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變——臺江縣改革開放40年'

"

城變

—臺江改革開放40年隨筆

一個字,變!40年滄桑鉅變,人口在膨脹,城市在蔓延,農田,村莊,已變成一片片高樓和小區。站在很多年前的同一個角度,已看不見原來的模樣, 不變的,是周圍那些山。這,就是臺江。

"

城變

—臺江改革開放40年隨筆

一個字,變!40年滄桑鉅變,人口在膨脹,城市在蔓延,農田,村莊,已變成一片片高樓和小區。站在很多年前的同一個角度,已看不見原來的模樣, 不變的,是周圍那些山。這,就是臺江。

城變——臺江縣改革開放40年

臺江變的不僅是城市,還有人口和文化。幾十年前,臺江縣城只有丁字口,周邊是連片的壩田和村莊。30年前,臺江只有零星的幾部黑白電視機,20多年前,臺江流行歌舞廳、錄像廳,90年代末流行影碟機。現在的臺江,成為臺江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很多農村人都拼命找錢買房子從鄉下搬進這裡,讓家人享受這裡舒適的居住和生活環境。

"

城變

—臺江改革開放40年隨筆

一個字,變!40年滄桑鉅變,人口在膨脹,城市在蔓延,農田,村莊,已變成一片片高樓和小區。站在很多年前的同一個角度,已看不見原來的模樣, 不變的,是周圍那些山。這,就是臺江。

城變——臺江縣改革開放40年

臺江變的不僅是城市,還有人口和文化。幾十年前,臺江縣城只有丁字口,周邊是連片的壩田和村莊。30年前,臺江只有零星的幾部黑白電視機,20多年前,臺江流行歌舞廳、錄像廳,90年代末流行影碟機。現在的臺江,成為臺江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很多農村人都拼命找錢買房子從鄉下搬進這裡,讓家人享受這裡舒適的居住和生活環境。

城變——臺江縣改革開放40年

一組驚人的數字:據瞭解,1997年,臺江縣城面積0.8平方公路,人口不到2萬,秀眉廣場一帶建成後,縣城擴容到2.4平方公里,人口3萬人左右,2018年,臺江縣城面積大約6平方公里,居住人口大約5萬。

"

城變

—臺江改革開放40年隨筆

一個字,變!40年滄桑鉅變,人口在膨脹,城市在蔓延,農田,村莊,已變成一片片高樓和小區。站在很多年前的同一個角度,已看不見原來的模樣, 不變的,是周圍那些山。這,就是臺江。

城變——臺江縣改革開放40年

臺江變的不僅是城市,還有人口和文化。幾十年前,臺江縣城只有丁字口,周邊是連片的壩田和村莊。30年前,臺江只有零星的幾部黑白電視機,20多年前,臺江流行歌舞廳、錄像廳,90年代末流行影碟機。現在的臺江,成為臺江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很多農村人都拼命找錢買房子從鄉下搬進這裡,讓家人享受這裡舒適的居住和生活環境。

城變——臺江縣改革開放40年

一組驚人的數字:據瞭解,1997年,臺江縣城面積0.8平方公路,人口不到2萬,秀眉廣場一帶建成後,縣城擴容到2.4平方公里,人口3萬人左右,2018年,臺江縣城面積大約6平方公里,居住人口大約5萬。

城變——臺江縣改革開放40年

時過境遷,建築物完全變了樣,但是地形地勢依舊。丁字路口歷來是臺江最繁華的黃金地段,也是至今為止人口最集中的地方。八、九十年代,丁字路口就是臺江經濟文化的核心區, 320國道從二中經過林業局繞過丁字路口然後從老大橋去凱里方向,每到趕場天,丁字路口車水馬龍,歌舞廳、錄像廳、電影院、康樂球等娛樂場所風靡一時。90年代末,秀眉廣場一帶開疆闢土,大片農田被徵用搞建設,縣四大班子行政中心,信用社、法院、檢察院、國稅地稅等大部分單位都搬到廣場一帶。近年來,公安局、醫院等部門往梅影寨方向搬遷,2015年,梅影寨姊妹廣場建成,成為臺江最大的娛樂休閒場所。

"

城變

—臺江改革開放40年隨筆

一個字,變!40年滄桑鉅變,人口在膨脹,城市在蔓延,農田,村莊,已變成一片片高樓和小區。站在很多年前的同一個角度,已看不見原來的模樣, 不變的,是周圍那些山。這,就是臺江。

城變——臺江縣改革開放40年

臺江變的不僅是城市,還有人口和文化。幾十年前,臺江縣城只有丁字口,周邊是連片的壩田和村莊。30年前,臺江只有零星的幾部黑白電視機,20多年前,臺江流行歌舞廳、錄像廳,90年代末流行影碟機。現在的臺江,成為臺江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很多農村人都拼命找錢買房子從鄉下搬進這裡,讓家人享受這裡舒適的居住和生活環境。

