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變熱了,又到了深夜看劇和減肥的季節。說好一起戒火鍋戒炸雞,背地裡你卻把頭像換成了...

《長安十二時辰》裡的邪惡吃播雷佳音?

易烊千璽“舌尖上的大唐”!國劇像這麼拍歷史,穩了

這部豆瓣8.6分的年度古裝劇強有力競爭者,講的明明是一出“大唐24小時”吧,可怎麼雷佳音一碗水盆羊肉下去,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

《長安十二時辰》目前位居頭條鑑劇大賞熱播劇PK榜的第四位,僅次於榜單前三位的《天衣無縫》、《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和《流淌的美好時光》。

易烊千璽“舌尖上的大唐”!國劇像這麼拍歷史,穩了

本劇主演易烊千璽,目前位居鑑劇大賞人氣演員榜的第10名,排在榜單前三的,分別是秦俊傑、朱一龍和鄭爽。

愛四字弟弟的粉絲加油啊,把四字弟弟的排名搞上去。

易烊千璽“舌尖上的大唐”!國劇像這麼拍歷史,穩了

鑑劇大賞是啥?它是今日頭條娛樂頻道、歷史頻道發起的7月特色話題活動,圍繞電視劇以及劇中演員的投票打榜活動,榜單分為【熱播劇PK】、【經典劇PK】、【人氣演員榜】,最終將分別選出【頭條神劇】和【人氣演員top】。

易烊千璽“舌尖上的大唐”!國劇像這麼拍歷史,穩了

說白了,這樣的活動,就是要讓好劇、好演員,出圈。

今年國劇演義演到現在,誕生了《都挺好》《大江大河》等多部現象級好劇。但 “好演員的春天”以及國產劇質量等相關討論也頻上熱搜,唯流量論、摳圖等行業亂象正在逐步被肅清,但被觀眾期待、呼喚的更有品質的影視內容、作品在哪裡,真正的好演員,又在哪裡?

鑑劇大賞要做的,就是讓觀眾親手把好劇摘出來。

比如這部《長安十二時辰》,一天,十二個時辰,就在美劇般的刺激節奏跌宕起伏千鈞一髮之間,拍出了古詩中、古畫中那個“斜陽怪得長安動,陌上分飛萬馬蹄”的盛世長安,既驚心動魄,又盡顯風華。

易烊千璽“舌尖上的大唐”!國劇像這麼拍歷史,穩了

把1275年前的盛世長安拍成這種質感就算了,新上線的伏火雷爆破戲直接把雷佳音“炸飛”也就算了,最要緊的是,這部劇還這麼好吃。

易烊千璽“舌尖上的大唐”!國劇像這麼拍歷史,穩了

這樣的國劇,活該它火!

一口胡餅一口水盆羊肉,大唐吃播張小敬“舌尖上的24小時”

《長安十二時辰》哪裡牛?

口碑是先從“服化道”開始爆的,兩個字——講究。

電影化,美劇化,是另一個看點,它不同於傳統的古裝劇,而是雜糅了諸多類型元素,而且設置了“十二時辰”的時間限制與“長安城”的空間限制,催生出“生死時速”的觀感。

易烊千璽“舌尖上的大唐”!國劇像這麼拍歷史,穩了

CP也很好站,現在B站上張小敬李泌的CP已經火了。最新集裡,張小敬在生死關頭還不忘吼一句——小李泌,躲一邊兒去,還不是真愛?

易烊千璽“舌尖上的大唐”!國劇像這麼拍歷史,穩了

但有人用0.5倍速看劇看的是緊湊的節奏、凌厲的畫面、精緻的臺詞、時髦的服飾。

有人看的卻是——吃。

因為,這明明就是一部大唐美食神劇啊!

佔據《長安十二時辰》美食C位,每次回想起來都像幽靈一樣在你腦中揮之不去的,必須是水盆羊肉。

易烊千璽“舌尖上的大唐”!國劇像這麼拍歷史,穩了

都怪張小敬一出監牢就吃上了。叫“水盆羊肉”不是因為盛放肉湯的碗大,而是因為以前賣這種羊肉湯的店鋪,多用大水盆做盛湯器皿,“水盆羊肉”是因器得名。

在長安街邊,小販們用大鍋烹製羊肉,根據客人的需要,現切現賣,羊骨砸鋪鍋底,煮熟的羊腩肉切片,配上熬製的鮮味十足的羊湯,撒上蔥花,佐之以胡餅,那鮮爽!

