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
"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Jan Hakon Erichsen 是一位來自挪威的行為藝術家。從2017年底開始,Jan 每天都會在社交平臺上傳拍攝摧毀不同物體的短視頻或照片。視頻中被摧毀的物體大多是氣球,也有意大利麵、香蕉、茶杯等其它日常物品。

"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Jan Hakon Erichsen 是一位來自挪威的行為藝術家。從2017年底開始,Jan 每天都會在社交平臺上傳拍攝摧毀不同物體的短視頻或照片。視頻中被摧毀的物體大多是氣球,也有意大利麵、香蕉、茶杯等其它日常物品。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Jan Hakon Erichsen

有兩個最明顯的特點使 Jan 的作品不同於普通的毀物視頻:

一是他每次都會用一個新的精心設計的魯布·戈德堡機械式的 “毀滅機器” 來摧毀這些日常物品。

二是 Jan 在視頻中一點也顯得不憤怒或狂躁,每次都會及其冷靜地操作毀滅機器一步一步抵達毀滅的彼岸,同時非常注意對聽力的保護。

"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Jan Hakon Erichsen 是一位來自挪威的行為藝術家。從2017年底開始,Jan 每天都會在社交平臺上傳拍攝摧毀不同物體的短視頻或照片。視頻中被摧毀的物體大多是氣球,也有意大利麵、香蕉、茶杯等其它日常物品。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Jan Hakon Erichsen

有兩個最明顯的特點使 Jan 的作品不同於普通的毀物視頻:

一是他每次都會用一個新的精心設計的魯布·戈德堡機械式的 “毀滅機器” 來摧毀這些日常物品。

二是 Jan 在視頻中一點也顯得不憤怒或狂躁,每次都會及其冷靜地操作毀滅機器一步一步抵達毀滅的彼岸,同時非常注意對聽力的保護。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即使爆開的只是氣球,也要戴好保護聽力的護耳

"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Jan Hakon Erichsen 是一位來自挪威的行為藝術家。從2017年底開始,Jan 每天都會在社交平臺上傳拍攝摧毀不同物體的短視頻或照片。視頻中被摧毀的物體大多是氣球,也有意大利麵、香蕉、茶杯等其它日常物品。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Jan Hakon Erichsen

有兩個最明顯的特點使 Jan 的作品不同於普通的毀物視頻:

一是他每次都會用一個新的精心設計的魯布·戈德堡機械式的 “毀滅機器” 來摧毀這些日常物品。

二是 Jan 在視頻中一點也顯得不憤怒或狂躁,每次都會及其冷靜地操作毀滅機器一步一步抵達毀滅的彼岸,同時非常注意對聽力的保護。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即使爆開的只是氣球,也要戴好保護聽力的護耳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意麵窗簾

"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Jan Hakon Erichsen 是一位來自挪威的行為藝術家。從2017年底開始,Jan 每天都會在社交平臺上傳拍攝摧毀不同物體的短視頻或照片。視頻中被摧毀的物體大多是氣球,也有意大利麵、香蕉、茶杯等其它日常物品。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Jan Hakon Erichsen

有兩個最明顯的特點使 Jan 的作品不同於普通的毀物視頻:

一是他每次都會用一個新的精心設計的魯布·戈德堡機械式的 “毀滅機器” 來摧毀這些日常物品。

二是 Jan 在視頻中一點也顯得不憤怒或狂躁,每次都會及其冷靜地操作毀滅機器一步一步抵達毀滅的彼岸,同時非常注意對聽力的保護。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即使爆開的只是氣球,也要戴好保護聽力的護耳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意麵窗簾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香蕉切割機

"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Jan Hakon Erichsen 是一位來自挪威的行為藝術家。從2017年底開始,Jan 每天都會在社交平臺上傳拍攝摧毀不同物體的短視頻或照片。視頻中被摧毀的物體大多是氣球,也有意大利麵、香蕉、茶杯等其它日常物品。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Jan Hakon Erichsen

有兩個最明顯的特點使 Jan 的作品不同於普通的毀物視頻:

一是他每次都會用一個新的精心設計的魯布·戈德堡機械式的 “毀滅機器” 來摧毀這些日常物品。

二是 Jan 在視頻中一點也顯得不憤怒或狂躁,每次都會及其冷靜地操作毀滅機器一步一步抵達毀滅的彼岸,同時非常注意對聽力的保護。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即使爆開的只是氣球,也要戴好保護聽力的護耳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意麵窗簾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香蕉切割機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方便麵餅也沒能倖免

截止今日,Jan 在 Instagram 上的688個帖子已經吸引了近50萬的粉絲,許多觀眾都說他的 Destruction Diaries(毀滅日記)系列視頻作品給人帶來了一種奇怪的滿足感。不過 Jan 對此卻有不同的想法。在 Jan 的家鄉北歐不成文地流行著一種心態和處事方式,在斯堪的納維亞語中稱為:“Nordisk tungsinn”,可以翻譯成:“北歐愁思”,大概說的就是人要時刻惦記著生活中的沉重和掙扎。Jan 在之前的採訪中曾說過,他並不介意自己的作品只給人們帶來哈哈哈,但他希望有心的觀眾能夠看到表皮下面的東西。

"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Jan Hakon Erichsen 是一位來自挪威的行為藝術家。從2017年底開始,Jan 每天都會在社交平臺上傳拍攝摧毀不同物體的短視頻或照片。視頻中被摧毀的物體大多是氣球,也有意大利麵、香蕉、茶杯等其它日常物品。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Jan Hakon Erichsen

有兩個最明顯的特點使 Jan 的作品不同於普通的毀物視頻:

一是他每次都會用一個新的精心設計的魯布·戈德堡機械式的 “毀滅機器” 來摧毀這些日常物品。

二是 Jan 在視頻中一點也顯得不憤怒或狂躁,每次都會及其冷靜地操作毀滅機器一步一步抵達毀滅的彼岸,同時非常注意對聽力的保護。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即使爆開的只是氣球,也要戴好保護聽力的護耳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意麵窗簾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香蕉切割機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方便麵餅也沒能倖免

截止今日,Jan 在 Instagram 上的688個帖子已經吸引了近50萬的粉絲,許多觀眾都說他的 Destruction Diaries(毀滅日記)系列視頻作品給人帶來了一種奇怪的滿足感。不過 Jan 對此卻有不同的想法。在 Jan 的家鄉北歐不成文地流行著一種心態和處事方式,在斯堪的納維亞語中稱為:“Nordisk tungsinn”,可以翻譯成:“北歐愁思”,大概說的就是人要時刻惦記著生活中的沉重和掙扎。Jan 在之前的採訪中曾說過,他並不介意自己的作品只給人們帶來哈哈哈,但他希望有心的觀眾能夠看到表皮下面的東西。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仙人掌頭冠

"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Jan Hakon Erichsen 是一位來自挪威的行為藝術家。從2017年底開始,Jan 每天都會在社交平臺上傳拍攝摧毀不同物體的短視頻或照片。視頻中被摧毀的物體大多是氣球,也有意大利麵、香蕉、茶杯等其它日常物品。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Jan Hakon Erichsen

有兩個最明顯的特點使 Jan 的作品不同於普通的毀物視頻:

一是他每次都會用一個新的精心設計的魯布·戈德堡機械式的 “毀滅機器” 來摧毀這些日常物品。

二是 Jan 在視頻中一點也顯得不憤怒或狂躁,每次都會及其冷靜地操作毀滅機器一步一步抵達毀滅的彼岸,同時非常注意對聽力的保護。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即使爆開的只是氣球,也要戴好保護聽力的護耳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意麵窗簾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香蕉切割機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方便麵餅也沒能倖免

