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有房的“窮人”'

"

最近,網上有個話題很火,叫做:有房的“窮人”

點贊最高的是這個獨白:

五環一套240平米別墅,三觀一套100平米高層,都租出去了,租金收入2.4萬,房貸月供1.5萬。

家庭月收入9000,養兩個孩子,自己租房在國貿房租7500,沒事去國貿城遛彎著白領們喝咖啡,摸摸自己口袋還剩1000塊,還有10天堅持到下個月……快活不下去了。

雖然這只是網友自我調侃的段子,但卻代表著中國一層有房的“窮人”生活現象。

01

為何買房?

為什麼很多人拼了命的買房?

暫且分析兩個簡單的原因:

其一,財富的象徵。

因為房子這種商品的特殊性在於它不能立刻生產出來,而城市化進程過快,大量人口湧入城市,就導致在短時間內房子的需求急劇增加,因此在中國城市化進展快速的時期,也是房價飛漲的一個時期,房子作為高價資產,是財富的象徵。

其二,人與生俱來的安全感、滿足感、優越感、恐懼感。

沒有房子沒有安全感,軀體都無處安放,靈魂永遠在流浪,哪來的詩和遠方?

沒有房子沒有滿足感,月入三萬又怎樣,終究無法滿足對“家”的渴望?

有了房子才有優越感,有了家也有了底氣,甚至還有種高人一等的錯覺感?

有了房子才能消除恐懼感,一房兩人三餐四季,不畏將來,沒負過往?

那麼,有了房子真的就有了安全感、滿足感、優越感,真的就可以消除恐懼感了嗎?

結果可能還真不是這樣的。

土豪暫且除外,對於部分普通工薪階層來說,可能真的就變成了有房的“窮人”了。

02

過渡買房後的窘境

很多普通家庭為了買一套房省吃儉用多年,甚至掏空三代人的家底,幾十年扛著房貸過活。

等收入稍微提高點了,又著急下手第二套房子,然後房貸劇增,資金被套牢,房產佔比家庭總資產過高,生活質量嚴重下降,不敢吃不敢喝不敢買,一旦發生病痛,就措手不及。

朋友王小姐最近特別糾結,因為父親突然病重住院需要10萬元手續費,家裡資金不夠,想低於市場價馬上賣掉市值550萬的房子,但又覺得可惜,問別人借錢又不好意思開口,畢竟在親朋好友看來她也是有房有車月入過萬的人了。

王小姐今年34歲,年收入20萬,老公今年35歲,年收入27-32萬(有5-10萬的浮動),有個2歲的小孩。在深圳有自住房一套市值840萬,貸款275萬;投資房一套550萬,貸款80萬。另外,銀行理財有83萬,股票3萬。

然而這次需要錢的時候才發現整個家庭的活期存款竟然只有6萬塊錢,而且外面還負債有5萬。

原來,王小姐的家庭雖然每月能收入5萬左右(加上房租收入和理財收入),但是整個家庭的開銷也不小,每個月房貸就將近2萬,再加上日常生活費、物業費、車子保養、孩子早教、保險等每月總支出高達4.07萬,每月結餘不到1萬,每年收支結餘不超過10萬。

顯然,這就是典型的房產和金融性資產佔比過重而出現的資金斷缺的問題,同時也是有房的“窮人”的典型代表。

如果房產佔比過重,除了兩套房,並沒有其他現金流,每月揹負鉅額房貸,也就意味著收入不能斷,一旦家庭頂樑柱倒下,整個家庭就非常危險,畢竟房子不能馬上套現。

03

有房的“窮人”到有房的“有錢人”

那怎樣可以從有房的“窮人”變成有房的“有錢人”呢?

房產是資產,但資產不是資金,只有資金才能解決生活問題,提高生活質量,所以,盤活房產合理配置金融性資產兩點是關鍵。

如何解決王小姐問題的?

