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戰爭對人口的破壞相當大,特別是涉及範圍非常廣的農民起義,或是兩個國家之間的全面戰爭,往往會給人造成一種印象,打一場大仗,人口數字就會來一次大跳水。網上許多以訛傳訛的謠言甚至舉例說,東漢末年的黃巾起義,一次性就幹掉了全國90%的人口?

現在我們就從三國的人口數字說起,揭開歷史上大規模戰爭後的人口真相。

一、東漢到三國真的損失了4800萬人?

東漢人口高峰時,總數達到5600萬。而魏蜀吳三國加起來卻不到800萬。一些思考問題不太深入的人,便想當然地認為,因為黃巾大起義的殺傷,全國人口大量死於戰爭。

這種說法不值一哂。

闢謠:太平天國起義死幾千萬人?別鬧了,人口消耗沒那麼容易

東漢末年到三國這段時間,人口確實出現大幅度下降。三國末年著籍戶口不到800萬人,比東漢桓帝時5600萬減少4800萬,跌幅達85.7%。這個不可思議的數據經常被各界質疑。

黃巾起義破壞性大嗎?確實大,也確實造成一定人口的損耗,但絕對不可能殺傷如此巨量的人口。

事實上真正能造成人口損失的主要時段,在黃巾起義和軍閥亂戰期間。赤壁之戰後三足鼎峙,三國各自統治區內比較穩定,人口應該進入上升期才對。

但是數字上卻看不出來。比如蜀漢滅亡時,在籍人口94萬,軍隊10.2萬,吏4萬,合計人口108.2萬人。這比劉備入蜀之初的二十餘萬戶的規模,居然沒有多少進步。眾所周知的事實是,蜀漢40餘年存續期間,內部並沒有太大的戰亂。

我們對數字作一番推敲,很快便能發現不對頭。

蜀漢兵民比是1:9.4,還不到1:10。稍有常識的人都會發現不對頭。9個人養一個兵,無論如何是養不活的。以較近的時代推算,南北朝後期,北周的兵民比例大約是1:45,北齊的比例大約是1:70,陳朝後期急於挽救軍事頹勢,大肆徵兵備戰,兵民比達到極限,也不過是1:20。

可以想見,蜀漢真正的人口規模絕非100萬人。

聯繫後世人口發展來看,西晉統一後,人口極盛時1600餘萬,二十餘年間比三國末年翻番,以人口自然增長計算不太可能。但真實數字還不止於這些。

90年後前燕滅亡,“苻堅入鄴宮, 閱其名籍, 凡戶二百四十五萬八千九百六十九, 口九百九十八萬七千九百三十五。”(《晉書·苻堅載記》)前燕統治區域僅及西晉三分之一弱,簡略估算西晉全境人口可至3000餘萬。

闢謠:太平天國起義死幾千萬人?別鬧了,人口消耗沒那麼容易

西晉末至前燕期間經歷了五胡之亂,在人口大量死亡、流匿情況下尚且有如此之多的人口,可見西晉極盛時遠遠不止1600萬。那麼再向上推算三國人口,800萬的人口在二三十年內無論如何增殖不了二、三千萬的人口。

三國人口之損耗,除了普遍性的流亡、隱附,三國世兵制軍戶、少數民族以及宗室、宮人都不計入戶籍,而且豪強霸佔人口逐漸公開化,孫吳甚至以賜部曲、賜兵戶來籠絡部將。據此,有學者重估三國總人口,提出了1400萬-3000萬的數字。

南北朝時,四方喪亂,人民慘遭戰爭荼毒,北方人口大約3200萬,南方大約468萬(劉宋大明年間的鼎盛期數字),通計全國有近3700萬。從人口的對比上也可以看出,北方統一南方是中國歷史的大趨勢。

二、黃巢起義到底損失了多少人?

唐朝鼎盛時人口也有5000多萬。經過黃巢起義和五代混戰,到北宋統一,人口只剩下2400萬人。也有人把鍋甩給了黃巢。

其實這個數據也相當誇張。

北宋統一後,承唐末五代喪亂之餘弊,戶口大減。宋太宗時重新統計天下戶口,得數約413萬戶,大約不到2400萬人。北宋疆土與漢、隋、唐諸朝大為縮小,北失幽雲十六州,西陲又失去靈夏諸州,南方大理亦自立一國,宋之疆域僅與秦朝大致相當。故而人口也比唐朝為少。經過北宋數代積累,到宋神宗時大約3330萬人,北宋末年徽宗時大約4000多萬。

