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門町是來源於日本地名,臺北中山堂也是日本建築'

"

臺北的暑熱活活把我逼進了地鐵站裡,裡面有自動售賣機,直接買了瓶冰鎮的飲料,找個地方好好享受一下清涼。也加上臺灣的隨身WiFi比較好用,在地鐵裡也能保持很快的上網速度,而且價格也很便宜,不到10元錢一天,租兩天以上還能免一天的費用。沒有了暑熱,有冰涼的飲料和微信群裡一幫和自己能聊到一起的朋友,幾十分鐘的時間一晃而過。不行,我得查一下下一個目的地的路線了。打開地圖一看,就兩站地而且中間還是換乘,我估計沒多遠,也加上在裡面涼快夠了,都忘了外面的暑熱是啥滋味了,決定步行過去。這個決定讓我在未來的三個小時的時間內,一直處於在暑熱中步行的狀態沒有一分鐘的休息。不開玩笑,絕對做了一個體內的淋浴,那汗出的啊!一刻不停地出了三個小時。

"

臺北的暑熱活活把我逼進了地鐵站裡,裡面有自動售賣機,直接買了瓶冰鎮的飲料,找個地方好好享受一下清涼。也加上臺灣的隨身WiFi比較好用,在地鐵裡也能保持很快的上網速度,而且價格也很便宜,不到10元錢一天,租兩天以上還能免一天的費用。沒有了暑熱,有冰涼的飲料和微信群裡一幫和自己能聊到一起的朋友,幾十分鐘的時間一晃而過。不行,我得查一下下一個目的地的路線了。打開地圖一看,就兩站地而且中間還是換乘,我估計沒多遠,也加上在裡面涼快夠了,都忘了外面的暑熱是啥滋味了,決定步行過去。這個決定讓我在未來的三個小時的時間內,一直處於在暑熱中步行的狀態沒有一分鐘的休息。不開玩笑,絕對做了一個體內的淋浴,那汗出的啊!一刻不停地出了三個小時。

西門町是來源於日本地名,臺北中山堂也是日本建築

我的下一個目標是西門町

我下一個目的地是西門町,距離二二八和平公園沒有多遠,而且這一路也有很多地方可看,然後就好了傷疤忘了疼,義無反顧地走出地鐵,向著熱鬧的大街昂首挺胸地走了過去。從二二八公園到西門町的路都屬於商業街,甚至街道格局都一模一樣,有點像大唐長安的西市,商業氛圍極為濃郁的格子狀佈局。臺灣的房子和福建那一帶的房子還真像,所有樓房的一層都是商用房,而且房子內縮進去,流出步行走廊,是不是夏季雨多或者太陽足的原因?這樣的步行走廊可以遮陽避雨,一家挨著一家的商用門面房裡的冷氣時不時地隨著大門的開合湧了出來,走在步行走廊裡的行人在夏天能少受不少罪。現在明明已經是21世紀了,夏天的氣溫也開始全球化,甭管北方南方夏天都差不多熱,如果我們北方城市大街上也都是這樣的走廊就好了。

"

臺北的暑熱活活把我逼進了地鐵站裡,裡面有自動售賣機,直接買了瓶冰鎮的飲料,找個地方好好享受一下清涼。也加上臺灣的隨身WiFi比較好用,在地鐵裡也能保持很快的上網速度,而且價格也很便宜,不到10元錢一天,租兩天以上還能免一天的費用。沒有了暑熱,有冰涼的飲料和微信群裡一幫和自己能聊到一起的朋友,幾十分鐘的時間一晃而過。不行,我得查一下下一個目的地的路線了。打開地圖一看,就兩站地而且中間還是換乘,我估計沒多遠,也加上在裡面涼快夠了,都忘了外面的暑熱是啥滋味了,決定步行過去。這個決定讓我在未來的三個小時的時間內,一直處於在暑熱中步行的狀態沒有一分鐘的休息。不開玩笑,絕對做了一個體內的淋浴,那汗出的啊!一刻不停地出了三個小時。

西門町是來源於日本地名,臺北中山堂也是日本建築

我的下一個目標是西門町

我下一個目的地是西門町,距離二二八和平公園沒有多遠,而且這一路也有很多地方可看,然後就好了傷疤忘了疼,義無反顧地走出地鐵,向著熱鬧的大街昂首挺胸地走了過去。從二二八公園到西門町的路都屬於商業街,甚至街道格局都一模一樣,有點像大唐長安的西市,商業氛圍極為濃郁的格子狀佈局。臺灣的房子和福建那一帶的房子還真像,所有樓房的一層都是商用房,而且房子內縮進去,流出步行走廊,是不是夏季雨多或者太陽足的原因?這樣的步行走廊可以遮陽避雨,一家挨著一家的商用門面房裡的冷氣時不時地隨著大門的開合湧了出來,走在步行走廊裡的行人在夏天能少受不少罪。現在明明已經是21世紀了,夏天的氣溫也開始全球化,甭管北方南方夏天都差不多熱,如果我們北方城市大街上也都是這樣的走廊就好了。

西門町是來源於日本地名,臺北中山堂也是日本建築

街道邊的建築都有步行走廊

沿著街道上無數的步行走廊,我像沒頭蒼蠅一樣亂撞,反正知道目的地大致的方向就好,走到哪兒玩到哪兒,看什麼新鮮就跑過去看看,熱了也可以進便利店轉一轉,沒有時間成本的顧慮,沒有工作壓力的擔憂,優哉遊哉的遊竄於大街小巷之中。這樣的街道可是有一定的年頭,當時著重考慮的地方應該是一層的商鋪,能吸引和容納更多的商鋪是重中之重。這種佈局的缺點隨著21世紀的城市擴容逐漸顯現出來,街道明顯不夠寬闊,即使所有街道全改成單行道,但也能看出明顯承受不住今天城市汽車保有量的重壓,在我眼前一直出現的是大堵車的場景。還好的是臺灣司機的素質都很不錯,在臺灣的這些天沒見到過一起路怒症發作的事件,大家都很文明禮讓,在北京這種狹路相逢勇者勝的畫面在臺北還真沒見到過。

"

臺北的暑熱活活把我逼進了地鐵站裡,裡面有自動售賣機,直接買了瓶冰鎮的飲料,找個地方好好享受一下清涼。也加上臺灣的隨身WiFi比較好用,在地鐵裡也能保持很快的上網速度,而且價格也很便宜,不到10元錢一天,租兩天以上還能免一天的費用。沒有了暑熱,有冰涼的飲料和微信群裡一幫和自己能聊到一起的朋友,幾十分鐘的時間一晃而過。不行,我得查一下下一個目的地的路線了。打開地圖一看,就兩站地而且中間還是換乘,我估計沒多遠,也加上在裡面涼快夠了,都忘了外面的暑熱是啥滋味了,決定步行過去。這個決定讓我在未來的三個小時的時間內,一直處於在暑熱中步行的狀態沒有一分鐘的休息。不開玩笑,絕對做了一個體內的淋浴,那汗出的啊!一刻不停地出了三個小時。

西門町是來源於日本地名,臺北中山堂也是日本建築

我的下一個目標是西門町

我下一個目的地是西門町,距離二二八和平公園沒有多遠,而且這一路也有很多地方可看,然後就好了傷疤忘了疼,義無反顧地走出地鐵,向著熱鬧的大街昂首挺胸地走了過去。從二二八公園到西門町的路都屬於商業街,甚至街道格局都一模一樣,有點像大唐長安的西市,商業氛圍極為濃郁的格子狀佈局。臺灣的房子和福建那一帶的房子還真像,所有樓房的一層都是商用房,而且房子內縮進去,流出步行走廊,是不是夏季雨多或者太陽足的原因?這樣的步行走廊可以遮陽避雨,一家挨著一家的商用門面房裡的冷氣時不時地隨著大門的開合湧了出來,走在步行走廊裡的行人在夏天能少受不少罪。現在明明已經是21世紀了,夏天的氣溫也開始全球化,甭管北方南方夏天都差不多熱,如果我們北方城市大街上也都是這樣的走廊就好了。

西門町是來源於日本地名,臺北中山堂也是日本建築

街道邊的建築都有步行走廊

沿著街道上無數的步行走廊,我像沒頭蒼蠅一樣亂撞,反正知道目的地大致的方向就好,走到哪兒玩到哪兒,看什麼新鮮就跑過去看看,熱了也可以進便利店轉一轉,沒有時間成本的顧慮,沒有工作壓力的擔憂,優哉遊哉的遊竄於大街小巷之中。這樣的街道可是有一定的年頭,當時著重考慮的地方應該是一層的商鋪,能吸引和容納更多的商鋪是重中之重。這種佈局的缺點隨著21世紀的城市擴容逐漸顯現出來,街道明顯不夠寬闊,即使所有街道全改成單行道,但也能看出明顯承受不住今天城市汽車保有量的重壓,在我眼前一直出現的是大堵車的場景。還好的是臺灣司機的素質都很不錯,在臺灣的這些天沒見到過一起路怒症發作的事件,大家都很文明禮讓,在北京這種狹路相逢勇者勝的畫面在臺北還真沒見到過。

西門町是來源於日本地名,臺北中山堂也是日本建築

臺北鬧市區的街道顯得過於狹窄了

沿著井字格狀的街道胡亂走著,明顯感覺無處不在的小商小鋪比北京不知道要多多少倍。北京除了大型商業區的綜合商業廣場,這種路邊小店的規模和臺北比較起來簡直是零打碎敲,遍佈北京大街小巷的快遞小哥在這裡找不到了蹤影。中國2018年快遞業務量是507.1億件,一天就差不多將近1.4億件快遞,實體小店的規模肯定是和臺灣比不了。這樣下去如果以後都在網上購物的話,這種街頭的小店是不是就會被歷史淘汰?還好我是男人,沒有逛店的愛好,有沒有小店對我來說沒什麼改變。走著走著一抬頭,周邊的小店都沒了,我這是到哪兒啦?剛才遍佈街道的琳琅滿目的商品都不見了蹤影,取而代之的是一棟高樓,走過去看了一眼,臺北市政府警察局,我又不自首跑這裡幹什麼來了?

"

臺北的暑熱活活把我逼進了地鐵站裡,裡面有自動售賣機,直接買了瓶冰鎮的飲料,找個地方好好享受一下清涼。也加上臺灣的隨身WiFi比較好用,在地鐵裡也能保持很快的上網速度,而且價格也很便宜,不到10元錢一天,租兩天以上還能免一天的費用。沒有了暑熱,有冰涼的飲料和微信群裡一幫和自己能聊到一起的朋友,幾十分鐘的時間一晃而過。不行,我得查一下下一個目的地的路線了。打開地圖一看,就兩站地而且中間還是換乘,我估計沒多遠,也加上在裡面涼快夠了,都忘了外面的暑熱是啥滋味了,決定步行過去。這個決定讓我在未來的三個小時的時間內,一直處於在暑熱中步行的狀態沒有一分鐘的休息。不開玩笑,絕對做了一個體內的淋浴,那汗出的啊!一刻不停地出了三個小時。

西門町是來源於日本地名,臺北中山堂也是日本建築

我的下一個目標是西門町

我下一個目的地是西門町,距離二二八和平公園沒有多遠,而且這一路也有很多地方可看,然後就好了傷疤忘了疼,義無反顧地走出地鐵,向著熱鬧的大街昂首挺胸地走了過去。從二二八公園到西門町的路都屬於商業街,甚至街道格局都一模一樣,有點像大唐長安的西市,商業氛圍極為濃郁的格子狀佈局。臺灣的房子和福建那一帶的房子還真像,所有樓房的一層都是商用房,而且房子內縮進去,流出步行走廊,是不是夏季雨多或者太陽足的原因?這樣的步行走廊可以遮陽避雨,一家挨著一家的商用門面房裡的冷氣時不時地隨著大門的開合湧了出來,走在步行走廊裡的行人在夏天能少受不少罪。現在明明已經是21世紀了,夏天的氣溫也開始全球化,甭管北方南方夏天都差不多熱,如果我們北方城市大街上也都是這樣的走廊就好了。

西門町是來源於日本地名,臺北中山堂也是日本建築

街道邊的建築都有步行走廊

沿著街道上無數的步行走廊,我像沒頭蒼蠅一樣亂撞,反正知道目的地大致的方向就好,走到哪兒玩到哪兒,看什麼新鮮就跑過去看看,熱了也可以進便利店轉一轉,沒有時間成本的顧慮,沒有工作壓力的擔憂,優哉遊哉的遊竄於大街小巷之中。這樣的街道可是有一定的年頭,當時著重考慮的地方應該是一層的商鋪,能吸引和容納更多的商鋪是重中之重。這種佈局的缺點隨著21世紀的城市擴容逐漸顯現出來,街道明顯不夠寬闊,即使所有街道全改成單行道,但也能看出明顯承受不住今天城市汽車保有量的重壓,在我眼前一直出現的是大堵車的場景。還好的是臺灣司機的素質都很不錯,在臺灣的這些天沒見到過一起路怒症發作的事件,大家都很文明禮讓,在北京這種狹路相逢勇者勝的畫面在臺北還真沒見到過。

西門町是來源於日本地名,臺北中山堂也是日本建築

臺北鬧市區的街道顯得過於狹窄了

沿著井字格狀的街道胡亂走著,明顯感覺無處不在的小商小鋪比北京不知道要多多少倍。北京除了大型商業區的綜合商業廣場,這種路邊小店的規模和臺北比較起來簡直是零打碎敲,遍佈北京大街小巷的快遞小哥在這裡找不到了蹤影。中國2018年快遞業務量是507.1億件,一天就差不多將近1.4億件快遞,實體小店的規模肯定是和臺灣比不了。這樣下去如果以後都在網上購物的話,這種街頭的小店是不是就會被歷史淘汰?還好我是男人,沒有逛店的愛好,有沒有小店對我來說沒什麼改變。走著走著一抬頭,周邊的小店都沒了,我這是到哪兒啦?剛才遍佈街道的琳琅滿目的商品都不見了蹤影,取而代之的是一棟高樓,走過去看了一眼,臺北市政府警察局,我又不自首跑這裡幹什麼來了?

