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
"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文/老張在路上

01

開元二十五年(737年)唐玄宗李隆基後宮發生了一件大事,這件事同大唐王朝未來的命運息息相關,那就是李隆基的武惠妃去世了。

武惠妃是玄宗此時最為寵愛的妃子,在宮中的禮遇等同於皇后,她的兒子是壽王李瑁。

時間再往上數三年,開元二十二年七月,唐玄宗的女兒咸宜公主在洛陽舉行婚禮,在這次婚禮的來賓中,有一位15歲的姓楊的少女,也應邀參加。咸宜公主胞弟壽王李瑁在姐姐的婚禮上,對這位姓楊的少女一見鍾情,唐玄宗在武惠妃的要求下當年就下詔冊立她為壽王妃。婚後,兩人十分恩愛。這時唐玄宗並沒有見到這位姓楊的兒媳。

"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文/老張在路上

01

開元二十五年(737年)唐玄宗李隆基後宮發生了一件大事,這件事同大唐王朝未來的命運息息相關,那就是李隆基的武惠妃去世了。

武惠妃是玄宗此時最為寵愛的妃子,在宮中的禮遇等同於皇后,她的兒子是壽王李瑁。

時間再往上數三年,開元二十二年七月,唐玄宗的女兒咸宜公主在洛陽舉行婚禮,在這次婚禮的來賓中,有一位15歲的姓楊的少女,也應邀參加。咸宜公主胞弟壽王李瑁在姐姐的婚禮上,對這位姓楊的少女一見鍾情,唐玄宗在武惠妃的要求下當年就下詔冊立她為壽王妃。婚後,兩人十分恩愛。這時唐玄宗並沒有見到這位姓楊的兒媳。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這位姓楊的少女,姿質豐豔,善歌舞,通音律,後來成為唐代宮廷音樂家、舞蹈家。她就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楊玉環。

武惠妃去世後,唐玄宗因為愛妃去世鬱鬱寡歡,當時後宮數千妃嬪,卻沒有一個讓他可心可意的,有人進言楊玉環“姿質天挺,宜充掖廷”,唐玄宗就下旨將楊氏召入後宮之中。

《新唐書》卷七十六:“武惠妃薨,後廷無當帝意者。或言妃姿質天挺,宜充掖廷,遂召內禁中。”

這件事情自然給壽王李瑁以深重的傷害,但搶走愛妃的是自己的父皇,自己只能敢怒不敢言。唐朝詩人李商隱曾在詩歌《驪山有感·詠楊妃》中寫道:

驪岫飛泉泛暖香,九龍呵護玉蓮房。

平明每幸長生殿,不從金輿惟壽王。

從這首詩裡,可以看出唐玄宗搶走兒媳婦後,壽王李瑁的鬱悶和唐玄宗的尷尬。

"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文/老張在路上

01

開元二十五年(737年)唐玄宗李隆基後宮發生了一件大事,這件事同大唐王朝未來的命運息息相關,那就是李隆基的武惠妃去世了。

武惠妃是玄宗此時最為寵愛的妃子,在宮中的禮遇等同於皇后,她的兒子是壽王李瑁。

時間再往上數三年,開元二十二年七月,唐玄宗的女兒咸宜公主在洛陽舉行婚禮,在這次婚禮的來賓中,有一位15歲的姓楊的少女,也應邀參加。咸宜公主胞弟壽王李瑁在姐姐的婚禮上,對這位姓楊的少女一見鍾情,唐玄宗在武惠妃的要求下當年就下詔冊立她為壽王妃。婚後,兩人十分恩愛。這時唐玄宗並沒有見到這位姓楊的兒媳。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這位姓楊的少女,姿質豐豔,善歌舞,通音律,後來成為唐代宮廷音樂家、舞蹈家。她就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楊玉環。

武惠妃去世後,唐玄宗因為愛妃去世鬱鬱寡歡,當時後宮數千妃嬪,卻沒有一個讓他可心可意的,有人進言楊玉環“姿質天挺,宜充掖廷”,唐玄宗就下旨將楊氏召入後宮之中。

《新唐書》卷七十六:“武惠妃薨,後廷無當帝意者。或言妃姿質天挺,宜充掖廷,遂召內禁中。”

這件事情自然給壽王李瑁以深重的傷害,但搶走愛妃的是自己的父皇,自己只能敢怒不敢言。唐朝詩人李商隱曾在詩歌《驪山有感·詠楊妃》中寫道:

驪岫飛泉泛暖香,九龍呵護玉蓮房。

平明每幸長生殿,不從金輿惟壽王。

從這首詩裡,可以看出唐玄宗搶走兒媳婦後,壽王李瑁的鬱悶和唐玄宗的尷尬。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搶奪兒子王妃畢竟不是件光彩的事情,壽王李瑁雖然表面不敢說,暗地裡肯定是耿耿於懷的,所以到了開元二十八年(740年)十月,李隆基以為母親竇太后祈福的名義,敕書楊氏出家為女道士,道號“太真”。

《全唐文 卷三十五《度壽王妃為女道士敕》:“聖人用心,方悟真宰,婦女勤道,自昔罕聞。壽王瑁妃楊氏,素以端懿,作嬪藩國,雖居榮貴,每在精修。屬太后忌辰,永懷追福,以茲求度,雅志難違。用敦宏道之風,特遂由衷之請,宜度為女道士。”

楊玉環出了家成了女道士,李隆基再納為自己的妃子,就不算是搶兒子的妃子了。這樣的掩耳盜鈴的功夫大概也只有皇帝家才敢做。

《新唐書 本紀第五》:“二十八年十月甲子,幸溫泉宮。以壽王妃楊氏為道士,號太真。”

"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文/老張在路上

01

開元二十五年(737年)唐玄宗李隆基後宮發生了一件大事,這件事同大唐王朝未來的命運息息相關,那就是李隆基的武惠妃去世了。

武惠妃是玄宗此時最為寵愛的妃子,在宮中的禮遇等同於皇后,她的兒子是壽王李瑁。

時間再往上數三年,開元二十二年七月,唐玄宗的女兒咸宜公主在洛陽舉行婚禮,在這次婚禮的來賓中,有一位15歲的姓楊的少女,也應邀參加。咸宜公主胞弟壽王李瑁在姐姐的婚禮上,對這位姓楊的少女一見鍾情,唐玄宗在武惠妃的要求下當年就下詔冊立她為壽王妃。婚後,兩人十分恩愛。這時唐玄宗並沒有見到這位姓楊的兒媳。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這位姓楊的少女,姿質豐豔,善歌舞,通音律,後來成為唐代宮廷音樂家、舞蹈家。她就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楊玉環。

武惠妃去世後,唐玄宗因為愛妃去世鬱鬱寡歡,當時後宮數千妃嬪,卻沒有一個讓他可心可意的,有人進言楊玉環“姿質天挺,宜充掖廷”,唐玄宗就下旨將楊氏召入後宮之中。

《新唐書》卷七十六:“武惠妃薨,後廷無當帝意者。或言妃姿質天挺,宜充掖廷,遂召內禁中。”

這件事情自然給壽王李瑁以深重的傷害,但搶走愛妃的是自己的父皇,自己只能敢怒不敢言。唐朝詩人李商隱曾在詩歌《驪山有感·詠楊妃》中寫道:

驪岫飛泉泛暖香,九龍呵護玉蓮房。

平明每幸長生殿,不從金輿惟壽王。

從這首詩裡,可以看出唐玄宗搶走兒媳婦後,壽王李瑁的鬱悶和唐玄宗的尷尬。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搶奪兒子王妃畢竟不是件光彩的事情,壽王李瑁雖然表面不敢說,暗地裡肯定是耿耿於懷的,所以到了開元二十八年(740年)十月,李隆基以為母親竇太后祈福的名義,敕書楊氏出家為女道士,道號“太真”。

《全唐文 卷三十五《度壽王妃為女道士敕》:“聖人用心,方悟真宰,婦女勤道,自昔罕聞。壽王瑁妃楊氏,素以端懿,作嬪藩國,雖居榮貴,每在精修。屬太后忌辰,永懷追福,以茲求度,雅志難違。用敦宏道之風,特遂由衷之請,宜度為女道士。”

楊玉環出了家成了女道士,李隆基再納為自己的妃子,就不算是搶兒子的妃子了。這樣的掩耳盜鈴的功夫大概也只有皇帝家才敢做。

《新唐書 本紀第五》:“二十八年十月甲子,幸溫泉宮。以壽王妃楊氏為道士,號太真。”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又過了五年,天寶四年(745年),唐玄宗把韋昭訓的女兒冊立為壽王妃後,遂冊立楊玉環為貴妃,玄宗自廢掉王皇后就再未立後,因此楊貴妃就相當於皇后。

《資治通鑑 卷第二百一十五》:“秋,七月,壬午,冊韋昭訓女為壽王妃。八月,壬寅,冊楊太真為貴妃。”

這一年,楊玉環已經26歲。

召見冊封楊玉環時,李隆基新譜成《霓裳羽衣曲》,令樂工奏此新樂,賜楊氏以金釵鈿合,並親自插在楊氏鬢髮上。玄宗對後宮人說:“朕得楊貴妃,如得至寶也”做為一代音樂大師,李隆基又制新曲《得寶子》,讓演奏給楊貴妃聽。

"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文/老張在路上

01

開元二十五年(737年)唐玄宗李隆基後宮發生了一件大事,這件事同大唐王朝未來的命運息息相關,那就是李隆基的武惠妃去世了。

武惠妃是玄宗此時最為寵愛的妃子,在宮中的禮遇等同於皇后,她的兒子是壽王李瑁。

時間再往上數三年,開元二十二年七月,唐玄宗的女兒咸宜公主在洛陽舉行婚禮,在這次婚禮的來賓中,有一位15歲的姓楊的少女,也應邀參加。咸宜公主胞弟壽王李瑁在姐姐的婚禮上,對這位姓楊的少女一見鍾情,唐玄宗在武惠妃的要求下當年就下詔冊立她為壽王妃。婚後,兩人十分恩愛。這時唐玄宗並沒有見到這位姓楊的兒媳。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這位姓楊的少女,姿質豐豔,善歌舞,通音律,後來成為唐代宮廷音樂家、舞蹈家。她就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楊玉環。

武惠妃去世後,唐玄宗因為愛妃去世鬱鬱寡歡,當時後宮數千妃嬪,卻沒有一個讓他可心可意的,有人進言楊玉環“姿質天挺,宜充掖廷”,唐玄宗就下旨將楊氏召入後宮之中。

《新唐書》卷七十六:“武惠妃薨,後廷無當帝意者。或言妃姿質天挺,宜充掖廷,遂召內禁中。”

這件事情自然給壽王李瑁以深重的傷害,但搶走愛妃的是自己的父皇,自己只能敢怒不敢言。唐朝詩人李商隱曾在詩歌《驪山有感·詠楊妃》中寫道:

驪岫飛泉泛暖香,九龍呵護玉蓮房。

平明每幸長生殿,不從金輿惟壽王。

從這首詩裡,可以看出唐玄宗搶走兒媳婦後,壽王李瑁的鬱悶和唐玄宗的尷尬。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搶奪兒子王妃畢竟不是件光彩的事情,壽王李瑁雖然表面不敢說,暗地裡肯定是耿耿於懷的,所以到了開元二十八年(740年)十月,李隆基以為母親竇太后祈福的名義,敕書楊氏出家為女道士,道號“太真”。

《全唐文 卷三十五《度壽王妃為女道士敕》:“聖人用心,方悟真宰,婦女勤道,自昔罕聞。壽王瑁妃楊氏,素以端懿,作嬪藩國,雖居榮貴,每在精修。屬太后忌辰,永懷追福,以茲求度,雅志難違。用敦宏道之風,特遂由衷之請,宜度為女道士。”

楊玉環出了家成了女道士,李隆基再納為自己的妃子,就不算是搶兒子的妃子了。這樣的掩耳盜鈴的功夫大概也只有皇帝家才敢做。

《新唐書 本紀第五》:“二十八年十月甲子,幸溫泉宮。以壽王妃楊氏為道士,號太真。”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又過了五年,天寶四年(745年),唐玄宗把韋昭訓的女兒冊立為壽王妃後,遂冊立楊玉環為貴妃,玄宗自廢掉王皇后就再未立後,因此楊貴妃就相當於皇后。

《資治通鑑 卷第二百一十五》:“秋,七月,壬午,冊韋昭訓女為壽王妃。八月,壬寅,冊楊太真為貴妃。”

這一年,楊玉環已經26歲。

召見冊封楊玉環時,李隆基新譜成《霓裳羽衣曲》,令樂工奏此新樂,賜楊氏以金釵鈿合,並親自插在楊氏鬢髮上。玄宗對後宮人說:“朕得楊貴妃,如得至寶也”做為一代音樂大師,李隆基又制新曲《得寶子》,讓演奏給楊貴妃聽。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大臣張祜有感於此事,寫《華清宮》詩紀之:

天闕沉沉夜未央,碧雲仙曲舞霓裳。

一聲玉笛向空盡,月滿驪山宮漏長。

楊玉環在藝術上並不比李隆基差多少,她是有唐一代,甚至是中國古代后妃中最有才華的舞蹈藝術家。在聽了宮廷樂隊演奏了皇上新譜的《霓裳羽衣曲》後,她深有觸動,把這個大麴編排成舞蹈《霓裳羽衣舞》,從此,這個舞蹈成為中國古代舞蹈藝術的傑作,沒有之一。

"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文/老張在路上

01

開元二十五年(737年)唐玄宗李隆基後宮發生了一件大事,這件事同大唐王朝未來的命運息息相關,那就是李隆基的武惠妃去世了。

武惠妃是玄宗此時最為寵愛的妃子,在宮中的禮遇等同於皇后,她的兒子是壽王李瑁。

時間再往上數三年,開元二十二年七月,唐玄宗的女兒咸宜公主在洛陽舉行婚禮,在這次婚禮的來賓中,有一位15歲的姓楊的少女,也應邀參加。咸宜公主胞弟壽王李瑁在姐姐的婚禮上,對這位姓楊的少女一見鍾情,唐玄宗在武惠妃的要求下當年就下詔冊立她為壽王妃。婚後,兩人十分恩愛。這時唐玄宗並沒有見到這位姓楊的兒媳。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這位姓楊的少女,姿質豐豔,善歌舞,通音律,後來成為唐代宮廷音樂家、舞蹈家。她就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楊玉環。

武惠妃去世後,唐玄宗因為愛妃去世鬱鬱寡歡,當時後宮數千妃嬪,卻沒有一個讓他可心可意的,有人進言楊玉環“姿質天挺,宜充掖廷”,唐玄宗就下旨將楊氏召入後宮之中。

《新唐書》卷七十六:“武惠妃薨,後廷無當帝意者。或言妃姿質天挺,宜充掖廷,遂召內禁中。”

這件事情自然給壽王李瑁以深重的傷害,但搶走愛妃的是自己的父皇,自己只能敢怒不敢言。唐朝詩人李商隱曾在詩歌《驪山有感·詠楊妃》中寫道:

驪岫飛泉泛暖香,九龍呵護玉蓮房。

平明每幸長生殿,不從金輿惟壽王。

從這首詩裡,可以看出唐玄宗搶走兒媳婦後,壽王李瑁的鬱悶和唐玄宗的尷尬。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搶奪兒子王妃畢竟不是件光彩的事情,壽王李瑁雖然表面不敢說,暗地裡肯定是耿耿於懷的,所以到了開元二十八年(740年)十月,李隆基以為母親竇太后祈福的名義,敕書楊氏出家為女道士,道號“太真”。

《全唐文 卷三十五《度壽王妃為女道士敕》:“聖人用心,方悟真宰,婦女勤道,自昔罕聞。壽王瑁妃楊氏,素以端懿,作嬪藩國,雖居榮貴,每在精修。屬太后忌辰,永懷追福,以茲求度,雅志難違。用敦宏道之風,特遂由衷之請,宜度為女道士。”

楊玉環出了家成了女道士,李隆基再納為自己的妃子,就不算是搶兒子的妃子了。這樣的掩耳盜鈴的功夫大概也只有皇帝家才敢做。

《新唐書 本紀第五》:“二十八年十月甲子,幸溫泉宮。以壽王妃楊氏為道士,號太真。”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又過了五年,天寶四年(745年),唐玄宗把韋昭訓的女兒冊立為壽王妃後,遂冊立楊玉環為貴妃,玄宗自廢掉王皇后就再未立後,因此楊貴妃就相當於皇后。

《資治通鑑 卷第二百一十五》:“秋,七月,壬午,冊韋昭訓女為壽王妃。八月,壬寅,冊楊太真為貴妃。”

這一年,楊玉環已經26歲。

召見冊封楊玉環時,李隆基新譜成《霓裳羽衣曲》,令樂工奏此新樂,賜楊氏以金釵鈿合,並親自插在楊氏鬢髮上。玄宗對後宮人說:“朕得楊貴妃,如得至寶也”做為一代音樂大師,李隆基又制新曲《得寶子》,讓演奏給楊貴妃聽。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大臣張祜有感於此事,寫《華清宮》詩紀之:

天闕沉沉夜未央,碧雲仙曲舞霓裳。

一聲玉笛向空盡,月滿驪山宮漏長。

楊玉環在藝術上並不比李隆基差多少,她是有唐一代,甚至是中國古代后妃中最有才華的舞蹈藝術家。在聽了宮廷樂隊演奏了皇上新譜的《霓裳羽衣曲》後,她深有觸動,把這個大麴編排成舞蹈《霓裳羽衣舞》,從此,這個舞蹈成為中國古代舞蹈藝術的傑作,沒有之一。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02

《霓裳羽衣舞》是唐玄宗朝的宮廷樂舞。此曲來歷有種種說法:一說為唐河西節度使楊敬述進獻的印度《婆羅門曲》的音調而改成;一是說玄宗登三鄉驛,望見女兒山(傳說中的仙山),觸發靈感而作。

貞元年間的詩人劉禹錫寫過一首名為《三鄉驛樓伏睹玄宗望女幾山詩,小臣斐然有感》的詩:

開元天子萬事足,唯惜當時光景促。

三鄉陌上望仙山,歸作霓裳羽衣曲。

仙心從此在瑤池,三清八景相追隨。

天上忽乘白雲去,世間空有秋風詞。

詩中說玄宗望見女兒山後悠然神往,回宮後根據幻想而作。

"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文/老張在路上

01

開元二十五年(737年)唐玄宗李隆基後宮發生了一件大事,這件事同大唐王朝未來的命運息息相關,那就是李隆基的武惠妃去世了。

武惠妃是玄宗此時最為寵愛的妃子,在宮中的禮遇等同於皇后,她的兒子是壽王李瑁。

時間再往上數三年,開元二十二年七月,唐玄宗的女兒咸宜公主在洛陽舉行婚禮,在這次婚禮的來賓中,有一位15歲的姓楊的少女,也應邀參加。咸宜公主胞弟壽王李瑁在姐姐的婚禮上,對這位姓楊的少女一見鍾情,唐玄宗在武惠妃的要求下當年就下詔冊立她為壽王妃。婚後,兩人十分恩愛。這時唐玄宗並沒有見到這位姓楊的兒媳。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這位姓楊的少女,姿質豐豔,善歌舞,通音律,後來成為唐代宮廷音樂家、舞蹈家。她就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楊玉環。

