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成為一名作家?試試這些方法,讓你事半功倍

文/花匠

前段時間,好朋友菲菲告訴我她的服裝設計在參賽時獲得了一等獎。她高興壞了,為了被認可的這一刻,她付出了很多,一邊學習,一邊設計,走過不少彎路。我問她為什麼這次能成功?她說:“因為我想成為一名優秀的服裝設計,我有足夠動力,所以我會努力去尋找到達彼岸的方法。我最近看了一本書,對我啟迪挺大的,正是它教會我找到了自己的路,一步一步實現自己的夢想,建議你也看看——《成為作家》,雖然它說的是如何成為一個作家的,但是它裡面的思想是可以通用的。成功是有捷徑的,而這個捷徑就是別人的有效經驗,能讓我們更好地明確努力的方向,在努力的過程中少走彎路。你不是喜歡寫作嗎?我想它一定會對你有很大幫助。”

聽到好朋友這麼說,我趕緊跟她借來看,學學寫作之道。《成為作家》的作者是多蘿西婭·布蘭德,多蘿西婭··布蘭德是一位備受尊敬的作家,曾在紐約做編輯。出生在芝加哥,後在芝加哥大學、芝加哥劉易斯學院和密歇根大學任教。《成為作家》一書在1934年出版後,風行美國文學界近80年,是長盛不衰的經典之作。

想要成為一名作家?試試這些方法,讓你事半功倍

《成為作家》主要講的是成為作家會遇到什麼困難以及如何解決這些困難。裡面的方法和思想,讓人受益匪淺。

寫作中會遇到的困難

要經過惱人的長期間歇,才能重新進行非常富有成效的寫作


多蘿西婭布蘭德說她教過一個學生,她的成果是一年一個短篇小說,飽受著間歇時間寫不出作品的折磨,這讓他無論是生計上還是精神上都得不到滿足。但是當一個週期結束之後,她又能重新寫作,而且能寫得很好。

我曾經也試過這種情況,剛開始寫作的時候,都是有了靈感才去寫,有感而發。但後來我想主動去寫的時候,因為醞釀不出靈感,遲遲無法動筆。靈感都是隨機的,不是說來就來,想要成為一名作家,依靠靈感是很吃虧的。通常情況下,等待靈感火花迸發進行寫作,是一種依賴心理,也是一種虛榮心在作怪。往往有感而發寫出的文章更能打動人心,會得到更多的認可。所以在預先沒有十足把握可以寫出大受歡迎的作品時,很多人寧願不寫。

不夠自信,不相信自己能把故事寫好


有的人經常能夠寫好故事的開頭,但是寫了幾頁之後,卻發現他難以駕馭故事的發展。或者他們會把一個好故事寫著寫著變得枯燥乏味,乾澀單調。常常會出現頭重腳輕、顧此失彼的問題。這其實是在寫作上一種不均衡的表現。這種不均衡的表現可能來自於對自己的不自信,不相信自己能把故事寫好,或者經驗不足,知道如何去處理故事情節的發展,或者過於害羞,不敢直面現實人生。

這兩種情況是很多作家在寫作過程中遇到的困難,至於如何去解決這兩種困難,作者提出不少建議:

堅持練習不看質量


曾聽過柏拉圖甩手的故事:一天,古希臘著名哲學家蘇格拉底對學生說:“從今天開始,我要你們做一件事,每天堅持甩手300下,以鍛鍊你們的意志。”全班鬨堂大笑,甩手,這是再簡單不過的事情了,誰做不到啊!

第二天,蘇格拉底問有多少人甩手300下,100%的學生都興奮地舉起了手。一個月過去了,蘇格拉底第二次問時,有80%的學生舉起了手,表示自己堅持下來了。兩個月三個月……一年過去了,蘇格拉底再次提起甩手的事,全班鴉雀無聲,大家面面相覷,都覺得十分慚愧。只有一個人舉起了手,老師看見了,對他點了點頭。

這個舉手的學生是柏拉圖,他就是靠這種持之以恆的精神,成為古希臘的又一哲學泰斗。

想要成為一名作家?試試這些方法,讓你事半功倍

寫作同樣需要這種持之以恆的精神,只有當你堅持練習,才能不斷完善和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但是在練習的時候不要去看質量,一旦當你關注質量的時候,就很難繼續寫下去。我們要先保持一定的數量,當數量達到一定程度時候,自然會產生質量。這就是量變決定質變的一個原理。

我喜歡寫作,但是我並不擅長寫作。當我下定決心要好好學習寫作的時候,就一邊分析別人是怎麼寫文章,一邊堅持每天至少寫一篇文章。我先不去看自己寫得怎麼樣,這個階段我更在意的是自己有沒有去寫。只要肯去寫,並且堅持寫,相信總有一天我的寫作水平會得到提高。堅持寫作,不僅鍛鍊了我的意志,也鍛鍊了我的表達能力、語言組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持續的磨練,讓我在寫作中更自信。

