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可波羅在新疆哈密虛構了一個“女兒國”,當地史籍根本沒有記載'

"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馬可波羅對於哈密的記述。

馬可波羅說,哈密是一個大縣,境內有很多集市和城堡,當地盛產水果,“居民以此作為維持生活的食品,並供給過往的旅客”,居民是偶像崇拜者,有自己特殊的語言。這些記述應該不存在問題,也符合當地史籍的記載,但馬可波羅調轉話題,說:“這裡的男子們縱情聲色,按照當地的風俗習慣,擺弄樂器,唱歌、讀書、寫字外,不做其他事情。總之,他們只知道尋歡作樂。”

甚至,馬可波羅說:“每當有生客經過,想在他們的家中住宿時,他們就格外高興,並且要求自己的妻子、女兒姊妹和其他女親屬招待客人,對客人的要求百依百順,自己則離家進城,從城裡送回各種各樣招待客人的必需品,使客人覺得那些婦女和自己的妻子一樣……他們之所以這樣做是希望從生客處得到金錢。當客人留在家中時,男主人總不回來,他們認為將家中的婦女委託給客人,使客人感到像是在和自己的妻子一起享樂,這是出於敬客之道,是件體 面的事,因為客人長途跋涉歷盡艱辛,身心俱疲,需要舒適的享受。”

"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馬可波羅對於哈密的記述。

馬可波羅說,哈密是一個大縣,境內有很多集市和城堡,當地盛產水果,“居民以此作為維持生活的食品,並供給過往的旅客”,居民是偶像崇拜者,有自己特殊的語言。這些記述應該不存在問題,也符合當地史籍的記載,但馬可波羅調轉話題,說:“這裡的男子們縱情聲色,按照當地的風俗習慣,擺弄樂器,唱歌、讀書、寫字外,不做其他事情。總之,他們只知道尋歡作樂。”

甚至,馬可波羅說:“每當有生客經過,想在他們的家中住宿時,他們就格外高興,並且要求自己的妻子、女兒姊妹和其他女親屬招待客人,對客人的要求百依百順,自己則離家進城,從城裡送回各種各樣招待客人的必需品,使客人覺得那些婦女和自己的妻子一樣……他們之所以這樣做是希望從生客處得到金錢。當客人留在家中時,男主人總不回來,他們認為將家中的婦女委託給客人,使客人感到像是在和自己的妻子一起享樂,這是出於敬客之道,是件體 面的事,因為客人長途跋涉歷盡艱辛,身心俱疲,需要舒適的享受。”

馬可波羅在新疆哈密虛構了一個“女兒國”,當地史籍根本沒有記載

又說:“他們提供如此殷勤的招待,完全是符合他們的的意志,既可增加家庭的福利與自己的收入,又能平安地獲得榮譽,使自己萬事如意又何樂不為呢?這些婦女也十分漂亮,並且在這件事上完全服從她們丈夫的命令。”

顯然地,馬可波羅述說的這一切是個謊言,或者,道聽途說而來。因為,在中國的歷史上似乎沒有任何一個群體有過這樣的習俗,馬可波羅來中國已經是元代了,元代的哈密發生這樣的事情完全不可能。但是,為了將自己的“謊言”說得更圓滿一些,馬可波羅甚至編造了當時統治這一區域的蒙哥汗下令廢止這一習俗的事情,聲稱被廢止後,這一帶的人收入來源減少了,生活水平下降了,大約過了三年時間,派出了一個代表團去蒙哥汗那裡,以全體居民的名義要求蒙哥汗恢復這一習俗。蒙哥汗無奈地答應了,那些請願的人“都喜不自禁,一直到現在都保留著他們的祖先流傳下來的這種生活方式”。

"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馬可波羅對於哈密的記述。

馬可波羅說,哈密是一個大縣,境內有很多集市和城堡,當地盛產水果,“居民以此作為維持生活的食品,並供給過往的旅客”,居民是偶像崇拜者,有自己特殊的語言。這些記述應該不存在問題,也符合當地史籍的記載,但馬可波羅調轉話題,說:“這裡的男子們縱情聲色,按照當地的風俗習慣,擺弄樂器,唱歌、讀書、寫字外,不做其他事情。總之,他們只知道尋歡作樂。”

