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銀金融行業《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修訂點評:重組辦法修訂超預期,券商有望受益投資交易提振

機構:民生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員:楊柳

事件概述

6月20日,證監會發布《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提出放寬了重組上市認定標準、縮短了認定期間,支持符合國家戰略的新興產業產業在創業板重組上市、恢復重組上市配套融資等多項超預期的積極舉措。

一、修訂後的重組上市標準顯著放寬,重點支持創業板重組上市

本次修訂大幅放寬了2016年修訂的《重組辦法》,主要有:1)取消重組上市認定標準中的“淨利潤”指標;2)是否構成重組上市的認定期間縮短至36個月;3)支持符合國家戰略的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資產在創業板重組上市;4)恢復重組上市配套融資、簡化信息披露要求。預計新規實施將有利於併購重組交易實施,助力產業升級突破主業瓶頸、引導資金集聚科技型企業。

二、取消淨利潤指標、允許創業板借殼、恢復配套融資,修訂力度超出預期

2016年修訂《重組辦法》提高了重組上市認定標準,為了抑制“借殼”、“抄殼”,盲目跨界重組、高溢價併購進行短期套利等行為。但隨著當前經濟形勢變化,科創板及試點註冊制加速落地運行,供需關係的改善將會對殼價值形成抑制。本次修訂的力度是超出預期的,1)原規定要求購買資產淨利潤佔到100%以上即構成重組上市。極大限制了虧損公司和微利公司通過重組盤活存量,取消之後將大為改觀;2)允許創業板借殼上市,重點支持高新技術和戰略新興產業;3)恢復十三條第一款重組上市配套融資。

三、預計重組上市交易數量和規模將持續提升,優勢投行有望率先受益

在2016年《重組辦法》修訂之前,根據Wind數據顯示,2015年完成的借殼上市交易數量有45件,交易金額4600億元,而2016年快速下降至27件,交易額縮減至2000億元,同比下滑55%,2017年7件、2018年3件,交易額均為800億元左右。截止至6月20日,2019年有4件,交易額約300億元,總體上2017年至今重組上市交易數量和規模持續處於低位。

預計監管部門將會把握好節奏,重組上市交易活躍度將持續提升,優勢投行有望率先受益。

2018年財務顧問增發規模領先的是華泰證券、中信證券、中信建投三家,規模均在500億元以上優勢明顯,海通證券、中金公司和國信證券位列其後,財務顧問增發規模在200-300億元,業務規模領先的投行有望率先受益於併購重組交易增量。

投資建議:近期監管積極應對非銀機構產品流動性問題,疊加科創板首批企業上市在即,PB估值有望回升至1.8-2.0倍區間,目前板塊估值修復至1.7倍左右,上行趨勢有望延續。標的推薦華泰證券、中信證券和海通證券。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