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輩出的瓦崗寨,為何無法笑到最後?

亂世多紛爭,亂世盡英雄。大隋朝末年,由於朝廷腐敗,民不聊生,又恰逢大旱加蝗災。朝廷不僅不大力賑災,卻更加的橫徵暴斂,欺壓百姓,盤剝天下。一時間各地義軍紛紛起來反抗楊廣的朝廷,官逼民反。在眾多的起義軍當中,數山東地區最為活躍,隊伍數量和派別也比較多,實力也是最強。先後有瓦崗寨、竇建德、劉武周等,各自網絡了大批人馬,割據為王。其中以瓦崗寨尤其強大。瓦崗寨籠絡了一大批能人志士,包括很多大唐以後的功臣,包括徐茂公、李密、單雄信、程咬金、秦瓊等,部眾高峰的時候有數十萬人,並且後期還擁立程咬金為混世魔王,直接舉起大旗向朝廷宣戰。

英雄輩出的瓦崗寨,為何無法笑到最後?

朝廷先期不以為意,皇帝楊廣依舊坐在龍船巡遊江南,花天酒地。當起義規模發展到燎原之規模的時候,楊廣才調派各地部隊征討各地的義軍。一來朝廷軍隊已經腐敗,毫無戰鬥力;二來義軍規模及實力已經很龐大,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消滅。

英雄輩出的瓦崗寨,為何無法笑到最後?

隨著起義的不斷進行,特別是李氏家族舉起反隋大旗。各路起義軍紛紛被擊敗或被招安,最強大的瓦崗寨在李密的帶領下與朝廷的部隊展開了數次大戰,是贏多輸少。但是最好瓦崗軍核心主力人員卻紛紛投靠李氏家族,最後不擊而敗。其中有深層次的原因。

首先是瓦崗軍基本上都是一群莽夫組成,無政治頭腦。瓦崗軍的好多核心人物來自市井江湖,比如單雄信和程咬金出身強盜,因為搶了楊林的黃綱不得已入夥了瓦崗寨。秦瓊原是山東的一個小刑警,因為過錯打死人而被髮配到期姑父處,後因為打死了其他權貴,無奈之下投靠了瓦崗。

英雄輩出的瓦崗寨,為何無法笑到最後?

徐茂公就是一個算命的,書讀的比較多,知道的道理比較多。所有基本上這群人都是基層出身,沒有見過什麼大世面,對治國理政更是一塌糊塗。好不容易來了一個李密,是個朝廷的小官出身,結果後來還發現胸無大志,是個醉心享受的權力油子。

英雄輩出的瓦崗寨,為何無法笑到最後?

其次瓦崗軍沒有自己的戰略規劃。沒有合適的領頭人,根不就不可能有合適的規劃。不知道如果才能取得天下,不知道要想取得天下需要怎麼辦,更不知道如何處理跟老百姓的關係、如何維護其他階層的利益。只是在發現缺乏領頭人的時候,胡亂搞了一出什麼“真命天子”的戲,讓一個不識幾個大字的程三斧做了混世魔王。然後跟演戲一樣,演了幾年,發現這樣不行。然後李密這個隋朝的大官出現了,一幫人終於發現了救星,強行給穿上了龍袍按到了龍椅上。李密一開始嚇得要死,這可是誅滅九族的大罪啊。但是過了沒幾天發現還不錯,有人伺候,好酒好肉吃喝,而且還可以有無數的美女,還不用擔心什麼被殺害什麼的。慢慢的李密也沉淪在這種狀態了,開始享受這種高級的生活。

英雄輩出的瓦崗寨,為何無法笑到最後?

第三點是李氏家族出身皇親國戚,對國家經營、政治籌劃等非常熟悉,而且自身有強大的實力。李淵本身就是隋文帝的外戚,在隋朝建立的過程中出了汗馬功勞,而且一直身居一地之主,對政治管理、組織管理及處理各方利益手到擒來。李淵的幾個兒子非常的優秀,都曾經隨父征戰的經歷,並且一直在輔佐父親處理政務。在起義的過程中,李氏家族採取了對外懷柔,對內武力為主的策略。

英雄輩出的瓦崗寨,為何無法笑到最後?

對突厥等境外勢力,李淵採取了暫時安撫的措施,這樣可以便於其全力清理對付國內的各種勢力。對內則以安撫招安為主,對敵對勢力嚴格打擊為主。先後招安瓦崗寨的多數人才。然後對劉武周、竇建德等的勢力展開了一系列的打擊。

參考《隋唐演義》

原創作者:風行

圖文來自網絡,嚴謹抄襲,抄襲必究!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