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三百首詳解(二)

鹿柴(zhài)

唐代:王維

唐詩三百首詳解(二)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譯文

幽靜的山谷裡看不見人,只能聽到那說話的聲音。

落日的影暈映入了深林,又照在青苔上景色宜人。

註釋

鹿柴(zhài):王維輞川別墅之一(在今陝西省藍田縣西南)。柴:通“寨”、“砦”,用樹木圍成的柵欄。

但:只。

返景(yǐng):同“返影”,太陽將落時通過雲彩反射的陽光。

復:又。

照:照耀(著)。

英文譯文(有英文譯文的小編會整理髮布)

Quiet valley did not see anyone,

Can only hear the voice.

The afterglow of the setting sun in the deep forest,

As in the moss and pleasant scenery.

創作背景

唐天寶年間,王維在終南山下購置輞川別業。鹿柴是王維在輞川別業的勝景之一。輞川有勝景二十處,王維和他的好友裴迪逐處作詩,編為《輞川集》,這首詩是其中的第五首。

竹裡館

唐代:王維

唐詩三百首詳解(二)

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譯文

獨自閒坐幽靜竹林,時而彈琴時而長嘯。

密林之中何人知曉我在這裡?只有一輪明月靜靜與我相伴。

註釋

⑴竹裡館:輞川別墅勝景之一,房屋周圍有竹林,故名。

⑵幽篁(huáng):幽深的竹林。

⑶嘯(xiào):嘬口發出長而清脆的聲音,類似於打口哨。

⑷深林:指“幽篁”。

⑸相照:與“獨坐”相應,意思是說,左右無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來相照。

⑹長嘯:撮口而呼,這裡指吟詠、歌唱。古代一些超逸之士常用來抒發感情。魏晉名士稱吹口哨為嘯。

創作背景

《竹裡館》當作於王維晚年隱居藍田輞川時期。王維早年信奉佛教,思想超脫,加之仕途坎坷,四十歲以後就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正如他自己所說:“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因而常常獨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之中,彈著古琴以抒寂寞的情懷。詩人是在意興清幽、心靈澄淨的狀態下與竹林、明月本身所具有的清幽澄淨的屬性悠然相會,而命筆成篇的。

送別 / 山中送別 / 送友

唐代:王維

唐詩三百首詳解(二)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明年 一作:年年)

譯文

在深山中送走了好友,夕陽落下把柴門半掩。

春草到明年催生新綠,朋友啊你能不能回還?

註釋

⑴掩:關閉。柴扉:柴門。

⑵明年:一作“年年”。

⑶王孫:貴族的子孫,這裡指送別的友人。

問劉十九

唐代:白居易

唐詩三百首詳解(二)

綠蟻新醅(pēi)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韻譯

新釀的米酒,色綠香濃;小小紅泥爐,燒得殷紅。

天快黑了,大雪將要來。能否共飲一杯?朋友!

意譯

我家新釀的米酒還未過濾,酒面上泛起一層綠泡,香氣撲鼻。用紅泥燒製成的燙酒用的小火爐也已準備好了。

天色陰沉,看樣子晚上即將要下雪,能否留下與我共飲一杯?

註釋

①劉十九:白居易留下的詩作中,提到劉十九的不多,僅兩首。但提到劉二十八、二十八使君的,就很多了。劉二十八就是劉禹錫。劉十九乃其堂兄劉禹銅,系洛陽一富商,與白居易常有應酬。

②綠蟻:指浮在新釀的沒有過濾的米酒上的綠色泡沫。醅(pēi):釀造。

綠蟻新醅酒:酒是新釀的酒。新釀酒未濾清時,酒面浮起酒渣,色微綠,細如蟻,稱為“綠蟻”。

③雪:下雪,這裡作動詞用。

④無:表示疑問的語氣詞,相當於“麼”或“嗎”。

創作背景

  《問劉十九》乃白居易晚年隱居洛陽,“天晚欲雪,思念舊人”時所作。劉十九是作者在江州時的朋友,作者另有《劉十九同宿》詩,說他是嵩陽處士。也有人認為此詩作於元和十二年(817年),但詩人時任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馬,不可能邀約洛陽故舊對飲。

哥舒歌

唐詩三百首詳解(二)

唐代:西鄙人(西鄙人,意為西北邊境人,相傳為唐代五言民歌《哥舒歌》的作者。這首民歌通過對隴右節度使哥舒翰的歌頌,表達了各族人民對和平生活的嚮往,平樸自然,雄渾粗獷,流傳至今。)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帶刀。

至今窺牧馬,不敢過臨洮。

譯文

黑夜裡北斗七星掛得高高,哥舒翰勇猛守邊夜帶寶刀。

吐蕃族至今牧馬只敢遠望,他們再不敢南來越過臨洮。

註釋

⑴哥舒:指哥舒翰,是唐玄宗的大將,突厥族哥舒部的後裔。哥舒是以部落名稱作為姓氏。《全唐詩》題下注:“天寶中,哥舒翰為安西節度使,控地數千裡,甚著威令,故西鄙人歌此。”

⑵北斗七星:大熊座的一部分。

⑶窺:竊伺。牧馬:指吐蕃越境放牧,指侵擾活動。

⑷臨洮:今甘肅省洮河邊的岷縣。一說今甘肅省臨潭縣。秦築長城西起於此。

英文譯文

The night the Big Dipper hung high; the night with the sword and keep the edge Gosuha.

So far the Tibetan people horse only dare to look at; they dared not come across southern Lintao.

創作背景

  這首詩大約是在唐玄宗天寶十二載(753年)哥舒翰領兵大破突厥後西北人民為歌頌其戰功而作。哥舒翰原是身兼幾個節度使的名將王忠嗣的部下,唐玄宗天寶六載(747年),因為王忠嗣被誣陷革職,玄宗命哥舒翰為隴右節度使。隴右節度使的設置就是為了防禦吐蕃的,治所在都州(今青海省樂都縣)。哥舒翰在對吐蕃的戰爭中是有體現唐玄宗驕奢好戰的一面的;有的戰爭則是屬於抵禦吐蕃侵擾的。由於哥舒翰多次擊退吐蕃侵擾,改變了邊境的局面,致使“吐蕃屏足不敢近青海”,總體上起到了安定邊境,保護人民生活、生產的作用。因而,當時就有民謠說:“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帶刀。吐蕃總殺卻,更築兩重壕。”這裡的《哥舒歌》,很可能是在這首民歌基礎上加工過的作品。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