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泰伯論壇系列報道之三——淺議吳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泰伯 吳文 經濟 農業 三農 吳氏家族文化 2018-12-06

與時代同行 讓光輝永耀

——淺議吳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吳立興 吳志雲

吳文化是中華文化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是中華文明生生不息、永續發展的源頭活水。幾千年來,博大精深的吳文化,以她獨特的意識形態,緊緊吸附在中華文化這根“藤”上;以她無與倫比的精神能量,影響和促進著中華民族生存發展的進程。

吳文化,作為一種地域文化標識,何以登堂入室煌煌然於中華大文化?又何以歷經千載而長盛不衰?一個比較翔實可信的結論是:與時代同行,與民族共存,與人民為伍,與社會和諧。一個沒有根基的文化“認同”,一種沒有載體的文化“形態”,一番沒有覺悟的文化“自信”,都是短命的文化“泡沫”、荒蕪的文化沙漠。吳文化映照華夏、光前裕後、彪炳史冊,是大浪淘沙後的文化存在,是價值碰撞後的文化結晶,是中華文化、中華文明躋身世界文化、世界文明之列的充分條件。

在人類社會進入新世紀,中華民族邁向新時代的今天,我們一起回首吳文化的“過去時”,品味吳文化的“現在時”,展望吳文化的“未來時”,作為吳氏後裔,感到一份沉甸甸的責任和擔當——必須致力吳文化的傳承和發展,讓古老的吳文化伴隨時代前行的節奏,成為實踐中迫切需要的精神能源;讓薪火相傳的吳文化插上強勁的翅膀,助飛偉大的民族復興。

一、以“海納百川、兼容幷蓄”的宏闊胸襟,合力打造新時代吳文化多元體

吳文化發韌於“泰伯奔吳”,濫觴於“荊蠻吳地”,凝聚於中華典籍,根植於長三角,傳承於吳氏族群,作用於千秋功業。吳文化這一偉業的締造者,就是吳地大眾和歷代史學家一致公認的人文始祖——泰伯。三讓王位的泰伯,以偉大的政治家、實幹家氣魄,率領荊蠻民眾,憑藉“溯江環湖瀕海”的吳地形勝,以“包孕吳越、匯通江海”的大度和氣量,行健不息、奮發自強,在生產生活生存的過程中,培育了吳文化的獨特品格、價值體系和人文精神,使吳文化這個類型很快進入中華主流文化的序列,成為中國社會上層建築的重要基石之一。

現代社會己進入信息時代,人類世界已成為“地球村”。根深蒂固、枝繁葉茂的吳文化,不能固步自封,要放眼全球;要以其一以貫之的文化品格兼容幷蓄,吸納中華百家文化的精萃,汲取世界文化的精華;要不拒細流,多多益善,取長補短,相得益彰。要站在世界文化、中華文化發展的最前沿,自我揚棄、自我完善、自我提升。吳文化要在全球化這個過程中,注入新的具有時代特徵的“新文化因子”,豐富內涵;融合新的具有時代風貌的“新文明元素”,拓展外延;從而形成新的多元文化體。在這個嶄新的文化類型組合中,吳文化無疑將一如繼往充當不可或缺的主角。

二、以“聰慧機敏、靈動睿智”的高貴秉性,促進構建新時代吳文化新形態

毋庸置疑,未來的世界文化,中華文化,將是互相滲透、互為依賴的“共融共存共榮”的新形態。這種態勢,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在這一時代大背景下,吳文化發展路徑的最佳選擇,就是要迎合世界潮流,積極適應大勢,致力營造盛勢,在和平發展的大文化中,繼續保持自己先進性的品位。

縱觀吳文化的發展史,無論是商、周、春秋戰國、秦、漢、魏、晉、南北朝的“生長”,還是隋、唐、宋、元的“發育”,乃至明代“高峰”、清代的“式微”,吳文化總是以充分的自信和頑強的生命力,成為當時時代文化形態中重要的獨特價值而存在並持續發展。這種自信,源於吳文化產生的優越地理環境的造化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成就。吳文化的“精雅”與品位,無不表達著吳地人民世代相襲的奮發自強和聰明才智、錦繡江南特有的柔和秀美,以及由此熔鑄不同類型文化形式的審美取向和價值品位。

俱往矣。新的時代有新的文化形態。作為歷史上一直處在引領社會發展乃至“獨領風騷”的吳文化,在當下更是要充分發揮自己的“文化靈性”,把握與經濟社會發展的熱點、與人們精神文化追求的交匯點,不斷創新文化形態,在不斷提升自身文化品位的同時,帶動或促進中華文化的新發展。