易烊千璽“舌尖上的大唐”!國劇像這麼拍歷史,穩了

難怪張小敬吃到第二碗,還喊著要“雙份羊肉!”

吃也就算了,瞧瞧這渴望的眼神,興奮到發紅的臉頰。在死牢裡吃了許多日餿飯之後,大碗羊肉湯下肚,雙眼緊閉喉頭一顫,打一個滿足的飽嗝,屏幕前的觀眾不由自主就被帶動了。

區區幾個時辰,數一數張小敬吃了多少羊肉,簡直就是觀眾的心聲了:明明是吃了夜宵才敢打開的劇,怎麼突然又餓了呢!

易烊千璽“舌尖上的大唐”!國劇像這麼拍歷史,穩了

還不是怪他吃得太香了。

還有他等羊肉的時候點的兩個火晶柿子,雞蛋大小,特別Q彈。

易烊千璽“舌尖上的大唐”!國劇像這麼拍歷史,穩了

古文中是 “赤如火,涼如晶,皮薄似紙”,通紅通紅的,剛吃過羊肉,插了根竹管進去美美地一吸。

易烊千璽“舌尖上的大唐”!國劇像這麼拍歷史,穩了

吸完再哆出果肉,啊!

易烊千璽“舌尖上的大唐”!國劇像這麼拍歷史,穩了

別說我們,你看劇中隔壁桌小孩都饞哭了。

但大唐吃播,真的只是吃嗎?不見得。

看張小敬等吃的時候在幹嘛?眼睛一直盯著對面,鏡頭順著角色的眼睛直插入城郭深處,從“天眼”望樓搖移到東市、西市、城牆、街道,甚至一路深入到葛老稱霸的“地下城”,劇組耗巨資打造的佔地七十多畝的長安城,就這麼在一吃一吮之間變得立體生動,大唐盛世的繁榮景象,以及這盛世背後藏汙納垢的樣子,都隨著張小敬的一個飽嗝盡數傳遞到觀眾眼睛裡。

易烊千璽“舌尖上的大唐”!國劇像這麼拍歷史,穩了

吃出來的,不僅是市井是格局,更是角色,是氣質,是節奏。

看劇裡,雷佳音嚼薄荷葉的情景,像不像,港產警匪片裡角色嚼檳榔?

幹嘛加這個動作?別忘了,雷佳音飾演的張小敬是“十年西域兵,九年不良帥”,這片薄荷葉一含,張小敬混不吝的一身江湖氣,立刻從屏幕噴出來。

上元節長安城裡華燈初上,老百姓們都喜氣洋洋,熱熱鬧鬧等著晚上的燈樓大秀。 而突厥狼衛已經悄悄潛入長安城,李必只有放出死囚張小敬,任他那不按套路的查案手法,揪出狼衛,拯救長安。

這一片薄荷葉,便如同歷史想象的切面裡,浮生一日的“歷史縫隙處”、時刻緊繃、環環相扣的劇情裡,那片刻的閒適。

《長安十二時辰》不是如今市面上常見的那種“古偶劇”,沒時間跟你囉嗦,觀看這部劇,就仿若觀看美劇《24小時》一般,無法快進,腦子還必須跟著角色告訴運轉,才能get到每場戲的前因後果。我們跟著嚼著薄荷葉的張小敬一路向前,也不斷在腦子裡勾勒出故事背後的暗流湧動。

