缺乏結構分析運用經驗的交易者,對於那些欠缺交易經驗的“菜鳥”,止損仍然是交易策略的核心。如果一個交易者擁有足夠的決斷能力,止損似乎沒有什麼必要,他完全可以在市場發出確切的反轉跡象之前迅速離開,這樣做的好處在於,他不至於被一輪虛假運動所迷惑而過早離開,也不至於因頻繁交易而損失交易費稅。但是對“菜鳥”交易者而言,一旦價格向不利的方向運動你不可能精確知道它到底要向那裡去,或者它只是一個細微的反向運動,或者它可能把交易者拖向深淵。如果沒有恰當的止損保護,你完全有可能把希望寄託在那從未到來的反彈上,而損失卻一天又一天的擴大。當初看起來只是一個很小的回調,一點討厭但數量很小的損失,最終演變成一場可怕的災難,擔憂、焦慮、煩躁、日甚一日的失望情緒完全有可能把交易者的神經拖跨,從而迫使交易者就此離開。這或許就是關於止損的最充分的理由。

遺憾的是,我們迄今為止也沒有發現完美的止損規則:太遠,巨大的損失往往影響交易者的決斷;太近,完全有可能使我們放飛一隻漲幅驚人的黑馬,而新興市場的價格波動又是那樣的劇烈。我們只能根據經驗設置一些止損原則,僅供“菜鳥”級別的交易者參考,儘管它看起來微不足道,但在某些極端的情形下它或許會成為交易者的“救命稻草”:

5%規則:當一隻股票的損失擴大到5%的時候,應該提醒自己隨時止損。

3日規則:當一隻股票向下擊穿重要的支持,在第三日還沒有拉回的跡象,隨時止損。

交易量規則:當價格向下回落並伴隨巨大的交易量(如換手率20%以上),立即止損。

盈利規則:交易一旦獲利,不能等到回吐完畢就應該考慮止損。

無論怎樣,止損都不是一件愉快的事,那麼,有沒有比止損更好的策略呢?我個人認為,合理的資金配置比單純的止損更能使交易者獲得優勢,那就是體現“反等價鞅策略”的凱利公式與價格結構模式相結合的資金管理方案,我個人的經驗,沒有比這個資金管理模式更好的了。

反等價鞅策略的意思是,在虧損的方向上減少投入而在盈利的方向上增加投入。這個思想充分反應在著名的“凱利公式”中。這裡引用一個簡化版的凱利公式:

2P-1=X, 其中:P=成功的概率,X=投入的資金百分比

交易者運用凱利公式的關鍵點在於:判斷交易標的物的盈利概率並按照估算的概率進行資金配置。合理配置資金是獲得交易優勢的必要條件,凱利公式的本質就是在一定的概率下如何優化資金配置,使得交易者獲得交易優勢。如果概率>50%,交易者有利,配置與之相應的資金,當概率<50%,則放棄。即在對交易者有利的方向上配置合理的資金。在傳統的分析方法體系中,凱利公式的難點在於標的物盈利概率的估算。但在結構分析的體系中,我們把不同的價格結構模式給予不同的概率,當一個賦值55%的價格結構模式出現後,那麼在這隻股票上的資金配置就是:

2 X 55%-1=10%X總資金100萬=10萬

資金管理在現代的風險投資中顯得越來越重要,在實踐的過程中採用最優化的資金管理來達到控制風險的目的。反等價鞅策略的背後,隱含了交易者對不確定性的考量,是否定思維邏輯的體現。與反等價鞅制度相對應的行為就是止損。在反等價鞅制度中,我們可以看到:交易中出現的虧損是正常的。如果出現虧損達到預定水平時,本次交易失敗,應該離場等待下一次交易,通過收益與虧損衝抵後獲得相對最大化的利潤水平。截斷虧損,讓利潤奔跑,就是這個道理。這裡,我們首先強調的一點就是:如果你採用反等價鞅策略的資金管理方式,就不要有“補倉”的想法,它是與反等價鞅策略相悖的。

為什麼在股市中耐心比什麼都重要?太真實了,扛不住的時候就讀一遍

那麼,“一面”的策略是解決什麼問題的呢?很顯然,“面”的問題主要解決動力問題,即單位時間內的收益率問題,本質上它是選股的方法,是對“風格循環”的迴應,它對風控問題的解決雖有助力,但“一面”的設計卻是主要針對股票動力的問題,比如,每次行情都有領導股與滯後股,兩類股票在單位時間內的收益率相差甚遠,這個“面”的設計主要就是解決這個問題的,即如何捕捉領導股以獲取利潤最大化的問題。

我們知道,投資分析是一門如何應對變化的技術,選股的一個基本原則就是順應變化,這個變化不僅僅來自於個股自身,如新技術的採用、資產重整、主業突變等,經濟週期、產業政策等經濟環境的變化也同等重要。比如重化工業時代,重工機械、有色、能源石化、造船等,消費升級背景下的房地產、白酒等快消品必然是好的交易品種。這個時代謝幕之後,新技術、新文化、新材料等,在結構升級的背景下就是好的交易品種。所以,選股最重要的原則是順應時代的變化,而不是市盈率、財務分析等那些死的東西。

此外,上市公司所在行業的前景、上市公司在行業中的地位、上市公司有沒有核心競爭能力,特別是上市公司領導團隊的能力圈,也是重要的考察對象,這些東西並不必然帶來好的交易機會,但能給交易一個好的安全邊際。當然了,選股策略的靈魂與核心是催化因素。一般地說,催化因素通常來源於幾個方面,如:影響生產經營狀況的大事件、行業供需或產業鏈的大變化、新技術的運用、收購重組預期等,這些都是“一面”的重要內容。


關於選股,大部分人是有重大思維誤區的,例如有人喜歡便宜的,有人喜歡活躍的,有人喜歡穩定的,有人喜歡低估值,有人喜歡大白馬。

我舉幾個例子給大家分析一下:

1、低估值誤區

很多股票,估值很低,例如PE(市盈率)很低,PB(市淨率)也很低,業績還很好很穩定,很多人就還喜歡買這些股票,心裡總是覺得低估值,基本面又好,安全,買入就是立於不敗之地。

可事實上,買入後一樣是萬年不漲的殭屍股,根本沒人炒,看到別人的股票估值超高,還蹭蹭蹭的漲,內心萬馬奔騰,但還是安慰自己說,只不過是市場錯了,我的股票未來一樣會上漲的。

其實市場是不會犯錯的,是你的邏輯錯了。

市場既然長期給出低估值,那自然有低估值的原因,大家去觀察,這類股票基本上不是傳統行業,就是已經穩定的成熟性企業,未來基本沒有了想象空間。炒股票炒的是預期收益,只有預期高增長,股價才能高增長,市場才會給出高估值,就像近期的5G股,芯片股,市場前景並不是十分明朗,大部分企業也都只是炒作一個概念,並沒有實質性的技術,甚至未來註定會有大部分企業會被淘汰,但還是不斷的炒的很高,原因就是這個市場未來的市場空間非常大,充滿了想象力。

那些缺乏想象空間的企業,沒有了增長預期,那麼自然只能長期給出低估值。也可以說,這類型的企業,低估值才是合理估值,而未來增長潛力大的企業,高估值也才是合理估值。

所以,從估值的角度選股,長期低估值的傳統行業,實質上是被主流資本拋棄的行業,當然不要選了。最好的股票,當然是新興產業,預期空間巨大的股票,但新興產業的股票是不可能低估值的,他們基本上會運行在估值適中,或者是高估值區間,從來不會有低估值的一天。

由此邏輯就很清晰了,從基本面,估值的角度去選股票,就要選那些估值適中,行業前景遠大的股票,而不是選低估值,缺乏想象力的股票。

2、技術形態誤區

相對於基本面上,很多人喜歡選低估值,從技術上選股票,大部分人又會陷入另一個誤區,就是選低位的股票。

股票只有在上漲趨勢的時候贏錢的概率才大,低位的股票,往往都是處於下跌趨勢,這還是抄底的思維。

在另一個回答我說過一個問題,消費品買跌不買漲,投資品買漲不買跌,思路一定要清晰。

當消費品降價以後,成交量是放大的,因為價格便宜了,買的人就多。但是投資品不同,投資品降價了,是會虧錢的,上漲才能掙錢,所以價格下跌大家就會傾向於賣出,而不是買入,成交量是縮小的。

大家可以觀察,股票下跌的時候,成交量大體都是縮小的,房價下跌的時候,成交量也是縮小的,這和消費品相反。

那麼,炒股票自然是買漲不買跌的。

但是這並不是說要去追高,熟悉我的朋友會知道,我是從不追高的,總體上講我是一個右側交易者。

漲並不是說短期的上漲,而是指趨勢上的上漲趨勢,例如一個最簡單的判別方法,當個股突破了年線,並且站穩,年線開始向上走,那就是一個明顯的上漲趨勢,那麼每一次回撤中買入,這就是一個非常好的時機。

這種上漲的回撤中買入的時機,我稱為戰略買入點,當然這個買入點是有講究的,例如到了重要支撐位,或者小級別的背離,或者是低位成交密集區等,具體我就不細說了。

3、思維方式才是決定成敗的關鍵

總的來說,其實還是思維方式上的問題,炒股票技術只不過是旁枝末節,同樣的基本每年分析方法,技術分析方法都是公開的,誰都能學的到,但最終只有合理的思維方式才是決定盈虧的關鍵。

個人成交量可以當成選股的先行指標:

(1)成交量出現的位置決定股價的走勢,長期盤整之後出現連續巨量且股價小幅上揚的股票可以大膽介入,不能畏縮不前。

"

聲明:

本文僅供參考,不構成操作建議,風險自負;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如果你想學習更多操盤技巧,可關注筆者的微信公眾號:認真說A股(renzhen078),炒股技術、盈利模式,操盤策略和雙龍戰法,遊資戰法,漲停複製戰法等,乾貨源源不斷。

在炒股時,我們經常會聽到要耐心之類的話,那麼,為什麼炒股要有耐心呢?這其中有何門道?是不是散戶股民朋友都必須具有耐心?

1.散戶股民陷於短線高頻交易

在實際的操作之中,很多股民小夥伴會發現自己炒了那麼久股票卻一直都沒有能夠炒股時獲得預期的效果,這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究其原因,很大部分的原因就是因為自己耐心不足,正是因為耐心不足就容易導致在炒股時陷於短線操作無法自拔,但是到頭來會發現即便是自己進行短線的高拋交易也未必就能實現自己的獲利預期,有些很吃力了,但是卻一直不討好的調調。

為什麼在股市中耐心比什麼都重要?太真實了,扛不住的時候就讀一遍

2.短線高頻交易效果並不理想

說白了,如果散戶小夥伴能夠具有較高成功率的短線操作,那麼,這樣的情況戀上短線的高頻交易無可厚非,但是事實上大部分股民小夥伴的短線操作效果並不理想,而且往往都會出現追漲殺跌、追高被套、賣出賣飛等鬱悶情況,並且這些鬱悶情況是大部分散戶小夥伴所共同會遇到的事兒,因此,刻意追求短線高頻交易,還不如多一些耐心去持有穩健的中長線股票。

3.期待短線操作獲得暴利並不現實

話說回來,如果散戶小夥伴多一些應有的耐心,其實還是能夠有不錯的效果的,只要靜靜地回顧一下自己那些年所操作過的那些股票,只要不是在大A股處於牛市大頂部的時候買進的股票,基本上耐心持股一段時間,還是都能收穫不錯的收益的,而且還很穩健,並不需要太折騰,可以看出,有效的股票交易方式並不是老要追求短線高拋交易,更不要老想著短線一買進去就能夠大漲飆漲而獲得暴利,顯然,這樣的想法並不現實,基本上也很少有散戶小夥伴能夠在短線操作中獲得想象之中的暴利。

4.耐得住寂寞才能獲得更多收穫

當然,如果是在大A股處於弱勢行情剛轉熊的階段,那麼,此時的耐心就不是持股的耐心了,而是能夠持續等待的耐心,因為在下跌中繼的情況下,基本上什麼時候衝進場,大概率都是虧損,因此,這種時候必須具有過人的靜待耐心,就是要耐得住寂寞,就好比一個優秀的獵手,要有耐得住等待獵物的耐心,而不是等一下下,發現獵物沒出現,就貿貿然走了,往往機會就是這樣錯失。


我覺得任何說技術分析沒有用,或者說技術分析千人千結論的說法都是錯的,覺得技術分析結果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顯然是對技術分析理解的太膚淺的說法,技術分析的正確性確實是有一定概率性的,但是大多數情況下,正確的分析過程,得出的結果必然是趨向一致的,如果不是那隻能說明有的觀察者對細節的觀察不到位,和對技術分析掌握的完全不成系統。

至於有的答案說大量的訓練和總結,這個說的沒錯。但是問題是,我如果告訴一個想成為劉翔的孩子說,你就跑吧,天天跑,天天練你就會成功。你覺得這個現實麼?即使是劉翔那樣的天賦,也是需要科學訓練的,七步上欄還是八步上欄都是經過反覆論證最後才決定的。所以技術分析也是一樣的,必然是需要科學一點,系統一點的學習方式才能有效率。否則會浪費大量的時間,甚至是資金成本的虧損作為學費的。

學習技術分析的關鍵,首先要知道技術分析是什麼。如果連這個都不講清楚,那還談得上回答問題麼?

技術分析是的根基大多數投資者都聽說過,也就是道氏理論中的三大假設和三大定律。

其中最重要的是三大假設,

第一假設:市場行為包容消化一切信息

第二假設:市場運行以趨勢方式演變

第三假設:歷史會重演股票的形態是通過圖形表現出來的

而三大假設中提到的幾個關鍵詞:趨勢,形態和圖形等等又是以什麼方式表達出來的呢?

估計這個就會有很多人回答不出來了。

所以我們要學習技術分析第一個要記住的就是技術分析中一切要素的表達形式,或者是說技術分析中必須要觀察的內容。這個一共是四樣——價,量,時,空。

其中價不用說了,這個別說是做股票交易的,就是完全不碰股票的,偶爾也會打聽一下。

對量的關注也很普遍,很多投資分析類的書籍中都把價量關係掛在嘴邊。

對時的關注就比較尷尬了,大多數處於入門階段的投資者只有在買賣的時候才對時間這個要素比較感興趣,平時大多都別重點放在去價格的關注上了,對時間要素往往有忽視。

對空的關注在普通投資者中就非常少見了,而空說的就是走勢圖中的空間位置,這是一個極其重要的技術分析要素。一旦忽視,對技術分析使用的效率講造成災難性的影響。

為什麼在股市中耐心比什麼都重要?太真實了,扛不住的時候就讀一遍

在結構分析的體系中,我們看到交易策略的問題被簡化為“兩點一面”,兩點是賣點與買點,一面是基本面。這樣的交易策略中,風控與危機處理被包含在買點與賣點中,是買點與賣點的優選問題,而不是風控與危機處理問題。

當買入信號出現時,那是買入操作的優選問題;當賣出信號出現時,就是賣出操作的優選問題。這樣一來,止損或保盈的問題就天然的被排斥在交易系統之外了,風控與危機處理就自然而然的被嵌入到“兩點”中去從而自然的消失了。

就是說,結構分析的體系中,風控問題不是一個被獨立衡量的單元,它已經有機的被“兩點”的交易策略所包容從而自然而然的消失了。那些預設止損或預訂止損計劃,甚或把這項工作當做必須的決策程序或操作紀律的方法實在是極為笨拙而有害無益的辦法。

即使如此,對於缺乏結構分析運用經驗的交易者,對於那些欠缺交易經驗的“菜鳥”,止損仍然是交易策略的核心。如果一個交易者擁有足夠的決斷能力,止損似乎沒有什麼必要,他完全可以在市場發出確切的反轉跡象之前迅速離開,這樣做的好處在於,他不至於被一輪虛假運動所迷惑而過早離開,也不至於因頻繁交易而損失交易費稅。但是對“菜鳥”交易者而言,一旦價格向不利的方向運動你不可能精確知道它到底要向那裡去,或者它只是一個細微的反向運動,或者它可能把交易者拖向深淵。如果沒有恰當的止損保護,你完全有可能把希望寄託在那從未到來的反彈上,而損失卻一天又一天的擴大。當初看起來只是一個很小的回調,一點討厭但數量很小的損失,最終演變成一場可怕的災難,擔憂、焦慮、煩躁、日甚一日的失望情緒完全有可能把交易者的神經拖跨,從而迫使交易者就此離開。這或許就是關於止損的最充分的理由。

遺憾的是,我們迄今為止也沒有發現完美的止損規則:太遠,巨大的損失往往影響交易者的決斷;太近,完全有可能使我們放飛一隻漲幅驚人的黑馬,而新興市場的價格波動又是那樣的劇烈。我們只能根據經驗設置一些止損原則,僅供“菜鳥”級別的交易者參考,儘管它看起來微不足道,但在某些極端的情形下它或許會成為交易者的“救命稻草”:

5%規則:當一隻股票的損失擴大到5%的時候,應該提醒自己隨時止損。

3日規則:當一隻股票向下擊穿重要的支持,在第三日還沒有拉回的跡象,隨時止損。

交易量規則:當價格向下回落並伴隨巨大的交易量(如換手率20%以上),立即止損。

盈利規則:交易一旦獲利,不能等到回吐完畢就應該考慮止損。

無論怎樣,止損都不是一件愉快的事,那麼,有沒有比止損更好的策略呢?我個人認為,合理的資金配置比單純的止損更能使交易者獲得優勢,那就是體現“反等價鞅策略”的凱利公式與價格結構模式相結合的資金管理方案,我個人的經驗,沒有比這個資金管理模式更好的了。

反等價鞅策略的意思是,在虧損的方向上減少投入而在盈利的方向上增加投入。這個思想充分反應在著名的“凱利公式”中。這裡引用一個簡化版的凱利公式:

2P-1=X, 其中:P=成功的概率,X=投入的資金百分比

交易者運用凱利公式的關鍵點在於:判斷交易標的物的盈利概率並按照估算的概率進行資金配置。合理配置資金是獲得交易優勢的必要條件,凱利公式的本質就是在一定的概率下如何優化資金配置,使得交易者獲得交易優勢。如果概率>50%,交易者有利,配置與之相應的資金,當概率<50%,則放棄。即在對交易者有利的方向上配置合理的資金。在傳統的分析方法體系中,凱利公式的難點在於標的物盈利概率的估算。但在結構分析的體系中,我們把不同的價格結構模式給予不同的概率,當一個賦值55%的價格結構模式出現後,那麼在這隻股票上的資金配置就是:

2 X 55%-1=10%X總資金100萬=10萬

資金管理在現代的風險投資中顯得越來越重要,在實踐的過程中採用最優化的資金管理來達到控制風險的目的。反等價鞅策略的背後,隱含了交易者對不確定性的考量,是否定思維邏輯的體現。與反等價鞅制度相對應的行為就是止損。在反等價鞅制度中,我們可以看到:交易中出現的虧損是正常的。如果出現虧損達到預定水平時,本次交易失敗,應該離場等待下一次交易,通過收益與虧損衝抵後獲得相對最大化的利潤水平。截斷虧損,讓利潤奔跑,就是這個道理。這裡,我們首先強調的一點就是:如果你採用反等價鞅策略的資金管理方式,就不要有“補倉”的想法,它是與反等價鞅策略相悖的。

為什麼在股市中耐心比什麼都重要?太真實了,扛不住的時候就讀一遍

那麼,“一面”的策略是解決什麼問題的呢?很顯然,“面”的問題主要解決動力問題,即單位時間內的收益率問題,本質上它是選股的方法,是對“風格循環”的迴應,它對風控問題的解決雖有助力,但“一面”的設計卻是主要針對股票動力的問題,比如,每次行情都有領導股與滯後股,兩類股票在單位時間內的收益率相差甚遠,這個“面”的設計主要就是解決這個問題的,即如何捕捉領導股以獲取利潤最大化的問題。