西門町是來源於日本地名,臺北中山堂也是日本建築

臺北市政府警察局

別看這個警察局高高大大,但真有名氣的是它旁邊的一個小建築,走過去一看上面三個大字“中山堂”。不用說了,絕對是紀念孫中山的地方。但事實絕不會向我的臆想低頭,這裡根本不是什麼紀念孫中山的地方,甚至這個建築都不是中國人設計的。這個建築的原名是“臺北公會堂”,於1932年11月23日正式動工,1936年完工,由當時的總督府技師井上薰設計,除了建築物本身是依現代建築法所建最牢固的結構體外,它的主要特色是建築式樣採極自由的形式,並具有西班牙回教式建築風格。臺灣現在許多官方建築,都是當時日本人在臺灣建造的。這些建築結合古典及現代的建築風格,都是日本第二代建築師留學歐美后,無法在日本本土實現想要建的建築樣式,然後全在臺灣試驗建成的。

"

臺北的暑熱活活把我逼進了地鐵站裡,裡面有自動售賣機,直接買了瓶冰鎮的飲料,找個地方好好享受一下清涼。也加上臺灣的隨身WiFi比較好用,在地鐵裡也能保持很快的上網速度,而且價格也很便宜,不到10元錢一天,租兩天以上還能免一天的費用。沒有了暑熱,有冰涼的飲料和微信群裡一幫和自己能聊到一起的朋友,幾十分鐘的時間一晃而過。不行,我得查一下下一個目的地的路線了。打開地圖一看,就兩站地而且中間還是換乘,我估計沒多遠,也加上在裡面涼快夠了,都忘了外面的暑熱是啥滋味了,決定步行過去。這個決定讓我在未來的三個小時的時間內,一直處於在暑熱中步行的狀態沒有一分鐘的休息。不開玩笑,絕對做了一個體內的淋浴,那汗出的啊!一刻不停地出了三個小時。

西門町是來源於日本地名,臺北中山堂也是日本建築

我的下一個目標是西門町

我下一個目的地是西門町,距離二二八和平公園沒有多遠,而且這一路也有很多地方可看,然後就好了傷疤忘了疼,義無反顧地走出地鐵,向著熱鬧的大街昂首挺胸地走了過去。從二二八公園到西門町的路都屬於商業街,甚至街道格局都一模一樣,有點像大唐長安的西市,商業氛圍極為濃郁的格子狀佈局。臺灣的房子和福建那一帶的房子還真像,所有樓房的一層都是商用房,而且房子內縮進去,流出步行走廊,是不是夏季雨多或者太陽足的原因?這樣的步行走廊可以遮陽避雨,一家挨著一家的商用門面房裡的冷氣時不時地隨著大門的開合湧了出來,走在步行走廊裡的行人在夏天能少受不少罪。現在明明已經是21世紀了,夏天的氣溫也開始全球化,甭管北方南方夏天都差不多熱,如果我們北方城市大街上也都是這樣的走廊就好了。

西門町是來源於日本地名,臺北中山堂也是日本建築

街道邊的建築都有步行走廊

沿著街道上無數的步行走廊,我像沒頭蒼蠅一樣亂撞,反正知道目的地大致的方向就好,走到哪兒玩到哪兒,看什麼新鮮就跑過去看看,熱了也可以進便利店轉一轉,沒有時間成本的顧慮,沒有工作壓力的擔憂,優哉遊哉的遊竄於大街小巷之中。這樣的街道可是有一定的年頭,當時著重考慮的地方應該是一層的商鋪,能吸引和容納更多的商鋪是重中之重。這種佈局的缺點隨著21世紀的城市擴容逐漸顯現出來,街道明顯不夠寬闊,即使所有街道全改成單行道,但也能看出明顯承受不住今天城市汽車保有量的重壓,在我眼前一直出現的是大堵車的場景。還好的是臺灣司機的素質都很不錯,在臺灣的這些天沒見到過一起路怒症發作的事件,大家都很文明禮讓,在北京這種狹路相逢勇者勝的畫面在臺北還真沒見到過。

西門町是來源於日本地名,臺北中山堂也是日本建築

臺北鬧市區的街道顯得過於狹窄了

沿著井字格狀的街道胡亂走著,明顯感覺無處不在的小商小鋪比北京不知道要多多少倍。北京除了大型商業區的綜合商業廣場,這種路邊小店的規模和臺北比較起來簡直是零打碎敲,遍佈北京大街小巷的快遞小哥在這裡找不到了蹤影。中國2018年快遞業務量是507.1億件,一天就差不多將近1.4億件快遞,實體小店的規模肯定是和臺灣比不了。這樣下去如果以後都在網上購物的話,這種街頭的小店是不是就會被歷史淘汰?還好我是男人,沒有逛店的愛好,有沒有小店對我來說沒什麼改變。走著走著一抬頭,周邊的小店都沒了,我這是到哪兒啦?剛才遍佈街道的琳琅滿目的商品都不見了蹤影,取而代之的是一棟高樓,走過去看了一眼,臺北市政府警察局,我又不自首跑這裡幹什麼來了?

西門町是來源於日本地名,臺北中山堂也是日本建築

臺北市政府警察局

別看這個警察局高高大大,但真有名氣的是它旁邊的一個小建築,走過去一看上面三個大字“中山堂”。不用說了,絕對是紀念孫中山的地方。但事實絕不會向我的臆想低頭,這裡根本不是什麼紀念孫中山的地方,甚至這個建築都不是中國人設計的。這個建築的原名是“臺北公會堂”,於1932年11月23日正式動工,1936年完工,由當時的總督府技師井上薰設計,除了建築物本身是依現代建築法所建最牢固的結構體外,它的主要特色是建築式樣採極自由的形式,並具有西班牙回教式建築風格。臺灣現在許多官方建築,都是當時日本人在臺灣建造的。這些建築結合古典及現代的建築風格,都是日本第二代建築師留學歐美后,無法在日本本土實現想要建的建築樣式,然後全在臺灣試驗建成的。

西門町是來源於日本地名,臺北中山堂也是日本建築

正在維修中的中山堂

這個當年的“臺北公會堂”在興建時的規模僅次於當時東京、大阪、名古屋的公會堂。日本殖民政府在臺灣建這樣的建築,其實也是加註了殖民主義。但歷史也絕不會向日本人的臆想低頭,最有諷刺意味的是9年後抗戰勝利臺灣光復,臺灣省受降典禮便在這裡舉行,由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長官陳儀代表中國戰區最高統帥受降,日方投降代表則由臺灣總督兼第十方面軍司令官安藤利吉等人代表出席,從此以後被日本人統治五十一年的臺灣開啟了嶄新的歷史階段。光復後“公會堂”更名為“中山堂”並由臺北市政府接收,成為召開“國民大會”及政府接待外國貴賓的場所。1992年被列為二級古蹟,處於靜態保存的狀態。直到1995年,臺北市文化局提出了中山堂再利用的觀念,採取動靜態保護,除了維持建築物的原封不動外,也對一些老舊設施進行整修。

"

臺北的暑熱活活把我逼進了地鐵站裡,裡面有自動售賣機,直接買了瓶冰鎮的飲料,找個地方好好享受一下清涼。也加上臺灣的隨身WiFi比較好用,在地鐵裡也能保持很快的上網速度,而且價格也很便宜,不到10元錢一天,租兩天以上還能免一天的費用。沒有了暑熱,有冰涼的飲料和微信群裡一幫和自己能聊到一起的朋友,幾十分鐘的時間一晃而過。不行,我得查一下下一個目的地的路線了。打開地圖一看,就兩站地而且中間還是換乘,我估計沒多遠,也加上在裡面涼快夠了,都忘了外面的暑熱是啥滋味了,決定步行過去。這個決定讓我在未來的三個小時的時間內,一直處於在暑熱中步行的狀態沒有一分鐘的休息。不開玩笑,絕對做了一個體內的淋浴,那汗出的啊!一刻不停地出了三個小時。

西門町是來源於日本地名,臺北中山堂也是日本建築

我的下一個目標是西門町

我下一個目的地是西門町,距離二二八和平公園沒有多遠,而且這一路也有很多地方可看,然後就好了傷疤忘了疼,義無反顧地走出地鐵,向著熱鬧的大街昂首挺胸地走了過去。從二二八公園到西門町的路都屬於商業街,甚至街道格局都一模一樣,有點像大唐長安的西市,商業氛圍極為濃郁的格子狀佈局。臺灣的房子和福建那一帶的房子還真像,所有樓房的一層都是商用房,而且房子內縮進去,流出步行走廊,是不是夏季雨多或者太陽足的原因?這樣的步行走廊可以遮陽避雨,一家挨著一家的商用門面房裡的冷氣時不時地隨著大門的開合湧了出來,走在步行走廊裡的行人在夏天能少受不少罪。現在明明已經是21世紀了,夏天的氣溫也開始全球化,甭管北方南方夏天都差不多熱,如果我們北方城市大街上也都是這樣的走廊就好了。

西門町是來源於日本地名,臺北中山堂也是日本建築

街道邊的建築都有步行走廊

沿著街道上無數的步行走廊,我像沒頭蒼蠅一樣亂撞,反正知道目的地大致的方向就好,走到哪兒玩到哪兒,看什麼新鮮就跑過去看看,熱了也可以進便利店轉一轉,沒有時間成本的顧慮,沒有工作壓力的擔憂,優哉遊哉的遊竄於大街小巷之中。這樣的街道可是有一定的年頭,當時著重考慮的地方應該是一層的商鋪,能吸引和容納更多的商鋪是重中之重。這種佈局的缺點隨著21世紀的城市擴容逐漸顯現出來,街道明顯不夠寬闊,即使所有街道全改成單行道,但也能看出明顯承受不住今天城市汽車保有量的重壓,在我眼前一直出現的是大堵車的場景。還好的是臺灣司機的素質都很不錯,在臺灣的這些天沒見到過一起路怒症發作的事件,大家都很文明禮讓,在北京這種狹路相逢勇者勝的畫面在臺北還真沒見到過。

西門町是來源於日本地名,臺北中山堂也是日本建築

臺北鬧市區的街道顯得過於狹窄了

沿著井字格狀的街道胡亂走著,明顯感覺無處不在的小商小鋪比北京不知道要多多少倍。北京除了大型商業區的綜合商業廣場,這種路邊小店的規模和臺北比較起來簡直是零打碎敲,遍佈北京大街小巷的快遞小哥在這裡找不到了蹤影。中國2018年快遞業務量是507.1億件,一天就差不多將近1.4億件快遞,實體小店的規模肯定是和臺灣比不了。這樣下去如果以後都在網上購物的話,這種街頭的小店是不是就會被歷史淘汰?還好我是男人,沒有逛店的愛好,有沒有小店對我來說沒什麼改變。走著走著一抬頭,周邊的小店都沒了,我這是到哪兒啦?剛才遍佈街道的琳琅滿目的商品都不見了蹤影,取而代之的是一棟高樓,走過去看了一眼,臺北市政府警察局,我又不自首跑這裡幹什麼來了?

