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代操盤手弓偉的交易感悟'

"
"
中國第一代操盤手弓偉的交易感悟

弓偉為中國第一批期貨操盤高手,90年代曾以人工高頻交易叱吒於綠豆合約、橡膠合約;後遭遇滑鐵盧,2002年後開始轉戰外匯,2008年孤身一人奔撲芝加哥、紐約,任職於著名海外對衝基金公司,從事外匯交易;先後盈利上億元;聲震海外交易所;2014年,通過招商基金髮行全球對衝基金,成為通過基金QDII通道進行跨境交易的先行者。

不幸的是天妒英才,弓偉先生於2014年8月25日晚7時因病搶救無效,與世長辭,享年43歲!弓偉先生窮其一生專注於交易的研究和實踐,很少出現在公眾視野中,我們向他致敬!

弓兄其實早年身體就不好了,2000年前後,弓兄的身體就不太好。主要是他做短線,做的時間長,而且做的是超短線,對身心的壓力甚大。包括後來,他雖然也轉向了波段性,但他做短線的頻率還不低。不過不得不說,他確實有短線天賦。

從哲學角度,弓的10條感悟

1. 要麼缺心眼,要麼死心眼,這兩者容易成功。

2. 主觀、客觀、必然,絕大多數人都想把這些全照顧到再做決策,因此絕大多數的決策都在市場中失敗了。

3. 分析師一直都在分析,就是沒有行動,於是沒有成功。所以,分析師要成為操盤手很難。

4. 對有些人來說,黑天鵝的反面,就是巨大的利潤。

5. 一些讓人成功的道理,簡單而明顯,但是很多人即使聽到、看到,就是做不到。於是很多人的成功,讓人覺得很神祕;很多人的挫折,在外人看來,很可笑。

6. 過去不可得,未來不可得。現在,要看你的定義有多長。所以,活在當下。

7. 很多時候,交易員想的、說的和所做的,相差萬里。

8. 當一個人生活艱難的時候,只能到低檔菜市場買菜,質量沒法保障;生活好了之後,就會到高檔超市買菜,上當的概率就會很低。所以,窮人總是做出錯誤的投資決策。

9. 人的情緒處在一個持續喜悅的狀態中,若被擊中痛點,會瞬間崩潰。所以,在短時間內賺了大錢之後,非常危險。

10. 認清一個市場或一個品種背後真正的受益者。

具體交易方面,弓的12條交易感悟


1.我個人把交易看作是一種工具的運用,交易的成敗取決於對工具使用的熟練程度和工具的種類多少。我個人把交易看作是一種工具的運用,交易的成敗取決於對工具使用的熟練程度和工具的種類多少。

“熟練程度”就是我們說的交易技巧與能力,每個人的差異很大,甚至一個人在不同的交易時間也會不同,人們常常引用“木桶理論”,盛水的多少取決於木桶最短的一塊木板。交易方式中的缺點就是短板,交易者唯有不斷修正短板,才能讓自己的交易離成功更近。

2.能夠收穫到什麼樣的果實要看你手裡有多少根竹竿,最長的那根竹竿又有多長,我們且稱其為“竹竿理論”。去果園裡打果子,能夠收穫到什麼樣的果實要看你手裡有多少根竹竿,最長的那根竹竿又有多長,我們且稱其為“竹竿理論”,和前面講的木桶理論截然相反。交易品種就相當於竹竿,而盈利就相當於果實。

3.在大的市場波動面前依舊能夠保持自己對市場的客觀分析,對自己的判斷與決策有充分的信心執行。

4.資金分配主要是要把握好度,我不總是簡單遵從一種資金分配模式。對於一般的交易機會,我會把槓桿比例降下來。市場連續幾天都出現明確的突破行情,我在這些交易上都是重倉出擊,但走過一段時間以後,還是要把槓桿比例降下來。

我認為交易的風險來自兩個方面:槓桿比例與持倉時間這兩個因素,它們是乘數的關係。很多時候,我們做出的判斷在特定條件下是準確的,但是因為"不確定性"的存在,隨著持倉時間的延長,越來越多新的因素會插入進來,干擾我們判斷的結果,所以在我的策略中,我會有意識地縮短持倉時間來規避不確定性對我的影響。

5.我遵從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並非每一次可能的交易機會都會讓我不放手,“放棄”有時候意味著更多選擇的機會。

6.我不預測不僅因為市場不可能預測到每一步,更因為預測只能讓交易者失掉客觀性,失掉平常心。

7.無論交易機會還是分析方法,對於交易而言,他們的選擇都非常重要。

8.懂得尊重市場,能夠做好充分準備,正確看待取捨關係的人,就可以看作是一個合格的交易者。

9.目前為止,我沒遇到過什麼交易系統可以長期地幫助交易者盈利,交易的最好方式一定是變化的。

10.交易其實跟其它生意是要求專著和投入,它需要的時間/精力投入絕對,不比其它的生意少,道理就是這樣。

11.投資是很貼近我們生活的東西,應該說是一種常態,存在於生活的方方面面,成功投資不需要什麼高深的理論。

12.成功的交易者不神祕,他們只是做得更多、更久、更熟悉所作的事情而以。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