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哦!這裡的花兒真鮮豔……

天山 蒙古 大學 正能量 七師零距離 2017-06-01
哇哦!這裡的花兒真鮮豔……

演講比賽演講稿選登

哇哦!這裡的花兒真鮮豔……哇哦!這裡的花兒真鮮豔……

自“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開展以來,按照伊犁州黨委的統一部署,伊犁州奎屯醫院黨委高度重視此項工作,各黨支部、科室廣泛深入開展了形式多 樣、內容豐富的活動,結合自身優勢,採取一系列有力措施,迅速掀起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的熱潮,促進了各族職工群眾增強“五個認同”和交 往交流交融。院領導多次前往開幹齊鄉,瞭解結對人員的具體情況,積極幫助他們改善交通和居住、生活條件,使得活動不斷向縱深推進。日前,伊犁州奎屯醫院舉辦了“民族團結從我做起”大宣講演講比賽,來自該院各黨支部推薦的13名選手參加了比賽,現將部分選手的演講稿予以摘登。

請讓我來幫助你

哇哦!這裡的花兒真鮮豔……

新疆居住著維吾爾、漢、哈薩克、回、蒙古等4 7個民族,在這裡,你隨處能聽到不同語言的交流;在這裡,你隨處能看見不同民族的人們其樂融融地生活在一起。

在這片美麗的土地上,我們互相幫助,齊心協力促進新疆的繁榮與發展。

前不久,伊犁州奎屯醫院住進了一個叫古麗的維吾爾族小女孩,年僅兩歲,不幸患上了雙側髖臼發育不良,走路左右搖擺。古麗的家境不好,她的父母為了支付兩萬元的醫藥費,在古麗術後十幾天不能連續照顧還在病床上的古麗。骨一科的護士們瞭解到情況後,自發地排班,看護古麗。

古麗是個愛笑的小姑娘,護士們都喜歡她,一段日子下來,她竟學會了用漢語叫“叔叔”“阿姨”。李娜是照顧古麗時間最多的護士,古麗叫她“媽媽”。一次,古麗出現了神志不清、口吐白沫的術後反應,主治醫生張慧斌毫不猶豫地對古麗進行了口對口的人工呼吸,為挽救這條小生命贏得了時間。骨一科的醫生和護士們都把把古麗當做了自己的孩子,無微不至地照顧著她,當古麗的父母眼含熱淚、堅持要將一面錦旗送來時,在場的人無不為之動 容 。

在奎屯有一對兒名叫玉素甫的維吾爾族老夫婦,生活本就貧困、體弱多病的他們,十幾年前收養了2名漢族女棄嬰和1名維吾爾族男孩,生活舉步維艱。武警劉鴻斌得知這一情況後,主動擔負起玉素甫一家的生活,堅持為他們送米、送面,解決生活中的困難。2013年,玉素甫夫婦相繼去世,臨終前,玉素甫夫婦把一張珍藏了5年的發黃的紙條交給了孩子們,囑咐他們今後有什麼困難就去找這個叫劉鴻斌的哥哥,而這張發黃的紙條上只有11個阿拉伯數字,那就是劉鴻斌的電話號碼。這不是一張普通的紙條,這是維吾爾族群眾對軍人的崇高敬意和信任;這不是一張普通的紙,這是玉素甫夫婦對劉鴻斌的無言託付。

作為醫務工作者,我們把挽救生命作為自己的天職,我們要拿出紫外線消毒一樣的穿透力,認清宗教極端思想的本質;運用革蘭染色一樣的鑑別方法,區別正確的宗教主義與極端化思想;使用高溫滅菌法一樣的超強殺傷力,消除一切宗教極端勢力。

民族團結 從我做起

哇哦!這裡的花兒真鮮豔……

“民族團結一家親”是我們時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而生活在新疆的各族人民,更能深深體會到 各 民 族 之 間 勝 似 一 家 人 的親情。

在新疆,民族團結的感人事蹟不勝枚舉,就拿伊犁州奎屯醫院來說,身邊就有許多少數民族職工,大家和睦相處,團結友愛,彼此的信賴與默契,構成了“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休慼與共,風雨同舟”的和諧家庭。

