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作品是對史圖館專欄的投稿,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作品並非嚴謹的歷史學術研究,僅供參考;未經授權,禁止二傳,違者必究。

本文作者:車右花盾

本文共計四千八百字,建議閱讀時間十分鐘。

語文書中無處不在的伶官皇帝——後唐莊宗李存勖

你可知,後唐莊宗李存勖,在語文書中的身影,不止存在於《伶官傳序》中;

就連《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七律·長征》《如夢令二首》這幾篇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課文,若你有心細緻詳察,都能發現與他相關的蛛絲馬跡~


一、唯一一次正面出鏡

課文題目:《伶官傳序》歐陽修(宋)

出現時間:高一必修二

相關程度:完完全全的主角。而且就算這篇課文一時未被列為核心篇目,也會被老師作為優秀文言來重點教學。

語文書中無處不在的伶官皇帝——後唐莊宗李存勖

後唐莊宗像

作為一章卷之序言,在這裡,歐陽老夫子可以暫時擺脫“務求嚴謹”這一修史官的必備責任(雖然他在各卷正文中也常這麼幹,正因如此他主編的《新唐書》《新五代史》會被詬病“嚴謹不足”“主觀臆斷太多”“個人情緒過甚”),恣意揮毫,舒展他腹中橫溢的文人才情。以其犀利深刻的史觀、清晰透徹的邏輯、沉穩雄健的筆法,凝練出一篇曉暢明快卻又大氣磅礴的諷諫史論。

清朝著名詩評家沈德潛對此文的讚語是:

“抑揚頓挫,得《史記》神髓,《五代史》中第一篇文字。”

“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禍患常積於忽微,智勇多困於所溺”,敘述與立論相得益彰,給當朝的君主,給後世的我們,總括出了可貴的訓誡。

語文書中無處不在的伶官皇帝——後唐莊宗李存勖

五代前期地圖,圖源維基百科

此外,這篇課文可能是大多數同學十六年來第一次,正面接觸到五代十國的歷史(此前學李煜詞時最多隻是側面稍窺五代一角)。

樑、晉、燕三國的愛憎糾葛,武皇傳奇式的三矢遺願,莊宗戰神般的勝績與崛起速度,興教門戲劇性的伶官弒君,甚至包括李存勖那生僻難讀的名字,都給高一的我們心中留下的難以磨滅的印記。李存勖的形象,也逐漸與夫差、項羽趨同——勇武有餘而治國馭人不足。


二、柳亞子和李亞子

課文題目:《七律·長征》毛澤東

出現時間:五年級上冊或五年級下冊

相關程度:出現在課本或教輔的角落裡,需要仔細尋找。

《七律·和柳亞子先生》作為毛主席的另一首著名七律,常常被放在這篇課文的拓展閱讀裡。這首詩下面有一個註釋是關於柳亞子先生的名字“亞子”之由來的。

唐昭宗李曄乾寧三年(公元895年),時年十一歲的李存勖跟隨父親李克用,討伐公然作亂並劫持昭宗的邠寧軍節度使王行瑜(其實劫持未遂,被鳳翔軍節度使李茂貞搶了先,天子九遷進度條7/9)。

原本相當瞧不起李克用這位沙陀軍閥的唐昭宗,此次大難得脫卻全有賴於他的仗義援手。所以,不論唐昭宗是真心改變看法了,亦或是僅僅為了表面工作,都得對河東鎮官兵大加封賞與撫慰。李克用得到了晉王這一顯爵,十一歲的李存勖作為隨軍而來的晉嫡長子(甚至可能親上戰陣且有所斬獲),也受到了唐昭宗的親切接見。

唐昭宗撫著李存勖的頭頂讚道:“此子可亞其父!”於是,“李亞子”之名就此傳揚開來,作為少年李存勖的標誌性稱呼一直伴隨著他,直到他親手開創了比其父更偉大的功績。

《新五代史》的原文記載如下:

存勖年十一,從克用破王行瑜,遣獻捷於京師,昭宗異其狀貌,賜以鸂鶒卮、翡翠盤,而撫其背曰:“此子可亞其父,後當富貴,無忘予家。”

關於唐昭宗的稱讚語,還有另一種說法:

此兒有奇表,兒將來之國棟也,勿忘忠孝於予家。

語文書中無處不在的伶官皇帝——後唐莊宗李存勖

正太李亞子,畫師見圖片右下,圖源李存勖吧解綁吧刊

十三年後,因李克用新喪而輕視晉國的梁太祖朱溫,被初承王位的李存勖打得大敗虧輸,不由也感嘆道:

生子當如是,克用為不亡矣!至如吾兒,豚犬耳!我經營天下三十年,不意太原餘孽更昌熾如此!吾觀其志不小,天覆奪我年,我死,諸兒非彼敵也,吾無葬地矣!