西門町是來源於日本地名,臺北中山堂也是日本建築

臺北市政府警察局

別看這個警察局高高大大,但真有名氣的是它旁邊的一個小建築,走過去一看上面三個大字“中山堂”。不用說了,絕對是紀念孫中山的地方。但事實絕不會向我的臆想低頭,這裡根本不是什麼紀念孫中山的地方,甚至這個建築都不是中國人設計的。這個建築的原名是“臺北公會堂”,於1932年11月23日正式動工,1936年完工,由當時的總督府技師井上薰設計,除了建築物本身是依現代建築法所建最牢固的結構體外,它的主要特色是建築式樣採極自由的形式,並具有西班牙回教式建築風格。臺灣現在許多官方建築,都是當時日本人在臺灣建造的。這些建築結合古典及現代的建築風格,都是日本第二代建築師留學歐美后,無法在日本本土實現想要建的建築樣式,然後全在臺灣試驗建成的。

西門町是來源於日本地名,臺北中山堂也是日本建築

正在維修中的中山堂

這個當年的“臺北公會堂”在興建時的規模僅次於當時東京、大阪、名古屋的公會堂。日本殖民政府在臺灣建這樣的建築,其實也是加註了殖民主義。但歷史也絕不會向日本人的臆想低頭,最有諷刺意味的是9年後抗戰勝利臺灣光復,臺灣省受降典禮便在這裡舉行,由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長官陳儀代表中國戰區最高統帥受降,日方投降代表則由臺灣總督兼第十方面軍司令官安藤利吉等人代表出席,從此以後被日本人統治五十一年的臺灣開啟了嶄新的歷史階段。光復後“公會堂”更名為“中山堂”並由臺北市政府接收,成為召開“國民大會”及政府接待外國貴賓的場所。1992年被列為二級古蹟,處於靜態保存的狀態。直到1995年,臺北市文化局提出了中山堂再利用的觀念,採取動靜態保護,除了維持建築物的原封不動外,也對一些老舊設施進行整修。

西門町是來源於日本地名,臺北中山堂也是日本建築

繞過中山堂就到了燈紅酒綠的西門町

繞過中山堂就到了燈紅酒綠的西門町,這個名字在我小時候就聽到過,那時知道這裡是臺灣最為繁華的地段,一切我沒見過的東西都會出現在西門町,它可是時尚、前衛、青春的代名詞。不過這個代名詞一聽就是日語,西門不用說一定是中國的,就是這個町,典型日語詞彙。全日本國分為1都(東京都)、1道(北海道)、2府(大阪府、京都府) 和43個縣(省),下設市、町、村,町相當於咱們的鎮。町可以是日本的面積單位。1町等於10反,也等於3000坪,差不多9917平方米。町也可以是日本的長度單位。1町等於60間,差不多109.09米。看來日據時期對臺灣的影響還是蠻大的,就像商品房的面積單位,愣是用坪,每次都的讓我在腦中費力換算一下,不像美國的平方呎,基本上就是去掉一個零,極為方便。

"

臺北的暑熱活活把我逼進了地鐵站裡,裡面有自動售賣機,直接買了瓶冰鎮的飲料,找個地方好好享受一下清涼。也加上臺灣的隨身WiFi比較好用,在地鐵裡也能保持很快的上網速度,而且價格也很便宜,不到10元錢一天,租兩天以上還能免一天的費用。沒有了暑熱,有冰涼的飲料和微信群裡一幫和自己能聊到一起的朋友,幾十分鐘的時間一晃而過。不行,我得查一下下一個目的地的路線了。打開地圖一看,就兩站地而且中間還是換乘,我估計沒多遠,也加上在裡面涼快夠了,都忘了外面的暑熱是啥滋味了,決定步行過去。這個決定讓我在未來的三個小時的時間內,一直處於在暑熱中步行的狀態沒有一分鐘的休息。不開玩笑,絕對做了一個體內的淋浴,那汗出的啊!一刻不停地出了三個小時。

西門町是來源於日本地名,臺北中山堂也是日本建築

我的下一個目標是西門町

我下一個目的地是西門町,距離二二八和平公園沒有多遠,而且這一路也有很多地方可看,然後就好了傷疤忘了疼,義無反顧地走出地鐵,向著熱鬧的大街昂首挺胸地走了過去。從二二八公園到西門町的路都屬於商業街,甚至街道格局都一模一樣,有點像大唐長安的西市,商業氛圍極為濃郁的格子狀佈局。臺灣的房子和福建那一帶的房子還真像,所有樓房的一層都是商用房,而且房子內縮進去,流出步行走廊,是不是夏季雨多或者太陽足的原因?這樣的步行走廊可以遮陽避雨,一家挨著一家的商用門面房裡的冷氣時不時地隨著大門的開合湧了出來,走在步行走廊裡的行人在夏天能少受不少罪。現在明明已經是21世紀了,夏天的氣溫也開始全球化,甭管北方南方夏天都差不多熱,如果我們北方城市大街上也都是這樣的走廊就好了。

西門町是來源於日本地名,臺北中山堂也是日本建築

街道邊的建築都有步行走廊

沿著街道上無數的步行走廊,我像沒頭蒼蠅一樣亂撞,反正知道目的地大致的方向就好,走到哪兒玩到哪兒,看什麼新鮮就跑過去看看,熱了也可以進便利店轉一轉,沒有時間成本的顧慮,沒有工作壓力的擔憂,優哉遊哉的遊竄於大街小巷之中。這樣的街道可是有一定的年頭,當時著重考慮的地方應該是一層的商鋪,能吸引和容納更多的商鋪是重中之重。這種佈局的缺點隨著21世紀的城市擴容逐漸顯現出來,街道明顯不夠寬闊,即使所有街道全改成單行道,但也能看出明顯承受不住今天城市汽車保有量的重壓,在我眼前一直出現的是大堵車的場景。還好的是臺灣司機的素質都很不錯,在臺灣的這些天沒見到過一起路怒症發作的事件,大家都很文明禮讓,在北京這種狹路相逢勇者勝的畫面在臺北還真沒見到過。

西門町是來源於日本地名,臺北中山堂也是日本建築

臺北鬧市區的街道顯得過於狹窄了

沿著井字格狀的街道胡亂走著,明顯感覺無處不在的小商小鋪比北京不知道要多多少倍。北京除了大型商業區的綜合商業廣場,這種路邊小店的規模和臺北比較起來簡直是零打碎敲,遍佈北京大街小巷的快遞小哥在這裡找不到了蹤影。中國2018年快遞業務量是507.1億件,一天就差不多將近1.4億件快遞,實體小店的規模肯定是和臺灣比不了。這樣下去如果以後都在網上購物的話,這種街頭的小店是不是就會被歷史淘汰?還好我是男人,沒有逛店的愛好,有沒有小店對我來說沒什麼改變。走著走著一抬頭,周邊的小店都沒了,我這是到哪兒啦?剛才遍佈街道的琳琅滿目的商品都不見了蹤影,取而代之的是一棟高樓,走過去看了一眼,臺北市政府警察局,我又不自首跑這裡幹什麼來了?

西門町是來源於日本地名,臺北中山堂也是日本建築

臺北市政府警察局

別看這個警察局高高大大,但真有名氣的是它旁邊的一個小建築,走過去一看上面三個大字“中山堂”。不用說了,絕對是紀念孫中山的地方。但事實絕不會向我的臆想低頭,這裡根本不是什麼紀念孫中山的地方,甚至這個建築都不是中國人設計的。這個建築的原名是“臺北公會堂”,於1932年11月23日正式動工,1936年完工,由當時的總督府技師井上薰設計,除了建築物本身是依現代建築法所建最牢固的結構體外,它的主要特色是建築式樣採極自由的形式,並具有西班牙回教式建築風格。臺灣現在許多官方建築,都是當時日本人在臺灣建造的。這些建築結合古典及現代的建築風格,都是日本第二代建築師留學歐美后,無法在日本本土實現想要建的建築樣式,然後全在臺灣試驗建成的。

西門町是來源於日本地名,臺北中山堂也是日本建築

正在維修中的中山堂

這個當年的“臺北公會堂”在興建時的規模僅次於當時東京、大阪、名古屋的公會堂。日本殖民政府在臺灣建這樣的建築,其實也是加註了殖民主義。但歷史也絕不會向日本人的臆想低頭,最有諷刺意味的是9年後抗戰勝利臺灣光復,臺灣省受降典禮便在這裡舉行,由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長官陳儀代表中國戰區最高統帥受降,日方投降代表則由臺灣總督兼第十方面軍司令官安藤利吉等人代表出席,從此以後被日本人統治五十一年的臺灣開啟了嶄新的歷史階段。光復後“公會堂”更名為“中山堂”並由臺北市政府接收,成為召開“國民大會”及政府接待外國貴賓的場所。1992年被列為二級古蹟,處於靜態保存的狀態。直到1995年,臺北市文化局提出了中山堂再利用的觀念,採取動靜態保護,除了維持建築物的原封不動外,也對一些老舊設施進行整修。

西門町是來源於日本地名,臺北中山堂也是日本建築

繞過中山堂就到了燈紅酒綠的西門町

繞過中山堂就到了燈紅酒綠的西門町,這個名字在我小時候就聽到過,那時知道這裡是臺灣最為繁華的地段,一切我沒見過的東西都會出現在西門町,它可是時尚、前衛、青春的代名詞。不過這個代名詞一聽就是日語,西門不用說一定是中國的,就是這個町,典型日語詞彙。全日本國分為1都(東京都)、1道(北海道)、2府(大阪府、京都府) 和43個縣(省),下設市、町、村,町相當於咱們的鎮。町可以是日本的面積單位。1町等於10反,也等於3000坪,差不多9917平方米。町也可以是日本的長度單位。1町等於60間,差不多109.09米。看來日據時期對臺灣的影響還是蠻大的,就像商品房的面積單位,愣是用坪,每次都的讓我在腦中費力換算一下,不像美國的平方呎,基本上就是去掉一個零,極為方便。

西門町是來源於日本地名,臺北中山堂也是日本建築

熱鬧的西門町夜晚

1896年,這裡有了第一家東京亭的戲院,1922年正式以西門町為名。那時大概是今天成都路、西寧南路、昆明街、康定路這個範圍,今天的西門町更包括有昔日之新起町、若竹町等,明顯大了許多。西門町這個名字沒什麼深意,就是因為位於臺北城的西門外而得名。西門町原本只是一片荒涼的地方,後來日本人決定仿效東京淺草區,在此設立休閒商業區。在這裡設至臺北座、榮座和八堂等等,讓西門町逐漸在臺北城嶄露頭角。1930年代開始,西門町成為臺北著名的電影街,日本戰敗後,榮景也繼續維持下去,40年代起每家戲院門庭若市,黃牛票猖獗,電影院一家接著一家開,僅武昌街二段就連開了十多家戲院,其盛況自此可見一斑。昭和時代是西門町的黃金年代。

"

臺北的暑熱活活把我逼進了地鐵站裡,裡面有自動售賣機,直接買了瓶冰鎮的飲料,找個地方好好享受一下清涼。也加上臺灣的隨身WiFi比較好用,在地鐵裡也能保持很快的上網速度,而且價格也很便宜,不到10元錢一天,租兩天以上還能免一天的費用。沒有了暑熱,有冰涼的飲料和微信群裡一幫和自己能聊到一起的朋友,幾十分鐘的時間一晃而過。不行,我得查一下下一個目的地的路線了。打開地圖一看,就兩站地而且中間還是換乘,我估計沒多遠,也加上在裡面涼快夠了,都忘了外面的暑熱是啥滋味了,決定步行過去。這個決定讓我在未來的三個小時的時間內,一直處於在暑熱中步行的狀態沒有一分鐘的休息。不開玩笑,絕對做了一個體內的淋浴,那汗出的啊!一刻不停地出了三個小時。

西門町是來源於日本地名,臺北中山堂也是日本建築

我的下一個目標是西門町

我下一個目的地是西門町,距離二二八和平公園沒有多遠,而且這一路也有很多地方可看,然後就好了傷疤忘了疼,義無反顧地走出地鐵,向著熱鬧的大街昂首挺胸地走了過去。從二二八公園到西門町的路都屬於商業街,甚至街道格局都一模一樣,有點像大唐長安的西市,商業氛圍極為濃郁的格子狀佈局。臺灣的房子和福建那一帶的房子還真像,所有樓房的一層都是商用房,而且房子內縮進去,流出步行走廊,是不是夏季雨多或者太陽足的原因?這樣的步行走廊可以遮陽避雨,一家挨著一家的商用門面房裡的冷氣時不時地隨著大門的開合湧了出來,走在步行走廊裡的行人在夏天能少受不少罪。現在明明已經是21世紀了,夏天的氣溫也開始全球化,甭管北方南方夏天都差不多熱,如果我們北方城市大街上也都是這樣的走廊就好了。

西門町是來源於日本地名,臺北中山堂也是日本建築

街道邊的建築都有步行走廊

沿著街道上無數的步行走廊,我像沒頭蒼蠅一樣亂撞,反正知道目的地大致的方向就好,走到哪兒玩到哪兒,看什麼新鮮就跑過去看看,熱了也可以進便利店轉一轉,沒有時間成本的顧慮,沒有工作壓力的擔憂,優哉遊哉的遊竄於大街小巷之中。這樣的街道可是有一定的年頭,當時著重考慮的地方應該是一層的商鋪,能吸引和容納更多的商鋪是重中之重。這種佈局的缺點隨著21世紀的城市擴容逐漸顯現出來,街道明顯不夠寬闊,即使所有街道全改成單行道,但也能看出明顯承受不住今天城市汽車保有量的重壓,在我眼前一直出現的是大堵車的場景。還好的是臺灣司機的素質都很不錯,在臺灣的這些天沒見到過一起路怒症發作的事件,大家都很文明禮讓,在北京這種狹路相逢勇者勝的畫面在臺北還真沒見到過。

西門町是來源於日本地名,臺北中山堂也是日本建築

臺北鬧市區的街道顯得過於狹窄了

沿著井字格狀的街道胡亂走著,明顯感覺無處不在的小商小鋪比北京不知道要多多少倍。北京除了大型商業區的綜合商業廣場,這種路邊小店的規模和臺北比較起來簡直是零打碎敲,遍佈北京大街小巷的快遞小哥在這裡找不到了蹤影。中國2018年快遞業務量是507.1億件,一天就差不多將近1.4億件快遞,實體小店的規模肯定是和臺灣比不了。這樣下去如果以後都在網上購物的話,這種街頭的小店是不是就會被歷史淘汰?還好我是男人,沒有逛店的愛好,有沒有小店對我來說沒什麼改變。走著走著一抬頭,周邊的小店都沒了,我這是到哪兒啦?剛才遍佈街道的琳琅滿目的商品都不見了蹤影,取而代之的是一棟高樓,走過去看了一眼,臺北市政府警察局,我又不自首跑這裡幹什麼來了?