1)借錢治病

解決當下燃眉之急最好的辦法只有厚著臉皮去借錢給父親治病了,但是往後長期的資產佈局規劃尤為重要。

2)盤活房產

王小姐家庭該階段支出幾乎是剛性的,房貸、孩子、車、保險支出越來越大,但是收入不確定,包括以後二胎的影響、工作不穩定等情況。

房產雖然增值了905萬,但實際帶來的現金流只有6萬;想要變有房的“有錢人”當然要從房子本身想辦法。

建議:在理財能力提高的情況下,可適當房產抵押,譬如抵押貸款200萬,想辦法投資一款穩定的12%左右的理財產品(銀行貸款6%,理財收益12%),可以保證每年6%的收益率,也就是每年可增加12萬的收入。

3)合理配置金融性資產

建議:100萬左右的金融性資產,10萬左右做緊急準備金(現金,貨幣市場基金等),40萬左右做安全的固定收益投資,目前回報率可以達到8%左右(債券市場基金)。

另外50萬可逐步介入一些股票指數型基金,未來平均回報在12%左右,這樣每年可產生現金流9萬左右,加上房租收入6萬左右,每年理財收入可以穩定在15萬左右。

4)子女教育計劃

a 孩子今年2歲,如果去國外上大學,至少需要準備300萬左右的教育金;基金定投法顯然是最好的解決方式,每月投資5000即可(指數型和股票型基金)。

b 二胎完全可以儘早準備,前提是解決穩定的收入問題(譬如丈夫收入增加,妻子兼職收入,理財收入穩定),未來可繼續為第二個孩子投入5000元定投(指數型和股票型基金)。

5)養老計劃

如果退休後每個月支出1萬元(現在生活水平),4%通脹率,60歲退休,預計壽命85歲,除去社保和商業保險外則還需要養老金500萬左右,準備時間比較充分,每個月投資3000左右就可以。

6)總資產配置


"

最近,網上有個話題很火,叫做:有房的“窮人”

點贊最高的是這個獨白:

五環一套240平米別墅,三觀一套100平米高層,都租出去了,租金收入2.4萬,房貸月供1.5萬。

家庭月收入9000,養兩個孩子,自己租房在國貿房租7500,沒事去國貿城遛彎著白領們喝咖啡,摸摸自己口袋還剩1000塊,還有10天堅持到下個月……快活不下去了。

雖然這只是網友自我調侃的段子,但卻代表著中國一層有房的“窮人”生活現象。

01

為何買房?

為什麼很多人拼了命的買房?

暫且分析兩個簡單的原因:

其一,財富的象徵。

因為房子這種商品的特殊性在於它不能立刻生產出來,而城市化進程過快,大量人口湧入城市,就導致在短時間內房子的需求急劇增加,因此在中國城市化進展快速的時期,也是房價飛漲的一個時期,房子作為高價資產,是財富的象徵。

其二,人與生俱來的安全感、滿足感、優越感、恐懼感。

沒有房子沒有安全感,軀體都無處安放,靈魂永遠在流浪,哪來的詩和遠方?

沒有房子沒有滿足感,月入三萬又怎樣,終究無法滿足對“家”的渴望?

有了房子才有優越感,有了家也有了底氣,甚至還有種高人一等的錯覺感?

有了房子才能消除恐懼感,一房兩人三餐四季,不畏將來,沒負過往?

那麼,有了房子真的就有了安全感、滿足感、優越感,真的就可以消除恐懼感了嗎?

結果可能還真不是這樣的。

土豪暫且除外,對於部分普通工薪階層來說,可能真的就變成了有房的“窮人”了。

02

過渡買房後的窘境

很多普通家庭為了買一套房省吃儉用多年,甚至掏空三代人的家底,幾十年扛著房貸過活。

等收入稍微提高點了,又著急下手第二套房子,然後房貸劇增,資金被套牢,房產佔比家庭總資產過高,生活質量嚴重下降,不敢吃不敢喝不敢買,一旦發生病痛,就措手不及。

朋友王小姐最近特別糾結,因為父親突然病重住院需要10萬元手續費,家裡資金不夠,想低於市場價馬上賣掉市值550萬的房子,但又覺得可惜,問別人借錢又不好意思開口,畢竟在親朋好友看來她也是有房有車月入過萬的人了。

王小姐今年34歲,年收入20萬,老公今年35歲,年收入27-32萬(有5-10萬的浮動),有個2歲的小孩。在深圳有自住房一套市值840萬,貸款275萬;投資房一套550萬,貸款80萬。另外,銀行理財有83萬,股票3萬。

