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兩彈一星提供重要稀有金屬的可可托海與蘇聯不得不說的故事'

"

斜跨中俄哈蒙四國的阿爾泰山,是新疆“三山夾兩盆”地理結構中最北面的一座大山。可可托海就位於阿爾泰山脈中段南麓的一塊山間盆地裡。大胡斯特河由東向西,把小鎮一分為二,當地人稱作河南、河北。

"

斜跨中俄哈蒙四國的阿爾泰山,是新疆“三山夾兩盆”地理結構中最北面的一座大山。可可托海就位於阿爾泰山脈中段南麓的一塊山間盆地裡。大胡斯特河由東向西,把小鎮一分為二,當地人稱作河南、河北。

為兩彈一星提供重要稀有金屬的可可托海與蘇聯不得不說的故事

在蒙古語中,可可托海意為“藍色的河灣”,在哈薩克語中,意為“綠色的叢林”。這裡以獨特的地貌,美麗的山水自然風光,豐富寶貴的礦藏,以及給國家獨特巨大的貢獻而聞名遐邇。可可托海礦區東起大青格里河以西,西至巴拉額爾齊斯河,北至中蒙邊境,南至富蘊縣喀拉通克,面積約1.6萬平方千米,是花崗偉晶岩稀有金屬礦產豐富地區。地質部門將此區分佈的偉晶岩礦脈劃分成8個礦田;生產部分設置一、二、三、四礦場。其中一礦規模最大,是著名的三號礦脈所在地。

"

斜跨中俄哈蒙四國的阿爾泰山,是新疆“三山夾兩盆”地理結構中最北面的一座大山。可可托海就位於阿爾泰山脈中段南麓的一塊山間盆地裡。大胡斯特河由東向西,把小鎮一分為二,當地人稱作河南、河北。

為兩彈一星提供重要稀有金屬的可可托海與蘇聯不得不說的故事

在蒙古語中,可可托海意為“藍色的河灣”,在哈薩克語中,意為“綠色的叢林”。這裡以獨特的地貌,美麗的山水自然風光,豐富寶貴的礦藏,以及給國家獨特巨大的貢獻而聞名遐邇。可可托海礦區東起大青格里河以西,西至巴拉額爾齊斯河,北至中蒙邊境,南至富蘊縣喀拉通克,面積約1.6萬平方千米,是花崗偉晶岩稀有金屬礦產豐富地區。地質部門將此區分佈的偉晶岩礦脈劃分成8個礦田;生產部分設置一、二、三、四礦場。其中一礦規模最大,是著名的三號礦脈所在地。

為兩彈一星提供重要稀有金屬的可可托海與蘇聯不得不說的故事

"

斜跨中俄哈蒙四國的阿爾泰山,是新疆“三山夾兩盆”地理結構中最北面的一座大山。可可托海就位於阿爾泰山脈中段南麓的一塊山間盆地裡。大胡斯特河由東向西,把小鎮一分為二,當地人稱作河南、河北。

為兩彈一星提供重要稀有金屬的可可托海與蘇聯不得不說的故事

在蒙古語中,可可托海意為“藍色的河灣”,在哈薩克語中,意為“綠色的叢林”。這裡以獨特的地貌,美麗的山水自然風光,豐富寶貴的礦藏,以及給國家獨特巨大的貢獻而聞名遐邇。可可托海礦區東起大青格里河以西,西至巴拉額爾齊斯河,北至中蒙邊境,南至富蘊縣喀拉通克,面積約1.6萬平方千米,是花崗偉晶岩稀有金屬礦產豐富地區。地質部門將此區分佈的偉晶岩礦脈劃分成8個礦田;生產部分設置一、二、三、四礦場。其中一礦規模最大,是著名的三號礦脈所在地。

為兩彈一星提供重要稀有金屬的可可托海與蘇聯不得不說的故事

為兩彈一星提供重要稀有金屬的可可托海與蘇聯不得不說的故事

"

斜跨中俄哈蒙四國的阿爾泰山,是新疆“三山夾兩盆”地理結構中最北面的一座大山。可可托海就位於阿爾泰山脈中段南麓的一塊山間盆地裡。大胡斯特河由東向西,把小鎮一分為二,當地人稱作河南、河北。

為兩彈一星提供重要稀有金屬的可可托海與蘇聯不得不說的故事

在蒙古語中,可可托海意為“藍色的河灣”,在哈薩克語中,意為“綠色的叢林”。這裡以獨特的地貌,美麗的山水自然風光,豐富寶貴的礦藏,以及給國家獨特巨大的貢獻而聞名遐邇。可可托海礦區東起大青格里河以西,西至巴拉額爾齊斯河,北至中蒙邊境,南至富蘊縣喀拉通克,面積約1.6萬平方千米,是花崗偉晶岩稀有金屬礦產豐富地區。地質部門將此區分佈的偉晶岩礦脈劃分成8個礦田;生產部分設置一、二、三、四礦場。其中一礦規模最大,是著名的三號礦脈所在地。

