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山戰役獻禮“七大”,毛澤東認為“粟裕可指揮四五十萬軍隊”'

"

1945年初,粟裕奉命率隊開赴蘇浙,擔任蘇浙軍區司令。中央賦予蘇浙軍區總的戰略任務是:在江南大發展,以便在戰略反攻時,我軍能夠“破敵、收京、入滬,配合盟軍登陸”。

"

1945年初,粟裕奉命率隊開赴蘇浙,擔任蘇浙軍區司令。中央賦予蘇浙軍區總的戰略任務是:在江南大發展,以便在戰略反攻時,我軍能夠“破敵、收京、入滬,配合盟軍登陸”。

天目山戰役獻禮“七大”,毛澤東認為“粟裕可指揮四五十萬軍隊”

國民黨第三戰區司令長官顧祝同視新四軍為眼中釘,不可能讓新四軍在蘇浙地區立足,想方設法對新四軍進行剿殺。

雙方於是爆發了天目山三次反頑戰役:顧祝同和頑軍要再來一個“皖南事變”,粟裕和新四軍要替皖南烈士復仇。

當時,中央在陝北召開“七大”。天目山戰役無疑牽動著中央領導的心。 最終,粟裕不負眾望,天目山三次反頑戰役三戰三捷,給“七大”獻了份厚禮。

粟裕在軍事上打了一個大勝仗,大煞國民黨中央軍銳氣

天目山三次反頑戰役,粟裕因時而變,因地而變,因敵而變,一改抗日戰爭中主要打游擊戰的戰法,主要採取機動靈活的運動戰,三戰三捷,共殲敵萬餘。特別是第三次反頑戰役,共殲頑軍突擊第1隊少將司令胡旭旰、第52師副師長韓德考、第79師參謀長羅先覺等以下官兵6800餘人(其中俘虜近3000人),繳獲各種炮17門,輕重機槍130餘挺,長短槍千餘支。

“皖南事變”後,國民黨軍一部分官兵錯誤地認為新四軍只是些殘兵敗將,不堪一擊。天目山戰役一掃“皖南事變”陰霾。特別是頑第52師曾是“皖南事變”的劊子手,這次讓新四軍打得落花流水。突擊總隊更是中央軍的精銳,官兵臂上都佩帶有“奇兵”二字的袖章。有個被俘的軍官怎麼也弄不懂他們這樣的“奇兵”是如何被吃掉的,嘴裡不停地嘮叨:“你們是怎麼打的?是誰指揮的?“......

"

1945年初,粟裕奉命率隊開赴蘇浙,擔任蘇浙軍區司令。中央賦予蘇浙軍區總的戰略任務是:在江南大發展,以便在戰略反攻時,我軍能夠“破敵、收京、入滬,配合盟軍登陸”。

天目山戰役獻禮“七大”,毛澤東認為“粟裕可指揮四五十萬軍隊”

國民黨第三戰區司令長官顧祝同視新四軍為眼中釘,不可能讓新四軍在蘇浙地區立足,想方設法對新四軍進行剿殺。

雙方於是爆發了天目山三次反頑戰役:顧祝同和頑軍要再來一個“皖南事變”,粟裕和新四軍要替皖南烈士復仇。

當時,中央在陝北召開“七大”。天目山戰役無疑牽動著中央領導的心。 最終,粟裕不負眾望,天目山三次反頑戰役三戰三捷,給“七大”獻了份厚禮。

粟裕在軍事上打了一個大勝仗,大煞國民黨中央軍銳氣

天目山三次反頑戰役,粟裕因時而變,因地而變,因敵而變,一改抗日戰爭中主要打游擊戰的戰法,主要採取機動靈活的運動戰,三戰三捷,共殲敵萬餘。特別是第三次反頑戰役,共殲頑軍突擊第1隊少將司令胡旭旰、第52師副師長韓德考、第79師參謀長羅先覺等以下官兵6800餘人(其中俘虜近3000人),繳獲各種炮17門,輕重機槍130餘挺,長短槍千餘支。

“皖南事變”後,國民黨軍一部分官兵錯誤地認為新四軍只是些殘兵敗將,不堪一擊。天目山戰役一掃“皖南事變”陰霾。特別是頑第52師曾是“皖南事變”的劊子手,這次讓新四軍打得落花流水。突擊總隊更是中央軍的精銳,官兵臂上都佩帶有“奇兵”二字的袖章。有個被俘的軍官怎麼也弄不懂他們這樣的“奇兵”是如何被吃掉的,嘴裡不停地嘮叨:“你們是怎麼打的?是誰指揮的?“......

