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和十年一樁震動大唐的謀殺案(上)

唐朝 武元衡 薛濤 元稹 時拾史事 時拾史事 2017-09-28

魏風華 時拾史事

元和十年一樁震動大唐的謀殺案(上)

唐憲宗元和十年(公元815年)六月三日凌晨,大唐宰相武元衡被睡夢中的烏鴉的聒噪吵醒。

這裡是長安。今天,武元衡要上早朝。

與此同時,身在成都的美女詩人薛濤做了個夢:在夢中,她望到遙遠的長安郊外曲江畔的梨花,一夜落盡成秋苑。在一片雪色中,武元衡慢悠悠地向她走來,並吟誦著那首《贈送》:“麻衣如雪一枝梅,笑掩微妝入夢來。若到越溪逢越女,紅蓮池裡白蓮開。”這首詩是當年寫給薛濤的。開始時,武元衡渾身是白色的,走著走著,漸漸地變成了暗紅色。

當時,薛濤與很多著名詩人關係曖昧,包括元稹、張籍、王建,甚至還有劉禹錫和杜牧。走得最近的,被認為是甚為風流的元稹,以致後來很多人覺得,薛濤發明“薛濤箋”,初衷是為向元稹表達情念之思(史上載:“元和中,元稹使蜀,薛濤造箋以寄”)。可這未必是最後的真相。元稹也許是跟薛濤走得最近的人,但未必是真正征服她靈與肉的那一位。

元和十年一樁震動大唐的謀殺案(上)

接著說六月三日凌晨發生的事:

此時天還沒亮,一隊侍衛打著燈籠,簇擁著宰相武元衡出了府邸。

武元衡的府邸在靖安坊。長安城的規劃是,以中央的朱雀大街(寬150米,長5000多米,長安人稱其為天街)為中軸線,分東、西兩大部分。東部歸屬萬年縣管轄,西部歸長安縣管轄。靖安坊社區坐落在東城,武家靠近靖安坊東門,每次上朝,出東門,往北走,一直下去,就是大明宮。

武元衡帶著侍衛,出靖安坊東門時,突然想到薛濤的一首詩的最後兩句:“誰言千里自今夕,離夢杳如關塞長。”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兩名侍衛提的燈籠突然被飛箭射滅。武元衡騎在馬上,前面有名導騎牽著馬。在燈籠被射滅的瞬間,導騎大喊:“不好,有刺客!”隨即臂膀中箭。

與此同時,旁邊的幾名侍衛也倒在地上。

飛箭是從大街兩邊茂盛的樹冠中射出的。當武元衡反應過來時,十餘名提劍的刺客已從樹上躍下,從兩面包抄直撲過來!

顯然,刺客都是百裡挑一的高手,尤其是輕功了得。

說到輕功,這裡插一段。《酉陽雜俎》曾道:“或言刺客,飛天夜叉術也。韓晉公在浙西,瓦官寺因商人無遮齋,眾中有一年少請弄閣,乃投蓋而上,單練镼履膜皮,猿掛鳥跂,捷若神鬼。復建罌水於結脊下,先溜至簷,空一足,欹身承其溜焉。睹者無不毛戴。”說的是晉國公韓韓滉鎮守浙西時,在瓦官寺舉行過一次無遮會。所謂無遮會,即貴富貧賤無所區分的法會。這類法會往往由商人發起組織,在寺院裡舉行,其中穿插很多娛樂節目,但主要目的是商品交易,為現在廟會的前身。當時,在現場,有一少年表演輕功:飛簷走壁於樓閣間,一如猿鳥敏捷;又曾表演倒掛金鉤的技巧,也稱珍珠倒捲簾,兩腳鉤於高樓的簷瓦間,而身體懸空,隨後快速地側向移動,在場的人看後無不寒毛倒豎。

這少年當是雜技班子的成員。但唐時,很多刺客即由雜技藝人轉行而來。因此,很難說此少年日後不會成為一名刺客。輕功是刺客需要掌握的第一門要技。有人說,刺客所掌握的輕功類似於飛天夜叉的本領(佛教中的飛天夜叉可在空中自由飛翔)。對一名優秀的刺客來說,可以沒蠻力,但必須有輕功,躥房躍脊,飛簷走壁,如履平地,這即能保證你在短時間內接近行刺對象,也能保證得手後迅速脫身。

