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貴妃楊玉環這個傳奇人物, 1000多年來始終為人們所津津樂道。

楊貴妃天生麗質, “回眸一笑百媚生, 六宮粉黛無顏色”, 堪稱“大唐第一美女”, 此後千餘年, 無出其右者。楊玉環先為壽王李瑁的王妃, 後為公爹唐明皇 (唐玄宗) 李隆基的貴妃。她與西施、王昭君、貂蟬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 “四大美女”享有“沉魚落雁之容, 閉月羞花之貌”。其中“羞花”, 說的就是這位以胖為美的楊貴妃。近今, 隨著電視劇《楊貴妃祕史》等多部大唐宮廷戲的熱播, 楊貴妃的形象再度風靡當世, 但戲說的結果, 卻在爭名人的時尚下, 讓這位歷史上存在諸多爭議的大美人的身世之謎, 更加撲朔迷離。

大唐貴妃楊玉環身世之謎 (上)


楊貴妃故里有多種說法。主要有4種:四川成都說、山西永濟說、河南靈寶說、廣西容州說。關於楊玉環的故里之爭, 著名作家朱千華先生在其人文地理著作《中國美女地理》中, 對楊玉環故里有詳細考證, 認可為目前較流行的“廣西容縣說”, 但這一說嚴格來講應該是“容州說”。楊貴妃到底出生於哪裡?故里算在哪裡?這是一個高懸了1000多年來的歷史謎團。筆者長期從事文史研究工作, 曾對此歷史懸謎的真相孜孜以求, 力求撥開歷史迷霧, 還其歷史本原。

大唐貴妃楊玉環身世之謎 (上)


楊貴妃的傳奇身世之謎與籍貫之爭

楊玉環 (718—756) 的傳奇經歷, 公認的大略為:楊貴妃, 名玉環, 字太真, 唐玄宗貴妃, 體態豐腴, 能歌善舞, 精通音律, 與西施、王昭君、貂蟬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

據《舊唐書》《新唐書》推算, 楊玉環唐開元六年 (718年) 六月出生, 開元二十二年 (734年) 七月, 唐明皇李隆基 (時稱明皇, 廟號玄宗, 後世稱唐玄宗) 為女兒咸宜公主在洛陽舉行婚禮, 16歲的楊玉環也應邀參加。楊玉環姿質豐豔, 善歌舞、通音律, 咸陽公主之胞弟壽王李瑁對她一見鍾情, 唐明皇亦心有所動, 在寵妃武惠妃的要求下, 於開元二十三年 (735年) 十二月下詔冊立楊玉環為壽王妃。婚後, 兩人甜美異常。不久武惠妃病卒, 唐明皇因思戀楊玉環美色, 視之為“天賜寶貝”, 遂改元“天寶” (另一說為唐明皇開啟“開元盛世”, 大唐展現出物華天寶盛世, 遂改元“天寶”, 也稱“開寶盛世”) 。唐天寶元年 (742年) 令楊玉環出家為道士, 道號太真。唐天寶四年 (745年) 還俗入宮, 得明皇寵幸, 冊封貴妃, (時明皇年61歲, 楊貴妃年27歲) , 其父、兄均因此而得以勢傾天下。楊貴妃每次乘馬, 都有大宦官高力士親自執鞭, 僅貴妃的織繡工就有700多人, 更有爭獻珍玩者。嶺南經略史張九章、廣陵長史王翼, 因所獻精美, 二人均獲升官。於是, 百官競相仿效。楊貴妃喜愛嶺南荔枝, 就有人千方百計急運新鮮荔枝到長安。天寶十四年 (755年) , 安祿山、史思明發動叛亂, 明皇逃離長安前往四川, 途至馬嵬坡, 六軍不肯前行, 說是因為楊國忠 (貴妃之堂兄) 通於胡人, 而致安祿山之反, 明皇為息軍玄璬家, 因姿質豐豔, 善歌舞、通音律, 選入壽王府充為才女。後為壽王李瑁所鍾情, 在明皇寵妃武惠妃的要求下當年就下詔冊立楊玉環為壽王妃。楊玄琰 (699—729) , 虢州閿鄉 (今河南靈寶) 人, 楊玉環生父。漢太尉楊震十八代孫, 隋朝禮部尚書楊尚希曾孫, 子楊仲嗣任密州刺史、楊仲昌任吏部郎中。楊玄琰曾任蜀州司戶, 開元十七年 (729年) 因罪下獄, 卒於獄中。天寶四年心, 乃殺楊國忠。六軍仍不肯前行, 謂楊國忠為貴妃堂兄, 堂兄有罪, 堂妹亦難免, 貴妃亦被縊死於路祠。“安史之亂”本與楊貴妃無關, 她成了唐明皇的替罪羔羊。