然而這次需要錢的時候才發現整個家庭的活期存款竟然只有6萬塊錢,而且外面還負債有5萬。

原來,王小姐的家庭雖然每月能收入5萬左右(加上房租收入和理財收入),但是整個家庭的開銷也不小,每個月房貸就將近2萬,再加上日常生活費、物業費、車子保養、孩子早教、保險等每月總支出高達4.07萬,每月結餘不到1萬,每年收支結餘不超過10萬。

顯然,這就是典型的房產和金融性資產佔比過重而出現的資金斷缺的問題,同時也是有房的“窮人”的典型代表。

如果房產佔比過重,除了兩套房,並沒有其他現金流,每月揹負鉅額房貸,也就意味著收入不能斷,一旦家庭頂樑柱倒下,整個家庭就非常危險,畢竟房子不能馬上套現。

03

有房的“窮人”到有房的“有錢人”

那怎樣可以從有房的“窮人”變成有房的“有錢人”呢?

房產是資產,但資產不是資金,只有資金才能解決生活問題,提高生活質量,所以,盤活房產合理配置金融性資產兩點是關鍵。

如何解決王小姐問題的?

1)借錢治病

解決當下燃眉之急最好的辦法只有厚著臉皮去借錢給父親治病了,但是往後長期的資產佈局規劃尤為重要。

2)盤活房產

王小姐家庭該階段支出幾乎是剛性的,房貸、孩子、車、保險支出越來越大,但是收入不確定,包括以後二胎的影響、工作不穩定等情況。

房產雖然增值了905萬,但實際帶來的現金流只有6萬;想要變有房的“有錢人”當然要從房子本身想辦法。

建議:在理財能力提高的情況下,可適當房產抵押,譬如抵押貸款200萬,想辦法投資一款穩定的12%左右的理財產品(銀行貸款6%,理財收益12%),可以保證每年6%的收益率,也就是每年可增加12萬的收入。

3)合理配置金融性資產

建議:100萬左右的金融性資產,10萬左右做緊急準備金(現金,貨幣市場基金等),40萬左右做安全的固定收益投資,目前回報率可以達到8%左右(債券市場基金)。

另外50萬可逐步介入一些股票指數型基金,未來平均回報在12%左右,這樣每年可產生現金流9萬左右,加上房租收入6萬左右,每年理財收入可以穩定在15萬左右。

4)子女教育計劃

a 孩子今年2歲,如果去國外上大學,至少需要準備300萬左右的教育金;基金定投法顯然是最好的解決方式,每月投資5000即可(指數型和股票型基金)。

b 二胎完全可以儘早準備,前提是解決穩定的收入問題(譬如丈夫收入增加,妻子兼職收入,理財收入穩定),未來可繼續為第二個孩子投入5000元定投(指數型和股票型基金)。

5)養老計劃

如果退休後每個月支出1萬元(現在生活水平),4%通脹率,60歲退休,預計壽命85歲,除去社保和商業保險外則還需要養老金500萬左右,準備時間比較充分,每個月投資3000左右就可以。

6)總資產配置


中國式有房的“窮人”


在盤活房產和調整金融性資產配置後,未來整個家庭的年收入至少可以達到:50萬(工資)+12萬(房子抵押後投資收益)+15萬(金融資產理財收入)=77萬。

每年的支出不到大概59萬,77萬完全可以在覆蓋家庭各種開銷之後還能結餘一大筆資金,而且未來的子女教育、養老、意外災害、大病治療都有保險作為保障,而且未來的工資收入和理財收入還有大幅上升的可能性。

資產資金切換自如,從而達到錢生錢的方法,也就是從有房的“窮人”變成有房的“有錢人”。

房產的背後是土地,土地的背後是財政,財政的背後還關聯著人民幣的幣值穩定。

在追逐房子之後一定要學會合理的資產配置,資產和資金的轉換尤為重要,而這最有效的轉換途徑就是投資理財

房子雖是財富的象徵,但它終究是不動產,不是擁有多少套房就能應對未來的未知變化。

只有資產資金靈活轉換,才能真正減少恐懼,不畏將來。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