我們知道,投資分析是一門如何應對變化的技術,選股的一個基本原則就是順應變化,這個變化不僅僅來自於個股自身,如新技術的採用、資產重整、主業突變等,經濟週期、產業政策等經濟環境的變化也同等重要。比如重化工業時代,重工機械、有色、能源石化、造船等,消費升級背景下的房地產、白酒等快消品必然是好的交易品種。這個時代謝幕之後,新技術、新文化、新材料等,在結構升級的背景下就是好的交易品種。所以,選股最重要的原則是順應時代的變化,而不是市盈率、財務分析等那些死的東西。

此外,上市公司所在行業的前景、上市公司在行業中的地位、上市公司有沒有核心競爭能力,特別是上市公司領導團隊的能力圈,也是重要的考察對象,這些東西並不必然帶來好的交易機會,但能給交易一個好的安全邊際。當然了,選股策略的靈魂與核心是催化因素。一般地說,催化因素通常來源於幾個方面,如:影響生產經營狀況的大事件、行業供需或產業鏈的大變化、新技術的運用、收購重組預期等,這些都是“一面”的重要內容。


關於選股,大部分人是有重大思維誤區的,例如有人喜歡便宜的,有人喜歡活躍的,有人喜歡穩定的,有人喜歡低估值,有人喜歡大白馬。

我舉幾個例子給大家分析一下:

1、低估值誤區

很多股票,估值很低,例如PE(市盈率)很低,PB(市淨率)也很低,業績還很好很穩定,很多人就還喜歡買這些股票,心裡總是覺得低估值,基本面又好,安全,買入就是立於不敗之地。

可事實上,買入後一樣是萬年不漲的殭屍股,根本沒人炒,看到別人的股票估值超高,還蹭蹭蹭的漲,內心萬馬奔騰,但還是安慰自己說,只不過是市場錯了,我的股票未來一樣會上漲的。

其實市場是不會犯錯的,是你的邏輯錯了。

市場既然長期給出低估值,那自然有低估值的原因,大家去觀察,這類股票基本上不是傳統行業,就是已經穩定的成熟性企業,未來基本沒有了想象空間。炒股票炒的是預期收益,只有預期高增長,股價才能高增長,市場才會給出高估值,就像近期的5G股,芯片股,市場前景並不是十分明朗,大部分企業也都只是炒作一個概念,並沒有實質性的技術,甚至未來註定會有大部分企業會被淘汰,但還是不斷的炒的很高,原因就是這個市場未來的市場空間非常大,充滿了想象力。

那些缺乏想象空間的企業,沒有了增長預期,那麼自然只能長期給出低估值。也可以說,這類型的企業,低估值才是合理估值,而未來增長潛力大的企業,高估值也才是合理估值。

所以,從估值的角度選股,長期低估值的傳統行業,實質上是被主流資本拋棄的行業,當然不要選了。最好的股票,當然是新興產業,預期空間巨大的股票,但新興產業的股票是不可能低估值的,他們基本上會運行在估值適中,或者是高估值區間,從來不會有低估值的一天。

由此邏輯就很清晰了,從基本面,估值的角度去選股票,就要選那些估值適中,行業前景遠大的股票,而不是選低估值,缺乏想象力的股票。

2、技術形態誤區

相對於基本面上,很多人喜歡選低估值,從技術上選股票,大部分人又會陷入另一個誤區,就是選低位的股票。

股票只有在上漲趨勢的時候贏錢的概率才大,低位的股票,往往都是處於下跌趨勢,這還是抄底的思維。

在另一個回答我說過一個問題,消費品買跌不買漲,投資品買漲不買跌,思路一定要清晰。

當消費品降價以後,成交量是放大的,因為價格便宜了,買的人就多。但是投資品不同,投資品降價了,是會虧錢的,上漲才能掙錢,所以價格下跌大家就會傾向於賣出,而不是買入,成交量是縮小的。

大家可以觀察,股票下跌的時候,成交量大體都是縮小的,房價下跌的時候,成交量也是縮小的,這和消費品相反。

那麼,炒股票自然是買漲不買跌的。

但是這並不是說要去追高,熟悉我的朋友會知道,我是從不追高的,總體上講我是一個右側交易者。

漲並不是說短期的上漲,而是指趨勢上的上漲趨勢,例如一個最簡單的判別方法,當個股突破了年線,並且站穩,年線開始向上走,那就是一個明顯的上漲趨勢,那麼每一次回撤中買入,這就是一個非常好的時機。

這種上漲的回撤中買入的時機,我稱為戰略買入點,當然這個買入點是有講究的,例如到了重要支撐位,或者小級別的背離,或者是低位成交密集區等,具體我就不細說了。

3、思維方式才是決定成敗的關鍵

總的來說,其實還是思維方式上的問題,炒股票技術只不過是旁枝末節,同樣的基本每年分析方法,技術分析方法都是公開的,誰都能學的到,但最終只有合理的思維方式才是決定盈虧的關鍵。

個人成交量可以當成選股的先行指標:

(1)成交量出現的位置決定股價的走勢,長期盤整之後出現連續巨量且股價小幅上揚的股票可以大膽介入,不能畏縮不前。

為什麼在股市中耐心比什麼都重要?太真實了,扛不住的時候就讀一遍

(2)高價區出現巨量而股價變動不大 的股票千萬不要追進。

(3)選擇黑馬股的絕招之一是根據成交量變化,能夠大漲的股票必須有大的底部動力,否則不會大漲。底部動力越大的股票,則上漲力度越強。

(4)成交量的圓弧底必須加以注意,當成交量的平均線走平時要特別注意,一旦成交開始逐步放大且股價小幅上揚時,應該立刻買進。

(5)股市中獲利的關 鍵在於選股,不能單看大勢賺錢。否則很容易“賺了指數虧了錢”。

(6)成交量是股市氣氛的溫度計,有很多股票的狂漲並不是因為基本面有什麼重大利多,純粹是籌碼供求關係造成的,而從成交量之巨大變化就可以測知該股股價變化的潛力。

(7)沒有合適的機會不要進場,股票不是天天可以做的,一年做幾次就足夠了, 只要抓幾次黑馬股就已經肥了。

(8)量是價的先行指標,成交量分析是技術分析及選股決策過程中最重要的分析內容。

"

聲明:

本文僅供參考,不構成操作建議,風險自負;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如果你想學習更多操盤技巧,可關注筆者的微信公眾號:認真說A股(renzhen078),炒股技術、盈利模式,操盤策略和雙龍戰法,遊資戰法,漲停複製戰法等,乾貨源源不斷。

在炒股時,我們經常會聽到要耐心之類的話,那麼,為什麼炒股要有耐心呢?這其中有何門道?是不是散戶股民朋友都必須具有耐心?

1.散戶股民陷於短線高頻交易

在實際的操作之中,很多股民小夥伴會發現自己炒了那麼久股票卻一直都沒有能夠炒股時獲得預期的效果,這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究其原因,很大部分的原因就是因為自己耐心不足,正是因為耐心不足就容易導致在炒股時陷於短線操作無法自拔,但是到頭來會發現即便是自己進行短線的高拋交易也未必就能實現自己的獲利預期,有些很吃力了,但是卻一直不討好的調調。

為什麼在股市中耐心比什麼都重要?太真實了,扛不住的時候就讀一遍

2.短線高頻交易效果並不理想

說白了,如果散戶小夥伴能夠具有較高成功率的短線操作,那麼,這樣的情況戀上短線的高頻交易無可厚非,但是事實上大部分股民小夥伴的短線操作效果並不理想,而且往往都會出現追漲殺跌、追高被套、賣出賣飛等鬱悶情況,並且這些鬱悶情況是大部分散戶小夥伴所共同會遇到的事兒,因此,刻意追求短線高頻交易,還不如多一些耐心去持有穩健的中長線股票。

3.期待短線操作獲得暴利並不現實

話說回來,如果散戶小夥伴多一些應有的耐心,其實還是能夠有不錯的效果的,只要靜靜地回顧一下自己那些年所操作過的那些股票,只要不是在大A股處於牛市大頂部的時候買進的股票,基本上耐心持股一段時間,還是都能收穫不錯的收益的,而且還很穩健,並不需要太折騰,可以看出,有效的股票交易方式並不是老要追求短線高拋交易,更不要老想著短線一買進去就能夠大漲飆漲而獲得暴利,顯然,這樣的想法並不現實,基本上也很少有散戶小夥伴能夠在短線操作中獲得想象之中的暴利。

4.耐得住寂寞才能獲得更多收穫

當然,如果是在大A股處於弱勢行情剛轉熊的階段,那麼,此時的耐心就不是持股的耐心了,而是能夠持續等待的耐心,因為在下跌中繼的情況下,基本上什麼時候衝進場,大概率都是虧損,因此,這種時候必須具有過人的靜待耐心,就是要耐得住寂寞,就好比一個優秀的獵手,要有耐得住等待獵物的耐心,而不是等一下下,發現獵物沒出現,就貿貿然走了,往往機會就是這樣錯失。


我覺得任何說技術分析沒有用,或者說技術分析千人千結論的說法都是錯的,覺得技術分析結果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顯然是對技術分析理解的太膚淺的說法,技術分析的正確性確實是有一定概率性的,但是大多數情況下,正確的分析過程,得出的結果必然是趨向一致的,如果不是那隻能說明有的觀察者對細節的觀察不到位,和對技術分析掌握的完全不成系統。

至於有的答案說大量的訓練和總結,這個說的沒錯。但是問題是,我如果告訴一個想成為劉翔的孩子說,你就跑吧,天天跑,天天練你就會成功。你覺得這個現實麼?即使是劉翔那樣的天賦,也是需要科學訓練的,七步上欄還是八步上欄都是經過反覆論證最後才決定的。所以技術分析也是一樣的,必然是需要科學一點,系統一點的學習方式才能有效率。否則會浪費大量的時間,甚至是資金成本的虧損作為學費的。

學習技術分析的關鍵,首先要知道技術分析是什麼。如果連這個都不講清楚,那還談得上回答問題麼?

技術分析是的根基大多數投資者都聽說過,也就是道氏理論中的三大假設和三大定律。

其中最重要的是三大假設,

第一假設:市場行為包容消化一切信息

第二假設:市場運行以趨勢方式演變

第三假設:歷史會重演股票的形態是通過圖形表現出來的

而三大假設中提到的幾個關鍵詞:趨勢,形態和圖形等等又是以什麼方式表達出來的呢?

估計這個就會有很多人回答不出來了。

所以我們要學習技術分析第一個要記住的就是技術分析中一切要素的表達形式,或者是說技術分析中必須要觀察的內容。這個一共是四樣——價,量,時,空。

其中價不用說了,這個別說是做股票交易的,就是完全不碰股票的,偶爾也會打聽一下。

對量的關注也很普遍,很多投資分析類的書籍中都把價量關係掛在嘴邊。

對時的關注就比較尷尬了,大多數處於入門階段的投資者只有在買賣的時候才對時間這個要素比較感興趣,平時大多都別重點放在去價格的關注上了,對時間要素往往有忽視。

對空的關注在普通投資者中就非常少見了,而空說的就是走勢圖中的空間位置,這是一個極其重要的技術分析要素。一旦忽視,對技術分析使用的效率講造成災難性的影響。

為什麼在股市中耐心比什麼都重要?太真實了,扛不住的時候就讀一遍

在結構分析的體系中,我們看到交易策略的問題被簡化為“兩點一面”,兩點是賣點與買點,一面是基本面。這樣的交易策略中,風控與危機處理被包含在買點與賣點中,是買點與賣點的優選問題,而不是風控與危機處理問題。

當買入信號出現時,那是買入操作的優選問題;當賣出信號出現時,就是賣出操作的優選問題。這樣一來,止損或保盈的問題就天然的被排斥在交易系統之外了,風控與危機處理就自然而然的被嵌入到“兩點”中去從而自然的消失了。

就是說,結構分析的體系中,風控問題不是一個被獨立衡量的單元,它已經有機的被“兩點”的交易策略所包容從而自然而然的消失了。那些預設止損或預訂止損計劃,甚或把這項工作當做必須的決策程序或操作紀律的方法實在是極為笨拙而有害無益的辦法。

即使如此,對於缺乏結構分析運用經驗的交易者,對於那些欠缺交易經驗的“菜鳥”,止損仍然是交易策略的核心。如果一個交易者擁有足夠的決斷能力,止損似乎沒有什麼必要,他完全可以在市場發出確切的反轉跡象之前迅速離開,這樣做的好處在於,他不至於被一輪虛假運動所迷惑而過早離開,也不至於因頻繁交易而損失交易費稅。但是對“菜鳥”交易者而言,一旦價格向不利的方向運動你不可能精確知道它到底要向那裡去,或者它只是一個細微的反向運動,或者它可能把交易者拖向深淵。如果沒有恰當的止損保護,你完全有可能把希望寄託在那從未到來的反彈上,而損失卻一天又一天的擴大。當初看起來只是一個很小的回調,一點討厭但數量很小的損失,最終演變成一場可怕的災難,擔憂、焦慮、煩躁、日甚一日的失望情緒完全有可能把交易者的神經拖跨,從而迫使交易者就此離開。這或許就是關於止損的最充分的理由。

遺憾的是,我們迄今為止也沒有發現完美的止損規則:太遠,巨大的損失往往影響交易者的決斷;太近,完全有可能使我們放飛一隻漲幅驚人的黑馬,而新興市場的價格波動又是那樣的劇烈。我們只能根據經驗設置一些止損原則,僅供“菜鳥”級別的交易者參考,儘管它看起來微不足道,但在某些極端的情形下它或許會成為交易者的“救命稻草”:

5%規則:當一隻股票的損失擴大到5%的時候,應該提醒自己隨時止損。

3日規則:當一隻股票向下擊穿重要的支持,在第三日還沒有拉回的跡象,隨時止損。

交易量規則:當價格向下回落並伴隨巨大的交易量(如換手率20%以上),立即止損。

盈利規則:交易一旦獲利,不能等到回吐完畢就應該考慮止損。

無論怎樣,止損都不是一件愉快的事,那麼,有沒有比止損更好的策略呢?我個人認為,合理的資金配置比單純的止損更能使交易者獲得優勢,那就是體現“反等價鞅策略”的凱利公式與價格結構模式相結合的資金管理方案,我個人的經驗,沒有比這個資金管理模式更好的了。

反等價鞅策略的意思是,在虧損的方向上減少投入而在盈利的方向上增加投入。這個思想充分反應在著名的“凱利公式”中。這裡引用一個簡化版的凱利公式:

2P-1=X, 其中:P=成功的概率,X=投入的資金百分比

交易者運用凱利公式的關鍵點在於:判斷交易標的物的盈利概率並按照估算的概率進行資金配置。合理配置資金是獲得交易優勢的必要條件,凱利公式的本質就是在一定的概率下如何優化資金配置,使得交易者獲得交易優勢。如果概率>50%,交易者有利,配置與之相應的資金,當概率<50%,則放棄。即在對交易者有利的方向上配置合理的資金。在傳統的分析方法體系中,凱利公式的難點在於標的物盈利概率的估算。但在結構分析的體系中,我們把不同的價格結構模式給予不同的概率,當一個賦值55%的價格結構模式出現後,那麼在這隻股票上的資金配置就是:

2 X 55%-1=10%X總資金100萬=10萬

資金管理在現代的風險投資中顯得越來越重要,在實踐的過程中採用最優化的資金管理來達到控制風險的目的。反等價鞅策略的背後,隱含了交易者對不確定性的考量,是否定思維邏輯的體現。與反等價鞅制度相對應的行為就是止損。在反等價鞅制度中,我們可以看到:交易中出現的虧損是正常的。如果出現虧損達到預定水平時,本次交易失敗,應該離場等待下一次交易,通過收益與虧損衝抵後獲得相對最大化的利潤水平。截斷虧損,讓利潤奔跑,就是這個道理。這裡,我們首先強調的一點就是:如果你採用反等價鞅策略的資金管理方式,就不要有“補倉”的想法,它是與反等價鞅策略相悖的。

為什麼在股市中耐心比什麼都重要?太真實了,扛不住的時候就讀一遍

那麼,“一面”的策略是解決什麼問題的呢?很顯然,“面”的問題主要解決動力問題,即單位時間內的收益率問題,本質上它是選股的方法,是對“風格循環”的迴應,它對風控問題的解決雖有助力,但“一面”的設計卻是主要針對股票動力的問題,比如,每次行情都有領導股與滯後股,兩類股票在單位時間內的收益率相差甚遠,這個“面”的設計主要就是解決這個問題的,即如何捕捉領導股以獲取利潤最大化的問題。

我們知道,投資分析是一門如何應對變化的技術,選股的一個基本原則就是順應變化,這個變化不僅僅來自於個股自身,如新技術的採用、資產重整、主業突變等,經濟週期、產業政策等經濟環境的變化也同等重要。比如重化工業時代,重工機械、有色、能源石化、造船等,消費升級背景下的房地產、白酒等快消品必然是好的交易品種。這個時代謝幕之後,新技術、新文化、新材料等,在結構升級的背景下就是好的交易品種。所以,選股最重要的原則是順應時代的變化,而不是市盈率、財務分析等那些死的東西。

此外,上市公司所在行業的前景、上市公司在行業中的地位、上市公司有沒有核心競爭能力,特別是上市公司領導團隊的能力圈,也是重要的考察對象,這些東西並不必然帶來好的交易機會,但能給交易一個好的安全邊際。當然了,選股策略的靈魂與核心是催化因素。一般地說,催化因素通常來源於幾個方面,如:影響生產經營狀況的大事件、行業供需或產業鏈的大變化、新技術的運用、收購重組預期等,這些都是“一面”的重要內容。


關於選股,大部分人是有重大思維誤區的,例如有人喜歡便宜的,有人喜歡活躍的,有人喜歡穩定的,有人喜歡低估值,有人喜歡大白馬。

我舉幾個例子給大家分析一下:

1、低估值誤區

很多股票,估值很低,例如PE(市盈率)很低,PB(市淨率)也很低,業績還很好很穩定,很多人就還喜歡買這些股票,心裡總是覺得低估值,基本面又好,安全,買入就是立於不敗之地。

可事實上,買入後一樣是萬年不漲的殭屍股,根本沒人炒,看到別人的股票估值超高,還蹭蹭蹭的漲,內心萬馬奔騰,但還是安慰自己說,只不過是市場錯了,我的股票未來一樣會上漲的。

其實市場是不會犯錯的,是你的邏輯錯了。

市場既然長期給出低估值,那自然有低估值的原因,大家去觀察,這類股票基本上不是傳統行業,就是已經穩定的成熟性企業,未來基本沒有了想象空間。炒股票炒的是預期收益,只有預期高增長,股價才能高增長,市場才會給出高估值,就像近期的5G股,芯片股,市場前景並不是十分明朗,大部分企業也都只是炒作一個概念,並沒有實質性的技術,甚至未來註定會有大部分企業會被淘汰,但還是不斷的炒的很高,原因就是這個市場未來的市場空間非常大,充滿了想象力。

那些缺乏想象空間的企業,沒有了增長預期,那麼自然只能長期給出低估值。也可以說,這類型的企業,低估值才是合理估值,而未來增長潛力大的企業,高估值也才是合理估值。

所以,從估值的角度選股,長期低估值的傳統行業,實質上是被主流資本拋棄的行業,當然不要選了。最好的股票,當然是新興產業,預期空間巨大的股票,但新興產業的股票是不可能低估值的,他們基本上會運行在估值適中,或者是高估值區間,從來不會有低估值的一天。