大唐貴妃楊玉環身世之謎 (上)


楊玉環畫像 下載原圖

對於楊貴妃的身世, 唐代當時就有爭議, 她的故里也就成為懸謎, 歷史爭論主要有四川成都說、山西永濟說、河南靈寶說、廣西容州說4種。據後世歷代史學家考證, 最後大都傾向於“容州說”, 使“楊貴妃出生於廣西容縣”一說漸為世人所接受。最近又有“廣西北流說”, 此說與“廣西容縣說”一樣, 由“廣西容州說”衍生而來。

四川成都說。主要依據是《舊唐書·楊貴妃傳》《新唐書·楊貴妃傳》所載, 但此兩部史書有關楊玉環出生地說法不一。《舊唐書》載, 楊玉環, 字太真, 祖籍蒲州永樂 (今山西永濟) , 生於蜀郡 (今四川成都) 。其中最詳細的說法是:皇家冊封貴妃文告上稱楊玉環生於蜀郡。父楊玄琰 (後避玄宗諱, 改書楊琰) , 官蜀州司戶, 為七品下的刺史衙吏。二叔楊玄珪, 所在不詳;三叔楊玄璬, 官為河南府士曹參軍, 從七品下的衙吏, 官職卑微, 輔掌津樑、舟車、舍宅、百工眾藝之事。楊玉環有3個姐姐、一親兄、一從兄, 還有一個不是直系的從祖兄楊釗即後來的楊國忠, 年齡至少比楊玉環大20歲。

山西永濟說、河南靈寶說。《新唐書》載, 楊玉環, 字太真, 祖籍蒲州永樂 (今山西永濟) , 生於蜀郡成都, 父親楊玄琰亡故後, 她寄養在為官河南府士曹參軍的三叔楊 (745年) 八月, 楊玉環被明皇冊封為貴妃, 楊玄琰被追贈兵部尚書, 又追封為太尉齊國公。

廣西容州說。主要依據是載於《全唐文》的、由楊貴妃同時代人四門助教許子真所撰的《容州普寧縣楊妃碑記》:楊玉環, 乳名玉娘, 開元六年 (718年) 農曆六月初一生於容州普寧縣城外的楊衝村。出身農家, 為宦門世家所養, 養父楊玄琰祖籍唐代蒲州永樂 (今山西永濟) , 祖父楊汪是隋朝的上柱國、吏部尚書, 唐初被李世民所殺。楊玄琰隨軍南下平“僮獠之亂”, 初為藤州長史, 遷監軍, 後遷蜀州司戶, 弟楊玄珪曾任河南府士曹。楊玉環的童年是在四川度過的, 10歲左右養父去世, 她寄養在洛陽的二叔楊玄珪家。楊玉環天生麗質, 加上優越的教育環境, 使她具備有一定的文化修養, 性格婉順, 精通音律, 擅歌舞, 並善彈琵琶, 因此得以進入壽王府充為才女, 並於開元二十三年 (735年) 十二月冊立為壽王妃。開元二十八年 (740年) 十月, 壽王妃楊玉環出家為道士, 號太真。明皇日幸, 寵愛無比, 宮中以娘子稱之, 所受禮儀與皇后等同, 次年還俗充妃, 明皇遂改元“天寶”, 頒詔明年為天寶元年 (742年) , 大赦天下。天寶四年 (745年) 八月, 楊玉環被冊封為貴妃。貴妃3個姐姐都賜宅第於京師, 從兄 (楊銛、楊錡) 與從祖兄楊釗, 皆被封為高官。楊貴妃為唐代宮廷音樂家、歌舞家, 其音樂才華在歷代后妃中鮮見。