城變——臺江縣改革開放40年

一組驚人的數字:據瞭解,1997年,臺江縣城面積0.8平方公路,人口不到2萬,秀眉廣場一帶建成後,縣城擴容到2.4平方公里,人口3萬人左右,2018年,臺江縣城面積大約6平方公里,居住人口大約5萬。

城變——臺江縣改革開放40年

時過境遷,建築物完全變了樣,但是地形地勢依舊。丁字路口歷來是臺江最繁華的黃金地段,也是至今為止人口最集中的地方。八、九十年代,丁字路口就是臺江經濟文化的核心區, 320國道從二中經過林業局繞過丁字路口然後從老大橋去凱里方向,每到趕場天,丁字路口車水馬龍,歌舞廳、錄像廳、電影院、康樂球等娛樂場所風靡一時。90年代末,秀眉廣場一帶開疆闢土,大片農田被徵用搞建設,縣四大班子行政中心,信用社、法院、檢察院、國稅地稅等大部分單位都搬到廣場一帶。近年來,公安局、醫院等部門往梅影寨方向搬遷,2015年,梅影寨姊妹廣場建成,成為臺江最大的娛樂休閒場所。

城變——臺江縣改革開放40年

臺江苗名為“方你”(苗文:Fangb Nix),我個人理解為“盛產銀飾的地方。”因為“方”是地方的意思,“你”是銀飾的苗語。並且,臺江是銀飾盛裝是全中國最豐富和最精美絕倫的。

臺江位於黔東南中部,原來轄3鎮6鄉,即臺拱、革東、施洞、檯盤、革一、排羊、南宮、方召、老屯。2003年因建設三板溪電站,劍河縣城搬遷,革東鎮被劃給了劍河縣。從此,臺江縣只有8個鄉鎮了。

"

城變

—臺江改革開放40年隨筆

一個字,變!40年滄桑鉅變,人口在膨脹,城市在蔓延,農田,村莊,已變成一片片高樓和小區。站在很多年前的同一個角度,已看不見原來的模樣, 不變的,是周圍那些山。這,就是臺江。

城變——臺江縣改革開放40年

臺江變的不僅是城市,還有人口和文化。幾十年前,臺江縣城只有丁字口,周邊是連片的壩田和村莊。30年前,臺江只有零星的幾部黑白電視機,20多年前,臺江流行歌舞廳、錄像廳,90年代末流行影碟機。現在的臺江,成為臺江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很多農村人都拼命找錢買房子從鄉下搬進這裡,讓家人享受這裡舒適的居住和生活環境。

城變——臺江縣改革開放40年

一組驚人的數字:據瞭解,1997年,臺江縣城面積0.8平方公路,人口不到2萬,秀眉廣場一帶建成後,縣城擴容到2.4平方公里,人口3萬人左右,2018年,臺江縣城面積大約6平方公里,居住人口大約5萬。

城變——臺江縣改革開放40年

時過境遷,建築物完全變了樣,但是地形地勢依舊。丁字路口歷來是臺江最繁華的黃金地段,也是至今為止人口最集中的地方。八、九十年代,丁字路口就是臺江經濟文化的核心區, 320國道從二中經過林業局繞過丁字路口然後從老大橋去凱里方向,每到趕場天,丁字路口車水馬龍,歌舞廳、錄像廳、電影院、康樂球等娛樂場所風靡一時。90年代末,秀眉廣場一帶開疆闢土,大片農田被徵用搞建設,縣四大班子行政中心,信用社、法院、檢察院、國稅地稅等大部分單位都搬到廣場一帶。近年來,公安局、醫院等部門往梅影寨方向搬遷,2015年,梅影寨姊妹廣場建成,成為臺江最大的娛樂休閒場所。

城變——臺江縣改革開放40年

臺江苗名為“方你”(苗文:Fangb Nix),我個人理解為“盛產銀飾的地方。”因為“方”是地方的意思,“你”是銀飾的苗語。並且,臺江是銀飾盛裝是全中國最豐富和最精美絕倫的。

臺江位於黔東南中部,原來轄3鎮6鄉,即臺拱、革東、施洞、檯盤、革一、排羊、南宮、方召、老屯。2003年因建設三板溪電站,劍河縣城搬遷,革東鎮被劃給了劍河縣。從此,臺江縣只有8個鄉鎮了。

城變——臺江縣改革開放40年

1998年,臺江由官方組織舉辦第一節苗族姊妹節,也就是那時候,臺江被美譽為“天下苗族第一縣”,因為臺江16.8萬人口中,就有98%是苗族,境內苗族文化豐富多彩,古樸神祕,有9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被聯合國保護世界鄉土文化基金會考定為一等“反樸歸真”類旅遊區,並被列為十大少數民族文化保護圈之一。然而,在文化旅遊的發展方面,有一種被雷山劍河丹寨等縣市“後來居上”的憂心感,臺江的旅遊業還沒有嚐到實質性的甜頭。