武惠妃去世後,唐玄宗因為愛妃去世鬱鬱寡歡,當時後宮數千妃嬪,卻沒有一個讓他可心可意的,有人進言楊玉環“姿質天挺,宜充掖廷”,唐玄宗就下旨將楊氏召入後宮之中。

《新唐書》卷七十六:“武惠妃薨,後廷無當帝意者。或言妃姿質天挺,宜充掖廷,遂召內禁中。”

這件事情自然給壽王李瑁以深重的傷害,但搶走愛妃的是自己的父皇,自己只能敢怒不敢言。唐朝詩人李商隱曾在詩歌《驪山有感·詠楊妃》中寫道:

驪岫飛泉泛暖香,九龍呵護玉蓮房。

平明每幸長生殿,不從金輿惟壽王。

從這首詩裡,可以看出唐玄宗搶走兒媳婦後,壽王李瑁的鬱悶和唐玄宗的尷尬。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搶奪兒子王妃畢竟不是件光彩的事情,壽王李瑁雖然表面不敢說,暗地裡肯定是耿耿於懷的,所以到了開元二十八年(740年)十月,李隆基以為母親竇太后祈福的名義,敕書楊氏出家為女道士,道號“太真”。

《全唐文 卷三十五《度壽王妃為女道士敕》:“聖人用心,方悟真宰,婦女勤道,自昔罕聞。壽王瑁妃楊氏,素以端懿,作嬪藩國,雖居榮貴,每在精修。屬太后忌辰,永懷追福,以茲求度,雅志難違。用敦宏道之風,特遂由衷之請,宜度為女道士。”

楊玉環出了家成了女道士,李隆基再納為自己的妃子,就不算是搶兒子的妃子了。這樣的掩耳盜鈴的功夫大概也只有皇帝家才敢做。

《新唐書 本紀第五》:“二十八年十月甲子,幸溫泉宮。以壽王妃楊氏為道士,號太真。”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又過了五年,天寶四年(745年),唐玄宗把韋昭訓的女兒冊立為壽王妃後,遂冊立楊玉環為貴妃,玄宗自廢掉王皇后就再未立後,因此楊貴妃就相當於皇后。

《資治通鑑 卷第二百一十五》:“秋,七月,壬午,冊韋昭訓女為壽王妃。八月,壬寅,冊楊太真為貴妃。”

這一年,楊玉環已經26歲。

召見冊封楊玉環時,李隆基新譜成《霓裳羽衣曲》,令樂工奏此新樂,賜楊氏以金釵鈿合,並親自插在楊氏鬢髮上。玄宗對後宮人說:“朕得楊貴妃,如得至寶也”做為一代音樂大師,李隆基又制新曲《得寶子》,讓演奏給楊貴妃聽。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大臣張祜有感於此事,寫《華清宮》詩紀之:

天闕沉沉夜未央,碧雲仙曲舞霓裳。

一聲玉笛向空盡,月滿驪山宮漏長。

楊玉環在藝術上並不比李隆基差多少,她是有唐一代,甚至是中國古代后妃中最有才華的舞蹈藝術家。在聽了宮廷樂隊演奏了皇上新譜的《霓裳羽衣曲》後,她深有觸動,把這個大麴編排成舞蹈《霓裳羽衣舞》,從此,這個舞蹈成為中國古代舞蹈藝術的傑作,沒有之一。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02

《霓裳羽衣舞》是唐玄宗朝的宮廷樂舞。此曲來歷有種種說法:一說為唐河西節度使楊敬述進獻的印度《婆羅門曲》的音調而改成;一是說玄宗登三鄉驛,望見女兒山(傳說中的仙山),觸發靈感而作。

貞元年間的詩人劉禹錫寫過一首名為《三鄉驛樓伏睹玄宗望女幾山詩,小臣斐然有感》的詩:

開元天子萬事足,唯惜當時光景促。

三鄉陌上望仙山,歸作霓裳羽衣曲。

仙心從此在瑤池,三清八景相追隨。

天上忽乘白雲去,世間空有秋風詞。

詩中說玄宗望見女兒山後悠然神往,回宮後根據幻想而作。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唐宣宗大中年間的詩人鄭嵎有一首七言詩,名為《津陽門詩》,詩中有一段專門記述盛唐時玄宗的故事:

……

蓬萊池上望秋月,無雲萬里懸清輝。

上皇夜半月中去,三十六宮愁不歸。

月中祕樂天半間,丁璫玉石和壎篪。

宸聰聽覽未終曲,卻到人間迷是非。

……

這幾句詩是說玄宗進人月宮,聽到仙樂,見素娥數百人素練霓裳而舞,他心中默記,帶回人間。然而回到人間後,卻忘記一半。

"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文/老張在路上

01

開元二十五年(737年)唐玄宗李隆基後宮發生了一件大事,這件事同大唐王朝未來的命運息息相關,那就是李隆基的武惠妃去世了。

武惠妃是玄宗此時最為寵愛的妃子,在宮中的禮遇等同於皇后,她的兒子是壽王李瑁。

時間再往上數三年,開元二十二年七月,唐玄宗的女兒咸宜公主在洛陽舉行婚禮,在這次婚禮的來賓中,有一位15歲的姓楊的少女,也應邀參加。咸宜公主胞弟壽王李瑁在姐姐的婚禮上,對這位姓楊的少女一見鍾情,唐玄宗在武惠妃的要求下當年就下詔冊立她為壽王妃。婚後,兩人十分恩愛。這時唐玄宗並沒有見到這位姓楊的兒媳。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這位姓楊的少女,姿質豐豔,善歌舞,通音律,後來成為唐代宮廷音樂家、舞蹈家。她就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楊玉環。

武惠妃去世後,唐玄宗因為愛妃去世鬱鬱寡歡,當時後宮數千妃嬪,卻沒有一個讓他可心可意的,有人進言楊玉環“姿質天挺,宜充掖廷”,唐玄宗就下旨將楊氏召入後宮之中。

《新唐書》卷七十六:“武惠妃薨,後廷無當帝意者。或言妃姿質天挺,宜充掖廷,遂召內禁中。”

這件事情自然給壽王李瑁以深重的傷害,但搶走愛妃的是自己的父皇,自己只能敢怒不敢言。唐朝詩人李商隱曾在詩歌《驪山有感·詠楊妃》中寫道:

驪岫飛泉泛暖香,九龍呵護玉蓮房。

平明每幸長生殿,不從金輿惟壽王。

從這首詩裡,可以看出唐玄宗搶走兒媳婦後,壽王李瑁的鬱悶和唐玄宗的尷尬。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搶奪兒子王妃畢竟不是件光彩的事情,壽王李瑁雖然表面不敢說,暗地裡肯定是耿耿於懷的,所以到了開元二十八年(740年)十月,李隆基以為母親竇太后祈福的名義,敕書楊氏出家為女道士,道號“太真”。

《全唐文 卷三十五《度壽王妃為女道士敕》:“聖人用心,方悟真宰,婦女勤道,自昔罕聞。壽王瑁妃楊氏,素以端懿,作嬪藩國,雖居榮貴,每在精修。屬太后忌辰,永懷追福,以茲求度,雅志難違。用敦宏道之風,特遂由衷之請,宜度為女道士。”

楊玉環出了家成了女道士,李隆基再納為自己的妃子,就不算是搶兒子的妃子了。這樣的掩耳盜鈴的功夫大概也只有皇帝家才敢做。

《新唐書 本紀第五》:“二十八年十月甲子,幸溫泉宮。以壽王妃楊氏為道士,號太真。”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又過了五年,天寶四年(745年),唐玄宗把韋昭訓的女兒冊立為壽王妃後,遂冊立楊玉環為貴妃,玄宗自廢掉王皇后就再未立後,因此楊貴妃就相當於皇后。

《資治通鑑 卷第二百一十五》:“秋,七月,壬午,冊韋昭訓女為壽王妃。八月,壬寅,冊楊太真為貴妃。”

這一年,楊玉環已經26歲。

召見冊封楊玉環時,李隆基新譜成《霓裳羽衣曲》,令樂工奏此新樂,賜楊氏以金釵鈿合,並親自插在楊氏鬢髮上。玄宗對後宮人說:“朕得楊貴妃,如得至寶也”做為一代音樂大師,李隆基又制新曲《得寶子》,讓演奏給楊貴妃聽。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大臣張祜有感於此事,寫《華清宮》詩紀之:

天闕沉沉夜未央,碧雲仙曲舞霓裳。

一聲玉笛向空盡,月滿驪山宮漏長。

楊玉環在藝術上並不比李隆基差多少,她是有唐一代,甚至是中國古代后妃中最有才華的舞蹈藝術家。在聽了宮廷樂隊演奏了皇上新譜的《霓裳羽衣曲》後,她深有觸動,把這個大麴編排成舞蹈《霓裳羽衣舞》,從此,這個舞蹈成為中國古代舞蹈藝術的傑作,沒有之一。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02

《霓裳羽衣舞》是唐玄宗朝的宮廷樂舞。此曲來歷有種種說法:一說為唐河西節度使楊敬述進獻的印度《婆羅門曲》的音調而改成;一是說玄宗登三鄉驛,望見女兒山(傳說中的仙山),觸發靈感而作。

貞元年間的詩人劉禹錫寫過一首名為《三鄉驛樓伏睹玄宗望女幾山詩,小臣斐然有感》的詩:

開元天子萬事足,唯惜當時光景促。

三鄉陌上望仙山,歸作霓裳羽衣曲。

仙心從此在瑤池,三清八景相追隨。

天上忽乘白雲去,世間空有秋風詞。

詩中說玄宗望見女兒山後悠然神往,回宮後根據幻想而作。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唐宣宗大中年間的詩人鄭嵎有一首七言詩,名為《津陽門詩》,詩中有一段專門記述盛唐時玄宗的故事:

……

蓬萊池上望秋月,無雲萬里懸清輝。

上皇夜半月中去,三十六宮愁不歸。

月中祕樂天半間,丁璫玉石和壎篪。

宸聰聽覽未終曲,卻到人間迷是非。

……

這幾句詩是說玄宗進人月宮,聽到仙樂,見素娥數百人素練霓裳而舞,他心中默記,帶回人間。然而回到人間後,卻忘記一半。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此時,正好河西節度使楊敬述進獻樂曲,玄宗聽後,覺得和自己在月宮中聽到的相符,就將二者合為一曲,命名為《《霓裳羽衣曲》。

《霓裳羽衣舞》編成後,唐玄宗和楊貴妃親自教皇家梨園子弟排練,並經常在皇宮大內演出。中唐詩人王建寫有一組《霓裳詞》,記述了唐後宮中的教習和演出盛況。

其一

弟子部中留一色,聽風聽水作霓裳。

散聲未足重來授,直到床前見上皇。

其四

旋翻新譜聲初足,除卻梨園未教人。

宣與書家分手寫,中官走馬賜功臣。

其五

伴教霓裳有貴妃,從初直到曲成時。

日長耳裡聞聲熟,拍數分毫錯總知。

其六

絃索摐摐隔彩雲,五更初發一山聞。

武皇自送西王母,新換霓裳月色裙。

其七

敕賜宮人澡浴回,遙看美女院門開。

一山星月霓裳動,好字先從殿裡來。

其八

傳呼法部按霓裳,新得承恩別作行。

應是貴妃樓上看,內人舁下彩羅箱。

其九

朝元閣上山風起,夜聽霓裳玉露寒。

宮女月中更替立,黃金梯滑並行難。

"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文/老張在路上

01

開元二十五年(737年)唐玄宗李隆基後宮發生了一件大事,這件事同大唐王朝未來的命運息息相關,那就是李隆基的武惠妃去世了。

武惠妃是玄宗此時最為寵愛的妃子,在宮中的禮遇等同於皇后,她的兒子是壽王李瑁。

時間再往上數三年,開元二十二年七月,唐玄宗的女兒咸宜公主在洛陽舉行婚禮,在這次婚禮的來賓中,有一位15歲的姓楊的少女,也應邀參加。咸宜公主胞弟壽王李瑁在姐姐的婚禮上,對這位姓楊的少女一見鍾情,唐玄宗在武惠妃的要求下當年就下詔冊立她為壽王妃。婚後,兩人十分恩愛。這時唐玄宗並沒有見到這位姓楊的兒媳。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這位姓楊的少女,姿質豐豔,善歌舞,通音律,後來成為唐代宮廷音樂家、舞蹈家。她就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楊玉環。

武惠妃去世後,唐玄宗因為愛妃去世鬱鬱寡歡,當時後宮數千妃嬪,卻沒有一個讓他可心可意的,有人進言楊玉環“姿質天挺,宜充掖廷”,唐玄宗就下旨將楊氏召入後宮之中。

《新唐書》卷七十六:“武惠妃薨,後廷無當帝意者。或言妃姿質天挺,宜充掖廷,遂召內禁中。”

這件事情自然給壽王李瑁以深重的傷害,但搶走愛妃的是自己的父皇,自己只能敢怒不敢言。唐朝詩人李商隱曾在詩歌《驪山有感·詠楊妃》中寫道:

驪岫飛泉泛暖香,九龍呵護玉蓮房。

平明每幸長生殿,不從金輿惟壽王。

從這首詩裡,可以看出唐玄宗搶走兒媳婦後,壽王李瑁的鬱悶和唐玄宗的尷尬。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搶奪兒子王妃畢竟不是件光彩的事情,壽王李瑁雖然表面不敢說,暗地裡肯定是耿耿於懷的,所以到了開元二十八年(740年)十月,李隆基以為母親竇太后祈福的名義,敕書楊氏出家為女道士,道號“太真”。

《全唐文 卷三十五《度壽王妃為女道士敕》:“聖人用心,方悟真宰,婦女勤道,自昔罕聞。壽王瑁妃楊氏,素以端懿,作嬪藩國,雖居榮貴,每在精修。屬太后忌辰,永懷追福,以茲求度,雅志難違。用敦宏道之風,特遂由衷之請,宜度為女道士。”

楊玉環出了家成了女道士,李隆基再納為自己的妃子,就不算是搶兒子的妃子了。這樣的掩耳盜鈴的功夫大概也只有皇帝家才敢做。

《新唐書 本紀第五》:“二十八年十月甲子,幸溫泉宮。以壽王妃楊氏為道士,號太真。”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又過了五年,天寶四年(745年),唐玄宗把韋昭訓的女兒冊立為壽王妃後,遂冊立楊玉環為貴妃,玄宗自廢掉王皇后就再未立後,因此楊貴妃就相當於皇后。

《資治通鑑 卷第二百一十五》:“秋,七月,壬午,冊韋昭訓女為壽王妃。八月,壬寅,冊楊太真為貴妃。”

這一年,楊玉環已經26歲。

召見冊封楊玉環時,李隆基新譜成《霓裳羽衣曲》,令樂工奏此新樂,賜楊氏以金釵鈿合,並親自插在楊氏鬢髮上。玄宗對後宮人說:“朕得楊貴妃,如得至寶也”做為一代音樂大師,李隆基又制新曲《得寶子》,讓演奏給楊貴妃聽。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大臣張祜有感於此事,寫《華清宮》詩紀之:

天闕沉沉夜未央,碧雲仙曲舞霓裳。

一聲玉笛向空盡,月滿驪山宮漏長。

楊玉環在藝術上並不比李隆基差多少,她是有唐一代,甚至是中國古代后妃中最有才華的舞蹈藝術家。在聽了宮廷樂隊演奏了皇上新譜的《霓裳羽衣曲》後,她深有觸動,把這個大麴編排成舞蹈《霓裳羽衣舞》,從此,這個舞蹈成為中國古代舞蹈藝術的傑作,沒有之一。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02

《霓裳羽衣舞》是唐玄宗朝的宮廷樂舞。此曲來歷有種種說法:一說為唐河西節度使楊敬述進獻的印度《婆羅門曲》的音調而改成;一是說玄宗登三鄉驛,望見女兒山(傳說中的仙山),觸發靈感而作。

貞元年間的詩人劉禹錫寫過一首名為《三鄉驛樓伏睹玄宗望女幾山詩,小臣斐然有感》的詩:

開元天子萬事足,唯惜當時光景促。

三鄉陌上望仙山,歸作霓裳羽衣曲。

仙心從此在瑤池,三清八景相追隨。

天上忽乘白雲去,世間空有秋風詞。

詩中說玄宗望見女兒山後悠然神往,回宮後根據幻想而作。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唐宣宗大中年間的詩人鄭嵎有一首七言詩,名為《津陽門詩》,詩中有一段專門記述盛唐時玄宗的故事:

……

蓬萊池上望秋月,無雲萬里懸清輝。

上皇夜半月中去,三十六宮愁不歸。

月中祕樂天半間,丁璫玉石和壎篪。

宸聰聽覽未終曲,卻到人間迷是非。

……

這幾句詩是說玄宗進人月宮,聽到仙樂,見素娥數百人素練霓裳而舞,他心中默記,帶回人間。然而回到人間後,卻忘記一半。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此時,正好河西節度使楊敬述進獻樂曲,玄宗聽後,覺得和自己在月宮中聽到的相符,就將二者合為一曲,命名為《《霓裳羽衣曲》。

《霓裳羽衣舞》編成後,唐玄宗和楊貴妃親自教皇家梨園子弟排練,並經常在皇宮大內演出。中唐詩人王建寫有一組《霓裳詞》,記述了唐後宮中的教習和演出盛況。

其一

弟子部中留一色,聽風聽水作霓裳。

散聲未足重來授,直到床前見上皇。

其四

旋翻新譜聲初足,除卻梨園未教人。

宣與書家分手寫,中官走馬賜功臣。

其五

伴教霓裳有貴妃,從初直到曲成時。

日長耳裡聞聲熟,拍數分毫錯總知。

其六

絃索摐摐隔彩雲,五更初發一山聞。

武皇自送西王母,新換霓裳月色裙。

其七

敕賜宮人澡浴回,遙看美女院門開。

一山星月霓裳動,好字先從殿裡來。

其八

傳呼法部按霓裳,新得承恩別作行。

應是貴妃樓上看,內人舁下彩羅箱。

其九

朝元閣上山風起,夜聽霓裳玉露寒。

宮女月中更替立,黃金梯滑並行難。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唐敬宗寶曆年間,大詩人白居易被任命為蘇州刺史,五月,白居易到了蘇州任所。此時,白居易好友元稹任浙東觀察史兼越州刺史。白居易在蘇州聽說元稹的部屬多有能歌善舞者,於是以書問之。元稹答以《霓裳羽衣譜》。元稹詩中的“譜”,並非《霓裳羽衣》的曲譜或舞譜,而只是他描繪這個舞蹈的詩。因為元稹說:“七縣十萬戶,無人知有霓裳舞”,所以白居易很是感慨。

白居易想到唐憲宗時,自己曾在長安觀賞過《霓裳羽衣舞》的表演舊事,就寫了一首長詩《霓裳羽衣舞歌》,副題為“和微之”:

我昔元和侍憲皇,曾陪內宴宴昭陽。

千歌萬舞不可數,就中最愛霓裳舞。

……

磬簫箏笛遞相攙,擊懨彈吹聲邐迤。

散序六奏未動衣,陽臺宿雲慵不飛。

中序擘騞初入拍,秋竹竿裂春冰坼。

飄然轉旋迴雪輕,嫣然縱送游龍驚。

小垂手後柳無力,斜曳裙時雲欲生。

螾蛾斂略不勝態,風袖低昂如有情。

上元點鬟招萼綠,王母揮袂別飛瓊。

繁音急節十二遍,跳珠撼玉何鏗錚!

