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抓工業 抓大工業”系列報道⑨ | 漳州:傳統產業上建起“創新矩陣”'

""“大抓工業 抓大工業”系列報道⑨ | 漳州:傳統產業上建起“創新矩陣”

漳州:傳統產業上建起“創新矩陣”

科華“後備儲能智能管理系統”入選工信部目錄,系全省唯一入選的技術產品;

正興車輪集團成為全球最大的商用車輪製造企業,其檢車年產50萬套鋁車輪已成為世界第一條全自動化鋁合金鍛造卡車輪圈生產線;

翔鷺石化、聯盛紙業和旗濱玻璃技改項目投產後產能逐步釋放,合計新增產值60億元;

……

放眼漳州,食品工業、石油化工、特殊鋼鐵、裝備製造等諸多領域,不時有科技成果湧現。這背後,是漳州市積極推進企業創新平臺和眾創平臺建設的成果。以本土產業為基礎,漳州市通過“創新矩陣”,推動新技術、新平臺、新模式與傳統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不斷引領產業發展。

創新,立足本土傳統產業

創新是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深諳這一點的漳州科華技術有限公司,最近又有拳頭產品——EMC(電磁兼容性)檢測實驗室。這是我省目前規模最大的EMC檢測實驗室,承重4噸測試系統轉檯可以達到4米直徑。

作為國內不間斷電源的領軍企業,實驗室的投用為企業加快產品研發速度、節約成本提供了有力的技術保障。“如果沒有這個實驗室,我們所有的產品都要送到外部去測試。研發週期和測試周期會比較長,成本較高。”漳州科華技術有限公司EMC測試部負責人王俊平表示。

食品產業是漳州市重點優勢傳統產業。打造產業升級版,離不開科技服務體系的強力支撐。2014年起,由漳州市科學技術局倡導,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罐藏食品科技委員會牽頭,紫山、立興等龍頭企業參與,聯合浙江大學、江南大學等高校科研力量,共同打造漳州市食品科技應用研究院。

食品出口最擔心什麼?就是一批貨到了國外,才發現評審報告不符合要求。“有一次,貨到菲律賓被扣了。這種應急技術問題,工廠也搞不定。工程師們連夜與菲律賓的經銷商聯繫,僅用一天時間就解決了問題。”漳州市食品科技應用研究院負責人林焜輝說,當罐頭出現問題的時候,空罐製造企業和食罐企業之間容易產生糾紛。此時,研究所就以第三方機構介入,調集專家分析、檢測,對問題進行定性。

“企業掙點錢多難,省錢不就簡單多了嗎?”林焜輝表示,他們還會主動找尋企業需求,進行科技突破。例如某馬口鐵製造企業從美國進口的電腦型鍍錫薄板測錫儀一臺30多萬元,一些小型企業只能望“儀”興嘆。工程師們經過不斷試驗和改進,研發出兩種鍍錫薄板測錫儀,價格僅為進口產品的五分之一。

“食品的未來走向是什麼?那就是滿足健康訴求,低鹽、低糖、低熱量、高纖維素。從這四個方面去改善,食品企業就能站在世界最前沿。”歐中現代農業技術研發中心負責人朱望釗認為,很多國家都想做健康食品,但一些國家沒有足夠數量的食品企業可做支撐,只能在“空中樓閣”做實驗。而漳州卻很有優勢,可以在眾多食品企業中實踐摸索。

雙創,發揮橋樑紐帶作用

隨著資本、項目、人才等高端要素的集聚,漳州市38家眾創空間應運而生,眾人拾柴火焰高,越來越多的“漳州創造”也在各行各業嶄露頭角。

在金峰眾創園,由那雲(漳州)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研發的《電子檔案客戶端》,率先在福建開啟建築施工無紙化。“一個工地可能產生幾百萬張紙。應用這個軟件後,就是無紙化辦公,溝通成本也會下降。通過基礎數據,建築行業還能實現數據互聯互通。”那雲(漳州)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歡潔表示,初創時期,他們就瞄準建築行業海量表格數據的痛點,致力於無紙化和數字化的軟件開發。過去由於人才、辦公場所以及管理經驗等諸多方面的限制,讓這個有著夢想的創業團隊遇到發展瓶頸。2016年,那雲入駐了金峰眾創園,除了享受到租金及稅收減免的優惠政策,還得到13家第三方服務機構的支持。從此,企業得以心無旁騖地專攻主業。