甚至,馬可波羅說:“每當有生客經過,想在他們的家中住宿時,他們就格外高興,並且要求自己的妻子、女兒姊妹和其他女親屬招待客人,對客人的要求百依百順,自己則離家進城,從城裡送回各種各樣招待客人的必需品,使客人覺得那些婦女和自己的妻子一樣……他們之所以這樣做是希望從生客處得到金錢。當客人留在家中時,男主人總不回來,他們認為將家中的婦女委託給客人,使客人感到像是在和自己的妻子一起享樂,這是出於敬客之道,是件體 面的事,因為客人長途跋涉歷盡艱辛,身心俱疲,需要舒適的享受。”

馬可波羅在新疆哈密虛構了一個“女兒國”,當地史籍根本沒有記載

又說:“他們提供如此殷勤的招待,完全是符合他們的的意志,既可增加家庭的福利與自己的收入,又能平安地獲得榮譽,使自己萬事如意又何樂不為呢?這些婦女也十分漂亮,並且在這件事上完全服從她們丈夫的命令。”

顯然地,馬可波羅述說的這一切是個謊言,或者,道聽途說而來。因為,在中國的歷史上似乎沒有任何一個群體有過這樣的習俗,馬可波羅來中國已經是元代了,元代的哈密發生這樣的事情完全不可能。但是,為了將自己的“謊言”說得更圓滿一些,馬可波羅甚至編造了當時統治這一區域的蒙哥汗下令廢止這一習俗的事情,聲稱被廢止後,這一帶的人收入來源減少了,生活水平下降了,大約過了三年時間,派出了一個代表團去蒙哥汗那裡,以全體居民的名義要求蒙哥汗恢復這一習俗。蒙哥汗無奈地答應了,那些請願的人“都喜不自禁,一直到現在都保留著他們的祖先流傳下來的這種生活方式”。

馬可波羅在新疆哈密虛構了一個“女兒國”,當地史籍根本沒有記載

我們不懷疑馬可波羅來過中國,但這些記述顯然是道聽途說甚至刻意杜撰了。馬可波羅1274年底到達哈密的,在這之前,北宋使臣王延德也到過哈密,並著《王延德使高昌記》(又稱《西州記程》),敘述高昌及沿途見聞和風土人情。這本書被收錄於《宋史》中,是研究宋代西域諸族的珍貴資料,其中包括南突厥、北突厥、大眾熨、小眾熨、樣磨、割祿、黠戛司、末蠻、格哆族、預龍族等很多個民族,對哈密的記載亦非常詳細。甚至說州將陳氏的祖先自唐開元二年領州,“凡數十世,唐時詔敕尚在”,而伊州作為一個相對獨立的政治實體,與北宋王朝保持著良好的關係,根本看不到馬可波羅所說的絲毫痕跡。

也許,真像一些人所說,馬可波羅來過中國,但根本沒有在元朝任過職,甚至沒有待過那麼長時間,“混”得也不是太風光,書裡很多內容有吹牛和虛構的嫌疑。

如今的哈密是新疆的地級市,這裡東與甘肅省酒泉市相鄰,南與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相連,西與吐魯番市、昌吉回族自治州毗鄰,北與蒙古國接壤,是新疆通向中國內地的要道,自古就是絲綢之路的咽喉,有“西域襟喉,中華拱衛”和“新疆門戶”之稱。

"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馬可波羅對於哈密的記述。

馬可波羅說,哈密是一個大縣,境內有很多集市和城堡,當地盛產水果,“居民以此作為維持生活的食品,並供給過往的旅客”,居民是偶像崇拜者,有自己特殊的語言。這些記述應該不存在問題,也符合當地史籍的記載,但馬可波羅調轉話題,說:“這裡的男子們縱情聲色,按照當地的風俗習慣,擺弄樂器,唱歌、讀書、寫字外,不做其他事情。總之,他們只知道尋歡作樂。”

甚至,馬可波羅說:“每當有生客經過,想在他們的家中住宿時,他們就格外高興,並且要求自己的妻子、女兒姊妹和其他女親屬招待客人,對客人的要求百依百順,自己則離家進城,從城裡送回各種各樣招待客人的必需品,使客人覺得那些婦女和自己的妻子一樣……他們之所以這樣做是希望從生客處得到金錢。當客人留在家中時,男主人總不回來,他們認為將家中的婦女委託給客人,使客人感到像是在和自己的妻子一起享樂,這是出於敬客之道,是件體 面的事,因為客人長途跋涉歷盡艱辛,身心俱疲,需要舒適的享受。”