為兩彈一星提供重要稀有金屬的可可托海與蘇聯不得不說的故事

為兩彈一星提供重要稀有金屬的可可托海與蘇聯不得不說的故事

為兩彈一星提供重要稀有金屬的可可托海與蘇聯不得不說的故事

三號礦坑

一個較少為人注意的事實是,“三山夾兩盆”的地理命名並不來自中國,而是來自俄國探險家普爾熱瓦爾斯基(1839~1888)。一百多年前,普爾熱瓦爾斯基在中亞地圖上標註這片地域時,將其特點描述為“三山夾兩盆”,即天山、阿爾泰山、崑崙山與塔里木盆地、準噶爾盆地共同構成了新疆地質形態的主體框架。這一概括簡明準確,因而被世界地理學界普遍接受,並一直沿用至今。

在額爾齊斯河北岸老鎮區,錯落分佈著許多蘇式建築,一些已為荒草掩埋。翻開富蘊縣史志辦編輯的《神奇的可可托海》一書,在礦務局廳局級領導名錄中,有許多蘇聯人的名字:什馬諾夫、高洛莫勒晉、謝諾夫、米爾查諾夫、德日魯寧、沃斯克辛斯基、費德夫——三號礦脈的發現以及初期開發,都與蘇聯有著密切的關係。

有關“地質聖坑”的發現過程,我們在當地聽到了這樣兩個傳說:一是很久以前,遊牧在當地的牧民就發現三號礦脈上有一些晶體,打磨之後可以做珠寶裝飾品。蘇聯學者從牧民的這些飾品上得到啟發,最終找到了三號礦脈;二是20世紀20年代,蘇聯學者在化驗額爾齊斯河水(鄂畢河)的過程中,發現水中含有稀有金屬,於是,他們溯著河水,一路找到了可可托海。

根據隻言片語的史料記載,早在200年前,沙俄地質學家就已經知道阿爾泰山裡藏著一個寶石大礦。這並不奇怪,“阿爾泰”蒙古語本意就是“金山”,當地人至今還口口相傳“阿爾泰山七十二條溝,溝溝有黃金”。從漢代到民國,一直有人在山裡淘金。總之,1792年,一個名叫西絲爾絲的俄國學者首先進入阿爾泰山訪問,此後持續約100餘年的旅遊、探險、考察,讓俄國人一點一點地畫好了中國金山之寶的一張線路圖。

1935年,蘇聯組織阿勒泰特別地質考察團來新疆阿爾泰山考察,其中涅赫洛舍夫和斯托里亞蘭在富蘊縣庫威河中上游建立了工作站。為推動找礦,他們隨身帶有多種有色及稀有金屬礦物標本,動員廣大農牧民在阿爾泰山區採集有用礦物,交地質隊按質論價收購。正是根據牧民的報礦地點,地質人員首次在阿勒泰地區五十萬分之一的地質圖上標出了綠柱石的礦化點八處,其中富蘊縣可可托海礦床被阿牙闊孜拜(國籍、族別不詳)等人發現,並列為八處綠柱石礦點之一。

1936年,蘇聯與主政新疆的盛世才簽訂了《租借新疆錫礦條約》,有效期50年,蘇聯取得了在阿勒泰地區的富蘊縣、伊犁地區的阿拉套山等地開採鋰、鉭、鈹等有色和稀有金屬的權利。並在可可托海礦區以三號礦脈為主進行試採,開採了綠柱石和鉭鈮鐵礦。民國二十七年(1937),阿牙闊孜拜帶領一個小分隊開始了稀有金屬礦的試採,可可托海三號礦脈因此一度被稱為“阿牙闊孜拜礦”。

"

斜跨中俄哈蒙四國的阿爾泰山,是新疆“三山夾兩盆”地理結構中最北面的一座大山。可可托海就位於阿爾泰山脈中段南麓的一塊山間盆地裡。大胡斯特河由東向西,把小鎮一分為二,當地人稱作河南、河北。

為兩彈一星提供重要稀有金屬的可可托海與蘇聯不得不說的故事

在蒙古語中,可可托海意為“藍色的河灣”,在哈薩克語中,意為“綠色的叢林”。這裡以獨特的地貌,美麗的山水自然風光,豐富寶貴的礦藏,以及給國家獨特巨大的貢獻而聞名遐邇。可可托海礦區東起大青格里河以西,西至巴拉額爾齊斯河,北至中蒙邊境,南至富蘊縣喀拉通克,面積約1.6萬平方千米,是花崗偉晶岩稀有金屬礦產豐富地區。地質部門將此區分佈的偉晶岩礦脈劃分成8個礦田;生產部分設置一、二、三、四礦場。其中一礦規模最大,是著名的三號礦脈所在地。

