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終身未親自指揮過一次戰役 卻為何被稱為“軍神” 顛沛於蔣介石等風雲人物間?

核心提示:蔣百里終身沒有親自指揮過一次戰役,在30多年的職業生涯裡,他先後被梁啟超、胡適、趙爾巽、段祺瑞、袁世凱、蔡鍔、黎元洪、吳佩孚、孫傳芳、唐生智、蔣介石等歷史風雲人物聘為參謀長或顧問、同道,但只是充當高級幕僚,顛沛於諸侯。

他終身未親自指揮過一次戰役 卻為何被稱為“軍神” 顛沛於蔣介石等風雲人物間?

蔣百里資料圖

本文摘自:鳳凰歷史,作者:非常歷史,原題:日本人眼裡的中國三個半軍事家是誰?

蔣百里(1882-1938年),原名蔣方震,字百里,浙江海寧人,著名科學家錢學森岳父,民國陸軍上將,中國近代著名軍事理論家、軍事教育家。家學淵源,早年時代接受了很好的傳統文化教育,國學深厚。1894年中日甲午之戰失敗深深刺通了他,經常手捧《普天忠憤集》挑燈夜讀,讀至熱血沸騰處放聲痛哭,淚如雨下,立誓為國效命。1898年戊戌變法時考中秀才,受維新思想影響,飢渴地閱讀新書。1900年到杭州求是書院(浙江大學前身)深造,同學中有錢學森之父錢均夫等人。翌年東渡扶桑,留學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步兵科第三期(此前在成城初級軍事學堂),光緒卅一年(1905)以第一名的優異成績畢業;與蔡鍔、張孝準並稱為“中國三傑”,日後三人都成為非凡人物。

當時中國留日學生已達3000人左右,大多思想激進,傾向革命。蔣百里當選為中國留日學生大會幹事,並組織“浙江同鄉會”,又於1903年2月創辦大型綜合性月刊《浙江潮》,影響甚大,魯迅、章太炎等人亦為其撰稿。蔣氏自己所寫的《發刊詞》、《國魂篇》、《民族主義論》等文,宣揚民主革命,提倡民族精神,立論獨到,條理清晰,文辭流暢,感情奔放,頗類梁啟超文筆;而他傾向革命,又不同於梁氏的改良主義,頗受讀者注意。(因在此期間蔣氏結識了戊戌後亡命東瀛的梁氏,並執弟子禮。)

1906年,蔣百里應滿清東三省總督趙爾巽所聘,為東北新軍督練公所總參議,籌建新軍。趙曾專摺奏保蔣氏為“特異人才,可以大用”。隨後被公派至德國研習軍事,成為興登堡將軍(後為德國總統)下屬連長。1910年回國任京都禁衛軍管帶,在瀋陽“以二品頂戴任用”。這一年他不過28歲,但在同齡人中已鋒芒畢露,聲望無兩。1911年武昌起義後潛回南方,任浙江都督府參謀長。民國成立,又調任陸軍部高等顧問。1912年任保定陸軍軍官學校首任校長,學生中有未來名將白崇禧、陳銘樞、唐生智、方聲濤、劉文島、張治中、陳誠等。斯時便已與廣東李浴日、雲南楊傑同為中國軍事學巨擘,馳名海內外。

1913年6月18日,在保定軍校,凌晨5點,天剛灰亮,校長蔣百里就召集全校兩千餘名師生緊急訓話。他身著黃呢軍服,腰掛長柄佩刀,足蹬鋥亮馬靴,站在尚武堂石階上,一臉沉痛:“初到本校我曾宣誓,我要你們做的事你們必須辦到,你們希望我做的事我也必須辦到。你們辦不到我要責罰你們,我辦不到我也要責罰我自己。現在看來我未能盡責……你們要鼓起勇氣擔當中國未來的大任!”

隨後,蔣百里竟掏出手槍,瞄準自己胸部偏左的地方猛開了一槍。

奇人必有奇運,蔣百里竟奇蹟般生還,並與養病期間看護他的日本女子佐藤屋登相好;後者最終成為他的第二任妻子,改名蔣左梅,並於其祖國徹底決裂。

蔣百里此次自殺的緣由眾說紛紜,有說是憤于軍校學風浮躁,有說是向陸軍部請求撥款未果,也有說是對中國當時軍界及政界之絕望。不論何種說法都只能部分成立。蔣氏自殺,最大原因是他的驕傲。自殺者往往是最驕傲者,懦夫不敢也不配自殺。

同年蔣百里兼任袁世凱總統府一等參議。1916年袁氏稱帝,蔣氏入川佐老同學蔡鍔討袁。袁氏死後,又陪蔡氏去日本就醫,旋即為之料理喪事。1917年回國,任黎元洪總統府顧問,開始首次撰寫軍事論著《孫子新釋》、《軍事常識》等,出版後成為保定軍校教材。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時,與梁啟超等一起去歐洲考察。次年春回國,正值國內提倡新文化,一時如風起雲湧。梁氏深感於歐洲的文藝復興,決心放棄政治生涯,全力從事新文化運動。蔣氏積極參與,成了梁氏最得力的助手,號稱“智囊”。他不僅出主意,更著書立說,主持“讀書俱樂部”、“共學社”等團體,成為新文化運動的重要戰將之一。

