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六位封禪泰山的皇帝,前兩位千古一帝,最後一位純粹臉皮厚!

宋朝 泰山 唐朝 中國古代史 大狗雜談 大狗雜談 2017-09-12

在中國古代文獻中,泰山被尊為“岱宗”,是大山之長,唯有天子才有資格祭祀,這就是《周禮》所謂的“天子祭天下名山”,祭祀之權為最高統治者所專有,在這種社會背景下,泰山成為一個國家的信仰之山。

所以與封狼居胥作為武將最高榮耀類似,封禪泰山作為了古代帝皇最高的榮耀,並不是所有皇帝都能上去封禪的,得掂量掂量自己的能力,否則會惹惱上天。


首創泰山封禪的便是千古一帝——秦始皇,秦始皇掃六合,四海一、南征百越,北擊匈奴,建立了中國第一個中央集權帝國,雄才偉略。

(公元前219年)也就是秦始皇統一天下後的第三年,巡行東方,先到鄒嶧山,行祭禮,刻石頌秦功業。同時召集齊、魯的儒生稽考封禪禮儀,眾儒生諸說不一。始皇帝遂自定禮制,整修山道,自泰山之陽登山。在岱頂行登封禮,並立石頌德。自泰山之陰下山,行降禪禮於樑父山。秦始皇封泰山時祭文和祭禮祕而不傳

古代六位封禪泰山的皇帝,前兩位千古一帝,最後一位純粹臉皮厚!

第二位,漢武帝。

漢武帝時期攘夷拓土、國威遠揚,東並朝鮮、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北破匈奴,奠定了漢地的基本範圍,開創了漢武盛世的局面。

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三月,漢武帝率群臣東巡,至泰山,派人在岱頂立石。之後,東巡海上。四月,返至泰山,自定封禪禮儀:至樑父山禮祠“地主”神;其後舉行封祀禮,在山下東方建封壇,高九尺,其下埋藏玉牒書;行封祀禮之後,武帝獨與侍中奉車子侯登泰山,行登封禮;第二天自岱陰下,按祭后土的禮儀,禪泰山東北麓的肅然山。封禪結束後,漢武帝在明堂接受群臣的朝賀,並改年號元鼎為元封,割泰山前嬴、博二縣奉祀泰山,名為奉高縣。此後,漢武帝又曾五次來泰山舉行封禪儀式。

古代六位封禪泰山的皇帝,前兩位千古一帝,最後一位純粹臉皮厚!

第三位,漢光武帝。劉秀是劉秀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位有作為的開明君主,面對斷壁殘垣、江山破碎的社會狀況,他勤於國政,改革開拓,終於使東漢王朝在一片焦土廢墟中恢復和發展,實現中興。

他在建武三十二年在泰山封禪,光武帝率群臣至奉高,遣派役夫 1500 餘人整修山道,騶騎3000餘人在登封臺上壘方石。十五日開始齋戒,二十二日在泰山下東南方燔柴祭天。禮畢,乘輦登山,至岱頂少憩後更衣行封禮。二十五日禪樑父山,改年號為建武中元。

但他因封禪遭到後世謾罵,認為他的功勞不足以泰山封禪。

古代六位封禪泰山的皇帝,前兩位千古一帝,最後一位純粹臉皮厚!

第四位,唐高宗。唐高宗即位後先後滅西突厥(657年)、滅百濟(660年)、滅高句麗(668年)。高宗時期唐朝版圖為最大,東起朝鮮半島,西臨鹹海(一說裡海),北包貝加爾湖,南至越南橫山,維持了三十二年。

麟德二年(665年)十月, 唐高宗率文武百官、 扈從儀仗,武后率內外命婦,封禪車乘連綿數百里,隨行的還有突厥、于闐、波斯、 天竺國、倭國、新羅、百濟、高句麗等國的使節和酋長。十二月雲集泰山下,派人在山下南方四里處建圓丘祀壇,上面裝飾五色土,號“封祀壇”;在山頂築壇,廣五丈,高九尺,四面出陛,號“登封壇”;在社首山築八角方壇,號“降禪壇”。次年正月高宗首先在山下“封祀壇”祀天;次日登岱頂,封玉策於“登封壇”;第三日到社首山“降禪壇”祭地神,高宗行初獻禮畢,武后升壇亞獻。封禪結束後在朝覲壇接受群臣朝賀,下詔立“登封”、“降禪”、“朝覲”三碑,稱封祀壇為“舞鶴臺”、登封壇為“萬歲臺”、降禪壇為“景雲臺”,改元乾封,改奉高縣為乾封縣。

古代六位封禪泰山的皇帝,前兩位千古一帝,最後一位純粹臉皮厚!

第五位,唐玄宗。唐玄宗在位前期,在政治上很有作為,他勤於政事,從各方面採取措施,鞏固發展了唐朝政權。注意撥亂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賢相,勵精圖治,開創了唐朝的極盛之世——開元盛世。但是在位後期逐漸怠慢朝政、寵信奸臣李林甫、楊國忠等;且寵愛楊貴妃,加上政策失誤和重用安祿山等塞外民族試圖來穩定唐王朝的邊疆,結果導致了後來長達八年的安史之亂,為唐朝中衰埋下伏筆。

唐玄宗於開元十三年(726年)十月率百官、貴戚及外邦客使,東至泰山封禪。封禪禮沿襲乾封舊制。封禪後, 封泰山神為“ 天齊王”,禮秩加三公一等,玄宗親自撰書《紀泰山鉻》,勒於岱頂大觀峰,並令中書令張說撰《封祀壇頌》、侍中源乾曜撰《 社首壇頌 》、禮部尚書蘇?撰《朝覲壇頌》,均勒石紀德。

古代六位封禪泰山的皇帝,前兩位千古一帝,最後一位純粹臉皮厚!

第六位,宋真宗。

趙恆即位之初,任用李沆等為相,勤於政事。景德元年(1004年),遼朝入侵,宰相寇準力排眾議,勸趙恆親征,雙方會戰距都城東京三百里外之澶淵,局勢有利於北宋,但因趙恆懼於遼的聲勢,並慮及雙方交戰已久互有勝負,不顧寇準反對,以每年給遼一定金銀為“歲幣”於澶淵定盟和解,史稱“澶淵之盟”。此後,北宋進入經濟繁榮期,史稱“鹹平之治”。 趙恆在位後期,任王欽若、丁謂為相,二人常以天書符瑞之說,熒惑朝野,趙恆也沉溺於封禪之事,廣建宮觀,勞民傷財,致使社會矛盾加深,使得北宋的“內憂外患”問題日趨嚴重。

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十月,宋真宗自汴京出發,千乘萬騎,東封泰山。

宋真宗的泰山封禪廣受後世批評,使封禪意義大為降低,後代皇帝從此不屑於泰山封禪。

古代六位封禪泰山的皇帝,前兩位千古一帝,最後一位純粹臉皮厚!

編者:大狗雜談

禁止私自商業轉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