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剛剛登基,突厥十萬鐵騎打上門來,李世民掏出一個燒餅

唐朝 唐太宗 頡利可汗 中國古代史 唐風宋月 2017-03-30

武德九年(626)李淵主動讓賢,李世民登基,史稱唐太宗。

李世民屁股在龍椅上還沒有坐熱,趁著唐王朝政權交接,立足未穩之際,突厥頡利可汗就親自帶領人馬直撲中原。突厥鐵騎一路攻城掠地,沿途唐軍節節潰敗。突厥進軍神速,不久,居然兵臨長安城下。

對於這一突發緊急事件的態勢與處置,《資治通鑑》有這樣的記載:頡利可汗兵臨便橋當天,派心腹大將執失思力作為使者入見“以觀虛實”。結果,執失思力遭到唐太宗的嚴詞苛責,被囚禁在門下省。然後唐太宗帶領高士廉、房玄齡等六名隨從出長安城徑直到渭水之濱,“與頡利隔水而語,責以負約”。

李世民剛剛登基,突厥十萬鐵騎打上門來,李世民掏出一個燒餅

事情很快出現了戲劇性的一幕,當天頡利就派人前來“請和”。唐太宗下詔許之,第二天又親往長安城西,“斬白馬,與頡利盟於便橋之上”。最後,突厥頡利可汗引兵撤退。且不說《資治通鑑》的記載靠不靠譜,另有一則傳奇,說的也是李世民渭水單騎退強敵的故事,茲錄在此,以饗讀者。

話說李世民只帶了六個人,一行人輕車簡從出現在渭河橋上,立即有小校去帳中向頡利可汗彙報。頡利可汗聽得也是一頭霧水,不知李世民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連忙帶了手下出來觀看動靜。

唐太宗見頡利可汗出帳,便衝著他大聲高喊:“頡利,你孤軍深入,進退失據,已經犯了兵家大忌,此時撤軍,我念在上天有好生之德,可以放爾等一條生路。如果仍不迷途知返,我大唐鐵騎合圍,爾等腹背受敵,只怕長安城外便是你的葬身之所。”

李世民剛剛登基,突厥十萬鐵騎打上門來,李世民掏出一個燒餅

頡利可汗聽得面上變色,突厥士兵聽在耳中也是面面相覷、渾身直冒冷汗:遊牧民族作戰從來都是“因糧於敵”,這次大軍直撲長安,一路上沒有來得及擄掠,如果唐軍堅壁清野,拖延不戰,十萬大軍沒有糧草後勤保證,頃刻間就會作鳥獸散。那裡唐軍裡應外合殺將出來,勢必是葬身異域匹馬不歸。

李世民見狀,好整以暇的身上取出一個大燒餅津津有味地咀嚼起來。頡利可汗見手下將士紛紛交頭接耳,心中更是煩亂,鐵青著臉扭頭鑽回了中軍大帳。

《新唐書》對此的記載更是離奇荒誕——“群酋見帝(李世民),皆驚,下馬拜。”

隨行的高士廉、房玄齡等人拍馬上前請李世民見好就收。李世民不置可否,一邊慢慢啃著燒餅,一邊回答:“燒餅好吃,等我吃完這塊燒餅,頡利可汗的十萬鐵騎也就退兵了。”

眾人聽後皆愕訝。

唐太宗微笑著說:“這種燒餅是突厥人的乾糧,寓意為和美、吉祥、團圓。我當眾吃它,就是要讓突厥人睹物思鄉,讓他們喪失鬥志。敵軍士氣衰竭,就會不攻自破。”

不出唐太宗所料,頡利可汗回到帳中,眉頭緊鎖,想起此番不遠千里而來,不過是為了財帛金玉,並不是與大唐死磕,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李世民所說並非全部危言聳聽,如果等到唐軍援兵大至,那裡想全身而退,只怕是難了。思來想去,喚過親信執失思力為使,去長安城中一探究竟,見機行事。

李世民剛剛登基,突厥十萬鐵騎打上門來,李世民掏出一個燒餅

第二天,和議順利達成,突厥鐵騎拔寨除營,一夜間退的乾乾淨淨。唐太宗居然沒費一兵一卒就退敵十萬?當然說破大天也不會有人相信。李世民自然不會告訴子民與突厥人達成的和議,究竟付出了多少的真金白銀。史官更是對此諱莫如深,無知百姓不明所以,只好將功勞記在了燒餅的頭上。

如果一個燒餅真的有那麼大的威力,試問武大郎天天沿街叫賣,又怎麼會被西門慶打死?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