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中的“老千股”

投資 深港通 滬港通 港交所 證通財富 2017-05-05

港股中的“老千股”

隨著深港通、滬港通的深入,投資者對港股市場的興趣逐漸提升。今天,我們聊聊港股中特有的現象,老千股。

老千股的特徵

所謂“老千股”,香港交易所首席執行官李小加在2016年9月11日一篇專門針對“老千股”的文章中,對這一類股票的描述為:“主要是指大股東不以做好上市公司業務來盈利、而主要通過玩弄財技和配股、供股與合股等融資方式損害小股東利益。”

“老千股”通常會具備以下幾個核心特點:

1)不以做好主營業務為主要目的、甚至沒有固定的主營業務。因此,從公司的財務指標上來看,表現為很少盈利甚至經常虧損、且持續不分紅;

2)玩弄財技和再融資,因此此類上市公司歷史上往往會有頻繁的資本運作,比如配售、供股、合股等等;

3)大股東損害小股東利益。由於二級市場的普通投資者相比大股東和管理層而言處於相對弱勢地位,因此這一情況下,投資者往往會承受巨大的投資損失;

4)通常會經歷巨大的股價下跌、成交清淡、且股價和估值也往往處於絕對低位;

5)頻繁更換股票代碼和名稱。當然,為了掩人耳目,一些“老千股”還會通過頻繁更換股票代碼和公司名稱的方式來“洗白”自己。

老千股的運作方式

在具體操作中,“老千股”的伎倆千差萬別,但通常情況下最典型的套路即為所謂的“向下炒”。

“向下炒”顧名思義,與“向上炒”相反,就是大股東通過股價下跌獲利。那麼,究竟如何做到這一點呢?舉例而言,一個理論上的典型案例如下:

1、首先,上市公司或者大股東先通過放出一些利好消息或其他方式吸引二級市場投資者入場,以抬高股價;

2、其次,當股價漲到一定程度時,大股東開始不斷拋售股票導致股價大跌、甚至跌破1倍P/B以下,使得股價看似有“吸引力”;此時,原有投資者往往會持股不動甚至選擇加倉以攤薄成本,而低於市淨率的股價也可能會吸引一部分價值型投資者入場。當然,在這一過程中,大股東的持股比例會不斷減少;

3、再次,當股價跌到一定程度時,公司會選擇大比例且大幅折價配售給大股東關聯方、或者向現有股東供股。

在前一種方式下,通過配售給利益關聯方,可以使得大股東以比以前拋售過程中更低的價格重新拿回籌碼;

而後一種方式中,現有投資者需要拿出資金參與供股、否則就要面臨現有持股比例被攤薄的境地(而相比之下,其他股東參與大幅折價供股後持有成本更低、且持有比例上升)。

如果上市公司持續且大比例的供股,那麼到最後,普通投資者要麼資金耗盡離場、要麼所持股份被不斷攤薄。

4、由於“向下炒”的緣故,“老千股”股價往往會跌至1港幣以下成為所謂的“仙股”。這時候,上市公司又會進行合股。

合股的目的一方面是為了避免被停牌甚至退市;另一方面,通過合股可以使得股價的票面價格變大,且頻繁的合股操作在不復權的情況下也可以一定程度上“掩蓋”之前股價大幅下跌的現象。合股之後,又可以成為新一輪“向下炒”的開端。

如何識別老千股

鑑於“老千股”可能帶來的風險和損害,我們認為,通過滬港通南下的大陸投資者在尋找港股市場投資機會的同時,也同樣需要充分重視可能的風險,並規避潛在的“老千股”。為此,我們給投資者提供一些識別的方法:

1、資本運作頻繁。頻繁的資本運作、特別是供股(包括公開發售)和合股是識別“老千股”的一個典型特徵和首要依據。

2、低股價。低股價雖然不是“老千股”的絕對特徵,但由於頻繁的供股和“向下炒”,股價長期低於1元,也即所謂“仙股”已經很大程度上成為“老千股”的一個共性。

3、跌幅深。同樣由於“老千股”“向下炒”的財技,其復權後股價往往都經歷過很深的跌幅,我們選取的標準為當前股價相比歷史高點跌幅至少在80%甚至90%以上。

4、小市值。小市值與低股價一樣,雖然不是“老千股”絕對特徵,但也往往是共性之一。

5、更改名稱和代碼。為了掩人耳目,“老千股”通常也會頻繁更改名稱和交易代碼。

按照以上規則,我們篩選出如下股票:

港股中的“老千股”

投資者在南下淘金的時候,要特別當心此類老千股,避免踩雷。

參考來源:長江證券報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