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鬆中有了“緊”,才是真的鬆'

太極拳 穴位 楊澄甫 王宗嶽 張弓 武術之家網 2019-09-18
"


"


鬆中有了“緊”,才是真的鬆

此篇牛論,未明確註明鬆與懈的尺度。會造成誤導,真正的鬆下來,會有真緊出現。這叫鬆中有緊,鬆緊鬆。方向基本正確。

鬆是太極拳入門的敲門磚,鬆是太極拳入門的金鑰匙,鬆是太極拳功夫遞進的基礎。唯有真正的鬆下來,你才會品償到太極拳的真諦;才可能感悟到太極拳給你帶來的身心愉悅;才可能領悟到勁源,勁路,勁點的暢通無阻;由此看來,"鬆"是修練太極拳的不二法門,是一輩子修練的功夫。在這裡我想首先和大家一起分享歷史上太極拳大師們對"鬆"的描述:楊澄甫師祖說:“一個鬆字最為難能,如果真能鬆淨,餘者末事耳!”又說:“要鬆,要鬆,要鬆淨,要全身鬆開,不鬆就是捱打的架子。楊振鐸大師說:“練太極拳的一個基礎就是鬆,解決了這個問題,可以避免很多錯誤。”李雅軒說:“我練功夫的方向,是找大鬆大軟,是找虛無的氣勢,是找神明的感應,是找莫測的變化,不停留於筋骨肌肉的初步鍛鍊過程中。”“太極拳的要求是要放鬆,並且要鬆的很鬆,完全以意識鼓勵著身勢來動,絲毫不用一點力。如這樣的練法,走出勁來,味道才厚,如不是這樣,就做不出太極拳的味來。”

"


鬆中有了“緊”,才是真的鬆

此篇牛論,未明確註明鬆與懈的尺度。會造成誤導,真正的鬆下來,會有真緊出現。這叫鬆中有緊,鬆緊鬆。方向基本正確。

鬆是太極拳入門的敲門磚,鬆是太極拳入門的金鑰匙,鬆是太極拳功夫遞進的基礎。唯有真正的鬆下來,你才會品償到太極拳的真諦;才可能感悟到太極拳給你帶來的身心愉悅;才可能領悟到勁源,勁路,勁點的暢通無阻;由此看來,"鬆"是修練太極拳的不二法門,是一輩子修練的功夫。在這裡我想首先和大家一起分享歷史上太極拳大師們對"鬆"的描述:楊澄甫師祖說:“一個鬆字最為難能,如果真能鬆淨,餘者末事耳!”又說:“要鬆,要鬆,要鬆淨,要全身鬆開,不鬆就是捱打的架子。楊振鐸大師說:“練太極拳的一個基礎就是鬆,解決了這個問題,可以避免很多錯誤。”李雅軒說:“我練功夫的方向,是找大鬆大軟,是找虛無的氣勢,是找神明的感應,是找莫測的變化,不停留於筋骨肌肉的初步鍛鍊過程中。”“太極拳的要求是要放鬆,並且要鬆的很鬆,完全以意識鼓勵著身勢來動,絲毫不用一點力。如這樣的練法,走出勁來,味道才厚,如不是這樣,就做不出太極拳的味來。”

鬆中有了“緊”,才是真的鬆

陳照奎說:“只要周身鬆開了,氣自會沉下去,日久則內勁自生,腳下也會沉穩,如動作不整,整而不鬆,或只兩肩鬆而腰腹胯背不知如何為鬆,或肘腕指節等處不知如何為鬆,或練後掌心無鼓脹之意......內勁則永遠不會有,愈練愈離太極拳遠矣"。陳小旺說:“中定勁、鬆彈勁、鬆沉勁,輕靈勁,虛無勁等等都需須從“鬆”中求得”。李經梧說:“練習太極拳的全部過程,也要求用意識引導動作,把全神貫注到動作中去。首先做到“鬆靜”,即:使中樞神經“靜”下來,周身肌肉關節放鬆下來”。梅墨生大師說:“能夠做到鬆沉,是太極拳功夫上身的第一步。在這一步驟的練習中,要能夠在肢體上做到鬆柔、鬆順,使氣血流通,之後才有可能做到沉”。