臺江縣城日新月異,有了大發展大變化,但是由於缺乏長遠規劃和精心設計,其建設格局與“天下苗族第一縣”不太搭配,沒有一座典型的苗族標誌性建築。在縣城建築風格方面,被剛剛搬遷到革東的劍河縣城遠遠領跑,作為臺江人,不知道是羨慕還是嫉妒,抑或是遺憾。

臺江如何發展,何去何從,筆者不是專家,更不是當權者,不敢輕易下定論,然而,生活臺江這塊熱情的土地,我非常熱愛臺江,對這裡有著深厚的感情,還有這裡的人,還有你和她。

"

城變

—臺江改革開放40年隨筆

一個字,變!40年滄桑鉅變,人口在膨脹,城市在蔓延,農田,村莊,已變成一片片高樓和小區。站在很多年前的同一個角度,已看不見原來的模樣, 不變的,是周圍那些山。這,就是臺江。

城變——臺江縣改革開放40年

臺江變的不僅是城市,還有人口和文化。幾十年前,臺江縣城只有丁字口,周邊是連片的壩田和村莊。30年前,臺江只有零星的幾部黑白電視機,20多年前,臺江流行歌舞廳、錄像廳,90年代末流行影碟機。現在的臺江,成為臺江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很多農村人都拼命找錢買房子從鄉下搬進這裡,讓家人享受這裡舒適的居住和生活環境。

城變——臺江縣改革開放40年

一組驚人的數字:據瞭解,1997年,臺江縣城面積0.8平方公路,人口不到2萬,秀眉廣場一帶建成後,縣城擴容到2.4平方公里,人口3萬人左右,2018年,臺江縣城面積大約6平方公里,居住人口大約5萬。

城變——臺江縣改革開放40年

時過境遷,建築物完全變了樣,但是地形地勢依舊。丁字路口歷來是臺江最繁華的黃金地段,也是至今為止人口最集中的地方。八、九十年代,丁字路口就是臺江經濟文化的核心區, 320國道從二中經過林業局繞過丁字路口然後從老大橋去凱里方向,每到趕場天,丁字路口車水馬龍,歌舞廳、錄像廳、電影院、康樂球等娛樂場所風靡一時。90年代末,秀眉廣場一帶開疆闢土,大片農田被徵用搞建設,縣四大班子行政中心,信用社、法院、檢察院、國稅地稅等大部分單位都搬到廣場一帶。近年來,公安局、醫院等部門往梅影寨方向搬遷,2015年,梅影寨姊妹廣場建成,成為臺江最大的娛樂休閒場所。

城變——臺江縣改革開放40年

臺江苗名為“方你”(苗文:Fangb Nix),我個人理解為“盛產銀飾的地方。”因為“方”是地方的意思,“你”是銀飾的苗語。並且,臺江是銀飾盛裝是全中國最豐富和最精美絕倫的。

臺江位於黔東南中部,原來轄3鎮6鄉,即臺拱、革東、施洞、檯盤、革一、排羊、南宮、方召、老屯。2003年因建設三板溪電站,劍河縣城搬遷,革東鎮被劃給了劍河縣。從此,臺江縣只有8個鄉鎮了。

城變——臺江縣改革開放40年

1998年,臺江由官方組織舉辦第一節苗族姊妹節,也就是那時候,臺江被美譽為“天下苗族第一縣”,因為臺江16.8萬人口中,就有98%是苗族,境內苗族文化豐富多彩,古樸神祕,有9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被聯合國保護世界鄉土文化基金會考定為一等“反樸歸真”類旅遊區,並被列為十大少數民族文化保護圈之一。然而,在文化旅遊的發展方面,有一種被雷山劍河丹寨等縣市“後來居上”的憂心感,臺江的旅遊業還沒有嚐到實質性的甜頭。

臺江縣城日新月異,有了大發展大變化,但是由於缺乏長遠規劃和精心設計,其建設格局與“天下苗族第一縣”不太搭配,沒有一座典型的苗族標誌性建築。在縣城建築風格方面,被剛剛搬遷到革東的劍河縣城遠遠領跑,作為臺江人,不知道是羨慕還是嫉妒,抑或是遺憾。

臺江如何發展,何去何從,筆者不是專家,更不是當權者,不敢輕易下定論,然而,生活臺江這塊熱情的土地,我非常熱愛臺江,對這裡有著深厚的感情,還有這裡的人,還有你和她。

城變——臺江縣改革開放40年

作者:張奎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