至於“廣西北流說”, 則來自於“容州府曾置於北流城廂”的明清史記, 據清代顧祖禹《讀史方輿與紀要》載:“普寧廢縣, 今縣治, 唐初屬容州, 州蓋治北流縣。開元中, 升州為都督府。”

以上各種說法, 都“持之有據”或者“有史可考”, 但又都語焉不詳甚至互相矛盾, 且其中出生地相去萬里之遙, 緣故亦難圓其說。治史者尚且各執一說, 莫衷一是, 普通百姓更加如墜雲裡霧中, 真假莫辨。由此而引發了歷史上曠日持久的“楊貴妃故里之爭”。

楊貴妃故里最後指歸《楊妃碑記》

爭議歸爭議, 歷史講的是依據。“楊貴妃故里”的所在地, 儘管歷經1000多年的論爭, 但最後大都認可“廣西容州說”。因為楊貴妃的出生地, 雖然歷史上紛爭不息, 但最有力的惟一物證, 就是由與楊貴妃同時代的唐玄宗朝四門助教許子真撰寫的《容州普寧縣楊妃碑記》及其佐證。

載錄於唐朝許子真編著的《全唐文》 (卷四十三) 的《容州普寧縣楊妃碑記》, 全文照錄如下:

楊妃, 容州楊沖人也。離城一十里。小名玉娘, 父維, 母葉氏。維嘗謂先人云:“葬其祖去此十里許, 逢一術土, 忘其姓名, 雲:‘此墳若高數尺, 必出貴子;惜太低, 生女亦貴’。”妃母懷娠十二月始生, 初誕時, 滿室馨香。胎衣如蓮花, 三日目不開。夜夢神以手拭其眼, 次日目開。眸如點漆, 抱出日下, 目不瞬。肌白如玉, 相貌絕倫。後軍都督楊康見之, 以財帛啖其父, 求為女。妃家素窶, 不得已與之。康有二子讀書, 妃三歲, 日夜同坐, 聽其誦讀。漸長, 通《語》、《孟》, 康夫婦惜如珠玉。時楊長史琰攝行帥事, 聞之, 左右令其母皆來。一見大奇, 私謂厥妻曰:“此女姿質異常, 貌有貴相, 吾二女遠弗逮也。”遂給以金帛與康, 求為女。康不從, 乃脅取之。舉家號泣送去。居無幾何, 長史秩滿, 攜歸長安, 與二女同教。惟妃性昭慧, 諳音律, 明經史。後進入壽王宮。開元二十四年, 明皇詔入內, 號太真, 大被寵遇。天寶間, 冊為貴妃。

唐天寶四年四門助教許子真撰

此碑全文不僅載錄於唐朝本代編纂的《全唐文》, 後世的《大元一統志》《永樂大典》《大明一統志》等歷朝的重要史籍也照本收錄。清朝康熙年間欽命編撰的大型叢書《古今圖書集成》。書中也明確肯定:“貴妃姓楊, 容州雲凌里人, 小名玉環。”《全唐文》及以上所列諸志, 均是具有時代性的權威的官修重要信史, 其相承沿襲載錄此文, 具有重大說服力。其可信依據有六:

其一, 此碑文的撰寫者許子真, 是楊貴妃的同時代人, 也是唐明皇當朝官員, 其所寫碑文絕對不允許作假。因為撰寫這樣的碑文是要負責任的, 決不會憑空捏造, 所以許子真的碑記是最具權威的歷史證明。其它一切楊妃籍貫的歧說, 均是遠後於許子真的人所作, 許子真是楊貴妃生活時代最有資格的發言人。


大唐貴妃楊玉環身世之謎 (上)


相傳始建於唐代、明清重修, 紀念楊氏祖先的道家村“福隆莊”古蹟。 下載原圖

其二, 許子真官任四門助教 (相當於今天的北京大學教授) , 他的撰文具有權威性。四門學唐代前原為大學, 隸屬於國子監, 以傳授儒家經典為職責。到了唐朝“始合於太學”, 助教為3人。據唐代文學家柳宗元在《四門助教壁記》中說:“四門學之制, 掌國之上士中士下士凡三等, 侯伯子男凡四等, 其子孫之為胄子者, 及庶人之子為俊士者, 使執其業而居其次, 就師儒之官而考證焉。”可見, 許子真是當時有頗高地位、學問、品德的人, 也是為最可靠的歷史證人。

其三, 是碑文內容有根有據, 來龍去脈十分清楚。而且細節翔實。文中雖有某些傳奇色彩, 這正同史傳上的許多帝王將相、英雄豪傑的事蹟, 多少附帶有某些傳奇甚至是迷信色彩一樣, 不足為怪。

其四, 是這一塊確確鑿鑿的碑文, 它有著一般書本文字所沒有的特殊的文獻價值。這總是先有其人其事並有其緣才能有其碑, 唐當代的人對於一位貴妃, 是不能隨便以偽說勒石銘碑的。這是人們常識以內的事。

其五, 遵循古例, 生不立傳。碑文的體例, 傳後必加評贊, 正文之後必勒作碑年月, 此碑獨無;其紀事至入宮封貴妃, 亦無結束語, 可見此碑只是一個“記事碑”。碑文說楊貴妃“進入壽王宮”, 再“詔入內, 號太真, 大被寵遇”, 是歷史的正面記載。對楊妃入壽王邸後, 成了壽王的妻子, 玄宗父奪子婦, 先令她出家當道士, 號太真, 到天寶年間再冊為貴妃這一亂倫的醜行, 碑文只隱約其詞, 沒有挑明, 這也是“為尊者諱”的緣故。


大唐貴妃楊玉環身世之謎 (上)


楊妃村舊址 下載原圖

其六, 許子真此碑文能夠編入其自己主持編纂的《全唐文》, 必須得到官方甚至唐玄宗本人的認可, 以及當朝文士的認同。國家修志, 是一件極為嚴肅的事情, 《全唐文》《大元一統志》《永樂大典》《大明一統志》等史籍均為公認信史, 而歷代史家編修“國家史志”均收錄此碑文, 沒有異議和質疑, 可見是對其真實性的充分肯定。

此碑說明了兩個重要事實:一是楊貴妃出生於容州普寧縣楊衝, 父親叫楊維;二是楊貴妃先後被容州都督楊康和朝廷派來的監軍長史楊琰 (楊琰即楊玄琰) 強行收養。由此, 楊貴妃的身世有了較清晰的脈絡:出生於廣西容州普寧縣, 被祖籍為山西永濟、在河南落籍的楊琰 (楊玄琰) 收為養女, 並帶到四川成都生活了一段時間, 10歲時回到洛陽學藝, 16歲成為壽王妃, 27歲在長安成為唐明皇貴妃。

楊貴妃故里最終明確為“廣西容州”, 許子真所撰的《容州普寧縣楊妃碑記》是最有力、最權威的證據, 這也是後代史志家、史學家最終認可的原由。

《楊妃碑記》與李白“流放夜郎”有關

許子真所撰的《容州普寧縣楊妃碑記》, 還有一位神祕的參與者, 他就是唐代大詩人“詩仙”李白。據《梧州府志》《藤縣誌》載, 李白曾經到過梧藤之地, 還吟留下詩句。查閱《太白年譜》等歷史典籍傳記, 李白到過西江沿岸的梧州、藤縣, 甚至到達“楊貴妃故里”, 是有根據的。但他因何會到梧州、藤縣及道家村, 並與許子真撰寫碑記有關聯呢?這都是吟詩惹的禍。

