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載從不知本姓的草根到大唐宰相之路,其成功有六步'

"

《長安十二時辰》這部連續劇確實不錯,雖然所有人都知道主要梗概是編造的,只是藉助“歷史人物”在說一個懸疑故事而已。總體上看,元載是一位小人,但他卻有著自己的夢想。為了擺脫社會底層的地位,小人物不擇手段地上升,這很像《紅與黑》中的於連。儘管我們看過原著也沒看過影視劇。

但沒見過豬,總知道有豬吧。不好意思,我想插諢打科一下,改變下文風。不太習慣,插的也許不是地方。您見諒。閒言少敘,書歸正傳。

(1)歷史與藝術

《長安十二時辰》這部電視劇雖然後期情節有些拖沓,但總體上非常不錯。特別是元載這個人的塑造。最難能可貴的是,在目前有些影視劇為了出奇、出彩,經常對一些歷史負面人物過度拔高的現象,在此劇中並沒有出現。

要知道,這部影視劇乃是部純小說,編造歷史其實更容易讓人認同。不像有些雖然編造歷史,卻非要打著“歷史正劇”“歷史真實”“新式教科書”的旗號。

"

《長安十二時辰》這部連續劇確實不錯,雖然所有人都知道主要梗概是編造的,只是藉助“歷史人物”在說一個懸疑故事而已。總體上看,元載是一位小人,但他卻有著自己的夢想。為了擺脫社會底層的地位,小人物不擇手段地上升,這很像《紅與黑》中的於連。儘管我們看過原著也沒看過影視劇。

但沒見過豬,總知道有豬吧。不好意思,我想插諢打科一下,改變下文風。不太習慣,插的也許不是地方。您見諒。閒言少敘,書歸正傳。

(1)歷史與藝術

《長安十二時辰》這部電視劇雖然後期情節有些拖沓,但總體上非常不錯。特別是元載這個人的塑造。最難能可貴的是,在目前有些影視劇為了出奇、出彩,經常對一些歷史負面人物過度拔高的現象,在此劇中並沒有出現。

要知道,這部影視劇乃是部純小說,編造歷史其實更容易讓人認同。不像有些雖然編造歷史,卻非要打著“歷史正劇”“歷史真實”“新式教科書”的旗號。

元載從不知本姓的草根到大唐宰相之路,其成功有六步

歷史對元載及其妻子王毓秀的評價是奸臣貪官和悍婦。我非常同意這句話:藝術不是歷史,藝術是藝術,歷史歸歷史。

但我非常不同意:因為藝術不是歷史,藝術就可以肆意描摹歷史,用藝術去幹擾歷史,從而為自己的目的賺取好處。

《長安十二時辰》這部連續劇好就好在:對歷史人物的“藝術塑造”並沒有好惡,基本符合對相關歷史人物地評價。是在歷史評價之上,用歷史評價去為藝術服務。例如“右相”林九郎(李林甫)在本劇中的形象仍然是:權術高明、心很毒辣,但面臨一些大事時卻不糊塗,基本符合傳統歷史觀。

在這部影視劇中,歷史和藝術各行其道,基本沒有出現互相干擾的情況。作為一名歷史愛好者,我非常滿意。我甚至相信:劇中的元載活脫脫地就是為歷史中的元載的生平空白處給予了填充。

(2)元載從拖油瓶到到宰相路上的成功,“於連式”式崛起

元載的出身並不高,甚至他到底姓啥,也莫衷一是。元載乃是百姓俗稱的“拖油瓶”。他的繼父姓景,因為景升為李隆基的叔叔曹王李明的王妃元氏收田租很得力。所以,景升改姓為元。這是元載成功的第一個基礎。因為姓“元”,他攀上了在唐朝做高官的基礎條件——好門第。

"

《長安十二時辰》這部連續劇確實不錯,雖然所有人都知道主要梗概是編造的,只是藉助“歷史人物”在說一個懸疑故事而已。總體上看,元載是一位小人,但他卻有著自己的夢想。為了擺脫社會底層的地位,小人物不擇手段地上升,這很像《紅與黑》中的於連。儘管我們看過原著也沒看過影視劇。