三、以“經世致用、求真務實”的積極姿態,自覺增添新時代吳文化軟實力

無論是狹義上的吳地,還是廣義上的吳域,在這片遼闊的江南福地——長三角,吳文化在農耕經濟、商品經濟的萌發中都起著不可或缺的推動作用。從漫長的農耕經濟階段向商品經濟逾越,吳地是最早起步的地域。這個過程,吳文化作為一種“軟實力”浸潤於吳地人民生產生活的實踐中,潛移默化在實業傳統、工商精神、務實個性、平民風格的形成中。

一種文化的發展和崛起,總是與人們的行為緊密相連、息息相關、處處相融。人們的行為,又構成了人類社會生活內容的全部或部分。吳文化以“崇真向善、奮發自強、誠摯守信、創新致遠”為精神內核,與當今提倡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完全吻合。吳文化的這些經世致用價值,也將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中充分體現。有鑑於此,我們要大張旗鼓地宣揚吳文化,挖掘吳文化中與現實社會、人們需求相適應的重要價值,並在實踐中加以經驗總結、提煉概括,使之上升為具有新時代特徵、特色、特點的吳文化形態、吳文化觀念、吳文化理論,從而增添新時代中華文化軟實力,保障和促進社會的繁榮進步。

四、以“敢為人先、超越自我”的創造精神,不斷提升新時代吳文化競爭力

吳文化包括吳地從古至今創造的所有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在整個中華民族的文明成果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從泰伯仲雍“躬耕荊蠻、播種文明、開化民眾、促進社會”,到吳地人民“錦繡江南、民生富庶、城鄉繁榮、和諧共處”,是一部敢為人先的創造史,勇於拼搏的創業史,不斷超越的創新史。吳文化在這場歷史悠久、波瀾壯闊、可歌可頌的“正劇”中,扮演和充當了不可替代的“角色”,它以充滿生機與活力的文化個性,迸發出源源不斷的內生動力,成就了舉世矚目的精神文化競爭力和物質財富創造力。

在新的歷史時期,我們要始終堅持和發揚吳文自強不息的創新精神,增強突破意識,擺脫狹隘的視域羈絆。要敞開胸懷,接納八面來風;盡心竭力,搞好文化整合;從而加強和深化吳文化的建設,譜寫吳文化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的新華章。

五、以“尚德向善、謙讓崇禮”的至德家風,紮實做好吳氏宗團工作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幾年來,吳氏社團組織發展迅猛,吳氏宗親活動接連不斷,吳文化研究工作方興未艾,吳氏宗譜續修熱情空前。這是適逢盛世的寫照,是國泰民安的象徵,更是泰伯後裔的榮耀。

建立吳氏社團組織,是有序開展上述系列活動的組織保證。通過實踐,已經和正在創新各種類型的工作機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天下吳氏一家親,從脈、緣、根上講,只要姓吳都是一家人;從建立社團組織的初衷上說,都是為了尋根問祖,聯絡聯誼,增進族情,弘傳祖風。

但是,由於多種因素,各地社團組織建設的水平參差不齊,機制還不健全,活動還不規範,甚至產生了不小的負面影響。這是值得我們加以注意和防範的。

進一步做好社團工作,必須強調“三個有利於”:

第一,有利於社團組織團結的話多說、事多做。要在團結向上、團結一致、抱團取暖、形成團隊合力上,下功夫做文章。反之,堅決不說、不做。

第二,有利於吳文化研究、健康正常開展的活動,多做、做好。要營造和諧的學術氛圍,允許不同觀點,提倡百家爭鳴、百花齊放;要端正文風,在“求真、求證、求準”上表達自己的學術研究成果;切忌浮躁自傲、浮風掠影、浮誇不羈的不良風氣。

第三,有利於社團組織、宗親族群的事多做、做出成績。要堅決克服和杜絕任何形式的功利主義,抵制和反對任何面目的離心離德的思想行為,真正把社團組織辦成“宗親之家”,真正使宗親族群的人文素養不斷提高,成為世人尊重、口碑良好的新時代“世家第一”,讓至德家風代代相傳。

新時代吳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是一項光榮的使命。我們作為泰伯後裔,要有擔當、有作為。《左傳》曰:“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傳之久遠,此之謂不朽。”讓我們沐浴泰伯“至德”光輝,做好新時代“立德、立功、立言”新文章,讓吳文化這顆璀璨的明珠,永遠在華夏文明的巔峰上閃耀光輝。

【作者簡介】吳立興 江蘇無錫南方制動件有限公司董事長、江蘇無錫博達電器有限公司董事長、江蘇無錫齊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泰伯吳氏祖地宗親聯誼總會會長。

吳志雲 歷任中共江陰市委辦公室副主任、市委統戰部常務副部長、市工商聯黨組書記、市教育局黨委副書記、市文化局副局長。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傳記文學學會會員、中國報告文學學會會員。泰伯吳氏祖地宗親聯誼總會副會長;第三屆泰伯論壇祕書長;無錫錫惠公園泰伯殿《泰伯銅像碑記》撰文作者。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