天目山戰役獻禮“七大”,毛澤東認為“粟裕可指揮四五十萬軍隊”

粟裕在政治上進了一大步,首次當選為中央候補委員

七大共選出中央委員44名,候補中央委員33人。粟裕正是在七大上當選為中央候補委員。華中局組織部長曾山傳達七大精神時,對粟裕做了特別介紹:“粟裕同志在天目山地區連續打了幾個漂亮仗,中共中央首長非常高興,毛主席、周恩來等中央首長在醞釀選舉中央委員人選時,給予粟裕同志高度評價。”

粟裕,這個和方誌敏、尋淮洲一起帶著北上抗日先遣隊歷經磨難的將領,這個獨自開展浙南三年游擊戰爭保留革命戰略支點的將領,這個中央一度以為“犧牲”併為之開了追悼會的將領,在七大上光榮當選為候補委員。這是粟裕在政治上更加成熟的體現,這是中央對粟裕高度信任的體現。

"

1945年初,粟裕奉命率隊開赴蘇浙,擔任蘇浙軍區司令。中央賦予蘇浙軍區總的戰略任務是:在江南大發展,以便在戰略反攻時,我軍能夠“破敵、收京、入滬,配合盟軍登陸”。

天目山戰役獻禮“七大”,毛澤東認為“粟裕可指揮四五十萬軍隊”

國民黨第三戰區司令長官顧祝同視新四軍為眼中釘,不可能讓新四軍在蘇浙地區立足,想方設法對新四軍進行剿殺。

雙方於是爆發了天目山三次反頑戰役:顧祝同和頑軍要再來一個“皖南事變”,粟裕和新四軍要替皖南烈士復仇。

當時,中央在陝北召開“七大”。天目山戰役無疑牽動著中央領導的心。 最終,粟裕不負眾望,天目山三次反頑戰役三戰三捷,給“七大”獻了份厚禮。

粟裕在軍事上打了一個大勝仗,大煞國民黨中央軍銳氣

天目山三次反頑戰役,粟裕因時而變,因地而變,因敵而變,一改抗日戰爭中主要打游擊戰的戰法,主要採取機動靈活的運動戰,三戰三捷,共殲敵萬餘。特別是第三次反頑戰役,共殲頑軍突擊第1隊少將司令胡旭旰、第52師副師長韓德考、第79師參謀長羅先覺等以下官兵6800餘人(其中俘虜近3000人),繳獲各種炮17門,輕重機槍130餘挺,長短槍千餘支。

“皖南事變”後,國民黨軍一部分官兵錯誤地認為新四軍只是些殘兵敗將,不堪一擊。天目山戰役一掃“皖南事變”陰霾。特別是頑第52師曾是“皖南事變”的劊子手,這次讓新四軍打得落花流水。突擊總隊更是中央軍的精銳,官兵臂上都佩帶有“奇兵”二字的袖章。有個被俘的軍官怎麼也弄不懂他們這樣的“奇兵”是如何被吃掉的,嘴裡不停地嘮叨:“你們是怎麼打的?是誰指揮的?“......

天目山戰役獻禮“七大”,毛澤東認為“粟裕可指揮四五十萬軍隊”

粟裕在政治上進了一大步,首次當選為中央候補委員

七大共選出中央委員44名,候補中央委員33人。粟裕正是在七大上當選為中央候補委員。華中局組織部長曾山傳達七大精神時,對粟裕做了特別介紹:“粟裕同志在天目山地區連續打了幾個漂亮仗,中共中央首長非常高興,毛主席、周恩來等中央首長在醞釀選舉中央委員人選時,給予粟裕同志高度評價。”