而在龍海市瑞斯捷食品,企業打敗了擁有177年曆史的荷蘭哈斯集團,接到了訂單。“石獅的泓一食品,一下子就定了兩條瑞士捲蛋糕生產線,總價為2350萬元。”瑞斯捷食品機械後勤經理馬傑告訴記者。

誰都想不到,兩年前瑞斯捷還是一個租在200多平方米棉瓦房的小工廠。資金、技術、人才的缺失,讓公司陷入發展危機。如何才能幫到企業?龍海慧谷眾創空間的鄭惠元仔細梳理了企業需求:“首先,他們需要政策的解讀和落地。其次,就是人才難題,以及如何與其他企業互動。”

人才是企業發展的第一要素,作為初創企業,能開出的條件十分有限。“我們獨創了共享人才模式,幫瑞斯捷和其他企業引入3個專業人才。”鄭惠元表示,他們還為不同企業提供了交流溝通的機會。“我們一開始設備上沒有機器人,與臨近的金麥頌公司對接機器人項目後,流水線的品質提高了,又快又好。”馬傑說。

瑞斯捷在兩年時間裡完成了從初創到站穩腳跟再到迅速發展的三級跳。如今,企業已申請專利24項,估值2000萬元以上的專利有4個。廠房也從200平方米擴大到2000平方米。年產值3000萬元。

“孵化成功一家,獎勵2萬元。存活兩年,再追加3萬元。這讓我們有了自己的盈利模式。”鄭惠元說,除了出臺各類政策,漳州市對於眾創空間也有直接資金支持。一系列平臺的搭建,讓創新、創業、創造活力競相迸發。

拓展,格局和觀念引領未來

水仙花、蘭花、榕樹盆景等八大類特色系列產品,2000多個品種,產值超百億元……漳州的花卉產業蓬勃發展,如何通過科技力量讓它的潛力進一步釋放?

歐中現代農業技術研發中心負責人朱望釗為此常年奔波於中國和荷蘭。“我們有一個誤區,就是創新一定要做全球領先技術。其實,小城市很難引來高端人才。我們可以將創新與當地資源相結合,做一些小突破。例如歐中就專注於球根育種,將荷蘭一些種苗產品直接買過來,也通過選育交配、技術轉嫁等辦法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朱望釗認為,花卉產業的轉型升級,最重要的是觀念的改變。

“我們經常組織企業外出考察。荷蘭鬱金香每年有幾十個新品種出現。他們的花卉之所以做得好,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堅守產業。有些地方的農戶喜歡‘掉頭’,市場不好就立馬換品種,這對產業發展比較不利。”朱望釗說,就拿水仙花來說,目前品種較為單一。另外,儘管最新技術可以讓水仙花四季開花,但價格太高,普及面不夠廣。如果相關部門通過科技力量能引導農民長期聚焦一個領域,將人力、物力、資源聚攏起來,就有望攻克這些技術難題。

正如朱望釗所想,如今,不管是研究院還是龍頭企業研發機構,科技全覆蓋行動正在漳州加快推進。目前,漳州已建成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3個、省級企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3個、省級重點實驗室14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6個、院士專家工作站39個。

而創新矩陣如何建立,朱望釗也有自己的看法。“國有科研院所可以從戰略層面研究一些基礎、共性的問題,不一定即刻將研究成果變成產品。企業‘衝鋒’辦研究所是以前沿市場為導向。它們沒有全局觀,只‘抓’到一小塊領域,但非常靈活。”朱望釗認為,企業創新只是產業鏈上的一個小點,當它脫離了整個產業趨勢,就有可能搖搖欲墜。因此,當政府層面的創新與企業創新聯合起來,點面結合,就能形成創新鏈條,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記者 黃如飛 蘇益純 白志強 通訊員 林開藝 文/圖)

"“大抓工業 抓大工業”系列報道⑨ | 漳州:傳統產業上建起“創新矩陣”

漳州:傳統產業上建起“創新矩陣”

科華“後備儲能智能管理系統”入選工信部目錄,系全省唯一入選的技術產品;

正興車輪集團成為全球最大的商用車輪製造企業,其檢車年產50萬套鋁車輪已成為世界第一條全自動化鋁合金鍛造卡車輪圈生產線;

翔鷺石化、聯盛紙業和旗濱玻璃技改項目投產後產能逐步釋放,合計新增產值60億元;