闢謠:太平天國起義死幾千萬人?別鬧了,人口消耗沒那麼容易

但宋朝人口疑雲重重,因為其戶均人口只有2人,迥異於歷朝歷代。據此,現代中外學界圍繞宋朝人口統計方法對具體數字進行了近百年的爭論,出現了許多觀點,例如漏戶說、析戶說、丁口說、男口說等,認為宋朝人口被低估的佔絕大多數。何忠禮在《宋代戶部人口統計考察》一文指出以大觀四年的戶數計算,宋代全國戶口最多的一年,總人口約在1.044億至1.252之間。周寶珠、陳振主編的《簡明宋史》 (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認為宋代人口“當在一億左右”。范文瀾認為南宋境內約6000萬,金境內四千六百萬,全國人口約1億以上。

所以,以這個數字為基礎向上倒推,宋朝開國時人口斷然不會只有2400萬人。

闢謠:太平天國起義死幾千萬人?別鬧了,人口消耗沒那麼容易

值得關注的是,五代、北宋時,經濟重心向長江以南轉移,一千多年來北方人多、南方人少的情況開始逆轉。在北宋崇寧年間,南方人口已佔壓倒性優勢。後來南宋以江南半壁力抗金、蒙一百餘年,豐富的人力資源是決定性因素。

三、明朝人口反映了真實情況

元朝注籍戶口達到1163萬戶、5365萬人。元末爆發了規模浩大的紅巾軍起義,明朝立國後, 大概到了明太祖洪武二十六年,由於人口自然繁衍,加上朱元璋為政清明,人口達1065萬戶、6054萬人。也就是說,元末到明初人口不僅沒有下降,還有了顯著的增加。

其中原因,一是元朝對戶籍的控制相當寬鬆,大量戶口沒有列入政府控制的賬簿,戶口隱附很劇烈。二是元末農民起義雖然規模也不小,但殺傷人口的戰爭並沒有那麼慘烈,人口死於戰爭的也有,但數量不是很大。

不過單純說明朝人口,也有一些有意思的地方。

從官方記錄來看,明弘治年間人口下降了數百萬,只有5328萬人。直到萬曆六年,才恢復到明初的水平,達到1062萬戶、6069萬人。也就是說,明朝剛一開國,人口居然就達到頂峰。

闢謠:太平天國起義死幾千萬人?別鬧了,人口消耗沒那麼容易

而兩漢、隋、唐、宋諸朝的一般規律是,人口增殖因其特定的慣性,往往滯後於國勢的發展,在王朝中衰時才達到頂峰,西漢在平帝、東漢在桓帝、唐在安史之亂,皆如是。所以明朝這一異常現象,也引起了學界質疑。比較典型的說法認為,明朝只有太祖朝因為大點軍戶,而採取了徹底的普查,6054萬人大約是明初的真實人口。而到了後世,戶籍統計服務於賦稅,只統計男口而不計女口,因為女口不需要承擔賦役,故而萬曆朝人口6069萬隻有男口,總人口應在1.2億以上。

闢謠:太平天國起義死幾千萬人?別鬧了,人口消耗沒那麼容易

四、太平天國起義到底損失了多少人?

作為中國封建社會最後一次也是規模最大的一次起義,太平天國起義對中國人口的造成的員失是相當巨大的。據清朝官方數據,1851年太平天國起義前夕,全國在籍戶口約4.32億,到1864年起義敉平,戶口銳減至2.37億,近乎腰斬。

闢謠:太平天國起義死幾千萬人?別鬧了,人口消耗沒那麼容易

但據此表一覽可知,起義持續的十幾年中,涉事省區並未造冊上報戶籍數字。所謂腰斬是不準確的。那麼起義究竟造成多少人口流失呢? 由於清朝社會形態已完全不同於唐宋以前,豪強、地主隱附戶口已沒有什麼意義,人口流失幾乎等於死亡。下文提到的流失即是死亡。

以葛劍雄為代表的論點認為,湖北、江西、安徽、江蘇、浙江五省是起義主要交戰區,這五省1851年人口1.7億,到1911年時五省僅餘1.04億,損失達6500萬,如果扣除1864年到1911年自然增殖的數字,戰爭導致的損失恐怕在8700萬左右,再加上戰爭導致出生率下降,給中國人口的損失接近1億。

有人通過清朝地方州府的統計數字進行了詳細推算,比如曹樹基,他對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7省的數字統計後估算出,人口損失當在7330萬人。

闢謠:太平天國起義死幾千萬人?別鬧了,人口消耗沒那麼容易

這兩組數據的計算基礎算是比較紮實的,然而如此之大的數字難免令人無法信服。中國抗日戰爭持續14年之久,與太平天國起義時間基本相同,抗日戰爭的烈度、自然災害的頻度以及日軍制造的殺戮慘案,都遠遠超過太平天國,中國軍民傷亡數字是3000萬。那麼太平天國起義期間如此巨大的人口死亡,是怎麼實現的呢?真實結果,恐怕還要留待後人破解。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