(這算是曹操“生子當如孫仲謀”和宇文泰“高歡有此兒,猶不死也”的結合版?)

(朱友珪:老爸你這話就不對了,我敢殺親爹,豬狗敢嗎?所以我還是比豬狗強的嘛……)

毛主席亦曾在讀書時寫過評語:

生子當如李亞子!


三、從《憶仙姿》到《如夢令》

課文題目:《如夢令二首》李清照(宋)

(《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出現時間:六年級下冊或八年級上冊

相關程度:老師進行教學內容補充時可能會提到。

一首詞有多個詞牌,其實是挺很正常的情況。經典常見的可數《蝶戀花》《鵲踏枝》和《鳳棲梧》,《烏夜啼》和《相見歡》。

而這一現象的一個主要來源就是,在該格律的所有填詞中,出現了一首極其著名的。於是這首流行詞裡的某一短語或短句,就會成為該詞律的代稱,並最終演化為與原題並行、甚至取而代之的詞牌名。例如《憶秦娥》一詞,因為李白寫的那首“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憑空就多了《簫聲咽》《秦樓月》兩個小名。

說回《如夢令》,這首詞其實才是上面所說的那種現象最典型的代表——它的原題《憶仙姿》已經幾乎完全被新題所取代。

蘇軾曾考據有:

此曲本唐莊宗制,名《憶仙姿》,嫌其名不雅,故改為《如夢令》。

那麼有趣的是,創出《憶仙姿》這一曲子的,是李存勖,而倒逼其改名的那首帶有“如夢”二字的流行詞,也是李存勖所作:

《憶仙姿·曾宴桃源深洞》

曾宴桃源深洞,一曲舞鸞歌鳳。

長記別伊時,和淚出門相送。

如夢,如夢,殘月落花煙重。

語文書中無處不在的伶官皇帝——後唐莊宗李存勖

《畫江湖之不良人》李存勖形象海報,圖源李存勖吧

至於李存勖這位打從心裡熱愛戲曲的伶官皇帝,他所作的曲子詞,在中國古代的文學發展史上,也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五代史補》中記載:

其後用兵,前後隊伍皆以所撰詞授之,使揭聲而唱,謂之御製。至於入陣,不論勝負,馬頭才轉,則眾歌齊作。故凡所鬥戰,人忘其死,斯亦用軍之一奇也。

《唐宋詞鑑賞辭典》的編輯評價道:

“存勖雖武人,習《春秋》,通大義,洞曉音律,能度曲。”作戰時,士卒齊唱他親自撰寫的曲子詞,“人忘其死”。可惜那些鼓舞士氣的壯詞,都沒有留傳下來,今天所存的四闋詞,顯然都不能用於戰場上。一個“善騎射,膽勇過人”的桓桓武夫,能寫出這樣纏綿悱惻的小詞,確是不可多得的。

語文書中無處不在的伶官皇帝——後唐莊宗李存勖

《畫江湖之不良人》動漫截圖

除《憶仙姿》外,李存勖的另外三首傳世詞,題目分別是:《一葉落》《歌頭·賞芳春》《陽臺夢·薄羅衫子金泥鳳》,有興趣的讀者可以找來一閱。


四、迅哥兒的課文與兩篇“三垂岡”

課文題目:《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魯迅

出現時間:七年級上冊

相關程度:需要自行對課文細節進行挖掘,探索其背後的逸事典故。

常言道:“普通的段子手只能提供笑話,而魯迅可以提供模板。”

