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州窯:從北宋到金元,你看好那個時期?

陶瓷 中國古代史 宋朝 北宋 觀而不語 觀而不語 2017-09-01

耀州窯在今陝西省銅川市的黃堡鎮,唐宋時屬耀州治,故名耀州窯。該窯唐代開始燒陶瓷,經五代、宋、金、元幾朝。早期唐時主要燒製黑釉、白釉、青釉、茶葉末釉和白釉綠彩、褐彩、黑彩以及三彩陶器等。中期(宋、金)以燒青瓷為主。北宋是耀州的鼎盛時期,據記載且為朝廷燒造“貢瓷”。後期(金、元)開始衰落,而終於元初。耀州窯瓷器多為灰白胎,但多數器物透過青翠的釉層,使人感到的卻是潔白、細膩的胎體,彷彿上釉前曾施一層化妝土,此件雙耳瓶即為一例。實際上這是由於胎土和釉料在燒成過程中產生化學反應,形成一層密合層所致,這種現象在河南臨汝窯及鈞窯產品中也可見到,這是由於它們使用的坩土所含成分相似所致。

耀州窯:從北宋到金元,你看好那個時期?

耀州窯青釉印花童子玩蓮紋碗,宋,高4.5cm,口徑14.3cm,足徑3.3cm。

耀州窯:從北宋到金元,你看好那個時期?

耀州窯青釉印花童子玩蓮紋碗,宋,高4.5cm,口徑14.3cm,足徑3.3cm。

宋代耀州窯青瓷裝飾題材豐富多樣,植物、動物、人物及宗教題材應有盡有。人物題材以嬰戲紋較為多見,赤裸身軀的孩童,有的戲於花葉中,有的匍匐扳枝,有的攀樹折花,有的馴鹿趕鴨,有的抱球採蓮,不拘一格。一般來講,宋代早期耀州窯瓷器的裝飾以刻花為主,紋飾較為簡單,線條寬粗,題材以蓮瓣、牡丹、菊花紋等較為常見。花紋局部不加任何裝飾,圖案簡樸。紋飾大部分裝飾於器物的外壁。

耀州窯:從北宋到金元,你看好那個時期?

耀州窯青釉刻花蓮花紋雙耳瓶,宋,高24.5cm,口徑5.5cm,足徑9cm。

中期耀州窯的刻花進入了成熟階段,無論是裝飾技法還是題材,均較早期有了明顯的提高。不僅紋飾由早期的外壁轉向內壁,紋飾結構較早期複雜,而且在紋飾中刻劃並用,使圖案的立體效果進一步加強。刻花技術的成熟,使耀州窯的陶瓷印花工藝也得到迅速發展並逐漸成熟,併成為宋金兩代廣為流行的裝飾。紋飾中植物類以折枝牡丹、交枝牡丹、纏枝牡丹、交枝菊、纏枝菊花、蓮花、水波花草、水藻、纏枝忍冬、花葉紋為主。動物紋中有雙鴨蓮花、水波三魚、龍、鳳紋等。紋飾中的植物動物紋均模擬自然,處於寫生與圖案之間。

耀州窯:從北宋到金元,你看好那個時期?

耀州窯青釉人形執壺,宋,高29cm。

晚期因器制紋,不拘形式,紋飾瀟灑自然,生動逼真。常見以水波微底紋,上飾荷花、游魚鴛鴦等,彷彿在一泓碧波盪漾的清水中自由地搖曳、遊動,清新優美,栩栩如生。新出現的紋飾有連環牡丹、單束蓮、雙束蓮、纏枝菊花與船、竹葉、卷葉紋等。動物紋中有鳳凰戲牡丹、群鶴博古、雙鶴等。群鵝、水波、五魚、蓮花六魚、蓮花魚鴨紋都是晚期的新創。另一特色是出現了大量的嬰戲紋等,如梅竹戲嬰、松竹戲嬰、纏枝戲嬰紋等。水波紋中長波段同心圓式的排列繼續使用,同時出現有平行的弧形複線組成的水波紋,此紋飾為晚期耀州窯青瓷所特有。

耀州窯:從北宋到金元,你看好那個時期?

博物館,徵購,藏品139,67,371,711

耀州窯:從北宋到金元,你看好那個時期?

耀州窯青釉刻花“吳牛喘月”紋碗,金,高7.6cm,口徑21.3cm,足徑6cm。

耀州窯:從北宋到金元,你看好那個時期?

耀州窯錢紋小壺,金,高13cm,口徑4cm,足徑6cm。

金元時期耀州窯雖然仍繼續燒造,但紋飾日趨簡化。金代以水波魚紋、蓮花、鵝紋、卷葉牡丹、犀牛望月、瑞草鴨紋、纏枝花卉、朵花、嬰戲紋等較為常見,尤以犀牛望月、六格花卉具有時代特徵。此時與宋代紋飾明顯不同的標誌是化妝土及剔花工藝的廣泛使用。化妝土的實用彌補了金元時期耀州窯胎體粗糙的不足。紋飾簡潔清晰,刀法犀利,風格粗獷,紋飾清晰。壺通體施青釉,釉青中泛黃。紋飾簡潔,為耀州窯金代典型的風格。而剔花工藝的採用,使紋飾古樸渾厚,雖不及前期刻、印花精緻,卻也別具簡潔豪放的風韻。元代耀州窯裝飾紋樣更為簡單,見有蓮菊、水波、錢紋、花鳥、花草、枝葉、魚紋和詩文等。

從投資收藏角度看:北宋的清新優美,栩栩如生,到金元時期的粗狂,簡單明快。這兩個時期你更看好那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