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在“千古一帝”隋煬帝去世後為其取諡號“煬”?

在中國歷史上,有兩個偉大的王朝二世而亡,秦朝在趙高和胡亥的折騰下過早夭折,隋朝在楊廣的好大喜功和竭澤而漁中引來了天下動盪。不同於秦二世,隋二世楊廣卻是個被後世爭議無數的君王,他是個雄才大略的君王,卻也是給天下帶來無窮浩劫的暴君。毫無疑問,隋煬帝楊廣是至今爭議最大的君王,甚至沒有之一。

是誰在“千古一帝”隋煬帝去世後為其取諡號“煬”?

他深謀遠慮,重塑格局。35歲登基後,4年時間便打通了大運河,溝通了長江黃河兩大文明,避免了南北對立,江都揚州更是因大運河而興起,至今大運河也是沿岸地區重要的水運通道。

他武功卓越,彪炳青史。作為年輕王子,他親自帶兵平定南陳,統一了中國。東征過遼,北伐突厥,擊敗了當時亞洲大陸上最強的政權。他是第一位巡視河西走廊的帝王,漢武帝只是在黃河邊望了下,領兵大敗吐谷渾,收復河西走廊。

他文治天下,古今傳頌。他創立了科舉制度,打破了關隴世族對於權力的掌控,讓中國的文官系統邁入了新的歷史階段,並沿用千年。他巡視西域,在霍去病得勝歸來的焉支山組織召開了"萬國博覽會",西域和中東各國紛紛前來朝拜,"絲綢之路"重新開啟,直到2010年上海世博會,我們才再次見到如此的盛會。

他風流倜儻,才情無雙。放在今天,只看長相和氣質,鹿晗、吳亦凡這些小鮮肉都離隋煬帝差了好幾條長安街。他是大隋朝最為傑出的詩人,偉大領袖就曾經評價楊廣說:"隋煬帝是一個會做文章,會做詩詞的人",我們不妨欣賞一下他的部分名作《春江花月夜》《野望》

《飲馬長城窟行示從徵群臣》,想必張若虛也是隋煬帝的粉絲吧。

是誰在“千古一帝”隋煬帝去世後為其取諡號“煬”?

《春江花月夜》其一

暮江平不動,春花滿正開。

流波將月去,潮水共星來。

《野望》

寒鴉飛數點,流水繞孤村。

斜陽欲落處,一望黯消魂。

《飲馬長城窟行示從徵群臣》

肅肅秋風起,悠悠行萬里。

萬里何所行,橫漠築長城。

豈臺小子智,先聖之所營。

樹茲萬世策,安此億兆生。

詎敢憚焦思,高枕於上京。

北河秉武節,千里卷戎旌。

山川互出沒,原野窮超忽。

摐金止行陣,鳴鼓興士卒。

千乘萬騎動,飲馬長城窟。

秋昏塞外雲,霧暗關山月。

緣巖驛馬上,乘空烽火發。

借問長城侯,單于入朝謁。

濁氣靜天山,晨光照高闕。

釋兵仍振旅,要荒事萬舉。

飲至告言旋,功歸清廟前。

是誰在“千古一帝”隋煬帝去世後為其取諡號“煬”?

在一刻,如果沒有人告訴你他便是亡國之君隋煬帝,你一定會日思夜想見到這位堪稱舉世無雙的男神,至少幾千年來,能做到這般的男子可以說兩隻手基本都能數過來的。然而,他的雄心壯志,他的經世之才太過於超前,既超越了民眾的承受力,也超過了關隴世族的忍耐底線,他被人民拋棄了,他被帝國拋棄了,包括他的表兄弟李淵和侄子李世民都要反對他。

楊廣在江都被宇文化及殺害後,李淵作為隋煬帝曾經的臣子和表兄弟,親自為這一帶有爭議的帝王取了諡號"煬"。意為:好內遠禮曰煬,去禮遠眾曰煬,逆天虐民曰煬,好大殆政曰煬,薄情寡義曰煬,離德荒國曰煬。

和李世民一樣,楊廣本不是太子,而是老二。憑藉卓越的功績和政治謀略,讓獨孤皇后和隋文帝都選擇了楊堅,廢除太子楊勇,自然楊勇和李世民的兄弟一樣被殺的命運不可避免。

和李世民一樣,楊廣深謀遠慮,在東亞這個板塊,只允許存在一個帝國,他三次征討高句麗,試圖將這個東北邊境冉冉升起的新興帝國給扼殺在搖籃裡,最終高句麗在唐朝被滅,避免了一千年後滿清入關的歷史遭遇。

和李世民一樣,他廣開言路,吸納天下英才。他開創科舉制度,本質上是打破關隴世族盤根錯節的關係網,避免社會階層的凝固,給於更多平民百姓上升通道。李世民延續了科舉制度,直到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手裡,長孫無忌為代表的關隴世族才被徹底打壓下去。

隋煬帝楊廣是個偉大的政治全才,但是天才總是過於自信,他太迷性權力的力量,他忽視了反對力量的積蓄,他忘記了人民對於生存的渴望。

是誰在“千古一帝”隋煬帝去世後為其取諡號“煬”?

如果說大運河的開通,雖然耗費天下極大的民力,但是同時對於經濟的發展和社會文化的交流也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不僅不會影響統治,更能凝聚民心。

如果說巡遊河西走廊,召見各國使臣,擊敗吐谷渾開支巨大,但卻重新收復了重要的河西走廊,打敗了即將興起的吐谷渾部落,比起唐朝安史之亂後吐蕃的興起,隋煬帝無疑做出了一項偉大的決策。

如果說新建東都洛陽靡費過多,但是當時的長安實際已經存在用水方面的問題,國家的經濟中心已經有了向東轉移的趨勢,東都洛陽的新建是強化帝國統治的關鍵,是對國家經濟平衡作出的戰略調整,這也是為何唐以後關西再無中原王朝建都的原因。

如果說三次出兵高句麗戰爭成本過大,導致了民怨沸騰和農民起義,那麼在這點上他毫無疑問是有過錯的,然而他的三次征討,卻也徹底打亂了高句麗的發展進程,阻止了這一新興農耕文明的崛起,為唐朝最終平定高句麗打下了重要基礎。

是誰在“千古一帝”隋煬帝去世後為其取諡號“煬”?

縱觀隋煬帝偉大的一生,在他49年的人生和14年帝王生涯中,他看準了很多事情,也做對了很多事情,甚至說,李世民的貞觀之治是踩著隋煬帝的大業步伐來的。錯誤便在於天才與生俱來的狂妄和偏執,隋煬帝的年號"大業"凸顯了這位年輕的皇帝多麼渴望簡歷秦皇漢武一般的歷史功績,建立天下一統的偉大王朝。

歷史有時候是充滿了無數偶然和意外,歷史並未鍾情於隋煬帝。漢武帝之所以能成就千秋偉業,避免秦朝的悲劇,很大程度是他的幸運,衛青、霍去病這兩位不僅是皇后衛子夫的家人,更是中國數千年曆史的偉大軍神,還有不畏艱難歷經11年返回長安的張騫,帶來了眾多匈奴人的情報。缺少其中任何一位,漢武帝的大業也很可能成不了,甚至遭遇隋煬帝的歷史悲劇。

歷史不能重來,隋煬帝用其光輝卻悲劇的人生告訴我們,人的夢想不能無限放大,人不能總是期望於歷史的特別垂青。要活在當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相關推薦

推薦中...