易烊千璽“舌尖上的大唐”!國劇像這麼拍歷史,穩了

美食裡,還有人情。

李必打出去的第一張牌崔六郎殞命,崔器攥著塊胡餅沉默不語。

張小敬問他哥賺這麼多錢幹嘛,他氣得瞬間爆發,說了句:都是為了我。原來崔六郎為了給弟弟崔器謀出路,懷了身體,十多年只能吃流食。

哪怕一塊最普通的胡餅,也是哥哥念想了一輩子的吃食。

同樣描述大唐最出色的作品,看陳凱歌的《妖貓傳》,儘管不乏飲宴場景,但你記住的不是角色吃了什麼,而是堆金砌銀雕樑畫棟 “極樂之宴”本身。吃不吃的,反倒不重要了。

而《長安十二時辰》卻在乎吃,還從市井、廟堂、人江湖之中,吃出了一幅盛世畫卷。

易烊千璽“舌尖上的大唐”!國劇像這麼拍歷史,穩了

就連清冷的李必,也是在吃的——吃茶。

天寶年間,吃茶成為時尚。

當時的茶,除了茶葉以外,還能吃到蔥姜、花椒、大棗、桂皮、橘子皮、薄荷葉等,煮茶湯的時候還會放上一些鹽……

易烊千璽“舌尖上的大唐”!國劇像這麼拍歷史,穩了

看著劇中的一道道食物,你絕對會不由自主流下淚水,還不是餓的。

而是被這些吃食背後的細節帶入長安城中,跟隨著角色深入到長安街頭巷尾靈魂深處,親身完成了一場如夢似幻的巡遊。

大唐第一吃播張小敬,吃出的是一個時代,播出的是整個大唐。

這些吃貨身上,藏著一個大唐

吃到最後,還是要吃出個人字來。

為什麼馬伯庸腦洞大開,最後選擇的城市,是長安?因為長安時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國際都市,鼎盛時期常住人口185萬,流動人口51萬,光外族、番邦人口將近20萬。

所謂四方來朝,萬國景從,說的就是長安。

整部《長安十二時辰》,故事緊緊圍繞在一天之間,期間穿插出場的各個人物,皆有前史,波譎雲詭的情節推進之間,蒙太奇式的場景切換之中,明線暗線縱橫交錯, “大案牘術”拍出了唐代版的大數據系統,望樓“天眼”如同古代的全網監測系統,這些巧思要齣戲,還是要靠人。

易烊千璽“舌尖上的大唐”!國劇像這麼拍歷史,穩了

好在,《長安十二時辰》拍出了不同的古裝劇類型,也拍出了不同的古代超級英雄張小敬和李必。

雷佳音飾演的張小敬,出身底層,一步步成為長安不良帥,卻因為手刃數十人獲斬刑,人稱五尊閻羅,查案時還頂著死囚的身份。

易烊千璽“舌尖上的大唐”!國劇像這麼拍歷史,穩了

雷佳音的表現實在是太搶眼了,每一個動作都充滿了氣場,每一個眼神都充滿了狠厲,坐臥走躺,都能讓人挪不開眼睛。但在角色混不吝的外表下,既是沒得可輸、天不怕地不怕的草莽氣,也懷著一股子義氣俠氣。

靖安司調查進出長安城的油料,查到了皇家頭上。所有人都害怕犯上,唯有張小敬不怕。

易烊千璽“舌尖上的大唐”!國劇像這麼拍歷史,穩了

但這麼個鐵骨錚錚、連炸藥桶都敢闖的狠角色,能行常人不能行之事,也會錯,也會被人放倒,但只有當他為了情報犧牲兄弟,才第一次看到他的眼神裡,寫著輸。

說是閻王,也有軟肋。

易烊千璽“舌尖上的大唐”!國劇像這麼拍歷史,穩了

觀眾只是沒想到,李必後來竟也能成為他的軟肋。

李必是誰?世家子弟、少年得志、號稱“神童”,年紀輕輕就當上司丞。他品格冷傲,看似道心清淨,實則心繫百姓。

易烊千璽“舌尖上的大唐”!國劇像這麼拍歷史,穩了

易烊千璽第一次在歷史劇裡擔正,表演出人意料的穩,有少年神童的老成持重,也有年少而在高位的焦灼與壓抑。

導演曹盾說,為李必選角,第一個想起易烊千璽,真是絕,因為“易烊千璽的氣質有一種文人的風骨。”

易烊千璽“舌尖上的大唐”!國劇像這麼拍歷史,穩了

四字弟弟富有骨骼感的長相,與李必清冷孤高的人設真是不謀而合。

眉頭一皺,鋒芒內斂,但又自帶一股赤誠的少年感,在關鍵時刻總會爆發。

不得不提的,是崔器告訴了張小敬實情——事辦成了也不能免死之後,雷佳音和易烊千璽的一場對手戲。

易烊千璽“舌尖上的大唐”!國劇像這麼拍歷史,穩了

李必得知對方當過兵,先走一輪情懷:第八團一諾千金,九死無悔——

說的好,就是一拳。

這招不行,就吟詩,吟誦起李白的新作:誰道腰肢窈窕,折旋笑得君王——

結果拳來得更狠,“只知道君王,可憐。“

易烊千璽“舌尖上的大唐”!國劇像這麼拍歷史,穩了

乾脆爆發說出真話:我要做宰相,輔佐朝政——

這一次,打是不打了,也不理會。

最後一句——“為了再做一天長安不良帥,再守一天長安城”,這個理由,夠硬。

易烊千璽“舌尖上的大唐”!國劇像這麼拍歷史,穩了

於是才有了接下來幾十集的故事。

這兩個角色的關係,確實是《長安十二時辰》的一個亮點。兩個人一官一匪,一正一邪,一個是牢獄中的死囚,一個是靖安司丞,八杆子打不著的人,卻因為共同的信念——守住長安,而成為24小時的最佳拍檔。

易烊千璽“舌尖上的大唐”!國劇像這麼拍歷史,穩了

但這樣的人,又何止他們兩個呢?

