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芳投降吳國後,被孫權封為將軍,他最後的結局是怎樣的

糜芳投降東吳一事,可以說是受千夫所指的。一者,糜芳是劉備的二舅哥。作為二舅哥,卻在不加抵抗的情況下,便開門投降了呂蒙。難道他就不覺得對不起劉備嗎?難道不擔心哥哥糜竺和妹妹糜夫人被劉備處置嗎?二者,就算當時傅士仁投降了,但如果他堅持不投降,守城抵抗,必然給關羽回援贏得時間。這樣一來,關羽還不一定失敗。關羽不敗,荊州就不可能失。三者,哥哥糜竺聽說他投降了,羞愧不已,但是劉備不但不殺糜竺,還反過來安慰糜竺。最終,糜竺在羞愧中抑鬱而亡。兩相比較,糜芳的做法,多麼可恥。四者,當糜芳開門投降的時候,手下人其實並不願意跟隨他投降。呂蒙在進城的時候,當時騎都尉虞翻曾提醒他這一點,讓他小心埋伏。結果果然查出了不少埋伏。連手下將士都能夠堅持氣節,糜芳的行為,實在讓人不齒。

糜芳投降吳國後,被孫權封為將軍,他最後的結局是怎樣的

(糜芳劇照)

糜芳不顧形象受損,不顧親人安危,不顧將士不平,不顧領導被殺,一心投降東吳。那麼,他投降東吳以後,最終的結局是怎麼的呢?

《三國演義》寫糜芳投降東吳,等劉備率軍前往討伐東吳,發動夷陵大戰的時候,糜芳和傅士仁兩個投降了的人,感到後悔,殺了吳國將領馬忠,實現反正,迴歸劉備。但是劉備沒給他們客氣,讓關羽的兒子關興剝了他們的衣服,殺掉他們祭奠關羽,演出了一場快意恩仇的好戲。

不過,正史中的糜芳,結局可不是這樣的。他去了吳國以後,正史上對他的記載是很少的。只是在寫虞翻的時候,附帶的寫了他兩件事。還有就是寫吳國大將賀齊的時候,連帶著又提了一下他的名字。連宋元時期的史學家胡三省都說:“麋芳、傅士仁之在吳,未有所聞也。”

糜芳和虞翻發生的兩件事,一件是當時糜芳的船隊和虞翻的船隊在河裡相遇了,當時糜芳的船很大,隨從又多,虞翻的船比較小。於是,糜芳船上的人就對虞翻船上的人喊話,說這是將軍的船,請你們避一避。當時虞翻站在船頭大聲說:“失忠與信,何以事君?傾人二城,而稱將軍,可乎?”就是說,你是個投降不忠不守信的人,你還拿什麼來侍奉君王?你把蜀國的城丟了兩座投降了,你還配稱“將軍”嗎?糜芳聽了,羞愧不已,讓人把船靠邊,請虞翻先過去。而且害怕被虞翻看到,還把門窗一併都關閉了。

糜芳投降吳國後,被孫權封為將軍,他最後的結局是怎樣的

(虞翻劇照)

另一件事,是虞翻從糜芳的營地經過。當時糜芳的衛士按規矩,不給虞翻開門,讓他繞著過去。當時虞翻說:“當閉反開,當開反閉,豈得事宜邪?”就是說,你在江陵守城的時候,本該堅守阻擋,可是你開門投降了。而現在該給我打開的時候,你卻關上。糜芳聽說後,趕緊讓侍衛打開營門,讓虞翻過去。

從這兩件事,我們可以看出,糜芳投降吳國以後,吳主孫權對他還是不薄的,封他為將軍。糜芳在蜀漢這邊的時候,當的是南郡太守。並沒有說他軍中職務,說不定還不是個將軍。而且孫權給他的物質待遇也不薄,從他乘坐的船比虞翻大,就可以看得出來。後來跟隨賀齊去討伐叛亂的蘄春太守晉宗時,擔任副帥,也可見他的官位不小。

糜芳雖然受到孫權優待,官位不小,但是他在政治上是抬不起頭來的。虞翻的官職比他小,待遇比他差,卻兩次呵斥他,他都只能忍氣吞聲。之所以會這樣,表面的原因,是虞翻是個刺頭。虞翻對人說話,一點兒也不客氣,還喜歡以下犯上。他曾經在孫權宴請的時候裝醉,差點被孫權給殺掉。但是這個人,卻一直忠心不二。他對那些投降不忠的人,向來就瞧不上。于禁投降了關羽,後來關羽被吳國所殺,于禁又投降了吳國。虞翻就百般看不上他,多次建議孫權殺掉于禁。不過因為孫權考慮到要依靠魏國與蜀國作對,把于禁送回魏國。于禁臨走的時候,虞翻還不忘諷刺于禁一番。

糜芳投降吳國後,被孫權封為將軍,他最後的結局是怎樣的

(孫權劇照)

​不過,這還不是最重要的原因,最重要的原因,是他自己的內心感到了羞愧,飽受煎熬。畢竟是投降過去的,任何時候都抬不起頭來。反而看虞翻,雖然因為愛得罪人,官職並不大,但是受大家的尊重。連曹丕都在魏國設了一個虛座,以此來表達自己對虞翻人品的仰慕。

史書上並沒有記載糜芳是怎麼死的,是哪一年死的。但是,整天飽受羞愧煎熬,糜芳就算有將軍的待遇,就算能多活幾年,其實日子也並不好過啊。

(參考資料:《三國志》《資治通鑑音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