西門町是來源於日本地名,臺北中山堂也是日本建築

臺北市政府警察局

別看這個警察局高高大大,但真有名氣的是它旁邊的一個小建築,走過去一看上面三個大字“中山堂”。不用說了,絕對是紀念孫中山的地方。但事實絕不會向我的臆想低頭,這裡根本不是什麼紀念孫中山的地方,甚至這個建築都不是中國人設計的。這個建築的原名是“臺北公會堂”,於1932年11月23日正式動工,1936年完工,由當時的總督府技師井上薰設計,除了建築物本身是依現代建築法所建最牢固的結構體外,它的主要特色是建築式樣採極自由的形式,並具有西班牙回教式建築風格。臺灣現在許多官方建築,都是當時日本人在臺灣建造的。這些建築結合古典及現代的建築風格,都是日本第二代建築師留學歐美后,無法在日本本土實現想要建的建築樣式,然後全在臺灣試驗建成的。

西門町是來源於日本地名,臺北中山堂也是日本建築

正在維修中的中山堂

這個當年的“臺北公會堂”在興建時的規模僅次於當時東京、大阪、名古屋的公會堂。日本殖民政府在臺灣建這樣的建築,其實也是加註了殖民主義。但歷史也絕不會向日本人的臆想低頭,最有諷刺意味的是9年後抗戰勝利臺灣光復,臺灣省受降典禮便在這裡舉行,由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長官陳儀代表中國戰區最高統帥受降,日方投降代表則由臺灣總督兼第十方面軍司令官安藤利吉等人代表出席,從此以後被日本人統治五十一年的臺灣開啟了嶄新的歷史階段。光復後“公會堂”更名為“中山堂”並由臺北市政府接收,成為召開“國民大會”及政府接待外國貴賓的場所。1992年被列為二級古蹟,處於靜態保存的狀態。直到1995年,臺北市文化局提出了中山堂再利用的觀念,採取動靜態保護,除了維持建築物的原封不動外,也對一些老舊設施進行整修。

西門町是來源於日本地名,臺北中山堂也是日本建築

繞過中山堂就到了燈紅酒綠的西門町

繞過中山堂就到了燈紅酒綠的西門町,這個名字在我小時候就聽到過,那時知道這裡是臺灣最為繁華的地段,一切我沒見過的東西都會出現在西門町,它可是時尚、前衛、青春的代名詞。不過這個代名詞一聽就是日語,西門不用說一定是中國的,就是這個町,典型日語詞彙。全日本國分為1都(東京都)、1道(北海道)、2府(大阪府、京都府) 和43個縣(省),下設市、町、村,町相當於咱們的鎮。町可以是日本的面積單位。1町等於10反,也等於3000坪,差不多9917平方米。町也可以是日本的長度單位。1町等於60間,差不多109.09米。看來日據時期對臺灣的影響還是蠻大的,就像商品房的面積單位,愣是用坪,每次都的讓我在腦中費力換算一下,不像美國的平方呎,基本上就是去掉一個零,極為方便。

西門町是來源於日本地名,臺北中山堂也是日本建築

熱鬧的西門町夜晚

1896年,這裡有了第一家東京亭的戲院,1922年正式以西門町為名。那時大概是今天成都路、西寧南路、昆明街、康定路這個範圍,今天的西門町更包括有昔日之新起町、若竹町等,明顯大了許多。西門町這個名字沒什麼深意,就是因為位於臺北城的西門外而得名。西門町原本只是一片荒涼的地方,後來日本人決定仿效東京淺草區,在此設立休閒商業區。在這裡設至臺北座、榮座和八堂等等,讓西門町逐漸在臺北城嶄露頭角。1930年代開始,西門町成為臺北著名的電影街,日本戰敗後,榮景也繼續維持下去,40年代起每家戲院門庭若市,黃牛票猖獗,電影院一家接著一家開,僅武昌街二段就連開了十多家戲院,其盛況自此可見一斑。昭和時代是西門町的黃金年代。

西門町是來源於日本地名,臺北中山堂也是日本建築

今天依然燈紅酒綠的西門町

提起了日本的年號我還真想說兩句,我知道的日本年號就六個:大化、明治、大正、昭和、平成、令和。日本歷史上有兩次改變國運的變革,一個是公元645年的大化革新,使日本從矇昧走向文明的轉折點,舉國上下全面崇唐,以致於誕生了由漢字演變的平假名和片假名。第二個是1868年開始的明治維新,全面崇洋,使日本發展成為現代化的國家。大正呢,和現在臺灣依然使用的民國同年,也就是說大正多少年就是民國多少年。1989年開始的平成到今年結束了,令和正式開始。昭和男兒是歷經戰亂和經濟發展的一代,相對於平成廢物應該是絕對的褒義詞,誰曾想新世紀隱忍、努力、責任這些這次沒人再去崇拜,現在昭和男在日本的意思是:僵化、呆板、守舊的代名詞,沒有生活情趣的機器人。

"

臺北的暑熱活活把我逼進了地鐵站裡,裡面有自動售賣機,直接買了瓶冰鎮的飲料,找個地方好好享受一下清涼。也加上臺灣的隨身WiFi比較好用,在地鐵裡也能保持很快的上網速度,而且價格也很便宜,不到10元錢一天,租兩天以上還能免一天的費用。沒有了暑熱,有冰涼的飲料和微信群裡一幫和自己能聊到一起的朋友,幾十分鐘的時間一晃而過。不行,我得查一下下一個目的地的路線了。打開地圖一看,就兩站地而且中間還是換乘,我估計沒多遠,也加上在裡面涼快夠了,都忘了外面的暑熱是啥滋味了,決定步行過去。這個決定讓我在未來的三個小時的時間內,一直處於在暑熱中步行的狀態沒有一分鐘的休息。不開玩笑,絕對做了一個體內的淋浴,那汗出的啊!一刻不停地出了三個小時。

西門町是來源於日本地名,臺北中山堂也是日本建築

我的下一個目標是西門町

我下一個目的地是西門町,距離二二八和平公園沒有多遠,而且這一路也有很多地方可看,然後就好了傷疤忘了疼,義無反顧地走出地鐵,向著熱鬧的大街昂首挺胸地走了過去。從二二八公園到西門町的路都屬於商業街,甚至街道格局都一模一樣,有點像大唐長安的西市,商業氛圍極為濃郁的格子狀佈局。臺灣的房子和福建那一帶的房子還真像,所有樓房的一層都是商用房,而且房子內縮進去,流出步行走廊,是不是夏季雨多或者太陽足的原因?這樣的步行走廊可以遮陽避雨,一家挨著一家的商用門面房裡的冷氣時不時地隨著大門的開合湧了出來,走在步行走廊裡的行人在夏天能少受不少罪。現在明明已經是21世紀了,夏天的氣溫也開始全球化,甭管北方南方夏天都差不多熱,如果我們北方城市大街上也都是這樣的走廊就好了。

西門町是來源於日本地名,臺北中山堂也是日本建築

街道邊的建築都有步行走廊

沿著街道上無數的步行走廊,我像沒頭蒼蠅一樣亂撞,反正知道目的地大致的方向就好,走到哪兒玩到哪兒,看什麼新鮮就跑過去看看,熱了也可以進便利店轉一轉,沒有時間成本的顧慮,沒有工作壓力的擔憂,優哉遊哉的遊竄於大街小巷之中。這樣的街道可是有一定的年頭,當時著重考慮的地方應該是一層的商鋪,能吸引和容納更多的商鋪是重中之重。這種佈局的缺點隨著21世紀的城市擴容逐漸顯現出來,街道明顯不夠寬闊,即使所有街道全改成單行道,但也能看出明顯承受不住今天城市汽車保有量的重壓,在我眼前一直出現的是大堵車的場景。還好的是臺灣司機的素質都很不錯,在臺灣的這些天沒見到過一起路怒症發作的事件,大家都很文明禮讓,在北京這種狹路相逢勇者勝的畫面在臺北還真沒見到過。

西門町是來源於日本地名,臺北中山堂也是日本建築

臺北鬧市區的街道顯得過於狹窄了

沿著井字格狀的街道胡亂走著,明顯感覺無處不在的小商小鋪比北京不知道要多多少倍。北京除了大型商業區的綜合商業廣場,這種路邊小店的規模和臺北比較起來簡直是零打碎敲,遍佈北京大街小巷的快遞小哥在這裡找不到了蹤影。中國2018年快遞業務量是507.1億件,一天就差不多將近1.4億件快遞,實體小店的規模肯定是和臺灣比不了。這樣下去如果以後都在網上購物的話,這種街頭的小店是不是就會被歷史淘汰?還好我是男人,沒有逛店的愛好,有沒有小店對我來說沒什麼改變。走著走著一抬頭,周邊的小店都沒了,我這是到哪兒啦?剛才遍佈街道的琳琅滿目的商品都不見了蹤影,取而代之的是一棟高樓,走過去看了一眼,臺北市政府警察局,我又不自首跑這裡幹什麼來了?

西門町是來源於日本地名,臺北中山堂也是日本建築

臺北市政府警察局

別看這個警察局高高大大,但真有名氣的是它旁邊的一個小建築,走過去一看上面三個大字“中山堂”。不用說了,絕對是紀念孫中山的地方。但事實絕不會向我的臆想低頭,這裡根本不是什麼紀念孫中山的地方,甚至這個建築都不是中國人設計的。這個建築的原名是“臺北公會堂”,於1932年11月23日正式動工,1936年完工,由當時的總督府技師井上薰設計,除了建築物本身是依現代建築法所建最牢固的結構體外,它的主要特色是建築式樣採極自由的形式,並具有西班牙回教式建築風格。臺灣現在許多官方建築,都是當時日本人在臺灣建造的。這些建築結合古典及現代的建築風格,都是日本第二代建築師留學歐美后,無法在日本本土實現想要建的建築樣式,然後全在臺灣試驗建成的。

西門町是來源於日本地名,臺北中山堂也是日本建築

正在維修中的中山堂

這個當年的“臺北公會堂”在興建時的規模僅次於當時東京、大阪、名古屋的公會堂。日本殖民政府在臺灣建這樣的建築,其實也是加註了殖民主義。但歷史也絕不會向日本人的臆想低頭,最有諷刺意味的是9年後抗戰勝利臺灣光復,臺灣省受降典禮便在這裡舉行,由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長官陳儀代表中國戰區最高統帥受降,日方投降代表則由臺灣總督兼第十方面軍司令官安藤利吉等人代表出席,從此以後被日本人統治五十一年的臺灣開啟了嶄新的歷史階段。光復後“公會堂”更名為“中山堂”並由臺北市政府接收,成為召開“國民大會”及政府接待外國貴賓的場所。1992年被列為二級古蹟,處於靜態保存的狀態。直到1995年,臺北市文化局提出了中山堂再利用的觀念,採取動靜態保護,除了維持建築物的原封不動外,也對一些老舊設施進行整修。

西門町是來源於日本地名,臺北中山堂也是日本建築

繞過中山堂就到了燈紅酒綠的西門町

繞過中山堂就到了燈紅酒綠的西門町,這個名字在我小時候就聽到過,那時知道這裡是臺灣最為繁華的地段,一切我沒見過的東西都會出現在西門町,它可是時尚、前衛、青春的代名詞。不過這個代名詞一聽就是日語,西門不用說一定是中國的,就是這個町,典型日語詞彙。全日本國分為1都(東京都)、1道(北海道)、2府(大阪府、京都府) 和43個縣(省),下設市、町、村,町相當於咱們的鎮。町可以是日本的面積單位。1町等於10反,也等於3000坪,差不多9917平方米。町也可以是日本的長度單位。1町等於60間,差不多109.09米。看來日據時期對臺灣的影響還是蠻大的,就像商品房的面積單位,愣是用坪,每次都的讓我在腦中費力換算一下,不像美國的平方呎,基本上就是去掉一個零,極為方便。

西門町是來源於日本地名,臺北中山堂也是日本建築

熱鬧的西門町夜晚

1896年,這裡有了第一家東京亭的戲院,1922年正式以西門町為名。那時大概是今天成都路、西寧南路、昆明街、康定路這個範圍,今天的西門町更包括有昔日之新起町、若竹町等,明顯大了許多。西門町這個名字沒什麼深意,就是因為位於臺北城的西門外而得名。西門町原本只是一片荒涼的地方,後來日本人決定仿效東京淺草區,在此設立休閒商業區。在這裡設至臺北座、榮座和八堂等等,讓西門町逐漸在臺北城嶄露頭角。1930年代開始,西門町成為臺北著名的電影街,日本戰敗後,榮景也繼續維持下去,40年代起每家戲院門庭若市,黃牛票猖獗,電影院一家接著一家開,僅武昌街二段就連開了十多家戲院,其盛況自此可見一斑。昭和時代是西門町的黃金年代。

西門町是來源於日本地名,臺北中山堂也是日本建築

今天依然燈紅酒綠的西門町

提起了日本的年號我還真想說兩句,我知道的日本年號就六個:大化、明治、大正、昭和、平成、令和。日本歷史上有兩次改變國運的變革,一個是公元645年的大化革新,使日本從矇昧走向文明的轉折點,舉國上下全面崇唐,以致於誕生了由漢字演變的平假名和片假名。第二個是1868年開始的明治維新,全面崇洋,使日本發展成為現代化的國家。大正呢,和現在臺灣依然使用的民國同年,也就是說大正多少年就是民國多少年。1989年開始的平成到今年結束了,令和正式開始。昭和男兒是歷經戰亂和經濟發展的一代,相對於平成廢物應該是絕對的褒義詞,誰曾想新世紀隱忍、努力、責任這些這次沒人再去崇拜,現在昭和男在日本的意思是:僵化、呆板、守舊的代名詞,沒有生活情趣的機器人。