多年來,藥劑科的庫瑪爾,每月都會拿出幾百元現金和自己的就餐卡交給透析室,救助那些腎功能衰竭的危重病人,還經常到社區慰問孤寡老人,救助傷殘兒童……在他的影響下,他的朋友和同事經常自發地捐款給生活困難的人。庫瑪爾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著“民族團結一家親”,他本人也被評為2 0 1 5年奎屯市道德模範。

膳食科服務員卡瑪力,丈夫病逝,自己獨立撫養年幼的兒子,還要照顧年邁的婆婆,一家人僅靠她每月2 0 0 0多元的收入維持生計。今年2月底,卡瑪力患甲狀腺疾病急需手術治療,這給原本貧困的家庭添加了沉重的負擔。膳食科的同事得知消息後,自發地開展愛心捐款活動,你五十,她一百……當愛心捐款放在卡瑪力的 面 前 時 , 她 含 著 熱 淚 說 道 :“ 熱 合 買 提 ( 謝 謝 ) ! 熱 合 買提!感謝我的兄弟姐妹,你們就是我的親人”。

“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各民族之間也相互離不開”,作為建設邊疆的踐行者,我們更應該以身作則,用自己對祖國的無限忠誠來維護民族團結,不利於民族團結的話堅決不說,不利於民族團結的事堅決不做。“天山青松根連根,各族人民心連心”,“我們要將民族團結作為各族人民的生命線,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民族團結,像珍視自己的生命一樣珍視民族團結,要像石榴籽那樣緊緊抱在一起。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沒有強大的凝聚力,就不可能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所以,民族團結,從我做起,從我們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做起,讓民族團結之花永遠綻放在每一個角落。

我們親如一家人

哇哦!這裡的花兒真鮮豔……

大學畢業後,我婉絕了留校工作的機會,毅然回到美麗的新疆,回到生我養我的地方,成為伊犁州奎屯醫院的一員。

工作後,讓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哈薩克族大姐庫力加米拉,也是因為她,我學會了很多哈語,才真正懂得民族團結的美好。

庫力姐姐有三十多歲,微胖,在一次治療中,要給一位哈薩克族大叔換體位做治療,由於語言不通,交流起來很困難,我正著急時,庫力走進來幫我翻譯,順利地進行了治療。從此以後,我和庫力便認識了,我經常會去找她,讓她教我哈語,每次,她都很耐心地教我。

有一次,我問她:“你不煩我嗎?”庫力說:“為什麼要煩你,我把你教會了,才能更好地為各民族同胞服務,而且,我的漢語也提高了,可以更好地去教別人了,這樣我們就能相處的更好了。”其實,民族只是一種符號,並不代表文化隔閡,民族只是一種象徵,並不會影響我們親如一家的情感。

在民族團結,從我做起,“結對子”“認親戚”活動中,我們醫院的醫生張劍峰與哈薩克族大姐帕力達成了“親戚”,帕力達家育有2個孩子,她一直在公益性崗位上工作,但她看到路邊被人遺棄的3、4歲哈族女孩時,立馬抱起來,摸著她是小腦袋說“多麼可憐的孩子啊,不要怕,你的父母不要你,我養你。”便領養了女孩。如今,帕力達的一個孩子在上大學,兩個在上高中,經濟壓力很大。張劍峰便經常給她送去大米、清油和蔬菜。逢年過節 , 還 給 帕 力 達 的 孩 子 們 買 衣服、送伙食費。帕力達說“我們一直都是一家人,小張醫生就是我 的 妹 妹 , 就 是 我 3 個 孩 子 的 媽媽。”張劍峰也成了少數民族群眾口中、眼中、心中的“好人”“親人”。

民族團結是新疆2 2 0 0萬各族群眾的生命線。只有每個人從我做起,人人都講民族團結的情,人人都說民族團結的話,人人都做民族團結的事,民族團結就會有堅實的基礎,就會經得起任何風雨的洗禮,讓民族團結之樹常青 , 讓 民 族 團 結 之 花 常 開 常盛。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