截止今日,Jan 在 Instagram 上的688個帖子已經吸引了近50萬的粉絲,許多觀眾都說他的 Destruction Diaries(毀滅日記)系列視頻作品給人帶來了一種奇怪的滿足感。不過 Jan 對此卻有不同的想法。在 Jan 的家鄉北歐不成文地流行著一種心態和處事方式,在斯堪的納維亞語中稱為:“Nordisk tungsinn”,可以翻譯成:“北歐愁思”,大概說的就是人要時刻惦記著生活中的沉重和掙扎。Jan 在之前的採訪中曾說過,他並不介意自己的作品只給人們帶來哈哈哈,但他希望有心的觀眾能夠看到表皮下面的東西。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仙人掌頭冠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採花大盜”

其實在看多了 Jan 的作品後不難察覺到他的作品在荒誕和幽默下其實蘊含著一種冥冥之中的憂鬱。儘管 Jan 製造的各種毀滅機器造型奇異、殺傷力時而小於5時而大於9000,但他每次都是用一種類似受困者的姿態來使用這些毀滅機器,一板一眼地按著設計好的步驟實施毀滅過程,而不是隨心所欲地大開殺戒。

Jan 在使用這些毀滅機器摧毀物品的時候就好像一個普通人每天按部就班的生活:人們每天按照慣例日復一日地重複昨天做過的事,卻絲毫沒有意識到在這按部就班之間逐漸造起了一臺隱形的毀滅機器,於某時某刻在無形之間不知不覺地就毀掉了生活中的一些東西。

"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Jan Hakon Erichsen 是一位來自挪威的行為藝術家。從2017年底開始,Jan 每天都會在社交平臺上傳拍攝摧毀不同物體的短視頻或照片。視頻中被摧毀的物體大多是氣球,也有意大利麵、香蕉、茶杯等其它日常物品。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Jan Hakon Erichsen

有兩個最明顯的特點使 Jan 的作品不同於普通的毀物視頻:

一是他每次都會用一個新的精心設計的魯布·戈德堡機械式的 “毀滅機器” 來摧毀這些日常物品。

二是 Jan 在視頻中一點也顯得不憤怒或狂躁,每次都會及其冷靜地操作毀滅機器一步一步抵達毀滅的彼岸,同時非常注意對聽力的保護。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即使爆開的只是氣球,也要戴好保護聽力的護耳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意麵窗簾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香蕉切割機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方便麵餅也沒能倖免

截止今日,Jan 在 Instagram 上的688個帖子已經吸引了近50萬的粉絲,許多觀眾都說他的 Destruction Diaries(毀滅日記)系列視頻作品給人帶來了一種奇怪的滿足感。不過 Jan 對此卻有不同的想法。在 Jan 的家鄉北歐不成文地流行著一種心態和處事方式,在斯堪的納維亞語中稱為:“Nordisk tungsinn”,可以翻譯成:“北歐愁思”,大概說的就是人要時刻惦記著生活中的沉重和掙扎。Jan 在之前的採訪中曾說過,他並不介意自己的作品只給人們帶來哈哈哈,但他希望有心的觀眾能夠看到表皮下面的東西。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仙人掌頭冠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採花大盜”

其實在看多了 Jan 的作品後不難察覺到他的作品在荒誕和幽默下其實蘊含著一種冥冥之中的憂鬱。儘管 Jan 製造的各種毀滅機器造型奇異、殺傷力時而小於5時而大於9000,但他每次都是用一種類似受困者的姿態來使用這些毀滅機器,一板一眼地按著設計好的步驟實施毀滅過程,而不是隨心所欲地大開殺戒。

Jan 在使用這些毀滅機器摧毀物品的時候就好像一個普通人每天按部就班的生活:人們每天按照慣例日復一日地重複昨天做過的事,卻絲毫沒有意識到在這按部就班之間逐漸造起了一臺隱形的毀滅機器,於某時某刻在無形之間不知不覺地就毀掉了生活中的一些東西。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好似日常掙扎,毀滅也是無可奈何的選擇

我採訪了 Jan,讓我們看看這位毀滅藝術家的靈感來源和對其作品的看法吧:

別的次元:請先自我介紹一下!

Jan:我是一名來自挪威的藝術家,主要的作品形式是視頻、行為藝術和雕塑。2004年我在奧斯陸的挪威國家藝術學院畢業,之後就一直在奧斯陸這座城市中進行創作。最初我的作品主要發佈於傳統的畫廊和博物館,但是最近我開始專注於將自己的作品發在網上。

"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Jan Hakon Erichsen 是一位來自挪威的行為藝術家。從2017年底開始,Jan 每天都會在社交平臺上傳拍攝摧毀不同物體的短視頻或照片。視頻中被摧毀的物體大多是氣球,也有意大利麵、香蕉、茶杯等其它日常物品。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Jan Hakon Erichsen

有兩個最明顯的特點使 Jan 的作品不同於普通的毀物視頻:

一是他每次都會用一個新的精心設計的魯布·戈德堡機械式的 “毀滅機器” 來摧毀這些日常物品。

二是 Jan 在視頻中一點也顯得不憤怒或狂躁,每次都會及其冷靜地操作毀滅機器一步一步抵達毀滅的彼岸,同時非常注意對聽力的保護。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即使爆開的只是氣球,也要戴好保護聽力的護耳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意麵窗簾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香蕉切割機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方便麵餅也沒能倖免

截止今日,Jan 在 Instagram 上的688個帖子已經吸引了近50萬的粉絲,許多觀眾都說他的 Destruction Diaries(毀滅日記)系列視頻作品給人帶來了一種奇怪的滿足感。不過 Jan 對此卻有不同的想法。在 Jan 的家鄉北歐不成文地流行著一種心態和處事方式,在斯堪的納維亞語中稱為:“Nordisk tungsinn”,可以翻譯成:“北歐愁思”,大概說的就是人要時刻惦記著生活中的沉重和掙扎。Jan 在之前的採訪中曾說過,他並不介意自己的作品只給人們帶來哈哈哈,但他希望有心的觀眾能夠看到表皮下面的東西。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仙人掌頭冠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採花大盜”

其實在看多了 Jan 的作品後不難察覺到他的作品在荒誕和幽默下其實蘊含著一種冥冥之中的憂鬱。儘管 Jan 製造的各種毀滅機器造型奇異、殺傷力時而小於5時而大於9000,但他每次都是用一種類似受困者的姿態來使用這些毀滅機器,一板一眼地按著設計好的步驟實施毀滅過程,而不是隨心所欲地大開殺戒。

Jan 在使用這些毀滅機器摧毀物品的時候就好像一個普通人每天按部就班的生活:人們每天按照慣例日復一日地重複昨天做過的事,卻絲毫沒有意識到在這按部就班之間逐漸造起了一臺隱形的毀滅機器,於某時某刻在無形之間不知不覺地就毀掉了生活中的一些東西。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好似日常掙扎,毀滅也是無可奈何的選擇

我採訪了 Jan,讓我們看看這位毀滅藝術家的靈感來源和對其作品的看法吧:

別的次元:請先自我介紹一下!