粟裕,這個和方誌敏、尋淮洲一起帶著北上抗日先遣隊歷經磨難的將領,這個獨自開展浙南三年游擊戰爭保留革命戰略支點的將領,這個中央一度以為“犧牲”併為之開了追悼會的將領,在七大上光榮當選為候補委員。這是粟裕在政治上更加成熟的體現,這是中央對粟裕高度信任的體現。

天目山戰役獻禮“七大”,毛澤東認為“粟裕可指揮四五十萬軍隊”

粟裕在指揮能力上被高度認可,毛澤東認為“粟裕可指揮四五十萬軍隊”

早在井岡山時期,粟裕就跟隨毛澤東、朱德學習打仗,並深得“精髓”和“三昧”。粟裕在那一時期就有“青年戰術家”的美譽。

抗日戰爭初期,毛澤東指示新四軍“懂軍事知識之人”帶隊實施戰略偵察,選的是粟裕。自此,粟裕一直戰鬥在抗戰的第一線。劉少奇當新四軍政委時讚譽粟裕和他的新四軍一師“在抗戰中建立了最大的功勞”。他指揮的黃橋決戰,打得韓德勤頑軍一蹶不振;他組織指揮的車橋戰役、南坎戰役等使日寇聞風喪膽。

粟裕打仗的天賦,包括這次在天目山戰役上的出色表現,使毛澤東對他的印象愈發深刻。在七大討論粟裕情況時,毛澤東慧眼認為:粟裕同志將來可以指揮四五十萬軍隊。這話被參加七大的曾山帶話傳給了新四軍的廣大將士們。

"

1945年初,粟裕奉命率隊開赴蘇浙,擔任蘇浙軍區司令。中央賦予蘇浙軍區總的戰略任務是:在江南大發展,以便在戰略反攻時,我軍能夠“破敵、收京、入滬,配合盟軍登陸”。

天目山戰役獻禮“七大”,毛澤東認為“粟裕可指揮四五十萬軍隊”

國民黨第三戰區司令長官顧祝同視新四軍為眼中釘,不可能讓新四軍在蘇浙地區立足,想方設法對新四軍進行剿殺。

雙方於是爆發了天目山三次反頑戰役:顧祝同和頑軍要再來一個“皖南事變”,粟裕和新四軍要替皖南烈士復仇。

當時,中央在陝北召開“七大”。天目山戰役無疑牽動著中央領導的心。 最終,粟裕不負眾望,天目山三次反頑戰役三戰三捷,給“七大”獻了份厚禮。

粟裕在軍事上打了一個大勝仗,大煞國民黨中央軍銳氣

天目山三次反頑戰役,粟裕因時而變,因地而變,因敵而變,一改抗日戰爭中主要打游擊戰的戰法,主要採取機動靈活的運動戰,三戰三捷,共殲敵萬餘。特別是第三次反頑戰役,共殲頑軍突擊第1隊少將司令胡旭旰、第52師副師長韓德考、第79師參謀長羅先覺等以下官兵6800餘人(其中俘虜近3000人),繳獲各種炮17門,輕重機槍130餘挺,長短槍千餘支。

“皖南事變”後,國民黨軍一部分官兵錯誤地認為新四軍只是些殘兵敗將,不堪一擊。天目山戰役一掃“皖南事變”陰霾。特別是頑第52師曾是“皖南事變”的劊子手,這次讓新四軍打得落花流水。突擊總隊更是中央軍的精銳,官兵臂上都佩帶有“奇兵”二字的袖章。有個被俘的軍官怎麼也弄不懂他們這樣的“奇兵”是如何被吃掉的,嘴裡不停地嘮叨:“你們是怎麼打的?是誰指揮的?“......