1920年蔣百里當選浙江省議會議員,參與浙江、湖南省憲起草工作,支持“聯省自治”;又主編《改造》雜誌,其影響力僅次於陳獨秀主編的《新青年》。期間寫了不少關於聯省自治與社會主義的文章;毛主席當時也致力倡導“湖南省自治”,也許正是受其影響。

次年,蔣百里將歐洲考察的成果寫成一本《歐洲文藝復興史》;梁啟超為之作序,下筆不能自休,竟寫了5萬多字,跟原書的字數差不多了,只好另作短序。後來梁氏將這篇長序改寫、充實,取名《清代學術概論》,反過來又請蔣氏作序——此事可算民國學術界一大佳話。

1923年蔣百里心血來潮,文藝精神奮發,同胡適組織新月社,並同徐志摩結為至交。幾年後蔣氏被蔣介石關進監獄,感情充沛、容易激動的徐氏還背起鋪蓋,喊著要進去陪他一同坐牢。

1925年蔣百里再度出山,任吳佩孚部總參謀長;因吳不“討奉”而辭職,去上海投孫傳芳。1929年支持湘軍將領唐生智起兵“倒蔣”(蔣百里曾勸說唐氏率軍投入國民革命軍),翌年入獄;稍後兩個姓蔣的同宗達成和解。1933年奉蔣介石之命再赴日本考察,便很早就預知到中日大戰不可避免,擬定多種國防計劃,呼籲國民政府備戰。1935年任軍事委員會高級顧問。來年赴歐美考察,回國後倡議發展空軍(中國最早關於空軍構建的思想,卻是來自陸軍出身的他)。1937年9月以蔣介石特使身份出訪意、德等國,回國後發表《日本人》及《抗戰基本觀念》,斷定日本必敗,中國必勝。1938年8月代理陸軍大學校長。

蔣百里對日本人的軍事評價不高,但他後半生和日本結緣不少。他是國民政府對日作戰計劃的主要設計者,他於1937年編著的《國防論》出版後曾轟動一時,書中第一次提出抗日持久戰的軍事理論,成為整個二戰期間中國軍隊的戰略指導依據,在日後一定程度地影響了白崇禧等多人。在這部讓他耗盡心血的千鈞之作的扉頁上,老將軍飽含深情地寫下了這樣的字句:“萬語千言,只是告訴大家一句話,中國是有辦法的!”八年抗戰的戰場上,無數蔣將軍在保定軍官學校、陸軍大學帶出來的國防軍子弟浴血沙場,成為中國軍隊高層指揮官的柱石。

有人說,蔣百里“在日本軍校與德國軍隊裡得到的尚武之血,終身都在其身中流淌。……有兩個蔣百里,一個文人的蔣百里,愛結社、寫文章、交名流;一個軍人的蔣百里,終身夢想親手擊敗整個日本軍隊。到最後,軍人蔣百里戰勝了文人蔣百里,雖然,他依靠的只是紙上談兵”。

蔣百里的主要軍事戰略觀點是:第一,用空間換時間,“勝也罷,負也罷,就是不要和它講和”;第二,不畏鯨吞,只怕蠶食,全面抗戰;第三,開戰上海,利用地理條件減弱日軍攻勢,阻日軍到第二稜線(湖南)形成對峙,形成長期戰場。他還犀利指出,中國不是工業國,是農業國。對工業國,佔領其關鍵地區它就只好投降,比如紐約就是半個美國,大阪就是半個日本。但對農業國,即使佔領它最重要的沿海地區也不要緊,農業國是鬆散的,沒有要害可抓。所以,他的結論是:抗日必須以國民為本,打持久戰。

但遺憾的是,蔣百里無法看到自己的理論變成現實。同年11月4日,在遷校途中,他病逝於廣西宜山。國民黨政府追贈其為陸軍上將,稱之“軍神”。

蔣百里終身沒有親自指揮過一次戰役,在30多年的職業生涯裡,他先後被梁啟超、胡適、趙爾巽、段祺瑞、袁世凱、蔡鍔、黎元洪、吳佩孚、孫傳芳、唐生智、蔣介石等歷史風雲人物聘為參謀長或顧問、同道,但只是充當高級幕僚,顛沛於諸侯。他的蓋棺定位,應該是軍事學家而非軍事家。《大公報》總編輯王芸生回憶他的文章,或者曹聚仁的《蔣百里評傳》,都審慎地使用了“軍事學家”一詞。王氏說:“百里先生是中國有數的軍事學家,他未曾典兵,而他的學生多是典兵大將;他的軍事著作雖不算多,而片語隻字都可作兵學經典。”在“老虎總長”章士釗的輓詩裡,卻說他“談兵稍帶儒酸氣,入世偏留狷介風”。黃任之的輓聯則相對客氣一點:“天生兵學家,亦是天生文學家。”

(來源:鳳凰歷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