Jan:我是一名來自挪威的藝術家,主要的作品形式是視頻、行為藝術和雕塑。2004年我在奧斯陸的挪威國家藝術學院畢業,之後就一直在奧斯陸這座城市中進行創作。最初我的作品主要發佈於傳統的畫廊和博物館,但是最近我開始專注於將自己的作品發在網上。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大鬍子

"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Jan Hakon Erichsen 是一位來自挪威的行為藝術家。從2017年底開始,Jan 每天都會在社交平臺上傳拍攝摧毀不同物體的短視頻或照片。視頻中被摧毀的物體大多是氣球,也有意大利麵、香蕉、茶杯等其它日常物品。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Jan Hakon Erichsen

有兩個最明顯的特點使 Jan 的作品不同於普通的毀物視頻:

一是他每次都會用一個新的精心設計的魯布·戈德堡機械式的 “毀滅機器” 來摧毀這些日常物品。

二是 Jan 在視頻中一點也顯得不憤怒或狂躁,每次都會及其冷靜地操作毀滅機器一步一步抵達毀滅的彼岸,同時非常注意對聽力的保護。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即使爆開的只是氣球,也要戴好保護聽力的護耳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意麵窗簾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香蕉切割機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方便麵餅也沒能倖免

截止今日,Jan 在 Instagram 上的688個帖子已經吸引了近50萬的粉絲,許多觀眾都說他的 Destruction Diaries(毀滅日記)系列視頻作品給人帶來了一種奇怪的滿足感。不過 Jan 對此卻有不同的想法。在 Jan 的家鄉北歐不成文地流行著一種心態和處事方式,在斯堪的納維亞語中稱為:“Nordisk tungsinn”,可以翻譯成:“北歐愁思”,大概說的就是人要時刻惦記著生活中的沉重和掙扎。Jan 在之前的採訪中曾說過,他並不介意自己的作品只給人們帶來哈哈哈,但他希望有心的觀眾能夠看到表皮下面的東西。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仙人掌頭冠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採花大盜”

其實在看多了 Jan 的作品後不難察覺到他的作品在荒誕和幽默下其實蘊含著一種冥冥之中的憂鬱。儘管 Jan 製造的各種毀滅機器造型奇異、殺傷力時而小於5時而大於9000,但他每次都是用一種類似受困者的姿態來使用這些毀滅機器,一板一眼地按著設計好的步驟實施毀滅過程,而不是隨心所欲地大開殺戒。

Jan 在使用這些毀滅機器摧毀物品的時候就好像一個普通人每天按部就班的生活:人們每天按照慣例日復一日地重複昨天做過的事,卻絲毫沒有意識到在這按部就班之間逐漸造起了一臺隱形的毀滅機器,於某時某刻在無形之間不知不覺地就毀掉了生活中的一些東西。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好似日常掙扎,毀滅也是無可奈何的選擇

我採訪了 Jan,讓我們看看這位毀滅藝術家的靈感來源和對其作品的看法吧:

別的次元:請先自我介紹一下!

Jan:我是一名來自挪威的藝術家,主要的作品形式是視頻、行為藝術和雕塑。2004年我在奧斯陸的挪威國家藝術學院畢業,之後就一直在奧斯陸這座城市中進行創作。最初我的作品主要發佈於傳統的畫廊和博物館,但是最近我開始專注於將自己的作品發在網上。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大鬍子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在 Jan 的個人網站上可以看到毀滅日記以外的其它藝術作品

我實在忍不住想問:你一共摧毀了多少個氣球,數過嗎?

我沒有數過到底有多少個氣球犧牲在我手中了。我一般會去批發氣球,一次買100個裝的大包,每個月大概會用掉一到兩大包吧。

"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Jan Hakon Erichsen 是一位來自挪威的行為藝術家。從2017年底開始,Jan 每天都會在社交平臺上傳拍攝摧毀不同物體的短視頻或照片。視頻中被摧毀的物體大多是氣球,也有意大利麵、香蕉、茶杯等其它日常物品。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Jan Hakon Erichsen

有兩個最明顯的特點使 Jan 的作品不同於普通的毀物視頻:

一是他每次都會用一個新的精心設計的魯布·戈德堡機械式的 “毀滅機器” 來摧毀這些日常物品。

二是 Jan 在視頻中一點也顯得不憤怒或狂躁,每次都會及其冷靜地操作毀滅機器一步一步抵達毀滅的彼岸,同時非常注意對聽力的保護。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即使爆開的只是氣球,也要戴好保護聽力的護耳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意麵窗簾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香蕉切割機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方便麵餅也沒能倖免

截止今日,Jan 在 Instagram 上的688個帖子已經吸引了近50萬的粉絲,許多觀眾都說他的 Destruction Diaries(毀滅日記)系列視頻作品給人帶來了一種奇怪的滿足感。不過 Jan 對此卻有不同的想法。在 Jan 的家鄉北歐不成文地流行著一種心態和處事方式,在斯堪的納維亞語中稱為:“Nordisk tungsinn”,可以翻譯成:“北歐愁思”,大概說的就是人要時刻惦記著生活中的沉重和掙扎。Jan 在之前的採訪中曾說過,他並不介意自己的作品只給人們帶來哈哈哈,但他希望有心的觀眾能夠看到表皮下面的東西。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仙人掌頭冠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採花大盜”

其實在看多了 Jan 的作品後不難察覺到他的作品在荒誕和幽默下其實蘊含著一種冥冥之中的憂鬱。儘管 Jan 製造的各種毀滅機器造型奇異、殺傷力時而小於5時而大於9000,但他每次都是用一種類似受困者的姿態來使用這些毀滅機器,一板一眼地按著設計好的步驟實施毀滅過程,而不是隨心所欲地大開殺戒。

Jan 在使用這些毀滅機器摧毀物品的時候就好像一個普通人每天按部就班的生活:人們每天按照慣例日復一日地重複昨天做過的事,卻絲毫沒有意識到在這按部就班之間逐漸造起了一臺隱形的毀滅機器,於某時某刻在無形之間不知不覺地就毀掉了生活中的一些東西。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好似日常掙扎,毀滅也是無可奈何的選擇

我採訪了 Jan,讓我們看看這位毀滅藝術家的靈感來源和對其作品的看法吧:

別的次元:請先自我介紹一下!

Jan:我是一名來自挪威的藝術家,主要的作品形式是視頻、行為藝術和雕塑。2004年我在奧斯陸的挪威國家藝術學院畢業,之後就一直在奧斯陸這座城市中進行創作。最初我的作品主要發佈於傳統的畫廊和博物館,但是最近我開始專注於將自己的作品發在網上。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大鬍子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在 Jan 的個人網站上可以看到毀滅日記以外的其它藝術作品

我實在忍不住想問:你一共摧毀了多少個氣球,數過嗎?

我沒有數過到底有多少個氣球犧牲在我手中了。我一般會去批發氣球,一次買100個裝的大包,每個月大概會用掉一到兩大包吧。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氣球終結者的 “恐懼之塔”

你最大的靈感來源是什麼?

我的靈感來自於行為藝術和視頻藝術的先驅們,比如 Bruce Nauman、Chris Burden 和 Rebecca Horn。我目前所做的其實這些先驅們都做過了,我只不過是將它們與我們這個時代的流行在線視頻文化融合了起來。

"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Jan Hakon Erichsen 是一位來自挪威的行為藝術家。從2017年底開始,Jan 每天都會在社交平臺上傳拍攝摧毀不同物體的短視頻或照片。視頻中被摧毀的物體大多是氣球,也有意大利麵、香蕉、茶杯等其它日常物品。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Jan Hakon Erichsen

有兩個最明顯的特點使 Jan 的作品不同於普通的毀物視頻:

一是他每次都會用一個新的精心設計的魯布·戈德堡機械式的 “毀滅機器” 來摧毀這些日常物品。

二是 Jan 在視頻中一點也顯得不憤怒或狂躁,每次都會及其冷靜地操作毀滅機器一步一步抵達毀滅的彼岸,同時非常注意對聽力的保護。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即使爆開的只是氣球,也要戴好保護聽力的護耳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意麵窗簾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香蕉切割機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方便麵餅也沒能倖免