武元衡所面對的刺客,顯然就是有“飛天夜叉”之術的輕功高手。

兵器相接後,武元衡身邊的侍衛根本不是對手。其中一名刺客斬殺導騎後,拉著武元衡的馬走了十來步,從容地砍下武的腦袋。

當武元衡府邸的大隊人馬趕到後,“持火照之,見元衡已踣於血中”。那已是一具無頭屍了。武元衡死後,所騎的馬一直溜達到大明宮的建福門。

這起刺殺事件令整個帝國震驚。

宰相被殺並不稀奇,稀奇的是被刺死在大街上。這在中國歷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凶手的背景很快就被查明瞭:來自割據的藩鎮。

“安史之亂”後,藩鎮在財政上自收自支,不向朝廷交稅;在人員繼承上自己說了算,父傳子、兄傳弟,而且,主帥被部將控制,部將又被小兵控制,所謂“長安天子,魏博牙軍”(河北魏博鎮,當時第一強藩,最驕橫的是主帥的牙兵,也就是親兵,一不如意,就發動“下克上”的兵變),極好地形容了底層小兵在中晚唐的極度專權(歷史上絕無僅有的現象)。

舉個例子:唐憲宗時,東梁州士兵五千人轉移駐地,發生了將領驅逐主帥事件。大臣溫造帶一隊人馬去收拾局面。到東梁州後,他先是安撫叛亂軍士,隨後一天於馬球場中設宴。叛亂士兵都很小心,帶兵器赴宴。溫造在場地中吊了兩根長繩,建議叛亂軍士吃飯時將兵器掛在繩上。吃著吃著,溫造一聲令下,叫人猛拽懸掛著兵器的繩索,於是兵器都被繃上天。溫造隨即叫人反關轅門,帶人將五千叛軍一併撲殺。有些誇張。但同時說明,軍隊中驅逐或殺害主帥現象從唐朝中期就開始了。

當時的情況是,主帥往往看手下的將官的臉色行事,而將官則得看手下的小兵的臉色行事,軍士一有不滿就會譁變。這種現象貫穿至後來的五代十國時期。再以徐州兵(番號為“感化軍”)為例:那裡的士兵和下級軍官驕縱異常,到什麼程度呢?連年驅逐主帥和節度使。筆記《金華子》記載:“每日三百人守衙,皆露刃立於兩廊夾幕之下,稍不如意,相顧笑議於飲食之間,一夫號呼,眾卒率和。節使多儒,素懦怯,聞亂則後門逃遁而獲免焉,如是殆有年矣。”也就是說,在徐州,每天有三百士兵提著刀槍,遊走於衙門,一有不如意,一個士兵喊,其他士兵就跟著響應喊號,嚇唬作為最高行政長官的節度使。晚唐皇甫枚所著《三水小牘》更是記載了“徐州兵”下級軍官陳璠襲殺主帥支祥的暴力行為。到唐昭宗天祐年間,浙西小兵周交帶人在軍中襲殺大將秦進忠、張胤等十餘名高級將領的事件,把這一風氣推至高潮。所以後世評價那個時代,往往用一個詞“驕兵悍將”。舉第三例,殘唐時,有小校叫安道進,性格凶險,常佩劍於身。此日,他拔劍玩賞,對人說:“此劍可切銅斷玉,誰敢擋吾鋒芒?”

這時候,安道進的上級說:“這是什麼利器?如此妄誇!假如我把脖子伸過去,你就能給砍斷?”

安道進說:“您真能把脖子伸過來?”

安道進的上級以為安道進在開玩笑,就把脖子伸過去,安道進揮劍而斬,人頭落地。四周之人尖叫驚散。

這一切導致多個藩鎮成為獨立王國。唐德宗一度試圖想改變這個局面,但激起了一系列變亂,最後被迫妥協。憲宗皇帝英武,即位後謀求中興,重用主張鐵腕削藩的宰相武元衡和御史中丞裴度,對付跋扈的藩鎮,比如淮西節度使吳元濟。

當時,山東地區的淄青節度使李師道與淮西節度使吳元濟關係密切。在朝廷用兵淮西后,他上表叫朝廷妥協,但被憲宗拒絕。就這樣,李師道開始玩狠的:遣人祕密進入朝廷在中原最大的府庫河陰倉,放火將其燒燬;同時;破壞了軍事要道建陵橋。此外,又派別動隊到洛陽,欲發動襲擊,雖最終未成,但造成了恐怖氣氛。刺殺宰相武元衡則是整個計劃的一部分。因為武元衡在藩鎮割據的問題上是不做妥協的。