為兩彈一星提供重要稀有金屬的可可托海與蘇聯不得不說的故事

為兩彈一星提供重要稀有金屬的可可托海與蘇聯不得不說的故事

為兩彈一星提供重要稀有金屬的可可托海與蘇聯不得不說的故事

三號礦坑

一個較少為人注意的事實是,“三山夾兩盆”的地理命名並不來自中國,而是來自俄國探險家普爾熱瓦爾斯基(1839~1888)。一百多年前,普爾熱瓦爾斯基在中亞地圖上標註這片地域時,將其特點描述為“三山夾兩盆”,即天山、阿爾泰山、崑崙山與塔里木盆地、準噶爾盆地共同構成了新疆地質形態的主體框架。這一概括簡明準確,因而被世界地理學界普遍接受,並一直沿用至今。

在額爾齊斯河北岸老鎮區,錯落分佈著許多蘇式建築,一些已為荒草掩埋。翻開富蘊縣史志辦編輯的《神奇的可可托海》一書,在礦務局廳局級領導名錄中,有許多蘇聯人的名字:什馬諾夫、高洛莫勒晉、謝諾夫、米爾查諾夫、德日魯寧、沃斯克辛斯基、費德夫——三號礦脈的發現以及初期開發,都與蘇聯有著密切的關係。

有關“地質聖坑”的發現過程,我們在當地聽到了這樣兩個傳說:一是很久以前,遊牧在當地的牧民就發現三號礦脈上有一些晶體,打磨之後可以做珠寶裝飾品。蘇聯學者從牧民的這些飾品上得到啟發,最終找到了三號礦脈;二是20世紀20年代,蘇聯學者在化驗額爾齊斯河水(鄂畢河)的過程中,發現水中含有稀有金屬,於是,他們溯著河水,一路找到了可可托海。

根據隻言片語的史料記載,早在200年前,沙俄地質學家就已經知道阿爾泰山裡藏著一個寶石大礦。這並不奇怪,“阿爾泰”蒙古語本意就是“金山”,當地人至今還口口相傳“阿爾泰山七十二條溝,溝溝有黃金”。從漢代到民國,一直有人在山裡淘金。總之,1792年,一個名叫西絲爾絲的俄國學者首先進入阿爾泰山訪問,此後持續約100餘年的旅遊、探險、考察,讓俄國人一點一點地畫好了中國金山之寶的一張線路圖。

1935年,蘇聯組織阿勒泰特別地質考察團來新疆阿爾泰山考察,其中涅赫洛舍夫和斯托里亞蘭在富蘊縣庫威河中上游建立了工作站。為推動找礦,他們隨身帶有多種有色及稀有金屬礦物標本,動員廣大農牧民在阿爾泰山區採集有用礦物,交地質隊按質論價收購。正是根據牧民的報礦地點,地質人員首次在阿勒泰地區五十萬分之一的地質圖上標出了綠柱石的礦化點八處,其中富蘊縣可可托海礦床被阿牙闊孜拜(國籍、族別不詳)等人發現,並列為八處綠柱石礦點之一。

1936年,蘇聯與主政新疆的盛世才簽訂了《租借新疆錫礦條約》,有效期50年,蘇聯取得了在阿勒泰地區的富蘊縣、伊犁地區的阿拉套山等地開採鋰、鉭、鈹等有色和稀有金屬的權利。並在可可托海礦區以三號礦脈為主進行試採,開採了綠柱石和鉭鈮鐵礦。民國二十七年(1937),阿牙闊孜拜帶領一個小分隊開始了稀有金屬礦的試採,可可托海三號礦脈因此一度被稱為“阿牙闊孜拜礦”。

為兩彈一星提供重要稀有金屬的可可托海與蘇聯不得不說的故事

三號礦百日誓師大會

1940年,蘇聯地質學家B·F·巴寧柯、H·A·斯米爾諾夫、M·B·庫茨涅佐夫等在富蘊縣可可托海進行一萬分之一地質測量,繪製可可托海——託依吐什地段10萬平方千米地圖,還到礦區一號至四號礦脈作地表勘探,開採綠柱石和鉭鈮礦。據曾任可可托海礦務局黨委副書記的莫哈買提漢回憶。1933年,父親帶著他和哥哥來到可可托海附近的鐵買克鄉定居下來,那時,這裡大約有居民700~1000戶。蘇聯人從伊犁、塔城、阿勒泰招來工人挖礦,工人有哈薩克族、維吾爾族、回族、蒙古族,還有十月革命後逃到阿勒泰的俄羅斯族以及從蘇聯回國的華僑和一些混血兒。工人們夏天住在帳篷裡,冬天不得不住進地窩子,工資在被扣掉膳食費用後,餘額以蘇聯布、糖、鞋、煙、茶葉等抵數。