截止今日,Jan 在 Instagram 上的688個帖子已經吸引了近50萬的粉絲,許多觀眾都說他的 Destruction Diaries(毀滅日記)系列視頻作品給人帶來了一種奇怪的滿足感。不過 Jan 對此卻有不同的想法。在 Jan 的家鄉北歐不成文地流行著一種心態和處事方式,在斯堪的納維亞語中稱為:“Nordisk tungsinn”,可以翻譯成:“北歐愁思”,大概說的就是人要時刻惦記著生活中的沉重和掙扎。Jan 在之前的採訪中曾說過,他並不介意自己的作品只給人們帶來哈哈哈,但他希望有心的觀眾能夠看到表皮下面的東西。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仙人掌頭冠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採花大盜”

其實在看多了 Jan 的作品後不難察覺到他的作品在荒誕和幽默下其實蘊含著一種冥冥之中的憂鬱。儘管 Jan 製造的各種毀滅機器造型奇異、殺傷力時而小於5時而大於9000,但他每次都是用一種類似受困者的姿態來使用這些毀滅機器,一板一眼地按著設計好的步驟實施毀滅過程,而不是隨心所欲地大開殺戒。

Jan 在使用這些毀滅機器摧毀物品的時候就好像一個普通人每天按部就班的生活:人們每天按照慣例日復一日地重複昨天做過的事,卻絲毫沒有意識到在這按部就班之間逐漸造起了一臺隱形的毀滅機器,於某時某刻在無形之間不知不覺地就毀掉了生活中的一些東西。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好似日常掙扎,毀滅也是無可奈何的選擇

我採訪了 Jan,讓我們看看這位毀滅藝術家的靈感來源和對其作品的看法吧:

別的次元:請先自我介紹一下!

Jan:我是一名來自挪威的藝術家,主要的作品形式是視頻、行為藝術和雕塑。2004年我在奧斯陸的挪威國家藝術學院畢業,之後就一直在奧斯陸這座城市中進行創作。最初我的作品主要發佈於傳統的畫廊和博物館,但是最近我開始專注於將自己的作品發在網上。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大鬍子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在 Jan 的個人網站上可以看到毀滅日記以外的其它藝術作品

我實在忍不住想問:你一共摧毀了多少個氣球,數過嗎?

我沒有數過到底有多少個氣球犧牲在我手中了。我一般會去批發氣球,一次買100個裝的大包,每個月大概會用掉一到兩大包吧。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氣球終結者的 “恐懼之塔”

你最大的靈感來源是什麼?

我的靈感來自於行為藝術和視頻藝術的先驅們,比如 Bruce Nauman、Chris Burden 和 Rebecca Horn。我目前所做的其實這些先驅們都做過了,我只不過是將它們與我們這個時代的流行在線視頻文化融合了起來。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Face Time

我發現很多 fo 你的人都會說你的作品看完了後有種 “奇怪的滿足感”。這是你原本的意願嗎?當你將物品成功摧毀的時候你也會有與這些觀眾一樣的感覺嗎?

其實在初次看到人們給出這樣的評價前我從沒想過我的作品會給人這樣的感覺。但是現在我會利用這種感覺,使其成為我作品的一部分。如果摧毀的過程不成功,我的確會感到挫敗感。所以說我覺得我現在搞破壞的時候跟觀眾的感覺是相同的了!

"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Jan Hakon Erichsen 是一位來自挪威的行為藝術家。從2017年底開始,Jan 每天都會在社交平臺上傳拍攝摧毀不同物體的短視頻或照片。視頻中被摧毀的物體大多是氣球,也有意大利麵、香蕉、茶杯等其它日常物品。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Jan Hakon Erichsen

有兩個最明顯的特點使 Jan 的作品不同於普通的毀物視頻:

一是他每次都會用一個新的精心設計的魯布·戈德堡機械式的 “毀滅機器” 來摧毀這些日常物品。

二是 Jan 在視頻中一點也顯得不憤怒或狂躁,每次都會及其冷靜地操作毀滅機器一步一步抵達毀滅的彼岸,同時非常注意對聽力的保護。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即使爆開的只是氣球,也要戴好保護聽力的護耳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意麵窗簾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香蕉切割機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方便麵餅也沒能倖免

截止今日,Jan 在 Instagram 上的688個帖子已經吸引了近50萬的粉絲,許多觀眾都說他的 Destruction Diaries(毀滅日記)系列視頻作品給人帶來了一種奇怪的滿足感。不過 Jan 對此卻有不同的想法。在 Jan 的家鄉北歐不成文地流行著一種心態和處事方式,在斯堪的納維亞語中稱為:“Nordisk tungsinn”,可以翻譯成:“北歐愁思”,大概說的就是人要時刻惦記著生活中的沉重和掙扎。Jan 在之前的採訪中曾說過,他並不介意自己的作品只給人們帶來哈哈哈,但他希望有心的觀眾能夠看到表皮下面的東西。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仙人掌頭冠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採花大盜”

其實在看多了 Jan 的作品後不難察覺到他的作品在荒誕和幽默下其實蘊含著一種冥冥之中的憂鬱。儘管 Jan 製造的各種毀滅機器造型奇異、殺傷力時而小於5時而大於9000,但他每次都是用一種類似受困者的姿態來使用這些毀滅機器,一板一眼地按著設計好的步驟實施毀滅過程,而不是隨心所欲地大開殺戒。

Jan 在使用這些毀滅機器摧毀物品的時候就好像一個普通人每天按部就班的生活:人們每天按照慣例日復一日地重複昨天做過的事,卻絲毫沒有意識到在這按部就班之間逐漸造起了一臺隱形的毀滅機器,於某時某刻在無形之間不知不覺地就毀掉了生活中的一些東西。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好似日常掙扎,毀滅也是無可奈何的選擇

我採訪了 Jan,讓我們看看這位毀滅藝術家的靈感來源和對其作品的看法吧:

別的次元:請先自我介紹一下!

Jan:我是一名來自挪威的藝術家,主要的作品形式是視頻、行為藝術和雕塑。2004年我在奧斯陸的挪威國家藝術學院畢業,之後就一直在奧斯陸這座城市中進行創作。最初我的作品主要發佈於傳統的畫廊和博物館,但是最近我開始專注於將自己的作品發在網上。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大鬍子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在 Jan 的個人網站上可以看到毀滅日記以外的其它藝術作品

我實在忍不住想問:你一共摧毀了多少個氣球,數過嗎?

我沒有數過到底有多少個氣球犧牲在我手中了。我一般會去批發氣球,一次買100個裝的大包,每個月大概會用掉一到兩大包吧。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氣球終結者的 “恐懼之塔”

你最大的靈感來源是什麼?

我的靈感來自於行為藝術和視頻藝術的先驅們,比如 Bruce Nauman、Chris Burden 和 Rebecca Horn。我目前所做的其實這些先驅們都做過了,我只不過是將它們與我們這個時代的流行在線視頻文化融合了起來。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Face Time

我發現很多 fo 你的人都會說你的作品看完了後有種 “奇怪的滿足感”。這是你原本的意願嗎?當你將物品成功摧毀的時候你也會有與這些觀眾一樣的感覺嗎?

其實在初次看到人們給出這樣的評價前我從沒想過我的作品會給人這樣的感覺。但是現在我會利用這種感覺,使其成為我作品的一部分。如果摧毀的過程不成功,我的確會感到挫敗感。所以說我覺得我現在搞破壞的時候跟觀眾的感覺是相同的了!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粉絲投遞的摧毀方案,Jan 將其實現了

你的各種毀滅機器的點子是隨機出現在你腦中的嗎?還是說你需要系統化地實驗才能獲得這些點子?