天目山戰役獻禮“七大”,毛澤東認為“粟裕可指揮四五十萬軍隊”

粟裕在政治上進了一大步,首次當選為中央候補委員

七大共選出中央委員44名,候補中央委員33人。粟裕正是在七大上當選為中央候補委員。華中局組織部長曾山傳達七大精神時,對粟裕做了特別介紹:“粟裕同志在天目山地區連續打了幾個漂亮仗,中共中央首長非常高興,毛主席、周恩來等中央首長在醞釀選舉中央委員人選時,給予粟裕同志高度評價。”

粟裕,這個和方誌敏、尋淮洲一起帶著北上抗日先遣隊歷經磨難的將領,這個獨自開展浙南三年游擊戰爭保留革命戰略支點的將領,這個中央一度以為“犧牲”併為之開了追悼會的將領,在七大上光榮當選為候補委員。這是粟裕在政治上更加成熟的體現,這是中央對粟裕高度信任的體現。

天目山戰役獻禮“七大”,毛澤東認為“粟裕可指揮四五十萬軍隊”

粟裕在指揮能力上被高度認可,毛澤東認為“粟裕可指揮四五十萬軍隊”

早在井岡山時期,粟裕就跟隨毛澤東、朱德學習打仗,並深得“精髓”和“三昧”。粟裕在那一時期就有“青年戰術家”的美譽。

抗日戰爭初期,毛澤東指示新四軍“懂軍事知識之人”帶隊實施戰略偵察,選的是粟裕。自此,粟裕一直戰鬥在抗戰的第一線。劉少奇當新四軍政委時讚譽粟裕和他的新四軍一師“在抗戰中建立了最大的功勞”。他指揮的黃橋決戰,打得韓德勤頑軍一蹶不振;他組織指揮的車橋戰役、南坎戰役等使日寇聞風喪膽。

粟裕打仗的天賦,包括這次在天目山戰役上的出色表現,使毛澤東對他的印象愈發深刻。在七大討論粟裕情況時,毛澤東慧眼認為:粟裕同志將來可以指揮四五十萬軍隊。這話被參加七大的曾山帶話傳給了新四軍的廣大將士們。

天目山戰役獻禮“七大”,毛澤東認為“粟裕可指揮四五十萬軍隊”

粟裕的部隊提前實現了從游擊戰到運動戰的戰略轉變,為解放戰爭做好了戰略戰術上的準備。

天目山戰役除軍事上勝利本身外,還有著更大的意義和影響。戰役中繳獲的大量美式武器裝備,“不僅使新四軍各個班、排普遍加強了近戰火力,有的還配備了火焰噴射器,各團、營都增建了配有重型武器的機炮連”。這些都為解放戰爭初期的作戰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更為重要的是:經過天目山三次反頑戰役,蘇浙軍區的部隊得到了極大的鍛鍊,在全軍率先實現了由分散游擊戰向大兵團運動戰的戰略轉變。這為以後遂行解放戰爭的戰略、戰役任務在軍事上作了重要的準備。很多在天目山參加過戰役的同志後來回憶說:“經過天目山戰役,為以後打蘇中戰役,打宿北、魯南、萊蕪、孟良崮戰役, 做了最重要的演練,他們對粟裕打運動戰、殲滅戰的思想有了更深刻的領會和把握”。

"

1945年初,粟裕奉命率隊開赴蘇浙,擔任蘇浙軍區司令。中央賦予蘇浙軍區總的戰略任務是:在江南大發展,以便在戰略反攻時,我軍能夠“破敵、收京、入滬,配合盟軍登陸”。

天目山戰役獻禮“七大”,毛澤東認為“粟裕可指揮四五十萬軍隊”

國民黨第三戰區司令長官顧祝同視新四軍為眼中釘,不可能讓新四軍在蘇浙地區立足,想方設法對新四軍進行剿殺。

雙方於是爆發了天目山三次反頑戰役:顧祝同和頑軍要再來一個“皖南事變”,粟裕和新四軍要替皖南烈士復仇。

當時,中央在陝北召開“七大”。天目山戰役無疑牽動著中央領導的心。 最終,粟裕不負眾望,天目山三次反頑戰役三戰三捷,給“七大”獻了份厚禮。

粟裕在軍事上打了一個大勝仗,大煞國民黨中央軍銳氣

天目山三次反頑戰役,粟裕因時而變,因地而變,因敵而變,一改抗日戰爭中主要打游擊戰的戰法,主要採取機動靈活的運動戰,三戰三捷,共殲敵萬餘。特別是第三次反頑戰役,共殲頑軍突擊第1隊少將司令胡旭旰、第52師副師長韓德考、第79師參謀長羅先覺等以下官兵6800餘人(其中俘虜近3000人),繳獲各種炮17門,輕重機槍130餘挺,長短槍千餘支。