但沒見過豬,總知道有豬吧。不好意思,我想插諢打科一下,改變下文風。不太習慣,插的也許不是地方。您見諒。閒言少敘,書歸正傳。

(1)歷史與藝術

《長安十二時辰》這部電視劇雖然後期情節有些拖沓,但總體上非常不錯。特別是元載這個人的塑造。最難能可貴的是,在目前有些影視劇為了出奇、出彩,經常對一些歷史負面人物過度拔高的現象,在此劇中並沒有出現。

要知道,這部影視劇乃是部純小說,編造歷史其實更容易讓人認同。不像有些雖然編造歷史,卻非要打著“歷史正劇”“歷史真實”“新式教科書”的旗號。

元載從不知本姓的草根到大唐宰相之路,其成功有六步

歷史對元載及其妻子王毓秀的評價是奸臣貪官和悍婦。我非常同意這句話:藝術不是歷史,藝術是藝術,歷史歸歷史。

但我非常不同意:因為藝術不是歷史,藝術就可以肆意描摹歷史,用藝術去幹擾歷史,從而為自己的目的賺取好處。

《長安十二時辰》這部連續劇好就好在:對歷史人物的“藝術塑造”並沒有好惡,基本符合對相關歷史人物地評價。是在歷史評價之上,用歷史評價去為藝術服務。例如“右相”林九郎(李林甫)在本劇中的形象仍然是:權術高明、心很毒辣,但面臨一些大事時卻不糊塗,基本符合傳統歷史觀。

在這部影視劇中,歷史和藝術各行其道,基本沒有出現互相干擾的情況。作為一名歷史愛好者,我非常滿意。我甚至相信:劇中的元載活脫脫地就是為歷史中的元載的生平空白處給予了填充。

(2)元載從拖油瓶到到宰相路上的成功,“於連式”式崛起

元載的出身並不高,甚至他到底姓啥,也莫衷一是。元載乃是百姓俗稱的“拖油瓶”。他的繼父姓景,因為景升為李隆基的叔叔曹王李明的王妃元氏收田租很得力。所以,景升改姓為元。這是元載成功的第一個基礎。因為姓“元”,他攀上了在唐朝做高官的基礎條件——好門第。

元載從不知本姓的草根到大唐宰相之路,其成功有六步

有了好門第,還要有能力。但能力高低,確實由領導說了算的。

因為皇帝好道家,元載儒道兼通下,就對道家事務比較上心。功夫不負有心人,皇帝的愛好就是自己愛好。假如玄宗喜歡蹴鞠,元載提前做回“高球”其實也不是不可能的。

742年,在加考老莊內容的科舉考試中,元載獲得了成功,授命擔任新平縣尉等職。可以說,領導愛好成為元載成功的第二個基礎。

但這些其實都是“走歪路”,要想真的成功,還是要有能力的。元載的能力就是基層事務比較熟悉。例如元載的基層工作就是審案,之後進入財政領域,從而認識了一些財政改革專家,在日後成功後加以利用、提拔形成一黨。當自己失敗後,又利用他們的崛起從而為自己翻案成功。這就是他成功的第三點:有自己的本領,並提拔有能力的人做朋友。

正如上文“元載崛起:王毓秀背後的太原王氏與王忠嗣”一文所說的那樣,正是因為元載娶了王毓秀,至於怎麼娶的除了傳說外就是傳說了。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如果沒有好的情商,是不可能“降服”王毓秀這樣高門豪族的悍婦的。

因為歷史沒有記載,有的基本都是傳說。在此時,劇作家們就可以展開自己的才智,將所有“宮鬥劇”“三角戲”裡的橋段用上。反正,我很服氣,我是沒元載的能耐。其實,這些對於歷史沒有什麼傷害,劇作家們在此處用力才是正途。《長安十二時辰》的做法就很好,編了一個懸疑案件,讓他們之間相識、相愛到結婚。填補了歷史的想象的空間。

