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女人發明了一個“匭”,人人都趨之若鶩,接二連三死了好多人

唐朝 武則天 唐高宗 李敬業 靜說歷史 2017-04-12

武則天背叛了自己的丈夫,背叛了自己的親人,只為了能夠拿到一統天下的權力。在唐高宗死後,早已謀劃好的武則天立即登基,真正掌握了唐朝的統治大權。在奪得大權後,武則天按照她自己的想法開始一點點的變革。

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其中關於武則天的一點,就是武則天設立的“匭”,按照今天的理解就是箱子的意思。那麼武則天為什麼要設置這個箱子呢,這個箱子有什麼作用呢?今天我們就來慢慢走進這個箱子的故事。

一女人發明了一個“匭”,人人都趨之若鶩,接二連三死了好多人

根據史書記載:在公元686年的春季,武則天決定在朝廷上設置一個匭,希望各位大臣踴躍發言,告訴皇帝那些在朝廷中不敢當眾發言的話語。

這個決策一出,很多大臣將信將疑的將諫言投入箱中。果然,一些人的要求得到了迴應。這樣一來,大家往匭投入的信也越來越多。

後來,武則天就設置了一個機構,機構裡的官員主要來檢查這些上奏的參本,如果有意義有價值的就遞給皇上。這樣一來,事情的效率也就高了。

一女人發明了一個“匭”,人人都趨之若鶩,接二連三死了好多人

然而令人費解的就是,武則天在這個機構出來之際,規定說,希望大家踴躍參與,如果能夠告密一些大臣的不義之舉甚是極好。

朕也會極力保護你的身份不被他人知曉。如果告密者的信息有價值,就會得到皇上的賞賜,比如說,寶馬一匹,糧食五品。這對當時的人們來說,可是赤裸裸的誘惑啊。更讓人無法相信的是,如果消息不準確的話,也不會得到懲罰。這樣一個誘人的條件,誰不想要呢。

一女人發明了一個“匭”,人人都趨之若鶩,接二連三死了好多人

武則天這樣做的目的是顯而易見的,一方面她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鼓勵大家諫言,讓自己聽到平常聽不到的話,讓官員說出平常說不得的話。另一方面,這也是給那些胡作非為的一些官員的一個警告。在她武則天的統治下,可不要隨心所欲,不然不知道哪一天就被參了一本。

然而事情都是有兩面性的,正因為武則天規定說錯話也不會得到懲罰,使得一些奸臣有了可乘之機。朝廷裡大家都面面相覷,不知是敵是友,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如意算盤,步步為營。一些奸臣每日在武則天的耳邊說這個官員不好那個官員品行敗壞一類的話,使得武則天非常生氣,加之這些逆臣不知哪來的陷害證據,使得武則天深信不疑,於是很多清官就這樣死在了逆臣手裡,死在了不明不白的牢獄裡,更是死在了這個機構裡。

一女人發明了一個“匭”,人人都趨之若鶩,接二連三死了好多人

這樣的腥風血雨持續了十幾年,大家在這十幾年裡過得是水生火熱。不知道身邊的人,今天是朋友可能明天就是敵人,今天我們還很交好,明天就把我於你推心置腹的話語傳到皇上耳朵裡。就這樣過十幾年,直到這批逆臣被殺害後,這股勢力才漸漸散去。

那麼最有趣的就是設計這個箱子的設計者魚保家了。當時他收到這個指令後,於是廢寢忘食的設計這個箱子。畢竟是皇家的東西,必須要有心意,於是費盡心思,最終在家裡呆了好幾個月完成了這項任務。原以為皇上會為此感到很開心,不說賞賜,至少性命是保住了。

一女人發明了一個“匭”,人人都趨之若鶩,接二連三死了好多人

結果有人卻在他親自設計的箱子裡收到一封告密他的信。有人說,他勾結徐敬業,企圖造反。武則天閱後,十分生氣,於是下令抓捕了他,並且斬立決。唉,這樣看來,真是可憐有可悲。自己竟然死在了自己設置的箱中。一封告密信,就是一條性命。真是悲苦。

一女人發明了一個“匭”,人人都趨之若鶩,接二連三死了好多人

由此看來,這個意見箱的出現,有好有壞。君主需要真話,大臣需要性命。大家為了自己的需求,不得不去傷害別人的利益。作為一個統治者,真話是需要的,但是真心和慧眼也是必不可少的。無論是在古代還是現代,這樣的道理都是通用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