因為查案而慘死的崔六郎;或者是為了整理文庫一輩子不升遷,為了大唐繁榮獨自研究造紙,卻在查案中生死未卜的徐賓,這些人物都在做一件什麼事呢?

易烊千璽“舌尖上的大唐”!國劇像這麼拍歷史,穩了

守護長安。

比起李必那句大唐宣傳語:“熙攘繁盛,光耀萬年,再沒有比長安更偉大的城市了”。反倒是這些人物,賦予了歷史更真實的質地。

李必,為李泌。天才少年,四朝元老,7歲進宮,得唐玄宗賞識,後遭楊國忠排擠,隱居修道,等到唐德宗登基,才被拜為宰相。

貞元五年(789年),李泌去世,享年六十八。

張小敬在歷史上也有姓名。唐代的別史雜記《安祿山事蹟》中,記述了馬嵬驛兵變的現場:

“騎士張小敬先射國忠落馬,便即梟首,屠割其屍。”一刀將大唐的歷史改寫,一刀也是為了知交李必報了仕途之仇。

野史《安祿山事蹟》署名者——“華陰縣尉姚汝能纂”,姚汝何人?不就是劇中接張小敬出獄,一路嘮嘮叨叨讓他別連累自己的姚汝。

易烊千璽“舌尖上的大唐”!國劇像這麼拍歷史,穩了

《長安十二時辰》只是虛構了一段歷史,不改寫歷史。

但它可以改變歷史的質地,添上新的筆墨,將歷史補齊,然後在這層層構建的歷史的精氣神之中,再造一片“真實”的大唐盛世。

角色被編導從歷史中打撈出來,當故事結束,他們便帶著手裡的胡餅,嘴裡的羊肉湯,又打馬回到歷史中去。

太妙了。

國產古裝劇都像這麼拍歷史,就對了

《長安十二時辰》真正想拍的,是歷史的格局。

正如導演曹盾說——努力想還原大唐的一天。

大唐的一天什麼樣?從藏汙納垢的地下城,到縱享極樂的花萼樓,胡漢夷狄、三教九流、巨賈小販,全都聚集在這裡。

華服之下,勢力交錯、盤根錯節。

怎麼拍出這一天?

易烊千璽“舌尖上的大唐”!國劇像這麼拍歷史,穩了

答:透過“皮相”,由表及裡。

劇集開播之後,第一個爭議點,就是李必的髮簪。

與常見卯酉簪從左向右的插法不同,它由後向前,用歷史玩家的說法,總算有一部國產劇,戴對了髮簪。

易烊千璽“舌尖上的大唐”!國劇像這麼拍歷史,穩了

這樣嚴謹的細節還原,滲透在了每一件角色服裝中。沒辦法,正如劇中劇中何執正的那句話:穿對了皮,才知道你是誰。

不僅是衣要對,鎧甲也要穿對。

易烊千璽“舌尖上的大唐”!國劇像這麼拍歷史,穩了

穿對了鎧甲,才知道你跟誰。

神武軍,身著金色,皇室禁軍,皇上一人指揮。

龍武軍,銀甲金邊,禁衛軍,皇上太子能差遣。

右驍衛,身披銀色,同屬都城禁衛軍,聽命右相林九郎。

旅賁軍,藍底黑甲,太子的禁衛部隊,派遣給靖安司(這個是編的)。

《長安12時辰》中,可沒白製造這麼多鎧甲,看崔器用兩柄錘子和狼衛的一段室內對戰——對手的彎刀在狹窄的走廊裡施展不了,無法使足力氣戳穿盔甲,只能疲於招架。

易烊千璽“舌尖上的大唐”!國劇像這麼拍歷史,穩了

用懂行的話說,總算有一部歷史劇,沒把鎧甲拍成擺設。

易烊千璽“舌尖上的大唐”!國劇像這麼拍歷史,穩了

服化道到了這份兒上,製作也不丟份兒,這樣的室內打鬥群戲,就大量長鏡頭走起,不光是炫技,更為拍出淋漓氣勢。

整部劇,就如同利箭離弦,從找輿圖,到抓狼,再到朝堂內鬥,炸藥燃爆,一環扣一環, 但愈是節奏緊湊,細節越是不馬虎,從食物的雕胡飯、薄荷葉、油縋子,上元燈會的諸多傳統,再到形形色色人物衣衫髮飾、語言稱謂。