馬可波羅在新疆哈密虛構了一個“女兒國”,當地史籍根本沒有記載

又說:“他們提供如此殷勤的招待,完全是符合他們的的意志,既可增加家庭的福利與自己的收入,又能平安地獲得榮譽,使自己萬事如意又何樂不為呢?這些婦女也十分漂亮,並且在這件事上完全服從她們丈夫的命令。”

顯然地,馬可波羅述說的這一切是個謊言,或者,道聽途說而來。因為,在中國的歷史上似乎沒有任何一個群體有過這樣的習俗,馬可波羅來中國已經是元代了,元代的哈密發生這樣的事情完全不可能。但是,為了將自己的“謊言”說得更圓滿一些,馬可波羅甚至編造了當時統治這一區域的蒙哥汗下令廢止這一習俗的事情,聲稱被廢止後,這一帶的人收入來源減少了,生活水平下降了,大約過了三年時間,派出了一個代表團去蒙哥汗那裡,以全體居民的名義要求蒙哥汗恢復這一習俗。蒙哥汗無奈地答應了,那些請願的人“都喜不自禁,一直到現在都保留著他們的祖先流傳下來的這種生活方式”。

馬可波羅在新疆哈密虛構了一個“女兒國”,當地史籍根本沒有記載

我們不懷疑馬可波羅來過中國,但這些記述顯然是道聽途說甚至刻意杜撰了。馬可波羅1274年底到達哈密的,在這之前,北宋使臣王延德也到過哈密,並著《王延德使高昌記》(又稱《西州記程》),敘述高昌及沿途見聞和風土人情。這本書被收錄於《宋史》中,是研究宋代西域諸族的珍貴資料,其中包括南突厥、北突厥、大眾熨、小眾熨、樣磨、割祿、黠戛司、末蠻、格哆族、預龍族等很多個民族,對哈密的記載亦非常詳細。甚至說州將陳氏的祖先自唐開元二年領州,“凡數十世,唐時詔敕尚在”,而伊州作為一個相對獨立的政治實體,與北宋王朝保持著良好的關係,根本看不到馬可波羅所說的絲毫痕跡。

也許,真像一些人所說,馬可波羅來過中國,但根本沒有在元朝任過職,甚至沒有待過那麼長時間,“混”得也不是太風光,書裡很多內容有吹牛和虛構的嫌疑。

如今的哈密是新疆的地級市,這裡東與甘肅省酒泉市相鄰,南與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相連,西與吐魯番市、昌吉回族自治州毗鄰,北與蒙古國接壤,是新疆通向中國內地的要道,自古就是絲綢之路的咽喉,有“西域襟喉,中華拱衛”和“新疆門戶”之稱。

馬可波羅在新疆哈密虛構了一個“女兒國”,當地史籍根本沒有記載

左宗棠說:“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衛京師。”意思是內蒙古在新疆旁邊,只要收復新疆就相當於保護了蒙古,而內蒙古下面就是北京,就相當於保護了北京。直接的意思是,如果丟了新疆,那麼京師就不會安全,甚至保不住。在這裡,人們能看到新疆地理位置的重要,而“門戶”哈密更是重中之重。

在歷史上,哈密古稱西漠(西膜)、古戎地、昆莫,西漠是西邊的沙漠,古戎很好理解,即古代的戎族,昆莫在這裡不應該單指烏孫及其首領,還應該包括“候婁訇勒”(高車),匈奴、鮮卑、柔然、突厥、回紇、契丹、蒙古等等民族。所以,哈密一直是一個多民族的聚集地,但在漢及其以後,這裡基本是以中原文化為主導和中心的。

"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馬可波羅對於哈密的記述。

馬可波羅說,哈密是一個大縣,境內有很多集市和城堡,當地盛產水果,“居民以此作為維持生活的食品,並供給過往的旅客”,居民是偶像崇拜者,有自己特殊的語言。這些記述應該不存在問題,也符合當地史籍的記載,但馬可波羅調轉話題,說:“這裡的男子們縱情聲色,按照當地的風俗習慣,擺弄樂器,唱歌、讀書、寫字外,不做其他事情。總之,他們只知道尋歡作樂。”