由此邏輯就很清晰了,從基本面,估值的角度去選股票,就要選那些估值適中,行業前景遠大的股票,而不是選低估值,缺乏想象力的股票。

2、技術形態誤區

相對於基本面上,很多人喜歡選低估值,從技術上選股票,大部分人又會陷入另一個誤區,就是選低位的股票。

股票只有在上漲趨勢的時候贏錢的概率才大,低位的股票,往往都是處於下跌趨勢,這還是抄底的思維。

在另一個回答我說過一個問題,消費品買跌不買漲,投資品買漲不買跌,思路一定要清晰。

當消費品降價以後,成交量是放大的,因為價格便宜了,買的人就多。但是投資品不同,投資品降價了,是會虧錢的,上漲才能掙錢,所以價格下跌大家就會傾向於賣出,而不是買入,成交量是縮小的。

大家可以觀察,股票下跌的時候,成交量大體都是縮小的,房價下跌的時候,成交量也是縮小的,這和消費品相反。

那麼,炒股票自然是買漲不買跌的。

但是這並不是說要去追高,熟悉我的朋友會知道,我是從不追高的,總體上講我是一個右側交易者。

漲並不是說短期的上漲,而是指趨勢上的上漲趨勢,例如一個最簡單的判別方法,當個股突破了年線,並且站穩,年線開始向上走,那就是一個明顯的上漲趨勢,那麼每一次回撤中買入,這就是一個非常好的時機。

這種上漲的回撤中買入的時機,我稱為戰略買入點,當然這個買入點是有講究的,例如到了重要支撐位,或者小級別的背離,或者是低位成交密集區等,具體我就不細說了。

3、思維方式才是決定成敗的關鍵

總的來說,其實還是思維方式上的問題,炒股票技術只不過是旁枝末節,同樣的基本每年分析方法,技術分析方法都是公開的,誰都能學的到,但最終只有合理的思維方式才是決定盈虧的關鍵。

個人成交量可以當成選股的先行指標:

(1)成交量出現的位置決定股價的走勢,長期盤整之後出現連續巨量且股價小幅上揚的股票可以大膽介入,不能畏縮不前。

為什麼在股市中耐心比什麼都重要?太真實了,扛不住的時候就讀一遍

(2)高價區出現巨量而股價變動不大 的股票千萬不要追進。

(3)選擇黑馬股的絕招之一是根據成交量變化,能夠大漲的股票必須有大的底部動力,否則不會大漲。底部動力越大的股票,則上漲力度越強。

(4)成交量的圓弧底必須加以注意,當成交量的平均線走平時要特別注意,一旦成交開始逐步放大且股價小幅上揚時,應該立刻買進。

(5)股市中獲利的關 鍵在於選股,不能單看大勢賺錢。否則很容易“賺了指數虧了錢”。

(6)成交量是股市氣氛的溫度計,有很多股票的狂漲並不是因為基本面有什麼重大利多,純粹是籌碼供求關係造成的,而從成交量之巨大變化就可以測知該股股價變化的潛力。

(7)沒有合適的機會不要進場,股票不是天天可以做的,一年做幾次就足夠了, 只要抓幾次黑馬股就已經肥了。

(8)量是價的先行指標,成交量分析是技術分析及選股決策過程中最重要的分析內容。

為什麼在股市中耐心比什麼都重要?太真實了,扛不住的時候就讀一遍

(9)在上漲過程中,若成交量隨之放大, 價格保持連續上漲,則上升趨勢不變。

(10)在下跌趨勢中,成交量若有放大現象,表明拋壓並未減少,而價格保持下跌,則下跌形態不變。

"

聲明:

本文僅供參考,不構成操作建議,風險自負;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如果你想學習更多操盤技巧,可關注筆者的微信公眾號:認真說A股(renzhen078),炒股技術、盈利模式,操盤策略和雙龍戰法,遊資戰法,漲停複製戰法等,乾貨源源不斷。

在炒股時,我們經常會聽到要耐心之類的話,那麼,為什麼炒股要有耐心呢?這其中有何門道?是不是散戶股民朋友都必須具有耐心?

1.散戶股民陷於短線高頻交易

在實際的操作之中,很多股民小夥伴會發現自己炒了那麼久股票卻一直都沒有能夠炒股時獲得預期的效果,這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究其原因,很大部分的原因就是因為自己耐心不足,正是因為耐心不足就容易導致在炒股時陷於短線操作無法自拔,但是到頭來會發現即便是自己進行短線的高拋交易也未必就能實現自己的獲利預期,有些很吃力了,但是卻一直不討好的調調。

為什麼在股市中耐心比什麼都重要?太真實了,扛不住的時候就讀一遍

2.短線高頻交易效果並不理想

說白了,如果散戶小夥伴能夠具有較高成功率的短線操作,那麼,這樣的情況戀上短線的高頻交易無可厚非,但是事實上大部分股民小夥伴的短線操作效果並不理想,而且往往都會出現追漲殺跌、追高被套、賣出賣飛等鬱悶情況,並且這些鬱悶情況是大部分散戶小夥伴所共同會遇到的事兒,因此,刻意追求短線高頻交易,還不如多一些耐心去持有穩健的中長線股票。

3.期待短線操作獲得暴利並不現實

話說回來,如果散戶小夥伴多一些應有的耐心,其實還是能夠有不錯的效果的,只要靜靜地回顧一下自己那些年所操作過的那些股票,只要不是在大A股處於牛市大頂部的時候買進的股票,基本上耐心持股一段時間,還是都能收穫不錯的收益的,而且還很穩健,並不需要太折騰,可以看出,有效的股票交易方式並不是老要追求短線高拋交易,更不要老想著短線一買進去就能夠大漲飆漲而獲得暴利,顯然,這樣的想法並不現實,基本上也很少有散戶小夥伴能夠在短線操作中獲得想象之中的暴利。

4.耐得住寂寞才能獲得更多收穫

當然,如果是在大A股處於弱勢行情剛轉熊的階段,那麼,此時的耐心就不是持股的耐心了,而是能夠持續等待的耐心,因為在下跌中繼的情況下,基本上什麼時候衝進場,大概率都是虧損,因此,這種時候必須具有過人的靜待耐心,就是要耐得住寂寞,就好比一個優秀的獵手,要有耐得住等待獵物的耐心,而不是等一下下,發現獵物沒出現,就貿貿然走了,往往機會就是這樣錯失。


我覺得任何說技術分析沒有用,或者說技術分析千人千結論的說法都是錯的,覺得技術分析結果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顯然是對技術分析理解的太膚淺的說法,技術分析的正確性確實是有一定概率性的,但是大多數情況下,正確的分析過程,得出的結果必然是趨向一致的,如果不是那隻能說明有的觀察者對細節的觀察不到位,和對技術分析掌握的完全不成系統。

至於有的答案說大量的訓練和總結,這個說的沒錯。但是問題是,我如果告訴一個想成為劉翔的孩子說,你就跑吧,天天跑,天天練你就會成功。你覺得這個現實麼?即使是劉翔那樣的天賦,也是需要科學訓練的,七步上欄還是八步上欄都是經過反覆論證最後才決定的。所以技術分析也是一樣的,必然是需要科學一點,系統一點的學習方式才能有效率。否則會浪費大量的時間,甚至是資金成本的虧損作為學費的。

學習技術分析的關鍵,首先要知道技術分析是什麼。如果連這個都不講清楚,那還談得上回答問題麼?

技術分析是的根基大多數投資者都聽說過,也就是道氏理論中的三大假設和三大定律。

其中最重要的是三大假設,

第一假設:市場行為包容消化一切信息

第二假設:市場運行以趨勢方式演變

第三假設:歷史會重演股票的形態是通過圖形表現出來的

而三大假設中提到的幾個關鍵詞:趨勢,形態和圖形等等又是以什麼方式表達出來的呢?

估計這個就會有很多人回答不出來了。

所以我們要學習技術分析第一個要記住的就是技術分析中一切要素的表達形式,或者是說技術分析中必須要觀察的內容。這個一共是四樣——價,量,時,空。

其中價不用說了,這個別說是做股票交易的,就是完全不碰股票的,偶爾也會打聽一下。

對量的關注也很普遍,很多投資分析類的書籍中都把價量關係掛在嘴邊。

對時的關注就比較尷尬了,大多數處於入門階段的投資者只有在買賣的時候才對時間這個要素比較感興趣,平時大多都別重點放在去價格的關注上了,對時間要素往往有忽視。

對空的關注在普通投資者中就非常少見了,而空說的就是走勢圖中的空間位置,這是一個極其重要的技術分析要素。一旦忽視,對技術分析使用的效率講造成災難性的影響。

為什麼在股市中耐心比什麼都重要?太真實了,扛不住的時候就讀一遍

在結構分析的體系中,我們看到交易策略的問題被簡化為“兩點一面”,兩點是賣點與買點,一面是基本面。這樣的交易策略中,風控與危機處理被包含在買點與賣點中,是買點與賣點的優選問題,而不是風控與危機處理問題。

當買入信號出現時,那是買入操作的優選問題;當賣出信號出現時,就是賣出操作的優選問題。這樣一來,止損或保盈的問題就天然的被排斥在交易系統之外了,風控與危機處理就自然而然的被嵌入到“兩點”中去從而自然的消失了。

就是說,結構分析的體系中,風控問題不是一個被獨立衡量的單元,它已經有機的被“兩點”的交易策略所包容從而自然而然的消失了。那些預設止損或預訂止損計劃,甚或把這項工作當做必須的決策程序或操作紀律的方法實在是極為笨拙而有害無益的辦法。

即使如此,對於缺乏結構分析運用經驗的交易者,對於那些欠缺交易經驗的“菜鳥”,止損仍然是交易策略的核心。如果一個交易者擁有足夠的決斷能力,止損似乎沒有什麼必要,他完全可以在市場發出確切的反轉跡象之前迅速離開,這樣做的好處在於,他不至於被一輪虛假運動所迷惑而過早離開,也不至於因頻繁交易而損失交易費稅。但是對“菜鳥”交易者而言,一旦價格向不利的方向運動你不可能精確知道它到底要向那裡去,或者它只是一個細微的反向運動,或者它可能把交易者拖向深淵。如果沒有恰當的止損保護,你完全有可能把希望寄託在那從未到來的反彈上,而損失卻一天又一天的擴大。當初看起來只是一個很小的回調,一點討厭但數量很小的損失,最終演變成一場可怕的災難,擔憂、焦慮、煩躁、日甚一日的失望情緒完全有可能把交易者的神經拖跨,從而迫使交易者就此離開。這或許就是關於止損的最充分的理由。

遺憾的是,我們迄今為止也沒有發現完美的止損規則:太遠,巨大的損失往往影響交易者的決斷;太近,完全有可能使我們放飛一隻漲幅驚人的黑馬,而新興市場的價格波動又是那樣的劇烈。我們只能根據經驗設置一些止損原則,僅供“菜鳥”級別的交易者參考,儘管它看起來微不足道,但在某些極端的情形下它或許會成為交易者的“救命稻草”:

5%規則:當一隻股票的損失擴大到5%的時候,應該提醒自己隨時止損。

3日規則:當一隻股票向下擊穿重要的支持,在第三日還沒有拉回的跡象,隨時止損。

交易量規則:當價格向下回落並伴隨巨大的交易量(如換手率20%以上),立即止損。

盈利規則:交易一旦獲利,不能等到回吐完畢就應該考慮止損。

無論怎樣,止損都不是一件愉快的事,那麼,有沒有比止損更好的策略呢?我個人認為,合理的資金配置比單純的止損更能使交易者獲得優勢,那就是體現“反等價鞅策略”的凱利公式與價格結構模式相結合的資金管理方案,我個人的經驗,沒有比這個資金管理模式更好的了。

反等價鞅策略的意思是,在虧損的方向上減少投入而在盈利的方向上增加投入。這個思想充分反應在著名的“凱利公式”中。這裡引用一個簡化版的凱利公式:

2P-1=X, 其中:P=成功的概率,X=投入的資金百分比

交易者運用凱利公式的關鍵點在於:判斷交易標的物的盈利概率並按照估算的概率進行資金配置。合理配置資金是獲得交易優勢的必要條件,凱利公式的本質就是在一定的概率下如何優化資金配置,使得交易者獲得交易優勢。如果概率>50%,交易者有利,配置與之相應的資金,當概率<50%,則放棄。即在對交易者有利的方向上配置合理的資金。在傳統的分析方法體系中,凱利公式的難點在於標的物盈利概率的估算。但在結構分析的體系中,我們把不同的價格結構模式給予不同的概率,當一個賦值55%的價格結構模式出現後,那麼在這隻股票上的資金配置就是:

2 X 55%-1=10%X總資金100萬=10萬

資金管理在現代的風險投資中顯得越來越重要,在實踐的過程中採用最優化的資金管理來達到控制風險的目的。反等價鞅策略的背後,隱含了交易者對不確定性的考量,是否定思維邏輯的體現。與反等價鞅制度相對應的行為就是止損。在反等價鞅制度中,我們可以看到:交易中出現的虧損是正常的。如果出現虧損達到預定水平時,本次交易失敗,應該離場等待下一次交易,通過收益與虧損衝抵後獲得相對最大化的利潤水平。截斷虧損,讓利潤奔跑,就是這個道理。這裡,我們首先強調的一點就是:如果你採用反等價鞅策略的資金管理方式,就不要有“補倉”的想法,它是與反等價鞅策略相悖的。

為什麼在股市中耐心比什麼都重要?太真實了,扛不住的時候就讀一遍

那麼,“一面”的策略是解決什麼問題的呢?很顯然,“面”的問題主要解決動力問題,即單位時間內的收益率問題,本質上它是選股的方法,是對“風格循環”的迴應,它對風控問題的解決雖有助力,但“一面”的設計卻是主要針對股票動力的問題,比如,每次行情都有領導股與滯後股,兩類股票在單位時間內的收益率相差甚遠,這個“面”的設計主要就是解決這個問題的,即如何捕捉領導股以獲取利潤最大化的問題。

我們知道,投資分析是一門如何應對變化的技術,選股的一個基本原則就是順應變化,這個變化不僅僅來自於個股自身,如新技術的採用、資產重整、主業突變等,經濟週期、產業政策等經濟環境的變化也同等重要。比如重化工業時代,重工機械、有色、能源石化、造船等,消費升級背景下的房地產、白酒等快消品必然是好的交易品種。這個時代謝幕之後,新技術、新文化、新材料等,在結構升級的背景下就是好的交易品種。所以,選股最重要的原則是順應時代的變化,而不是市盈率、財務分析等那些死的東西。

此外,上市公司所在行業的前景、上市公司在行業中的地位、上市公司有沒有核心競爭能力,特別是上市公司領導團隊的能力圈,也是重要的考察對象,這些東西並不必然帶來好的交易機會,但能給交易一個好的安全邊際。當然了,選股策略的靈魂與核心是催化因素。一般地說,催化因素通常來源於幾個方面,如:影響生產經營狀況的大事件、行業供需或產業鏈的大變化、新技術的運用、收購重組預期等,這些都是“一面”的重要內容。


關於選股,大部分人是有重大思維誤區的,例如有人喜歡便宜的,有人喜歡活躍的,有人喜歡穩定的,有人喜歡低估值,有人喜歡大白馬。

我舉幾個例子給大家分析一下:

1、低估值誤區

很多股票,估值很低,例如PE(市盈率)很低,PB(市淨率)也很低,業績還很好很穩定,很多人就還喜歡買這些股票,心裡總是覺得低估值,基本面又好,安全,買入就是立於不敗之地。

可事實上,買入後一樣是萬年不漲的殭屍股,根本沒人炒,看到別人的股票估值超高,還蹭蹭蹭的漲,內心萬馬奔騰,但還是安慰自己說,只不過是市場錯了,我的股票未來一樣會上漲的。

其實市場是不會犯錯的,是你的邏輯錯了。

市場既然長期給出低估值,那自然有低估值的原因,大家去觀察,這類股票基本上不是傳統行業,就是已經穩定的成熟性企業,未來基本沒有了想象空間。炒股票炒的是預期收益,只有預期高增長,股價才能高增長,市場才會給出高估值,就像近期的5G股,芯片股,市場前景並不是十分明朗,大部分企業也都只是炒作一個概念,並沒有實質性的技術,甚至未來註定會有大部分企業會被淘汰,但還是不斷的炒的很高,原因就是這個市場未來的市場空間非常大,充滿了想象力。

那些缺乏想象空間的企業,沒有了增長預期,那麼自然只能長期給出低估值。也可以說,這類型的企業,低估值才是合理估值,而未來增長潛力大的企業,高估值也才是合理估值。

所以,從估值的角度選股,長期低估值的傳統行業,實質上是被主流資本拋棄的行業,當然不要選了。最好的股票,當然是新興產業,預期空間巨大的股票,但新興產業的股票是不可能低估值的,他們基本上會運行在估值適中,或者是高估值區間,從來不會有低估值的一天。

由此邏輯就很清晰了,從基本面,估值的角度去選股票,就要選那些估值適中,行業前景遠大的股票,而不是選低估值,缺乏想象力的股票。

2、技術形態誤區

相對於基本面上,很多人喜歡選低估值,從技術上選股票,大部分人又會陷入另一個誤區,就是選低位的股票。

股票只有在上漲趨勢的時候贏錢的概率才大,低位的股票,往往都是處於下跌趨勢,這還是抄底的思維。

在另一個回答我說過一個問題,消費品買跌不買漲,投資品買漲不買跌,思路一定要清晰。

當消費品降價以後,成交量是放大的,因為價格便宜了,買的人就多。但是投資品不同,投資品降價了,是會虧錢的,上漲才能掙錢,所以價格下跌大家就會傾向於賣出,而不是買入,成交量是縮小的。

大家可以觀察,股票下跌的時候,成交量大體都是縮小的,房價下跌的時候,成交量也是縮小的,這和消費品相反。

那麼,炒股票自然是買漲不買跌的。

但是這並不是說要去追高,熟悉我的朋友會知道,我是從不追高的,總體上講我是一個右側交易者。

漲並不是說短期的上漲,而是指趨勢上的上漲趨勢,例如一個最簡單的判別方法,當個股突破了年線,並且站穩,年線開始向上走,那就是一個明顯的上漲趨勢,那麼每一次回撤中買入,這就是一個非常好的時機。

這種上漲的回撤中買入的時機,我稱為戰略買入點,當然這個買入點是有講究的,例如到了重要支撐位,或者小級別的背離,或者是低位成交密集區等,具體我就不細說了。

3、思維方式才是決定成敗的關鍵

總的來說,其實還是思維方式上的問題,炒股票技術只不過是旁枝末節,同樣的基本每年分析方法,技術分析方法都是公開的,誰都能學的到,但最終只有合理的思維方式才是決定盈虧的關鍵。

個人成交量可以當成選股的先行指標:

(1)成交量出現的位置決定股價的走勢,長期盤整之後出現連續巨量且股價小幅上揚的股票可以大膽介入,不能畏縮不前。

為什麼在股市中耐心比什麼都重要?太真實了,扛不住的時候就讀一遍

(2)高價區出現巨量而股價變動不大 的股票千萬不要追進。

(3)選擇黑馬股的絕招之一是根據成交量變化,能夠大漲的股票必須有大的底部動力,否則不會大漲。底部動力越大的股票,則上漲力度越強。

(4)成交量的圓弧底必須加以注意,當成交量的平均線走平時要特別注意,一旦成交開始逐步放大且股價小幅上揚時,應該立刻買進。

(5)股市中獲利的關 鍵在於選股,不能單看大勢賺錢。否則很容易“賺了指數虧了錢”。

(6)成交量是股市氣氛的溫度計,有很多股票的狂漲並不是因為基本面有什麼重大利多,純粹是籌碼供求關係造成的,而從成交量之巨大變化就可以測知該股股價變化的潛力。

(7)沒有合適的機會不要進場,股票不是天天可以做的,一年做幾次就足夠了, 只要抓幾次黑馬股就已經肥了。

(8)量是價的先行指標,成交量分析是技術分析及選股決策過程中最重要的分析內容。

為什麼在股市中耐心比什麼都重要?太真實了,扛不住的時候就讀一遍

(9)在上漲過程中,若成交量隨之放大, 價格保持連續上漲,則上升趨勢不變。

(10)在下跌趨勢中,成交量若有放大現象,表明拋壓並未減少,而價格保持下跌,則下跌形態不變。

為什麼在股市中耐心比什麼都重要?太真實了,扛不住的時候就讀一遍

(11)在上漲過程中,若成交量隨之大幅度擴增,但價格卻並不持續上升,則表明阻力加大,這是反轉的徵兆。

"

聲明:

本文僅供參考,不構成操作建議,風險自負;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如果你想學習更多操盤技巧,可關注筆者的微信公眾號:認真說A股(renzhen078),炒股技術、盈利模式,操盤策略和雙龍戰法,遊資戰法,漲停複製戰法等,乾貨源源不斷。

在炒股時,我們經常會聽到要耐心之類的話,那麼,為什麼炒股要有耐心呢?這其中有何門道?是不是散戶股民朋友都必須具有耐心?

