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蘇東坡的書法思想我只看到了這一點

蘇東坡書法的"寫意精神"

蘇軾,號東坡居士,人稱蘇東坡,是北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書畫家和詩人,其文學方面被譽為"唐宋八大家之一",書法以寫意為勝,引領北宋書法風向。

蘇東坡為官多任,平生又喜歡交友,愛好廣泛,並且極為鼓勵身邊人,在他的周圍形成了一個很大的"朋友"群體,這些人大都喜歡書畫、詩文,與蘇東坡志趣相投,而蘇東坡也經常讚賞鼓勵這些人投身於自己的愛好之中,因此,他的"朋友圈"越來越大。這就為他在書法風格和影響方面奠定了人脈基礎。

董其昌:蘇東坡的書法思想我只看到了這一點

蘇東坡書法

蘇東坡在書法方面最大的貢獻是提出了書法的"寫意精神",也就是"尚意",並且他本人在書寫中大膽實踐,得到了"朋友圈"的積極響應,成為"宋尚意"的領導者和實踐者。

蘇東坡的書法寫意指的是什麼?他認為,書法應當有"本真"思想,說到底,宋人尚意還是為了追求一個"真",因為"真"才能表現藝術之美,因為"真"才能找到樂趣,自由的精神才能表現出"真"。

蘇東坡書法中的"意",是指思想、意志、意念、意味等,主要體現在個人自己的思想、主見等,是創作者的某種寄託和意志。正如他所說的"我書意造本無法,點畫信手煩推求"。這裡的"意造"並不是毫無目的、或是毫無法度地憑著自己的想像而來,而是針對那些墨守成規的法則而言的,在書寫中主要按照自己的心意、意志去創造,是符合自己內心的"意造"。

董其昌:蘇東坡的書法思想我只看到了這一點

蘇東坡書法

有一則故事更能說明蘇東坡的書法思想,故事是這樣的,有一個叫章七的人拿著自己臨摹的《蘭亭序》讓蘇東坡鑑賞,蘇東坡認為此人臨摹很像,但以後也高不到哪去!因為他太拘泥於前人的法則,不敢自己做主,作品刻板,更沒有自己人面目,是創作不出好的作品的。

蘇東坡書法的"意"還表現在自然而然之上。這是他對"意造"思想的一個延伸,一切自然的、無意間流露出來的東西才是最美的,而不是經過設計、計劃而產生的,他認為"無意於佳,不計工拙",書法才能創造出新意,而這個"新意"正是蘇東坡的藝術理想和追求。

例如蘇東坡很是推崇的顏真卿書法,他認為顏氏書法具有創新精神:"顏魯公書雄秀獨出,一變古法,如杜子美詩,格力天縱,奄有漢魏晉宋以來風流。"這裡最重要的是顏真卿書法"一變古法",就是書法中的一個創新,打破了千百年來的靜穆法度,形成了個性鮮明的藝術風格。蘇軾強調了"要讓書法變成體現人格精神的載體,而不僅僅是將字寫得端正美觀。"(甘中流)

董其昌:蘇東坡的書法思想我只看到了這一點

蘇東坡書法

蘇東坡書法思想的另一個表現是"蕭散簡遠"。當然,他提出的這一書法理想,並不是憑空而來,而是他多年所學的積累,蘇軾書法自唐人到魏晉,特別是對王羲之書法的鐘慕,得出了魏晉書法的風流趣好的結論,並從中有"意"說書。"予嘗論書,以謂鍾、王之跡,蕭散簡遠,妙在筆畫之外。"人們對美好事物的賞析,往往都傾向於這個事物的整體或全部,而蘇軾則取其一面,並加以擴大化,更加突出其中的一某一點加以實踐。就拿王羲之書法來說,人們都以王羲之的字形、用筆、章法為勝,而蘇東坡則以其"妙在筆畫之外"的精神為取捨點,足以證明蘇東坡對書法藝術的獨到眼光。

"蕭散簡遠"的書法思想是蘇東坡晚年所提出的,為什麼能有這樣的思想,我們可以看出,在蘇東坡的一生當中,他所經歷的、所積累的和所嘗試實踐的,都是他人生的寫照,當過大官,也被貶黃州,人生經過了大起大落,有喜悅,有痛苦和悲傷、失落,這些無疑給他的藝術思想注入了不同的個味,到了晚年閱盡繁華,看透了世間百態,其藝術思想也就服膺於魏晉的平淡渾成,這也是一種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董其昌:蘇東坡的書法思想我只看到了這一點

蘇東坡書法

"蕭散簡遠"是蘇東坡書法藝術審美理想的核心,其意義正是前文所述的書法中的某一個"落腳點",也就是說,蘇東坡把對書法的審美取向放在了"空靈"、"寂靜"、"淡泊"等這些人生態度之上了。為了支撐這個"落腳點",由此也產生了書法中的兩個分歧,即:雅和拙,這也是人們常說的"雅和俗"的概念,如果想要充分表達個性思想或是審美理想,那麼,在"法度"所帶來的"雅"的角度上,則是不能充分展現出這些"蕭散簡遠"的,反之,想要更好地表現出"空靈"、"寂靜"、"淡泊"藝術思想,就要失去一些前人遺留下來的那些規則和法度,因此,蘇東坡的這種書法審美思想在後世,特別是元代以後,就有很多人提出了批評意見,認為"蘇東坡帶壞了書法風氣",只不過,我們現在來看蘇東坡的審美思想,就要從現實出發,客觀公正地予以評判了。