到1942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升級,盛世才與蘇聯關係惡化,蘇聯人被盡數驅逐。後來不知用了什麼辦法,他們還是又回來了。儘管特別團團長在進入可可托海的路上被當地人打死了,但接下來蘇聯人還是徹底弄清了阿爾泰山的礦產家底,40年代中期,開始了更大規模的採掘。新疆解放時,一個叫張大軍的人用騾子馱走了好幾大箱子迪化官方的檔案資料,在臺灣寫成一本《新疆風暴七十年》,後來經常被用作研究新疆近代歷史的史料書籍。在這本書上,記載了當時蘇聯人用軍隊一般的管理方法經營可可托海的礦山。按書上的記述,礦山採出的黑的、白的、紅的、綠的、發光的礦物,蘇聯人指揮礦工把它們裝上卡車,翻山越嶺運往布爾津縣額爾齊斯河南岸的一個碼頭,在那裡集中起來,等待河道行洪時節,機器貨輪順河把這些礦物運到蘇聯去。蘇方大約有職員和技術工人百人,有一支過百人的警衛隊,有步槍,機關槍,礦區修有堅固的工事和炮臺,還有電臺。

隨著地質勘探的不斷深化,蘇聯發現阿爾泰山礦產品種豐富,其規模之大、礦種之多、品位之高,儲量之豐富,層次之分明,為世界罕見。而這裡的稀有金屬——鋰、鈹、鉭等都是製造原子彈、氫彈和人造衛星、運載火箭必不可少的原材料——作為正在研製原子彈的蘇聯,比誰都清楚這一點。1949年8月29日,蘇聯第一顆原子彈爆炸,1953年8月,蘇聯宣佈氫彈試驗成功。這些成績的取得,和可可托海是分不開的。

蘇聯人獨營可可托海礦的歷史結束於新中國成立。根據《中蘇友好互助同盟條約》,1950年3月1日,“中蘇有色及稀有金屬股份公司阿山礦管處”率先掛牌成立。3月27日,《關於在新疆創辦蘇中有色金屬、稀有金屬股份公司的協議書》、《關於在新疆創辦蘇中石油股份公司的協議書》、《關於創辦蘇中航空股份公司的協議書》等3個“股份公司協定”由蘇方外交部長維辛斯基、中國駐蘇大使王稼祥在莫斯科簽字。根據周恩來提議,股份公司“按照平權合股的原則組成”,“其目的在協助中國本國工業之發展及加強中蘇兩國之經濟合作”。12月30日,“中蘇有色及稀有金屬股份公司”在新疆宣告成立。

"

斜跨中俄哈蒙四國的阿爾泰山,是新疆“三山夾兩盆”地理結構中最北面的一座大山。可可托海就位於阿爾泰山脈中段南麓的一塊山間盆地裡。大胡斯特河由東向西,把小鎮一分為二,當地人稱作河南、河北。

為兩彈一星提供重要稀有金屬的可可托海與蘇聯不得不說的故事

在蒙古語中,可可托海意為“藍色的河灣”,在哈薩克語中,意為“綠色的叢林”。這裡以獨特的地貌,美麗的山水自然風光,豐富寶貴的礦藏,以及給國家獨特巨大的貢獻而聞名遐邇。可可托海礦區東起大青格里河以西,西至巴拉額爾齊斯河,北至中蒙邊境,南至富蘊縣喀拉通克,面積約1.6萬平方千米,是花崗偉晶岩稀有金屬礦產豐富地區。地質部門將此區分佈的偉晶岩礦脈劃分成8個礦田;生產部分設置一、二、三、四礦場。其中一礦規模最大,是著名的三號礦脈所在地。

為兩彈一星提供重要稀有金屬的可可托海與蘇聯不得不說的故事

為兩彈一星提供重要稀有金屬的可可托海與蘇聯不得不說的故事

為兩彈一星提供重要稀有金屬的可可托海與蘇聯不得不說的故事

三號礦坑

一個較少為人注意的事實是,“三山夾兩盆”的地理命名並不來自中國,而是來自俄國探險家普爾熱瓦爾斯基(1839~1888)。一百多年前,普爾熱瓦爾斯基在中亞地圖上標註這片地域時,將其特點描述為“三山夾兩盆”,即天山、阿爾泰山、崑崙山與塔里木盆地、準噶爾盆地共同構成了新疆地質形態的主體框架。這一概括簡明準確,因而被世界地理學界普遍接受,並一直沿用至今。