1.散戶股民陷於短線高頻交易

在實際的操作之中,很多股民小夥伴會發現自己炒了那麼久股票卻一直都沒有能夠炒股時獲得預期的效果,這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究其原因,很大部分的原因就是因為自己耐心不足,正是因為耐心不足就容易導致在炒股時陷於短線操作無法自拔,但是到頭來會發現即便是自己進行短線的高拋交易也未必就能實現自己的獲利預期,有些很吃力了,但是卻一直不討好的調調。

為什麼在股市中耐心比什麼都重要?太真實了,扛不住的時候就讀一遍

2.短線高頻交易效果並不理想

說白了,如果散戶小夥伴能夠具有較高成功率的短線操作,那麼,這樣的情況戀上短線的高頻交易無可厚非,但是事實上大部分股民小夥伴的短線操作效果並不理想,而且往往都會出現追漲殺跌、追高被套、賣出賣飛等鬱悶情況,並且這些鬱悶情況是大部分散戶小夥伴所共同會遇到的事兒,因此,刻意追求短線高頻交易,還不如多一些耐心去持有穩健的中長線股票。

3.期待短線操作獲得暴利並不現實

話說回來,如果散戶小夥伴多一些應有的耐心,其實還是能夠有不錯的效果的,只要靜靜地回顧一下自己那些年所操作過的那些股票,只要不是在大A股處於牛市大頂部的時候買進的股票,基本上耐心持股一段時間,還是都能收穫不錯的收益的,而且還很穩健,並不需要太折騰,可以看出,有效的股票交易方式並不是老要追求短線高拋交易,更不要老想著短線一買進去就能夠大漲飆漲而獲得暴利,顯然,這樣的想法並不現實,基本上也很少有散戶小夥伴能夠在短線操作中獲得想象之中的暴利。

4.耐得住寂寞才能獲得更多收穫

當然,如果是在大A股處於弱勢行情剛轉熊的階段,那麼,此時的耐心就不是持股的耐心了,而是能夠持續等待的耐心,因為在下跌中繼的情況下,基本上什麼時候衝進場,大概率都是虧損,因此,這種時候必須具有過人的靜待耐心,就是要耐得住寂寞,就好比一個優秀的獵手,要有耐得住等待獵物的耐心,而不是等一下下,發現獵物沒出現,就貿貿然走了,往往機會就是這樣錯失。


我覺得任何說技術分析沒有用,或者說技術分析千人千結論的說法都是錯的,覺得技術分析結果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顯然是對技術分析理解的太膚淺的說法,技術分析的正確性確實是有一定概率性的,但是大多數情況下,正確的分析過程,得出的結果必然是趨向一致的,如果不是那隻能說明有的觀察者對細節的觀察不到位,和對技術分析掌握的完全不成系統。

至於有的答案說大量的訓練和總結,這個說的沒錯。但是問題是,我如果告訴一個想成為劉翔的孩子說,你就跑吧,天天跑,天天練你就會成功。你覺得這個現實麼?即使是劉翔那樣的天賦,也是需要科學訓練的,七步上欄還是八步上欄都是經過反覆論證最後才決定的。所以技術分析也是一樣的,必然是需要科學一點,系統一點的學習方式才能有效率。否則會浪費大量的時間,甚至是資金成本的虧損作為學費的。

學習技術分析的關鍵,首先要知道技術分析是什麼。如果連這個都不講清楚,那還談得上回答問題麼?

技術分析是的根基大多數投資者都聽說過,也就是道氏理論中的三大假設和三大定律。

其中最重要的是三大假設,

第一假設:市場行為包容消化一切信息

第二假設:市場運行以趨勢方式演變

第三假設:歷史會重演股票的形態是通過圖形表現出來的

而三大假設中提到的幾個關鍵詞:趨勢,形態和圖形等等又是以什麼方式表達出來的呢?

估計這個就會有很多人回答不出來了。

所以我們要學習技術分析第一個要記住的就是技術分析中一切要素的表達形式,或者是說技術分析中必須要觀察的內容。這個一共是四樣——價,量,時,空。

其中價不用說了,這個別說是做股票交易的,就是完全不碰股票的,偶爾也會打聽一下。

對量的關注也很普遍,很多投資分析類的書籍中都把價量關係掛在嘴邊。

對時的關注就比較尷尬了,大多數處於入門階段的投資者只有在買賣的時候才對時間這個要素比較感興趣,平時大多都別重點放在去價格的關注上了,對時間要素往往有忽視。

對空的關注在普通投資者中就非常少見了,而空說的就是走勢圖中的空間位置,這是一個極其重要的技術分析要素。一旦忽視,對技術分析使用的效率講造成災難性的影響。

為什麼在股市中耐心比什麼都重要?太真實了,扛不住的時候就讀一遍

在結構分析的體系中,我們看到交易策略的問題被簡化為“兩點一面”,兩點是賣點與買點,一面是基本面。這樣的交易策略中,風控與危機處理被包含在買點與賣點中,是買點與賣點的優選問題,而不是風控與危機處理問題。

當買入信號出現時,那是買入操作的優選問題;當賣出信號出現時,就是賣出操作的優選問題。這樣一來,止損或保盈的問題就天然的被排斥在交易系統之外了,風控與危機處理就自然而然的被嵌入到“兩點”中去從而自然的消失了。

就是說,結構分析的體系中,風控問題不是一個被獨立衡量的單元,它已經有機的被“兩點”的交易策略所包容從而自然而然的消失了。那些預設止損或預訂止損計劃,甚或把這項工作當做必須的決策程序或操作紀律的方法實在是極為笨拙而有害無益的辦法。

即使如此,對於缺乏結構分析運用經驗的交易者,對於那些欠缺交易經驗的“菜鳥”,止損仍然是交易策略的核心。如果一個交易者擁有足夠的決斷能力,止損似乎沒有什麼必要,他完全可以在市場發出確切的反轉跡象之前迅速離開,這樣做的好處在於,他不至於被一輪虛假運動所迷惑而過早離開,也不至於因頻繁交易而損失交易費稅。但是對“菜鳥”交易者而言,一旦價格向不利的方向運動你不可能精確知道它到底要向那裡去,或者它只是一個細微的反向運動,或者它可能把交易者拖向深淵。如果沒有恰當的止損保護,你完全有可能把希望寄託在那從未到來的反彈上,而損失卻一天又一天的擴大。當初看起來只是一個很小的回調,一點討厭但數量很小的損失,最終演變成一場可怕的災難,擔憂、焦慮、煩躁、日甚一日的失望情緒完全有可能把交易者的神經拖跨,從而迫使交易者就此離開。這或許就是關於止損的最充分的理由。

遺憾的是,我們迄今為止也沒有發現完美的止損規則:太遠,巨大的損失往往影響交易者的決斷;太近,完全有可能使我們放飛一隻漲幅驚人的黑馬,而新興市場的價格波動又是那樣的劇烈。我們只能根據經驗設置一些止損原則,僅供“菜鳥”級別的交易者參考,儘管它看起來微不足道,但在某些極端的情形下它或許會成為交易者的“救命稻草”:

5%規則:當一隻股票的損失擴大到5%的時候,應該提醒自己隨時止損。

3日規則:當一隻股票向下擊穿重要的支持,在第三日還沒有拉回的跡象,隨時止損。

交易量規則:當價格向下回落並伴隨巨大的交易量(如換手率20%以上),立即止損。

盈利規則:交易一旦獲利,不能等到回吐完畢就應該考慮止損。

無論怎樣,止損都不是一件愉快的事,那麼,有沒有比止損更好的策略呢?我個人認為,合理的資金配置比單純的止損更能使交易者獲得優勢,那就是體現“反等價鞅策略”的凱利公式與價格結構模式相結合的資金管理方案,我個人的經驗,沒有比這個資金管理模式更好的了。

反等價鞅策略的意思是,在虧損的方向上減少投入而在盈利的方向上增加投入。這個思想充分反應在著名的“凱利公式”中。這裡引用一個簡化版的凱利公式:

2P-1=X, 其中:P=成功的概率,X=投入的資金百分比

交易者運用凱利公式的關鍵點在於:判斷交易標的物的盈利概率並按照估算的概率進行資金配置。合理配置資金是獲得交易優勢的必要條件,凱利公式的本質就是在一定的概率下如何優化資金配置,使得交易者獲得交易優勢。如果概率>50%,交易者有利,配置與之相應的資金,當概率<50%,則放棄。即在對交易者有利的方向上配置合理的資金。在傳統的分析方法體系中,凱利公式的難點在於標的物盈利概率的估算。但在結構分析的體系中,我們把不同的價格結構模式給予不同的概率,當一個賦值55%的價格結構模式出現後,那麼在這隻股票上的資金配置就是:

2 X 55%-1=10%X總資金100萬=10萬

資金管理在現代的風險投資中顯得越來越重要,在實踐的過程中採用最優化的資金管理來達到控制風險的目的。反等價鞅策略的背後,隱含了交易者對不確定性的考量,是否定思維邏輯的體現。與反等價鞅制度相對應的行為就是止損。在反等價鞅制度中,我們可以看到:交易中出現的虧損是正常的。如果出現虧損達到預定水平時,本次交易失敗,應該離場等待下一次交易,通過收益與虧損衝抵後獲得相對最大化的利潤水平。截斷虧損,讓利潤奔跑,就是這個道理。這裡,我們首先強調的一點就是:如果你採用反等價鞅策略的資金管理方式,就不要有“補倉”的想法,它是與反等價鞅策略相悖的。

為什麼在股市中耐心比什麼都重要?太真實了,扛不住的時候就讀一遍

那麼,“一面”的策略是解決什麼問題的呢?很顯然,“面”的問題主要解決動力問題,即單位時間內的收益率問題,本質上它是選股的方法,是對“風格循環”的迴應,它對風控問題的解決雖有助力,但“一面”的設計卻是主要針對股票動力的問題,比如,每次行情都有領導股與滯後股,兩類股票在單位時間內的收益率相差甚遠,這個“面”的設計主要就是解決這個問題的,即如何捕捉領導股以獲取利潤最大化的問題。

我們知道,投資分析是一門如何應對變化的技術,選股的一個基本原則就是順應變化,這個變化不僅僅來自於個股自身,如新技術的採用、資產重整、主業突變等,經濟週期、產業政策等經濟環境的變化也同等重要。比如重化工業時代,重工機械、有色、能源石化、造船等,消費升級背景下的房地產、白酒等快消品必然是好的交易品種。這個時代謝幕之後,新技術、新文化、新材料等,在結構升級的背景下就是好的交易品種。所以,選股最重要的原則是順應時代的變化,而不是市盈率、財務分析等那些死的東西。

此外,上市公司所在行業的前景、上市公司在行業中的地位、上市公司有沒有核心競爭能力,特別是上市公司領導團隊的能力圈,也是重要的考察對象,這些東西並不必然帶來好的交易機會,但能給交易一個好的安全邊際。當然了,選股策略的靈魂與核心是催化因素。一般地說,催化因素通常來源於幾個方面,如:影響生產經營狀況的大事件、行業供需或產業鏈的大變化、新技術的運用、收購重組預期等,這些都是“一面”的重要內容。


關於選股,大部分人是有重大思維誤區的,例如有人喜歡便宜的,有人喜歡活躍的,有人喜歡穩定的,有人喜歡低估值,有人喜歡大白馬。

我舉幾個例子給大家分析一下:

1、低估值誤區

很多股票,估值很低,例如PE(市盈率)很低,PB(市淨率)也很低,業績還很好很穩定,很多人就還喜歡買這些股票,心裡總是覺得低估值,基本面又好,安全,買入就是立於不敗之地。

可事實上,買入後一樣是萬年不漲的殭屍股,根本沒人炒,看到別人的股票估值超高,還蹭蹭蹭的漲,內心萬馬奔騰,但還是安慰自己說,只不過是市場錯了,我的股票未來一樣會上漲的。

其實市場是不會犯錯的,是你的邏輯錯了。

市場既然長期給出低估值,那自然有低估值的原因,大家去觀察,這類股票基本上不是傳統行業,就是已經穩定的成熟性企業,未來基本沒有了想象空間。炒股票炒的是預期收益,只有預期高增長,股價才能高增長,市場才會給出高估值,就像近期的5G股,芯片股,市場前景並不是十分明朗,大部分企業也都只是炒作一個概念,並沒有實質性的技術,甚至未來註定會有大部分企業會被淘汰,但還是不斷的炒的很高,原因就是這個市場未來的市場空間非常大,充滿了想象力。

那些缺乏想象空間的企業,沒有了增長預期,那麼自然只能長期給出低估值。也可以說,這類型的企業,低估值才是合理估值,而未來增長潛力大的企業,高估值也才是合理估值。

所以,從估值的角度選股,長期低估值的傳統行業,實質上是被主流資本拋棄的行業,當然不要選了。最好的股票,當然是新興產業,預期空間巨大的股票,但新興產業的股票是不可能低估值的,他們基本上會運行在估值適中,或者是高估值區間,從來不會有低估值的一天。

由此邏輯就很清晰了,從基本面,估值的角度去選股票,就要選那些估值適中,行業前景遠大的股票,而不是選低估值,缺乏想象力的股票。

2、技術形態誤區

相對於基本面上,很多人喜歡選低估值,從技術上選股票,大部分人又會陷入另一個誤區,就是選低位的股票。

股票只有在上漲趨勢的時候贏錢的概率才大,低位的股票,往往都是處於下跌趨勢,這還是抄底的思維。

在另一個回答我說過一個問題,消費品買跌不買漲,投資品買漲不買跌,思路一定要清晰。

當消費品降價以後,成交量是放大的,因為價格便宜了,買的人就多。但是投資品不同,投資品降價了,是會虧錢的,上漲才能掙錢,所以價格下跌大家就會傾向於賣出,而不是買入,成交量是縮小的。

大家可以觀察,股票下跌的時候,成交量大體都是縮小的,房價下跌的時候,成交量也是縮小的,這和消費品相反。

那麼,炒股票自然是買漲不買跌的。

但是這並不是說要去追高,熟悉我的朋友會知道,我是從不追高的,總體上講我是一個右側交易者。

漲並不是說短期的上漲,而是指趨勢上的上漲趨勢,例如一個最簡單的判別方法,當個股突破了年線,並且站穩,年線開始向上走,那就是一個明顯的上漲趨勢,那麼每一次回撤中買入,這就是一個非常好的時機。

這種上漲的回撤中買入的時機,我稱為戰略買入點,當然這個買入點是有講究的,例如到了重要支撐位,或者小級別的背離,或者是低位成交密集區等,具體我就不細說了。

3、思維方式才是決定成敗的關鍵

總的來說,其實還是思維方式上的問題,炒股票技術只不過是旁枝末節,同樣的基本每年分析方法,技術分析方法都是公開的,誰都能學的到,但最終只有合理的思維方式才是決定盈虧的關鍵。

個人成交量可以當成選股的先行指標:

(1)成交量出現的位置決定股價的走勢,長期盤整之後出現連續巨量且股價小幅上揚的股票可以大膽介入,不能畏縮不前。

為什麼在股市中耐心比什麼都重要?太真實了,扛不住的時候就讀一遍

(2)高價區出現巨量而股價變動不大 的股票千萬不要追進。

(3)選擇黑馬股的絕招之一是根據成交量變化,能夠大漲的股票必須有大的底部動力,否則不會大漲。底部動力越大的股票,則上漲力度越強。

(4)成交量的圓弧底必須加以注意,當成交量的平均線走平時要特別注意,一旦成交開始逐步放大且股價小幅上揚時,應該立刻買進。

(5)股市中獲利的關 鍵在於選股,不能單看大勢賺錢。否則很容易“賺了指數虧了錢”。

(6)成交量是股市氣氛的溫度計,有很多股票的狂漲並不是因為基本面有什麼重大利多,純粹是籌碼供求關係造成的,而從成交量之巨大變化就可以測知該股股價變化的潛力。

(7)沒有合適的機會不要進場,股票不是天天可以做的,一年做幾次就足夠了, 只要抓幾次黑馬股就已經肥了。

(8)量是價的先行指標,成交量分析是技術分析及選股決策過程中最重要的分析內容。

為什麼在股市中耐心比什麼都重要?太真實了,扛不住的時候就讀一遍

(9)在上漲過程中,若成交量隨之放大, 價格保持連續上漲,則上升趨勢不變。

(10)在下跌趨勢中,成交量若有放大現象,表明拋壓並未減少,而價格保持下跌,則下跌形態不變。

為什麼在股市中耐心比什麼都重要?太真實了,扛不住的時候就讀一遍

(11)在上漲過程中,若成交量隨之大幅度擴增,但價格卻並不持續上升,則表明阻力加大,這是反轉的徵兆。

為什麼在股市中耐心比什麼都重要?太真實了,扛不住的時候就讀一遍

(12)在下跌趨勢中,若成交量有放大現象,但價格下跌趨緩,說明下方支撐力度增加,為反彈的徵兆。

(13)下跌量能減少一般是洗盤形態。量縮價跌,一般在呈現兩種洗盤形態:一是上升通道中的短線洗盤形態;二是下降通道中的中線調整洗盤。

"

聲明:

本文僅供參考,不構成操作建議,風險自負;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如果你想學習更多操盤技巧,可關注筆者的微信公眾號:認真說A股(renzhen078),炒股技術、盈利模式,操盤策略和雙龍戰法,遊資戰法,漲停複製戰法等,乾貨源源不斷。

在炒股時,我們經常會聽到要耐心之類的話,那麼,為什麼炒股要有耐心呢?這其中有何門道?是不是散戶股民朋友都必須具有耐心?