董其昌書法的平淡自然觀

董其昌是晚明時期活躍於書壇的對後世書法思想有重要影響的人,官至南京禮部尚書,一生著書頗多,特別是在書畫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詣,最著名的就是他的《畫禪室隨筆》,學習中國畫和書法的人都以此為宗,並且得到了很多的啟示。

相對於蘇東坡而言,董其昌對書法的見解幾乎沒有太大的變化,只不過蘇東坡的審美是"意",而董其昌是"淡",從表面上來看,這兩個字的意思幾近相差不多,但實質上,董其昌則有他自己的一翻獨特之處。

董其昌:蘇東坡的書法思想我只看到了這一點

董其昌書法

作書與詩文同一關捩,大抵傳與不傳,在淡與不淡耳。極才人之致,可以無所不能,而淡之玄味,必由天骨,非鑽仰之力、澄練之功可強入……蘇子瞻曰:"筆勢崢嶸,辭采絢爛。漸老漸熟,乃造平淡。"實非平淡,絢爛之極,猶未得十分,謂若可學而能耳。

他還說:"詩文書畫少而工,老而淡,淡勝工,不工亦何能淡。"這些話中的核心要義就是他所說的"淡",書法只有到了"淡"的地步,才可以彌久長遠,並且,"淡"是一種不加雕琢、不加修飾的天真流露,淡從工而來,工以後才有可能成為淡。

董其昌為什麼會有這種書法思想?這一方面是他本人勤學好勉之力,另一方面也是他所處的歷史時代所決定的。在晚明時期,人們,特別是文人的思想大都受著王陽明的"心學"影響,這種心學思想主要是敢於懷疑權威學說,另一個是官方奉行的程朱理學思想,這兩種思想的交織彙編,對當時的文人士大夫都產生的巨大的衝擊,而董其昌也不例外。

董其昌:蘇東坡的書法思想我只看到了這一點

董其昌書法

表現在書法中,董其昌一方面要追求"古意"和"法度",而另一方面還要符合自己內心深處的"淡"的藝術境界,"心學"與"程朱理學"的交織,也就造就了董氏書法中的"古"與"淡"的交織。他認為在書法中還是追求"工","工"到了,"淡"自然會來,這正是所謂的"詩文書畫少而工,老而淡,淡勝工,不工亦何能淡。"

"淡",是指淡然、遠淡、淡泊、古淡等,這也是莊子"淡然無極,而眾美從之"的意思,由此可見董其昌所說的"淡"與莊子的"淡然"都是一脈相承的。但是這個"淡"是建立在"工"的基礎之上的,並非是"平淡"、"淡淡"之意,平淡是平平無可用之處,而"淡然"是人生積極所得,是一種更高層次的意義。

董其昌:蘇東坡的書法思想我只看到了這一點

董其昌書法

董其昌與蘇東坡一樣,也對顏真卿的書法極為讚賞,認為顏氏書法渾厚豪邁,達到了"平淡天真"的地步,這種觀點並非是說其書法風格的,而是認為這些作品中"自然而然"、"渾然天成"地散發出來的某種藝術精神。

如前文所述,元代是以程朱理學為統治綱領,人們在各種領域內都以此基,書法也不例外,追求迴歸、正統,這一理念一直在董其昌所處的晚明時期仍有"餘威",然而,王陽明的"心學"仍在民間有較大的擴散,也得到了那些文人士人的極大興趣和效仿,這兩股思潮是相對的,也在一定條件下會發生碰撞,而在董其昌的眼裡,他都是十分清楚的,因此在書法中,這一思想也就自然得到映射和反映,追求正統的"工",還是抒發蘇東坡所說的"淡",就成為他心中所交織著的矛盾體。

董其昌:蘇東坡的書法思想我只看到了這一點

董其昌書法

也就是說董其昌在"淡"與"工"之間的選擇是飄忽不定的,但是他最終還是選擇文人雅士的藝術精神作為追求的目標,這既是自己的選擇,更是歷史對他的選擇。

就蘇東坡和董其昌書法藝術的同一歸旨來看,雖然在他們所欣賞的"意"上都有各自不同的用詞,但精神所指卻是相通的,較前人在這方面都有足夠分量的進步,也為後世對書法的學習實踐找到了可以借鑑的路徑。

鑑於蘇東坡與董其昌在書法精神方面的價值取向,主要表現的還是在繼承前人書法"工夫"的基礎上,而對藝術精神的追求成為他們共同的書法理念,這也為後世對書法的理解、學習提供了可以想象的空間思路。

董其昌:蘇東坡的書法思想我只看到了這一點

董其昌書法

但是,在學習書法時,終究還是要懂得取和舍,所謂取,就是一種繼承和研究,古人遺留的作品很多,就看怎麼取,而舍是一個很重要的概念,並不是要排斥古人,而是要更好地繼承,同時,要捨去自己在學習中的"死板"觀念,不要一味地成為"奴書"者,更是要在取的基礎上,更好地把寫出自己的精神風貌來,只有這樣,才能正確理解上述二人對書法"意"和"淡"的深層次把握,創作出更為符合個性的藝術作品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