翔鸞舞了卻收翅,唳鶴曲終長引聲。

……

"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文/老張在路上

01

開元二十五年(737年)唐玄宗李隆基後宮發生了一件大事,這件事同大唐王朝未來的命運息息相關,那就是李隆基的武惠妃去世了。

武惠妃是玄宗此時最為寵愛的妃子,在宮中的禮遇等同於皇后,她的兒子是壽王李瑁。

時間再往上數三年,開元二十二年七月,唐玄宗的女兒咸宜公主在洛陽舉行婚禮,在這次婚禮的來賓中,有一位15歲的姓楊的少女,也應邀參加。咸宜公主胞弟壽王李瑁在姐姐的婚禮上,對這位姓楊的少女一見鍾情,唐玄宗在武惠妃的要求下當年就下詔冊立她為壽王妃。婚後,兩人十分恩愛。這時唐玄宗並沒有見到這位姓楊的兒媳。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這位姓楊的少女,姿質豐豔,善歌舞,通音律,後來成為唐代宮廷音樂家、舞蹈家。她就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楊玉環。

武惠妃去世後,唐玄宗因為愛妃去世鬱鬱寡歡,當時後宮數千妃嬪,卻沒有一個讓他可心可意的,有人進言楊玉環“姿質天挺,宜充掖廷”,唐玄宗就下旨將楊氏召入後宮之中。

《新唐書》卷七十六:“武惠妃薨,後廷無當帝意者。或言妃姿質天挺,宜充掖廷,遂召內禁中。”

這件事情自然給壽王李瑁以深重的傷害,但搶走愛妃的是自己的父皇,自己只能敢怒不敢言。唐朝詩人李商隱曾在詩歌《驪山有感·詠楊妃》中寫道:

驪岫飛泉泛暖香,九龍呵護玉蓮房。

平明每幸長生殿,不從金輿惟壽王。

從這首詩裡,可以看出唐玄宗搶走兒媳婦後,壽王李瑁的鬱悶和唐玄宗的尷尬。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搶奪兒子王妃畢竟不是件光彩的事情,壽王李瑁雖然表面不敢說,暗地裡肯定是耿耿於懷的,所以到了開元二十八年(740年)十月,李隆基以為母親竇太后祈福的名義,敕書楊氏出家為女道士,道號“太真”。

《全唐文 卷三十五《度壽王妃為女道士敕》:“聖人用心,方悟真宰,婦女勤道,自昔罕聞。壽王瑁妃楊氏,素以端懿,作嬪藩國,雖居榮貴,每在精修。屬太后忌辰,永懷追福,以茲求度,雅志難違。用敦宏道之風,特遂由衷之請,宜度為女道士。”

楊玉環出了家成了女道士,李隆基再納為自己的妃子,就不算是搶兒子的妃子了。這樣的掩耳盜鈴的功夫大概也只有皇帝家才敢做。

《新唐書 本紀第五》:“二十八年十月甲子,幸溫泉宮。以壽王妃楊氏為道士,號太真。”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又過了五年,天寶四年(745年),唐玄宗把韋昭訓的女兒冊立為壽王妃後,遂冊立楊玉環為貴妃,玄宗自廢掉王皇后就再未立後,因此楊貴妃就相當於皇后。

《資治通鑑 卷第二百一十五》:“秋,七月,壬午,冊韋昭訓女為壽王妃。八月,壬寅,冊楊太真為貴妃。”

這一年,楊玉環已經26歲。

召見冊封楊玉環時,李隆基新譜成《霓裳羽衣曲》,令樂工奏此新樂,賜楊氏以金釵鈿合,並親自插在楊氏鬢髮上。玄宗對後宮人說:“朕得楊貴妃,如得至寶也”做為一代音樂大師,李隆基又制新曲《得寶子》,讓演奏給楊貴妃聽。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大臣張祜有感於此事,寫《華清宮》詩紀之:

天闕沉沉夜未央,碧雲仙曲舞霓裳。

一聲玉笛向空盡,月滿驪山宮漏長。

楊玉環在藝術上並不比李隆基差多少,她是有唐一代,甚至是中國古代后妃中最有才華的舞蹈藝術家。在聽了宮廷樂隊演奏了皇上新譜的《霓裳羽衣曲》後,她深有觸動,把這個大麴編排成舞蹈《霓裳羽衣舞》,從此,這個舞蹈成為中國古代舞蹈藝術的傑作,沒有之一。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02

《霓裳羽衣舞》是唐玄宗朝的宮廷樂舞。此曲來歷有種種說法:一說為唐河西節度使楊敬述進獻的印度《婆羅門曲》的音調而改成;一是說玄宗登三鄉驛,望見女兒山(傳說中的仙山),觸發靈感而作。

貞元年間的詩人劉禹錫寫過一首名為《三鄉驛樓伏睹玄宗望女幾山詩,小臣斐然有感》的詩:

開元天子萬事足,唯惜當時光景促。

三鄉陌上望仙山,歸作霓裳羽衣曲。

仙心從此在瑤池,三清八景相追隨。

天上忽乘白雲去,世間空有秋風詞。

詩中說玄宗望見女兒山後悠然神往,回宮後根據幻想而作。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唐宣宗大中年間的詩人鄭嵎有一首七言詩,名為《津陽門詩》,詩中有一段專門記述盛唐時玄宗的故事:

……

蓬萊池上望秋月,無雲萬里懸清輝。

上皇夜半月中去,三十六宮愁不歸。

月中祕樂天半間,丁璫玉石和壎篪。

宸聰聽覽未終曲,卻到人間迷是非。

……

這幾句詩是說玄宗進人月宮,聽到仙樂,見素娥數百人素練霓裳而舞,他心中默記,帶回人間。然而回到人間後,卻忘記一半。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此時,正好河西節度使楊敬述進獻樂曲,玄宗聽後,覺得和自己在月宮中聽到的相符,就將二者合為一曲,命名為《《霓裳羽衣曲》。

《霓裳羽衣舞》編成後,唐玄宗和楊貴妃親自教皇家梨園子弟排練,並經常在皇宮大內演出。中唐詩人王建寫有一組《霓裳詞》,記述了唐後宮中的教習和演出盛況。

其一

弟子部中留一色,聽風聽水作霓裳。

散聲未足重來授,直到床前見上皇。

其四

旋翻新譜聲初足,除卻梨園未教人。

宣與書家分手寫,中官走馬賜功臣。

其五

伴教霓裳有貴妃,從初直到曲成時。

日長耳裡聞聲熟,拍數分毫錯總知。

其六

絃索摐摐隔彩雲,五更初發一山聞。

武皇自送西王母,新換霓裳月色裙。

其七

敕賜宮人澡浴回,遙看美女院門開。

一山星月霓裳動,好字先從殿裡來。

其八

傳呼法部按霓裳,新得承恩別作行。

應是貴妃樓上看,內人舁下彩羅箱。

其九

朝元閣上山風起,夜聽霓裳玉露寒。

宮女月中更替立,黃金梯滑並行難。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唐敬宗寶曆年間,大詩人白居易被任命為蘇州刺史,五月,白居易到了蘇州任所。此時,白居易好友元稹任浙東觀察史兼越州刺史。白居易在蘇州聽說元稹的部屬多有能歌善舞者,於是以書問之。元稹答以《霓裳羽衣譜》。元稹詩中的“譜”,並非《霓裳羽衣》的曲譜或舞譜,而只是他描繪這個舞蹈的詩。因為元稹說:“七縣十萬戶,無人知有霓裳舞”,所以白居易很是感慨。

白居易想到唐憲宗時,自己曾在長安觀賞過《霓裳羽衣舞》的表演舊事,就寫了一首長詩《霓裳羽衣舞歌》,副題為“和微之”:

我昔元和侍憲皇,曾陪內宴宴昭陽。

千歌萬舞不可數,就中最愛霓裳舞。

……

磬簫箏笛遞相攙,擊懨彈吹聲邐迤。

散序六奏未動衣,陽臺宿雲慵不飛。

中序擘騞初入拍,秋竹竿裂春冰坼。

飄然轉旋迴雪輕,嫣然縱送游龍驚。

小垂手後柳無力,斜曳裙時雲欲生。

螾蛾斂略不勝態,風袖低昂如有情。

上元點鬟招萼綠,王母揮袂別飛瓊。

繁音急節十二遍,跳珠撼玉何鏗錚!

翔鸞舞了卻收翅,唳鶴曲終長引聲。

……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通過白居易這首詩,後人對此曲的結構和舞姿才有更全面的瞭解:全曲共36段,分散序(六段)、中序(十八段)和曲破(十二段)三部份,融歌、舞、器樂演奏為一體,伴奏採用了磬、箏、簫、笛、箜篌、篳簟、笙等金石絲竹,樂聲“跳珠撼玉”,令人陶醉。

楊貴妃有個宮女叫張雲容,善跳霓裳羽衣舞。一次在繡嶺宮跳此舞,張雲容跳得極為出色,楊玉環當場寫了一首詩贈給張雲容。這是楊玉環唯一的一首留下來的詩:

贈張雲容舞

羅袖動香香不已,紅蕖嫋嫋秋煙裡。

輕雲嶺上乍搖風,嫩柳池邊初拂水。

從白居易詩中可以看出,唐玄宗楊玉環創作《霓裳羽衣舞》後七八十年,唐憲宗時期,宮中仍有全套舞曲的演出。

"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文/老張在路上

01

開元二十五年(737年)唐玄宗李隆基後宮發生了一件大事,這件事同大唐王朝未來的命運息息相關,那就是李隆基的武惠妃去世了。

武惠妃是玄宗此時最為寵愛的妃子,在宮中的禮遇等同於皇后,她的兒子是壽王李瑁。

時間再往上數三年,開元二十二年七月,唐玄宗的女兒咸宜公主在洛陽舉行婚禮,在這次婚禮的來賓中,有一位15歲的姓楊的少女,也應邀參加。咸宜公主胞弟壽王李瑁在姐姐的婚禮上,對這位姓楊的少女一見鍾情,唐玄宗在武惠妃的要求下當年就下詔冊立她為壽王妃。婚後,兩人十分恩愛。這時唐玄宗並沒有見到這位姓楊的兒媳。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這位姓楊的少女,姿質豐豔,善歌舞,通音律,後來成為唐代宮廷音樂家、舞蹈家。她就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楊玉環。

武惠妃去世後,唐玄宗因為愛妃去世鬱鬱寡歡,當時後宮數千妃嬪,卻沒有一個讓他可心可意的,有人進言楊玉環“姿質天挺,宜充掖廷”,唐玄宗就下旨將楊氏召入後宮之中。

《新唐書》卷七十六:“武惠妃薨,後廷無當帝意者。或言妃姿質天挺,宜充掖廷,遂召內禁中。”

這件事情自然給壽王李瑁以深重的傷害,但搶走愛妃的是自己的父皇,自己只能敢怒不敢言。唐朝詩人李商隱曾在詩歌《驪山有感·詠楊妃》中寫道:

驪岫飛泉泛暖香,九龍呵護玉蓮房。

平明每幸長生殿,不從金輿惟壽王。

從這首詩裡,可以看出唐玄宗搶走兒媳婦後,壽王李瑁的鬱悶和唐玄宗的尷尬。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搶奪兒子王妃畢竟不是件光彩的事情,壽王李瑁雖然表面不敢說,暗地裡肯定是耿耿於懷的,所以到了開元二十八年(740年)十月,李隆基以為母親竇太后祈福的名義,敕書楊氏出家為女道士,道號“太真”。

《全唐文 卷三十五《度壽王妃為女道士敕》:“聖人用心,方悟真宰,婦女勤道,自昔罕聞。壽王瑁妃楊氏,素以端懿,作嬪藩國,雖居榮貴,每在精修。屬太后忌辰,永懷追福,以茲求度,雅志難違。用敦宏道之風,特遂由衷之請,宜度為女道士。”

楊玉環出了家成了女道士,李隆基再納為自己的妃子,就不算是搶兒子的妃子了。這樣的掩耳盜鈴的功夫大概也只有皇帝家才敢做。

《新唐書 本紀第五》:“二十八年十月甲子,幸溫泉宮。以壽王妃楊氏為道士,號太真。”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又過了五年,天寶四年(745年),唐玄宗把韋昭訓的女兒冊立為壽王妃後,遂冊立楊玉環為貴妃,玄宗自廢掉王皇后就再未立後,因此楊貴妃就相當於皇后。

《資治通鑑 卷第二百一十五》:“秋,七月,壬午,冊韋昭訓女為壽王妃。八月,壬寅,冊楊太真為貴妃。”

這一年,楊玉環已經26歲。

召見冊封楊玉環時,李隆基新譜成《霓裳羽衣曲》,令樂工奏此新樂,賜楊氏以金釵鈿合,並親自插在楊氏鬢髮上。玄宗對後宮人說:“朕得楊貴妃,如得至寶也”做為一代音樂大師,李隆基又制新曲《得寶子》,讓演奏給楊貴妃聽。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大臣張祜有感於此事,寫《華清宮》詩紀之:

天闕沉沉夜未央,碧雲仙曲舞霓裳。

一聲玉笛向空盡,月滿驪山宮漏長。

楊玉環在藝術上並不比李隆基差多少,她是有唐一代,甚至是中國古代后妃中最有才華的舞蹈藝術家。在聽了宮廷樂隊演奏了皇上新譜的《霓裳羽衣曲》後,她深有觸動,把這個大麴編排成舞蹈《霓裳羽衣舞》,從此,這個舞蹈成為中國古代舞蹈藝術的傑作,沒有之一。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02

《霓裳羽衣舞》是唐玄宗朝的宮廷樂舞。此曲來歷有種種說法:一說為唐河西節度使楊敬述進獻的印度《婆羅門曲》的音調而改成;一是說玄宗登三鄉驛,望見女兒山(傳說中的仙山),觸發靈感而作。

貞元年間的詩人劉禹錫寫過一首名為《三鄉驛樓伏睹玄宗望女幾山詩,小臣斐然有感》的詩:

開元天子萬事足,唯惜當時光景促。

三鄉陌上望仙山,歸作霓裳羽衣曲。

仙心從此在瑤池,三清八景相追隨。

天上忽乘白雲去,世間空有秋風詞。

詩中說玄宗望見女兒山後悠然神往,回宮後根據幻想而作。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唐宣宗大中年間的詩人鄭嵎有一首七言詩,名為《津陽門詩》,詩中有一段專門記述盛唐時玄宗的故事:

……

蓬萊池上望秋月,無雲萬里懸清輝。

上皇夜半月中去,三十六宮愁不歸。

月中祕樂天半間,丁璫玉石和壎篪。

宸聰聽覽未終曲,卻到人間迷是非。

……

這幾句詩是說玄宗進人月宮,聽到仙樂,見素娥數百人素練霓裳而舞,他心中默記,帶回人間。然而回到人間後,卻忘記一半。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此時,正好河西節度使楊敬述進獻樂曲,玄宗聽後,覺得和自己在月宮中聽到的相符,就將二者合為一曲,命名為《《霓裳羽衣曲》。

《霓裳羽衣舞》編成後,唐玄宗和楊貴妃親自教皇家梨園子弟排練,並經常在皇宮大內演出。中唐詩人王建寫有一組《霓裳詞》,記述了唐後宮中的教習和演出盛況。

其一

弟子部中留一色,聽風聽水作霓裳。

散聲未足重來授,直到床前見上皇。

其四

旋翻新譜聲初足,除卻梨園未教人。

宣與書家分手寫,中官走馬賜功臣。

其五

伴教霓裳有貴妃,從初直到曲成時。

日長耳裡聞聲熟,拍數分毫錯總知。

其六

絃索摐摐隔彩雲,五更初發一山聞。

武皇自送西王母,新換霓裳月色裙。

其七

敕賜宮人澡浴回,遙看美女院門開。

一山星月霓裳動,好字先從殿裡來。

其八

傳呼法部按霓裳,新得承恩別作行。

應是貴妃樓上看,內人舁下彩羅箱。

其九

朝元閣上山風起,夜聽霓裳玉露寒。

宮女月中更替立,黃金梯滑並行難。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唐敬宗寶曆年間,大詩人白居易被任命為蘇州刺史,五月,白居易到了蘇州任所。此時,白居易好友元稹任浙東觀察史兼越州刺史。白居易在蘇州聽說元稹的部屬多有能歌善舞者,於是以書問之。元稹答以《霓裳羽衣譜》。元稹詩中的“譜”,並非《霓裳羽衣》的曲譜或舞譜,而只是他描繪這個舞蹈的詩。因為元稹說:“七縣十萬戶,無人知有霓裳舞”,所以白居易很是感慨。

白居易想到唐憲宗時,自己曾在長安觀賞過《霓裳羽衣舞》的表演舊事,就寫了一首長詩《霓裳羽衣舞歌》,副題為“和微之”:

我昔元和侍憲皇,曾陪內宴宴昭陽。

千歌萬舞不可數,就中最愛霓裳舞。

……

磬簫箏笛遞相攙,擊懨彈吹聲邐迤。

散序六奏未動衣,陽臺宿雲慵不飛。

中序擘騞初入拍,秋竹竿裂春冰坼。

飄然轉旋迴雪輕,嫣然縱送游龍驚。

小垂手後柳無力,斜曳裙時雲欲生。

螾蛾斂略不勝態,風袖低昂如有情。

上元點鬟招萼綠,王母揮袂別飛瓊。

繁音急節十二遍,跳珠撼玉何鏗錚!