1.散戶股民陷於短線高頻交易

在實際的操作之中,很多股民小夥伴會發現自己炒了那麼久股票卻一直都沒有能夠炒股時獲得預期的效果,這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究其原因,很大部分的原因就是因為自己耐心不足,正是因為耐心不足就容易導致在炒股時陷於短線操作無法自拔,但是到頭來會發現即便是自己進行短線的高拋交易也未必就能實現自己的獲利預期,有些很吃力了,但是卻一直不討好的調調。

為什麼在股市中耐心比什麼都重要?太真實了,扛不住的時候就讀一遍

2.短線高頻交易效果並不理想

說白了,如果散戶小夥伴能夠具有較高成功率的短線操作,那麼,這樣的情況戀上短線的高頻交易無可厚非,但是事實上大部分股民小夥伴的短線操作效果並不理想,而且往往都會出現追漲殺跌、追高被套、賣出賣飛等鬱悶情況,並且這些鬱悶情況是大部分散戶小夥伴所共同會遇到的事兒,因此,刻意追求短線高頻交易,還不如多一些耐心去持有穩健的中長線股票。

3.期待短線操作獲得暴利並不現實

話說回來,如果散戶小夥伴多一些應有的耐心,其實還是能夠有不錯的效果的,只要靜靜地回顧一下自己那些年所操作過的那些股票,只要不是在大A股處於牛市大頂部的時候買進的股票,基本上耐心持股一段時間,還是都能收穫不錯的收益的,而且還很穩健,並不需要太折騰,可以看出,有效的股票交易方式並不是老要追求短線高拋交易,更不要老想著短線一買進去就能夠大漲飆漲而獲得暴利,顯然,這樣的想法並不現實,基本上也很少有散戶小夥伴能夠在短線操作中獲得想象之中的暴利。

4.耐得住寂寞才能獲得更多收穫

當然,如果是在大A股處於弱勢行情剛轉熊的階段,那麼,此時的耐心就不是持股的耐心了,而是能夠持續等待的耐心,因為在下跌中繼的情況下,基本上什麼時候衝進場,大概率都是虧損,因此,這種時候必須具有過人的靜待耐心,就是要耐得住寂寞,就好比一個優秀的獵手,要有耐得住等待獵物的耐心,而不是等一下下,發現獵物沒出現,就貿貿然走了,往往機會就是這樣錯失。


我覺得任何說技術分析沒有用,或者說技術分析千人千結論的說法都是錯的,覺得技術分析結果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顯然是對技術分析理解的太膚淺的說法,技術分析的正確性確實是有一定概率性的,但是大多數情況下,正確的分析過程,得出的結果必然是趨向一致的,如果不是那隻能說明有的觀察者對細節的觀察不到位,和對技術分析掌握的完全不成系統。

至於有的答案說大量的訓練和總結,這個說的沒錯。但是問題是,我如果告訴一個想成為劉翔的孩子說,你就跑吧,天天跑,天天練你就會成功。你覺得這個現實麼?即使是劉翔那樣的天賦,也是需要科學訓練的,七步上欄還是八步上欄都是經過反覆論證最後才決定的。所以技術分析也是一樣的,必然是需要科學一點,系統一點的學習方式才能有效率。否則會浪費大量的時間,甚至是資金成本的虧損作為學費的。

學習技術分析的關鍵,首先要知道技術分析是什麼。如果連這個都不講清楚,那還談得上回答問題麼?

技術分析是的根基大多數投資者都聽說過,也就是道氏理論中的三大假設和三大定律。

其中最重要的是三大假設,

第一假設:市場行為包容消化一切信息

第二假設:市場運行以趨勢方式演變

第三假設:歷史會重演股票的形態是通過圖形表現出來的

而三大假設中提到的幾個關鍵詞:趨勢,形態和圖形等等又是以什麼方式表達出來的呢?

估計這個就會有很多人回答不出來了。

所以我們要學習技術分析第一個要記住的就是技術分析中一切要素的表達形式,或者是說技術分析中必須要觀察的內容。這個一共是四樣——價,量,時,空。

其中價不用說了,這個別說是做股票交易的,就是完全不碰股票的,偶爾也會打聽一下。

對量的關注也很普遍,很多投資分析類的書籍中都把價量關係掛在嘴邊。

對時的關注就比較尷尬了,大多數處於入門階段的投資者只有在買賣的時候才對時間這個要素比較感興趣,平時大多都別重點放在去價格的關注上了,對時間要素往往有忽視。

對空的關注在普通投資者中就非常少見了,而空說的就是走勢圖中的空間位置,這是一個極其重要的技術分析要素。一旦忽視,對技術分析使用的效率講造成災難性的影響。

為什麼在股市中耐心比什麼都重要?太真實了,扛不住的時候就讀一遍

在結構分析的體系中,我們看到交易策略的問題被簡化為“兩點一面”,兩點是賣點與買點,一面是基本面。這樣的交易策略中,風控與危機處理被包含在買點與賣點中,是買點與賣點的優選問題,而不是風控與危機處理問題。

當買入信號出現時,那是買入操作的優選問題;當賣出信號出現時,就是賣出操作的優選問題。這樣一來,止損或保盈的問題就天然的被排斥在交易系統之外了,風控與危機處理就自然而然的被嵌入到“兩點”中去從而自然的消失了。

就是說,結構分析的體系中,風控問題不是一個被獨立衡量的單元,它已經有機的被“兩點”的交易策略所包容從而自然而然的消失了。那些預設止損或預訂止損計劃,甚或把這項工作當做必須的決策程序或操作紀律的方法實在是極為笨拙而有害無益的辦法。

即使如此,對於缺乏結構分析運用經驗的交易者,對於那些欠缺交易經驗的“菜鳥”,止損仍然是交易策略的核心。如果一個交易者擁有足夠的決斷能力,止損似乎沒有什麼必要,他完全可以在市場發出確切的反轉跡象之前迅速離開,這樣做的好處在於,他不至於被一輪虛假運動所迷惑而過早離開,也不至於因頻繁交易而損失交易費稅。但是對“菜鳥”交易者而言,一旦價格向不利的方向運動你不可能精確知道它到底要向那裡去,或者它只是一個細微的反向運動,或者它可能把交易者拖向深淵。如果沒有恰當的止損保護,你完全有可能把希望寄託在那從未到來的反彈上,而損失卻一天又一天的擴大。當初看起來只是一個很小的回調,一點討厭但數量很小的損失,最終演變成一場可怕的災難,擔憂、焦慮、煩躁、日甚一日的失望情緒完全有可能把交易者的神經拖跨,從而迫使交易者就此離開。這或許就是關於止損的最充分的理由。

遺憾的是,我們迄今為止也沒有發現完美的止損規則:太遠,巨大的損失往往影響交易者的決斷;太近,完全有可能使我們放飛一隻漲幅驚人的黑馬,而新興市場的價格波動又是那樣的劇烈。我們只能根據經驗設置一些止損原則,僅供“菜鳥”級別的交易者參考,儘管它看起來微不足道,但在某些極端的情形下它或許會成為交易者的“救命稻草”:

5%規則:當一隻股票的損失擴大到5%的時候,應該提醒自己隨時止損。

3日規則:當一隻股票向下擊穿重要的支持,在第三日還沒有拉回的跡象,隨時止損。

交易量規則:當價格向下回落並伴隨巨大的交易量(如換手率20%以上),立即止損。

盈利規則:交易一旦獲利,不能等到回吐完畢就應該考慮止損。

無論怎樣,止損都不是一件愉快的事,那麼,有沒有比止損更好的策略呢?我個人認為,合理的資金配置比單純的止損更能使交易者獲得優勢,那就是體現“反等價鞅策略”的凱利公式與價格結構模式相結合的資金管理方案,我個人的經驗,沒有比這個資金管理模式更好的了。

反等價鞅策略的意思是,在虧損的方向上減少投入而在盈利的方向上增加投入。這個思想充分反應在著名的“凱利公式”中。這裡引用一個簡化版的凱利公式:

2P-1=X, 其中:P=成功的概率,X=投入的資金百分比

交易者運用凱利公式的關鍵點在於:判斷交易標的物的盈利概率並按照估算的概率進行資金配置。合理配置資金是獲得交易優勢的必要條件,凱利公式的本質就是在一定的概率下如何優化資金配置,使得交易者獲得交易優勢。如果概率>50%,交易者有利,配置與之相應的資金,當概率<50%,則放棄。即在對交易者有利的方向上配置合理的資金。在傳統的分析方法體系中,凱利公式的難點在於標的物盈利概率的估算。但在結構分析的體系中,我們把不同的價格結構模式給予不同的概率,當一個賦值55%的價格結構模式出現後,那麼在這隻股票上的資金配置就是:

2 X 55%-1=10%X總資金100萬=10萬

資金管理在現代的風險投資中顯得越來越重要,在實踐的過程中採用最優化的資金管理來達到控制風險的目的。反等價鞅策略的背後,隱含了交易者對不確定性的考量,是否定思維邏輯的體現。與反等價鞅制度相對應的行為就是止損。在反等價鞅制度中,我們可以看到:交易中出現的虧損是正常的。如果出現虧損達到預定水平時,本次交易失敗,應該離場等待下一次交易,通過收益與虧損衝抵後獲得相對最大化的利潤水平。截斷虧損,讓利潤奔跑,就是這個道理。這裡,我們首先強調的一點就是:如果你採用反等價鞅策略的資金管理方式,就不要有“補倉”的想法,它是與反等價鞅策略相悖的。

為什麼在股市中耐心比什麼都重要?太真實了,扛不住的時候就讀一遍

那麼,“一面”的策略是解決什麼問題的呢?很顯然,“面”的問題主要解決動力問題,即單位時間內的收益率問題,本質上它是選股的方法,是對“風格循環”的迴應,它對風控問題的解決雖有助力,但“一面”的設計卻是主要針對股票動力的問題,比如,每次行情都有領導股與滯後股,兩類股票在單位時間內的收益率相差甚遠,這個“面”的設計主要就是解決這個問題的,即如何捕捉領導股以獲取利潤最大化的問題。

我們知道,投資分析是一門如何應對變化的技術,選股的一個基本原則就是順應變化,這個變化不僅僅來自於個股自身,如新技術的採用、資產重整、主業突變等,經濟週期、產業政策等經濟環境的變化也同等重要。比如重化工業時代,重工機械、有色、能源石化、造船等,消費升級背景下的房地產、白酒等快消品必然是好的交易品種。這個時代謝幕之後,新技術、新文化、新材料等,在結構升級的背景下就是好的交易品種。所以,選股最重要的原則是順應時代的變化,而不是市盈率、財務分析等那些死的東西。

此外,上市公司所在行業的前景、上市公司在行業中的地位、上市公司有沒有核心競爭能力,特別是上市公司領導團隊的能力圈,也是重要的考察對象,這些東西並不必然帶來好的交易機會,但能給交易一個好的安全邊際。當然了,選股策略的靈魂與核心是催化因素。一般地說,催化因素通常來源於幾個方面,如:影響生產經營狀況的大事件、行業供需或產業鏈的大變化、新技術的運用、收購重組預期等,這些都是“一面”的重要內容。


關於選股,大部分人是有重大思維誤區的,例如有人喜歡便宜的,有人喜歡活躍的,有人喜歡穩定的,有人喜歡低估值,有人喜歡大白馬。

我舉幾個例子給大家分析一下:

1、低估值誤區

很多股票,估值很低,例如PE(市盈率)很低,PB(市淨率)也很低,業績還很好很穩定,很多人就還喜歡買這些股票,心裡總是覺得低估值,基本面又好,安全,買入就是立於不敗之地。

可事實上,買入後一樣是萬年不漲的殭屍股,根本沒人炒,看到別人的股票估值超高,還蹭蹭蹭的漲,內心萬馬奔騰,但還是安慰自己說,只不過是市場錯了,我的股票未來一樣會上漲的。

其實市場是不會犯錯的,是你的邏輯錯了。

市場既然長期給出低估值,那自然有低估值的原因,大家去觀察,這類股票基本上不是傳統行業,就是已經穩定的成熟性企業,未來基本沒有了想象空間。炒股票炒的是預期收益,只有預期高增長,股價才能高增長,市場才會給出高估值,就像近期的5G股,芯片股,市場前景並不是十分明朗,大部分企業也都只是炒作一個概念,並沒有實質性的技術,甚至未來註定會有大部分企業會被淘汰,但還是不斷的炒的很高,原因就是這個市場未來的市場空間非常大,充滿了想象力。

那些缺乏想象空間的企業,沒有了增長預期,那麼自然只能長期給出低估值。也可以說,這類型的企業,低估值才是合理估值,而未來增長潛力大的企業,高估值也才是合理估值。

所以,從估值的角度選股,長期低估值的傳統行業,實質上是被主流資本拋棄的行業,當然不要選了。最好的股票,當然是新興產業,預期空間巨大的股票,但新興產業的股票是不可能低估值的,他們基本上會運行在估值適中,或者是高估值區間,從來不會有低估值的一天。

由此邏輯就很清晰了,從基本面,估值的角度去選股票,就要選那些估值適中,行業前景遠大的股票,而不是選低估值,缺乏想象力的股票。

2、技術形態誤區

相對於基本面上,很多人喜歡選低估值,從技術上選股票,大部分人又會陷入另一個誤區,就是選低位的股票。

股票只有在上漲趨勢的時候贏錢的概率才大,低位的股票,往往都是處於下跌趨勢,這還是抄底的思維。

在另一個回答我說過一個問題,消費品買跌不買漲,投資品買漲不買跌,思路一定要清晰。

當消費品降價以後,成交量是放大的,因為價格便宜了,買的人就多。但是投資品不同,投資品降價了,是會虧錢的,上漲才能掙錢,所以價格下跌大家就會傾向於賣出,而不是買入,成交量是縮小的。

大家可以觀察,股票下跌的時候,成交量大體都是縮小的,房價下跌的時候,成交量也是縮小的,這和消費品相反。

那麼,炒股票自然是買漲不買跌的。

但是這並不是說要去追高,熟悉我的朋友會知道,我是從不追高的,總體上講我是一個右側交易者。

漲並不是說短期的上漲,而是指趨勢上的上漲趨勢,例如一個最簡單的判別方法,當個股突破了年線,並且站穩,年線開始向上走,那就是一個明顯的上漲趨勢,那麼每一次回撤中買入,這就是一個非常好的時機。

這種上漲的回撤中買入的時機,我稱為戰略買入點,當然這個買入點是有講究的,例如到了重要支撐位,或者小級別的背離,或者是低位成交密集區等,具體我就不細說了。

3、思維方式才是決定成敗的關鍵

總的來說,其實還是思維方式上的問題,炒股票技術只不過是旁枝末節,同樣的基本每年分析方法,技術分析方法都是公開的,誰都能學的到,但最終只有合理的思維方式才是決定盈虧的關鍵。

個人成交量可以當成選股的先行指標:

(1)成交量出現的位置決定股價的走勢,長期盤整之後出現連續巨量且股價小幅上揚的股票可以大膽介入,不能畏縮不前。

為什麼在股市中耐心比什麼都重要?太真實了,扛不住的時候就讀一遍

(2)高價區出現巨量而股價變動不大 的股票千萬不要追進。

(3)選擇黑馬股的絕招之一是根據成交量變化,能夠大漲的股票必須有大的底部動力,否則不會大漲。底部動力越大的股票,則上漲力度越強。

(4)成交量的圓弧底必須加以注意,當成交量的平均線走平時要特別注意,一旦成交開始逐步放大且股價小幅上揚時,應該立刻買進。

(5)股市中獲利的關 鍵在於選股,不能單看大勢賺錢。否則很容易“賺了指數虧了錢”。

(6)成交量是股市氣氛的溫度計,有很多股票的狂漲並不是因為基本面有什麼重大利多,純粹是籌碼供求關係造成的,而從成交量之巨大變化就可以測知該股股價變化的潛力。

(7)沒有合適的機會不要進場,股票不是天天可以做的,一年做幾次就足夠了, 只要抓幾次黑馬股就已經肥了。

(8)量是價的先行指標,成交量分析是技術分析及選股決策過程中最重要的分析內容。

為什麼在股市中耐心比什麼都重要?太真實了,扛不住的時候就讀一遍

(9)在上漲過程中,若成交量隨之放大, 價格保持連續上漲,則上升趨勢不變。

(10)在下跌趨勢中,成交量若有放大現象,表明拋壓並未減少,而價格保持下跌,則下跌形態不變。

為什麼在股市中耐心比什麼都重要?太真實了,扛不住的時候就讀一遍

(11)在上漲過程中,若成交量隨之大幅度擴增,但價格卻並不持續上升,則表明阻力加大,這是反轉的徵兆。

為什麼在股市中耐心比什麼都重要?太真實了,扛不住的時候就讀一遍

(12)在下跌趨勢中,若成交量有放大現象,但價格下跌趨緩,說明下方支撐力度增加,為反彈的徵兆。

(13)下跌量能減少一般是洗盤形態。量縮價跌,一般在呈現兩種洗盤形態:一是上升通道中的短線洗盤形態;二是下降通道中的中線調整洗盤。

為什麼在股市中耐心比什麼都重要?太真實了,扛不住的時候就讀一遍

(14)價跌量平是底背離的一種,往往是股價在加速趕底。一般出現在下降通道,成交量不再放量,然而股價卻在不斷的下跌,換句話說就是股價的下跌已經引不起市場的恐慌,讓市場拋出更多的籌碼出來了。一般出現這種情況之後,當股價不再創新低之後,成交量均線五日線上穿十日線,成交量放大,此時可以跟進抄底。

"

聲明:

本文僅供參考,不構成操作建議,風險自負;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如果你想學習更多操盤技巧,可關注筆者的微信公眾號:認真說A股(renzhen078),炒股技術、盈利模式,操盤策略和雙龍戰法,遊資戰法,漲停複製戰法等,乾貨源源不斷。

在炒股時,我們經常會聽到要耐心之類的話,那麼,為什麼炒股要有耐心呢?這其中有何門道?是不是散戶股民朋友都必須具有耐心?

1.散戶股民陷於短線高頻交易

在實際的操作之中,很多股民小夥伴會發現自己炒了那麼久股票卻一直都沒有能夠炒股時獲得預期的效果,這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究其原因,很大部分的原因就是因為自己耐心不足,正是因為耐心不足就容易導致在炒股時陷於短線操作無法自拔,但是到頭來會發現即便是自己進行短線的高拋交易也未必就能實現自己的獲利預期,有些很吃力了,但是卻一直不討好的調調。

為什麼在股市中耐心比什麼都重要?太真實了,扛不住的時候就讀一遍

2.短線高頻交易效果並不理想

說白了,如果散戶小夥伴能夠具有較高成功率的短線操作,那麼,這樣的情況戀上短線的高頻交易無可厚非,但是事實上大部分股民小夥伴的短線操作效果並不理想,而且往往都會出現追漲殺跌、追高被套、賣出賣飛等鬱悶情況,並且這些鬱悶情況是大部分散戶小夥伴所共同會遇到的事兒,因此,刻意追求短線高頻交易,還不如多一些耐心去持有穩健的中長線股票。

3.期待短線操作獲得暴利並不現實

話說回來,如果散戶小夥伴多一些應有的耐心,其實還是能夠有不錯的效果的,只要靜靜地回顧一下自己那些年所操作過的那些股票,只要不是在大A股處於牛市大頂部的時候買進的股票,基本上耐心持股一段時間,還是都能收穫不錯的收益的,而且還很穩健,並不需要太折騰,可以看出,有效的股票交易方式並不是老要追求短線高拋交易,更不要老想著短線一買進去就能夠大漲飆漲而獲得暴利,顯然,這樣的想法並不現實,基本上也很少有散戶小夥伴能夠在短線操作中獲得想象之中的暴利。

4.耐得住寂寞才能獲得更多收穫

當然,如果是在大A股處於弱勢行情剛轉熊的階段,那麼,此時的耐心就不是持股的耐心了,而是能夠持續等待的耐心,因為在下跌中繼的情況下,基本上什麼時候衝進場,大概率都是虧損,因此,這種時候必須具有過人的靜待耐心,就是要耐得住寂寞,就好比一個優秀的獵手,要有耐得住等待獵物的耐心,而不是等一下下,發現獵物沒出現,就貿貿然走了,往往機會就是這樣錯失。


我覺得任何說技術分析沒有用,或者說技術分析千人千結論的說法都是錯的,覺得技術分析結果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顯然是對技術分析理解的太膚淺的說法,技術分析的正確性確實是有一定概率性的,但是大多數情況下,正確的分析過程,得出的結果必然是趨向一致的,如果不是那隻能說明有的觀察者對細節的觀察不到位,和對技術分析掌握的完全不成系統。

至於有的答案說大量的訓練和總結,這個說的沒錯。但是問題是,我如果告訴一個想成為劉翔的孩子說,你就跑吧,天天跑,天天練你就會成功。你覺得這個現實麼?即使是劉翔那樣的天賦,也是需要科學訓練的,七步上欄還是八步上欄都是經過反覆論證最後才決定的。所以技術分析也是一樣的,必然是需要科學一點,系統一點的學習方式才能有效率。否則會浪費大量的時間,甚至是資金成本的虧損作為學費的。

學習技術分析的關鍵,首先要知道技術分析是什麼。如果連這個都不講清楚,那還談得上回答問題麼?