“皖南事變”後,國民黨軍一部分官兵錯誤地認為新四軍只是些殘兵敗將,不堪一擊。天目山戰役一掃“皖南事變”陰霾。特別是頑第52師曾是“皖南事變”的劊子手,這次讓新四軍打得落花流水。突擊總隊更是中央軍的精銳,官兵臂上都佩帶有“奇兵”二字的袖章。有個被俘的軍官怎麼也弄不懂他們這樣的“奇兵”是如何被吃掉的,嘴裡不停地嘮叨:“你們是怎麼打的?是誰指揮的?“......

天目山戰役獻禮“七大”,毛澤東認為“粟裕可指揮四五十萬軍隊”

粟裕在政治上進了一大步,首次當選為中央候補委員

七大共選出中央委員44名,候補中央委員33人。粟裕正是在七大上當選為中央候補委員。華中局組織部長曾山傳達七大精神時,對粟裕做了特別介紹:“粟裕同志在天目山地區連續打了幾個漂亮仗,中共中央首長非常高興,毛主席、周恩來等中央首長在醞釀選舉中央委員人選時,給予粟裕同志高度評價。”

粟裕,這個和方誌敏、尋淮洲一起帶著北上抗日先遣隊歷經磨難的將領,這個獨自開展浙南三年游擊戰爭保留革命戰略支點的將領,這個中央一度以為“犧牲”併為之開了追悼會的將領,在七大上光榮當選為候補委員。這是粟裕在政治上更加成熟的體現,這是中央對粟裕高度信任的體現。

天目山戰役獻禮“七大”,毛澤東認為“粟裕可指揮四五十萬軍隊”

粟裕在指揮能力上被高度認可,毛澤東認為“粟裕可指揮四五十萬軍隊”

早在井岡山時期,粟裕就跟隨毛澤東、朱德學習打仗,並深得“精髓”和“三昧”。粟裕在那一時期就有“青年戰術家”的美譽。

抗日戰爭初期,毛澤東指示新四軍“懂軍事知識之人”帶隊實施戰略偵察,選的是粟裕。自此,粟裕一直戰鬥在抗戰的第一線。劉少奇當新四軍政委時讚譽粟裕和他的新四軍一師“在抗戰中建立了最大的功勞”。他指揮的黃橋決戰,打得韓德勤頑軍一蹶不振;他組織指揮的車橋戰役、南坎戰役等使日寇聞風喪膽。

粟裕打仗的天賦,包括這次在天目山戰役上的出色表現,使毛澤東對他的印象愈發深刻。在七大討論粟裕情況時,毛澤東慧眼認為:粟裕同志將來可以指揮四五十萬軍隊。這話被參加七大的曾山帶話傳給了新四軍的廣大將士們。

天目山戰役獻禮“七大”,毛澤東認為“粟裕可指揮四五十萬軍隊”

粟裕的部隊提前實現了從游擊戰到運動戰的戰略轉變,為解放戰爭做好了戰略戰術上的準備。

天目山戰役除軍事上勝利本身外,還有著更大的意義和影響。戰役中繳獲的大量美式武器裝備,“不僅使新四軍各個班、排普遍加強了近戰火力,有的還配備了火焰噴射器,各團、營都增建了配有重型武器的機炮連”。這些都為解放戰爭初期的作戰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更為重要的是:經過天目山三次反頑戰役,蘇浙軍區的部隊得到了極大的鍛鍊,在全軍率先實現了由分散游擊戰向大兵團運動戰的戰略轉變。這為以後遂行解放戰爭的戰略、戰役任務在軍事上作了重要的準備。很多在天目山參加過戰役的同志後來回憶說:“經過天目山戰役,為以後打蘇中戰役,打宿北、魯南、萊蕪、孟良崮戰役, 做了最重要的演練,他們對粟裕打運動戰、殲滅戰的思想有了更深刻的領會和把握”。

天目山戰役獻禮“七大”,毛澤東認為“粟裕可指揮四五十萬軍隊”

天目山景色

(帥克品讀:堅持原創,堅持客觀,堅持公正。點擊關注,看更多精彩內容)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