西門町是來源於日本地名,臺北中山堂也是日本建築

西門町步行街

西門町最早的娛樂地是1897年的臺北座、1902年的榮座(現為新萬國商場)及1908年的八角堂(西門紅樓),現今都成為了標誌性的建築。經歷幾十年熱火烹油般鼎盛也迎來了自己的衰敗期,由於臺北市區逐漸向東發展,西門町許多功能被取代,80年代起逐漸沒落。90年代後期,臺北市政府與西門町當地商家,重新將西門町規劃為行人徒步區,並在週末和國定假日禁止車輛通行,許多青年學子可以來西門町恣意的逛街漫步,才又將青少年拉回這個區域。在西門町,幾乎每個週末都有小型演唱會、簽唱會、唱片首賣會登場,各種電影宣傳、街頭表演等等活動也常常可見。西門町還有20家以上的電影院,在臺北要看首輪電影,西門町幾乎都找得著。而各種大小店家則有6千間左右。

"

臺北的暑熱活活把我逼進了地鐵站裡,裡面有自動售賣機,直接買了瓶冰鎮的飲料,找個地方好好享受一下清涼。也加上臺灣的隨身WiFi比較好用,在地鐵裡也能保持很快的上網速度,而且價格也很便宜,不到10元錢一天,租兩天以上還能免一天的費用。沒有了暑熱,有冰涼的飲料和微信群裡一幫和自己能聊到一起的朋友,幾十分鐘的時間一晃而過。不行,我得查一下下一個目的地的路線了。打開地圖一看,就兩站地而且中間還是換乘,我估計沒多遠,也加上在裡面涼快夠了,都忘了外面的暑熱是啥滋味了,決定步行過去。這個決定讓我在未來的三個小時的時間內,一直處於在暑熱中步行的狀態沒有一分鐘的休息。不開玩笑,絕對做了一個體內的淋浴,那汗出的啊!一刻不停地出了三個小時。

西門町是來源於日本地名,臺北中山堂也是日本建築

我的下一個目標是西門町

我下一個目的地是西門町,距離二二八和平公園沒有多遠,而且這一路也有很多地方可看,然後就好了傷疤忘了疼,義無反顧地走出地鐵,向著熱鬧的大街昂首挺胸地走了過去。從二二八公園到西門町的路都屬於商業街,甚至街道格局都一模一樣,有點像大唐長安的西市,商業氛圍極為濃郁的格子狀佈局。臺灣的房子和福建那一帶的房子還真像,所有樓房的一層都是商用房,而且房子內縮進去,流出步行走廊,是不是夏季雨多或者太陽足的原因?這樣的步行走廊可以遮陽避雨,一家挨著一家的商用門面房裡的冷氣時不時地隨著大門的開合湧了出來,走在步行走廊裡的行人在夏天能少受不少罪。現在明明已經是21世紀了,夏天的氣溫也開始全球化,甭管北方南方夏天都差不多熱,如果我們北方城市大街上也都是這樣的走廊就好了。

西門町是來源於日本地名,臺北中山堂也是日本建築

街道邊的建築都有步行走廊

沿著街道上無數的步行走廊,我像沒頭蒼蠅一樣亂撞,反正知道目的地大致的方向就好,走到哪兒玩到哪兒,看什麼新鮮就跑過去看看,熱了也可以進便利店轉一轉,沒有時間成本的顧慮,沒有工作壓力的擔憂,優哉遊哉的遊竄於大街小巷之中。這樣的街道可是有一定的年頭,當時著重考慮的地方應該是一層的商鋪,能吸引和容納更多的商鋪是重中之重。這種佈局的缺點隨著21世紀的城市擴容逐漸顯現出來,街道明顯不夠寬闊,即使所有街道全改成單行道,但也能看出明顯承受不住今天城市汽車保有量的重壓,在我眼前一直出現的是大堵車的場景。還好的是臺灣司機的素質都很不錯,在臺灣的這些天沒見到過一起路怒症發作的事件,大家都很文明禮讓,在北京這種狹路相逢勇者勝的畫面在臺北還真沒見到過。

西門町是來源於日本地名,臺北中山堂也是日本建築

臺北鬧市區的街道顯得過於狹窄了

沿著井字格狀的街道胡亂走著,明顯感覺無處不在的小商小鋪比北京不知道要多多少倍。北京除了大型商業區的綜合商業廣場,這種路邊小店的規模和臺北比較起來簡直是零打碎敲,遍佈北京大街小巷的快遞小哥在這裡找不到了蹤影。中國2018年快遞業務量是507.1億件,一天就差不多將近1.4億件快遞,實體小店的規模肯定是和臺灣比不了。這樣下去如果以後都在網上購物的話,這種街頭的小店是不是就會被歷史淘汰?還好我是男人,沒有逛店的愛好,有沒有小店對我來說沒什麼改變。走著走著一抬頭,周邊的小店都沒了,我這是到哪兒啦?剛才遍佈街道的琳琅滿目的商品都不見了蹤影,取而代之的是一棟高樓,走過去看了一眼,臺北市政府警察局,我又不自首跑這裡幹什麼來了?

西門町是來源於日本地名,臺北中山堂也是日本建築

臺北市政府警察局

別看這個警察局高高大大,但真有名氣的是它旁邊的一個小建築,走過去一看上面三個大字“中山堂”。不用說了,絕對是紀念孫中山的地方。但事實絕不會向我的臆想低頭,這裡根本不是什麼紀念孫中山的地方,甚至這個建築都不是中國人設計的。這個建築的原名是“臺北公會堂”,於1932年11月23日正式動工,1936年完工,由當時的總督府技師井上薰設計,除了建築物本身是依現代建築法所建最牢固的結構體外,它的主要特色是建築式樣採極自由的形式,並具有西班牙回教式建築風格。臺灣現在許多官方建築,都是當時日本人在臺灣建造的。這些建築結合古典及現代的建築風格,都是日本第二代建築師留學歐美后,無法在日本本土實現想要建的建築樣式,然後全在臺灣試驗建成的。

西門町是來源於日本地名,臺北中山堂也是日本建築

正在維修中的中山堂

這個當年的“臺北公會堂”在興建時的規模僅次於當時東京、大阪、名古屋的公會堂。日本殖民政府在臺灣建這樣的建築,其實也是加註了殖民主義。但歷史也絕不會向日本人的臆想低頭,最有諷刺意味的是9年後抗戰勝利臺灣光復,臺灣省受降典禮便在這裡舉行,由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長官陳儀代表中國戰區最高統帥受降,日方投降代表則由臺灣總督兼第十方面軍司令官安藤利吉等人代表出席,從此以後被日本人統治五十一年的臺灣開啟了嶄新的歷史階段。光復後“公會堂”更名為“中山堂”並由臺北市政府接收,成為召開“國民大會”及政府接待外國貴賓的場所。1992年被列為二級古蹟,處於靜態保存的狀態。直到1995年,臺北市文化局提出了中山堂再利用的觀念,採取動靜態保護,除了維持建築物的原封不動外,也對一些老舊設施進行整修。

西門町是來源於日本地名,臺北中山堂也是日本建築

繞過中山堂就到了燈紅酒綠的西門町

繞過中山堂就到了燈紅酒綠的西門町,這個名字在我小時候就聽到過,那時知道這裡是臺灣最為繁華的地段,一切我沒見過的東西都會出現在西門町,它可是時尚、前衛、青春的代名詞。不過這個代名詞一聽就是日語,西門不用說一定是中國的,就是這個町,典型日語詞彙。全日本國分為1都(東京都)、1道(北海道)、2府(大阪府、京都府) 和43個縣(省),下設市、町、村,町相當於咱們的鎮。町可以是日本的面積單位。1町等於10反,也等於3000坪,差不多9917平方米。町也可以是日本的長度單位。1町等於60間,差不多109.09米。看來日據時期對臺灣的影響還是蠻大的,就像商品房的面積單位,愣是用坪,每次都的讓我在腦中費力換算一下,不像美國的平方呎,基本上就是去掉一個零,極為方便。

西門町是來源於日本地名,臺北中山堂也是日本建築

熱鬧的西門町夜晚

1896年,這裡有了第一家東京亭的戲院,1922年正式以西門町為名。那時大概是今天成都路、西寧南路、昆明街、康定路這個範圍,今天的西門町更包括有昔日之新起町、若竹町等,明顯大了許多。西門町這個名字沒什麼深意,就是因為位於臺北城的西門外而得名。西門町原本只是一片荒涼的地方,後來日本人決定仿效東京淺草區,在此設立休閒商業區。在這裡設至臺北座、榮座和八堂等等,讓西門町逐漸在臺北城嶄露頭角。1930年代開始,西門町成為臺北著名的電影街,日本戰敗後,榮景也繼續維持下去,40年代起每家戲院門庭若市,黃牛票猖獗,電影院一家接著一家開,僅武昌街二段就連開了十多家戲院,其盛況自此可見一斑。昭和時代是西門町的黃金年代。

西門町是來源於日本地名,臺北中山堂也是日本建築

今天依然燈紅酒綠的西門町

提起了日本的年號我還真想說兩句,我知道的日本年號就六個:大化、明治、大正、昭和、平成、令和。日本歷史上有兩次改變國運的變革,一個是公元645年的大化革新,使日本從矇昧走向文明的轉折點,舉國上下全面崇唐,以致於誕生了由漢字演變的平假名和片假名。第二個是1868年開始的明治維新,全面崇洋,使日本發展成為現代化的國家。大正呢,和現在臺灣依然使用的民國同年,也就是說大正多少年就是民國多少年。1989年開始的平成到今年結束了,令和正式開始。昭和男兒是歷經戰亂和經濟發展的一代,相對於平成廢物應該是絕對的褒義詞,誰曾想新世紀隱忍、努力、責任這些這次沒人再去崇拜,現在昭和男在日本的意思是:僵化、呆板、守舊的代名詞,沒有生活情趣的機器人。

西門町是來源於日本地名,臺北中山堂也是日本建築

西門町步行街

西門町最早的娛樂地是1897年的臺北座、1902年的榮座(現為新萬國商場)及1908年的八角堂(西門紅樓),現今都成為了標誌性的建築。經歷幾十年熱火烹油般鼎盛也迎來了自己的衰敗期,由於臺北市區逐漸向東發展,西門町許多功能被取代,80年代起逐漸沒落。90年代後期,臺北市政府與西門町當地商家,重新將西門町規劃為行人徒步區,並在週末和國定假日禁止車輛通行,許多青年學子可以來西門町恣意的逛街漫步,才又將青少年拉回這個區域。在西門町,幾乎每個週末都有小型演唱會、簽唱會、唱片首賣會登場,各種電影宣傳、街頭表演等等活動也常常可見。西門町還有20家以上的電影院,在臺北要看首輪電影,西門町幾乎都找得著。而各種大小店家則有6千間左右。

西門町是來源於日本地名,臺北中山堂也是日本建築

年輕人又都回到了西門町

因為西門町的特殊歷史背景,現在西門町被稱為臺北的“原宿”,除了有日文雜誌專賣店外,各種日本的書籍、唱片、服飾,以及時尚的小物品,幾乎都與東京完全同步流行,是所謂“哈日族”的天堂。所謂“哈日族”就是追求日式生活的少年,“哈日族”,吃東西,一定要吃日本料理;看一定要看日劇、日本電影、日文書籍;聽音樂一定要聽日本歌曲;日常用品一定都得要日貨;說話一定要加上日本話,且話題一定要跟日本扯上邊;逛街一定要逛日系的百貨公司。這裡除了有“西門新宿”等最大的日本進口服飾商場外,還有約200家各具風格的日本小商品店。此外,萬年商業大樓、獅子林廣場、誠品116等也是年輕“哈日族”的最愛,這裡銷售的鞋、手錶、香水、化妝品等全部來自日本及韓國,是“哈日族”添購一身流行行頭的好去處。

西門町歷史上一直是青少年聚集密度高,當年林青霞就是在西門町與友人逛街時由星探發掘而起,成為了有名的電影明星。直到今天還有星探在西門町街頭繼續尋獵著目標,當然也有不少抱著明星夢的少男少女選擇來這裡逛街休閒 ,萬一被某個星探看上,這輩子的下半生就會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西門町也並不是一直猶如人間中的桃花苑,在上世紀80年代西門町一度衰落,這裡吸毒、打架、賣淫和黑社會問題越來越多,當年許多家長根本不許孩子去西門町,西門町也與東區、士林夜市並列為臺北青少年犯罪率最高的地方。今天呢?日本新宿地區出現的“援助交際”文化在這成為複製品,使西門町被譽為臺灣的新宿,成為了“援助交際”的熱門場所。罪惡與慾望相孿生兄弟一樣從來就沒離開過西門町。

"

臺北的暑熱活活把我逼進了地鐵站裡,裡面有自動售賣機,直接買了瓶冰鎮的飲料,找個地方好好享受一下清涼。也加上臺灣的隨身WiFi比較好用,在地鐵裡也能保持很快的上網速度,而且價格也很便宜,不到10元錢一天,租兩天以上還能免一天的費用。沒有了暑熱,有冰涼的飲料和微信群裡一幫和自己能聊到一起的朋友,幾十分鐘的時間一晃而過。不行,我得查一下下一個目的地的路線了。打開地圖一看,就兩站地而且中間還是換乘,我估計沒多遠,也加上在裡面涼快夠了,都忘了外面的暑熱是啥滋味了,決定步行過去。這個決定讓我在未來的三個小時的時間內,一直處於在暑熱中步行的狀態沒有一分鐘的休息。不開玩笑,絕對做了一個體內的淋浴,那汗出的啊!一刻不停地出了三個小時。