在這種背景下,終於爆發了元和十年的刺殺案。

此次事件與其說是刺殺了武元衡,不如說是挑釁了朝廷的權威。長安戒嚴後,刺客留下這樣的字條:“勿先捕我,我先殺汝!”其囂張如此。

元和十年一樁震動大唐的謀殺案(上)

殺武元衡的刺客是隱蔽在樹上的。事件爆發後,很多長安的重臣都把庭院裡的樹砍了,並波及皇宮(也就是從這時起,一直到清朝,宮廷要地不再種樹,這也是明清兩代太和殿光禿禿的原因所在)。從中唐到晚唐,宰相府邸不種樹成為一個慣例。但總有疏忽的時候,比如晚唐宣宗朝宰相白敏中(白居易族弟),雖府邸裡沒大樹,但私人別墅裡有。一日退朝,白去那裡幽居。不成想,庭中大樹上還就真的棲息著一名刺客。幸好開門後,所養愛犬“花鵲”聞到有生人氣味,連續地吠叫,提醒了白敏中。刺客被迫跳下樹來,懾於白敏中的威嚴,伏地而降。

寂靜的長街。濺血的燈籠。飛來的暗箭。奔襲的刺客……現在看來,武元衡被刺街頭,像極了武俠小說裡的場面。它是如此地奇幻。在唐朝那個悶熱的凌晨,這一切又是真的。面對宰相之死,憲宗又如何應對?如果說長安的皇帝在悲痛更有憤怒,那麼成都的美人就完全是無盡的傷情了。

武元衡身材高大,性情執拗。做宰相前,曾任西川節度使。一次,同事楊嗣夜宴賓朋,招來一群歌妓。這時候,我們可以想象武元衡那清朗落寞的面龐,因為眼前的姑娘絲毫不能給他帶來衝動。喝到高處,楊嗣過來勸酒,武元衡不就,前者就笑嘻嘻地把杯中酒在武元衡身上,嘿嘿一笑,說:“用美酒為君洗澡,如何?”

武元衡並不生氣,出去換了件衣服,然後重新落座。

後來,有些人稱讚武元衡灑脫極了,有魏晉之風。這話並不準確,或者說忽略了一個重要細節:當時,武元衡之所以在楊嗣往他身上倒酒時沒大發雷霆,不是因為性情灑脫,而是因為屏風後暗香浮動,轉出一位讓他張大嘴巴的麗人。

正像我們猜測的那樣,出場的正是唐朝第一美女詩人薛濤。

我們都知道,薛濤和李冶、魚玄機並稱唐朝三大美女詩人。其中的薛濤,在憲宗元和年間以歌妓身份寓居成都,與諸位男詩人酬唱往來,被認為是圈子裡的女神。她一生跟很多著名詩人談過戀愛。這些戀愛有的是精神上的,有的是肉體上的,而與武元衡的這次,有可能是肉體與精神結合得最充分和完美的一次。

一向冷漠寡情的武元衡,也真的喜歡上了這位芙蓉城裡的姐姐。在《聽歌》一詩中,武元衡這樣寫道:“月上重樓絲管秋,佳人夜唱古梁州。滿堂誰是知音者,不惜千金與莫愁。”在另一首詩裡,又作一番情意:“芳草落花明月榭,朝雲暮雨錦城春。莫愁紅豔風前散,自有青蛾鏡里人。”後來越寫越露骨了:“仙歌靜轉玉簫催,疑是流鶯禁苑來。他日相思夢巫峽,莫教雲雨晦陽臺。(《贈歌人》)。

當然,薛濤更迷戀武元衡。晚年做道士,還念念不忘,寓居浣花溪,監製了一種專門用於抄寫短詩的信箋,這就是“薛濤箋”。這種信箋用芙蓉花瓣的粉末研製而成,呈桃紅色,清香沁脾。薛濤寫詩其上,寄於溪流中,是為追念遭遇橫禍的武元衡,而非為了早逝的詩人元稹。到晚唐時,“薛濤箋”已很流行,李商隱在《送崔珏往西川》中寫道:“浣花箋紙桃花色,好好題詞詠玉鉤……”

故事還遠遠沒有完。

文章太長,下半章估計週日或者週一發

搜索微信號:historytalking 關注

想看輕鬆有趣的歷史?

想了解正史中的八卦事?

想知道歷史中的各種稀奇古怪?

時拾史事讀者群號 30428330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