在額爾齊斯河北岸老鎮區,錯落分佈著許多蘇式建築,一些已為荒草掩埋。翻開富蘊縣史志辦編輯的《神奇的可可托海》一書,在礦務局廳局級領導名錄中,有許多蘇聯人的名字:什馬諾夫、高洛莫勒晉、謝諾夫、米爾查諾夫、德日魯寧、沃斯克辛斯基、費德夫——三號礦脈的發現以及初期開發,都與蘇聯有著密切的關係。

有關“地質聖坑”的發現過程,我們在當地聽到了這樣兩個傳說:一是很久以前,遊牧在當地的牧民就發現三號礦脈上有一些晶體,打磨之後可以做珠寶裝飾品。蘇聯學者從牧民的這些飾品上得到啟發,最終找到了三號礦脈;二是20世紀20年代,蘇聯學者在化驗額爾齊斯河水(鄂畢河)的過程中,發現水中含有稀有金屬,於是,他們溯著河水,一路找到了可可托海。

根據隻言片語的史料記載,早在200年前,沙俄地質學家就已經知道阿爾泰山裡藏著一個寶石大礦。這並不奇怪,“阿爾泰”蒙古語本意就是“金山”,當地人至今還口口相傳“阿爾泰山七十二條溝,溝溝有黃金”。從漢代到民國,一直有人在山裡淘金。總之,1792年,一個名叫西絲爾絲的俄國學者首先進入阿爾泰山訪問,此後持續約100餘年的旅遊、探險、考察,讓俄國人一點一點地畫好了中國金山之寶的一張線路圖。

1935年,蘇聯組織阿勒泰特別地質考察團來新疆阿爾泰山考察,其中涅赫洛舍夫和斯托里亞蘭在富蘊縣庫威河中上游建立了工作站。為推動找礦,他們隨身帶有多種有色及稀有金屬礦物標本,動員廣大農牧民在阿爾泰山區採集有用礦物,交地質隊按質論價收購。正是根據牧民的報礦地點,地質人員首次在阿勒泰地區五十萬分之一的地質圖上標出了綠柱石的礦化點八處,其中富蘊縣可可托海礦床被阿牙闊孜拜(國籍、族別不詳)等人發現,並列為八處綠柱石礦點之一。

1936年,蘇聯與主政新疆的盛世才簽訂了《租借新疆錫礦條約》,有效期50年,蘇聯取得了在阿勒泰地區的富蘊縣、伊犁地區的阿拉套山等地開採鋰、鉭、鈹等有色和稀有金屬的權利。並在可可托海礦區以三號礦脈為主進行試採,開採了綠柱石和鉭鈮鐵礦。民國二十七年(1937),阿牙闊孜拜帶領一個小分隊開始了稀有金屬礦的試採,可可托海三號礦脈因此一度被稱為“阿牙闊孜拜礦”。

為兩彈一星提供重要稀有金屬的可可托海與蘇聯不得不說的故事

三號礦百日誓師大會

1940年,蘇聯地質學家B·F·巴寧柯、H·A·斯米爾諾夫、M·B·庫茨涅佐夫等在富蘊縣可可托海進行一萬分之一地質測量,繪製可可托海——託依吐什地段10萬平方千米地圖,還到礦區一號至四號礦脈作地表勘探,開採綠柱石和鉭鈮礦。據曾任可可托海礦務局黨委副書記的莫哈買提漢回憶。1933年,父親帶著他和哥哥來到可可托海附近的鐵買克鄉定居下來,那時,這裡大約有居民700~1000戶。蘇聯人從伊犁、塔城、阿勒泰招來工人挖礦,工人有哈薩克族、維吾爾族、回族、蒙古族,還有十月革命後逃到阿勒泰的俄羅斯族以及從蘇聯回國的華僑和一些混血兒。工人們夏天住在帳篷裡,冬天不得不住進地窩子,工資在被扣掉膳食費用後,餘額以蘇聯布、糖、鞋、煙、茶葉等抵數。

到1942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升級,盛世才與蘇聯關係惡化,蘇聯人被盡數驅逐。後來不知用了什麼辦法,他們還是又回來了。儘管特別團團長在進入可可托海的路上被當地人打死了,但接下來蘇聯人還是徹底弄清了阿爾泰山的礦產家底,40年代中期,開始了更大規模的採掘。新疆解放時,一個叫張大軍的人用騾子馱走了好幾大箱子迪化官方的檔案資料,在臺灣寫成一本《新疆風暴七十年》,後來經常被用作研究新疆近代歷史的史料書籍。在這本書上,記載了當時蘇聯人用軍隊一般的管理方法經營可可托海的礦山。按書上的記述,礦山採出的黑的、白的、紅的、綠的、發光的礦物,蘇聯人指揮礦工把它們裝上卡車,翻山越嶺運往布爾津縣額爾齊斯河南岸的一個碼頭,在那裡集中起來,等待河道行洪時節,機器貨輪順河把這些礦物運到蘇聯去。蘇方大約有職員和技術工人百人,有一支過百人的警衛隊,有步槍,機關槍,礦區修有堅固的工事和炮臺,還有電臺。