儘管很多觀眾們可能覺得我的視頻中出現的點子都是雜亂又隨機的,但我確實得經過持續的構思和實驗後才能獲得可用的方案。

"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Jan Hakon Erichsen 是一位來自挪威的行為藝術家。從2017年底開始,Jan 每天都會在社交平臺上傳拍攝摧毀不同物體的短視頻或照片。視頻中被摧毀的物體大多是氣球,也有意大利麵、香蕉、茶杯等其它日常物品。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Jan Hakon Erichsen

有兩個最明顯的特點使 Jan 的作品不同於普通的毀物視頻:

一是他每次都會用一個新的精心設計的魯布·戈德堡機械式的 “毀滅機器” 來摧毀這些日常物品。

二是 Jan 在視頻中一點也顯得不憤怒或狂躁,每次都會及其冷靜地操作毀滅機器一步一步抵達毀滅的彼岸,同時非常注意對聽力的保護。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即使爆開的只是氣球,也要戴好保護聽力的護耳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意麵窗簾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香蕉切割機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方便麵餅也沒能倖免

截止今日,Jan 在 Instagram 上的688個帖子已經吸引了近50萬的粉絲,許多觀眾都說他的 Destruction Diaries(毀滅日記)系列視頻作品給人帶來了一種奇怪的滿足感。不過 Jan 對此卻有不同的想法。在 Jan 的家鄉北歐不成文地流行著一種心態和處事方式,在斯堪的納維亞語中稱為:“Nordisk tungsinn”,可以翻譯成:“北歐愁思”,大概說的就是人要時刻惦記著生活中的沉重和掙扎。Jan 在之前的採訪中曾說過,他並不介意自己的作品只給人們帶來哈哈哈,但他希望有心的觀眾能夠看到表皮下面的東西。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仙人掌頭冠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採花大盜”

其實在看多了 Jan 的作品後不難察覺到他的作品在荒誕和幽默下其實蘊含著一種冥冥之中的憂鬱。儘管 Jan 製造的各種毀滅機器造型奇異、殺傷力時而小於5時而大於9000,但他每次都是用一種類似受困者的姿態來使用這些毀滅機器,一板一眼地按著設計好的步驟實施毀滅過程,而不是隨心所欲地大開殺戒。

Jan 在使用這些毀滅機器摧毀物品的時候就好像一個普通人每天按部就班的生活:人們每天按照慣例日復一日地重複昨天做過的事,卻絲毫沒有意識到在這按部就班之間逐漸造起了一臺隱形的毀滅機器,於某時某刻在無形之間不知不覺地就毀掉了生活中的一些東西。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好似日常掙扎,毀滅也是無可奈何的選擇

我採訪了 Jan,讓我們看看這位毀滅藝術家的靈感來源和對其作品的看法吧:

別的次元:請先自我介紹一下!

Jan:我是一名來自挪威的藝術家,主要的作品形式是視頻、行為藝術和雕塑。2004年我在奧斯陸的挪威國家藝術學院畢業,之後就一直在奧斯陸這座城市中進行創作。最初我的作品主要發佈於傳統的畫廊和博物館,但是最近我開始專注於將自己的作品發在網上。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大鬍子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在 Jan 的個人網站上可以看到毀滅日記以外的其它藝術作品

我實在忍不住想問:你一共摧毀了多少個氣球,數過嗎?

我沒有數過到底有多少個氣球犧牲在我手中了。我一般會去批發氣球,一次買100個裝的大包,每個月大概會用掉一到兩大包吧。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氣球終結者的 “恐懼之塔”

你最大的靈感來源是什麼?

我的靈感來自於行為藝術和視頻藝術的先驅們,比如 Bruce Nauman、Chris Burden 和 Rebecca Horn。我目前所做的其實這些先驅們都做過了,我只不過是將它們與我們這個時代的流行在線視頻文化融合了起來。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Face Time

我發現很多 fo 你的人都會說你的作品看完了後有種 “奇怪的滿足感”。這是你原本的意願嗎?當你將物品成功摧毀的時候你也會有與這些觀眾一樣的感覺嗎?

其實在初次看到人們給出這樣的評價前我從沒想過我的作品會給人這樣的感覺。但是現在我會利用這種感覺,使其成為我作品的一部分。如果摧毀的過程不成功,我的確會感到挫敗感。所以說我覺得我現在搞破壞的時候跟觀眾的感覺是相同的了!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粉絲投遞的摧毀方案,Jan 將其實現了

你的各種毀滅機器的點子是隨機出現在你腦中的嗎?還是說你需要系統化地實驗才能獲得這些點子?

儘管很多觀眾們可能覺得我的視頻中出現的點子都是雜亂又隨機的,但我確實得經過持續的構思和實驗後才能獲得可用的方案。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也許真的需要不少頭腦風暴才能造就這臺毀滅機器的誕生

你在視頻中顯得很冷靜,毀滅的過程彷彿一個受困者日復一日的掙扎。剛才我們說過的 “北歐愁思” 是影響你創作的一個因素嗎?

我覺得你說到點上了。除了表面上的荒誕和可笑,在我的作品下面蘊藏著很多蒼涼和憂鬱的情緒。用這些精心設計的機器來摧毀物品的時候往往只需要輕輕那麼一推或者輕輕那麼踢上一腳。不經意之間物品就這樣被摧毀了,可同時我本人也會被置入危險之中,這確實有那麼一點黑暗的感覺在裡面。每天在生活中的掙扎確實會對我的創作有著很大的影響。

"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Jan Hakon Erichsen 是一位來自挪威的行為藝術家。從2017年底開始,Jan 每天都會在社交平臺上傳拍攝摧毀不同物體的短視頻或照片。視頻中被摧毀的物體大多是氣球,也有意大利麵、香蕉、茶杯等其它日常物品。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Jan Hakon Erichsen

有兩個最明顯的特點使 Jan 的作品不同於普通的毀物視頻:

一是他每次都會用一個新的精心設計的魯布·戈德堡機械式的 “毀滅機器” 來摧毀這些日常物品。

二是 Jan 在視頻中一點也顯得不憤怒或狂躁,每次都會及其冷靜地操作毀滅機器一步一步抵達毀滅的彼岸,同時非常注意對聽力的保護。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即使爆開的只是氣球,也要戴好保護聽力的護耳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意麵窗簾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香蕉切割機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方便麵餅也沒能倖免

截止今日,Jan 在 Instagram 上的688個帖子已經吸引了近50萬的粉絲,許多觀眾都說他的 Destruction Diaries(毀滅日記)系列視頻作品給人帶來了一種奇怪的滿足感。不過 Jan 對此卻有不同的想法。在 Jan 的家鄉北歐不成文地流行著一種心態和處事方式,在斯堪的納維亞語中稱為:“Nordisk tungsinn”,可以翻譯成:“北歐愁思”,大概說的就是人要時刻惦記著生活中的沉重和掙扎。Jan 在之前的採訪中曾說過,他並不介意自己的作品只給人們帶來哈哈哈,但他希望有心的觀眾能夠看到表皮下面的東西。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仙人掌頭冠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採花大盜”

其實在看多了 Jan 的作品後不難察覺到他的作品在荒誕和幽默下其實蘊含著一種冥冥之中的憂鬱。儘管 Jan 製造的各種毀滅機器造型奇異、殺傷力時而小於5時而大於9000,但他每次都是用一種類似受困者的姿態來使用這些毀滅機器,一板一眼地按著設計好的步驟實施毀滅過程,而不是隨心所欲地大開殺戒。

Jan 在使用這些毀滅機器摧毀物品的時候就好像一個普通人每天按部就班的生活:人們每天按照慣例日復一日地重複昨天做過的事,卻絲毫沒有意識到在這按部就班之間逐漸造起了一臺隱形的毀滅機器,於某時某刻在無形之間不知不覺地就毀掉了生活中的一些東西。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好似日常掙扎,毀滅也是無可奈何的選擇

我採訪了 Jan,讓我們看看這位毀滅藝術家的靈感來源和對其作品的看法吧:

別的次元:請先自我介紹一下!