那麼什麼是真鬆?有什麼祕訣嗎?鬆能達到什麼樣的效果呢?在這裡我首先談談和鬆對應的"緊"及鬆和緊的關係。

"


鬆中有了“緊”,才是真的鬆

此篇牛論,未明確註明鬆與懈的尺度。會造成誤導,真正的鬆下來,會有真緊出現。這叫鬆中有緊,鬆緊鬆。方向基本正確。

鬆是太極拳入門的敲門磚,鬆是太極拳入門的金鑰匙,鬆是太極拳功夫遞進的基礎。唯有真正的鬆下來,你才會品償到太極拳的真諦;才可能感悟到太極拳給你帶來的身心愉悅;才可能領悟到勁源,勁路,勁點的暢通無阻;由此看來,"鬆"是修練太極拳的不二法門,是一輩子修練的功夫。在這裡我想首先和大家一起分享歷史上太極拳大師們對"鬆"的描述:楊澄甫師祖說:“一個鬆字最為難能,如果真能鬆淨,餘者末事耳!”又說:“要鬆,要鬆,要鬆淨,要全身鬆開,不鬆就是捱打的架子。楊振鐸大師說:“練太極拳的一個基礎就是鬆,解決了這個問題,可以避免很多錯誤。”李雅軒說:“我練功夫的方向,是找大鬆大軟,是找虛無的氣勢,是找神明的感應,是找莫測的變化,不停留於筋骨肌肉的初步鍛鍊過程中。”“太極拳的要求是要放鬆,並且要鬆的很鬆,完全以意識鼓勵著身勢來動,絲毫不用一點力。如這樣的練法,走出勁來,味道才厚,如不是這樣,就做不出太極拳的味來。”

鬆中有了“緊”,才是真的鬆

陳照奎說:“只要周身鬆開了,氣自會沉下去,日久則內勁自生,腳下也會沉穩,如動作不整,整而不鬆,或只兩肩鬆而腰腹胯背不知如何為鬆,或肘腕指節等處不知如何為鬆,或練後掌心無鼓脹之意......內勁則永遠不會有,愈練愈離太極拳遠矣"。陳小旺說:“中定勁、鬆彈勁、鬆沉勁,輕靈勁,虛無勁等等都需須從“鬆”中求得”。李經梧說:“練習太極拳的全部過程,也要求用意識引導動作,把全神貫注到動作中去。首先做到“鬆靜”,即:使中樞神經“靜”下來,周身肌肉關節放鬆下來”。梅墨生大師說:“能夠做到鬆沉,是太極拳功夫上身的第一步。在這一步驟的練習中,要能夠在肢體上做到鬆柔、鬆順,使氣血流通,之後才有可能做到沉”。

那麼什麼是真鬆?有什麼祕訣嗎?鬆能達到什麼樣的效果呢?在這裡我首先談談和鬆對應的"緊"及鬆和緊的關係。

鬆中有了“緊”,才是真的鬆

一、太極拳之所以稱為“哲拳",太極拳之所以能性命雙修,乃是因為太極拳處處充滿了辯證法,處處有陰陽,時時講虛實,式式存有太極之哲理。王宗嶽太極拳論有云:“太極者,無極而生,動靜之機,陰陽之母也”。既然處處有陰陽,那麼我們在講鬆的同時就必須講"緊"。

恩師在教拳時經常說“鬆向緊中求",我的理解是:鬆是有前題的,鬆中無緊,是“懈",是軟,不是真鬆。“鬆"和“緊"是一對矛盾的兩個方面,他們相互依存,不可分開。陰中有陽,陽中存陰,陰陽互濟。這個"緊",就是五弓張開,三圈掤滿。這就是“鬆從緊中求"的含義。鬆中有了這個“緊”才叫真鬆。現在大家應該明白松和緊的關係了吧。但我還要強調,鬆緊有度,不可偏廢。鬆中無緊不是真鬆,那是懈,是軟,那會導致精神萎靡,勁路不暢,運轉軟弱失衡;緊中無鬆不是真緊,那是僵,是硬,那會導致神意外露,血脈噴張,運轉僵滯失靈。

二、“鬆"要五弓齊張,三圈掤滿,具體應怎麼樣操作呢?