西門町是來源於日本地名,臺北中山堂也是日本建築

我的下一個目標是西門町

我下一個目的地是西門町,距離二二八和平公園沒有多遠,而且這一路也有很多地方可看,然後就好了傷疤忘了疼,義無反顧地走出地鐵,向著熱鬧的大街昂首挺胸地走了過去。從二二八公園到西門町的路都屬於商業街,甚至街道格局都一模一樣,有點像大唐長安的西市,商業氛圍極為濃郁的格子狀佈局。臺灣的房子和福建那一帶的房子還真像,所有樓房的一層都是商用房,而且房子內縮進去,流出步行走廊,是不是夏季雨多或者太陽足的原因?這樣的步行走廊可以遮陽避雨,一家挨著一家的商用門面房裡的冷氣時不時地隨著大門的開合湧了出來,走在步行走廊裡的行人在夏天能少受不少罪。現在明明已經是21世紀了,夏天的氣溫也開始全球化,甭管北方南方夏天都差不多熱,如果我們北方城市大街上也都是這樣的走廊就好了。

西門町是來源於日本地名,臺北中山堂也是日本建築

街道邊的建築都有步行走廊

沿著街道上無數的步行走廊,我像沒頭蒼蠅一樣亂撞,反正知道目的地大致的方向就好,走到哪兒玩到哪兒,看什麼新鮮就跑過去看看,熱了也可以進便利店轉一轉,沒有時間成本的顧慮,沒有工作壓力的擔憂,優哉遊哉的遊竄於大街小巷之中。這樣的街道可是有一定的年頭,當時著重考慮的地方應該是一層的商鋪,能吸引和容納更多的商鋪是重中之重。這種佈局的缺點隨著21世紀的城市擴容逐漸顯現出來,街道明顯不夠寬闊,即使所有街道全改成單行道,但也能看出明顯承受不住今天城市汽車保有量的重壓,在我眼前一直出現的是大堵車的場景。還好的是臺灣司機的素質都很不錯,在臺灣的這些天沒見到過一起路怒症發作的事件,大家都很文明禮讓,在北京這種狹路相逢勇者勝的畫面在臺北還真沒見到過。

西門町是來源於日本地名,臺北中山堂也是日本建築

臺北鬧市區的街道顯得過於狹窄了

沿著井字格狀的街道胡亂走著,明顯感覺無處不在的小商小鋪比北京不知道要多多少倍。北京除了大型商業區的綜合商業廣場,這種路邊小店的規模和臺北比較起來簡直是零打碎敲,遍佈北京大街小巷的快遞小哥在這裡找不到了蹤影。中國2018年快遞業務量是507.1億件,一天就差不多將近1.4億件快遞,實體小店的規模肯定是和臺灣比不了。這樣下去如果以後都在網上購物的話,這種街頭的小店是不是就會被歷史淘汰?還好我是男人,沒有逛店的愛好,有沒有小店對我來說沒什麼改變。走著走著一抬頭,周邊的小店都沒了,我這是到哪兒啦?剛才遍佈街道的琳琅滿目的商品都不見了蹤影,取而代之的是一棟高樓,走過去看了一眼,臺北市政府警察局,我又不自首跑這裡幹什麼來了?

西門町是來源於日本地名,臺北中山堂也是日本建築

臺北市政府警察局

別看這個警察局高高大大,但真有名氣的是它旁邊的一個小建築,走過去一看上面三個大字“中山堂”。不用說了,絕對是紀念孫中山的地方。但事實絕不會向我的臆想低頭,這裡根本不是什麼紀念孫中山的地方,甚至這個建築都不是中國人設計的。這個建築的原名是“臺北公會堂”,於1932年11月23日正式動工,1936年完工,由當時的總督府技師井上薰設計,除了建築物本身是依現代建築法所建最牢固的結構體外,它的主要特色是建築式樣採極自由的形式,並具有西班牙回教式建築風格。臺灣現在許多官方建築,都是當時日本人在臺灣建造的。這些建築結合古典及現代的建築風格,都是日本第二代建築師留學歐美后,無法在日本本土實現想要建的建築樣式,然後全在臺灣試驗建成的。

西門町是來源於日本地名,臺北中山堂也是日本建築

正在維修中的中山堂

這個當年的“臺北公會堂”在興建時的規模僅次於當時東京、大阪、名古屋的公會堂。日本殖民政府在臺灣建這樣的建築,其實也是加註了殖民主義。但歷史也絕不會向日本人的臆想低頭,最有諷刺意味的是9年後抗戰勝利臺灣光復,臺灣省受降典禮便在這裡舉行,由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長官陳儀代表中國戰區最高統帥受降,日方投降代表則由臺灣總督兼第十方面軍司令官安藤利吉等人代表出席,從此以後被日本人統治五十一年的臺灣開啟了嶄新的歷史階段。光復後“公會堂”更名為“中山堂”並由臺北市政府接收,成為召開“國民大會”及政府接待外國貴賓的場所。1992年被列為二級古蹟,處於靜態保存的狀態。直到1995年,臺北市文化局提出了中山堂再利用的觀念,採取動靜態保護,除了維持建築物的原封不動外,也對一些老舊設施進行整修。

西門町是來源於日本地名,臺北中山堂也是日本建築

繞過中山堂就到了燈紅酒綠的西門町

繞過中山堂就到了燈紅酒綠的西門町,這個名字在我小時候就聽到過,那時知道這裡是臺灣最為繁華的地段,一切我沒見過的東西都會出現在西門町,它可是時尚、前衛、青春的代名詞。不過這個代名詞一聽就是日語,西門不用說一定是中國的,就是這個町,典型日語詞彙。全日本國分為1都(東京都)、1道(北海道)、2府(大阪府、京都府) 和43個縣(省),下設市、町、村,町相當於咱們的鎮。町可以是日本的面積單位。1町等於10反,也等於3000坪,差不多9917平方米。町也可以是日本的長度單位。1町等於60間,差不多109.09米。看來日據時期對臺灣的影響還是蠻大的,就像商品房的面積單位,愣是用坪,每次都的讓我在腦中費力換算一下,不像美國的平方呎,基本上就是去掉一個零,極為方便。

西門町是來源於日本地名,臺北中山堂也是日本建築

熱鬧的西門町夜晚

1896年,這裡有了第一家東京亭的戲院,1922年正式以西門町為名。那時大概是今天成都路、西寧南路、昆明街、康定路這個範圍,今天的西門町更包括有昔日之新起町、若竹町等,明顯大了許多。西門町這個名字沒什麼深意,就是因為位於臺北城的西門外而得名。西門町原本只是一片荒涼的地方,後來日本人決定仿效東京淺草區,在此設立休閒商業區。在這裡設至臺北座、榮座和八堂等等,讓西門町逐漸在臺北城嶄露頭角。1930年代開始,西門町成為臺北著名的電影街,日本戰敗後,榮景也繼續維持下去,40年代起每家戲院門庭若市,黃牛票猖獗,電影院一家接著一家開,僅武昌街二段就連開了十多家戲院,其盛況自此可見一斑。昭和時代是西門町的黃金年代。

西門町是來源於日本地名,臺北中山堂也是日本建築

今天依然燈紅酒綠的西門町

提起了日本的年號我還真想說兩句,我知道的日本年號就六個:大化、明治、大正、昭和、平成、令和。日本歷史上有兩次改變國運的變革,一個是公元645年的大化革新,使日本從矇昧走向文明的轉折點,舉國上下全面崇唐,以致於誕生了由漢字演變的平假名和片假名。第二個是1868年開始的明治維新,全面崇洋,使日本發展成為現代化的國家。大正呢,和現在臺灣依然使用的民國同年,也就是說大正多少年就是民國多少年。1989年開始的平成到今年結束了,令和正式開始。昭和男兒是歷經戰亂和經濟發展的一代,相對於平成廢物應該是絕對的褒義詞,誰曾想新世紀隱忍、努力、責任這些這次沒人再去崇拜,現在昭和男在日本的意思是:僵化、呆板、守舊的代名詞,沒有生活情趣的機器人。

西門町是來源於日本地名,臺北中山堂也是日本建築

西門町步行街

西門町最早的娛樂地是1897年的臺北座、1902年的榮座(現為新萬國商場)及1908年的八角堂(西門紅樓),現今都成為了標誌性的建築。經歷幾十年熱火烹油般鼎盛也迎來了自己的衰敗期,由於臺北市區逐漸向東發展,西門町許多功能被取代,80年代起逐漸沒落。90年代後期,臺北市政府與西門町當地商家,重新將西門町規劃為行人徒步區,並在週末和國定假日禁止車輛通行,許多青年學子可以來西門町恣意的逛街漫步,才又將青少年拉回這個區域。在西門町,幾乎每個週末都有小型演唱會、簽唱會、唱片首賣會登場,各種電影宣傳、街頭表演等等活動也常常可見。西門町還有20家以上的電影院,在臺北要看首輪電影,西門町幾乎都找得著。而各種大小店家則有6千間左右。

西門町是來源於日本地名,臺北中山堂也是日本建築

年輕人又都回到了西門町

因為西門町的特殊歷史背景,現在西門町被稱為臺北的“原宿”,除了有日文雜誌專賣店外,各種日本的書籍、唱片、服飾,以及時尚的小物品,幾乎都與東京完全同步流行,是所謂“哈日族”的天堂。所謂“哈日族”就是追求日式生活的少年,“哈日族”,吃東西,一定要吃日本料理;看一定要看日劇、日本電影、日文書籍;聽音樂一定要聽日本歌曲;日常用品一定都得要日貨;說話一定要加上日本話,且話題一定要跟日本扯上邊;逛街一定要逛日系的百貨公司。這裡除了有“西門新宿”等最大的日本進口服飾商場外,還有約200家各具風格的日本小商品店。此外,萬年商業大樓、獅子林廣場、誠品116等也是年輕“哈日族”的最愛,這裡銷售的鞋、手錶、香水、化妝品等全部來自日本及韓國,是“哈日族”添購一身流行行頭的好去處。

西門町歷史上一直是青少年聚集密度高,當年林青霞就是在西門町與友人逛街時由星探發掘而起,成為了有名的電影明星。直到今天還有星探在西門町街頭繼續尋獵著目標,當然也有不少抱著明星夢的少男少女選擇來這裡逛街休閒 ,萬一被某個星探看上,這輩子的下半生就會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西門町也並不是一直猶如人間中的桃花苑,在上世紀80年代西門町一度衰落,這裡吸毒、打架、賣淫和黑社會問題越來越多,當年許多家長根本不許孩子去西門町,西門町也與東區、士林夜市並列為臺北青少年犯罪率最高的地方。今天呢?日本新宿地區出現的“援助交際”文化在這成為複製品,使西門町被譽為臺灣的新宿,成為了“援助交際”的熱門場所。罪惡與慾望相孿生兄弟一樣從來就沒離開過西門町。

西門町是來源於日本地名,臺北中山堂也是日本建築

店家門口安靜等待主人的金毛

西門町距離淡水河不遠了,其實此時我已經走得精疲力盡,整個T恤溼漉漉地趴在身體上,頭髮已被汗水打綹兒了,每一綹兒的尖兒上都是一顆晶瑩透亮的汗珠。正好走到一家比較奢華的酒店旁邊,二話沒說直接進了大廳,酒店的空調實在是給力,進門的一剎那全身的汗毛孔即刻收縮,剛才還熱滾滾的透溼的T恤一下就冰了自己身體一下。大廳裡是一個來自大陸的團隊,亂哄哄地辦理著入住手續,誰和誰一件房了、房間朝向好不好了、空調不會像昨天酒店那樣吧等無數個問題在二層樓高的大廳裡都快產生迴音兒了。幾十人的大團隊把大堂所有的沙發都佔滿了,而且他們的入駐手續我估計沒半個小時都辦不完。看來想在這裡休息一會兒是不可能了,好吧,繼續前行,向著淡水河前行。

"

臺北的暑熱活活把我逼進了地鐵站裡,裡面有自動售賣機,直接買了瓶冰鎮的飲料,找個地方好好享受一下清涼。也加上臺灣的隨身WiFi比較好用,在地鐵裡也能保持很快的上網速度,而且價格也很便宜,不到10元錢一天,租兩天以上還能免一天的費用。沒有了暑熱,有冰涼的飲料和微信群裡一幫和自己能聊到一起的朋友,幾十分鐘的時間一晃而過。不行,我得查一下下一個目的地的路線了。打開地圖一看,就兩站地而且中間還是換乘,我估計沒多遠,也加上在裡面涼快夠了,都忘了外面的暑熱是啥滋味了,決定步行過去。這個決定讓我在未來的三個小時的時間內,一直處於在暑熱中步行的狀態沒有一分鐘的休息。不開玩笑,絕對做了一個體內的淋浴,那汗出的啊!一刻不停地出了三個小時。

西門町是來源於日本地名,臺北中山堂也是日本建築

我的下一個目標是西門町

我下一個目的地是西門町,距離二二八和平公園沒有多遠,而且這一路也有很多地方可看,然後就好了傷疤忘了疼,義無反顧地走出地鐵,向著熱鬧的大街昂首挺胸地走了過去。從二二八公園到西門町的路都屬於商業街,甚至街道格局都一模一樣,有點像大唐長安的西市,商業氛圍極為濃郁的格子狀佈局。臺灣的房子和福建那一帶的房子還真像,所有樓房的一層都是商用房,而且房子內縮進去,流出步行走廊,是不是夏季雨多或者太陽足的原因?這樣的步行走廊可以遮陽避雨,一家挨著一家的商用門面房裡的冷氣時不時地隨著大門的開合湧了出來,走在步行走廊裡的行人在夏天能少受不少罪。現在明明已經是21世紀了,夏天的氣溫也開始全球化,甭管北方南方夏天都差不多熱,如果我們北方城市大街上也都是這樣的走廊就好了。