隨著地質勘探的不斷深化,蘇聯發現阿爾泰山礦產品種豐富,其規模之大、礦種之多、品位之高,儲量之豐富,層次之分明,為世界罕見。而這裡的稀有金屬——鋰、鈹、鉭等都是製造原子彈、氫彈和人造衛星、運載火箭必不可少的原材料——作為正在研製原子彈的蘇聯,比誰都清楚這一點。1949年8月29日,蘇聯第一顆原子彈爆炸,1953年8月,蘇聯宣佈氫彈試驗成功。這些成績的取得,和可可托海是分不開的。

蘇聯人獨營可可托海礦的歷史結束於新中國成立。根據《中蘇友好互助同盟條約》,1950年3月1日,“中蘇有色及稀有金屬股份公司阿山礦管處”率先掛牌成立。3月27日,《關於在新疆創辦蘇中有色金屬、稀有金屬股份公司的協議書》、《關於在新疆創辦蘇中石油股份公司的協議書》、《關於創辦蘇中航空股份公司的協議書》等3個“股份公司協定”由蘇方外交部長維辛斯基、中國駐蘇大使王稼祥在莫斯科簽字。根據周恩來提議,股份公司“按照平權合股的原則組成”,“其目的在協助中國本國工業之發展及加強中蘇兩國之經濟合作”。12月30日,“中蘇有色及稀有金屬股份公司”在新疆宣告成立。

為兩彈一星提供重要稀有金屬的可可托海與蘇聯不得不說的故事

1955年1月1日,中蘇金屬公司交接儀式,當時蘇聯部長會議主席還是馬林科夫

根據協議,“蘇中金屬”股份公司的股份資本為2800萬盧布,雙方份額均等。蘇方作為公司資本投入的有房屋、建築物、設備、運輸工具、地質勘探工作的費用、材料及其他商品物資價值,總計1400萬盧布;中方作為公司資本投入的有新疆地區為開採和加工有色金屬和稀有金屬所必需的土地地段以及工業設施和任務所必需的建築材料,總價值為1400萬盧布。協議約定,“向蘇方提供按世界市場價格購買公司的50%產品的權利,在向中方購買其份額的產品並運往蘇聯時,這些產品應根據中國的法律繳納出口稅”。

在兩國政府的推動下,“中蘇有色金屬公司”很快走上了正常軌道。生產綠柱石、鋰輝石、鉭—鈮、鉛和鋅精礦的採礦工業企業很快竣工投產。與此同時,鋼鐵、發電、水泥、棉紡、麵粉、煤礦、機械等十來座現代化的大型廠礦企業的建設也在快速推進,最快的9個月、最長的15個月就迅速建成。新疆歷史上第一代現代工業和工人階級從此誕生。

"

斜跨中俄哈蒙四國的阿爾泰山,是新疆“三山夾兩盆”地理結構中最北面的一座大山。可可托海就位於阿爾泰山脈中段南麓的一塊山間盆地裡。大胡斯特河由東向西,把小鎮一分為二,當地人稱作河南、河北。

為兩彈一星提供重要稀有金屬的可可托海與蘇聯不得不說的故事

在蒙古語中,可可托海意為“藍色的河灣”,在哈薩克語中,意為“綠色的叢林”。這裡以獨特的地貌,美麗的山水自然風光,豐富寶貴的礦藏,以及給國家獨特巨大的貢獻而聞名遐邇。可可托海礦區東起大青格里河以西,西至巴拉額爾齊斯河,北至中蒙邊境,南至富蘊縣喀拉通克,面積約1.6萬平方千米,是花崗偉晶岩稀有金屬礦產豐富地區。地質部門將此區分佈的偉晶岩礦脈劃分成8個礦田;生產部分設置一、二、三、四礦場。其中一礦規模最大,是著名的三號礦脈所在地。