技術分析是的根基大多數投資者都聽說過,也就是道氏理論中的三大假設和三大定律。

其中最重要的是三大假設,

第一假設:市場行為包容消化一切信息

第二假設:市場運行以趨勢方式演變

第三假設:歷史會重演股票的形態是通過圖形表現出來的

而三大假設中提到的幾個關鍵詞:趨勢,形態和圖形等等又是以什麼方式表達出來的呢?

估計這個就會有很多人回答不出來了。

所以我們要學習技術分析第一個要記住的就是技術分析中一切要素的表達形式,或者是說技術分析中必須要觀察的內容。這個一共是四樣——價,量,時,空。

其中價不用說了,這個別說是做股票交易的,就是完全不碰股票的,偶爾也會打聽一下。

對量的關注也很普遍,很多投資分析類的書籍中都把價量關係掛在嘴邊。

對時的關注就比較尷尬了,大多數處於入門階段的投資者只有在買賣的時候才對時間這個要素比較感興趣,平時大多都別重點放在去價格的關注上了,對時間要素往往有忽視。

對空的關注在普通投資者中就非常少見了,而空說的就是走勢圖中的空間位置,這是一個極其重要的技術分析要素。一旦忽視,對技術分析使用的效率講造成災難性的影響。

為什麼在股市中耐心比什麼都重要?太真實了,扛不住的時候就讀一遍

在結構分析的體系中,我們看到交易策略的問題被簡化為“兩點一面”,兩點是賣點與買點,一面是基本面。這樣的交易策略中,風控與危機處理被包含在買點與賣點中,是買點與賣點的優選問題,而不是風控與危機處理問題。

當買入信號出現時,那是買入操作的優選問題;當賣出信號出現時,就是賣出操作的優選問題。這樣一來,止損或保盈的問題就天然的被排斥在交易系統之外了,風控與危機處理就自然而然的被嵌入到“兩點”中去從而自然的消失了。

就是說,結構分析的體系中,風控問題不是一個被獨立衡量的單元,它已經有機的被“兩點”的交易策略所包容從而自然而然的消失了。那些預設止損或預訂止損計劃,甚或把這項工作當做必須的決策程序或操作紀律的方法實在是極為笨拙而有害無益的辦法。

即使如此,對於缺乏結構分析運用經驗的交易者,對於那些欠缺交易經驗的“菜鳥”,止損仍然是交易策略的核心。如果一個交易者擁有足夠的決斷能力,止損似乎沒有什麼必要,他完全可以在市場發出確切的反轉跡象之前迅速離開,這樣做的好處在於,他不至於被一輪虛假運動所迷惑而過早離開,也不至於因頻繁交易而損失交易費稅。但是對“菜鳥”交易者而言,一旦價格向不利的方向運動你不可能精確知道它到底要向那裡去,或者它只是一個細微的反向運動,或者它可能把交易者拖向深淵。如果沒有恰當的止損保護,你完全有可能把希望寄託在那從未到來的反彈上,而損失卻一天又一天的擴大。當初看起來只是一個很小的回調,一點討厭但數量很小的損失,最終演變成一場可怕的災難,擔憂、焦慮、煩躁、日甚一日的失望情緒完全有可能把交易者的神經拖跨,從而迫使交易者就此離開。這或許就是關於止損的最充分的理由。

遺憾的是,我們迄今為止也沒有發現完美的止損規則:太遠,巨大的損失往往影響交易者的決斷;太近,完全有可能使我們放飛一隻漲幅驚人的黑馬,而新興市場的價格波動又是那樣的劇烈。我們只能根據經驗設置一些止損原則,僅供“菜鳥”級別的交易者參考,儘管它看起來微不足道,但在某些極端的情形下它或許會成為交易者的“救命稻草”:

5%規則:當一隻股票的損失擴大到5%的時候,應該提醒自己隨時止損。

3日規則:當一隻股票向下擊穿重要的支持,在第三日還沒有拉回的跡象,隨時止損。

交易量規則:當價格向下回落並伴隨巨大的交易量(如換手率20%以上),立即止損。

盈利規則:交易一旦獲利,不能等到回吐完畢就應該考慮止損。

無論怎樣,止損都不是一件愉快的事,那麼,有沒有比止損更好的策略呢?我個人認為,合理的資金配置比單純的止損更能使交易者獲得優勢,那就是體現“反等價鞅策略”的凱利公式與價格結構模式相結合的資金管理方案,我個人的經驗,沒有比這個資金管理模式更好的了。

反等價鞅策略的意思是,在虧損的方向上減少投入而在盈利的方向上增加投入。這個思想充分反應在著名的“凱利公式”中。這裡引用一個簡化版的凱利公式:

2P-1=X, 其中:P=成功的概率,X=投入的資金百分比

交易者運用凱利公式的關鍵點在於:判斷交易標的物的盈利概率並按照估算的概率進行資金配置。合理配置資金是獲得交易優勢的必要條件,凱利公式的本質就是在一定的概率下如何優化資金配置,使得交易者獲得交易優勢。如果概率>50%,交易者有利,配置與之相應的資金,當概率<50%,則放棄。即在對交易者有利的方向上配置合理的資金。在傳統的分析方法體系中,凱利公式的難點在於標的物盈利概率的估算。但在結構分析的體系中,我們把不同的價格結構模式給予不同的概率,當一個賦值55%的價格結構模式出現後,那麼在這隻股票上的資金配置就是:

2 X 55%-1=10%X總資金100萬=10萬

資金管理在現代的風險投資中顯得越來越重要,在實踐的過程中採用最優化的資金管理來達到控制風險的目的。反等價鞅策略的背後,隱含了交易者對不確定性的考量,是否定思維邏輯的體現。與反等價鞅制度相對應的行為就是止損。在反等價鞅制度中,我們可以看到:交易中出現的虧損是正常的。如果出現虧損達到預定水平時,本次交易失敗,應該離場等待下一次交易,通過收益與虧損衝抵後獲得相對最大化的利潤水平。截斷虧損,讓利潤奔跑,就是這個道理。這裡,我們首先強調的一點就是:如果你採用反等價鞅策略的資金管理方式,就不要有“補倉”的想法,它是與反等價鞅策略相悖的。

為什麼在股市中耐心比什麼都重要?太真實了,扛不住的時候就讀一遍

那麼,“一面”的策略是解決什麼問題的呢?很顯然,“面”的問題主要解決動力問題,即單位時間內的收益率問題,本質上它是選股的方法,是對“風格循環”的迴應,它對風控問題的解決雖有助力,但“一面”的設計卻是主要針對股票動力的問題,比如,每次行情都有領導股與滯後股,兩類股票在單位時間內的收益率相差甚遠,這個“面”的設計主要就是解決這個問題的,即如何捕捉領導股以獲取利潤最大化的問題。

我們知道,投資分析是一門如何應對變化的技術,選股的一個基本原則就是順應變化,這個變化不僅僅來自於個股自身,如新技術的採用、資產重整、主業突變等,經濟週期、產業政策等經濟環境的變化也同等重要。比如重化工業時代,重工機械、有色、能源石化、造船等,消費升級背景下的房地產、白酒等快消品必然是好的交易品種。這個時代謝幕之後,新技術、新文化、新材料等,在結構升級的背景下就是好的交易品種。所以,選股最重要的原則是順應時代的變化,而不是市盈率、財務分析等那些死的東西。

此外,上市公司所在行業的前景、上市公司在行業中的地位、上市公司有沒有核心競爭能力,特別是上市公司領導團隊的能力圈,也是重要的考察對象,這些東西並不必然帶來好的交易機會,但能給交易一個好的安全邊際。當然了,選股策略的靈魂與核心是催化因素。一般地說,催化因素通常來源於幾個方面,如:影響生產經營狀況的大事件、行業供需或產業鏈的大變化、新技術的運用、收購重組預期等,這些都是“一面”的重要內容。


關於選股,大部分人是有重大思維誤區的,例如有人喜歡便宜的,有人喜歡活躍的,有人喜歡穩定的,有人喜歡低估值,有人喜歡大白馬。

我舉幾個例子給大家分析一下:

1、低估值誤區

很多股票,估值很低,例如PE(市盈率)很低,PB(市淨率)也很低,業績還很好很穩定,很多人就還喜歡買這些股票,心裡總是覺得低估值,基本面又好,安全,買入就是立於不敗之地。

可事實上,買入後一樣是萬年不漲的殭屍股,根本沒人炒,看到別人的股票估值超高,還蹭蹭蹭的漲,內心萬馬奔騰,但還是安慰自己說,只不過是市場錯了,我的股票未來一樣會上漲的。

其實市場是不會犯錯的,是你的邏輯錯了。

市場既然長期給出低估值,那自然有低估值的原因,大家去觀察,這類股票基本上不是傳統行業,就是已經穩定的成熟性企業,未來基本沒有了想象空間。炒股票炒的是預期收益,只有預期高增長,股價才能高增長,市場才會給出高估值,就像近期的5G股,芯片股,市場前景並不是十分明朗,大部分企業也都只是炒作一個概念,並沒有實質性的技術,甚至未來註定會有大部分企業會被淘汰,但還是不斷的炒的很高,原因就是這個市場未來的市場空間非常大,充滿了想象力。

那些缺乏想象空間的企業,沒有了增長預期,那麼自然只能長期給出低估值。也可以說,這類型的企業,低估值才是合理估值,而未來增長潛力大的企業,高估值也才是合理估值。

所以,從估值的角度選股,長期低估值的傳統行業,實質上是被主流資本拋棄的行業,當然不要選了。最好的股票,當然是新興產業,預期空間巨大的股票,但新興產業的股票是不可能低估值的,他們基本上會運行在估值適中,或者是高估值區間,從來不會有低估值的一天。

由此邏輯就很清晰了,從基本面,估值的角度去選股票,就要選那些估值適中,行業前景遠大的股票,而不是選低估值,缺乏想象力的股票。

2、技術形態誤區

相對於基本面上,很多人喜歡選低估值,從技術上選股票,大部分人又會陷入另一個誤區,就是選低位的股票。

股票只有在上漲趨勢的時候贏錢的概率才大,低位的股票,往往都是處於下跌趨勢,這還是抄底的思維。

在另一個回答我說過一個問題,消費品買跌不買漲,投資品買漲不買跌,思路一定要清晰。

當消費品降價以後,成交量是放大的,因為價格便宜了,買的人就多。但是投資品不同,投資品降價了,是會虧錢的,上漲才能掙錢,所以價格下跌大家就會傾向於賣出,而不是買入,成交量是縮小的。

大家可以觀察,股票下跌的時候,成交量大體都是縮小的,房價下跌的時候,成交量也是縮小的,這和消費品相反。

那麼,炒股票自然是買漲不買跌的。

但是這並不是說要去追高,熟悉我的朋友會知道,我是從不追高的,總體上講我是一個右側交易者。

漲並不是說短期的上漲,而是指趨勢上的上漲趨勢,例如一個最簡單的判別方法,當個股突破了年線,並且站穩,年線開始向上走,那就是一個明顯的上漲趨勢,那麼每一次回撤中買入,這就是一個非常好的時機。

這種上漲的回撤中買入的時機,我稱為戰略買入點,當然這個買入點是有講究的,例如到了重要支撐位,或者小級別的背離,或者是低位成交密集區等,具體我就不細說了。

3、思維方式才是決定成敗的關鍵

總的來說,其實還是思維方式上的問題,炒股票技術只不過是旁枝末節,同樣的基本每年分析方法,技術分析方法都是公開的,誰都能學的到,但最終只有合理的思維方式才是決定盈虧的關鍵。

個人成交量可以當成選股的先行指標:

(1)成交量出現的位置決定股價的走勢,長期盤整之後出現連續巨量且股價小幅上揚的股票可以大膽介入,不能畏縮不前。

為什麼在股市中耐心比什麼都重要?太真實了,扛不住的時候就讀一遍

(2)高價區出現巨量而股價變動不大 的股票千萬不要追進。

(3)選擇黑馬股的絕招之一是根據成交量變化,能夠大漲的股票必須有大的底部動力,否則不會大漲。底部動力越大的股票,則上漲力度越強。

(4)成交量的圓弧底必須加以注意,當成交量的平均線走平時要特別注意,一旦成交開始逐步放大且股價小幅上揚時,應該立刻買進。

(5)股市中獲利的關 鍵在於選股,不能單看大勢賺錢。否則很容易“賺了指數虧了錢”。

(6)成交量是股市氣氛的溫度計,有很多股票的狂漲並不是因為基本面有什麼重大利多,純粹是籌碼供求關係造成的,而從成交量之巨大變化就可以測知該股股價變化的潛力。

(7)沒有合適的機會不要進場,股票不是天天可以做的,一年做幾次就足夠了, 只要抓幾次黑馬股就已經肥了。

(8)量是價的先行指標,成交量分析是技術分析及選股決策過程中最重要的分析內容。

為什麼在股市中耐心比什麼都重要?太真實了,扛不住的時候就讀一遍

(9)在上漲過程中,若成交量隨之放大, 價格保持連續上漲,則上升趨勢不變。

(10)在下跌趨勢中,成交量若有放大現象,表明拋壓並未減少,而價格保持下跌,則下跌形態不變。

為什麼在股市中耐心比什麼都重要?太真實了,扛不住的時候就讀一遍

(11)在上漲過程中,若成交量隨之大幅度擴增,但價格卻並不持續上升,則表明阻力加大,這是反轉的徵兆。

為什麼在股市中耐心比什麼都重要?太真實了,扛不住的時候就讀一遍

(12)在下跌趨勢中,若成交量有放大現象,但價格下跌趨緩,說明下方支撐力度增加,為反彈的徵兆。

(13)下跌量能減少一般是洗盤形態。量縮價跌,一般在呈現兩種洗盤形態:一是上升通道中的短線洗盤形態;二是下降通道中的中線調整洗盤。

為什麼在股市中耐心比什麼都重要?太真實了,扛不住的時候就讀一遍

(14)價跌量平是底背離的一種,往往是股價在加速趕底。一般出現在下降通道,成交量不再放量,然而股價卻在不斷的下跌,換句話說就是股價的下跌已經引不起市場的恐慌,讓市場拋出更多的籌碼出來了。一般出現這種情況之後,當股價不再創新低之後,成交量均線五日線上穿十日線,成交量放大,此時可以跟進抄底。

為什麼在股市中耐心比什麼都重要?太真實了,扛不住的時候就讀一遍

(15)量平價增說明短線強莊做盤!!股價在縮量的情況下,股價持續上漲,代表主力控制市場人氣較好,顯示出主力的控盤能力很強。

"

聲明:

本文僅供參考,不構成操作建議,風險自負;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如果你想學習更多操盤技巧,可關注筆者的微信公眾號:認真說A股(renzhen078),炒股技術、盈利模式,操盤策略和雙龍戰法,遊資戰法,漲停複製戰法等,乾貨源源不斷。

在炒股時,我們經常會聽到要耐心之類的話,那麼,為什麼炒股要有耐心呢?這其中有何門道?是不是散戶股民朋友都必須具有耐心?

1.散戶股民陷於短線高頻交易

在實際的操作之中,很多股民小夥伴會發現自己炒了那麼久股票卻一直都沒有能夠炒股時獲得預期的效果,這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究其原因,很大部分的原因就是因為自己耐心不足,正是因為耐心不足就容易導致在炒股時陷於短線操作無法自拔,但是到頭來會發現即便是自己進行短線的高拋交易也未必就能實現自己的獲利預期,有些很吃力了,但是卻一直不討好的調調。

為什麼在股市中耐心比什麼都重要?太真實了,扛不住的時候就讀一遍

2.短線高頻交易效果並不理想

說白了,如果散戶小夥伴能夠具有較高成功率的短線操作,那麼,這樣的情況戀上短線的高頻交易無可厚非,但是事實上大部分股民小夥伴的短線操作效果並不理想,而且往往都會出現追漲殺跌、追高被套、賣出賣飛等鬱悶情況,並且這些鬱悶情況是大部分散戶小夥伴所共同會遇到的事兒,因此,刻意追求短線高頻交易,還不如多一些耐心去持有穩健的中長線股票。

3.期待短線操作獲得暴利並不現實

話說回來,如果散戶小夥伴多一些應有的耐心,其實還是能夠有不錯的效果的,只要靜靜地回顧一下自己那些年所操作過的那些股票,只要不是在大A股處於牛市大頂部的時候買進的股票,基本上耐心持股一段時間,還是都能收穫不錯的收益的,而且還很穩健,並不需要太折騰,可以看出,有效的股票交易方式並不是老要追求短線高拋交易,更不要老想著短線一買進去就能夠大漲飆漲而獲得暴利,顯然,這樣的想法並不現實,基本上也很少有散戶小夥伴能夠在短線操作中獲得想象之中的暴利。

4.耐得住寂寞才能獲得更多收穫

當然,如果是在大A股處於弱勢行情剛轉熊的階段,那麼,此時的耐心就不是持股的耐心了,而是能夠持續等待的耐心,因為在下跌中繼的情況下,基本上什麼時候衝進場,大概率都是虧損,因此,這種時候必須具有過人的靜待耐心,就是要耐得住寂寞,就好比一個優秀的獵手,要有耐得住等待獵物的耐心,而不是等一下下,發現獵物沒出現,就貿貿然走了,往往機會就是這樣錯失。


我覺得任何說技術分析沒有用,或者說技術分析千人千結論的說法都是錯的,覺得技術分析結果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顯然是對技術分析理解的太膚淺的說法,技術分析的正確性確實是有一定概率性的,但是大多數情況下,正確的分析過程,得出的結果必然是趨向一致的,如果不是那隻能說明有的觀察者對細節的觀察不到位,和對技術分析掌握的完全不成系統。

至於有的答案說大量的訓練和總結,這個說的沒錯。但是問題是,我如果告訴一個想成為劉翔的孩子說,你就跑吧,天天跑,天天練你就會成功。你覺得這個現實麼?即使是劉翔那樣的天賦,也是需要科學訓練的,七步上欄還是八步上欄都是經過反覆論證最後才決定的。所以技術分析也是一樣的,必然是需要科學一點,系統一點的學習方式才能有效率。否則會浪費大量的時間,甚至是資金成本的虧損作為學費的。

學習技術分析的關鍵,首先要知道技術分析是什麼。如果連這個都不講清楚,那還談得上回答問題麼?

技術分析是的根基大多數投資者都聽說過,也就是道氏理論中的三大假設和三大定律。

其中最重要的是三大假設,

第一假設:市場行為包容消化一切信息

第二假設:市場運行以趨勢方式演變

第三假設:歷史會重演股票的形態是通過圖形表現出來的

而三大假設中提到的幾個關鍵詞:趨勢,形態和圖形等等又是以什麼方式表達出來的呢?