"

《長安十二時辰》這部連續劇確實不錯,雖然所有人都知道主要梗概是編造的,只是藉助“歷史人物”在說一個懸疑故事而已。總體上看,元載是一位小人,但他卻有著自己的夢想。為了擺脫社會底層的地位,小人物不擇手段地上升,這很像《紅與黑》中的於連。儘管我們看過原著也沒看過影視劇。

但沒見過豬,總知道有豬吧。不好意思,我想插諢打科一下,改變下文風。不太習慣,插的也許不是地方。您見諒。閒言少敘,書歸正傳。

(1)歷史與藝術

《長安十二時辰》這部電視劇雖然後期情節有些拖沓,但總體上非常不錯。特別是元載這個人的塑造。最難能可貴的是,在目前有些影視劇為了出奇、出彩,經常對一些歷史負面人物過度拔高的現象,在此劇中並沒有出現。

要知道,這部影視劇乃是部純小說,編造歷史其實更容易讓人認同。不像有些雖然編造歷史,卻非要打著“歷史正劇”“歷史真實”“新式教科書”的旗號。

元載從不知本姓的草根到大唐宰相之路,其成功有六步

歷史對元載及其妻子王毓秀的評價是奸臣貪官和悍婦。我非常同意這句話:藝術不是歷史,藝術是藝術,歷史歸歷史。

但我非常不同意:因為藝術不是歷史,藝術就可以肆意描摹歷史,用藝術去幹擾歷史,從而為自己的目的賺取好處。

《長安十二時辰》這部連續劇好就好在:對歷史人物的“藝術塑造”並沒有好惡,基本符合對相關歷史人物地評價。是在歷史評價之上,用歷史評價去為藝術服務。例如“右相”林九郎(李林甫)在本劇中的形象仍然是:權術高明、心很毒辣,但面臨一些大事時卻不糊塗,基本符合傳統歷史觀。

在這部影視劇中,歷史和藝術各行其道,基本沒有出現互相干擾的情況。作為一名歷史愛好者,我非常滿意。我甚至相信:劇中的元載活脫脫地就是為歷史中的元載的生平空白處給予了填充。

(2)元載從拖油瓶到到宰相路上的成功,“於連式”式崛起

元載的出身並不高,甚至他到底姓啥,也莫衷一是。元載乃是百姓俗稱的“拖油瓶”。他的繼父姓景,因為景升為李隆基的叔叔曹王李明的王妃元氏收田租很得力。所以,景升改姓為元。這是元載成功的第一個基礎。因為姓“元”,他攀上了在唐朝做高官的基礎條件——好門第。

元載從不知本姓的草根到大唐宰相之路,其成功有六步

有了好門第,還要有能力。但能力高低,確實由領導說了算的。

因為皇帝好道家,元載儒道兼通下,就對道家事務比較上心。功夫不負有心人,皇帝的愛好就是自己愛好。假如玄宗喜歡蹴鞠,元載提前做回“高球”其實也不是不可能的。

742年,在加考老莊內容的科舉考試中,元載獲得了成功,授命擔任新平縣尉等職。可以說,領導愛好成為元載成功的第二個基礎。

但這些其實都是“走歪路”,要想真的成功,還是要有能力的。元載的能力就是基層事務比較熟悉。例如元載的基層工作就是審案,之後進入財政領域,從而認識了一些財政改革專家,在日後成功後加以利用、提拔形成一黨。當自己失敗後,又利用他們的崛起從而為自己翻案成功。這就是他成功的第三點:有自己的本領,並提拔有能力的人做朋友。

正如上文“元載崛起:王毓秀背後的太原王氏與王忠嗣”一文所說的那樣,正是因為元載娶了王毓秀,至於怎麼娶的除了傳說外就是傳說了。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如果沒有好的情商,是不可能“降服”王毓秀這樣高門豪族的悍婦的。