魯迅先生的文章一直是我們學生時代各種梗和暗語的無盡源泉,不論是脣槍舌劍的雄辯雜文,還是情辭意切的回憶散文。

不知各位對這篇課文中,壽鏡吾老先生一邊把頭拗過去、一邊大聲朗讀的那句“極好的文章”是否還有印象:

……先生自己也念書。後來,我們的聲音便低下去,靜下去了,只有他還大聲朗讀著:

“鐵如意,指揮倜儻,一坐皆驚呢;金叵羅,顛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我疑心這是極好的文章,因為讀到這裡,他總是微笑起來,而且將頭仰起,搖著,向後面拗過去,拗過去……

出自清末文人劉翰的《李克用置酒三垂岡賦》——“玉如意,指揮倜儻,一坐皆驚;金叵羅,傾倒淋漓,千杯未醉。”

這篇賦也的確堪稱是極好的文章,全賦三十個長句,轉韻時依次使用“此先王置酒處也”這七部。通篇讀來氣勢雄渾,可吞山河,且辭藻考究,媲美兩漢,非常推薦各位去搜來一讀(原文太長,這裡就不貼了)。

順帶一提,課文中之前列出的那四條,當時其它學童胡亂唸的未加句讀的語段,分別對應出自(用代碼塊顯得緊湊一些):

“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論語·述而》
“笑人齒缺曰狗竇大開”——《幼學瓊林·身體》程允升(清)(互相嘲諷常用此句)
“上九潛龍勿用”——《周易·乾卦》
“厥土下上上錯厥貢苞茅橘柚”——《尚書·禹貢》(這句是真tm難懂,鬼畜暗語常用此句)

三垂岡,在昭義鎮潞州城南,今山西省長治市上黨區內。

唐季五代之時,上黨高原的澤潞二州之於樑晉兩國,就如同北信濃之於武田上杉兩家。而三垂岡就如同川中島,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晉國得之則居高臨下一馬平川,樑國得之則太原在望。此地也憑藉一場豪宴與一場鏖戰,一篇韻賦與一篇七律,兩度名垂青史。

語文書中無處不在的伶官皇帝——後唐莊宗李存勖

自制圖

一場豪宴,就是第一篇“三垂岡”所詠之事,老晉王李克用置酒處。

唐昭宗李曄大順元年(公元890年),時年五歲的李存勖跟隨父親李克用,進攻昭義軍節度使孟方立。晉軍奪得邢州,大勝還師。

行至三垂岡,李克用豪情大發,就地置酒宴飲。當伶官演奏至陸機的十首組詩《百年歌》時,李克用慨然長嘆,隨即指著侍立在側時年五歲的李存勖,對群臣捋須笑道:“我已經老了,但我的這位奇兒,二十年後,可以代替我在此地戰鬥!”(如此精確的預言,當然是後人的藝術加工啦)(或許李存勖喜歡唱戲就是從這裡養成的?)

《新五代史》的原文記載如下:

初,克用破孟方立於邢州,還軍上黨,置酒三垂崗,伶人奏《百年歌》,至於衰老之際,聲甚悲,坐上皆悽愴。時存勖在側,方五歲,克用慨然捋須,指而笑曰:“吾行老矣,此奇兒也,後二十年,其能代我戰於此乎!”

語文書中無處不在的伶官皇帝——後唐莊宗李存勖

正太李亞子,畫師見圖片右下,圖源李存勖吧解綁吧刊

語文書中無處不在的伶官皇帝——後唐莊宗李存勖

《畫江湖之不良人》動漫截圖

一場鏖戰,就是第二篇“三垂岡”所詠之事,少晉王李存勖克敵處,也是當時三垂岡之宴的二十年後。

後梁太祖朱溫開平二年(晉國仍奉唐年號,為天祐五年)(公元908年),李克用去世,二十四歲的李存勖繼承王位,並平定了叔父李克寧之亂。此時的樑國,依靠中原雄厚的財富,將晉軍強行壓回上黨腹地,並築起“夾城”,成為扼住太原咽喉的鐵鏈。

李存勖為了抓出樑軍在晉國新喪期的懈怠,一舉打破這一封鎖,遂親率主力戴孝出征,急趨澤潞。且天佑晉國,上黨連日大霧,白晝無光,晉軍一直摸到夾城之下都未被守軍發現,一個突襲就將城池奪下,雄厚的夾城樑軍頃刻間灰飛煙滅,僅有百餘騎倉皇逃出天井關。