Jan:我是一名來自挪威的藝術家,主要的作品形式是視頻、行為藝術和雕塑。2004年我在奧斯陸的挪威國家藝術學院畢業,之後就一直在奧斯陸這座城市中進行創作。最初我的作品主要發佈於傳統的畫廊和博物館,但是最近我開始專注於將自己的作品發在網上。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大鬍子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在 Jan 的個人網站上可以看到毀滅日記以外的其它藝術作品

我實在忍不住想問:你一共摧毀了多少個氣球,數過嗎?

我沒有數過到底有多少個氣球犧牲在我手中了。我一般會去批發氣球,一次買100個裝的大包,每個月大概會用掉一到兩大包吧。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氣球終結者的 “恐懼之塔”

你最大的靈感來源是什麼?

我的靈感來自於行為藝術和視頻藝術的先驅們,比如 Bruce Nauman、Chris Burden 和 Rebecca Horn。我目前所做的其實這些先驅們都做過了,我只不過是將它們與我們這個時代的流行在線視頻文化融合了起來。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Face Time

我發現很多 fo 你的人都會說你的作品看完了後有種 “奇怪的滿足感”。這是你原本的意願嗎?當你將物品成功摧毀的時候你也會有與這些觀眾一樣的感覺嗎?

其實在初次看到人們給出這樣的評價前我從沒想過我的作品會給人這樣的感覺。但是現在我會利用這種感覺,使其成為我作品的一部分。如果摧毀的過程不成功,我的確會感到挫敗感。所以說我覺得我現在搞破壞的時候跟觀眾的感覺是相同的了!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粉絲投遞的摧毀方案,Jan 將其實現了

你的各種毀滅機器的點子是隨機出現在你腦中的嗎?還是說你需要系統化地實驗才能獲得這些點子?

儘管很多觀眾們可能覺得我的視頻中出現的點子都是雜亂又隨機的,但我確實得經過持續的構思和實驗後才能獲得可用的方案。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也許真的需要不少頭腦風暴才能造就這臺毀滅機器的誕生

你在視頻中顯得很冷靜,毀滅的過程彷彿一個受困者日復一日的掙扎。剛才我們說過的 “北歐愁思” 是影響你創作的一個因素嗎?

我覺得你說到點上了。除了表面上的荒誕和可笑,在我的作品下面蘊藏著很多蒼涼和憂鬱的情緒。用這些精心設計的機器來摧毀物品的時候往往只需要輕輕那麼一推或者輕輕那麼踢上一腳。不經意之間物品就這樣被摧毀了,可同時我本人也會被置入危險之中,這確實有那麼一點黑暗的感覺在裡面。每天在生活中的掙扎確實會對我的創作有著很大的影響。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要時刻惦記著生活中的掙扎

如果你的 “毀滅日記” 系列是音樂的話,它會是哪個流派的呢? (別說就是 “Pop!”)

光聽聲音來說的話,我覺得應該就是 “Pop” 沒跑了。我經常會覺得我的作品應該屬於那種比較 lo-fi 的獨立搖滾場景中的一部分。我的裝置經常都是勉強才能工作,造得也不太牢固,距崩壞往往只有一步之遙,這就跟聽恐龍二世(Dinosaur Jr.)或者人行道樂隊(Pavement)演奏作品時那種差點就搞砸了的感覺很相似。

"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Jan Hakon Erichsen 是一位來自挪威的行為藝術家。從2017年底開始,Jan 每天都會在社交平臺上傳拍攝摧毀不同物體的短視頻或照片。視頻中被摧毀的物體大多是氣球,也有意大利麵、香蕉、茶杯等其它日常物品。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Jan Hakon Erichsen

有兩個最明顯的特點使 Jan 的作品不同於普通的毀物視頻:

一是他每次都會用一個新的精心設計的魯布·戈德堡機械式的 “毀滅機器” 來摧毀這些日常物品。

二是 Jan 在視頻中一點也顯得不憤怒或狂躁,每次都會及其冷靜地操作毀滅機器一步一步抵達毀滅的彼岸,同時非常注意對聽力的保護。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即使爆開的只是氣球,也要戴好保護聽力的護耳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意麵窗簾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香蕉切割機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方便麵餅也沒能倖免

截止今日,Jan 在 Instagram 上的688個帖子已經吸引了近50萬的粉絲,許多觀眾都說他的 Destruction Diaries(毀滅日記)系列視頻作品給人帶來了一種奇怪的滿足感。不過 Jan 對此卻有不同的想法。在 Jan 的家鄉北歐不成文地流行著一種心態和處事方式,在斯堪的納維亞語中稱為:“Nordisk tungsinn”,可以翻譯成:“北歐愁思”,大概說的就是人要時刻惦記著生活中的沉重和掙扎。Jan 在之前的採訪中曾說過,他並不介意自己的作品只給人們帶來哈哈哈,但他希望有心的觀眾能夠看到表皮下面的東西。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仙人掌頭冠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採花大盜”

其實在看多了 Jan 的作品後不難察覺到他的作品在荒誕和幽默下其實蘊含著一種冥冥之中的憂鬱。儘管 Jan 製造的各種毀滅機器造型奇異、殺傷力時而小於5時而大於9000,但他每次都是用一種類似受困者的姿態來使用這些毀滅機器,一板一眼地按著設計好的步驟實施毀滅過程,而不是隨心所欲地大開殺戒。

Jan 在使用這些毀滅機器摧毀物品的時候就好像一個普通人每天按部就班的生活:人們每天按照慣例日復一日地重複昨天做過的事,卻絲毫沒有意識到在這按部就班之間逐漸造起了一臺隱形的毀滅機器,於某時某刻在無形之間不知不覺地就毀掉了生活中的一些東西。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好似日常掙扎,毀滅也是無可奈何的選擇

我採訪了 Jan,讓我們看看這位毀滅藝術家的靈感來源和對其作品的看法吧:

別的次元:請先自我介紹一下!

Jan:我是一名來自挪威的藝術家,主要的作品形式是視頻、行為藝術和雕塑。2004年我在奧斯陸的挪威國家藝術學院畢業,之後就一直在奧斯陸這座城市中進行創作。最初我的作品主要發佈於傳統的畫廊和博物館,但是最近我開始專注於將自己的作品發在網上。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大鬍子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在 Jan 的個人網站上可以看到毀滅日記以外的其它藝術作品

我實在忍不住想問:你一共摧毀了多少個氣球,數過嗎?

我沒有數過到底有多少個氣球犧牲在我手中了。我一般會去批發氣球,一次買100個裝的大包,每個月大概會用掉一到兩大包吧。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氣球終結者的 “恐懼之塔”

你最大的靈感來源是什麼?

我的靈感來自於行為藝術和視頻藝術的先驅們,比如 Bruce Nauman、Chris Burden 和 Rebecca Horn。我目前所做的其實這些先驅們都做過了,我只不過是將它們與我們這個時代的流行在線視頻文化融合了起來。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Face Time

我發現很多 fo 你的人都會說你的作品看完了後有種 “奇怪的滿足感”。這是你原本的意願嗎?當你將物品成功摧毀的時候你也會有與這些觀眾一樣的感覺嗎?

其實在初次看到人們給出這樣的評價前我從沒想過我的作品會給人這樣的感覺。但是現在我會利用這種感覺,使其成為我作品的一部分。如果摧毀的過程不成功,我的確會感到挫敗感。所以說我覺得我現在搞破壞的時候跟觀眾的感覺是相同的了!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粉絲投遞的摧毀方案,Jan 將其實現了

你的各種毀滅機器的點子是隨機出現在你腦中的嗎?還是說你需要系統化地實驗才能獲得這些點子?