因為歷史沒有記載,有的基本都是傳說。在此時,劇作家們就可以展開自己的才智,將所有“宮鬥劇”“三角戲”裡的橋段用上。反正,我很服氣,我是沒元載的能耐。其實,這些對於歷史沒有什麼傷害,劇作家們在此處用力才是正途。《長安十二時辰》的做法就很好,編了一個懸疑案件,讓他們之間相識、相愛到結婚。填補了歷史的想象的空間。

元載從不知本姓的草根到大唐宰相之路,其成功有六步

因為與王毓秀結婚,元載成功的最雄厚的基礎就形成了。一句話就是:元載的高情商,使其進入“五姓七族”超級權力關係網中。結果越走越高,結交到了大宦官李輔國。這是他成功地第四個、第五個基礎。

之後,就差崛起的機會了(這是第六步)。機會終於來臨。它就是給我們歷史與民族帶去災難的“安史之亂”。

(3)戰亂讓元載的能力得到展現

在《長安十二時辰》中,元載一出場就是大理寺評事,這個沒問題。但其前後,元載還擔任過不少職務。天寶元年(742年)科考成功後,元載被授為邠州新平(今陝西彬縣)縣尉(從九品上)、黔中監選使判官(正九品上)、大理評事(從八品下)、東都留守司判官(從七品上)、大理司直(從六品上)等職位。

這些職位都屬於司法類職務,可見,元載對於法律事務非常熟悉。但其品級屬於逐級上升。直到“安史之亂”爆發,元載、王毓秀帶著孩子們從長安逃到了江南。結果在至德元年即756年,江東採訪使李希言(李隆基的叔叔輩兒皇族成員)上奏肅宗加封元載為副使、祠部(禮部)員外郎。這個職位也屬於從六品上,但後來改為洪州(江西南昌,屬於上州)刺史。其實這些都是虛銜,只是藉以籠絡人心而已。

"

《長安十二時辰》這部連續劇確實不錯,雖然所有人都知道主要梗概是編造的,只是藉助“歷史人物”在說一個懸疑故事而已。總體上看,元載是一位小人,但他卻有著自己的夢想。為了擺脫社會底層的地位,小人物不擇手段地上升,這很像《紅與黑》中的於連。儘管我們看過原著也沒看過影視劇。

但沒見過豬,總知道有豬吧。不好意思,我想插諢打科一下,改變下文風。不太習慣,插的也許不是地方。您見諒。閒言少敘,書歸正傳。

(1)歷史與藝術

《長安十二時辰》這部電視劇雖然後期情節有些拖沓,但總體上非常不錯。特別是元載這個人的塑造。最難能可貴的是,在目前有些影視劇為了出奇、出彩,經常對一些歷史負面人物過度拔高的現象,在此劇中並沒有出現。

要知道,這部影視劇乃是部純小說,編造歷史其實更容易讓人認同。不像有些雖然編造歷史,卻非要打著“歷史正劇”“歷史真實”“新式教科書”的旗號。

元載從不知本姓的草根到大唐宰相之路,其成功有六步

歷史對元載及其妻子王毓秀的評價是奸臣貪官和悍婦。我非常同意這句話:藝術不是歷史,藝術是藝術,歷史歸歷史。

但我非常不同意:因為藝術不是歷史,藝術就可以肆意描摹歷史,用藝術去幹擾歷史,從而為自己的目的賺取好處。

《長安十二時辰》這部連續劇好就好在:對歷史人物的“藝術塑造”並沒有好惡,基本符合對相關歷史人物地評價。是在歷史評價之上,用歷史評價去為藝術服務。例如“右相”林九郎(李林甫)在本劇中的形象仍然是:權術高明、心很毒辣,但面臨一些大事時卻不糊塗,基本符合傳統歷史觀。

在這部影視劇中,歷史和藝術各行其道,基本沒有出現互相干擾的情況。作為一名歷史愛好者,我非常滿意。我甚至相信:劇中的元載活脫脫地就是為歷史中的元載的生平空白處給予了填充。