翔鸞舞了卻收翅,唳鶴曲終長引聲。

……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通過白居易這首詩,後人對此曲的結構和舞姿才有更全面的瞭解:全曲共36段,分散序(六段)、中序(十八段)和曲破(十二段)三部份,融歌、舞、器樂演奏為一體,伴奏採用了磬、箏、簫、笛、箜篌、篳簟、笙等金石絲竹,樂聲“跳珠撼玉”,令人陶醉。

楊貴妃有個宮女叫張雲容,善跳霓裳羽衣舞。一次在繡嶺宮跳此舞,張雲容跳得極為出色,楊玉環當場寫了一首詩贈給張雲容。這是楊玉環唯一的一首留下來的詩:

贈張雲容舞

羅袖動香香不已,紅蕖嫋嫋秋煙裡。

輕雲嶺上乍搖風,嫩柳池邊初拂水。

從白居易詩中可以看出,唐玄宗楊玉環創作《霓裳羽衣舞》後七八十年,唐憲宗時期,宮中仍有全套舞曲的演出。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03

終於,“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

安史之亂後,唐朝由盛轉衰,在各地的藩鎮乘機做大做強。公元907年,唐朝滅亡,朱溫在中原地區建立後梁,定都東京開封府,五代正式開始。

唐朝滅亡後,《霓裳羽衣舞》曲譜和舞譜也隨之失散。

960年,後周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建立北宋,五代結束。

五代及宋初,中原地區之外存在過許多割據政權,其中前蜀、後蜀、南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荊南)、北漢等十餘個割據政權被《新五代史》及後世史學家統稱十國。

"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文/老張在路上

01

開元二十五年(737年)唐玄宗李隆基後宮發生了一件大事,這件事同大唐王朝未來的命運息息相關,那就是李隆基的武惠妃去世了。

武惠妃是玄宗此時最為寵愛的妃子,在宮中的禮遇等同於皇后,她的兒子是壽王李瑁。

時間再往上數三年,開元二十二年七月,唐玄宗的女兒咸宜公主在洛陽舉行婚禮,在這次婚禮的來賓中,有一位15歲的姓楊的少女,也應邀參加。咸宜公主胞弟壽王李瑁在姐姐的婚禮上,對這位姓楊的少女一見鍾情,唐玄宗在武惠妃的要求下當年就下詔冊立她為壽王妃。婚後,兩人十分恩愛。這時唐玄宗並沒有見到這位姓楊的兒媳。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這位姓楊的少女,姿質豐豔,善歌舞,通音律,後來成為唐代宮廷音樂家、舞蹈家。她就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楊玉環。

武惠妃去世後,唐玄宗因為愛妃去世鬱鬱寡歡,當時後宮數千妃嬪,卻沒有一個讓他可心可意的,有人進言楊玉環“姿質天挺,宜充掖廷”,唐玄宗就下旨將楊氏召入後宮之中。

《新唐書》卷七十六:“武惠妃薨,後廷無當帝意者。或言妃姿質天挺,宜充掖廷,遂召內禁中。”

這件事情自然給壽王李瑁以深重的傷害,但搶走愛妃的是自己的父皇,自己只能敢怒不敢言。唐朝詩人李商隱曾在詩歌《驪山有感·詠楊妃》中寫道:

驪岫飛泉泛暖香,九龍呵護玉蓮房。

平明每幸長生殿,不從金輿惟壽王。

從這首詩裡,可以看出唐玄宗搶走兒媳婦後,壽王李瑁的鬱悶和唐玄宗的尷尬。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搶奪兒子王妃畢竟不是件光彩的事情,壽王李瑁雖然表面不敢說,暗地裡肯定是耿耿於懷的,所以到了開元二十八年(740年)十月,李隆基以為母親竇太后祈福的名義,敕書楊氏出家為女道士,道號“太真”。

《全唐文 卷三十五《度壽王妃為女道士敕》:“聖人用心,方悟真宰,婦女勤道,自昔罕聞。壽王瑁妃楊氏,素以端懿,作嬪藩國,雖居榮貴,每在精修。屬太后忌辰,永懷追福,以茲求度,雅志難違。用敦宏道之風,特遂由衷之請,宜度為女道士。”

楊玉環出了家成了女道士,李隆基再納為自己的妃子,就不算是搶兒子的妃子了。這樣的掩耳盜鈴的功夫大概也只有皇帝家才敢做。

《新唐書 本紀第五》:“二十八年十月甲子,幸溫泉宮。以壽王妃楊氏為道士,號太真。”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又過了五年,天寶四年(745年),唐玄宗把韋昭訓的女兒冊立為壽王妃後,遂冊立楊玉環為貴妃,玄宗自廢掉王皇后就再未立後,因此楊貴妃就相當於皇后。

《資治通鑑 卷第二百一十五》:“秋,七月,壬午,冊韋昭訓女為壽王妃。八月,壬寅,冊楊太真為貴妃。”

這一年,楊玉環已經26歲。

召見冊封楊玉環時,李隆基新譜成《霓裳羽衣曲》,令樂工奏此新樂,賜楊氏以金釵鈿合,並親自插在楊氏鬢髮上。玄宗對後宮人說:“朕得楊貴妃,如得至寶也”做為一代音樂大師,李隆基又制新曲《得寶子》,讓演奏給楊貴妃聽。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大臣張祜有感於此事,寫《華清宮》詩紀之:

天闕沉沉夜未央,碧雲仙曲舞霓裳。

一聲玉笛向空盡,月滿驪山宮漏長。

楊玉環在藝術上並不比李隆基差多少,她是有唐一代,甚至是中國古代后妃中最有才華的舞蹈藝術家。在聽了宮廷樂隊演奏了皇上新譜的《霓裳羽衣曲》後,她深有觸動,把這個大麴編排成舞蹈《霓裳羽衣舞》,從此,這個舞蹈成為中國古代舞蹈藝術的傑作,沒有之一。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02

《霓裳羽衣舞》是唐玄宗朝的宮廷樂舞。此曲來歷有種種說法:一說為唐河西節度使楊敬述進獻的印度《婆羅門曲》的音調而改成;一是說玄宗登三鄉驛,望見女兒山(傳說中的仙山),觸發靈感而作。

貞元年間的詩人劉禹錫寫過一首名為《三鄉驛樓伏睹玄宗望女幾山詩,小臣斐然有感》的詩:

開元天子萬事足,唯惜當時光景促。

三鄉陌上望仙山,歸作霓裳羽衣曲。

仙心從此在瑤池,三清八景相追隨。

天上忽乘白雲去,世間空有秋風詞。

詩中說玄宗望見女兒山後悠然神往,回宮後根據幻想而作。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唐宣宗大中年間的詩人鄭嵎有一首七言詩,名為《津陽門詩》,詩中有一段專門記述盛唐時玄宗的故事:

……

蓬萊池上望秋月,無雲萬里懸清輝。

上皇夜半月中去,三十六宮愁不歸。

月中祕樂天半間,丁璫玉石和壎篪。

宸聰聽覽未終曲,卻到人間迷是非。

……

這幾句詩是說玄宗進人月宮,聽到仙樂,見素娥數百人素練霓裳而舞,他心中默記,帶回人間。然而回到人間後,卻忘記一半。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此時,正好河西節度使楊敬述進獻樂曲,玄宗聽後,覺得和自己在月宮中聽到的相符,就將二者合為一曲,命名為《《霓裳羽衣曲》。

《霓裳羽衣舞》編成後,唐玄宗和楊貴妃親自教皇家梨園子弟排練,並經常在皇宮大內演出。中唐詩人王建寫有一組《霓裳詞》,記述了唐後宮中的教習和演出盛況。

其一

弟子部中留一色,聽風聽水作霓裳。

散聲未足重來授,直到床前見上皇。

其四

旋翻新譜聲初足,除卻梨園未教人。

宣與書家分手寫,中官走馬賜功臣。

其五

伴教霓裳有貴妃,從初直到曲成時。

日長耳裡聞聲熟,拍數分毫錯總知。

其六

絃索摐摐隔彩雲,五更初發一山聞。

武皇自送西王母,新換霓裳月色裙。

其七

敕賜宮人澡浴回,遙看美女院門開。

一山星月霓裳動,好字先從殿裡來。

其八

傳呼法部按霓裳,新得承恩別作行。

應是貴妃樓上看,內人舁下彩羅箱。

其九

朝元閣上山風起,夜聽霓裳玉露寒。

宮女月中更替立,黃金梯滑並行難。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唐敬宗寶曆年間,大詩人白居易被任命為蘇州刺史,五月,白居易到了蘇州任所。此時,白居易好友元稹任浙東觀察史兼越州刺史。白居易在蘇州聽說元稹的部屬多有能歌善舞者,於是以書問之。元稹答以《霓裳羽衣譜》。元稹詩中的“譜”,並非《霓裳羽衣》的曲譜或舞譜,而只是他描繪這個舞蹈的詩。因為元稹說:“七縣十萬戶,無人知有霓裳舞”,所以白居易很是感慨。

白居易想到唐憲宗時,自己曾在長安觀賞過《霓裳羽衣舞》的表演舊事,就寫了一首長詩《霓裳羽衣舞歌》,副題為“和微之”:

我昔元和侍憲皇,曾陪內宴宴昭陽。

千歌萬舞不可數,就中最愛霓裳舞。

……

磬簫箏笛遞相攙,擊懨彈吹聲邐迤。

散序六奏未動衣,陽臺宿雲慵不飛。

中序擘騞初入拍,秋竹竿裂春冰坼。

飄然轉旋迴雪輕,嫣然縱送游龍驚。

小垂手後柳無力,斜曳裙時雲欲生。

螾蛾斂略不勝態,風袖低昂如有情。

上元點鬟招萼綠,王母揮袂別飛瓊。

繁音急節十二遍,跳珠撼玉何鏗錚!

翔鸞舞了卻收翅,唳鶴曲終長引聲。

……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通過白居易這首詩,後人對此曲的結構和舞姿才有更全面的瞭解:全曲共36段,分散序(六段)、中序(十八段)和曲破(十二段)三部份,融歌、舞、器樂演奏為一體,伴奏採用了磬、箏、簫、笛、箜篌、篳簟、笙等金石絲竹,樂聲“跳珠撼玉”,令人陶醉。

楊貴妃有個宮女叫張雲容,善跳霓裳羽衣舞。一次在繡嶺宮跳此舞,張雲容跳得極為出色,楊玉環當場寫了一首詩贈給張雲容。這是楊玉環唯一的一首留下來的詩:

贈張雲容舞

羅袖動香香不已,紅蕖嫋嫋秋煙裡。

輕雲嶺上乍搖風,嫩柳池邊初拂水。

從白居易詩中可以看出,唐玄宗楊玉環創作《霓裳羽衣舞》後七八十年,唐憲宗時期,宮中仍有全套舞曲的演出。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03

終於,“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

安史之亂後,唐朝由盛轉衰,在各地的藩鎮乘機做大做強。公元907年,唐朝滅亡,朱溫在中原地區建立後梁,定都東京開封府,五代正式開始。

唐朝滅亡後,《霓裳羽衣舞》曲譜和舞譜也隨之失散。

960年,後周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建立北宋,五代結束。

五代及宋初,中原地區之外存在過許多割據政權,其中前蜀、後蜀、南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荊南)、北漢等十餘個割據政權被《新五代史》及後世史學家統稱十國。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從嘉,字重光,號鍾隱、蓮峰居士,生於金陵,祖籍彭城,南唐最後一位國君。

開寶八年(975年),李煜兵敗降宋,被俘至汴京,授右千牛衛上將軍,封違命侯。太平興國三年(978年)七月七日,李煜死於汴京,追贈太師,追封吳王。世稱南唐後主、李後主。

李煜精書法、工繪畫、通音律,詩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後人作詩評之為:“作個才子真絕代,可憐薄命作君王。”

李煜出生南唐深宮,自幼受皇宮親眷、宮人愛寵,因而尚奢侈、好聲色。他早期的詞作,詞風瑰麗、旖旎柔情,盡述宮闈之樂、閨房之趣。

"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文/老張在路上

01

開元二十五年(737年)唐玄宗李隆基後宮發生了一件大事,這件事同大唐王朝未來的命運息息相關,那就是李隆基的武惠妃去世了。

武惠妃是玄宗此時最為寵愛的妃子,在宮中的禮遇等同於皇后,她的兒子是壽王李瑁。

時間再往上數三年,開元二十二年七月,唐玄宗的女兒咸宜公主在洛陽舉行婚禮,在這次婚禮的來賓中,有一位15歲的姓楊的少女,也應邀參加。咸宜公主胞弟壽王李瑁在姐姐的婚禮上,對這位姓楊的少女一見鍾情,唐玄宗在武惠妃的要求下當年就下詔冊立她為壽王妃。婚後,兩人十分恩愛。這時唐玄宗並沒有見到這位姓楊的兒媳。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這位姓楊的少女,姿質豐豔,善歌舞,通音律,後來成為唐代宮廷音樂家、舞蹈家。她就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楊玉環。

武惠妃去世後,唐玄宗因為愛妃去世鬱鬱寡歡,當時後宮數千妃嬪,卻沒有一個讓他可心可意的,有人進言楊玉環“姿質天挺,宜充掖廷”,唐玄宗就下旨將楊氏召入後宮之中。

《新唐書》卷七十六:“武惠妃薨,後廷無當帝意者。或言妃姿質天挺,宜充掖廷,遂召內禁中。”

這件事情自然給壽王李瑁以深重的傷害,但搶走愛妃的是自己的父皇,自己只能敢怒不敢言。唐朝詩人李商隱曾在詩歌《驪山有感·詠楊妃》中寫道:

驪岫飛泉泛暖香,九龍呵護玉蓮房。

平明每幸長生殿,不從金輿惟壽王。

從這首詩裡,可以看出唐玄宗搶走兒媳婦後,壽王李瑁的鬱悶和唐玄宗的尷尬。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搶奪兒子王妃畢竟不是件光彩的事情,壽王李瑁雖然表面不敢說,暗地裡肯定是耿耿於懷的,所以到了開元二十八年(740年)十月,李隆基以為母親竇太后祈福的名義,敕書楊氏出家為女道士,道號“太真”。

《全唐文 卷三十五《度壽王妃為女道士敕》:“聖人用心,方悟真宰,婦女勤道,自昔罕聞。壽王瑁妃楊氏,素以端懿,作嬪藩國,雖居榮貴,每在精修。屬太后忌辰,永懷追福,以茲求度,雅志難違。用敦宏道之風,特遂由衷之請,宜度為女道士。”

楊玉環出了家成了女道士,李隆基再納為自己的妃子,就不算是搶兒子的妃子了。這樣的掩耳盜鈴的功夫大概也只有皇帝家才敢做。

《新唐書 本紀第五》:“二十八年十月甲子,幸溫泉宮。以壽王妃楊氏為道士,號太真。”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又過了五年,天寶四年(745年),唐玄宗把韋昭訓的女兒冊立為壽王妃後,遂冊立楊玉環為貴妃,玄宗自廢掉王皇后就再未立後,因此楊貴妃就相當於皇后。

《資治通鑑 卷第二百一十五》:“秋,七月,壬午,冊韋昭訓女為壽王妃。八月,壬寅,冊楊太真為貴妃。”

這一年,楊玉環已經26歲。

召見冊封楊玉環時,李隆基新譜成《霓裳羽衣曲》,令樂工奏此新樂,賜楊氏以金釵鈿合,並親自插在楊氏鬢髮上。玄宗對後宮人說:“朕得楊貴妃,如得至寶也”做為一代音樂大師,李隆基又制新曲《得寶子》,讓演奏給楊貴妃聽。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大臣張祜有感於此事,寫《華清宮》詩紀之:

天闕沉沉夜未央,碧雲仙曲舞霓裳。

一聲玉笛向空盡,月滿驪山宮漏長。

楊玉環在藝術上並不比李隆基差多少,她是有唐一代,甚至是中國古代后妃中最有才華的舞蹈藝術家。在聽了宮廷樂隊演奏了皇上新譜的《霓裳羽衣曲》後,她深有觸動,把這個大麴編排成舞蹈《霓裳羽衣舞》,從此,這個舞蹈成為中國古代舞蹈藝術的傑作,沒有之一。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02

《霓裳羽衣舞》是唐玄宗朝的宮廷樂舞。此曲來歷有種種說法:一說為唐河西節度使楊敬述進獻的印度《婆羅門曲》的音調而改成;一是說玄宗登三鄉驛,望見女兒山(傳說中的仙山),觸發靈感而作。

貞元年間的詩人劉禹錫寫過一首名為《三鄉驛樓伏睹玄宗望女幾山詩,小臣斐然有感》的詩:

開元天子萬事足,唯惜當時光景促。

三鄉陌上望仙山,歸作霓裳羽衣曲。

仙心從此在瑤池,三清八景相追隨。

天上忽乘白雲去,世間空有秋風詞。

詩中說玄宗望見女兒山後悠然神往,回宮後根據幻想而作。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唐宣宗大中年間的詩人鄭嵎有一首七言詩,名為《津陽門詩》,詩中有一段專門記述盛唐時玄宗的故事:

……

蓬萊池上望秋月,無雲萬里懸清輝。

上皇夜半月中去,三十六宮愁不歸。

月中祕樂天半間,丁璫玉石和壎篪。

宸聰聽覽未終曲,卻到人間迷是非。

……

這幾句詩是說玄宗進人月宮,聽到仙樂,見素娥數百人素練霓裳而舞,他心中默記,帶回人間。然而回到人間後,卻忘記一半。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此時,正好河西節度使楊敬述進獻樂曲,玄宗聽後,覺得和自己在月宮中聽到的相符,就將二者合為一曲,命名為《《霓裳羽衣曲》。

《霓裳羽衣舞》編成後,唐玄宗和楊貴妃親自教皇家梨園子弟排練,並經常在皇宮大內演出。中唐詩人王建寫有一組《霓裳詞》,記述了唐後宮中的教習和演出盛況。

其一

弟子部中留一色,聽風聽水作霓裳。

散聲未足重來授,直到床前見上皇。

其四

旋翻新譜聲初足,除卻梨園未教人。

宣與書家分手寫,中官走馬賜功臣。

其五

伴教霓裳有貴妃,從初直到曲成時。

日長耳裡聞聲熟,拍數分毫錯總知。

其六

絃索摐摐隔彩雲,五更初發一山聞。

武皇自送西王母,新換霓裳月色裙。

其七

敕賜宮人澡浴回,遙看美女院門開。

一山星月霓裳動,好字先從殿裡來。

其八

傳呼法部按霓裳,新得承恩別作行。

應是貴妃樓上看,內人舁下彩羅箱。

其九

朝元閣上山風起,夜聽霓裳玉露寒。

宮女月中更替立,黃金梯滑並行難。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唐敬宗寶曆年間,大詩人白居易被任命為蘇州刺史,五月,白居易到了蘇州任所。此時,白居易好友元稹任浙東觀察史兼越州刺史。白居易在蘇州聽說元稹的部屬多有能歌善舞者,於是以書問之。元稹答以《霓裳羽衣譜》。元稹詩中的“譜”,並非《霓裳羽衣》的曲譜或舞譜,而只是他描繪這個舞蹈的詩。因為元稹說:“七縣十萬戶,無人知有霓裳舞”,所以白居易很是感慨。

白居易想到唐憲宗時,自己曾在長安觀賞過《霓裳羽衣舞》的表演舊事,就寫了一首長詩《霓裳羽衣舞歌》,副題為“和微之”:

我昔元和侍憲皇,曾陪內宴宴昭陽。

千歌萬舞不可數,就中最愛霓裳舞。

……

磬簫箏笛遞相攙,擊懨彈吹聲邐迤。

散序六奏未動衣,陽臺宿雲慵不飛。

中序擘騞初入拍,秋竹竿裂春冰坼。

飄然轉旋迴雪輕,嫣然縱送游龍驚。

小垂手後柳無力,斜曳裙時雲欲生。

螾蛾斂略不勝態,風袖低昂如有情。

上元點鬟招萼綠,王母揮袂別飛瓊。

繁音急節十二遍,跳珠撼玉何鏗錚!

