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被唐玄宗冤殺的著名名將,敵人稱他為山地作戰之神

唐朝 唐玄宗 高仙芝 安祿山 楊國忠 王浩田1 2018-12-04

高仙芝,高句麗人。姿容俊美,長於騎射,勇猛果敢。幼時隨父入唐。其父高舍雞投軍安西,參軍卒做起,後立軍官,官至諸衛將軍。他自少年時代就隨父親至安西參軍,因父功獲授遊擊將軍,二十多歲就拜將軍,軍職與父親適當。他在節度使田仁琬手下做事時,並沒有取得重用。四鎮節度使夫蒙靈察很賞識他,屢次加以提拔,至開元末年,高仙芝已升任為安西副都護,四鎮都知戎馬使。

他是被唐玄宗冤殺的著名名將,敵人稱他為山地作戰之神

唐朝在西域的屬國小勃律國國王因貪圖吐蕃的金銀珠寶和公主,投入唐朝的宿敵吐蕃陣營,阻撓驛路,致使西域二十多個城邦國家無法向唐朝進貢。田仁琬、夫蒙靈察等人多次派兵征討,均無功而返。最終,唐玄宗特命高仙芝為行營節度使,率萬餘唐兵前去攻伐小勃律。高仙芝治軍有方,兵分三路,三個多月千里行軍,不管水急流變,冒險涉過婆勒川,一舉攻下駐有千餘吐蕃精兵的連雲堡(今阿富汗境內),隨後,一路狂攆,又斬五千多首級,生俘千餘人,得快馬千匹,軍資器械數不勝數。

自己親身率兵行進冰川巨谷,直攻小勃律國都(今巴基斯坦境內),神兵神將一般,盡俘小勃律國王及吐蕃公主一班王公貴族。很快,朝廷下表,授高仙芝鴻臚卿、攝御史中丞、為四鎮節度使。唐朝節度使集地方軍政權力於一身,且“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尋釁殺幾個屬下將軍根本不是什麼大事。

他是被唐玄宗冤殺的著名名將,敵人稱他為山地作戰之神

爾後,高仙芝一帆風順。他又於天寶九年(749年)率大軍征伐親附吐蕃的石國(今巴基斯坦北部),大獲全勝,俘其國王而歸。兩番征伐,使唐朝在中亞地區的聲威到達高峰,也使高仙芝自己的威名響震西域,連吐蕃和大食帝國也稱譽這位唐朝大將為“山地作戰之神”。唐朝拜高仙芝為開府儀同三司、右羽林大將軍。

天寶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初九,安祿山以征伐楊國忠為名,從范陽(今北京城西南)發兵15萬,聲稱20萬,南下反唐,向洛陽、長安(今西安)進攻(拜見范陽起兵)。中原已多年沒有戰事,很多郡縣無兵可用,毫無應變準備。地方官吏聞叛軍將至,或棄城逃跑,或開門出迎。叛軍長驅南下,幾乎沒有遭到什麼抵抗,很快佔據了黃河以北大部分地區。唐玄宗驚慌,唐玄宗在派出封常清東討叛軍之後,又以榮王李琬為元帥,高仙芝為副元帥,統率飛騎、彍騎及朔方等兵,又出禁中錢招募了關輔新兵,計五萬人。十二月一日,高仙芝從長安動身,玄宗親身在勤政樓為榮王、高仙芝舉行宴會,又到望春亭為他們送別,並命邊令誠為監軍。

他是被唐玄宗冤殺的著名名將,敵人稱他為山地作戰之神

安祿山叛軍敏捷迫臨東都,把封常清軍打得丟盔棄甲,潰不成軍,難堪逃往陝郡。不久前曾誇口的封常清這才認識到叛軍勢不可擋,勸高仙芝退守潼關,以阻撓叛軍西進。高仙芝依從了封常清的主張,匆促翻開太原倉,把庫中的繒布全部分賜給將士,放火焚燒了庫房,率兵向潼關方面撤離,半途被叛軍追及,官軍一觸即潰,官軍退入潼關後,高仙芝立刻整理部隊,繕修守備,士氣也逐漸振作起來。叛軍前鋒很快兵臨關下,攻關不下,只得退走。

潼關是長安的東大門,潼關以西,長安已無險可守。官軍把守潼關,完全能阻撓叛軍西進關中,高仙芝退守潼關的戰略決策是非常正確的。可是,監軍邊令誠常常以私家相請託,遭到高仙芝的回絕,因此懷恨在心。在他入朝奏事時,具言仙芝、常清的所謂逗留橈敗的情狀,並誣奏高仙芝“盜減軍士糧賜”。昏庸的玄宗相信宦官的一面之詞,誤以為真,非常惱怒,敕令將二人處以死刑。

十二月十八日,邊令誠手持敕書到了潼關,先殺了封常清,暴屍於蘆葦之上。這時高仙芝剛好回到廳上,邊令誠調來一百多名陌刀手作為侍衛,然後來到廳上宣告了高仙芝的罪行,並處以斬首。仙芝聽了感到非常委屈,竭力分辯論:“我遇敵而退,死則宜矣。今上戴天,下履地,謂我盜減糧賜則誣也。”他回頭對麾下說:“我募若輩,本欲破賊取重賞,而賊勢方銳,故拖延至此,亦以固關也。我有罪,若輩可言;不爾,當呼枉。”所以軍中遂異口同聲,高呼“枉!”其聲驚天動地。儘管如此,不以全局為重,執意以私害公的邊令誠並不管忌這些,高仙芝總算死於他的屠刀之下。

他是被唐玄宗冤殺的著名名將,敵人稱他為山地作戰之神

高仙芝是唐玄宗時期的聞名軍事將領。他鎮守安西,為保護唐西陲的安全作出了奉獻。他退守潼關,暫避敵鋒的戰略有利於阻撓叛軍西進長安。但由於宦官的誣害,唐玄宗的偏聽偏信,遂致身死,令人惋惜。

高明的山地行軍藝術。中外戰役中,不乏超卓的山地行軍,如漢尼拔、拿破崙、蘇沃洛夫等西方名將都有過相似的壯舉。但縱觀中外名將,可以在帕米爾高原那種極為惡劣的環境下,統率大軍兩次完美地完結行軍使命的,只要高仙芝一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