(2)元載從拖油瓶到到宰相路上的成功,“於連式”式崛起

元載的出身並不高,甚至他到底姓啥,也莫衷一是。元載乃是百姓俗稱的“拖油瓶”。他的繼父姓景,因為景升為李隆基的叔叔曹王李明的王妃元氏收田租很得力。所以,景升改姓為元。這是元載成功的第一個基礎。因為姓“元”,他攀上了在唐朝做高官的基礎條件——好門第。

元載從不知本姓的草根到大唐宰相之路,其成功有六步

有了好門第,還要有能力。但能力高低,確實由領導說了算的。

因為皇帝好道家,元載儒道兼通下,就對道家事務比較上心。功夫不負有心人,皇帝的愛好就是自己愛好。假如玄宗喜歡蹴鞠,元載提前做回“高球”其實也不是不可能的。

742年,在加考老莊內容的科舉考試中,元載獲得了成功,授命擔任新平縣尉等職。可以說,領導愛好成為元載成功的第二個基礎。

但這些其實都是“走歪路”,要想真的成功,還是要有能力的。元載的能力就是基層事務比較熟悉。例如元載的基層工作就是審案,之後進入財政領域,從而認識了一些財政改革專家,在日後成功後加以利用、提拔形成一黨。當自己失敗後,又利用他們的崛起從而為自己翻案成功。這就是他成功的第三點:有自己的本領,並提拔有能力的人做朋友。

正如上文“元載崛起:王毓秀背後的太原王氏與王忠嗣”一文所說的那樣,正是因為元載娶了王毓秀,至於怎麼娶的除了傳說外就是傳說了。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如果沒有好的情商,是不可能“降服”王毓秀這樣高門豪族的悍婦的。

因為歷史沒有記載,有的基本都是傳說。在此時,劇作家們就可以展開自己的才智,將所有“宮鬥劇”“三角戲”裡的橋段用上。反正,我很服氣,我是沒元載的能耐。其實,這些對於歷史沒有什麼傷害,劇作家們在此處用力才是正途。《長安十二時辰》的做法就很好,編了一個懸疑案件,讓他們之間相識、相愛到結婚。填補了歷史的想象的空間。

元載從不知本姓的草根到大唐宰相之路,其成功有六步

因為與王毓秀結婚,元載成功的最雄厚的基礎就形成了。一句話就是:元載的高情商,使其進入“五姓七族”超級權力關係網中。結果越走越高,結交到了大宦官李輔國。這是他成功地第四個、第五個基礎。

之後,就差崛起的機會了(這是第六步)。機會終於來臨。它就是給我們歷史與民族帶去災難的“安史之亂”。

(3)戰亂讓元載的能力得到展現

在《長安十二時辰》中,元載一出場就是大理寺評事,這個沒問題。但其前後,元載還擔任過不少職務。天寶元年(742年)科考成功後,元載被授為邠州新平(今陝西彬縣)縣尉(從九品上)、黔中監選使判官(正九品上)、大理評事(從八品下)、東都留守司判官(從七品上)、大理司直(從六品上)等職位。

這些職位都屬於司法類職務,可見,元載對於法律事務非常熟悉。但其品級屬於逐級上升。直到“安史之亂”爆發,元載、王毓秀帶著孩子們從長安逃到了江南。結果在至德元年即756年,江東採訪使李希言(李隆基的叔叔輩兒皇族成員)上奏肅宗加封元載為副使、祠部(禮部)員外郎。這個職位也屬於從六品上,但後來改為洪州(江西南昌,屬於上州)刺史。其實這些都是虛銜,只是藉以籠絡人心而已。

元載從不知本姓的草根到大唐宰相之路,其成功有六步

757年11月14日,長安被收復,其後被改任為度支郎中(從五品上)。可以說從這時起,元載被正式任命為主管財政的官員。在江南,他的任務主要是籌集糧草為北方戰爭做準備。之後,又不斷地加官,如江淮轉運使、御史中丞等。761年,元載回到長安任正四品下的戶部侍郎,加度支使、諸道轉運使等職。

