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阿里騰訊新的業績表現,有雙龍探海之勢,卻又大大不同。

看了阿里騰訊新的業績表現,有雙龍探海之勢,卻又大大不同。

第一季度財報裡,阿里收入935億,利潤252億,騰訊收入855億,利潤209億,兩家大佬都實現了大幅度的增長,數據相差不多。

不過阿里的電商業務增長31%,騰訊遊戲增長只有4%,這個就有些尷尬了,核心增長這一塊,明顯阿里核心業務更突出,而騰訊的遊戲受到行業影響,已經進入瓶頸。讓人驚訝的是阿里去年依舊取得了上億的用戶成長,這個有點誇張,完全讓人措手不及,這些成長中77%來源於三線市場及以下的市場,這個增長有點讓人開腦洞,我們知道這塊蛋糕也有一個知名電商公司在深耕,結果自家挖了坑,種了別家的樹?。

兩家產業看阿里的雲計算,大數據和新零售都代表新的產業模式,除了新零售,雲計算大數據已經基本屬於比較明晰的產業模式了,而且依舊在蓬勃發展,已經和各行各業融合程度也很高。

而騰訊的雲業務要遠遠弱於阿里,遊戲和社交,廣告都是屬於傳統業務,只有金融和新媒體這一塊是相對較新的業務。

而阿里並沒有關於螞蟻金服的業務,只有螞蟻金服支付給阿里的特許服務費和軟件技術服務費為5.17億元。另一方面騰訊一季度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收入218億元超過手遊收入212億元。

騰訊在開拓新業態,發展新用戶的道路上還任重道遠,無論qq還是微信作為這家公司最大的資產,可能要轉換一下思路。

騰訊的新媒體的格局也非坦途,我們看到騰訊之前的微博,qq空間等的運營是一個什麼情況,而新媒體的短視頻,文字自媒體前面有一家頭條在領跑,而騰訊旗下的內容產出的重心閱文集團也受到了多家行業新秀的尾追,而且以免費閱讀為主的行業新玩法,讓行業出現變局。

從另一個角度看騰訊算是國內最大的文化創意公司,希望能在業態,也玩法上面做出自己的東西。

雖然兩家企業看上去並駕齊驅,但是自信看過去,阿里的企業更具成長性,當然也有當前市場環境下騰訊主營業務增長乏力的原因。

希望兩家頭部公司,引領企業快捷上升,開創新的技術應用疆域,做數字經濟新的動力之源。

(以上數據都來源於網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