甚至,馬可波羅說:“每當有生客經過,想在他們的家中住宿時,他們就格外高興,並且要求自己的妻子、女兒姊妹和其他女親屬招待客人,對客人的要求百依百順,自己則離家進城,從城裡送回各種各樣招待客人的必需品,使客人覺得那些婦女和自己的妻子一樣……他們之所以這樣做是希望從生客處得到金錢。當客人留在家中時,男主人總不回來,他們認為將家中的婦女委託給客人,使客人感到像是在和自己的妻子一起享樂,這是出於敬客之道,是件體 面的事,因為客人長途跋涉歷盡艱辛,身心俱疲,需要舒適的享受。”

馬可波羅在新疆哈密虛構了一個“女兒國”,當地史籍根本沒有記載

又說:“他們提供如此殷勤的招待,完全是符合他們的的意志,既可增加家庭的福利與自己的收入,又能平安地獲得榮譽,使自己萬事如意又何樂不為呢?這些婦女也十分漂亮,並且在這件事上完全服從她們丈夫的命令。”

顯然地,馬可波羅述說的這一切是個謊言,或者,道聽途說而來。因為,在中國的歷史上似乎沒有任何一個群體有過這樣的習俗,馬可波羅來中國已經是元代了,元代的哈密發生這樣的事情完全不可能。但是,為了將自己的“謊言”說得更圓滿一些,馬可波羅甚至編造了當時統治這一區域的蒙哥汗下令廢止這一習俗的事情,聲稱被廢止後,這一帶的人收入來源減少了,生活水平下降了,大約過了三年時間,派出了一個代表團去蒙哥汗那裡,以全體居民的名義要求蒙哥汗恢復這一習俗。蒙哥汗無奈地答應了,那些請願的人“都喜不自禁,一直到現在都保留著他們的祖先流傳下來的這種生活方式”。

馬可波羅在新疆哈密虛構了一個“女兒國”,當地史籍根本沒有記載

我們不懷疑馬可波羅來過中國,但這些記述顯然是道聽途說甚至刻意杜撰了。馬可波羅1274年底到達哈密的,在這之前,北宋使臣王延德也到過哈密,並著《王延德使高昌記》(又稱《西州記程》),敘述高昌及沿途見聞和風土人情。這本書被收錄於《宋史》中,是研究宋代西域諸族的珍貴資料,其中包括南突厥、北突厥、大眾熨、小眾熨、樣磨、割祿、黠戛司、末蠻、格哆族、預龍族等很多個民族,對哈密的記載亦非常詳細。甚至說州將陳氏的祖先自唐開元二年領州,“凡數十世,唐時詔敕尚在”,而伊州作為一個相對獨立的政治實體,與北宋王朝保持著良好的關係,根本看不到馬可波羅所說的絲毫痕跡。

也許,真像一些人所說,馬可波羅來過中國,但根本沒有在元朝任過職,甚至沒有待過那麼長時間,“混”得也不是太風光,書裡很多內容有吹牛和虛構的嫌疑。

如今的哈密是新疆的地級市,這裡東與甘肅省酒泉市相鄰,南與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相連,西與吐魯番市、昌吉回族自治州毗鄰,北與蒙古國接壤,是新疆通向中國內地的要道,自古就是絲綢之路的咽喉,有“西域襟喉,中華拱衛”和“新疆門戶”之稱。

馬可波羅在新疆哈密虛構了一個“女兒國”,當地史籍根本沒有記載

左宗棠說:“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衛京師。”意思是內蒙古在新疆旁邊,只要收復新疆就相當於保護了蒙古,而內蒙古下面就是北京,就相當於保護了北京。直接的意思是,如果丟了新疆,那麼京師就不會安全,甚至保不住。在這裡,人們能看到新疆地理位置的重要,而“門戶”哈密更是重中之重。

在歷史上,哈密古稱西漠(西膜)、古戎地、昆莫,西漠是西邊的沙漠,古戎很好理解,即古代的戎族,昆莫在這裡不應該單指烏孫及其首領,還應該包括“候婁訇勒”(高車),匈奴、鮮卑、柔然、突厥、回紇、契丹、蒙古等等民族。所以,哈密一直是一個多民族的聚集地,但在漢及其以後,這裡基本是以中原文化為主導和中心的。