易烊千璽“舌尖上的大唐”!國劇像這麼拍歷史,穩了

把皇帝叫“聖人”“天家”“大家”“官家”而不是一口一個皇上、陛下,父親及父輩叫“阿爺”“耶耶”而不是整天一口一個父親、對上級稱“官人”、“上峰”而不是叫“大人”,宰執以上大官叫“相公”,年輕男子叫“郎”“阿郎”“郎君”,這樣的細節無處不在,才一瞬間讓人有種穿越到《韓熙載夜宴圖》的感覺。

易烊千璽“舌尖上的大唐”!國劇像這麼拍歷史,穩了

《長安十二時辰》要在25集故事中所展示的,其實遠遠不止24個小時內的故事,亭臺樓閣、市井街衢,權謀智鬥、熱血冒險之外,它必然要鋪開涉事人物的種種前史,折射出長安城內盤根錯節的勢力交纏和一個時代的風貌。

易烊千璽“舌尖上的大唐”!國劇像這麼拍歷史,穩了

這麼拍歷史,有必要嗎?

或許可以換個問題,今天的觀眾是不是真的只是想看“不動腦子”的娛樂?這兩年我們看到了太多的古裝言情劇、偶像劇,像這樣“快節奏,強懸疑,多面人設”的類型化故事、能夠尊重觀眾智商的劇,是很少見的了。

但導演還是拍出來了。從效果看,觀眾還真能接受。

那導演最後拍出長安的一天了嗎?

有這麼一場戲。張小敬和崔器坐在鬧市聊天的時候,他問崔器,為什麼留在長安?

崔器說,真讓他覺得活得有意思的,是長安的這些平民百姓。

易烊千璽“舌尖上的大唐”!國劇像這麼拍歷史,穩了

這樣的長安,甚至令反派恐懼。

書中張小敬說,”我在長安當了九年不良帥,每天打交道的,都是這樣的百姓,每天聽到看到的,都是這樣的生活。對達官貴人們來說,這些人根本微不足道,這些事更是習以為常,但對我來說,這才是鮮活的、沒有被怪物所吞噬的長安城。在他們身邊,我才會感覺自己活著。

倘若讓突厥人得逞,最先失去性命的,就是這樣的人。為了這些微不足道的人過著習以為常的生活,我會盡己所能。

我想要保護的,是這樣的長安——我這麼說,你能明白嗎?“

他最後守住長安了嗎?沒有。

易烊千璽“舌尖上的大唐”!國劇像這麼拍歷史,穩了

這群人,終究不過是蚍蜉撼樹,螳臂當車。

劇中的天保三載,歷史上為天寶三載,仍處於開元盛世。

劇中提及李隆基下發政令,政務交由右宰處理,這正是唐朝衰敗的開始。

至天寶十四載,長達八年的安史之亂開始。

無論這些人物怎麼做,都無法阻擋歷史的車輪,即將到來的安史之亂,終將摧毀整個大唐。但在歷史和時代的框架下,正是這些個體命運,賦予了歷史精氣神。

易烊千璽“舌尖上的大唐”!國劇像這麼拍歷史,穩了

理想的城市當然不可能有,正如盛唐已成往事,但所謂歷史,都是發生過的現實,所謂歷史劇,都是現實的折射,任何一個時代,讓人覺得活得有意思的,都是這些平民百姓。

任何一個時代,也都需要張小敬、李必這樣的英雄,和他們身上的英雄主義。

而觀眾,也永遠需要真正優秀的歷史劇。

易烊千璽“舌尖上的大唐”!國劇像這麼拍歷史,穩了

如何找出這些好劇?今日頭條#鑑劇大賞#火熱進行中!【頭條神劇】票選活動等你來參與,你一票我一票送神劇上頭條!

投票鏈接見“閱讀原文”哦,追劇黨們衝鴨!

熱播劇投票鏈接:http://i.snssdk.com/rogue/ugc_app_inside/topic/vote/main.html?vote_ids=6707506066084708365

經典劇集榜戳:http://i.snssdk.com/rogue/ugc_app_inside/topic/vote/main.html?vote_ids=6706765062519963651

為你喜歡的演員打call,助Ta登頂【人氣演員榜】C位,戳:

http://i.snssdk.com/rogue/ugc_app_inside/topic/hit/list.html?vote_ids=6704452668322054155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