西門町是來源於日本地名,臺北中山堂也是日本建築

街道邊的建築都有步行走廊

沿著街道上無數的步行走廊,我像沒頭蒼蠅一樣亂撞,反正知道目的地大致的方向就好,走到哪兒玩到哪兒,看什麼新鮮就跑過去看看,熱了也可以進便利店轉一轉,沒有時間成本的顧慮,沒有工作壓力的擔憂,優哉遊哉的遊竄於大街小巷之中。這樣的街道可是有一定的年頭,當時著重考慮的地方應該是一層的商鋪,能吸引和容納更多的商鋪是重中之重。這種佈局的缺點隨著21世紀的城市擴容逐漸顯現出來,街道明顯不夠寬闊,即使所有街道全改成單行道,但也能看出明顯承受不住今天城市汽車保有量的重壓,在我眼前一直出現的是大堵車的場景。還好的是臺灣司機的素質都很不錯,在臺灣的這些天沒見到過一起路怒症發作的事件,大家都很文明禮讓,在北京這種狹路相逢勇者勝的畫面在臺北還真沒見到過。

西門町是來源於日本地名,臺北中山堂也是日本建築

臺北鬧市區的街道顯得過於狹窄了

沿著井字格狀的街道胡亂走著,明顯感覺無處不在的小商小鋪比北京不知道要多多少倍。北京除了大型商業區的綜合商業廣場,這種路邊小店的規模和臺北比較起來簡直是零打碎敲,遍佈北京大街小巷的快遞小哥在這裡找不到了蹤影。中國2018年快遞業務量是507.1億件,一天就差不多將近1.4億件快遞,實體小店的規模肯定是和臺灣比不了。這樣下去如果以後都在網上購物的話,這種街頭的小店是不是就會被歷史淘汰?還好我是男人,沒有逛店的愛好,有沒有小店對我來說沒什麼改變。走著走著一抬頭,周邊的小店都沒了,我這是到哪兒啦?剛才遍佈街道的琳琅滿目的商品都不見了蹤影,取而代之的是一棟高樓,走過去看了一眼,臺北市政府警察局,我又不自首跑這裡幹什麼來了?

西門町是來源於日本地名,臺北中山堂也是日本建築

臺北市政府警察局

別看這個警察局高高大大,但真有名氣的是它旁邊的一個小建築,走過去一看上面三個大字“中山堂”。不用說了,絕對是紀念孫中山的地方。但事實絕不會向我的臆想低頭,這裡根本不是什麼紀念孫中山的地方,甚至這個建築都不是中國人設計的。這個建築的原名是“臺北公會堂”,於1932年11月23日正式動工,1936年完工,由當時的總督府技師井上薰設計,除了建築物本身是依現代建築法所建最牢固的結構體外,它的主要特色是建築式樣採極自由的形式,並具有西班牙回教式建築風格。臺灣現在許多官方建築,都是當時日本人在臺灣建造的。這些建築結合古典及現代的建築風格,都是日本第二代建築師留學歐美后,無法在日本本土實現想要建的建築樣式,然後全在臺灣試驗建成的。

西門町是來源於日本地名,臺北中山堂也是日本建築

正在維修中的中山堂

這個當年的“臺北公會堂”在興建時的規模僅次於當時東京、大阪、名古屋的公會堂。日本殖民政府在臺灣建這樣的建築,其實也是加註了殖民主義。但歷史也絕不會向日本人的臆想低頭,最有諷刺意味的是9年後抗戰勝利臺灣光復,臺灣省受降典禮便在這裡舉行,由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長官陳儀代表中國戰區最高統帥受降,日方投降代表則由臺灣總督兼第十方面軍司令官安藤利吉等人代表出席,從此以後被日本人統治五十一年的臺灣開啟了嶄新的歷史階段。光復後“公會堂”更名為“中山堂”並由臺北市政府接收,成為召開“國民大會”及政府接待外國貴賓的場所。1992年被列為二級古蹟,處於靜態保存的狀態。直到1995年,臺北市文化局提出了中山堂再利用的觀念,採取動靜態保護,除了維持建築物的原封不動外,也對一些老舊設施進行整修。

西門町是來源於日本地名,臺北中山堂也是日本建築

繞過中山堂就到了燈紅酒綠的西門町

繞過中山堂就到了燈紅酒綠的西門町,這個名字在我小時候就聽到過,那時知道這裡是臺灣最為繁華的地段,一切我沒見過的東西都會出現在西門町,它可是時尚、前衛、青春的代名詞。不過這個代名詞一聽就是日語,西門不用說一定是中國的,就是這個町,典型日語詞彙。全日本國分為1都(東京都)、1道(北海道)、2府(大阪府、京都府) 和43個縣(省),下設市、町、村,町相當於咱們的鎮。町可以是日本的面積單位。1町等於10反,也等於3000坪,差不多9917平方米。町也可以是日本的長度單位。1町等於60間,差不多109.09米。看來日據時期對臺灣的影響還是蠻大的,就像商品房的面積單位,愣是用坪,每次都的讓我在腦中費力換算一下,不像美國的平方呎,基本上就是去掉一個零,極為方便。

西門町是來源於日本地名,臺北中山堂也是日本建築

熱鬧的西門町夜晚

1896年,這裡有了第一家東京亭的戲院,1922年正式以西門町為名。那時大概是今天成都路、西寧南路、昆明街、康定路這個範圍,今天的西門町更包括有昔日之新起町、若竹町等,明顯大了許多。西門町這個名字沒什麼深意,就是因為位於臺北城的西門外而得名。西門町原本只是一片荒涼的地方,後來日本人決定仿效東京淺草區,在此設立休閒商業區。在這裡設至臺北座、榮座和八堂等等,讓西門町逐漸在臺北城嶄露頭角。1930年代開始,西門町成為臺北著名的電影街,日本戰敗後,榮景也繼續維持下去,40年代起每家戲院門庭若市,黃牛票猖獗,電影院一家接著一家開,僅武昌街二段就連開了十多家戲院,其盛況自此可見一斑。昭和時代是西門町的黃金年代。

西門町是來源於日本地名,臺北中山堂也是日本建築

今天依然燈紅酒綠的西門町

提起了日本的年號我還真想說兩句,我知道的日本年號就六個:大化、明治、大正、昭和、平成、令和。日本歷史上有兩次改變國運的變革,一個是公元645年的大化革新,使日本從矇昧走向文明的轉折點,舉國上下全面崇唐,以致於誕生了由漢字演變的平假名和片假名。第二個是1868年開始的明治維新,全面崇洋,使日本發展成為現代化的國家。大正呢,和現在臺灣依然使用的民國同年,也就是說大正多少年就是民國多少年。1989年開始的平成到今年結束了,令和正式開始。昭和男兒是歷經戰亂和經濟發展的一代,相對於平成廢物應該是絕對的褒義詞,誰曾想新世紀隱忍、努力、責任這些這次沒人再去崇拜,現在昭和男在日本的意思是:僵化、呆板、守舊的代名詞,沒有生活情趣的機器人。

西門町是來源於日本地名,臺北中山堂也是日本建築

西門町步行街

西門町最早的娛樂地是1897年的臺北座、1902年的榮座(現為新萬國商場)及1908年的八角堂(西門紅樓),現今都成為了標誌性的建築。經歷幾十年熱火烹油般鼎盛也迎來了自己的衰敗期,由於臺北市區逐漸向東發展,西門町許多功能被取代,80年代起逐漸沒落。90年代後期,臺北市政府與西門町當地商家,重新將西門町規劃為行人徒步區,並在週末和國定假日禁止車輛通行,許多青年學子可以來西門町恣意的逛街漫步,才又將青少年拉回這個區域。在西門町,幾乎每個週末都有小型演唱會、簽唱會、唱片首賣會登場,各種電影宣傳、街頭表演等等活動也常常可見。西門町還有20家以上的電影院,在臺北要看首輪電影,西門町幾乎都找得著。而各種大小店家則有6千間左右。

西門町是來源於日本地名,臺北中山堂也是日本建築

年輕人又都回到了西門町

因為西門町的特殊歷史背景,現在西門町被稱為臺北的“原宿”,除了有日文雜誌專賣店外,各種日本的書籍、唱片、服飾,以及時尚的小物品,幾乎都與東京完全同步流行,是所謂“哈日族”的天堂。所謂“哈日族”就是追求日式生活的少年,“哈日族”,吃東西,一定要吃日本料理;看一定要看日劇、日本電影、日文書籍;聽音樂一定要聽日本歌曲;日常用品一定都得要日貨;說話一定要加上日本話,且話題一定要跟日本扯上邊;逛街一定要逛日系的百貨公司。這裡除了有“西門新宿”等最大的日本進口服飾商場外,還有約200家各具風格的日本小商品店。此外,萬年商業大樓、獅子林廣場、誠品116等也是年輕“哈日族”的最愛,這裡銷售的鞋、手錶、香水、化妝品等全部來自日本及韓國,是“哈日族”添購一身流行行頭的好去處。

西門町歷史上一直是青少年聚集密度高,當年林青霞就是在西門町與友人逛街時由星探發掘而起,成為了有名的電影明星。直到今天還有星探在西門町街頭繼續尋獵著目標,當然也有不少抱著明星夢的少男少女選擇來這裡逛街休閒 ,萬一被某個星探看上,這輩子的下半生就會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西門町也並不是一直猶如人間中的桃花苑,在上世紀80年代西門町一度衰落,這裡吸毒、打架、賣淫和黑社會問題越來越多,當年許多家長根本不許孩子去西門町,西門町也與東區、士林夜市並列為臺北青少年犯罪率最高的地方。今天呢?日本新宿地區出現的“援助交際”文化在這成為複製品,使西門町被譽為臺灣的新宿,成為了“援助交際”的熱門場所。罪惡與慾望相孿生兄弟一樣從來就沒離開過西門町。

西門町是來源於日本地名,臺北中山堂也是日本建築

店家門口安靜等待主人的金毛

西門町距離淡水河不遠了,其實此時我已經走得精疲力盡,整個T恤溼漉漉地趴在身體上,頭髮已被汗水打綹兒了,每一綹兒的尖兒上都是一顆晶瑩透亮的汗珠。正好走到一家比較奢華的酒店旁邊,二話沒說直接進了大廳,酒店的空調實在是給力,進門的一剎那全身的汗毛孔即刻收縮,剛才還熱滾滾的透溼的T恤一下就冰了自己身體一下。大廳裡是一個來自大陸的團隊,亂哄哄地辦理著入住手續,誰和誰一件房了、房間朝向好不好了、空調不會像昨天酒店那樣吧等無數個問題在二層樓高的大廳裡都快產生迴音兒了。幾十人的大團隊把大堂所有的沙發都佔滿了,而且他們的入駐手續我估計沒半個小時都辦不完。看來想在這裡休息一會兒是不可能了,好吧,繼續前行,向著淡水河前行。

西門町是來源於日本地名,臺北中山堂也是日本建築

穿過高架橋就看到了夜色中的淡水河

其實這是我已經到了淡水河邊,但我與淡水河隔了高架橋下的一條馬路和一堵牆,明明就在馬路那邊但就是看不到淡水河。向前望去,在可見範圍內沒有紅綠燈,找不到十字路口只能繼續沿著這面牆繼續前行。好不容易走到了一個紅綠燈處,但這不是十字路口,摩托車可以從這裡上高架橋。隱約看到對面的高牆上有樓梯,趕緊過馬路跑了過去,還真別說,就是跨越這堵大牆的樓梯。趕緊順著樓梯爬了上去,總算看到淡水河了,沒有想象中寬闊,可能是枯水期的原因吧,河裡的水位極低,甚至岸邊的水草都沒長在水裡,就那麼一點河水毫無動靜地趴在河床之上。我在高雄看到的愛河就沒這樣啊!雖然河道不寬但水流極為豐沛,淡水河邊的水草卻可憐兮兮地紮在泥土裡,確實和我想象中的淡水河差距大了點。

"

臺北的暑熱活活把我逼進了地鐵站裡,裡面有自動售賣機,直接買了瓶冰鎮的飲料,找個地方好好享受一下清涼。也加上臺灣的隨身WiFi比較好用,在地鐵裡也能保持很快的上網速度,而且價格也很便宜,不到10元錢一天,租兩天以上還能免一天的費用。沒有了暑熱,有冰涼的飲料和微信群裡一幫和自己能聊到一起的朋友,幾十分鐘的時間一晃而過。不行,我得查一下下一個目的地的路線了。打開地圖一看,就兩站地而且中間還是換乘,我估計沒多遠,也加上在裡面涼快夠了,都忘了外面的暑熱是啥滋味了,決定步行過去。這個決定讓我在未來的三個小時的時間內,一直處於在暑熱中步行的狀態沒有一分鐘的休息。不開玩笑,絕對做了一個體內的淋浴,那汗出的啊!一刻不停地出了三個小時。

西門町是來源於日本地名,臺北中山堂也是日本建築

我的下一個目標是西門町

我下一個目的地是西門町,距離二二八和平公園沒有多遠,而且這一路也有很多地方可看,然後就好了傷疤忘了疼,義無反顧地走出地鐵,向著熱鬧的大街昂首挺胸地走了過去。從二二八公園到西門町的路都屬於商業街,甚至街道格局都一模一樣,有點像大唐長安的西市,商業氛圍極為濃郁的格子狀佈局。臺灣的房子和福建那一帶的房子還真像,所有樓房的一層都是商用房,而且房子內縮進去,流出步行走廊,是不是夏季雨多或者太陽足的原因?這樣的步行走廊可以遮陽避雨,一家挨著一家的商用門面房裡的冷氣時不時地隨著大門的開合湧了出來,走在步行走廊裡的行人在夏天能少受不少罪。現在明明已經是21世紀了,夏天的氣溫也開始全球化,甭管北方南方夏天都差不多熱,如果我們北方城市大街上也都是這樣的走廊就好了。