馬可波羅在新疆哈密虛構了一個“女兒國”,當地史籍根本沒有記載

兩漢時期(前206~220年)西漢時哈密稱伊吾盧,西漢神爵二年(前60年)西漢設西域都護府,伊吾盧和蒲類國歸西域都護府管轄。東漢開始哈密稱伊吾。東漢永平十六年(73年)在伊吾設置宜禾都尉,131年順帝又設伊吾司馬,駐伊吾主持軍事和屯墾。都尉是古代的一種官職,高級武官,宜禾是縣,在今新疆巴裡坤縣,所屬哈密市,但與今天酒泉的瓜州轄地亦有交叉。宜禾之名很好懂,不但適宜種植莊稼,且有民族團結、和睦相處之意。這多少能讓我們看到兩漢時期哈密人幸福文明的生活。

隋初,文帝派元暉出伊吾,聯絡西突厥達頭可汗。以後達頭可汗的使者和達頭可汗本人都先後經伊吾到隋朝覲,受到文帝的特殊禮遇。隋大業四年(608年),隋煬帝派裴炬和將軍薛世雄率軍屯駐伊吾。隋軍在伊吾城東另建一座新城,號新伊吾(地當今日之哈密回城)。大業六年(610年),設立伊吾郡,並在伊吾城之東北設立柔遠鎮(地當今日之沁城)。隋末,伊吾屬西突厥。

"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馬可波羅對於哈密的記述。

馬可波羅說,哈密是一個大縣,境內有很多集市和城堡,當地盛產水果,“居民以此作為維持生活的食品,並供給過往的旅客”,居民是偶像崇拜者,有自己特殊的語言。這些記述應該不存在問題,也符合當地史籍的記載,但馬可波羅調轉話題,說:“這裡的男子們縱情聲色,按照當地的風俗習慣,擺弄樂器,唱歌、讀書、寫字外,不做其他事情。總之,他們只知道尋歡作樂。”

甚至,馬可波羅說:“每當有生客經過,想在他們的家中住宿時,他們就格外高興,並且要求自己的妻子、女兒姊妹和其他女親屬招待客人,對客人的要求百依百順,自己則離家進城,從城裡送回各種各樣招待客人的必需品,使客人覺得那些婦女和自己的妻子一樣……他們之所以這樣做是希望從生客處得到金錢。當客人留在家中時,男主人總不回來,他們認為將家中的婦女委託給客人,使客人感到像是在和自己的妻子一起享樂,這是出於敬客之道,是件體 面的事,因為客人長途跋涉歷盡艱辛,身心俱疲,需要舒適的享受。”

馬可波羅在新疆哈密虛構了一個“女兒國”,當地史籍根本沒有記載

又說:“他們提供如此殷勤的招待,完全是符合他們的的意志,既可增加家庭的福利與自己的收入,又能平安地獲得榮譽,使自己萬事如意又何樂不為呢?這些婦女也十分漂亮,並且在這件事上完全服從她們丈夫的命令。”

顯然地,馬可波羅述說的這一切是個謊言,或者,道聽途說而來。因為,在中國的歷史上似乎沒有任何一個群體有過這樣的習俗,馬可波羅來中國已經是元代了,元代的哈密發生這樣的事情完全不可能。但是,為了將自己的“謊言”說得更圓滿一些,馬可波羅甚至編造了當時統治這一區域的蒙哥汗下令廢止這一習俗的事情,聲稱被廢止後,這一帶的人收入來源減少了,生活水平下降了,大約過了三年時間,派出了一個代表團去蒙哥汗那裡,以全體居民的名義要求蒙哥汗恢復這一習俗。蒙哥汗無奈地答應了,那些請願的人“都喜不自禁,一直到現在都保留著他們的祖先流傳下來的這種生活方式”。

馬可波羅在新疆哈密虛構了一個“女兒國”,當地史籍根本沒有記載

我們不懷疑馬可波羅來過中國,但這些記述顯然是道聽途說甚至刻意杜撰了。馬可波羅1274年底到達哈密的,在這之前,北宋使臣王延德也到過哈密,並著《王延德使高昌記》(又稱《西州記程》),敘述高昌及沿途見聞和風土人情。這本書被收錄於《宋史》中,是研究宋代西域諸族的珍貴資料,其中包括南突厥、北突厥、大眾熨、小眾熨、樣磨、割祿、黠戛司、末蠻、格哆族、預龍族等很多個民族,對哈密的記載亦非常詳細。甚至說州將陳氏的祖先自唐開元二年領州,“凡數十世,唐時詔敕尚在”,而伊州作為一個相對獨立的政治實體,與北宋王朝保持著良好的關係,根本看不到馬可波羅所說的絲毫痕跡。