為兩彈一星提供重要稀有金屬的可可托海與蘇聯不得不說的故事

為兩彈一星提供重要稀有金屬的可可托海與蘇聯不得不說的故事

為兩彈一星提供重要稀有金屬的可可托海與蘇聯不得不說的故事

三號礦坑

一個較少為人注意的事實是,“三山夾兩盆”的地理命名並不來自中國,而是來自俄國探險家普爾熱瓦爾斯基(1839~1888)。一百多年前,普爾熱瓦爾斯基在中亞地圖上標註這片地域時,將其特點描述為“三山夾兩盆”,即天山、阿爾泰山、崑崙山與塔里木盆地、準噶爾盆地共同構成了新疆地質形態的主體框架。這一概括簡明準確,因而被世界地理學界普遍接受,並一直沿用至今。

在額爾齊斯河北岸老鎮區,錯落分佈著許多蘇式建築,一些已為荒草掩埋。翻開富蘊縣史志辦編輯的《神奇的可可托海》一書,在礦務局廳局級領導名錄中,有許多蘇聯人的名字:什馬諾夫、高洛莫勒晉、謝諾夫、米爾查諾夫、德日魯寧、沃斯克辛斯基、費德夫——三號礦脈的發現以及初期開發,都與蘇聯有著密切的關係。

有關“地質聖坑”的發現過程,我們在當地聽到了這樣兩個傳說:一是很久以前,遊牧在當地的牧民就發現三號礦脈上有一些晶體,打磨之後可以做珠寶裝飾品。蘇聯學者從牧民的這些飾品上得到啟發,最終找到了三號礦脈;二是20世紀20年代,蘇聯學者在化驗額爾齊斯河水(鄂畢河)的過程中,發現水中含有稀有金屬,於是,他們溯著河水,一路找到了可可托海。

根據隻言片語的史料記載,早在200年前,沙俄地質學家就已經知道阿爾泰山裡藏著一個寶石大礦。這並不奇怪,“阿爾泰”蒙古語本意就是“金山”,當地人至今還口口相傳“阿爾泰山七十二條溝,溝溝有黃金”。從漢代到民國,一直有人在山裡淘金。總之,1792年,一個名叫西絲爾絲的俄國學者首先進入阿爾泰山訪問,此後持續約100餘年的旅遊、探險、考察,讓俄國人一點一點地畫好了中國金山之寶的一張線路圖。

1935年,蘇聯組織阿勒泰特別地質考察團來新疆阿爾泰山考察,其中涅赫洛舍夫和斯托里亞蘭在富蘊縣庫威河中上游建立了工作站。為推動找礦,他們隨身帶有多種有色及稀有金屬礦物標本,動員廣大農牧民在阿爾泰山區採集有用礦物,交地質隊按質論價收購。正是根據牧民的報礦地點,地質人員首次在阿勒泰地區五十萬分之一的地質圖上標出了綠柱石的礦化點八處,其中富蘊縣可可托海礦床被阿牙闊孜拜(國籍、族別不詳)等人發現,並列為八處綠柱石礦點之一。

1936年,蘇聯與主政新疆的盛世才簽訂了《租借新疆錫礦條約》,有效期50年,蘇聯取得了在阿勒泰地區的富蘊縣、伊犁地區的阿拉套山等地開採鋰、鉭、鈹等有色和稀有金屬的權利。並在可可托海礦區以三號礦脈為主進行試採,開採了綠柱石和鉭鈮鐵礦。民國二十七年(1937),阿牙闊孜拜帶領一個小分隊開始了稀有金屬礦的試採,可可托海三號礦脈因此一度被稱為“阿牙闊孜拜礦”。

為兩彈一星提供重要稀有金屬的可可托海與蘇聯不得不說的故事

三號礦百日誓師大會

1940年,蘇聯地質學家B·F·巴寧柯、H·A·斯米爾諾夫、M·B·庫茨涅佐夫等在富蘊縣可可托海進行一萬分之一地質測量,繪製可可托海——託依吐什地段10萬平方千米地圖,還到礦區一號至四號礦脈作地表勘探,開採綠柱石和鉭鈮礦。據曾任可可托海礦務局黨委副書記的莫哈買提漢回憶。1933年,父親帶著他和哥哥來到可可托海附近的鐵買克鄉定居下來,那時,這裡大約有居民700~1000戶。蘇聯人從伊犁、塔城、阿勒泰招來工人挖礦,工人有哈薩克族、維吾爾族、回族、蒙古族,還有十月革命後逃到阿勒泰的俄羅斯族以及從蘇聯回國的華僑和一些混血兒。工人們夏天住在帳篷裡,冬天不得不住進地窩子,工資在被扣掉膳食費用後,餘額以蘇聯布、糖、鞋、煙、茶葉等抵數。