西門町是來源於日本地名,臺北中山堂也是日本建築

街道邊的建築都有步行走廊

沿著街道上無數的步行走廊,我像沒頭蒼蠅一樣亂撞,反正知道目的地大致的方向就好,走到哪兒玩到哪兒,看什麼新鮮就跑過去看看,熱了也可以進便利店轉一轉,沒有時間成本的顧慮,沒有工作壓力的擔憂,優哉遊哉的遊竄於大街小巷之中。這樣的街道可是有一定的年頭,當時著重考慮的地方應該是一層的商鋪,能吸引和容納更多的商鋪是重中之重。這種佈局的缺點隨著21世紀的城市擴容逐漸顯現出來,街道明顯不夠寬闊,即使所有街道全改成單行道,但也能看出明顯承受不住今天城市汽車保有量的重壓,在我眼前一直出現的是大堵車的場景。還好的是臺灣司機的素質都很不錯,在臺灣的這些天沒見到過一起路怒症發作的事件,大家都很文明禮讓,在北京這種狹路相逢勇者勝的畫面在臺北還真沒見到過。

西門町是來源於日本地名,臺北中山堂也是日本建築

臺北鬧市區的街道顯得過於狹窄了

沿著井字格狀的街道胡亂走著,明顯感覺無處不在的小商小鋪比北京不知道要多多少倍。北京除了大型商業區的綜合商業廣場,這種路邊小店的規模和臺北比較起來簡直是零打碎敲,遍佈北京大街小巷的快遞小哥在這裡找不到了蹤影。中國2018年快遞業務量是507.1億件,一天就差不多將近1.4億件快遞,實體小店的規模肯定是和臺灣比不了。這樣下去如果以後都在網上購物的話,這種街頭的小店是不是就會被歷史淘汰?還好我是男人,沒有逛店的愛好,有沒有小店對我來說沒什麼改變。走著走著一抬頭,周邊的小店都沒了,我這是到哪兒啦?剛才遍佈街道的琳琅滿目的商品都不見了蹤影,取而代之的是一棟高樓,走過去看了一眼,臺北市政府警察局,我又不自首跑這裡幹什麼來了?

西門町是來源於日本地名,臺北中山堂也是日本建築

臺北市政府警察局

別看這個警察局高高大大,但真有名氣的是它旁邊的一個小建築,走過去一看上面三個大字“中山堂”。不用說了,絕對是紀念孫中山的地方。但事實絕不會向我的臆想低頭,這裡根本不是什麼紀念孫中山的地方,甚至這個建築都不是中國人設計的。這個建築的原名是“臺北公會堂”,於1932年11月23日正式動工,1936年完工,由當時的總督府技師井上薰設計,除了建築物本身是依現代建築法所建最牢固的結構體外,它的主要特色是建築式樣採極自由的形式,並具有西班牙回教式建築風格。臺灣現在許多官方建築,都是當時日本人在臺灣建造的。這些建築結合古典及現代的建築風格,都是日本第二代建築師留學歐美后,無法在日本本土實現想要建的建築樣式,然後全在臺灣試驗建成的。

西門町是來源於日本地名,臺北中山堂也是日本建築

正在維修中的中山堂

這個當年的“臺北公會堂”在興建時的規模僅次於當時東京、大阪、名古屋的公會堂。日本殖民政府在臺灣建這樣的建築,其實也是加註了殖民主義。但歷史也絕不會向日本人的臆想低頭,最有諷刺意味的是9年後抗戰勝利臺灣光復,臺灣省受降典禮便在這裡舉行,由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長官陳儀代表中國戰區最高統帥受降,日方投降代表則由臺灣總督兼第十方面軍司令官安藤利吉等人代表出席,從此以後被日本人統治五十一年的臺灣開啟了嶄新的歷史階段。光復後“公會堂”更名為“中山堂”並由臺北市政府接收,成為召開“國民大會”及政府接待外國貴賓的場所。1992年被列為二級古蹟,處於靜態保存的狀態。直到1995年,臺北市文化局提出了中山堂再利用的觀念,採取動靜態保護,除了維持建築物的原封不動外,也對一些老舊設施進行整修。

西門町是來源於日本地名,臺北中山堂也是日本建築

繞過中山堂就到了燈紅酒綠的西門町

繞過中山堂就到了燈紅酒綠的西門町,這個名字在我小時候就聽到過,那時知道這裡是臺灣最為繁華的地段,一切我沒見過的東西都會出現在西門町,它可是時尚、前衛、青春的代名詞。不過這個代名詞一聽就是日語,西門不用說一定是中國的,就是這個町,典型日語詞彙。全日本國分為1都(東京都)、1道(北海道)、2府(大阪府、京都府) 和43個縣(省),下設市、町、村,町相當於咱們的鎮。町可以是日本的面積單位。1町等於10反,也等於3000坪,差不多9917平方米。町也可以是日本的長度單位。1町等於60間,差不多109.09米。看來日據時期對臺灣的影響還是蠻大的,就像商品房的面積單位,愣是用坪,每次都的讓我在腦中費力換算一下,不像美國的平方呎,基本上就是去掉一個零,極為方便。

西門町是來源於日本地名,臺北中山堂也是日本建築

熱鬧的西門町夜晚

1896年,這裡有了第一家東京亭的戲院,1922年正式以西門町為名。那時大概是今天成都路、西寧南路、昆明街、康定路這個範圍,今天的西門町更包括有昔日之新起町、若竹町等,明顯大了許多。西門町這個名字沒什麼深意,就是因為位於臺北城的西門外而得名。西門町原本只是一片荒涼的地方,後來日本人決定仿效東京淺草區,在此設立休閒商業區。在這裡設至臺北座、榮座和八堂等等,讓西門町逐漸在臺北城嶄露頭角。1930年代開始,西門町成為臺北著名的電影街,日本戰敗後,榮景也繼續維持下去,40年代起每家戲院門庭若市,黃牛票猖獗,電影院一家接著一家開,僅武昌街二段就連開了十多家戲院,其盛況自此可見一斑。昭和時代是西門町的黃金年代。

西門町是來源於日本地名,臺北中山堂也是日本建築

今天依然燈紅酒綠的西門町

提起了日本的年號我還真想說兩句,我知道的日本年號就六個:大化、明治、大正、昭和、平成、令和。日本歷史上有兩次改變國運的變革,一個是公元645年的大化革新,使日本從矇昧走向文明的轉折點,舉國上下全面崇唐,以致於誕生了由漢字演變的平假名和片假名。第二個是1868年開始的明治維新,全面崇洋,使日本發展成為現代化的國家。大正呢,和現在臺灣依然使用的民國同年,也就是說大正多少年就是民國多少年。1989年開始的平成到今年結束了,令和正式開始。昭和男兒是歷經戰亂和經濟發展的一代,相對於平成廢物應該是絕對的褒義詞,誰曾想新世紀隱忍、努力、責任這些這次沒人再去崇拜,現在昭和男在日本的意思是:僵化、呆板、守舊的代名詞,沒有生活情趣的機器人。

西門町是來源於日本地名,臺北中山堂也是日本建築

西門町步行街

西門町最早的娛樂地是1897年的臺北座、1902年的榮座(現為新萬國商場)及1908年的八角堂(西門紅樓),現今都成為了標誌性的建築。經歷幾十年熱火烹油般鼎盛也迎來了自己的衰敗期,由於臺北市區逐漸向東發展,西門町許多功能被取代,80年代起逐漸沒落。90年代後期,臺北市政府與西門町當地商家,重新將西門町規劃為行人徒步區,並在週末和國定假日禁止車輛通行,許多青年學子可以來西門町恣意的逛街漫步,才又將青少年拉回這個區域。在西門町,幾乎每個週末都有小型演唱會、簽唱會、唱片首賣會登場,各種電影宣傳、街頭表演等等活動也常常可見。西門町還有20家以上的電影院,在臺北要看首輪電影,西門町幾乎都找得著。而各種大小店家則有6千間左右。

西門町是來源於日本地名,臺北中山堂也是日本建築

年輕人又都回到了西門町

因為西門町的特殊歷史背景,現在西門町被稱為臺北的“原宿”,除了有日文雜誌專賣店外,各種日本的書籍、唱片、服飾,以及時尚的小物品,幾乎都與東京完全同步流行,是所謂“哈日族”的天堂。所謂“哈日族”就是追求日式生活的少年,“哈日族”,吃東西,一定要吃日本料理;看一定要看日劇、日本電影、日文書籍;聽音樂一定要聽日本歌曲;日常用品一定都得要日貨;說話一定要加上日本話,且話題一定要跟日本扯上邊;逛街一定要逛日系的百貨公司。這裡除了有“西門新宿”等最大的日本進口服飾商場外,還有約200家各具風格的日本小商品店。此外,萬年商業大樓、獅子林廣場、誠品116等也是年輕“哈日族”的最愛,這裡銷售的鞋、手錶、香水、化妝品等全部來自日本及韓國,是“哈日族”添購一身流行行頭的好去處。

西門町歷史上一直是青少年聚集密度高,當年林青霞就是在西門町與友人逛街時由星探發掘而起,成為了有名的電影明星。直到今天還有星探在西門町街頭繼續尋獵著目標,當然也有不少抱著明星夢的少男少女選擇來這裡逛街休閒 ,萬一被某個星探看上,這輩子的下半生就會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西門町也並不是一直猶如人間中的桃花苑,在上世紀80年代西門町一度衰落,這裡吸毒、打架、賣淫和黑社會問題越來越多,當年許多家長根本不許孩子去西門町,西門町也與東區、士林夜市並列為臺北青少年犯罪率最高的地方。今天呢?日本新宿地區出現的“援助交際”文化在這成為複製品,使西門町被譽為臺灣的新宿,成為了“援助交際”的熱門場所。罪惡與慾望相孿生兄弟一樣從來就沒離開過西門町。

西門町是來源於日本地名,臺北中山堂也是日本建築

店家門口安靜等待主人的金毛

西門町距離淡水河不遠了,其實此時我已經走得精疲力盡,整個T恤溼漉漉地趴在身體上,頭髮已被汗水打綹兒了,每一綹兒的尖兒上都是一顆晶瑩透亮的汗珠。正好走到一家比較奢華的酒店旁邊,二話沒說直接進了大廳,酒店的空調實在是給力,進門的一剎那全身的汗毛孔即刻收縮,剛才還熱滾滾的透溼的T恤一下就冰了自己身體一下。大廳裡是一個來自大陸的團隊,亂哄哄地辦理著入住手續,誰和誰一件房了、房間朝向好不好了、空調不會像昨天酒店那樣吧等無數個問題在二層樓高的大廳裡都快產生迴音兒了。幾十人的大團隊把大堂所有的沙發都佔滿了,而且他們的入駐手續我估計沒半個小時都辦不完。看來想在這裡休息一會兒是不可能了,好吧,繼續前行,向著淡水河前行。

西門町是來源於日本地名,臺北中山堂也是日本建築

穿過高架橋就看到了夜色中的淡水河

其實這是我已經到了淡水河邊,但我與淡水河隔了高架橋下的一條馬路和一堵牆,明明就在馬路那邊但就是看不到淡水河。向前望去,在可見範圍內沒有紅綠燈,找不到十字路口只能繼續沿著這面牆繼續前行。好不容易走到了一個紅綠燈處,但這不是十字路口,摩托車可以從這裡上高架橋。隱約看到對面的高牆上有樓梯,趕緊過馬路跑了過去,還真別說,就是跨越這堵大牆的樓梯。趕緊順著樓梯爬了上去,總算看到淡水河了,沒有想象中寬闊,可能是枯水期的原因吧,河裡的水位極低,甚至岸邊的水草都沒長在水裡,就那麼一點河水毫無動靜地趴在河床之上。我在高雄看到的愛河就沒這樣啊!雖然河道不寬但水流極為豐沛,淡水河邊的水草卻可憐兮兮地紮在泥土裡,確實和我想象中的淡水河差距大了點。

西門町是來源於日本地名,臺北中山堂也是日本建築

來到淡水河邊

淡水河邊是一條步道,晚間來這裡騎車、跑步、遛狗的市民還真不少,這裡僅僅與鬧市就隔了一堵牆,但噪音好像就是越不過高架橋,讓橋兩側成為完全不同的兩個世界。河邊是鬱鬱蔥蔥的高大水草,靜靜的河水懶洋洋地順這河道流淌,彷彿進入了室外桃園,耳邊偶爾響起自行車輪胎與地面摩擦的聲音,此外一點聲音都聽不到,可以安安靜靜地在這裡發呆。要想著當年竹聯幫大佬陳啟禮年輕時和幾個同伴被警察追到淡水河邊,幾個同伴一個猛子扎進河中拼命遊向對岸,只有陳啟禮傻呆呆地站在岸邊,不會游泳的他只能看著同伴的遠離與警察的逼近,自此以後,這個竹聯幫大佬的綽號順利產生,就叫“旱鴨子”,這個綽號一直陪伴他到2007年10月4日離世的那一天。我恰好也不會游泳,但此時沒有警察追殺我,可以一個人安然地向著捷運站走去。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