儘管很多觀眾們可能覺得我的視頻中出現的點子都是雜亂又隨機的,但我確實得經過持續的構思和實驗後才能獲得可用的方案。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也許真的需要不少頭腦風暴才能造就這臺毀滅機器的誕生

你在視頻中顯得很冷靜,毀滅的過程彷彿一個受困者日復一日的掙扎。剛才我們說過的 “北歐愁思” 是影響你創作的一個因素嗎?

我覺得你說到點上了。除了表面上的荒誕和可笑,在我的作品下面蘊藏著很多蒼涼和憂鬱的情緒。用這些精心設計的機器來摧毀物品的時候往往只需要輕輕那麼一推或者輕輕那麼踢上一腳。不經意之間物品就這樣被摧毀了,可同時我本人也會被置入危險之中,這確實有那麼一點黑暗的感覺在裡面。每天在生活中的掙扎確實會對我的創作有著很大的影響。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要時刻惦記著生活中的掙扎

如果你的 “毀滅日記” 系列是音樂的話,它會是哪個流派的呢? (別說就是 “Pop!”)

光聽聲音來說的話,我覺得應該就是 “Pop” 沒跑了。我經常會覺得我的作品應該屬於那種比較 lo-fi 的獨立搖滾場景中的一部分。我的裝置經常都是勉強才能工作,造得也不太牢固,距崩壞往往只有一步之遙,這就跟聽恐龍二世(Dinosaur Jr.)或者人行道樂隊(Pavement)演奏作品時那種差點就搞砸了的感覺很相似。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香蕉布魯斯”:常被搗毀的香蕉在這集中反串做了毀滅機器的 “利刃”

在未來你有沒有做個帶有複雜劇情的短片或電影的計劃?比如把你那些毀滅裝置都放在電影裡?

我從沒有對在作品中構造敘事這件事產生興趣,所以與其說在我的作品中會出現複雜的劇情,不如說那些毀滅機器的構造會變得越來越複雜吧。

"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Jan Hakon Erichsen 是一位來自挪威的行為藝術家。從2017年底開始,Jan 每天都會在社交平臺上傳拍攝摧毀不同物體的短視頻或照片。視頻中被摧毀的物體大多是氣球,也有意大利麵、香蕉、茶杯等其它日常物品。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Jan Hakon Erichsen

有兩個最明顯的特點使 Jan 的作品不同於普通的毀物視頻:

一是他每次都會用一個新的精心設計的魯布·戈德堡機械式的 “毀滅機器” 來摧毀這些日常物品。

二是 Jan 在視頻中一點也顯得不憤怒或狂躁,每次都會及其冷靜地操作毀滅機器一步一步抵達毀滅的彼岸,同時非常注意對聽力的保護。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即使爆開的只是氣球,也要戴好保護聽力的護耳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意麵窗簾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香蕉切割機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方便麵餅也沒能倖免

截止今日,Jan 在 Instagram 上的688個帖子已經吸引了近50萬的粉絲,許多觀眾都說他的 Destruction Diaries(毀滅日記)系列視頻作品給人帶來了一種奇怪的滿足感。不過 Jan 對此卻有不同的想法。在 Jan 的家鄉北歐不成文地流行著一種心態和處事方式,在斯堪的納維亞語中稱為:“Nordisk tungsinn”,可以翻譯成:“北歐愁思”,大概說的就是人要時刻惦記著生活中的沉重和掙扎。Jan 在之前的採訪中曾說過,他並不介意自己的作品只給人們帶來哈哈哈,但他希望有心的觀眾能夠看到表皮下面的東西。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仙人掌頭冠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採花大盜”

其實在看多了 Jan 的作品後不難察覺到他的作品在荒誕和幽默下其實蘊含著一種冥冥之中的憂鬱。儘管 Jan 製造的各種毀滅機器造型奇異、殺傷力時而小於5時而大於9000,但他每次都是用一種類似受困者的姿態來使用這些毀滅機器,一板一眼地按著設計好的步驟實施毀滅過程,而不是隨心所欲地大開殺戒。

Jan 在使用這些毀滅機器摧毀物品的時候就好像一個普通人每天按部就班的生活:人們每天按照慣例日復一日地重複昨天做過的事,卻絲毫沒有意識到在這按部就班之間逐漸造起了一臺隱形的毀滅機器,於某時某刻在無形之間不知不覺地就毀掉了生活中的一些東西。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好似日常掙扎,毀滅也是無可奈何的選擇

我採訪了 Jan,讓我們看看這位毀滅藝術家的靈感來源和對其作品的看法吧:

別的次元:請先自我介紹一下!

Jan:我是一名來自挪威的藝術家,主要的作品形式是視頻、行為藝術和雕塑。2004年我在奧斯陸的挪威國家藝術學院畢業,之後就一直在奧斯陸這座城市中進行創作。最初我的作品主要發佈於傳統的畫廊和博物館,但是最近我開始專注於將自己的作品發在網上。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大鬍子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在 Jan 的個人網站上可以看到毀滅日記以外的其它藝術作品

我實在忍不住想問:你一共摧毀了多少個氣球,數過嗎?

我沒有數過到底有多少個氣球犧牲在我手中了。我一般會去批發氣球,一次買100個裝的大包,每個月大概會用掉一到兩大包吧。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氣球終結者的 “恐懼之塔”

你最大的靈感來源是什麼?

我的靈感來自於行為藝術和視頻藝術的先驅們,比如 Bruce Nauman、Chris Burden 和 Rebecca Horn。我目前所做的其實這些先驅們都做過了,我只不過是將它們與我們這個時代的流行在線視頻文化融合了起來。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Face Time

我發現很多 fo 你的人都會說你的作品看完了後有種 “奇怪的滿足感”。這是你原本的意願嗎?當你將物品成功摧毀的時候你也會有與這些觀眾一樣的感覺嗎?

其實在初次看到人們給出這樣的評價前我從沒想過我的作品會給人這樣的感覺。但是現在我會利用這種感覺,使其成為我作品的一部分。如果摧毀的過程不成功,我的確會感到挫敗感。所以說我覺得我現在搞破壞的時候跟觀眾的感覺是相同的了!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粉絲投遞的摧毀方案,Jan 將其實現了

你的各種毀滅機器的點子是隨機出現在你腦中的嗎?還是說你需要系統化地實驗才能獲得這些點子?

儘管很多觀眾們可能覺得我的視頻中出現的點子都是雜亂又隨機的,但我確實得經過持續的構思和實驗後才能獲得可用的方案。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也許真的需要不少頭腦風暴才能造就這臺毀滅機器的誕生

你在視頻中顯得很冷靜,毀滅的過程彷彿一個受困者日復一日的掙扎。剛才我們說過的 “北歐愁思” 是影響你創作的一個因素嗎?

我覺得你說到點上了。除了表面上的荒誕和可笑,在我的作品下面蘊藏著很多蒼涼和憂鬱的情緒。用這些精心設計的機器來摧毀物品的時候往往只需要輕輕那麼一推或者輕輕那麼踢上一腳。不經意之間物品就這樣被摧毀了,可同時我本人也會被置入危險之中,這確實有那麼一點黑暗的感覺在裡面。每天在生活中的掙扎確實會對我的創作有著很大的影響。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要時刻惦記著生活中的掙扎

如果你的 “毀滅日記” 系列是音樂的話,它會是哪個流派的呢? (別說就是 “Pop!”)

光聽聲音來說的話,我覺得應該就是 “Pop” 沒跑了。我經常會覺得我的作品應該屬於那種比較 lo-fi 的獨立搖滾場景中的一部分。我的裝置經常都是勉強才能工作,造得也不太牢固,距崩壞往往只有一步之遙,這就跟聽恐龍二世(Dinosaur Jr.)或者人行道樂隊(Pavement)演奏作品時那種差點就搞砸了的感覺很相似。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香蕉布魯斯”:常被搗毀的香蕉在這集中反串做了毀滅機器的 “利刃”

在未來你有沒有做個帶有複雜劇情的短片或電影的計劃?比如把你那些毀滅裝置都放在電影裡?