到1942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升級,盛世才與蘇聯關係惡化,蘇聯人被盡數驅逐。後來不知用了什麼辦法,他們還是又回來了。儘管特別團團長在進入可可托海的路上被當地人打死了,但接下來蘇聯人還是徹底弄清了阿爾泰山的礦產家底,40年代中期,開始了更大規模的採掘。新疆解放時,一個叫張大軍的人用騾子馱走了好幾大箱子迪化官方的檔案資料,在臺灣寫成一本《新疆風暴七十年》,後來經常被用作研究新疆近代歷史的史料書籍。在這本書上,記載了當時蘇聯人用軍隊一般的管理方法經營可可托海的礦山。按書上的記述,礦山採出的黑的、白的、紅的、綠的、發光的礦物,蘇聯人指揮礦工把它們裝上卡車,翻山越嶺運往布爾津縣額爾齊斯河南岸的一個碼頭,在那裡集中起來,等待河道行洪時節,機器貨輪順河把這些礦物運到蘇聯去。蘇方大約有職員和技術工人百人,有一支過百人的警衛隊,有步槍,機關槍,礦區修有堅固的工事和炮臺,還有電臺。

隨著地質勘探的不斷深化,蘇聯發現阿爾泰山礦產品種豐富,其規模之大、礦種之多、品位之高,儲量之豐富,層次之分明,為世界罕見。而這裡的稀有金屬——鋰、鈹、鉭等都是製造原子彈、氫彈和人造衛星、運載火箭必不可少的原材料——作為正在研製原子彈的蘇聯,比誰都清楚這一點。1949年8月29日,蘇聯第一顆原子彈爆炸,1953年8月,蘇聯宣佈氫彈試驗成功。這些成績的取得,和可可托海是分不開的。

蘇聯人獨營可可托海礦的歷史結束於新中國成立。根據《中蘇友好互助同盟條約》,1950年3月1日,“中蘇有色及稀有金屬股份公司阿山礦管處”率先掛牌成立。3月27日,《關於在新疆創辦蘇中有色金屬、稀有金屬股份公司的協議書》、《關於在新疆創辦蘇中石油股份公司的協議書》、《關於創辦蘇中航空股份公司的協議書》等3個“股份公司協定”由蘇方外交部長維辛斯基、中國駐蘇大使王稼祥在莫斯科簽字。根據周恩來提議,股份公司“按照平權合股的原則組成”,“其目的在協助中國本國工業之發展及加強中蘇兩國之經濟合作”。12月30日,“中蘇有色及稀有金屬股份公司”在新疆宣告成立。

為兩彈一星提供重要稀有金屬的可可托海與蘇聯不得不說的故事

1955年1月1日,中蘇金屬公司交接儀式,當時蘇聯部長會議主席還是馬林科夫

根據協議,“蘇中金屬”股份公司的股份資本為2800萬盧布,雙方份額均等。蘇方作為公司資本投入的有房屋、建築物、設備、運輸工具、地質勘探工作的費用、材料及其他商品物資價值,總計1400萬盧布;中方作為公司資本投入的有新疆地區為開採和加工有色金屬和稀有金屬所必需的土地地段以及工業設施和任務所必需的建築材料,總價值為1400萬盧布。協議約定,“向蘇方提供按世界市場價格購買公司的50%產品的權利,在向中方購買其份額的產品並運往蘇聯時,這些產品應根據中國的法律繳納出口稅”。

在兩國政府的推動下,“中蘇有色金屬公司”很快走上了正常軌道。生產綠柱石、鋰輝石、鉭—鈮、鉛和鋅精礦的採礦工業企業很快竣工投產。與此同時,鋼鐵、發電、水泥、棉紡、麵粉、煤礦、機械等十來座現代化的大型廠礦企業的建設也在快速推進,最快的9個月、最長的15個月就迅速建成。新疆歷史上第一代現代工業和工人階級從此誕生。

為兩彈一星提供重要稀有金屬的可可托海與蘇聯不得不說的故事

蘇聯專家和中方工作人員討論生產事宜

中蘇有色及稀有金屬股份公司是新中國誕生以來最早的股份公司之一,也是新中國礦山企業第一家股份合資,被譽為“共和國有色長子”、“新中國有色工業搖籃”。後來,根據蘇聯和中國政府交換的照會,公司的股份資本增加到10000萬盧布,每一方的資本為5000萬盧布。據稀有公司礦產勞動服務公司行政處處長王普慶回憶,這一時期,產品全部運往蘇聯,效益最好的1960年,利潤達1346萬元。

對兩個中蘇股份公司的作用和價值問題,至今在中國學術界仍然存在不同的看法,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些合股公司的建立對新疆、對中國的經濟恢復和發展起到了極大的帶動作用。新疆著名近現代史學者朱培民教授認為:“創辦中蘇石油股份公司、中蘇有色及稀有金屬股份公司是新中國利用外資的有益探索。”

撰文/曹志巖 攝影+翻拍/李諾 製圖/薛清濤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