……

放眼漳州,食品工業、石油化工、特殊鋼鐵、裝備製造等諸多領域,不時有科技成果湧現。這背後,是漳州市積極推進企業創新平臺和眾創平臺建設的成果。以本土產業為基礎,漳州市通過“創新矩陣”,推動新技術、新平臺、新模式與傳統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不斷引領產業發展。

創新,立足本土傳統產業

創新是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深諳這一點的漳州科華技術有限公司,最近又有拳頭產品——EMC(電磁兼容性)檢測實驗室。這是我省目前規模最大的EMC檢測實驗室,承重4噸測試系統轉檯可以達到4米直徑。

作為國內不間斷電源的領軍企業,實驗室的投用為企業加快產品研發速度、節約成本提供了有力的技術保障。“如果沒有這個實驗室,我們所有的產品都要送到外部去測試。研發週期和測試周期會比較長,成本較高。”漳州科華技術有限公司EMC測試部負責人王俊平表示。

食品產業是漳州市重點優勢傳統產業。打造產業升級版,離不開科技服務體系的強力支撐。2014年起,由漳州市科學技術局倡導,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罐藏食品科技委員會牽頭,紫山、立興等龍頭企業參與,聯合浙江大學、江南大學等高校科研力量,共同打造漳州市食品科技應用研究院。

食品出口最擔心什麼?就是一批貨到了國外,才發現評審報告不符合要求。“有一次,貨到菲律賓被扣了。這種應急技術問題,工廠也搞不定。工程師們連夜與菲律賓的經銷商聯繫,僅用一天時間就解決了問題。”漳州市食品科技應用研究院負責人林焜輝說,當罐頭出現問題的時候,空罐製造企業和食罐企業之間容易產生糾紛。此時,研究所就以第三方機構介入,調集專家分析、檢測,對問題進行定性。

“企業掙點錢多難,省錢不就簡單多了嗎?”林焜輝表示,他們還會主動找尋企業需求,進行科技突破。例如某馬口鐵製造企業從美國進口的電腦型鍍錫薄板測錫儀一臺30多萬元,一些小型企業只能望“儀”興嘆。工程師們經過不斷試驗和改進,研發出兩種鍍錫薄板測錫儀,價格僅為進口產品的五分之一。

“食品的未來走向是什麼?那就是滿足健康訴求,低鹽、低糖、低熱量、高纖維素。從這四個方面去改善,食品企業就能站在世界最前沿。”歐中現代農業技術研發中心負責人朱望釗認為,很多國家都想做健康食品,但一些國家沒有足夠數量的食品企業可做支撐,只能在“空中樓閣”做實驗。而漳州卻很有優勢,可以在眾多食品企業中實踐摸索。

雙創,發揮橋樑紐帶作用

隨著資本、項目、人才等高端要素的集聚,漳州市38家眾創空間應運而生,眾人拾柴火焰高,越來越多的“漳州創造”也在各行各業嶄露頭角。

在金峰眾創園,由那雲(漳州)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研發的《電子檔案客戶端》,率先在福建開啟建築施工無紙化。“一個工地可能產生幾百萬張紙。應用這個軟件後,就是無紙化辦公,溝通成本也會下降。通過基礎數據,建築行業還能實現數據互聯互通。”那雲(漳州)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歡潔表示,初創時期,他們就瞄準建築行業海量表格數據的痛點,致力於無紙化和數字化的軟件開發。過去由於人才、辦公場所以及管理經驗等諸多方面的限制,讓這個有著夢想的創業團隊遇到發展瓶頸。2016年,那雲入駐了金峰眾創園,除了享受到租金及稅收減免的優惠政策,還得到13家第三方服務機構的支持。從此,企業得以心無旁騖地專攻主業。

而在龍海市瑞斯捷食品,企業打敗了擁有177年曆史的荷蘭哈斯集團,接到了訂單。“石獅的泓一食品,一下子就定了兩條瑞士捲蛋糕生產線,總價為2350萬元。”瑞斯捷食品機械後勤經理馬傑告訴記者。

誰都想不到,兩年前瑞斯捷還是一個租在200多平方米棉瓦房的小工廠。資金、技術、人才的缺失,讓公司陷入發展危機。如何才能幫到企業?龍海慧谷眾創空間的鄭惠元仔細梳理了企業需求:“首先,他們需要政策的解讀和落地。其次,就是人才難題,以及如何與其他企業互動。”