“詩仙”李白是我國文學史上繼屈原之後又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 (701—762) , 字太白, 祖籍隴西成紀 (今甘肅天水附近) , 傳為漢將李陵之後, 先世因罪徙居中亞, 後隨父遷居四川彰明縣青蓮鄉, 故號“青蓮居士”。

李白生長於富商之家, 自幼受到廣博的知識教育, 除儒家經籍外, 還有六甲、堪輿和百家雜學, 所以他的生活情趣和才華也是多樣的, 他的詩歌也充滿神仙佛道的豐富幻想, 他一生大部分時間都在“仗劍去國, 離鄉遠遊”中度過。據《李太白年譜》載:天寶元年 (742年) , 李白四十二歲。正月, 改元, 大赦。詔令“前資官及白身有儒學博通、文辭英秀及軍謀武藝者, 所在縣以名薦京。”二月, 群臣上玄宗尊號為開元天寶聖文神武皇帝。改侍中、中書令為左右丞相, 僕射為尚書省左右丞相;改東都為東京, 州為郡, 刺史為太守。以安祿山為平盧節度使、鏢騎大將軍。是時, 天下有州三百三十一, 隸屬之州八百, 以十人為節度使與經略使 (安西、北庭、河西、朔方、河東、范陽、平盧、隴右、劍南、嶺南) , 以守備邊防、時鎮護總兵力為四十九萬人, 軍馬八萬餘匹, 邊境軍事費自此逐年增多, 民始困苦。李白四十二歲。四月, 遊泰山。夏, 與子女一道至南陵, 欲遊越中。得道士吳筠的推薦, 被玄宗徵召入京, 返南陵。秋, 赴長安, 與太子賓客賀知章相遇, 賀以“謫仙人”稱之, 復推薦於朝廷, 得玄宗優遇, 命為翰林院供奉。對於此事, 同時代的另一位大詩人、時年31歲的“詩聖”杜甫寫有《飲中八仙歌》讚歎其道:

李白一斗詩百篇, 長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來不上船, 自稱臣是酒中仙。

李白大才巍巍, 但朝廷並沒有重用他, 只是讓他成為點綴“開元盛世”的昇平生活的翰林院供奉學士, 做一個為皇帝附庸風雅的宮廷詩人。這使得他這位蔑視帝王權貴的傲岸之客, 非常失落。同時, 他超人的才華又受到權臣寵宦的妒忌。天寶二年 (743年) 正月, 一日, 早聞李白大名的楊貴妃, 想到以前在壽王府要讓傲岸不群的李白寫詩自是不易, 現在入了宮, 又正得明皇愛寵, 便要李白進宮賦詩。


大唐貴妃楊玉環身世之謎 (上)


李白 下載原圖

李白蔑視權貴, 本不想寫, 但又推辭不得, 便喝了個酩酊大醉, 欲借酒作膽, 以詩作罵具, 將楊貴妃及明皇寵宦高力士等人奚落愚弄一番。他甚至提出要寵宦高力士為他脫靴, 替他磨墨, 才願寫詩。高力士為了討得貴妃歡心, 自是點頭哈腰, 答應下來。但李白料想不到, 見了楊貴妃這位絕色美女之後, 他這位天性浪漫的風流才子竟驚為天人, 以為自己到了天仙境地, 正與神仙眷侶相約作賦。頓時詩思如泉湧出, 信筆寫下《清平樂》三首:

雲想衣裳花想容, 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 會向瑤臺月下逢。

一枝濃豔露凝香, 雲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 可憐飛燕依新裝。

名花傾國兩相歡, 常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 沉香亭北倚欄杆。

詩中將楊貴妃極力讚美, 將她比作雲中仙子、瑤臺美姬、花間玉女, 盛讚她生得像漢宮美妃趙飛燕一樣濃豔凝香、傾國傾城, 問花解語, 對玉生香。楊玉環自是高興非常, 特賜宮廷佳釀美酒給李白表示感謝。李白也一露文士癲狂豪情, 竟乘著醉意, 暗中捏了一下楊貴妃的紅酥手, 還裝作跪下謝恩, 偷偷捏了一把楊貴妃的三寸金蓮。楊貴妃也只是莞爾一笑。

卻不料被唐明皇遠遠瞧見。唐明皇年逾六旬, 雖然老邁昏花, 但這方面卻是火眼金睛, 李白與貴妃的調情, 看得他心中怒火頓生。就這樣, 李白這3首《清平樂》詩, 引來了他命運的一段跌宕鉅變。又加上他耍大腕要寵宦高力士脫靴、磨墨, 高力士遭此奇恥大辱, 心中忿憤, 向唐明皇進讒言說:“李太白恣意妄為, 有勾引貴妃想, 應逐出朝廷, 流放三千里, 讓其清醒清醒。”唐明皇自知年長色老, 雄氣難敵盛年, 正在醋意中, 便問道:“流於何處為好?”高力士心中暗喜, 便說道:“古有‘夜郎自大’之語, 李白如此自大妄為, 正好流放到夜郎國去反省反省。”於是, 唐明皇下旨, 將李白流放夜郎國。但唐明皇還是挺喜愛李白的才華的, 所以並不是真的將他押送流放, 而是讓他漫遊到遙遠的夜郎去報到而已, 並不限時日。

古夜郎國大約在東漢後期滅亡了, 其區域以貴州桐梓一帶為中心, 大致包括現在的廣西西北部、貴州東南部、雲南東南部的一些地方。所以要到夜郎國, 可以沿長江而上貴州前往, 也可以南下至西江溯流而上至紅水河前往。

此時大唐盛世, 物華天寶, 唐明皇以天下太平無事, 欲高居而無為, 將一切政事委奸相李林甫處理。是年春正月, 賀知章遭陷, 請度為道士, 明皇許其還鄉中。賀知章 (659—744) , 字季真, 號四明狂客, 漢族, 唐越州 (今紹興) 永興 (今浙江蕭山) 人。於是, 李白順道送賀知章歸越。李、賀二人從長安到洛陽, 準備沿大運河南下, 杜甫、高適聞訊特地趕來相送, 並一起暢遊梁園 (河南開封) 、濟南等地。李白一生大半過著流浪生活, 出了宮廷牢籠, 又有好友相伴暢遊, 更覺天闊天空, 自由自在。

在濟南乘船南下時, 恰好碰到了四門助教許子真。許奉旨南下藤州、容州辦差。相傳大唐國師楊救貧從嶺南迴到了京城, 知道唐明皇移花接木娶了兒媳做貴妃, 還要將她立為皇后。他從先師李淳風那裡得知大唐將有3位女人亂政, 現已出了武后、韋后, 第三位將是誰呢?楊貴妃如此來歷突兀, 必有蹊蹺。又聞言楊妃叫“阿蠻”, 來自南方蠻溪, 是否就是藤州道家村的蠻溪呢?如果是, 道家村的“沙洲困鯉魚”或“清水出芙蓉”都不要緊, 只要君王勵精圖治, 國家也不會有大害。如若不然, 則國家將有大劫大亂。於是, 他早朝時出班上奏玄宗, 要依祖宗禮制, 任用大員或封后冊妃均要勘踏其家山風水, 方能封任。如無良好的家山風水, 必是天生妖孽來損國運, 定要誅殺滅族, 以保國祚。唐明皇見大臣眾口一詞, 知道如果不答應則難掩天下之口, 於是派出四門助教許子真為欽差大臣前往勘踏。