我從沒有對在作品中構造敘事這件事產生興趣,所以與其說在我的作品中會出現複雜的劇情,不如說那些毀滅機器的構造會變得越來越複雜吧。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銀色獨角獸之夢,是不是比某電影中的那個摺紙更具象了

未來你有沒有什麼超越性的計劃?

目前我只是想繼續自己所做的事,我會把精力集中在擴展使用的材料上,也會擴展毀滅機器的設計。但同時我覺得也許應該去嘗試一下在觀眾面前現場演出。

"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Jan Hakon Erichsen 是一位來自挪威的行為藝術家。從2017年底開始,Jan 每天都會在社交平臺上傳拍攝摧毀不同物體的短視頻或照片。視頻中被摧毀的物體大多是氣球,也有意大利麵、香蕉、茶杯等其它日常物品。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Jan Hakon Erichsen

有兩個最明顯的特點使 Jan 的作品不同於普通的毀物視頻:

一是他每次都會用一個新的精心設計的魯布·戈德堡機械式的 “毀滅機器” 來摧毀這些日常物品。

二是 Jan 在視頻中一點也顯得不憤怒或狂躁,每次都會及其冷靜地操作毀滅機器一步一步抵達毀滅的彼岸,同時非常注意對聽力的保護。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即使爆開的只是氣球,也要戴好保護聽力的護耳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意麵窗簾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香蕉切割機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方便麵餅也沒能倖免

截止今日,Jan 在 Instagram 上的688個帖子已經吸引了近50萬的粉絲,許多觀眾都說他的 Destruction Diaries(毀滅日記)系列視頻作品給人帶來了一種奇怪的滿足感。不過 Jan 對此卻有不同的想法。在 Jan 的家鄉北歐不成文地流行著一種心態和處事方式,在斯堪的納維亞語中稱為:“Nordisk tungsinn”,可以翻譯成:“北歐愁思”,大概說的就是人要時刻惦記著生活中的沉重和掙扎。Jan 在之前的採訪中曾說過,他並不介意自己的作品只給人們帶來哈哈哈,但他希望有心的觀眾能夠看到表皮下面的東西。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仙人掌頭冠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採花大盜”

其實在看多了 Jan 的作品後不難察覺到他的作品在荒誕和幽默下其實蘊含著一種冥冥之中的憂鬱。儘管 Jan 製造的各種毀滅機器造型奇異、殺傷力時而小於5時而大於9000,但他每次都是用一種類似受困者的姿態來使用這些毀滅機器,一板一眼地按著設計好的步驟實施毀滅過程,而不是隨心所欲地大開殺戒。

Jan 在使用這些毀滅機器摧毀物品的時候就好像一個普通人每天按部就班的生活:人們每天按照慣例日復一日地重複昨天做過的事,卻絲毫沒有意識到在這按部就班之間逐漸造起了一臺隱形的毀滅機器,於某時某刻在無形之間不知不覺地就毀掉了生活中的一些東西。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好似日常掙扎,毀滅也是無可奈何的選擇

我採訪了 Jan,讓我們看看這位毀滅藝術家的靈感來源和對其作品的看法吧:

別的次元:請先自我介紹一下!

Jan:我是一名來自挪威的藝術家,主要的作品形式是視頻、行為藝術和雕塑。2004年我在奧斯陸的挪威國家藝術學院畢業,之後就一直在奧斯陸這座城市中進行創作。最初我的作品主要發佈於傳統的畫廊和博物館,但是最近我開始專注於將自己的作品發在網上。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大鬍子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在 Jan 的個人網站上可以看到毀滅日記以外的其它藝術作品

我實在忍不住想問:你一共摧毀了多少個氣球,數過嗎?

我沒有數過到底有多少個氣球犧牲在我手中了。我一般會去批發氣球,一次買100個裝的大包,每個月大概會用掉一到兩大包吧。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氣球終結者的 “恐懼之塔”

你最大的靈感來源是什麼?

我的靈感來自於行為藝術和視頻藝術的先驅們,比如 Bruce Nauman、Chris Burden 和 Rebecca Horn。我目前所做的其實這些先驅們都做過了,我只不過是將它們與我們這個時代的流行在線視頻文化融合了起來。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Face Time

我發現很多 fo 你的人都會說你的作品看完了後有種 “奇怪的滿足感”。這是你原本的意願嗎?當你將物品成功摧毀的時候你也會有與這些觀眾一樣的感覺嗎?

其實在初次看到人們給出這樣的評價前我從沒想過我的作品會給人這樣的感覺。但是現在我會利用這種感覺,使其成為我作品的一部分。如果摧毀的過程不成功,我的確會感到挫敗感。所以說我覺得我現在搞破壞的時候跟觀眾的感覺是相同的了!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粉絲投遞的摧毀方案,Jan 將其實現了

你的各種毀滅機器的點子是隨機出現在你腦中的嗎?還是說你需要系統化地實驗才能獲得這些點子?

儘管很多觀眾們可能覺得我的視頻中出現的點子都是雜亂又隨機的,但我確實得經過持續的構思和實驗後才能獲得可用的方案。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也許真的需要不少頭腦風暴才能造就這臺毀滅機器的誕生

你在視頻中顯得很冷靜,毀滅的過程彷彿一個受困者日復一日的掙扎。剛才我們說過的 “北歐愁思” 是影響你創作的一個因素嗎?

我覺得你說到點上了。除了表面上的荒誕和可笑,在我的作品下面蘊藏著很多蒼涼和憂鬱的情緒。用這些精心設計的機器來摧毀物品的時候往往只需要輕輕那麼一推或者輕輕那麼踢上一腳。不經意之間物品就這樣被摧毀了,可同時我本人也會被置入危險之中,這確實有那麼一點黑暗的感覺在裡面。每天在生活中的掙扎確實會對我的創作有著很大的影響。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要時刻惦記著生活中的掙扎

如果你的 “毀滅日記” 系列是音樂的話,它會是哪個流派的呢? (別說就是 “Pop!”)

光聽聲音來說的話,我覺得應該就是 “Pop” 沒跑了。我經常會覺得我的作品應該屬於那種比較 lo-fi 的獨立搖滾場景中的一部分。我的裝置經常都是勉強才能工作,造得也不太牢固,距崩壞往往只有一步之遙,這就跟聽恐龍二世(Dinosaur Jr.)或者人行道樂隊(Pavement)演奏作品時那種差點就搞砸了的感覺很相似。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香蕉布魯斯”:常被搗毀的香蕉在這集中反串做了毀滅機器的 “利刃”

在未來你有沒有做個帶有複雜劇情的短片或電影的計劃?比如把你那些毀滅裝置都放在電影裡?

我從沒有對在作品中構造敘事這件事產生興趣,所以與其說在我的作品中會出現複雜的劇情,不如說那些毀滅機器的構造會變得越來越複雜吧。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銀色獨角獸之夢,是不是比某電影中的那個摺紙更具象了

未來你有沒有什麼超越性的計劃?

目前我只是想繼續自己所做的事,我會把精力集中在擴展使用的材料上,也會擴展毀滅機器的設計。但同時我覺得也許應該去嘗試一下在觀眾面前現場演出。

這個“外國手工耿”發明了八百萬種凶器,只為了扎爆氣球

盯著看會兒吧,別跟著使勁

謝謝,祝你在毀滅的路上越走越遠,花樣越來越多!

想了解更多請訪問:Jan Hakon Erichsen 的 Instagram 或 Jan 的 個人網站,都是他的作品集。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