翔鸞舞了卻收翅,唳鶴曲終長引聲。

……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通過白居易這首詩,後人對此曲的結構和舞姿才有更全面的瞭解:全曲共36段,分散序(六段)、中序(十八段)和曲破(十二段)三部份,融歌、舞、器樂演奏為一體,伴奏採用了磬、箏、簫、笛、箜篌、篳簟、笙等金石絲竹,樂聲“跳珠撼玉”,令人陶醉。

楊貴妃有個宮女叫張雲容,善跳霓裳羽衣舞。一次在繡嶺宮跳此舞,張雲容跳得極為出色,楊玉環當場寫了一首詩贈給張雲容。這是楊玉環唯一的一首留下來的詩:

贈張雲容舞

羅袖動香香不已,紅蕖嫋嫋秋煙裡。

輕雲嶺上乍搖風,嫩柳池邊初拂水。

從白居易詩中可以看出,唐玄宗楊玉環創作《霓裳羽衣舞》後七八十年,唐憲宗時期,宮中仍有全套舞曲的演出。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03

終於,“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

安史之亂後,唐朝由盛轉衰,在各地的藩鎮乘機做大做強。公元907年,唐朝滅亡,朱溫在中原地區建立後梁,定都東京開封府,五代正式開始。

唐朝滅亡後,《霓裳羽衣舞》曲譜和舞譜也隨之失散。

960年,後周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建立北宋,五代結束。

五代及宋初,中原地區之外存在過許多割據政權,其中前蜀、後蜀、南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荊南)、北漢等十餘個割據政權被《新五代史》及後世史學家統稱十國。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從嘉,字重光,號鍾隱、蓮峰居士,生於金陵,祖籍彭城,南唐最後一位國君。

開寶八年(975年),李煜兵敗降宋,被俘至汴京,授右千牛衛上將軍,封違命侯。太平興國三年(978年)七月七日,李煜死於汴京,追贈太師,追封吳王。世稱南唐後主、李後主。

李煜精書法、工繪畫、通音律,詩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後人作詩評之為:“作個才子真絕代,可憐薄命作君王。”

李煜出生南唐深宮,自幼受皇宮親眷、宮人愛寵,因而尚奢侈、好聲色。他早期的詞作,詞風瑰麗、旖旎柔情,盡述宮闈之樂、閨房之趣。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李煜第一位皇后是大周后。大周后有史籍記名為周娥皇,南唐司徒周宗長女,十九歲時,入宮為妃,得到後主李煜恩寵。建隆二年(961年),李煜繼位,冊封周娥皇為國後。乾德二年(964年),周娥皇因病逝於瑤光殿,時年29歲。

和李煜一樣,大周后也精通音律,她曾與後主雪夜暢飲,周後舉杯請後主起舞,李煜說:“若要我起舞,除非你能為我新譜一曲。”娥皇隨口吟唱,揮筆而就,寫成《邀醉舞破》,又創作有樂譜《恨來遲破》,在南唐頗為流行。

《霓裳羽衣舞》因五代兵亂失傳,李煜曾搜尋到殘譜,命宮廷樂師整理修正,但不盡如人意。周後考訂舊譜謬誤、增刪調整,整理為新曲,並以琵琶彈奏出這一曲盛唐大麴。後來,二人又按樂編舞,編成了《霓裳羽衣舞》。他們還調集教坊宮娥,由周後親自教授習舞技巧。自此,李煜和周後便經常在宮中舉行大型的霓裳羽衣舞歌舞會。

"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文/老張在路上

01

開元二十五年(737年)唐玄宗李隆基後宮發生了一件大事,這件事同大唐王朝未來的命運息息相關,那就是李隆基的武惠妃去世了。

武惠妃是玄宗此時最為寵愛的妃子,在宮中的禮遇等同於皇后,她的兒子是壽王李瑁。

時間再往上數三年,開元二十二年七月,唐玄宗的女兒咸宜公主在洛陽舉行婚禮,在這次婚禮的來賓中,有一位15歲的姓楊的少女,也應邀參加。咸宜公主胞弟壽王李瑁在姐姐的婚禮上,對這位姓楊的少女一見鍾情,唐玄宗在武惠妃的要求下當年就下詔冊立她為壽王妃。婚後,兩人十分恩愛。這時唐玄宗並沒有見到這位姓楊的兒媳。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這位姓楊的少女,姿質豐豔,善歌舞,通音律,後來成為唐代宮廷音樂家、舞蹈家。她就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楊玉環。

武惠妃去世後,唐玄宗因為愛妃去世鬱鬱寡歡,當時後宮數千妃嬪,卻沒有一個讓他可心可意的,有人進言楊玉環“姿質天挺,宜充掖廷”,唐玄宗就下旨將楊氏召入後宮之中。

《新唐書》卷七十六:“武惠妃薨,後廷無當帝意者。或言妃姿質天挺,宜充掖廷,遂召內禁中。”

這件事情自然給壽王李瑁以深重的傷害,但搶走愛妃的是自己的父皇,自己只能敢怒不敢言。唐朝詩人李商隱曾在詩歌《驪山有感·詠楊妃》中寫道:

驪岫飛泉泛暖香,九龍呵護玉蓮房。

平明每幸長生殿,不從金輿惟壽王。

從這首詩裡,可以看出唐玄宗搶走兒媳婦後,壽王李瑁的鬱悶和唐玄宗的尷尬。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搶奪兒子王妃畢竟不是件光彩的事情,壽王李瑁雖然表面不敢說,暗地裡肯定是耿耿於懷的,所以到了開元二十八年(740年)十月,李隆基以為母親竇太后祈福的名義,敕書楊氏出家為女道士,道號“太真”。

《全唐文 卷三十五《度壽王妃為女道士敕》:“聖人用心,方悟真宰,婦女勤道,自昔罕聞。壽王瑁妃楊氏,素以端懿,作嬪藩國,雖居榮貴,每在精修。屬太后忌辰,永懷追福,以茲求度,雅志難違。用敦宏道之風,特遂由衷之請,宜度為女道士。”

楊玉環出了家成了女道士,李隆基再納為自己的妃子,就不算是搶兒子的妃子了。這樣的掩耳盜鈴的功夫大概也只有皇帝家才敢做。

《新唐書 本紀第五》:“二十八年十月甲子,幸溫泉宮。以壽王妃楊氏為道士,號太真。”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又過了五年,天寶四年(745年),唐玄宗把韋昭訓的女兒冊立為壽王妃後,遂冊立楊玉環為貴妃,玄宗自廢掉王皇后就再未立後,因此楊貴妃就相當於皇后。

《資治通鑑 卷第二百一十五》:“秋,七月,壬午,冊韋昭訓女為壽王妃。八月,壬寅,冊楊太真為貴妃。”

這一年,楊玉環已經26歲。

召見冊封楊玉環時,李隆基新譜成《霓裳羽衣曲》,令樂工奏此新樂,賜楊氏以金釵鈿合,並親自插在楊氏鬢髮上。玄宗對後宮人說:“朕得楊貴妃,如得至寶也”做為一代音樂大師,李隆基又制新曲《得寶子》,讓演奏給楊貴妃聽。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大臣張祜有感於此事,寫《華清宮》詩紀之:

天闕沉沉夜未央,碧雲仙曲舞霓裳。

一聲玉笛向空盡,月滿驪山宮漏長。

楊玉環在藝術上並不比李隆基差多少,她是有唐一代,甚至是中國古代后妃中最有才華的舞蹈藝術家。在聽了宮廷樂隊演奏了皇上新譜的《霓裳羽衣曲》後,她深有觸動,把這個大麴編排成舞蹈《霓裳羽衣舞》,從此,這個舞蹈成為中國古代舞蹈藝術的傑作,沒有之一。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02

《霓裳羽衣舞》是唐玄宗朝的宮廷樂舞。此曲來歷有種種說法:一說為唐河西節度使楊敬述進獻的印度《婆羅門曲》的音調而改成;一是說玄宗登三鄉驛,望見女兒山(傳說中的仙山),觸發靈感而作。

貞元年間的詩人劉禹錫寫過一首名為《三鄉驛樓伏睹玄宗望女幾山詩,小臣斐然有感》的詩:

開元天子萬事足,唯惜當時光景促。

三鄉陌上望仙山,歸作霓裳羽衣曲。

仙心從此在瑤池,三清八景相追隨。

天上忽乘白雲去,世間空有秋風詞。

詩中說玄宗望見女兒山後悠然神往,回宮後根據幻想而作。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唐宣宗大中年間的詩人鄭嵎有一首七言詩,名為《津陽門詩》,詩中有一段專門記述盛唐時玄宗的故事:

……

蓬萊池上望秋月,無雲萬里懸清輝。

上皇夜半月中去,三十六宮愁不歸。

月中祕樂天半間,丁璫玉石和壎篪。

宸聰聽覽未終曲,卻到人間迷是非。

……

這幾句詩是說玄宗進人月宮,聽到仙樂,見素娥數百人素練霓裳而舞,他心中默記,帶回人間。然而回到人間後,卻忘記一半。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此時,正好河西節度使楊敬述進獻樂曲,玄宗聽後,覺得和自己在月宮中聽到的相符,就將二者合為一曲,命名為《《霓裳羽衣曲》。

《霓裳羽衣舞》編成後,唐玄宗和楊貴妃親自教皇家梨園子弟排練,並經常在皇宮大內演出。中唐詩人王建寫有一組《霓裳詞》,記述了唐後宮中的教習和演出盛況。

其一

弟子部中留一色,聽風聽水作霓裳。

散聲未足重來授,直到床前見上皇。

其四

旋翻新譜聲初足,除卻梨園未教人。

宣與書家分手寫,中官走馬賜功臣。

其五

伴教霓裳有貴妃,從初直到曲成時。

日長耳裡聞聲熟,拍數分毫錯總知。

其六

絃索摐摐隔彩雲,五更初發一山聞。

武皇自送西王母,新換霓裳月色裙。

其七

敕賜宮人澡浴回,遙看美女院門開。

一山星月霓裳動,好字先從殿裡來。

其八

傳呼法部按霓裳,新得承恩別作行。

應是貴妃樓上看,內人舁下彩羅箱。

其九

朝元閣上山風起,夜聽霓裳玉露寒。

宮女月中更替立,黃金梯滑並行難。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唐敬宗寶曆年間,大詩人白居易被任命為蘇州刺史,五月,白居易到了蘇州任所。此時,白居易好友元稹任浙東觀察史兼越州刺史。白居易在蘇州聽說元稹的部屬多有能歌善舞者,於是以書問之。元稹答以《霓裳羽衣譜》。元稹詩中的“譜”,並非《霓裳羽衣》的曲譜或舞譜,而只是他描繪這個舞蹈的詩。因為元稹說:“七縣十萬戶,無人知有霓裳舞”,所以白居易很是感慨。

白居易想到唐憲宗時,自己曾在長安觀賞過《霓裳羽衣舞》的表演舊事,就寫了一首長詩《霓裳羽衣舞歌》,副題為“和微之”:

我昔元和侍憲皇,曾陪內宴宴昭陽。

千歌萬舞不可數,就中最愛霓裳舞。

……

磬簫箏笛遞相攙,擊懨彈吹聲邐迤。

散序六奏未動衣,陽臺宿雲慵不飛。

中序擘騞初入拍,秋竹竿裂春冰坼。

飄然轉旋迴雪輕,嫣然縱送游龍驚。

小垂手後柳無力,斜曳裙時雲欲生。

螾蛾斂略不勝態,風袖低昂如有情。

上元點鬟招萼綠,王母揮袂別飛瓊。

繁音急節十二遍,跳珠撼玉何鏗錚!

翔鸞舞了卻收翅,唳鶴曲終長引聲。

……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通過白居易這首詩,後人對此曲的結構和舞姿才有更全面的瞭解:全曲共36段,分散序(六段)、中序(十八段)和曲破(十二段)三部份,融歌、舞、器樂演奏為一體,伴奏採用了磬、箏、簫、笛、箜篌、篳簟、笙等金石絲竹,樂聲“跳珠撼玉”,令人陶醉。

楊貴妃有個宮女叫張雲容,善跳霓裳羽衣舞。一次在繡嶺宮跳此舞,張雲容跳得極為出色,楊玉環當場寫了一首詩贈給張雲容。這是楊玉環唯一的一首留下來的詩:

贈張雲容舞

羅袖動香香不已,紅蕖嫋嫋秋煙裡。

輕雲嶺上乍搖風,嫩柳池邊初拂水。

從白居易詩中可以看出,唐玄宗楊玉環創作《霓裳羽衣舞》後七八十年,唐憲宗時期,宮中仍有全套舞曲的演出。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03

終於,“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

安史之亂後,唐朝由盛轉衰,在各地的藩鎮乘機做大做強。公元907年,唐朝滅亡,朱溫在中原地區建立後梁,定都東京開封府,五代正式開始。

唐朝滅亡後,《霓裳羽衣舞》曲譜和舞譜也隨之失散。

960年,後周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建立北宋,五代結束。

五代及宋初,中原地區之外存在過許多割據政權,其中前蜀、後蜀、南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荊南)、北漢等十餘個割據政權被《新五代史》及後世史學家統稱十國。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從嘉,字重光,號鍾隱、蓮峰居士,生於金陵,祖籍彭城,南唐最後一位國君。

開寶八年(975年),李煜兵敗降宋,被俘至汴京,授右千牛衛上將軍,封違命侯。太平興國三年(978年)七月七日,李煜死於汴京,追贈太師,追封吳王。世稱南唐後主、李後主。

李煜精書法、工繪畫、通音律,詩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後人作詩評之為:“作個才子真絕代,可憐薄命作君王。”

李煜出生南唐深宮,自幼受皇宮親眷、宮人愛寵,因而尚奢侈、好聲色。他早期的詞作,詞風瑰麗、旖旎柔情,盡述宮闈之樂、閨房之趣。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李煜第一位皇后是大周后。大周后有史籍記名為周娥皇,南唐司徒周宗長女,十九歲時,入宮為妃,得到後主李煜恩寵。建隆二年(961年),李煜繼位,冊封周娥皇為國後。乾德二年(964年),周娥皇因病逝於瑤光殿,時年29歲。

和李煜一樣,大周后也精通音律,她曾與後主雪夜暢飲,周後舉杯請後主起舞,李煜說:“若要我起舞,除非你能為我新譜一曲。”娥皇隨口吟唱,揮筆而就,寫成《邀醉舞破》,又創作有樂譜《恨來遲破》,在南唐頗為流行。

《霓裳羽衣舞》因五代兵亂失傳,李煜曾搜尋到殘譜,命宮廷樂師整理修正,但不盡如人意。周後考訂舊譜謬誤、增刪調整,整理為新曲,並以琵琶彈奏出這一曲盛唐大麴。後來,二人又按樂編舞,編成了《霓裳羽衣舞》。他們還調集教坊宮娥,由周後親自教授習舞技巧。自此,李煜和周後便經常在宮中舉行大型的霓裳羽衣舞歌舞會。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陸游《南唐書》卷十六:

“故唐盛時霓裳羽衣,最為大麴,亂離之後,絕不復傳,後得殘譜以琵琶奏之,於是開元天寶之遺音復傳於世。”

馬令《南唐書·昭惠周後傳》:

“唐之盛時,霓裳羽衣最為大麴,罹亂,瞽師曠職,其音遂絕。後主獨得其譜,樂工曹生亦善琵琶,按譜粗得其聲,而未盡善也。後輒變易,訛謬頗去,窪淫繁手,新音清越可聽。”

《江南別錄》:

“自兵興之後絕無傳者。江南周後按譜尋之,盡得其聲。”

盛唐大麴的樂音重新在南唐宮中響起。李煜為此寫詞《木蘭花·曉妝初了明肌雪》:

曉妝初了明肌雪,春殿嬪娥魚貫列。

笙簫吹斷水雲間,重按霓裳歌遍徹。

臨春誰更飄香屑?醉拍闌干情味切。

歸時休放燭光紅,待踏馬蹄清夜月。

"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文/老張在路上

01

開元二十五年(737年)唐玄宗李隆基後宮發生了一件大事,這件事同大唐王朝未來的命運息息相關,那就是李隆基的武惠妃去世了。

武惠妃是玄宗此時最為寵愛的妃子,在宮中的禮遇等同於皇后,她的兒子是壽王李瑁。

時間再往上數三年,開元二十二年七月,唐玄宗的女兒咸宜公主在洛陽舉行婚禮,在這次婚禮的來賓中,有一位15歲的姓楊的少女,也應邀參加。咸宜公主胞弟壽王李瑁在姐姐的婚禮上,對這位姓楊的少女一見鍾情,唐玄宗在武惠妃的要求下當年就下詔冊立她為壽王妃。婚後,兩人十分恩愛。這時唐玄宗並沒有見到這位姓楊的兒媳。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這位姓楊的少女,姿質豐豔,善歌舞,通音律,後來成為唐代宮廷音樂家、舞蹈家。她就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楊玉環。

武惠妃去世後,唐玄宗因為愛妃去世鬱鬱寡歡,當時後宮數千妃嬪,卻沒有一個讓他可心可意的,有人進言楊玉環“姿質天挺,宜充掖廷”,唐玄宗就下旨將楊氏召入後宮之中。

《新唐書》卷七十六:“武惠妃薨,後廷無當帝意者。或言妃姿質天挺,宜充掖廷,遂召內禁中。”

這件事情自然給壽王李瑁以深重的傷害,但搶走愛妃的是自己的父皇,自己只能敢怒不敢言。唐朝詩人李商隱曾在詩歌《驪山有感·詠楊妃》中寫道:

驪岫飛泉泛暖香,九龍呵護玉蓮房。

平明每幸長生殿,不從金輿惟壽王。

從這首詩裡,可以看出唐玄宗搶走兒媳婦後,壽王李瑁的鬱悶和唐玄宗的尷尬。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搶奪兒子王妃畢竟不是件光彩的事情,壽王李瑁雖然表面不敢說,暗地裡肯定是耿耿於懷的,所以到了開元二十八年(740年)十月,李隆基以為母親竇太后祈福的名義,敕書楊氏出家為女道士,道號“太真”。

《全唐文 卷三十五《度壽王妃為女道士敕》:“聖人用心,方悟真宰,婦女勤道,自昔罕聞。壽王瑁妃楊氏,素以端懿,作嬪藩國,雖居榮貴,每在精修。屬太后忌辰,永懷追福,以茲求度,雅志難違。用敦宏道之風,特遂由衷之請,宜度為女道士。”