估計這個就會有很多人回答不出來了。

所以我們要學習技術分析第一個要記住的就是技術分析中一切要素的表達形式,或者是說技術分析中必須要觀察的內容。這個一共是四樣——價,量,時,空。

其中價不用說了,這個別說是做股票交易的,就是完全不碰股票的,偶爾也會打聽一下。

對量的關注也很普遍,很多投資分析類的書籍中都把價量關係掛在嘴邊。

對時的關注就比較尷尬了,大多數處於入門階段的投資者只有在買賣的時候才對時間這個要素比較感興趣,平時大多都別重點放在去價格的關注上了,對時間要素往往有忽視。

對空的關注在普通投資者中就非常少見了,而空說的就是走勢圖中的空間位置,這是一個極其重要的技術分析要素。一旦忽視,對技術分析使用的效率講造成災難性的影響。

為什麼在股市中耐心比什麼都重要?太真實了,扛不住的時候就讀一遍

在結構分析的體系中,我們看到交易策略的問題被簡化為“兩點一面”,兩點是賣點與買點,一面是基本面。這樣的交易策略中,風控與危機處理被包含在買點與賣點中,是買點與賣點的優選問題,而不是風控與危機處理問題。

當買入信號出現時,那是買入操作的優選問題;當賣出信號出現時,就是賣出操作的優選問題。這樣一來,止損或保盈的問題就天然的被排斥在交易系統之外了,風控與危機處理就自然而然的被嵌入到“兩點”中去從而自然的消失了。

就是說,結構分析的體系中,風控問題不是一個被獨立衡量的單元,它已經有機的被“兩點”的交易策略所包容從而自然而然的消失了。那些預設止損或預訂止損計劃,甚或把這項工作當做必須的決策程序或操作紀律的方法實在是極為笨拙而有害無益的辦法。

即使如此,對於缺乏結構分析運用經驗的交易者,對於那些欠缺交易經驗的“菜鳥”,止損仍然是交易策略的核心。如果一個交易者擁有足夠的決斷能力,止損似乎沒有什麼必要,他完全可以在市場發出確切的反轉跡象之前迅速離開,這樣做的好處在於,他不至於被一輪虛假運動所迷惑而過早離開,也不至於因頻繁交易而損失交易費稅。但是對“菜鳥”交易者而言,一旦價格向不利的方向運動你不可能精確知道它到底要向那裡去,或者它只是一個細微的反向運動,或者它可能把交易者拖向深淵。如果沒有恰當的止損保護,你完全有可能把希望寄託在那從未到來的反彈上,而損失卻一天又一天的擴大。當初看起來只是一個很小的回調,一點討厭但數量很小的損失,最終演變成一場可怕的災難,擔憂、焦慮、煩躁、日甚一日的失望情緒完全有可能把交易者的神經拖跨,從而迫使交易者就此離開。這或許就是關於止損的最充分的理由。

遺憾的是,我們迄今為止也沒有發現完美的止損規則:太遠,巨大的損失往往影響交易者的決斷;太近,完全有可能使我們放飛一隻漲幅驚人的黑馬,而新興市場的價格波動又是那樣的劇烈。我們只能根據經驗設置一些止損原則,僅供“菜鳥”級別的交易者參考,儘管它看起來微不足道,但在某些極端的情形下它或許會成為交易者的“救命稻草”:

5%規則:當一隻股票的損失擴大到5%的時候,應該提醒自己隨時止損。

3日規則:當一隻股票向下擊穿重要的支持,在第三日還沒有拉回的跡象,隨時止損。

交易量規則:當價格向下回落並伴隨巨大的交易量(如換手率20%以上),立即止損。

盈利規則:交易一旦獲利,不能等到回吐完畢就應該考慮止損。

無論怎樣,止損都不是一件愉快的事,那麼,有沒有比止損更好的策略呢?我個人認為,合理的資金配置比單純的止損更能使交易者獲得優勢,那就是體現“反等價鞅策略”的凱利公式與價格結構模式相結合的資金管理方案,我個人的經驗,沒有比這個資金管理模式更好的了。

反等價鞅策略的意思是,在虧損的方向上減少投入而在盈利的方向上增加投入。這個思想充分反應在著名的“凱利公式”中。這裡引用一個簡化版的凱利公式:

2P-1=X, 其中:P=成功的概率,X=投入的資金百分比

交易者運用凱利公式的關鍵點在於:判斷交易標的物的盈利概率並按照估算的概率進行資金配置。合理配置資金是獲得交易優勢的必要條件,凱利公式的本質就是在一定的概率下如何優化資金配置,使得交易者獲得交易優勢。如果概率>50%,交易者有利,配置與之相應的資金,當概率<50%,則放棄。即在對交易者有利的方向上配置合理的資金。在傳統的分析方法體系中,凱利公式的難點在於標的物盈利概率的估算。但在結構分析的體系中,我們把不同的價格結構模式給予不同的概率,當一個賦值55%的價格結構模式出現後,那麼在這隻股票上的資金配置就是:

2 X 55%-1=10%X總資金100萬=10萬

資金管理在現代的風險投資中顯得越來越重要,在實踐的過程中採用最優化的資金管理來達到控制風險的目的。反等價鞅策略的背後,隱含了交易者對不確定性的考量,是否定思維邏輯的體現。與反等價鞅制度相對應的行為就是止損。在反等價鞅制度中,我們可以看到:交易中出現的虧損是正常的。如果出現虧損達到預定水平時,本次交易失敗,應該離場等待下一次交易,通過收益與虧損衝抵後獲得相對最大化的利潤水平。截斷虧損,讓利潤奔跑,就是這個道理。這裡,我們首先強調的一點就是:如果你採用反等價鞅策略的資金管理方式,就不要有“補倉”的想法,它是與反等價鞅策略相悖的。

為什麼在股市中耐心比什麼都重要?太真實了,扛不住的時候就讀一遍

那麼,“一面”的策略是解決什麼問題的呢?很顯然,“面”的問題主要解決動力問題,即單位時間內的收益率問題,本質上它是選股的方法,是對“風格循環”的迴應,它對風控問題的解決雖有助力,但“一面”的設計卻是主要針對股票動力的問題,比如,每次行情都有領導股與滯後股,兩類股票在單位時間內的收益率相差甚遠,這個“面”的設計主要就是解決這個問題的,即如何捕捉領導股以獲取利潤最大化的問題。

我們知道,投資分析是一門如何應對變化的技術,選股的一個基本原則就是順應變化,這個變化不僅僅來自於個股自身,如新技術的採用、資產重整、主業突變等,經濟週期、產業政策等經濟環境的變化也同等重要。比如重化工業時代,重工機械、有色、能源石化、造船等,消費升級背景下的房地產、白酒等快消品必然是好的交易品種。這個時代謝幕之後,新技術、新文化、新材料等,在結構升級的背景下就是好的交易品種。所以,選股最重要的原則是順應時代的變化,而不是市盈率、財務分析等那些死的東西。

此外,上市公司所在行業的前景、上市公司在行業中的地位、上市公司有沒有核心競爭能力,特別是上市公司領導團隊的能力圈,也是重要的考察對象,這些東西並不必然帶來好的交易機會,但能給交易一個好的安全邊際。當然了,選股策略的靈魂與核心是催化因素。一般地說,催化因素通常來源於幾個方面,如:影響生產經營狀況的大事件、行業供需或產業鏈的大變化、新技術的運用、收購重組預期等,這些都是“一面”的重要內容。


關於選股,大部分人是有重大思維誤區的,例如有人喜歡便宜的,有人喜歡活躍的,有人喜歡穩定的,有人喜歡低估值,有人喜歡大白馬。

我舉幾個例子給大家分析一下:

1、低估值誤區

很多股票,估值很低,例如PE(市盈率)很低,PB(市淨率)也很低,業績還很好很穩定,很多人就還喜歡買這些股票,心裡總是覺得低估值,基本面又好,安全,買入就是立於不敗之地。

可事實上,買入後一樣是萬年不漲的殭屍股,根本沒人炒,看到別人的股票估值超高,還蹭蹭蹭的漲,內心萬馬奔騰,但還是安慰自己說,只不過是市場錯了,我的股票未來一樣會上漲的。

其實市場是不會犯錯的,是你的邏輯錯了。

市場既然長期給出低估值,那自然有低估值的原因,大家去觀察,這類股票基本上不是傳統行業,就是已經穩定的成熟性企業,未來基本沒有了想象空間。炒股票炒的是預期收益,只有預期高增長,股價才能高增長,市場才會給出高估值,就像近期的5G股,芯片股,市場前景並不是十分明朗,大部分企業也都只是炒作一個概念,並沒有實質性的技術,甚至未來註定會有大部分企業會被淘汰,但還是不斷的炒的很高,原因就是這個市場未來的市場空間非常大,充滿了想象力。

那些缺乏想象空間的企業,沒有了增長預期,那麼自然只能長期給出低估值。也可以說,這類型的企業,低估值才是合理估值,而未來增長潛力大的企業,高估值也才是合理估值。

所以,從估值的角度選股,長期低估值的傳統行業,實質上是被主流資本拋棄的行業,當然不要選了。最好的股票,當然是新興產業,預期空間巨大的股票,但新興產業的股票是不可能低估值的,他們基本上會運行在估值適中,或者是高估值區間,從來不會有低估值的一天。

由此邏輯就很清晰了,從基本面,估值的角度去選股票,就要選那些估值適中,行業前景遠大的股票,而不是選低估值,缺乏想象力的股票。

2、技術形態誤區

相對於基本面上,很多人喜歡選低估值,從技術上選股票,大部分人又會陷入另一個誤區,就是選低位的股票。

股票只有在上漲趨勢的時候贏錢的概率才大,低位的股票,往往都是處於下跌趨勢,這還是抄底的思維。

在另一個回答我說過一個問題,消費品買跌不買漲,投資品買漲不買跌,思路一定要清晰。

當消費品降價以後,成交量是放大的,因為價格便宜了,買的人就多。但是投資品不同,投資品降價了,是會虧錢的,上漲才能掙錢,所以價格下跌大家就會傾向於賣出,而不是買入,成交量是縮小的。

大家可以觀察,股票下跌的時候,成交量大體都是縮小的,房價下跌的時候,成交量也是縮小的,這和消費品相反。

那麼,炒股票自然是買漲不買跌的。

但是這並不是說要去追高,熟悉我的朋友會知道,我是從不追高的,總體上講我是一個右側交易者。

漲並不是說短期的上漲,而是指趨勢上的上漲趨勢,例如一個最簡單的判別方法,當個股突破了年線,並且站穩,年線開始向上走,那就是一個明顯的上漲趨勢,那麼每一次回撤中買入,這就是一個非常好的時機。

這種上漲的回撤中買入的時機,我稱為戰略買入點,當然這個買入點是有講究的,例如到了重要支撐位,或者小級別的背離,或者是低位成交密集區等,具體我就不細說了。

3、思維方式才是決定成敗的關鍵

總的來說,其實還是思維方式上的問題,炒股票技術只不過是旁枝末節,同樣的基本每年分析方法,技術分析方法都是公開的,誰都能學的到,但最終只有合理的思維方式才是決定盈虧的關鍵。

個人成交量可以當成選股的先行指標:

(1)成交量出現的位置決定股價的走勢,長期盤整之後出現連續巨量且股價小幅上揚的股票可以大膽介入,不能畏縮不前。

為什麼在股市中耐心比什麼都重要?太真實了,扛不住的時候就讀一遍

(2)高價區出現巨量而股價變動不大 的股票千萬不要追進。

(3)選擇黑馬股的絕招之一是根據成交量變化,能夠大漲的股票必須有大的底部動力,否則不會大漲。底部動力越大的股票,則上漲力度越強。

(4)成交量的圓弧底必須加以注意,當成交量的平均線走平時要特別注意,一旦成交開始逐步放大且股價小幅上揚時,應該立刻買進。

(5)股市中獲利的關 鍵在於選股,不能單看大勢賺錢。否則很容易“賺了指數虧了錢”。

(6)成交量是股市氣氛的溫度計,有很多股票的狂漲並不是因為基本面有什麼重大利多,純粹是籌碼供求關係造成的,而從成交量之巨大變化就可以測知該股股價變化的潛力。

(7)沒有合適的機會不要進場,股票不是天天可以做的,一年做幾次就足夠了, 只要抓幾次黑馬股就已經肥了。

(8)量是價的先行指標,成交量分析是技術分析及選股決策過程中最重要的分析內容。

為什麼在股市中耐心比什麼都重要?太真實了,扛不住的時候就讀一遍

(9)在上漲過程中,若成交量隨之放大, 價格保持連續上漲,則上升趨勢不變。

(10)在下跌趨勢中,成交量若有放大現象,表明拋壓並未減少,而價格保持下跌,則下跌形態不變。

為什麼在股市中耐心比什麼都重要?太真實了,扛不住的時候就讀一遍

(11)在上漲過程中,若成交量隨之大幅度擴增,但價格卻並不持續上升,則表明阻力加大,這是反轉的徵兆。

為什麼在股市中耐心比什麼都重要?太真實了,扛不住的時候就讀一遍

(12)在下跌趨勢中,若成交量有放大現象,但價格下跌趨緩,說明下方支撐力度增加,為反彈的徵兆。

(13)下跌量能減少一般是洗盤形態。量縮價跌,一般在呈現兩種洗盤形態:一是上升通道中的短線洗盤形態;二是下降通道中的中線調整洗盤。

為什麼在股市中耐心比什麼都重要?太真實了,扛不住的時候就讀一遍

(14)價跌量平是底背離的一種,往往是股價在加速趕底。一般出現在下降通道,成交量不再放量,然而股價卻在不斷的下跌,換句話說就是股價的下跌已經引不起市場的恐慌,讓市場拋出更多的籌碼出來了。一般出現這種情況之後,當股價不再創新低之後,成交量均線五日線上穿十日線,成交量放大,此時可以跟進抄底。

為什麼在股市中耐心比什麼都重要?太真實了,扛不住的時候就讀一遍

(15)量平價增說明短線強莊做盤!!股價在縮量的情況下,股價持續上漲,代表主力控制市場人氣較好,顯示出主力的控盤能力很強。

為什麼在股市中耐心比什麼都重要?太真實了,扛不住的時候就讀一遍


交易員成長中的門檻除了在情緒控制、情緒調整方面的能力,還有在理性歸納,總結方面的能力。

而在理性歸納和總結方面有兩個突破最為關鍵。

一是假設的形成,即個人對於市場的理解和歸納。它是從零到一的突破,從無到有的形成。

二是對於假設之外的市場行情也能夠有一定的認識,能夠參照著市場行情的變化而相應的處理假設與市場之間的關係。它是從一到無窮的突破,從有到無的迴歸。

我們時常講,做交易需要情緒控制,要有這方面的能力,這是對的,但這只是其中之一,不是全部。另外還能頂半壁江山的,就是邏輯歸納推導能力和隨機應變能力。

做交易需要有交易系統,交易系統則是由假設推導而來,那麼假設是如何能夠得來的呢?

當問題問到這一層的時候,就沒有了標準答案。因為他就是一種能力,和情緒控制能力一樣。

通過在行業裡見過體驗過的各種情況從而對這個行業,對自己做所的事情進行總結。

對具有相關性,相似性的信息進行類的劃分,對具有因果關係聯繫的信息進行先後順序的排列。

確實見過很多人,交易了很多年,賬單裡的交易結果之間居然是沒有聯繫的,更驚歎的是他居然也就這麼做了很多年也渾然不知。所以這是一個門檻,這道門檻和情緒控制能力一樣把大多數人都趕在了門外。

而第二個門檻,我認為是比第一個門檻還要高的一種能力。

這裡我把交易系統,比喻成一種武器,例如弓箭。

弓箭如何使用我們都知道,拉弓搭箭對準目標。但這個是標準流程,只是告訴你如何使用,相當於教科書上的絕對正確內容。

而在實際應用當中,如何使用弓箭是沒有標準的對不對?在城牆上射箭是一種射法,在平原上又是一種射法,在馬上射箭的弓騎又是要求更高的一種射法,在船上又是一種射法,甚至逼急了肉搏戰裡直接拿箭插人那也是一種射法。只要應用在恰當的環境和場景下,這些都是正確的使用,而在肉搏戰裡還要拉弓搭箭那就是最失敗的用法。

根據環境和敵人的變化,而相應的使用最適合當時場景的射法,甚至在最不利的情況下,直接棄弓拔刀也是正確。這就是隨機應變能力,而事實上,在如何使用武器這件事情上,隨機應變能力才是真正佔據主導位置的。

高手不是力氣大跑的快,而是在當時的環境下,在最恰當的時機做出最恰當的事情。

所以孫子有言,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敵而制勝。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

有兵器是一種優勢,因為兵器是因戰爭而打造的,能根據環境的變化而變化著使用兵器,是一種更大的優勢。

只可惜,大部分人來到戰場上,手中既無兵器也不識環境。

"

聲明:

本文僅供參考,不構成操作建議,風險自負;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如果你想學習更多操盤技巧,可關注筆者的微信公眾號:認真說A股(renzhen078),炒股技術、盈利模式,操盤策略和雙龍戰法,遊資戰法,漲停複製戰法等,乾貨源源不斷。

在炒股時,我們經常會聽到要耐心之類的話,那麼,為什麼炒股要有耐心呢?這其中有何門道?是不是散戶股民朋友都必須具有耐心?

1.散戶股民陷於短線高頻交易

在實際的操作之中,很多股民小夥伴會發現自己炒了那麼久股票卻一直都沒有能夠炒股時獲得預期的效果,這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究其原因,很大部分的原因就是因為自己耐心不足,正是因為耐心不足就容易導致在炒股時陷於短線操作無法自拔,但是到頭來會發現即便是自己進行短線的高拋交易也未必就能實現自己的獲利預期,有些很吃力了,但是卻一直不討好的調調。

為什麼在股市中耐心比什麼都重要?太真實了,扛不住的時候就讀一遍

2.短線高頻交易效果並不理想

說白了,如果散戶小夥伴能夠具有較高成功率的短線操作,那麼,這樣的情況戀上短線的高頻交易無可厚非,但是事實上大部分股民小夥伴的短線操作效果並不理想,而且往往都會出現追漲殺跌、追高被套、賣出賣飛等鬱悶情況,並且這些鬱悶情況是大部分散戶小夥伴所共同會遇到的事兒,因此,刻意追求短線高頻交易,還不如多一些耐心去持有穩健的中長線股票。

3.期待短線操作獲得暴利並不現實

話說回來,如果散戶小夥伴多一些應有的耐心,其實還是能夠有不錯的效果的,只要靜靜地回顧一下自己那些年所操作過的那些股票,只要不是在大A股處於牛市大頂部的時候買進的股票,基本上耐心持股一段時間,還是都能收穫不錯的收益的,而且還很穩健,並不需要太折騰,可以看出,有效的股票交易方式並不是老要追求短線高拋交易,更不要老想著短線一買進去就能夠大漲飆漲而獲得暴利,顯然,這樣的想法並不現實,基本上也很少有散戶小夥伴能夠在短線操作中獲得想象之中的暴利。

4.耐得住寂寞才能獲得更多收穫

當然,如果是在大A股處於弱勢行情剛轉熊的階段,那麼,此時的耐心就不是持股的耐心了,而是能夠持續等待的耐心,因為在下跌中繼的情況下,基本上什麼時候衝進場,大概率都是虧損,因此,這種時候必須具有過人的靜待耐心,就是要耐得住寂寞,就好比一個優秀的獵手,要有耐得住等待獵物的耐心,而不是等一下下,發現獵物沒出現,就貿貿然走了,往往機會就是這樣錯失。


我覺得任何說技術分析沒有用,或者說技術分析千人千結論的說法都是錯的,覺得技術分析結果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顯然是對技術分析理解的太膚淺的說法,技術分析的正確性確實是有一定概率性的,但是大多數情況下,正確的分析過程,得出的結果必然是趨向一致的,如果不是那隻能說明有的觀察者對細節的觀察不到位,和對技術分析掌握的完全不成系統。

至於有的答案說大量的訓練和總結,這個說的沒錯。但是問題是,我如果告訴一個想成為劉翔的孩子說,你就跑吧,天天跑,天天練你就會成功。你覺得這個現實麼?即使是劉翔那樣的天賦,也是需要科學訓練的,七步上欄還是八步上欄都是經過反覆論證最後才決定的。所以技術分析也是一樣的,必然是需要科學一點,系統一點的學習方式才能有效率。否則會浪費大量的時間,甚至是資金成本的虧損作為學費的。

學習技術分析的關鍵,首先要知道技術分析是什麼。如果連這個都不講清楚,那還談得上回答問題麼?