這時,元載就和李輔國攀上了親。作為一名太監,李輔國利用自己的權勢竟然娶了老婆,他的老婆姓元。元載立刻與其攀上了親。加上元載是太原王氏家族的女婿,自然被高看一眼。二人你來我往非常情投意合。

在元載請求下,李輔國在762年請求肅宗皇帝讓其擔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可以說,從這時起,元載成為大唐宰相,直到幾乎滿門被殺為止。

777年,擔任宰相長達15年的元載與王毓秀、三個兒子一起被殺。

"

《長安十二時辰》這部連續劇確實不錯,雖然所有人都知道主要梗概是編造的,只是藉助“歷史人物”在說一個懸疑故事而已。總體上看,元載是一位小人,但他卻有著自己的夢想。為了擺脫社會底層的地位,小人物不擇手段地上升,這很像《紅與黑》中的於連。儘管我們看過原著也沒看過影視劇。

但沒見過豬,總知道有豬吧。不好意思,我想插諢打科一下,改變下文風。不太習慣,插的也許不是地方。您見諒。閒言少敘,書歸正傳。

(1)歷史與藝術

《長安十二時辰》這部電視劇雖然後期情節有些拖沓,但總體上非常不錯。特別是元載這個人的塑造。最難能可貴的是,在目前有些影視劇為了出奇、出彩,經常對一些歷史負面人物過度拔高的現象,在此劇中並沒有出現。

要知道,這部影視劇乃是部純小說,編造歷史其實更容易讓人認同。不像有些雖然編造歷史,卻非要打著“歷史正劇”“歷史真實”“新式教科書”的旗號。

元載從不知本姓的草根到大唐宰相之路,其成功有六步

歷史對元載及其妻子王毓秀的評價是奸臣貪官和悍婦。我非常同意這句話:藝術不是歷史,藝術是藝術,歷史歸歷史。

但我非常不同意:因為藝術不是歷史,藝術就可以肆意描摹歷史,用藝術去幹擾歷史,從而為自己的目的賺取好處。

《長安十二時辰》這部連續劇好就好在:對歷史人物的“藝術塑造”並沒有好惡,基本符合對相關歷史人物地評價。是在歷史評價之上,用歷史評價去為藝術服務。例如“右相”林九郎(李林甫)在本劇中的形象仍然是:權術高明、心很毒辣,但面臨一些大事時卻不糊塗,基本符合傳統歷史觀。

在這部影視劇中,歷史和藝術各行其道,基本沒有出現互相干擾的情況。作為一名歷史愛好者,我非常滿意。我甚至相信:劇中的元載活脫脫地就是為歷史中的元載的生平空白處給予了填充。

(2)元載從拖油瓶到到宰相路上的成功,“於連式”式崛起

元載的出身並不高,甚至他到底姓啥,也莫衷一是。元載乃是百姓俗稱的“拖油瓶”。他的繼父姓景,因為景升為李隆基的叔叔曹王李明的王妃元氏收田租很得力。所以,景升改姓為元。這是元載成功的第一個基礎。因為姓“元”,他攀上了在唐朝做高官的基礎條件——好門第。

元載從不知本姓的草根到大唐宰相之路,其成功有六步

有了好門第,還要有能力。但能力高低,確實由領導說了算的。

因為皇帝好道家,元載儒道兼通下,就對道家事務比較上心。功夫不負有心人,皇帝的愛好就是自己愛好。假如玄宗喜歡蹴鞠,元載提前做回“高球”其實也不是不可能的。

742年,在加考老莊內容的科舉考試中,元載獲得了成功,授命擔任新平縣尉等職。可以說,領導愛好成為元載成功的第二個基礎。

但這些其實都是“走歪路”,要想真的成功,還是要有能力的。元載的能力就是基層事務比較熟悉。例如元載的基層工作就是審案,之後進入財政領域,從而認識了一些財政改革專家,在日後成功後加以利用、提拔形成一黨。當自己失敗後,又利用他們的崛起從而為自己翻案成功。這就是他成功的第三點:有自己的本領,並提拔有能力的人做朋友。