楊玉環出了家成了女道士,李隆基再納為自己的妃子,就不算是搶兒子的妃子了。這樣的掩耳盜鈴的功夫大概也只有皇帝家才敢做。

《新唐書 本紀第五》:“二十八年十月甲子,幸溫泉宮。以壽王妃楊氏為道士,號太真。”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又過了五年,天寶四年(745年),唐玄宗把韋昭訓的女兒冊立為壽王妃後,遂冊立楊玉環為貴妃,玄宗自廢掉王皇后就再未立後,因此楊貴妃就相當於皇后。

《資治通鑑 卷第二百一十五》:“秋,七月,壬午,冊韋昭訓女為壽王妃。八月,壬寅,冊楊太真為貴妃。”

這一年,楊玉環已經26歲。

召見冊封楊玉環時,李隆基新譜成《霓裳羽衣曲》,令樂工奏此新樂,賜楊氏以金釵鈿合,並親自插在楊氏鬢髮上。玄宗對後宮人說:“朕得楊貴妃,如得至寶也”做為一代音樂大師,李隆基又制新曲《得寶子》,讓演奏給楊貴妃聽。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大臣張祜有感於此事,寫《華清宮》詩紀之:

天闕沉沉夜未央,碧雲仙曲舞霓裳。

一聲玉笛向空盡,月滿驪山宮漏長。

楊玉環在藝術上並不比李隆基差多少,她是有唐一代,甚至是中國古代后妃中最有才華的舞蹈藝術家。在聽了宮廷樂隊演奏了皇上新譜的《霓裳羽衣曲》後,她深有觸動,把這個大麴編排成舞蹈《霓裳羽衣舞》,從此,這個舞蹈成為中國古代舞蹈藝術的傑作,沒有之一。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02

《霓裳羽衣舞》是唐玄宗朝的宮廷樂舞。此曲來歷有種種說法:一說為唐河西節度使楊敬述進獻的印度《婆羅門曲》的音調而改成;一是說玄宗登三鄉驛,望見女兒山(傳說中的仙山),觸發靈感而作。

貞元年間的詩人劉禹錫寫過一首名為《三鄉驛樓伏睹玄宗望女幾山詩,小臣斐然有感》的詩:

開元天子萬事足,唯惜當時光景促。

三鄉陌上望仙山,歸作霓裳羽衣曲。

仙心從此在瑤池,三清八景相追隨。

天上忽乘白雲去,世間空有秋風詞。

詩中說玄宗望見女兒山後悠然神往,回宮後根據幻想而作。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唐宣宗大中年間的詩人鄭嵎有一首七言詩,名為《津陽門詩》,詩中有一段專門記述盛唐時玄宗的故事:

……

蓬萊池上望秋月,無雲萬里懸清輝。

上皇夜半月中去,三十六宮愁不歸。

月中祕樂天半間,丁璫玉石和壎篪。

宸聰聽覽未終曲,卻到人間迷是非。

……

這幾句詩是說玄宗進人月宮,聽到仙樂,見素娥數百人素練霓裳而舞,他心中默記,帶回人間。然而回到人間後,卻忘記一半。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此時,正好河西節度使楊敬述進獻樂曲,玄宗聽後,覺得和自己在月宮中聽到的相符,就將二者合為一曲,命名為《《霓裳羽衣曲》。

《霓裳羽衣舞》編成後,唐玄宗和楊貴妃親自教皇家梨園子弟排練,並經常在皇宮大內演出。中唐詩人王建寫有一組《霓裳詞》,記述了唐後宮中的教習和演出盛況。

其一

弟子部中留一色,聽風聽水作霓裳。

散聲未足重來授,直到床前見上皇。

其四

旋翻新譜聲初足,除卻梨園未教人。

宣與書家分手寫,中官走馬賜功臣。

其五

伴教霓裳有貴妃,從初直到曲成時。

日長耳裡聞聲熟,拍數分毫錯總知。

其六

絃索摐摐隔彩雲,五更初發一山聞。

武皇自送西王母,新換霓裳月色裙。

其七

敕賜宮人澡浴回,遙看美女院門開。

一山星月霓裳動,好字先從殿裡來。

其八

傳呼法部按霓裳,新得承恩別作行。

應是貴妃樓上看,內人舁下彩羅箱。

其九

朝元閣上山風起,夜聽霓裳玉露寒。

宮女月中更替立,黃金梯滑並行難。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唐敬宗寶曆年間,大詩人白居易被任命為蘇州刺史,五月,白居易到了蘇州任所。此時,白居易好友元稹任浙東觀察史兼越州刺史。白居易在蘇州聽說元稹的部屬多有能歌善舞者,於是以書問之。元稹答以《霓裳羽衣譜》。元稹詩中的“譜”,並非《霓裳羽衣》的曲譜或舞譜,而只是他描繪這個舞蹈的詩。因為元稹說:“七縣十萬戶,無人知有霓裳舞”,所以白居易很是感慨。

白居易想到唐憲宗時,自己曾在長安觀賞過《霓裳羽衣舞》的表演舊事,就寫了一首長詩《霓裳羽衣舞歌》,副題為“和微之”:

我昔元和侍憲皇,曾陪內宴宴昭陽。

千歌萬舞不可數,就中最愛霓裳舞。

……

磬簫箏笛遞相攙,擊懨彈吹聲邐迤。

散序六奏未動衣,陽臺宿雲慵不飛。

中序擘騞初入拍,秋竹竿裂春冰坼。

飄然轉旋迴雪輕,嫣然縱送游龍驚。

小垂手後柳無力,斜曳裙時雲欲生。

螾蛾斂略不勝態,風袖低昂如有情。

上元點鬟招萼綠,王母揮袂別飛瓊。

繁音急節十二遍,跳珠撼玉何鏗錚!

翔鸞舞了卻收翅,唳鶴曲終長引聲。

……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通過白居易這首詩,後人對此曲的結構和舞姿才有更全面的瞭解:全曲共36段,分散序(六段)、中序(十八段)和曲破(十二段)三部份,融歌、舞、器樂演奏為一體,伴奏採用了磬、箏、簫、笛、箜篌、篳簟、笙等金石絲竹,樂聲“跳珠撼玉”,令人陶醉。

楊貴妃有個宮女叫張雲容,善跳霓裳羽衣舞。一次在繡嶺宮跳此舞,張雲容跳得極為出色,楊玉環當場寫了一首詩贈給張雲容。這是楊玉環唯一的一首留下來的詩:

贈張雲容舞

羅袖動香香不已,紅蕖嫋嫋秋煙裡。

輕雲嶺上乍搖風,嫩柳池邊初拂水。

從白居易詩中可以看出,唐玄宗楊玉環創作《霓裳羽衣舞》後七八十年,唐憲宗時期,宮中仍有全套舞曲的演出。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03

終於,“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

安史之亂後,唐朝由盛轉衰,在各地的藩鎮乘機做大做強。公元907年,唐朝滅亡,朱溫在中原地區建立後梁,定都東京開封府,五代正式開始。

唐朝滅亡後,《霓裳羽衣舞》曲譜和舞譜也隨之失散。

960年,後周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建立北宋,五代結束。

五代及宋初,中原地區之外存在過許多割據政權,其中前蜀、後蜀、南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荊南)、北漢等十餘個割據政權被《新五代史》及後世史學家統稱十國。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從嘉,字重光,號鍾隱、蓮峰居士,生於金陵,祖籍彭城,南唐最後一位國君。

開寶八年(975年),李煜兵敗降宋,被俘至汴京,授右千牛衛上將軍,封違命侯。太平興國三年(978年)七月七日,李煜死於汴京,追贈太師,追封吳王。世稱南唐後主、李後主。

李煜精書法、工繪畫、通音律,詩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後人作詩評之為:“作個才子真絕代,可憐薄命作君王。”

李煜出生南唐深宮,自幼受皇宮親眷、宮人愛寵,因而尚奢侈、好聲色。他早期的詞作,詞風瑰麗、旖旎柔情,盡述宮闈之樂、閨房之趣。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李煜第一位皇后是大周后。大周后有史籍記名為周娥皇,南唐司徒周宗長女,十九歲時,入宮為妃,得到後主李煜恩寵。建隆二年(961年),李煜繼位,冊封周娥皇為國後。乾德二年(964年),周娥皇因病逝於瑤光殿,時年29歲。

和李煜一樣,大周后也精通音律,她曾與後主雪夜暢飲,周後舉杯請後主起舞,李煜說:“若要我起舞,除非你能為我新譜一曲。”娥皇隨口吟唱,揮筆而就,寫成《邀醉舞破》,又創作有樂譜《恨來遲破》,在南唐頗為流行。

《霓裳羽衣舞》因五代兵亂失傳,李煜曾搜尋到殘譜,命宮廷樂師整理修正,但不盡如人意。周後考訂舊譜謬誤、增刪調整,整理為新曲,並以琵琶彈奏出這一曲盛唐大麴。後來,二人又按樂編舞,編成了《霓裳羽衣舞》。他們還調集教坊宮娥,由周後親自教授習舞技巧。自此,李煜和周後便經常在宮中舉行大型的霓裳羽衣舞歌舞會。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陸游《南唐書》卷十六:

“故唐盛時霓裳羽衣,最為大麴,亂離之後,絕不復傳,後得殘譜以琵琶奏之,於是開元天寶之遺音復傳於世。”

馬令《南唐書·昭惠周後傳》:

“唐之盛時,霓裳羽衣最為大麴,罹亂,瞽師曠職,其音遂絕。後主獨得其譜,樂工曹生亦善琵琶,按譜粗得其聲,而未盡善也。後輒變易,訛謬頗去,窪淫繁手,新音清越可聽。”

《江南別錄》:

“自兵興之後絕無傳者。江南周後按譜尋之,盡得其聲。”

盛唐大麴的樂音重新在南唐宮中響起。李煜為此寫詞《木蘭花·曉妝初了明肌雪》:

曉妝初了明肌雪,春殿嬪娥魚貫列。

笙簫吹斷水雲間,重按霓裳歌遍徹。

臨春誰更飄香屑?醉拍闌干情味切。

歸時休放燭光紅,待踏馬蹄清夜月。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著名大麴,先失後得,再經過李煜和周後的發現和親自整理,此時於宮中演奏起來,自然歡愉無比。所以不僅要“重按”,而且要“歌遍徹”,唱完大麴中的最後一曲。由此可見作者之耽享縱逸之情。

傳說內史舍人徐鉉通曉樂律,將新譜出示南唐樂師曹生,問:“法曲節奏柔緩,此曲旋律急促,是怎麼回事?”曹生說:“舊譜確實較為緩慢,宮中有人改訂過,新曲節奏急促,恐非吉兆。”

大宋開寶八年(975年),金陵城被圍,宋軍將攻陷金陵,李煜對保儀黃氏曰:“此皆吾寶,城若不守,爾等可焚之。”金陵城破後,黃氏便依旨將宮藏書畫等焚燒殆盡,《霓裳羽衣曲》譜也同時被損毀。

"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文/老張在路上

01

開元二十五年(737年)唐玄宗李隆基後宮發生了一件大事,這件事同大唐王朝未來的命運息息相關,那就是李隆基的武惠妃去世了。

武惠妃是玄宗此時最為寵愛的妃子,在宮中的禮遇等同於皇后,她的兒子是壽王李瑁。

時間再往上數三年,開元二十二年七月,唐玄宗的女兒咸宜公主在洛陽舉行婚禮,在這次婚禮的來賓中,有一位15歲的姓楊的少女,也應邀參加。咸宜公主胞弟壽王李瑁在姐姐的婚禮上,對這位姓楊的少女一見鍾情,唐玄宗在武惠妃的要求下當年就下詔冊立她為壽王妃。婚後,兩人十分恩愛。這時唐玄宗並沒有見到這位姓楊的兒媳。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這位姓楊的少女,姿質豐豔,善歌舞,通音律,後來成為唐代宮廷音樂家、舞蹈家。她就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楊玉環。

武惠妃去世後,唐玄宗因為愛妃去世鬱鬱寡歡,當時後宮數千妃嬪,卻沒有一個讓他可心可意的,有人進言楊玉環“姿質天挺,宜充掖廷”,唐玄宗就下旨將楊氏召入後宮之中。

《新唐書》卷七十六:“武惠妃薨,後廷無當帝意者。或言妃姿質天挺,宜充掖廷,遂召內禁中。”

這件事情自然給壽王李瑁以深重的傷害,但搶走愛妃的是自己的父皇,自己只能敢怒不敢言。唐朝詩人李商隱曾在詩歌《驪山有感·詠楊妃》中寫道:

驪岫飛泉泛暖香,九龍呵護玉蓮房。

平明每幸長生殿,不從金輿惟壽王。

從這首詩裡,可以看出唐玄宗搶走兒媳婦後,壽王李瑁的鬱悶和唐玄宗的尷尬。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搶奪兒子王妃畢竟不是件光彩的事情,壽王李瑁雖然表面不敢說,暗地裡肯定是耿耿於懷的,所以到了開元二十八年(740年)十月,李隆基以為母親竇太后祈福的名義,敕書楊氏出家為女道士,道號“太真”。

《全唐文 卷三十五《度壽王妃為女道士敕》:“聖人用心,方悟真宰,婦女勤道,自昔罕聞。壽王瑁妃楊氏,素以端懿,作嬪藩國,雖居榮貴,每在精修。屬太后忌辰,永懷追福,以茲求度,雅志難違。用敦宏道之風,特遂由衷之請,宜度為女道士。”

楊玉環出了家成了女道士,李隆基再納為自己的妃子,就不算是搶兒子的妃子了。這樣的掩耳盜鈴的功夫大概也只有皇帝家才敢做。

《新唐書 本紀第五》:“二十八年十月甲子,幸溫泉宮。以壽王妃楊氏為道士,號太真。”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又過了五年,天寶四年(745年),唐玄宗把韋昭訓的女兒冊立為壽王妃後,遂冊立楊玉環為貴妃,玄宗自廢掉王皇后就再未立後,因此楊貴妃就相當於皇后。

《資治通鑑 卷第二百一十五》:“秋,七月,壬午,冊韋昭訓女為壽王妃。八月,壬寅,冊楊太真為貴妃。”

這一年,楊玉環已經26歲。

召見冊封楊玉環時,李隆基新譜成《霓裳羽衣曲》,令樂工奏此新樂,賜楊氏以金釵鈿合,並親自插在楊氏鬢髮上。玄宗對後宮人說:“朕得楊貴妃,如得至寶也”做為一代音樂大師,李隆基又制新曲《得寶子》,讓演奏給楊貴妃聽。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大臣張祜有感於此事,寫《華清宮》詩紀之:

天闕沉沉夜未央,碧雲仙曲舞霓裳。

一聲玉笛向空盡,月滿驪山宮漏長。

楊玉環在藝術上並不比李隆基差多少,她是有唐一代,甚至是中國古代后妃中最有才華的舞蹈藝術家。在聽了宮廷樂隊演奏了皇上新譜的《霓裳羽衣曲》後,她深有觸動,把這個大麴編排成舞蹈《霓裳羽衣舞》,從此,這個舞蹈成為中國古代舞蹈藝術的傑作,沒有之一。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02

《霓裳羽衣舞》是唐玄宗朝的宮廷樂舞。此曲來歷有種種說法:一說為唐河西節度使楊敬述進獻的印度《婆羅門曲》的音調而改成;一是說玄宗登三鄉驛,望見女兒山(傳說中的仙山),觸發靈感而作。

貞元年間的詩人劉禹錫寫過一首名為《三鄉驛樓伏睹玄宗望女幾山詩,小臣斐然有感》的詩:

開元天子萬事足,唯惜當時光景促。

三鄉陌上望仙山,歸作霓裳羽衣曲。

仙心從此在瑤池,三清八景相追隨。

天上忽乘白雲去,世間空有秋風詞。

詩中說玄宗望見女兒山後悠然神往,回宮後根據幻想而作。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唐宣宗大中年間的詩人鄭嵎有一首七言詩,名為《津陽門詩》,詩中有一段專門記述盛唐時玄宗的故事:

……

蓬萊池上望秋月,無雲萬里懸清輝。

上皇夜半月中去,三十六宮愁不歸。

月中祕樂天半間,丁璫玉石和壎篪。

宸聰聽覽未終曲,卻到人間迷是非。

……

這幾句詩是說玄宗進人月宮,聽到仙樂,見素娥數百人素練霓裳而舞,他心中默記,帶回人間。然而回到人間後,卻忘記一半。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此時,正好河西節度使楊敬述進獻樂曲,玄宗聽後,覺得和自己在月宮中聽到的相符,就將二者合為一曲,命名為《《霓裳羽衣曲》。

《霓裳羽衣舞》編成後,唐玄宗和楊貴妃親自教皇家梨園子弟排練,並經常在皇宮大內演出。中唐詩人王建寫有一組《霓裳詞》,記述了唐後宮中的教習和演出盛況。

其一

弟子部中留一色,聽風聽水作霓裳。

散聲未足重來授,直到床前見上皇。

其四

旋翻新譜聲初足,除卻梨園未教人。

宣與書家分手寫,中官走馬賜功臣。

其五

伴教霓裳有貴妃,從初直到曲成時。

日長耳裡聞聲熟,拍數分毫錯總知。

其六

絃索摐摐隔彩雲,五更初發一山聞。

武皇自送西王母,新換霓裳月色裙。

其七

敕賜宮人澡浴回,遙看美女院門開。

一山星月霓裳動,好字先從殿裡來。

其八

傳呼法部按霓裳,新得承恩別作行。

應是貴妃樓上看,內人舁下彩羅箱。

其九

朝元閣上山風起,夜聽霓裳玉露寒。

宮女月中更替立,黃金梯滑並行難。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唐敬宗寶曆年間,大詩人白居易被任命為蘇州刺史,五月,白居易到了蘇州任所。此時,白居易好友元稹任浙東觀察史兼越州刺史。白居易在蘇州聽說元稹的部屬多有能歌善舞者,於是以書問之。元稹答以《霓裳羽衣譜》。元稹詩中的“譜”,並非《霓裳羽衣》的曲譜或舞譜,而只是他描繪這個舞蹈的詩。因為元稹說:“七縣十萬戶,無人知有霓裳舞”,所以白居易很是感慨。

白居易想到唐憲宗時,自己曾在長安觀賞過《霓裳羽衣舞》的表演舊事,就寫了一首長詩《霓裳羽衣舞歌》,副題為“和微之”:

我昔元和侍憲皇,曾陪內宴宴昭陽。

千歌萬舞不可數,就中最愛霓裳舞。

……

磬簫箏笛遞相攙,擊懨彈吹聲邐迤。

散序六奏未動衣,陽臺宿雲慵不飛。

中序擘騞初入拍,秋竹竿裂春冰坼。

飄然轉旋迴雪輕,嫣然縱送游龍驚。

小垂手後柳無力,斜曳裙時雲欲生。

螾蛾斂略不勝態,風袖低昂如有情。

上元點鬟招萼綠,王母揮袂別飛瓊。

繁音急節十二遍,跳珠撼玉何鏗錚!