第1次檢查,以批評的眼光閱讀你的作品


當堅持練習到一定量的時候,這時候可以回過頭來平心靜氣地仔細檢查一下自己曾經寫過的文章。這時候的你已經不是之前的你,現在的你有一定的寫作能力,應該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去閱讀你之前的作品。把好的與不好的方面都進行一個總結和對比。你會發現之前的寫作對現在的寫作會非常的有啟發。這也就是上面所說的,為什麼要堅持練習,不要問質量。不是不問質量,而是當時不問。當你練到一定程度時再去問當時的質量問題,才能收穫到更多。當然,前提是你得以批評的眼光去閱讀你的作品。

郭沫若提出過一通二否讀書法。第一,用自己的能力理解弄通;第二用自己的能力去批評。理解不足,只好精讀,只好深思;理解已足,用批評的眼光,於可能的限度之內否定原作,原書的生命才能成為自己的生命。 ​


對待自己的作品也需要這種方法,用批評的眼光去賦予原先作品新的生命,也是給以後的作品尋找更好的跳板。

避開模仿誘惑,發現自己的力量


我們在剛開始寫作時不知道從何做起,往往會尋找一個模板,進行模仿。模仿別人的寫作思路、寫作結構和寫作風格。但是這樣往往會掉入模仿的誘惑,很難寫出自己的格調。

這讓我想起了我教三年級的學生的時候。三年級學生剛開始接觸寫作文,對作文毫無概念,毫無頭緒。為了讓學生儘快掌握寫作文的方法,老師一般會給出一個模板,讓學生進行仿寫。當學生理解了作文的概念時,就會要求他們自由發揮想象去完成一篇作文,不能再套用模板。因為老師知道,模板的作用只是為了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寫作文的方法,一直套用模板,只會讓他們掉入模仿的誘惑當中,從而出現千篇一律的沒有靈魂的作文。這非常不利於學生充分發揮個人想象,也不利於提高他們的寫作水平。

學生的想象力是非常豐富的,不應該用模板限制他們的想象空間。避開模仿誘惑的最好辦法就是幫助學生儘早地發現自己的品位和優點。這才是最好的作文教學方法。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品味和優點,我們要及時發現並把它運用到寫作當中去,逐漸形成自己的寫作風格,才能在寫作過程中得心應手,創作源泉才能不斷湧現。

想要成為一名作家?試試這些方法,讓你事半功倍

提高自己的判斷力


在我們寫作的過程中,我們的很多寫作行為都會服務於我們的無意識,讓我們掉進自我感覺良好的陷阱裡,所以當我們重新審視自己所寫過的東西時,應該要更加具體更加詳細,只有提高判斷力,我們才能跳過這些陷阱。

諸光的《開一家有故事的咖啡館》有這麼一個對話:一位年輕人曾問喬布斯:“你的智慧從哪裡來?”喬布斯答:”來自精確的判斷力。“年輕人又問:”精確的判斷力從哪裡來?“喬回答:”來自經驗的積累。“年輕人再問:“那你的經驗從哪裡來?”喬回答:“來自無數的判斷。”我們不怕犯錯誤,只要我們可以從錯誤中獲取經驗,並將經驗轉化為對方向感的判斷力,就不枉我們經歷的這些不平路了。

喬布斯所說的和《機械師》所說的“良好的判斷力來源於經驗,而經驗則來自失敗的教訓”不謀而合。判斷力能讓我們分辨正確與錯誤,避免掉進陷阱,不斷積累經驗,促進更好前進。

像作家一樣讀書


在經過了週期性的日常生活習慣的調整之後,為了從正確的閱讀中受益。必須像作家一樣去讀書,對自己讀過的每本書都有自己一定的看法。

要像作家那樣閱讀,唯一的途徑就是任何東西都要讀兩遍。

朱光潛在《給青年的十二封信》中說道:“第一,凡值得讀的書至少須讀兩遍。第一遍須快讀,著眼在醒豁全篇大旨與特色。第二遍須慢讀,須以批評態度衡量書的內容。第二,讀過一本書,須筆記綱要和精彩的地方和你自己的意見。記筆記不特可以幫助你記憶,而且可以逼得你仔細,刺激你思考。”


作者多蘿西婭布蘭德提出的讀兩遍,跟朱光潛提出的兩個觀點大同小異。都是瀏覽一遍和做筆記一遍。

讀完一本書,要對它進行一個總結評價,哪裡寫得好,哪裡寫的不好,哪些是值得相信哪些是有疑問的,做一個細節分析。當你在做筆記的時候,能清楚地回答這些問題,那說明它能夠讓你從中有所啟發,幫助你提高寫作能力。

人一旦有了目標,就有了前進的動力,但是光有動力還不行,還要尋找最佳線路,讓自己少走彎路。別人的有效經驗,能讓我們在前進的路上更好地抵達彼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成功有捷徑。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