許子真能做到四門助教, 自是學富五車, 貫通古今。他與李白在京城中早已相識, 知李白被流放夜郎, 便邀其一同先到藤州, 再溯流前往。李白對堪輿風水之術頗有心得, 聞許子真這樣一說, 一時興起, 又見自己遊歷大江南北, 嶺南之地還是空白, 正好就此暢遊一番。於是, 欣然答應。

二人便乘著官船, 一路南來。許子真知道明皇讓他前來藤州, 只是做個樣子給大臣們看, 也只是隨意南來看看而已。時間寬裕得很, 於是, 二人逢驛作息, 遇山即遊, 有寺則謁。一路迤邐而來, 不知多少時月, 才到了梧州, 又溯西江而上, 到赤峽, 見有廣惠寺, 二人便登岸一遊。適逢許子真身體不適, 便在寺中歇息。盤桓數日, 許子真在寺中休息, 李白便到各處遊玩, 閒時就在附近山岩內讀書練劍, 修習武功, 怡然自樂, 哪裡像個流放之人。現在, 赤峽近旁還有個“李白讀書巖”, 古人多有吟詠。旅途之中, 李白與許子真互相交流, 砥礪學問, 探討人生真諦, 慢慢醒悟到自己的率真所帶來的後果, 於是欲讓許子真回朝時請楊貴妃替他說說好話。不一日, 許子真病癒, 二人一起來到藤州, 由官員陪同前往竇家寨。

在竇家寨 (今藤縣道家村) , 李白即景生情, 寫了一道《詠紫藤》詩, 詩中隱喻耐人尋味。詩曰:

紫藤掛雲樹, 花蔓宜陽春。

密葉隱歌鳥, 香風留美人。

他將自己比作一株紫藤, 希望掛到楊貴妃這棵雲彩之上的仙樹去, 在她的遮掩下生活, 並沐浴在她的香風裡。他自己將會永遠感激她, 把自己的一切都留給她。李白拜託許子真回到京城, 將此詩交給楊貴妃。

許子真來到竇家寨, 瞭解了情況, 見道家村山水果然不凡, 又暗中勘查了“鯉魚困沙洲”之局, 楊宅“寶鴨下蓮塘”之局, 楊家祖塋“清水出芙蓉”之局, 見各處皆風水大地, 自是心頭大喜。又找到楊維夫婦, 問明來歷, 聽了楊維說明來龍去脈, 心想:原來楊妃來歷果然不凡, 料想後人會為楊妃出處爭吵不休, 於是想到勒石銘記, 親自撰寫了《容州普寧縣楊妃碑記》。其實, 許子真的目的是畏懼朝中奸佞讒言, 恐日後有人說他未來過竇家寨, 勒石為志, 以物為證。


大唐貴妃楊玉環身世之謎 (上)


古普寧縣治———道家村一瞥 下載原圖

相傳楊玉環貴為貴妃, 於宮中被唐明皇寵愛, 暱稱為“阿蠻”, 她雖為美女, 但仍有缺陷:其體有狐臭, 因此特別喜歡沐浴。李白遊覽貴妃故里蠻溪、蠻洞, 又寫下一首含意隱晦的《詠蠻溪》。詩云:

兩山夾小溪, 岸上草萋萋。

巖中水滴滴, 無樹鳥亦棲。

此時, 容州尚在亂賊控制之中, 竇家寨已在兵鋒後指, 呆太久會不安全。所以許子真看看辦完此公幹, 便準備回京覆命。此時流寓藤州的容州經略使陳仁琇, 聞朝廷特使許子真到來公幹, 便隨同前來竇家巡檢司。見許子真寫好碑記, 即命人將此碑文勒石安置於竇家巡檢司普寧縣衙內。正是這塊《楊妃碑記》, 確認了楊貴妃的身世。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