技術分析是的根基大多數投資者都聽說過,也就是道氏理論中的三大假設和三大定律。

其中最重要的是三大假設,

第一假設:市場行為包容消化一切信息

第二假設:市場運行以趨勢方式演變

第三假設:歷史會重演股票的形態是通過圖形表現出來的

而三大假設中提到的幾個關鍵詞:趨勢,形態和圖形等等又是以什麼方式表達出來的呢?

估計這個就會有很多人回答不出來了。

所以我們要學習技術分析第一個要記住的就是技術分析中一切要素的表達形式,或者是說技術分析中必須要觀察的內容。這個一共是四樣——價,量,時,空。

其中價不用說了,這個別說是做股票交易的,就是完全不碰股票的,偶爾也會打聽一下。

對量的關注也很普遍,很多投資分析類的書籍中都把價量關係掛在嘴邊。

對時的關注就比較尷尬了,大多數處於入門階段的投資者只有在買賣的時候才對時間這個要素比較感興趣,平時大多都別重點放在去價格的關注上了,對時間要素往往有忽視。

對空的關注在普通投資者中就非常少見了,而空說的就是走勢圖中的空間位置,這是一個極其重要的技術分析要素。一旦忽視,對技術分析使用的效率講造成災難性的影響。

為什麼在股市中耐心比什麼都重要?太真實了,扛不住的時候就讀一遍

在結構分析的體系中,我們看到交易策略的問題被簡化為“兩點一面”,兩點是賣點與買點,一面是基本面。這樣的交易策略中,風控與危機處理被包含在買點與賣點中,是買點與賣點的優選問題,而不是風控與危機處理問題。

當買入信號出現時,那是買入操作的優選問題;當賣出信號出現時,就是賣出操作的優選問題。這樣一來,止損或保盈的問題就天然的被排斥在交易系統之外了,風控與危機處理就自然而然的被嵌入到“兩點”中去從而自然的消失了。

就是說,結構分析的體系中,風控問題不是一個被獨立衡量的單元,它已經有機的被“兩點”的交易策略所包容從而自然而然的消失了。那些預設止損或預訂止損計劃,甚或把這項工作當做必須的決策程序或操作紀律的方法實在是極為笨拙而有害無益的辦法。

即使如此,對於缺乏結構分析運用經驗的交易者,對於那些欠缺交易經驗的“菜鳥”,止損仍然是交易策略的核心。如果一個交易者擁有足夠的決斷能力,止損似乎沒有什麼必要,他完全可以在市場發出確切的反轉跡象之前迅速離開,這樣做的好處在於,他不至於被一輪虛假運動所迷惑而過早離開,也不至於因頻繁交易而損失交易費稅。但是對“菜鳥”交易者而言,一旦價格向不利的方向運動你不可能精確知道它到底要向那裡去,或者它只是一個細微的反向運動,或者它可能把交易者拖向深淵。如果沒有恰當的止損保護,你完全有可能把希望寄託在那從未到來的反彈上,而損失卻一天又一天的擴大。當初看起來只是一個很小的回調,一點討厭但數量很小的損失,最終演變成一場可怕的災難,擔憂、焦慮、煩躁、日甚一日的失望情緒完全有可能把交易者的神經拖跨,從而迫使交易者就此離開。這或許就是關於止損的最充分的理由。

遺憾的是,我們迄今為止也沒有發現完美的止損規則:太遠,巨大的損失往往影響交易者的決斷;太近,完全有可能使我們放飛一隻漲幅驚人的黑馬,而新興市場的價格波動又是那樣的劇烈。我們只能根據經驗設置一些止損原則,僅供“菜鳥”級別的交易者參考,儘管它看起來微不足道,但在某些極端的情形下它或許會成為交易者的“救命稻草”:

5%規則:當一隻股票的損失擴大到5%的時候,應該提醒自己隨時止損。

3日規則:當一隻股票向下擊穿重要的支持,在第三日還沒有拉回的跡象,隨時止損。

交易量規則:當價格向下回落並伴隨巨大的交易量(如換手率20%以上),立即止損。

盈利規則:交易一旦獲利,不能等到回吐完畢就應該考慮止損。

無論怎樣,止損都不是一件愉快的事,那麼,有沒有比止損更好的策略呢?我個人認為,合理的資金配置比單純的止損更能使交易者獲得優勢,那就是體現“反等價鞅策略”的凱利公式與價格結構模式相結合的資金管理方案,我個人的經驗,沒有比這個資金管理模式更好的了。

反等價鞅策略的意思是,在虧損的方向上減少投入而在盈利的方向上增加投入。這個思想充分反應在著名的“凱利公式”中。這裡引用一個簡化版的凱利公式:

2P-1=X, 其中:P=成功的概率,X=投入的資金百分比

交易者運用凱利公式的關鍵點在於:判斷交易標的物的盈利概率並按照估算的概率進行資金配置。合理配置資金是獲得交易優勢的必要條件,凱利公式的本質就是在一定的概率下如何優化資金配置,使得交易者獲得交易優勢。如果概率>50%,交易者有利,配置與之相應的資金,當概率<50%,則放棄。即在對交易者有利的方向上配置合理的資金。在傳統的分析方法體系中,凱利公式的難點在於標的物盈利概率的估算。但在結構分析的體系中,我們把不同的價格結構模式給予不同的概率,當一個賦值55%的價格結構模式出現後,那麼在這隻股票上的資金配置就是:

2 X 55%-1=10%X總資金100萬=10萬

資金管理在現代的風險投資中顯得越來越重要,在實踐的過程中採用最優化的資金管理來達到控制風險的目的。反等價鞅策略的背後,隱含了交易者對不確定性的考量,是否定思維邏輯的體現。與反等價鞅制度相對應的行為就是止損。在反等價鞅制度中,我們可以看到:交易中出現的虧損是正常的。如果出現虧損達到預定水平時,本次交易失敗,應該離場等待下一次交易,通過收益與虧損衝抵後獲得相對最大化的利潤水平。截斷虧損,讓利潤奔跑,就是這個道理。這裡,我們首先強調的一點就是:如果你採用反等價鞅策略的資金管理方式,就不要有“補倉”的想法,它是與反等價鞅策略相悖的。

為什麼在股市中耐心比什麼都重要?太真實了,扛不住的時候就讀一遍

那麼,“一面”的策略是解決什麼問題的呢?很顯然,“面”的問題主要解決動力問題,即單位時間內的收益率問題,本質上它是選股的方法,是對“風格循環”的迴應,它對風控問題的解決雖有助力,但“一面”的設計卻是主要針對股票動力的問題,比如,每次行情都有領導股與滯後股,兩類股票在單位時間內的收益率相差甚遠,這個“面”的設計主要就是解決這個問題的,即如何捕捉領導股以獲取利潤最大化的問題。

我們知道,投資分析是一門如何應對變化的技術,選股的一個基本原則就是順應變化,這個變化不僅僅來自於個股自身,如新技術的採用、資產重整、主業突變等,經濟週期、產業政策等經濟環境的變化也同等重要。比如重化工業時代,重工機械、有色、能源石化、造船等,消費升級背景下的房地產、白酒等快消品必然是好的交易品種。這個時代謝幕之後,新技術、新文化、新材料等,在結構升級的背景下就是好的交易品種。所以,選股最重要的原則是順應時代的變化,而不是市盈率、財務分析等那些死的東西。

此外,上市公司所在行業的前景、上市公司在行業中的地位、上市公司有沒有核心競爭能力,特別是上市公司領導團隊的能力圈,也是重要的考察對象,這些東西並不必然帶來好的交易機會,但能給交易一個好的安全邊際。當然了,選股策略的靈魂與核心是催化因素。一般地說,催化因素通常來源於幾個方面,如:影響生產經營狀況的大事件、行業供需或產業鏈的大變化、新技術的運用、收購重組預期等,這些都是“一面”的重要內容。


關於選股,大部分人是有重大思維誤區的,例如有人喜歡便宜的,有人喜歡活躍的,有人喜歡穩定的,有人喜歡低估值,有人喜歡大白馬。

我舉幾個例子給大家分析一下:

1、低估值誤區

很多股票,估值很低,例如PE(市盈率)很低,PB(市淨率)也很低,業績還很好很穩定,很多人就還喜歡買這些股票,心裡總是覺得低估值,基本面又好,安全,買入就是立於不敗之地。

可事實上,買入後一樣是萬年不漲的殭屍股,根本沒人炒,看到別人的股票估值超高,還蹭蹭蹭的漲,內心萬馬奔騰,但還是安慰自己說,只不過是市場錯了,我的股票未來一樣會上漲的。

其實市場是不會犯錯的,是你的邏輯錯了。

市場既然長期給出低估值,那自然有低估值的原因,大家去觀察,這類股票基本上不是傳統行業,就是已經穩定的成熟性企業,未來基本沒有了想象空間。炒股票炒的是預期收益,只有預期高增長,股價才能高增長,市場才會給出高估值,就像近期的5G股,芯片股,市場前景並不是十分明朗,大部分企業也都只是炒作一個概念,並沒有實質性的技術,甚至未來註定會有大部分企業會被淘汰,但還是不斷的炒的很高,原因就是這個市場未來的市場空間非常大,充滿了想象力。

那些缺乏想象空間的企業,沒有了增長預期,那麼自然只能長期給出低估值。也可以說,這類型的企業,低估值才是合理估值,而未來增長潛力大的企業,高估值也才是合理估值。

所以,從估值的角度選股,長期低估值的傳統行業,實質上是被主流資本拋棄的行業,當然不要選了。最好的股票,當然是新興產業,預期空間巨大的股票,但新興產業的股票是不可能低估值的,他們基本上會運行在估值適中,或者是高估值區間,從來不會有低估值的一天。

由此邏輯就很清晰了,從基本面,估值的角度去選股票,就要選那些估值適中,行業前景遠大的股票,而不是選低估值,缺乏想象力的股票。

2、技術形態誤區

相對於基本面上,很多人喜歡選低估值,從技術上選股票,大部分人又會陷入另一個誤區,就是選低位的股票。

股票只有在上漲趨勢的時候贏錢的概率才大,低位的股票,往往都是處於下跌趨勢,這還是抄底的思維。

在另一個回答我說過一個問題,消費品買跌不買漲,投資品買漲不買跌,思路一定要清晰。

當消費品降價以後,成交量是放大的,因為價格便宜了,買的人就多。但是投資品不同,投資品降價了,是會虧錢的,上漲才能掙錢,所以價格下跌大家就會傾向於賣出,而不是買入,成交量是縮小的。

大家可以觀察,股票下跌的時候,成交量大體都是縮小的,房價下跌的時候,成交量也是縮小的,這和消費品相反。

那麼,炒股票自然是買漲不買跌的。

但是這並不是說要去追高,熟悉我的朋友會知道,我是從不追高的,總體上講我是一個右側交易者。

漲並不是說短期的上漲,而是指趨勢上的上漲趨勢,例如一個最簡單的判別方法,當個股突破了年線,並且站穩,年線開始向上走,那就是一個明顯的上漲趨勢,那麼每一次回撤中買入,這就是一個非常好的時機。

這種上漲的回撤中買入的時機,我稱為戰略買入點,當然這個買入點是有講究的,例如到了重要支撐位,或者小級別的背離,或者是低位成交密集區等,具體我就不細說了。

3、思維方式才是決定成敗的關鍵

總的來說,其實還是思維方式上的問題,炒股票技術只不過是旁枝末節,同樣的基本每年分析方法,技術分析方法都是公開的,誰都能學的到,但最終只有合理的思維方式才是決定盈虧的關鍵。

個人成交量可以當成選股的先行指標:

(1)成交量出現的位置決定股價的走勢,長期盤整之後出現連續巨量且股價小幅上揚的股票可以大膽介入,不能畏縮不前。

為什麼在股市中耐心比什麼都重要?太真實了,扛不住的時候就讀一遍

(2)高價區出現巨量而股價變動不大 的股票千萬不要追進。

(3)選擇黑馬股的絕招之一是根據成交量變化,能夠大漲的股票必須有大的底部動力,否則不會大漲。底部動力越大的股票,則上漲力度越強。

(4)成交量的圓弧底必須加以注意,當成交量的平均線走平時要特別注意,一旦成交開始逐步放大且股價小幅上揚時,應該立刻買進。

(5)股市中獲利的關 鍵在於選股,不能單看大勢賺錢。否則很容易“賺了指數虧了錢”。

(6)成交量是股市氣氛的溫度計,有很多股票的狂漲並不是因為基本面有什麼重大利多,純粹是籌碼供求關係造成的,而從成交量之巨大變化就可以測知該股股價變化的潛力。

(7)沒有合適的機會不要進場,股票不是天天可以做的,一年做幾次就足夠了, 只要抓幾次黑馬股就已經肥了。

(8)量是價的先行指標,成交量分析是技術分析及選股決策過程中最重要的分析內容。

為什麼在股市中耐心比什麼都重要?太真實了,扛不住的時候就讀一遍

(9)在上漲過程中,若成交量隨之放大, 價格保持連續上漲,則上升趨勢不變。

(10)在下跌趨勢中,成交量若有放大現象,表明拋壓並未減少,而價格保持下跌,則下跌形態不變。

為什麼在股市中耐心比什麼都重要?太真實了,扛不住的時候就讀一遍

(11)在上漲過程中,若成交量隨之大幅度擴增,但價格卻並不持續上升,則表明阻力加大,這是反轉的徵兆。

為什麼在股市中耐心比什麼都重要?太真實了,扛不住的時候就讀一遍

(12)在下跌趨勢中,若成交量有放大現象,但價格下跌趨緩,說明下方支撐力度增加,為反彈的徵兆。

(13)下跌量能減少一般是洗盤形態。量縮價跌,一般在呈現兩種洗盤形態:一是上升通道中的短線洗盤形態;二是下降通道中的中線調整洗盤。

為什麼在股市中耐心比什麼都重要?太真實了,扛不住的時候就讀一遍

(14)價跌量平是底背離的一種,往往是股價在加速趕底。一般出現在下降通道,成交量不再放量,然而股價卻在不斷的下跌,換句話說就是股價的下跌已經引不起市場的恐慌,讓市場拋出更多的籌碼出來了。一般出現這種情況之後,當股價不再創新低之後,成交量均線五日線上穿十日線,成交量放大,此時可以跟進抄底。

為什麼在股市中耐心比什麼都重要?太真實了,扛不住的時候就讀一遍

(15)量平價增說明短線強莊做盤!!股價在縮量的情況下,股價持續上漲,代表主力控制市場人氣較好,顯示出主力的控盤能力很強。

為什麼在股市中耐心比什麼都重要?太真實了,扛不住的時候就讀一遍


交易員成長中的門檻除了在情緒控制、情緒調整方面的能力,還有在理性歸納,總結方面的能力。

而在理性歸納和總結方面有兩個突破最為關鍵。

一是假設的形成,即個人對於市場的理解和歸納。它是從零到一的突破,從無到有的形成。

二是對於假設之外的市場行情也能夠有一定的認識,能夠參照著市場行情的變化而相應的處理假設與市場之間的關係。它是從一到無窮的突破,從有到無的迴歸。

我們時常講,做交易需要情緒控制,要有這方面的能力,這是對的,但這只是其中之一,不是全部。另外還能頂半壁江山的,就是邏輯歸納推導能力和隨機應變能力。

做交易需要有交易系統,交易系統則是由假設推導而來,那麼假設是如何能夠得來的呢?

當問題問到這一層的時候,就沒有了標準答案。因為他就是一種能力,和情緒控制能力一樣。

通過在行業裡見過體驗過的各種情況從而對這個行業,對自己做所的事情進行總結。

對具有相關性,相似性的信息進行類的劃分,對具有因果關係聯繫的信息進行先後順序的排列。

確實見過很多人,交易了很多年,賬單裡的交易結果之間居然是沒有聯繫的,更驚歎的是他居然也就這麼做了很多年也渾然不知。所以這是一個門檻,這道門檻和情緒控制能力一樣把大多數人都趕在了門外。

而第二個門檻,我認為是比第一個門檻還要高的一種能力。

這裡我把交易系統,比喻成一種武器,例如弓箭。

弓箭如何使用我們都知道,拉弓搭箭對準目標。但這個是標準流程,只是告訴你如何使用,相當於教科書上的絕對正確內容。

而在實際應用當中,如何使用弓箭是沒有標準的對不對?在城牆上射箭是一種射法,在平原上又是一種射法,在馬上射箭的弓騎又是要求更高的一種射法,在船上又是一種射法,甚至逼急了肉搏戰裡直接拿箭插人那也是一種射法。只要應用在恰當的環境和場景下,這些都是正確的使用,而在肉搏戰裡還要拉弓搭箭那就是最失敗的用法。

根據環境和敵人的變化,而相應的使用最適合當時場景的射法,甚至在最不利的情況下,直接棄弓拔刀也是正確。這就是隨機應變能力,而事實上,在如何使用武器這件事情上,隨機應變能力才是真正佔據主導位置的。

高手不是力氣大跑的快,而是在當時的環境下,在最恰當的時機做出最恰當的事情。

所以孫子有言,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敵而制勝。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

有兵器是一種優勢,因為兵器是因戰爭而打造的,能根據環境的變化而變化著使用兵器,是一種更大的優勢。

只可惜,大部分人來到戰場上,手中既無兵器也不識環境。

為什麼在股市中耐心比什麼都重要?太真實了,扛不住的時候就讀一遍

在交易員跨過這兩道門檻之前還有一個更大的前提條件,就是對交易的理解深度。

這個理解越是貼近於客觀事物的規律,那麼得出的假設就越有效。觀察的角度越廣,越細緻,得出的假設也就越完善。

在對交易這件事情上,如果沒有一個較為深刻的理解,那麼就不可能談的上有什麼完善的假設,更不可能談的上隨機應變。

對事物的理解深度就直接決定了之後一切能力使用時的level,理解的深刻造出來的就是機槍大炮,使用起來也是彈無虛發,膚淺的理解自然也不可能有什麼大作為。

我自認為我今天的技術水準和剛開始交易時沒有太大提升,甚至在一些微觀上和節奏上的把握遠不如當時。

但我賬戶的整體交易狀況不僅要比以前穩定,也比以前更有規律。這些成果不是依靠技術上的升級,不是更準更快,而是對於交易這件事情的理解程度加深了。

不斷的歸納總結,把歸納總結出的結果再進行歸納,再聯繫實際現象進行修正。這是我從技術無限精進的迷宮裡走出來的第一步,真是有如撥雲見日的感覺。

理解層次的提升遠比技術的精進要強上百倍,沒有一個更深入的瞭解和認識,就不知道怎樣做是對,怎樣做是錯,更不知道是為什麼。

如果要算的話,那麼個人的理解能力也可以算是一個更高的門檻,對交易員是一種全方位的素質考驗。這裡面不僅僅包含了邏輯歸納能力,還有識別能力,觀察能力。

聲明:

本文僅供參考,不構成操作建議,風險自負;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如果你想學習更多操盤技巧,可關注筆者的微信公眾號:認真說A股(renzhen078),炒股技術、盈利模式,操盤策略和雙龍戰法,遊資戰法,漲停複製戰法等,乾貨源源不斷。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