此戰是為第五次川中島合戰(劃掉)第一次三垂岡之戰,晉國重新擁有了穩固的戰略縱深,李存勖的傳奇霸業也就由此展開。

《新五代史》的原文記載如下:

天祐五年正月,即王位於太原。……樑夾城兵聞晉有大喪,德威軍且去,因頗懈。王謂諸將曰:“樑人幸我大喪,謂我少而新立,無能為也,宜乘其怠擊之。”乃出兵趨上黨,行至三重崗,嘆曰:“此先王置酒處也!”會天大霧晝暝,兵行霧中,攻其夾城,破之,樑軍大敗,凱旋告廟。

語文書中無處不在的伶官皇帝——後唐莊宗李存勖

《畫江湖之不良人》動漫截圖

語文書中無處不在的伶官皇帝——後唐莊宗李存勖

《畫江湖之不良人》動漫截圖

語文書中無處不在的伶官皇帝——後唐莊宗李存勖

戰後中原局勢圖

清末文人嚴遂成作了一首詠史詩《三垂岡》:

英雄立馬起沙陀,奈此朱樑跋扈何。

隻手難扶唐社稷,連城猶擁晉山河。

風雲帳下奇兒在,鼓角燈前老淚多。

蕭瑟三垂岡下路,至今人唱《百年歌》。

此詩寥寥數十字,就寫盡了父子兩代晉王的英雄本色與世事滄桑,“風雲帳下奇兒在,鼓角燈前老淚多”一聯更是成為絕唱。姜狼的《五代十國風雲錄》第二章就以此句為題,而你的語文老師或許也會在作文課上講到:“你們別總是寫‘俗話說的好,亂世出英雄’這樣的陋句,不妨改用‘風雲帳下奇兒在’這般詩句更加典雅。”

毛主席對這首詩也極為喜愛,曾親筆手書之,並刻成石碑,立於當地。

語文書中無處不在的伶官皇帝——後唐莊宗李存勖

三垂岡石碑背面,正面見文章題圖

除了嚴遂成以外,清朝還有另外兩位文人也寫了歌詠三垂岡的詩作。不過一經對比就可以看出,這兩首的文筆和意境都與嚴詩相差甚遠:

袁枚《三垂岡》
三箭高懸太廟涼,一年一戰報先王。
幽州兒女朱絲系,汴水君臣白馬降。
初心雖負輕移鼎,國號依然不改唐。
生兒如此尚何憂,漢有孫郎足與儔。
張承綸《三垂懷古》
亞子真英雄,創痛還三矢。
乘間趨上黨,憂勞自斯始。
先王置酒處,三嘆未能止。
惟茲大性殊,終焉雪父恥。
晚節雖不貞,豈曰非有子?

五、“三箭平天下”等

課文題目:無

出現時間&相關程度:不定

李存勖英雄故事的簡化版,諸如“三箭平天下”等,作為勵志文的常客,也極有可能出現在小學至初中課後習題與考試的閱讀理解文章中,或是各種各樣的課外讀物裡。

我第一次知道李存勖其人,是在小學時候胡亂看書,《腥風血雨話宮廷——死於非命的帝王們》“伶人一支箭,皇后一杯酪”一節。

我最近一次看到他的形象,是在若森動漫《畫江湖之不良人》裡,雖說那段歷史被篡改得面目全非,但模型還是賊帥的,也吸引到了超多粉絲,同人曲中有幾首也很好聽~


參考文獻:

【1】《新五代史·唐本紀第四·武皇》歐陽修(北宋)

《新五代史·唐本紀第五·莊宗》

《新五代史·伶官傳第二十五》

【2】《五代史補》

【3】《李克用置酒三垂崗賦》劉翰(清)

【4】《唐宋詞鑑賞辭典》

【5】語文課本相關篇目

【6】部分圖片素材來自百度貼吧李存勖吧解綁吧刊等


讀了這篇文章,是否對李存勖其人有了更廣一些的瞭解?對曾經的語文課本有了別樣的體悟?

如果喜歡的話請不要吝惜一讚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