翔鸞舞了卻收翅,唳鶴曲終長引聲。

……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通過白居易這首詩,後人對此曲的結構和舞姿才有更全面的瞭解:全曲共36段,分散序(六段)、中序(十八段)和曲破(十二段)三部份,融歌、舞、器樂演奏為一體,伴奏採用了磬、箏、簫、笛、箜篌、篳簟、笙等金石絲竹,樂聲“跳珠撼玉”,令人陶醉。

楊貴妃有個宮女叫張雲容,善跳霓裳羽衣舞。一次在繡嶺宮跳此舞,張雲容跳得極為出色,楊玉環當場寫了一首詩贈給張雲容。這是楊玉環唯一的一首留下來的詩:

贈張雲容舞

羅袖動香香不已,紅蕖嫋嫋秋煙裡。

輕雲嶺上乍搖風,嫩柳池邊初拂水。

從白居易詩中可以看出,唐玄宗楊玉環創作《霓裳羽衣舞》後七八十年,唐憲宗時期,宮中仍有全套舞曲的演出。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03

終於,“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

安史之亂後,唐朝由盛轉衰,在各地的藩鎮乘機做大做強。公元907年,唐朝滅亡,朱溫在中原地區建立後梁,定都東京開封府,五代正式開始。

唐朝滅亡後,《霓裳羽衣舞》曲譜和舞譜也隨之失散。

960年,後周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建立北宋,五代結束。

五代及宋初,中原地區之外存在過許多割據政權,其中前蜀、後蜀、南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荊南)、北漢等十餘個割據政權被《新五代史》及後世史學家統稱十國。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從嘉,字重光,號鍾隱、蓮峰居士,生於金陵,祖籍彭城,南唐最後一位國君。

開寶八年(975年),李煜兵敗降宋,被俘至汴京,授右千牛衛上將軍,封違命侯。太平興國三年(978年)七月七日,李煜死於汴京,追贈太師,追封吳王。世稱南唐後主、李後主。

李煜精書法、工繪畫、通音律,詩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後人作詩評之為:“作個才子真絕代,可憐薄命作君王。”

李煜出生南唐深宮,自幼受皇宮親眷、宮人愛寵,因而尚奢侈、好聲色。他早期的詞作,詞風瑰麗、旖旎柔情,盡述宮闈之樂、閨房之趣。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李煜第一位皇后是大周后。大周后有史籍記名為周娥皇,南唐司徒周宗長女,十九歲時,入宮為妃,得到後主李煜恩寵。建隆二年(961年),李煜繼位,冊封周娥皇為國後。乾德二年(964年),周娥皇因病逝於瑤光殿,時年29歲。

和李煜一樣,大周后也精通音律,她曾與後主雪夜暢飲,周後舉杯請後主起舞,李煜說:“若要我起舞,除非你能為我新譜一曲。”娥皇隨口吟唱,揮筆而就,寫成《邀醉舞破》,又創作有樂譜《恨來遲破》,在南唐頗為流行。

《霓裳羽衣舞》因五代兵亂失傳,李煜曾搜尋到殘譜,命宮廷樂師整理修正,但不盡如人意。周後考訂舊譜謬誤、增刪調整,整理為新曲,並以琵琶彈奏出這一曲盛唐大麴。後來,二人又按樂編舞,編成了《霓裳羽衣舞》。他們還調集教坊宮娥,由周後親自教授習舞技巧。自此,李煜和周後便經常在宮中舉行大型的霓裳羽衣舞歌舞會。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陸游《南唐書》卷十六:

“故唐盛時霓裳羽衣,最為大麴,亂離之後,絕不復傳,後得殘譜以琵琶奏之,於是開元天寶之遺音復傳於世。”

馬令《南唐書·昭惠周後傳》:

“唐之盛時,霓裳羽衣最為大麴,罹亂,瞽師曠職,其音遂絕。後主獨得其譜,樂工曹生亦善琵琶,按譜粗得其聲,而未盡善也。後輒變易,訛謬頗去,窪淫繁手,新音清越可聽。”

《江南別錄》:

“自兵興之後絕無傳者。江南周後按譜尋之,盡得其聲。”

盛唐大麴的樂音重新在南唐宮中響起。李煜為此寫詞《木蘭花·曉妝初了明肌雪》:

曉妝初了明肌雪,春殿嬪娥魚貫列。

笙簫吹斷水雲間,重按霓裳歌遍徹。

臨春誰更飄香屑?醉拍闌干情味切。

歸時休放燭光紅,待踏馬蹄清夜月。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著名大麴,先失後得,再經過李煜和周後的發現和親自整理,此時於宮中演奏起來,自然歡愉無比。所以不僅要“重按”,而且要“歌遍徹”,唱完大麴中的最後一曲。由此可見作者之耽享縱逸之情。

傳說內史舍人徐鉉通曉樂律,將新譜出示南唐樂師曹生,問:“法曲節奏柔緩,此曲旋律急促,是怎麼回事?”曹生說:“舊譜確實較為緩慢,宮中有人改訂過,新曲節奏急促,恐非吉兆。”

大宋開寶八年(975年),金陵城被圍,宋軍將攻陷金陵,李煜對保儀黃氏曰:“此皆吾寶,城若不守,爾等可焚之。”金陵城破後,黃氏便依旨將宮藏書畫等焚燒殆盡,《霓裳羽衣曲》譜也同時被損毀。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04

南唐後主李煜補綴成曲的《霓裳羽衣曲》,其實已非盛唐原味。

南宋丙午(1186)年間,詞人姜白石旅居長沙,一次登祝融峰在樂工故書中偶然發現了霓裳曲的樂譜十八段,他為“中序”第一段填了一首新詞,即《霓裳中序第一》,連同樂譜一起被保留了下來,記入《白石道人歌曲》。

詞如下:

丙午歲,留長沙,登祝融,因得其祠神之曲,曰黃帝鹽、蘇合香。又於樂工故書中得商調霓裳曲十八闋,皆虛譜無詞。按沈氏樂律“霓裳道調”,此乃商調;樂天詩云“散序六闋”,此特兩闋。未知孰是?然音節閒雅,不類今曲。予不暇盡作,作中序一闋傳於世。予方羈遊,感此古音,不自知其詞之怨抑也。

亭皋正望極,亂落江蓮歸未得,多病卻無氣力。況紈扇漸疏,羅衣初索,流光過隙。嘆杏樑、雙燕如客。人何在,一簾淡月,彷佛照顏色。

幽寂,亂蛩吟壁。動庾信、清愁似織。沈思年少浪。笛裡關山,柳下坊陌,墜紅無信息。漫暗水,涓涓溜碧。漂零久,而今何意,醉臥酒壚側。

"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文/老張在路上

01

開元二十五年(737年)唐玄宗李隆基後宮發生了一件大事,這件事同大唐王朝未來的命運息息相關,那就是李隆基的武惠妃去世了。

武惠妃是玄宗此時最為寵愛的妃子,在宮中的禮遇等同於皇后,她的兒子是壽王李瑁。

時間再往上數三年,開元二十二年七月,唐玄宗的女兒咸宜公主在洛陽舉行婚禮,在這次婚禮的來賓中,有一位15歲的姓楊的少女,也應邀參加。咸宜公主胞弟壽王李瑁在姐姐的婚禮上,對這位姓楊的少女一見鍾情,唐玄宗在武惠妃的要求下當年就下詔冊立她為壽王妃。婚後,兩人十分恩愛。這時唐玄宗並沒有見到這位姓楊的兒媳。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這位姓楊的少女,姿質豐豔,善歌舞,通音律,後來成為唐代宮廷音樂家、舞蹈家。她就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楊玉環。

武惠妃去世後,唐玄宗因為愛妃去世鬱鬱寡歡,當時後宮數千妃嬪,卻沒有一個讓他可心可意的,有人進言楊玉環“姿質天挺,宜充掖廷”,唐玄宗就下旨將楊氏召入後宮之中。

《新唐書》卷七十六:“武惠妃薨,後廷無當帝意者。或言妃姿質天挺,宜充掖廷,遂召內禁中。”

這件事情自然給壽王李瑁以深重的傷害,但搶走愛妃的是自己的父皇,自己只能敢怒不敢言。唐朝詩人李商隱曾在詩歌《驪山有感·詠楊妃》中寫道:

驪岫飛泉泛暖香,九龍呵護玉蓮房。

平明每幸長生殿,不從金輿惟壽王。

從這首詩裡,可以看出唐玄宗搶走兒媳婦後,壽王李瑁的鬱悶和唐玄宗的尷尬。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搶奪兒子王妃畢竟不是件光彩的事情,壽王李瑁雖然表面不敢說,暗地裡肯定是耿耿於懷的,所以到了開元二十八年(740年)十月,李隆基以為母親竇太后祈福的名義,敕書楊氏出家為女道士,道號“太真”。

《全唐文 卷三十五《度壽王妃為女道士敕》:“聖人用心,方悟真宰,婦女勤道,自昔罕聞。壽王瑁妃楊氏,素以端懿,作嬪藩國,雖居榮貴,每在精修。屬太后忌辰,永懷追福,以茲求度,雅志難違。用敦宏道之風,特遂由衷之請,宜度為女道士。”

楊玉環出了家成了女道士,李隆基再納為自己的妃子,就不算是搶兒子的妃子了。這樣的掩耳盜鈴的功夫大概也只有皇帝家才敢做。

《新唐書 本紀第五》:“二十八年十月甲子,幸溫泉宮。以壽王妃楊氏為道士,號太真。”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又過了五年,天寶四年(745年),唐玄宗把韋昭訓的女兒冊立為壽王妃後,遂冊立楊玉環為貴妃,玄宗自廢掉王皇后就再未立後,因此楊貴妃就相當於皇后。

《資治通鑑 卷第二百一十五》:“秋,七月,壬午,冊韋昭訓女為壽王妃。八月,壬寅,冊楊太真為貴妃。”

這一年,楊玉環已經26歲。

召見冊封楊玉環時,李隆基新譜成《霓裳羽衣曲》,令樂工奏此新樂,賜楊氏以金釵鈿合,並親自插在楊氏鬢髮上。玄宗對後宮人說:“朕得楊貴妃,如得至寶也”做為一代音樂大師,李隆基又制新曲《得寶子》,讓演奏給楊貴妃聽。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大臣張祜有感於此事,寫《華清宮》詩紀之:

天闕沉沉夜未央,碧雲仙曲舞霓裳。

一聲玉笛向空盡,月滿驪山宮漏長。

楊玉環在藝術上並不比李隆基差多少,她是有唐一代,甚至是中國古代后妃中最有才華的舞蹈藝術家。在聽了宮廷樂隊演奏了皇上新譜的《霓裳羽衣曲》後,她深有觸動,把這個大麴編排成舞蹈《霓裳羽衣舞》,從此,這個舞蹈成為中國古代舞蹈藝術的傑作,沒有之一。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02

《霓裳羽衣舞》是唐玄宗朝的宮廷樂舞。此曲來歷有種種說法:一說為唐河西節度使楊敬述進獻的印度《婆羅門曲》的音調而改成;一是說玄宗登三鄉驛,望見女兒山(傳說中的仙山),觸發靈感而作。

貞元年間的詩人劉禹錫寫過一首名為《三鄉驛樓伏睹玄宗望女幾山詩,小臣斐然有感》的詩:

開元天子萬事足,唯惜當時光景促。

三鄉陌上望仙山,歸作霓裳羽衣曲。

仙心從此在瑤池,三清八景相追隨。

天上忽乘白雲去,世間空有秋風詞。

詩中說玄宗望見女兒山後悠然神往,回宮後根據幻想而作。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唐宣宗大中年間的詩人鄭嵎有一首七言詩,名為《津陽門詩》,詩中有一段專門記述盛唐時玄宗的故事:

……

蓬萊池上望秋月,無雲萬里懸清輝。

上皇夜半月中去,三十六宮愁不歸。

月中祕樂天半間,丁璫玉石和壎篪。

宸聰聽覽未終曲,卻到人間迷是非。

……

這幾句詩是說玄宗進人月宮,聽到仙樂,見素娥數百人素練霓裳而舞,他心中默記,帶回人間。然而回到人間後,卻忘記一半。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此時,正好河西節度使楊敬述進獻樂曲,玄宗聽後,覺得和自己在月宮中聽到的相符,就將二者合為一曲,命名為《《霓裳羽衣曲》。

《霓裳羽衣舞》編成後,唐玄宗和楊貴妃親自教皇家梨園子弟排練,並經常在皇宮大內演出。中唐詩人王建寫有一組《霓裳詞》,記述了唐後宮中的教習和演出盛況。

其一

弟子部中留一色,聽風聽水作霓裳。

散聲未足重來授,直到床前見上皇。

其四

旋翻新譜聲初足,除卻梨園未教人。

宣與書家分手寫,中官走馬賜功臣。

其五

伴教霓裳有貴妃,從初直到曲成時。

日長耳裡聞聲熟,拍數分毫錯總知。

其六

絃索摐摐隔彩雲,五更初發一山聞。

武皇自送西王母,新換霓裳月色裙。

其七

敕賜宮人澡浴回,遙看美女院門開。

一山星月霓裳動,好字先從殿裡來。

其八

傳呼法部按霓裳,新得承恩別作行。

應是貴妃樓上看,內人舁下彩羅箱。

其九

朝元閣上山風起,夜聽霓裳玉露寒。

宮女月中更替立,黃金梯滑並行難。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唐敬宗寶曆年間,大詩人白居易被任命為蘇州刺史,五月,白居易到了蘇州任所。此時,白居易好友元稹任浙東觀察史兼越州刺史。白居易在蘇州聽說元稹的部屬多有能歌善舞者,於是以書問之。元稹答以《霓裳羽衣譜》。元稹詩中的“譜”,並非《霓裳羽衣》的曲譜或舞譜,而只是他描繪這個舞蹈的詩。因為元稹說:“七縣十萬戶,無人知有霓裳舞”,所以白居易很是感慨。

白居易想到唐憲宗時,自己曾在長安觀賞過《霓裳羽衣舞》的表演舊事,就寫了一首長詩《霓裳羽衣舞歌》,副題為“和微之”:

我昔元和侍憲皇,曾陪內宴宴昭陽。

千歌萬舞不可數,就中最愛霓裳舞。

……

磬簫箏笛遞相攙,擊懨彈吹聲邐迤。

散序六奏未動衣,陽臺宿雲慵不飛。

中序擘騞初入拍,秋竹竿裂春冰坼。

飄然轉旋迴雪輕,嫣然縱送游龍驚。

小垂手後柳無力,斜曳裙時雲欲生。

螾蛾斂略不勝態,風袖低昂如有情。

上元點鬟招萼綠,王母揮袂別飛瓊。

繁音急節十二遍,跳珠撼玉何鏗錚!

翔鸞舞了卻收翅,唳鶴曲終長引聲。

……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通過白居易這首詩,後人對此曲的結構和舞姿才有更全面的瞭解:全曲共36段,分散序(六段)、中序(十八段)和曲破(十二段)三部份,融歌、舞、器樂演奏為一體,伴奏採用了磬、箏、簫、笛、箜篌、篳簟、笙等金石絲竹,樂聲“跳珠撼玉”,令人陶醉。

楊貴妃有個宮女叫張雲容,善跳霓裳羽衣舞。一次在繡嶺宮跳此舞,張雲容跳得極為出色,楊玉環當場寫了一首詩贈給張雲容。這是楊玉環唯一的一首留下來的詩:

贈張雲容舞

羅袖動香香不已,紅蕖嫋嫋秋煙裡。

輕雲嶺上乍搖風,嫩柳池邊初拂水。

從白居易詩中可以看出,唐玄宗楊玉環創作《霓裳羽衣舞》後七八十年,唐憲宗時期,宮中仍有全套舞曲的演出。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03

終於,“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

安史之亂後,唐朝由盛轉衰,在各地的藩鎮乘機做大做強。公元907年,唐朝滅亡,朱溫在中原地區建立後梁,定都東京開封府,五代正式開始。

唐朝滅亡後,《霓裳羽衣舞》曲譜和舞譜也隨之失散。

960年,後周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建立北宋,五代結束。

五代及宋初,中原地區之外存在過許多割據政權,其中前蜀、後蜀、南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荊南)、北漢等十餘個割據政權被《新五代史》及後世史學家統稱十國。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從嘉,字重光,號鍾隱、蓮峰居士,生於金陵,祖籍彭城,南唐最後一位國君。

開寶八年(975年),李煜兵敗降宋,被俘至汴京,授右千牛衛上將軍,封違命侯。太平興國三年(978年)七月七日,李煜死於汴京,追贈太師,追封吳王。世稱南唐後主、李後主。

李煜精書法、工繪畫、通音律,詩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後人作詩評之為:“作個才子真絕代,可憐薄命作君王。”

李煜出生南唐深宮,自幼受皇宮親眷、宮人愛寵,因而尚奢侈、好聲色。他早期的詞作,詞風瑰麗、旖旎柔情,盡述宮闈之樂、閨房之趣。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李煜第一位皇后是大周后。大周后有史籍記名為周娥皇,南唐司徒周宗長女,十九歲時,入宮為妃,得到後主李煜恩寵。建隆二年(961年),李煜繼位,冊封周娥皇為國後。乾德二年(964年),周娥皇因病逝於瑤光殿,時年29歲。

和李煜一樣,大周后也精通音律,她曾與後主雪夜暢飲,周後舉杯請後主起舞,李煜說:“若要我起舞,除非你能為我新譜一曲。”娥皇隨口吟唱,揮筆而就,寫成《邀醉舞破》,又創作有樂譜《恨來遲破》,在南唐頗為流行。

《霓裳羽衣舞》因五代兵亂失傳,李煜曾搜尋到殘譜,命宮廷樂師整理修正,但不盡如人意。周後考訂舊譜謬誤、增刪調整,整理為新曲,並以琵琶彈奏出這一曲盛唐大麴。後來,二人又按樂編舞,編成了《霓裳羽衣舞》。他們還調集教坊宮娥,由周後親自教授習舞技巧。自此,李煜和周後便經常在宮中舉行大型的霓裳羽衣舞歌舞會。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陸游《南唐書》卷十六:

“故唐盛時霓裳羽衣,最為大麴,亂離之後,絕不復傳,後得殘譜以琵琶奏之,於是開元天寶之遺音復傳於世。”

馬令《南唐書·昭惠周後傳》:

“唐之盛時,霓裳羽衣最為大麴,罹亂,瞽師曠職,其音遂絕。後主獨得其譜,樂工曹生亦善琵琶,按譜粗得其聲,而未盡善也。後輒變易,訛謬頗去,窪淫繁手,新音清越可聽。”

《江南別錄》:

“自兵興之後絕無傳者。江南周後按譜尋之,盡得其聲。”

盛唐大麴的樂音重新在南唐宮中響起。李煜為此寫詞《木蘭花·曉妝初了明肌雪》:

曉妝初了明肌雪,春殿嬪娥魚貫列。

笙簫吹斷水雲間,重按霓裳歌遍徹。

臨春誰更飄香屑?醉拍闌干情味切。

歸時休放燭光紅,待踏馬蹄清夜月。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著名大麴,先失後得,再經過李煜和周後的發現和親自整理,此時於宮中演奏起來,自然歡愉無比。所以不僅要“重按”,而且要“歌遍徹”,唱完大麴中的最後一曲。由此可見作者之耽享縱逸之情。

傳說內史舍人徐鉉通曉樂律,將新譜出示南唐樂師曹生,問:“法曲節奏柔緩,此曲旋律急促,是怎麼回事?”曹生說:“舊譜確實較為緩慢,宮中有人改訂過,新曲節奏急促,恐非吉兆。”

大宋開寶八年(975年),金陵城被圍,宋軍將攻陷金陵,李煜對保儀黃氏曰:“此皆吾寶,城若不守,爾等可焚之。”金陵城破後,黃氏便依旨將宮藏書畫等焚燒殆盡,《霓裳羽衣曲》譜也同時被損毀。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04

南唐後主李煜補綴成曲的《霓裳羽衣曲》,其實已非盛唐原味。

南宋丙午(1186)年間,詞人姜白石旅居長沙,一次登祝融峰在樂工故書中偶然發現了霓裳曲的樂譜十八段,他為“中序”第一段填了一首新詞,即《霓裳中序第一》,連同樂譜一起被保留了下來,記入《白石道人歌曲》。

詞如下:

丙午歲,留長沙,登祝融,因得其祠神之曲,曰黃帝鹽、蘇合香。又於樂工故書中得商調霓裳曲十八闋,皆虛譜無詞。按沈氏樂律“霓裳道調”,此乃商調;樂天詩云“散序六闋”,此特兩闋。未知孰是?然音節閒雅,不類今曲。予不暇盡作,作中序一闋傳於世。予方羈遊,感此古音,不自知其詞之怨抑也。

亭皋正望極,亂落江蓮歸未得,多病卻無氣力。況紈扇漸疏,羅衣初索,流光過隙。嘆杏樑、雙燕如客。人何在,一簾淡月,彷佛照顏色。

幽寂,亂蛩吟壁。動庾信、清愁似織。沈思年少浪。笛裡關山,柳下坊陌,墜紅無信息。漫暗水,涓涓溜碧。漂零久,而今何意,醉臥酒壚側。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到了近代,學者吳梅曾整理過《霓裳羽衣舞》樂譜,並排練過這一樂舞。吳梅用的是清代《長生殿》中的《霓裳》曲牌。音樂家蕭友梅也曾根據白居易的詩,編出《新霓裳羽衣舞》,並在1923年12月,指揮北京大學音樂傳習所管絃樂隊演奏過此曲。

後來,以《霓裳羽衣》和《霓裳》等為名的音作品仍有許多,有琵琶曲、二胡曲、古箏曲,乃至鋼琴曲等藝術表現形式。但與唐代的《霓裳羽衣舞》是不是相似,有多少相似,誰也不知道。

"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文/老張在路上

01

開元二十五年(737年)唐玄宗李隆基後宮發生了一件大事,這件事同大唐王朝未來的命運息息相關,那就是李隆基的武惠妃去世了。

武惠妃是玄宗此時最為寵愛的妃子,在宮中的禮遇等同於皇后,她的兒子是壽王李瑁。

時間再往上數三年,開元二十二年七月,唐玄宗的女兒咸宜公主在洛陽舉行婚禮,在這次婚禮的來賓中,有一位15歲的姓楊的少女,也應邀參加。咸宜公主胞弟壽王李瑁在姐姐的婚禮上,對這位姓楊的少女一見鍾情,唐玄宗在武惠妃的要求下當年就下詔冊立她為壽王妃。婚後,兩人十分恩愛。這時唐玄宗並沒有見到這位姓楊的兒媳。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這位姓楊的少女,姿質豐豔,善歌舞,通音律,後來成為唐代宮廷音樂家、舞蹈家。她就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楊玉環。

武惠妃去世後,唐玄宗因為愛妃去世鬱鬱寡歡,當時後宮數千妃嬪,卻沒有一個讓他可心可意的,有人進言楊玉環“姿質天挺,宜充掖廷”,唐玄宗就下旨將楊氏召入後宮之中。

《新唐書》卷七十六:“武惠妃薨,後廷無當帝意者。或言妃姿質天挺,宜充掖廷,遂召內禁中。”

這件事情自然給壽王李瑁以深重的傷害,但搶走愛妃的是自己的父皇,自己只能敢怒不敢言。唐朝詩人李商隱曾在詩歌《驪山有感·詠楊妃》中寫道:

驪岫飛泉泛暖香,九龍呵護玉蓮房。

平明每幸長生殿,不從金輿惟壽王。

從這首詩裡,可以看出唐玄宗搶走兒媳婦後,壽王李瑁的鬱悶和唐玄宗的尷尬。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搶奪兒子王妃畢竟不是件光彩的事情,壽王李瑁雖然表面不敢說,暗地裡肯定是耿耿於懷的,所以到了開元二十八年(740年)十月,李隆基以為母親竇太后祈福的名義,敕書楊氏出家為女道士,道號“太真”。

《全唐文 卷三十五《度壽王妃為女道士敕》:“聖人用心,方悟真宰,婦女勤道,自昔罕聞。壽王瑁妃楊氏,素以端懿,作嬪藩國,雖居榮貴,每在精修。屬太后忌辰,永懷追福,以茲求度,雅志難違。用敦宏道之風,特遂由衷之請,宜度為女道士。”

楊玉環出了家成了女道士,李隆基再納為自己的妃子,就不算是搶兒子的妃子了。這樣的掩耳盜鈴的功夫大概也只有皇帝家才敢做。

《新唐書 本紀第五》:“二十八年十月甲子,幸溫泉宮。以壽王妃楊氏為道士,號太真。”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又過了五年,天寶四年(745年),唐玄宗把韋昭訓的女兒冊立為壽王妃後,遂冊立楊玉環為貴妃,玄宗自廢掉王皇后就再未立後,因此楊貴妃就相當於皇后。

《資治通鑑 卷第二百一十五》:“秋,七月,壬午,冊韋昭訓女為壽王妃。八月,壬寅,冊楊太真為貴妃。”

這一年,楊玉環已經26歲。

召見冊封楊玉環時,李隆基新譜成《霓裳羽衣曲》,令樂工奏此新樂,賜楊氏以金釵鈿合,並親自插在楊氏鬢髮上。玄宗對後宮人說:“朕得楊貴妃,如得至寶也”做為一代音樂大師,李隆基又制新曲《得寶子》,讓演奏給楊貴妃聽。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大臣張祜有感於此事,寫《華清宮》詩紀之:

天闕沉沉夜未央,碧雲仙曲舞霓裳。

一聲玉笛向空盡,月滿驪山宮漏長。

楊玉環在藝術上並不比李隆基差多少,她是有唐一代,甚至是中國古代后妃中最有才華的舞蹈藝術家。在聽了宮廷樂隊演奏了皇上新譜的《霓裳羽衣曲》後,她深有觸動,把這個大麴編排成舞蹈《霓裳羽衣舞》,從此,這個舞蹈成為中國古代舞蹈藝術的傑作,沒有之一。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02

《霓裳羽衣舞》是唐玄宗朝的宮廷樂舞。此曲來歷有種種說法:一說為唐河西節度使楊敬述進獻的印度《婆羅門曲》的音調而改成;一是說玄宗登三鄉驛,望見女兒山(傳說中的仙山),觸發靈感而作。

貞元年間的詩人劉禹錫寫過一首名為《三鄉驛樓伏睹玄宗望女幾山詩,小臣斐然有感》的詩:

開元天子萬事足,唯惜當時光景促。

三鄉陌上望仙山,歸作霓裳羽衣曲。

仙心從此在瑤池,三清八景相追隨。

天上忽乘白雲去,世間空有秋風詞。

詩中說玄宗望見女兒山後悠然神往,回宮後根據幻想而作。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唐宣宗大中年間的詩人鄭嵎有一首七言詩,名為《津陽門詩》,詩中有一段專門記述盛唐時玄宗的故事:

……

蓬萊池上望秋月,無雲萬里懸清輝。

上皇夜半月中去,三十六宮愁不歸。

月中祕樂天半間,丁璫玉石和壎篪。

宸聰聽覽未終曲,卻到人間迷是非。

……

這幾句詩是說玄宗進人月宮,聽到仙樂,見素娥數百人素練霓裳而舞,他心中默記,帶回人間。然而回到人間後,卻忘記一半。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此時,正好河西節度使楊敬述進獻樂曲,玄宗聽後,覺得和自己在月宮中聽到的相符,就將二者合為一曲,命名為《《霓裳羽衣曲》。

《霓裳羽衣舞》編成後,唐玄宗和楊貴妃親自教皇家梨園子弟排練,並經常在皇宮大內演出。中唐詩人王建寫有一組《霓裳詞》,記述了唐後宮中的教習和演出盛況。

其一

弟子部中留一色,聽風聽水作霓裳。

散聲未足重來授,直到床前見上皇。

其四

旋翻新譜聲初足,除卻梨園未教人。

宣與書家分手寫,中官走馬賜功臣。

其五

伴教霓裳有貴妃,從初直到曲成時。

日長耳裡聞聲熟,拍數分毫錯總知。

其六

絃索摐摐隔彩雲,五更初發一山聞。

武皇自送西王母,新換霓裳月色裙。

其七

敕賜宮人澡浴回,遙看美女院門開。

一山星月霓裳動,好字先從殿裡來。

其八

傳呼法部按霓裳,新得承恩別作行。

應是貴妃樓上看,內人舁下彩羅箱。

其九

朝元閣上山風起,夜聽霓裳玉露寒。

宮女月中更替立,黃金梯滑並行難。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唐敬宗寶曆年間,大詩人白居易被任命為蘇州刺史,五月,白居易到了蘇州任所。此時,白居易好友元稹任浙東觀察史兼越州刺史。白居易在蘇州聽說元稹的部屬多有能歌善舞者,於是以書問之。元稹答以《霓裳羽衣譜》。元稹詩中的“譜”,並非《霓裳羽衣》的曲譜或舞譜,而只是他描繪這個舞蹈的詩。因為元稹說:“七縣十萬戶,無人知有霓裳舞”,所以白居易很是感慨。

白居易想到唐憲宗時,自己曾在長安觀賞過《霓裳羽衣舞》的表演舊事,就寫了一首長詩《霓裳羽衣舞歌》,副題為“和微之”:

我昔元和侍憲皇,曾陪內宴宴昭陽。

千歌萬舞不可數,就中最愛霓裳舞。

……

磬簫箏笛遞相攙,擊懨彈吹聲邐迤。

散序六奏未動衣,陽臺宿雲慵不飛。

中序擘騞初入拍,秋竹竿裂春冰坼。

飄然轉旋迴雪輕,嫣然縱送游龍驚。

小垂手後柳無力,斜曳裙時雲欲生。

螾蛾斂略不勝態,風袖低昂如有情。

上元點鬟招萼綠,王母揮袂別飛瓊。

繁音急節十二遍,跳珠撼玉何鏗錚!

翔鸞舞了卻收翅,唳鶴曲終長引聲。

……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通過白居易這首詩,後人對此曲的結構和舞姿才有更全面的瞭解:全曲共36段,分散序(六段)、中序(十八段)和曲破(十二段)三部份,融歌、舞、器樂演奏為一體,伴奏採用了磬、箏、簫、笛、箜篌、篳簟、笙等金石絲竹,樂聲“跳珠撼玉”,令人陶醉。

楊貴妃有個宮女叫張雲容,善跳霓裳羽衣舞。一次在繡嶺宮跳此舞,張雲容跳得極為出色,楊玉環當場寫了一首詩贈給張雲容。這是楊玉環唯一的一首留下來的詩:

贈張雲容舞

羅袖動香香不已,紅蕖嫋嫋秋煙裡。

輕雲嶺上乍搖風,嫩柳池邊初拂水。

從白居易詩中可以看出,唐玄宗楊玉環創作《霓裳羽衣舞》後七八十年,唐憲宗時期,宮中仍有全套舞曲的演出。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03

終於,“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

安史之亂後,唐朝由盛轉衰,在各地的藩鎮乘機做大做強。公元907年,唐朝滅亡,朱溫在中原地區建立後梁,定都東京開封府,五代正式開始。

唐朝滅亡後,《霓裳羽衣舞》曲譜和舞譜也隨之失散。

960年,後周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建立北宋,五代結束。

五代及宋初,中原地區之外存在過許多割據政權,其中前蜀、後蜀、南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荊南)、北漢等十餘個割據政權被《新五代史》及後世史學家統稱十國。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從嘉,字重光,號鍾隱、蓮峰居士,生於金陵,祖籍彭城,南唐最後一位國君。

開寶八年(975年),李煜兵敗降宋,被俘至汴京,授右千牛衛上將軍,封違命侯。太平興國三年(978年)七月七日,李煜死於汴京,追贈太師,追封吳王。世稱南唐後主、李後主。

李煜精書法、工繪畫、通音律,詩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後人作詩評之為:“作個才子真絕代,可憐薄命作君王。”

李煜出生南唐深宮,自幼受皇宮親眷、宮人愛寵,因而尚奢侈、好聲色。他早期的詞作,詞風瑰麗、旖旎柔情,盡述宮闈之樂、閨房之趣。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李煜第一位皇后是大周后。大周后有史籍記名為周娥皇,南唐司徒周宗長女,十九歲時,入宮為妃,得到後主李煜恩寵。建隆二年(961年),李煜繼位,冊封周娥皇為國後。乾德二年(964年),周娥皇因病逝於瑤光殿,時年29歲。

和李煜一樣,大周后也精通音律,她曾與後主雪夜暢飲,周後舉杯請後主起舞,李煜說:“若要我起舞,除非你能為我新譜一曲。”娥皇隨口吟唱,揮筆而就,寫成《邀醉舞破》,又創作有樂譜《恨來遲破》,在南唐頗為流行。

《霓裳羽衣舞》因五代兵亂失傳,李煜曾搜尋到殘譜,命宮廷樂師整理修正,但不盡如人意。周後考訂舊譜謬誤、增刪調整,整理為新曲,並以琵琶彈奏出這一曲盛唐大麴。後來,二人又按樂編舞,編成了《霓裳羽衣舞》。他們還調集教坊宮娥,由周後親自教授習舞技巧。自此,李煜和周後便經常在宮中舉行大型的霓裳羽衣舞歌舞會。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陸游《南唐書》卷十六:

“故唐盛時霓裳羽衣,最為大麴,亂離之後,絕不復傳,後得殘譜以琵琶奏之,於是開元天寶之遺音復傳於世。”

馬令《南唐書·昭惠周後傳》:

“唐之盛時,霓裳羽衣最為大麴,罹亂,瞽師曠職,其音遂絕。後主獨得其譜,樂工曹生亦善琵琶,按譜粗得其聲,而未盡善也。後輒變易,訛謬頗去,窪淫繁手,新音清越可聽。”

《江南別錄》:

“自兵興之後絕無傳者。江南周後按譜尋之,盡得其聲。”

盛唐大麴的樂音重新在南唐宮中響起。李煜為此寫詞《木蘭花·曉妝初了明肌雪》:

曉妝初了明肌雪,春殿嬪娥魚貫列。

笙簫吹斷水雲間,重按霓裳歌遍徹。

臨春誰更飄香屑?醉拍闌干情味切。

歸時休放燭光紅,待踏馬蹄清夜月。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著名大麴,先失後得,再經過李煜和周後的發現和親自整理,此時於宮中演奏起來,自然歡愉無比。所以不僅要“重按”,而且要“歌遍徹”,唱完大麴中的最後一曲。由此可見作者之耽享縱逸之情。

傳說內史舍人徐鉉通曉樂律,將新譜出示南唐樂師曹生,問:“法曲節奏柔緩,此曲旋律急促,是怎麼回事?”曹生說:“舊譜確實較為緩慢,宮中有人改訂過,新曲節奏急促,恐非吉兆。”

大宋開寶八年(975年),金陵城被圍,宋軍將攻陷金陵,李煜對保儀黃氏曰:“此皆吾寶,城若不守,爾等可焚之。”金陵城破後,黃氏便依旨將宮藏書畫等焚燒殆盡,《霓裳羽衣曲》譜也同時被損毀。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04

南唐後主李煜補綴成曲的《霓裳羽衣曲》,其實已非盛唐原味。

南宋丙午(1186)年間,詞人姜白石旅居長沙,一次登祝融峰在樂工故書中偶然發現了霓裳曲的樂譜十八段,他為“中序”第一段填了一首新詞,即《霓裳中序第一》,連同樂譜一起被保留了下來,記入《白石道人歌曲》。

詞如下:

丙午歲,留長沙,登祝融,因得其祠神之曲,曰黃帝鹽、蘇合香。又於樂工故書中得商調霓裳曲十八闋,皆虛譜無詞。按沈氏樂律“霓裳道調”,此乃商調;樂天詩云“散序六闋”,此特兩闋。未知孰是?然音節閒雅,不類今曲。予不暇盡作,作中序一闋傳於世。予方羈遊,感此古音,不自知其詞之怨抑也。

亭皋正望極,亂落江蓮歸未得,多病卻無氣力。況紈扇漸疏,羅衣初索,流光過隙。嘆杏樑、雙燕如客。人何在,一簾淡月,彷佛照顏色。

幽寂,亂蛩吟壁。動庾信、清愁似織。沈思年少浪。笛裡關山,柳下坊陌,墜紅無信息。漫暗水,涓涓溜碧。漂零久,而今何意,醉臥酒壚側。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到了近代,學者吳梅曾整理過《霓裳羽衣舞》樂譜,並排練過這一樂舞。吳梅用的是清代《長生殿》中的《霓裳》曲牌。音樂家蕭友梅也曾根據白居易的詩,編出《新霓裳羽衣舞》,並在1923年12月,指揮北京大學音樂傳習所管絃樂隊演奏過此曲。

後來,以《霓裳羽衣》和《霓裳》等為名的音作品仍有許多,有琵琶曲、二胡曲、古箏曲,乃至鋼琴曲等藝術表現形式。但與唐代的《霓裳羽衣舞》是不是相似,有多少相似,誰也不知道。

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1980年,甘肅省歌舞團演出了以盛唐歷史為背景的大型舞劇《絲路花雨》,在這個舞劇中,有一組16人的女子集體舞,命名為《霓裳羽衣舞》,此舞蹈根據敦煌壁畫中唐代的舞姿,結合白居易的詩意,新編排設計的。

上海音樂學院已故的葉棟教授,根據敦煌藏經洞留存的唐代敦煌曲譜殘卷,以及收錄有唐代箏曲的日本箏譜集《仁智要錄》解譯的箏曲,與宋代詞人姜夔發現的著名唐代法曲《霓裳羽衣曲》“中序”部分第一段樂曲組合再編而成《霓裳羽衣曲》被評價為基本再現了唐曲的風貌。

盛唐時代真正的《霓裳羽衣》,無論曲和舞,只能“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已無可聞可觀了。

(本文圖片為網絡資料)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