正如上文“元載崛起:王毓秀背後的太原王氏與王忠嗣”一文所說的那樣,正是因為元載娶了王毓秀,至於怎麼娶的除了傳說外就是傳說了。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如果沒有好的情商,是不可能“降服”王毓秀這樣高門豪族的悍婦的。

因為歷史沒有記載,有的基本都是傳說。在此時,劇作家們就可以展開自己的才智,將所有“宮鬥劇”“三角戲”裡的橋段用上。反正,我很服氣,我是沒元載的能耐。其實,這些對於歷史沒有什麼傷害,劇作家們在此處用力才是正途。《長安十二時辰》的做法就很好,編了一個懸疑案件,讓他們之間相識、相愛到結婚。填補了歷史的想象的空間。

元載從不知本姓的草根到大唐宰相之路,其成功有六步

因為與王毓秀結婚,元載成功的最雄厚的基礎就形成了。一句話就是:元載的高情商,使其進入“五姓七族”超級權力關係網中。結果越走越高,結交到了大宦官李輔國。這是他成功地第四個、第五個基礎。

之後,就差崛起的機會了(這是第六步)。機會終於來臨。它就是給我們歷史與民族帶去災難的“安史之亂”。

(3)戰亂讓元載的能力得到展現

在《長安十二時辰》中,元載一出場就是大理寺評事,這個沒問題。但其前後,元載還擔任過不少職務。天寶元年(742年)科考成功後,元載被授為邠州新平(今陝西彬縣)縣尉(從九品上)、黔中監選使判官(正九品上)、大理評事(從八品下)、東都留守司判官(從七品上)、大理司直(從六品上)等職位。

這些職位都屬於司法類職務,可見,元載對於法律事務非常熟悉。但其品級屬於逐級上升。直到“安史之亂”爆發,元載、王毓秀帶著孩子們從長安逃到了江南。結果在至德元年即756年,江東採訪使李希言(李隆基的叔叔輩兒皇族成員)上奏肅宗加封元載為副使、祠部(禮部)員外郎。這個職位也屬於從六品上,但後來改為洪州(江西南昌,屬於上州)刺史。其實這些都是虛銜,只是藉以籠絡人心而已。

元載從不知本姓的草根到大唐宰相之路,其成功有六步

757年11月14日,長安被收復,其後被改任為度支郎中(從五品上)。可以說從這時起,元載被正式任命為主管財政的官員。在江南,他的任務主要是籌集糧草為北方戰爭做準備。之後,又不斷地加官,如江淮轉運使、御史中丞等。761年,元載回到長安任正四品下的戶部侍郎,加度支使、諸道轉運使等職。

這時,元載就和李輔國攀上了親。作為一名太監,李輔國利用自己的權勢竟然娶了老婆,他的老婆姓元。元載立刻與其攀上了親。加上元載是太原王氏家族的女婿,自然被高看一眼。二人你來我往非常情投意合。

在元載請求下,李輔國在762年請求肅宗皇帝讓其擔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可以說,從這時起,元載成為大唐宰相,直到幾乎滿門被殺為止。

777年,擔任宰相長達15年的元載與王毓秀、三個兒子一起被殺。

元載從不知本姓的草根到大唐宰相之路,其成功有六步

元載比李林甫幸運之處在於,元載有一批被其提拔、並引為友人的財務稅收高手,例如楊炎。他們雖然因元載被殺多被流放,但沒過兩三年又因財政緊張,唐朝急需人才而再次受到重用。藉此,元載反而經歷了由奸臣到忠臣的歷程。

元載崛起:王毓秀背後的太原王氏與王忠嗣

唐朝權相元載貪胡椒70噸,在明錦衣衛面前是拿不出手的

他們與安祿山同族同姓,卻盡忠大唐289年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