也許,真像一些人所說,馬可波羅來過中國,但根本沒有在元朝任過職,甚至沒有待過那麼長時間,“混”得也不是太風光,書裡很多內容有吹牛和虛構的嫌疑。

如今的哈密是新疆的地級市,這裡東與甘肅省酒泉市相鄰,南與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相連,西與吐魯番市、昌吉回族自治州毗鄰,北與蒙古國接壤,是新疆通向中國內地的要道,自古就是絲綢之路的咽喉,有“西域襟喉,中華拱衛”和“新疆門戶”之稱。

馬可波羅在新疆哈密虛構了一個“女兒國”,當地史籍根本沒有記載

左宗棠說:“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衛京師。”意思是內蒙古在新疆旁邊,只要收復新疆就相當於保護了蒙古,而內蒙古下面就是北京,就相當於保護了北京。直接的意思是,如果丟了新疆,那麼京師就不會安全,甚至保不住。在這裡,人們能看到新疆地理位置的重要,而“門戶”哈密更是重中之重。

在歷史上,哈密古稱西漠(西膜)、古戎地、昆莫,西漠是西邊的沙漠,古戎很好理解,即古代的戎族,昆莫在這裡不應該單指烏孫及其首領,還應該包括“候婁訇勒”(高車),匈奴、鮮卑、柔然、突厥、回紇、契丹、蒙古等等民族。所以,哈密一直是一個多民族的聚集地,但在漢及其以後,這裡基本是以中原文化為主導和中心的。

馬可波羅在新疆哈密虛構了一個“女兒國”,當地史籍根本沒有記載

兩漢時期(前206~220年)西漢時哈密稱伊吾盧,西漢神爵二年(前60年)西漢設西域都護府,伊吾盧和蒲類國歸西域都護府管轄。東漢開始哈密稱伊吾。東漢永平十六年(73年)在伊吾設置宜禾都尉,131年順帝又設伊吾司馬,駐伊吾主持軍事和屯墾。都尉是古代的一種官職,高級武官,宜禾是縣,在今新疆巴裡坤縣,所屬哈密市,但與今天酒泉的瓜州轄地亦有交叉。宜禾之名很好懂,不但適宜種植莊稼,且有民族團結、和睦相處之意。這多少能讓我們看到兩漢時期哈密人幸福文明的生活。

隋初,文帝派元暉出伊吾,聯絡西突厥達頭可汗。以後達頭可汗的使者和達頭可汗本人都先後經伊吾到隋朝覲,受到文帝的特殊禮遇。隋大業四年(608年),隋煬帝派裴炬和將軍薛世雄率軍屯駐伊吾。隋軍在伊吾城東另建一座新城,號新伊吾(地當今日之哈密回城)。大業六年(610年),設立伊吾郡,並在伊吾城之東北設立柔遠鎮(地當今日之沁城)。隋末,伊吾屬西突厥。

馬可波羅在新疆哈密虛構了一個“女兒國”,當地史籍根本沒有記載

唐朝,哈密這裡被稱西伊州、伊州,後分別被回鶻與吐蕃人佔領,北宋時這裡歸屬西遼,至13世紀初,蒙古人崛起於漠北,哈密歸附蒙古。但是,哈密當時沒有併入高昌成為高昌畏兀兒的一部分,而是和高昌並存的一個地方政權。1251年,蒙憲宗在西州回鶻建別失八里行省州改稱哈密力。但不管是誰來了,都不可能存在馬可波羅所說的那種風俗。更為有趣的是,清代,人們又將宜禾這一名稱叫了回來。

從乾隆三十八年即1773年,清朝政府在巴里坤置府開始,到咸豐五年即1855年,裁鎮西府,改設鎮西直隸廳,這82年時間裡,巴里坤作為縣級行政區域,一直被叫做宜禾縣。《中國古代地名大詞典》中說:這個宜禾之 “禾”,還通假“和”,也就是說可以當 “和”字用的,比如宜禾,也可以寫作 “宜和”的。這就使 “宜禾”不但有 “這裡適宜穀物生長”,還有了 “這裡適宜和平生活”,使這個地名的境界提升了一個層次。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