五弓指的是:身弓,左右上肢,左右下肢共張五弓。身弓:首先百會上領,尾閭下插,將脊柱先豎直了。其次大推向上拔起(鼓起),尾閭內斂,將脊柱的百葉窗打開。再將胯根後收,內撐外裹,將命門鬆開,微向後鼓(切不可用力),這樣身弓就張開了。上肢兩弓,均在身弓的催動下以肩催肘,以肘催腕,以腕催手,節節鬆開,由內向外掤開。下肢兩弓,以腰催胯,以胯催膝,以膝催踝,以踝催足,鬆沉入地。切記既然是弓,就不能伸直了,要曲蓄而有餘便是。如果想練成整勁,那就要對五弓進行整合。使五弓變三弓,三弓合一弓才行。上肢通過夾脊相連,使上肢兩膊相系,互為其根而形成一張弓,即,上弓。下肢通過襠部相通,使下肢勁勢流動暢通而互為其根,即,下弓。上弓,下弓通過腰形成一張弓。這樣五弓合一,勁力優化組合形成整勁。勢如虎撲食,貓捕鼠之態,一觸及發。

所謂三圈即:肩圈、腰圈、胯圈。肩圈主管上肢,肩圈打開掤滿,自然會有含胸拔背,掤滿抱圓之感。腰圈主管帶脈,腰圈打開掤滿,自然會有命門後撐,帶脈圓活之感。胯圈主管襠胯,胯圈打開掤滿,自然會有襠勁虛圓,胯根鬆開之感。三圈齊開,由內向外掤開,人尤如被圓形的氣柱圍繞著,行拳走架開合有度,虛實轉換內氣鼓盪。如此方可稱為真鬆矣。

三、那麼就鬆來說有何祕訣?所謂的祕訣是沒有的!可具體操作還是有章可循的。

其一,骨骼對位是鬆的前提。什麼是骨骼對位呢?骨骼對位,就是在行拳走架中使各骨關節處於最佳的生理運動位置或狀態。不扭曲,不超越骨關節的活動範圍,不超越勁力發放的最佳位置。比如說:胯根外旋、裡收、下沉,尾閭正中、懸空,落地,弓步時前小腿垂直地面,後腳尖斜向45度等等都是為了保證骨關節對位的要求。骨骼對位了,肌肉筋膜不受牽扯,這樣就為鬆創造了條件。歡迎關注傳統武學公眾平臺!能鬆了,血脈流通就不受阻了,就為氣血經絡的暢通創造了條件。骨骼對位了,肌肉鬆了,血脈通了又為整勁創造了條件。所以說骨骼對位是鬆的前題,決不可忽視。

其次就是陰陽互濟,鬆緊有度,鬆緊不離,方為真鬆。具體到動作上主要體現在每式的結束時,這時有一個極短的停頓,也叫定勢。逢定要鬆沉。要鬆而再鬆,使肌肉伸展延長,意識入內透裡,令氣勢更加飽滿,以根節催,中節隨,稍節領,節節貫穿,使勁起於足,發於腿,縱於膝,主宰於腰,過肩背而行於手指,令勁勢達於稍節,無堅不摧。這就是一個鬆中求緊的過程。式式如此,天天如此,定會內氣鼓盪,勁勢貫通。

其三,時刻不忘五弓齊張,三圈掤滿,鬆緊合度,陰陽互濟。

最後一點也最為重要,就是練拳先明理,先長知識,先記往,先想通,記到腦子裡,這就是長知識。再長本事。通過長期艱苦的訓練,感悟,體證,落實到身上,這就是長本事。這就是一個體認,體知,體悟,體證的過程。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