人才是企業發展的第一要素,作為初創企業,能開出的條件十分有限。“我們獨創了共享人才模式,幫瑞斯捷和其他企業引入3個專業人才。”鄭惠元表示,他們還為不同企業提供了交流溝通的機會。“我們一開始設備上沒有機器人,與臨近的金麥頌公司對接機器人項目後,流水線的品質提高了,又快又好。”馬傑說。

瑞斯捷在兩年時間裡完成了從初創到站穩腳跟再到迅速發展的三級跳。如今,企業已申請專利24項,估值2000萬元以上的專利有4個。廠房也從200平方米擴大到2000平方米。年產值3000萬元。

“孵化成功一家,獎勵2萬元。存活兩年,再追加3萬元。這讓我們有了自己的盈利模式。”鄭惠元說,除了出臺各類政策,漳州市對於眾創空間也有直接資金支持。一系列平臺的搭建,讓創新、創業、創造活力競相迸發。

拓展,格局和觀念引領未來

水仙花、蘭花、榕樹盆景等八大類特色系列產品,2000多個品種,產值超百億元……漳州的花卉產業蓬勃發展,如何通過科技力量讓它的潛力進一步釋放?

歐中現代農業技術研發中心負責人朱望釗為此常年奔波於中國和荷蘭。“我們有一個誤區,就是創新一定要做全球領先技術。其實,小城市很難引來高端人才。我們可以將創新與當地資源相結合,做一些小突破。例如歐中就專注於球根育種,將荷蘭一些種苗產品直接買過來,也通過選育交配、技術轉嫁等辦法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朱望釗認為,花卉產業的轉型升級,最重要的是觀念的改變。

“我們經常組織企業外出考察。荷蘭鬱金香每年有幾十個新品種出現。他們的花卉之所以做得好,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堅守產業。有些地方的農戶喜歡‘掉頭’,市場不好就立馬換品種,這對產業發展比較不利。”朱望釗說,就拿水仙花來說,目前品種較為單一。另外,儘管最新技術可以讓水仙花四季開花,但價格太高,普及面不夠廣。如果相關部門通過科技力量能引導農民長期聚焦一個領域,將人力、物力、資源聚攏起來,就有望攻克這些技術難題。

正如朱望釗所想,如今,不管是研究院還是龍頭企業研發機構,科技全覆蓋行動正在漳州加快推進。目前,漳州已建成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3個、省級企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3個、省級重點實驗室14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6個、院士專家工作站39個。

而創新矩陣如何建立,朱望釗也有自己的看法。“國有科研院所可以從戰略層面研究一些基礎、共性的問題,不一定即刻將研究成果變成產品。企業‘衝鋒’辦研究所是以前沿市場為導向。它們沒有全局觀,只‘抓’到一小塊領域,但非常靈活。”朱望釗認為,企業創新只是產業鏈上的一個小點,當它脫離了整個產業趨勢,就有可能搖搖欲墜。因此,當政府層面的創新與企業創新聯合起來,點面結合,就能形成創新鏈條,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記者 黃如飛 蘇益純 白志強 通訊員 林開藝 文/圖)

“大抓工業 抓大工業”系列報道⑨ | 漳州:傳統產業上建起“創新矩陣”

漳州片仔癀研究院檢測中心,研究員對產品進行有效成分分析。

記者手記>>>

用矩陣守牢“核心價值”

最美好的人生路徑,就是創造獨有價值。一座城市,亦是如此。

從漳州來看,創造獨有價值靠的不是扁平式創新,而是積木式“矩陣”創新。構成這種“矩陣創新”的包括加速器、科研機構等中樞機構,還有產業主題鮮明、創新要素齊備的雙創機構,有龍頭產業的研究所,還有創新型的初創企業、小中企業等。創新元素則包括技術資源、資本媒介、人脈平臺等。有些地方甚至將產業園區與創新技術深度結合。例如龍海市在汽車產業園建立汽車電子研究所,形成專業的創新綜合體。

在“大抓工業、抓大工業”的時代背景下,如何打開漳州市發展新局面?“創新矩陣”是答案之一。不過,打造“創新矩陣”,還得強化科研機構的載體支撐,加大領軍人才的聚集,突出企業主體地位,營造服務創新的生態環境等。只有把這些元素融會貫通,才能形成1+1>2的效果,更好地推動漳州高質量發展。(蘇益純)

《福建日報漳州觀察》由福建日報社主辦

歡迎各縣(市、區)報道組、各機關單位宣傳幹事、各鄉鎮宣委等投稿!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